2020年秋期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2.2 呼吸与健康生活 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22呼吸与健康生活(教案)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22呼吸与健康生活(教案)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呼吸与健康生活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的呼吸方式和呼吸器官的结构。
2.认识呼吸对健康的重要性。
3.培养正确的呼吸习惯,促进健康生活方式。
二、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2.呼吸器官模型。
3.教学素材,如儿童呼吸健康手册、相关科学实验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与学生的互动问答,激发学生对呼吸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大家知道人类是如何呼吸的吗?学生:用鼻子和嘴巴吸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教师:非常好!呼吸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对我们的健康非常重要。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呼吸与健康的关系。
2.探究呼吸器官的结构(10分钟)通过展示呼吸器官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和了解呼吸器官的结构。
教师:请大家看一下这个模型,你们可以搭配着图片来观察。
这些呼吸器官分别是什么?学生:鼻子、喉咙、气管、支气管、肺。
教师:非常好!那么这些呼吸器官分别有什么作用?学生:鼻子用来过滤空气,喉咙将空气带入气管,气管将空气输送到肺。
教师:很好!这些呼吸器官协同工作,使我们能够进行正常的呼吸。
3.探究人类的呼吸方式(15分钟)通过观察实验和参与活动,让学生了解人类的呼吸方式。
教师: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实验。
请大家将一只手放在胸前,一只手放在腹部,做出深呼吸的动作。
学生们跟着教师的指导进行操作。
教师: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当我们深呼吸时,腹部的手会有明显的起伏。
教师:非常好!所以当我们进行深呼吸时,应该让腹部参与呼吸运动,这样才能让肺部充分扩张,吸收更多的氧气。
4.讲解呼吸与健康的关系(15分钟)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呼吸对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呼吸对我们的健康非常重要。
那么,呼吸和健康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呼吸可以让我们吸入新鲜的空气,提供氧气给身体的细胞,还可以排出体内的废气和二氧化碳。
教师:非常棒!正确的呼吸可以让我们身体更健康,大家还能想到哪些与呼吸有关的健康问题?学生:如何防止感冒、过敏等。
【2020精品教案】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2《呼吸和健康生活》教学设计

2.呼吸和健康生活【教材简析】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人体进行呼吸其实就是一个气体交换的过程,呼吸包含呼气和吸气。
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对不同状态下呼吸次数进行统计和分析,理解呼吸功能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引发对健康生活的思考。
聚焦板块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问题“我们在不同状态下,呼吸会发生什么变化”。
探索板块主要是学生通过统计、分析不同状态下的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发现运动可以改变人的呼吸次数,用可靠的数据来说明人体运动量越大,呼吸次数增加得越多。
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到呼吸的过程其实就是气体交换的过程,知道运动后呼吸增加的原因是为了加快气体交换,保证正常的生命活动。
在研讨板块,学生通过分析交流认识到人运动后会加快呼吸次数,知道锻炼可以增加肺功能,使我们人体更健康。
同时通过测量脉搏初步了解伴随着呼吸次数的改变心跳也会随着改变,明白人体的器官是协同作用,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拓展板块,通过资料阅读明白肺是人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这个中转站的大小是可以通过锻炼增加的,所以经常锻炼有利于身体健康。
【学情分析】学生在平时锻炼的过程中,已经有了这样的经验:剧烈运动后呼吸会变得急促。
甚至有的学生就已经知道了运动量越大,呼吸会愈急促这个规律。
但是,对于有些活动也会减缓呼吸需要教师点拨,而对于用确切的数据来证实自己的感受是学生没有经历过的,且正确的测量呼吸次数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学生通过资料阅读,知道呼吸是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肺是身体进行气体交换的“中转站”。
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会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吸入更多的氧气。
3.学生通过拓展阅读,知道肺的功能大小是可以改变的,经常性锻炼可以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在人体活动对呼吸影响的活动中,能及时地记录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初步的分析。
2.学生在人体活动对呼吸影响的活动中,能根据不同活动对呼吸次数的影响,提出合理的解释。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2.2呼吸与健康生活教案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2.2呼吸与健康生活教案(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1课听听声音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用心去倾听、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让学生以关注的态度在充分感知声音的活动中,学会对各种不同的声音加以简单的区别和鉴别,对声音的大小、高低、远近、方向加以适当地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乐于交流。
激发学生探索声音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亲临探究过程,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并对声音的大小、高低、远近、方向能加以区分和鉴别。
【教学难点】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教学准备】记录自然界声音的视频和音频课件,二枚钉子、一个乒乓球、小鼓等,每人一份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环节一:倾听声音活动一:听音辨物。
(1) 猜教师正在利用什么物体发出声音?(2) 听一段声音,找出里面有哪些物体在发出声音?活动二:给声音分类(1) 说说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写在活动练习册上并模仿。
(2) 你能给这些声音分成二类可三类吗?看课件之后让学生回答,并总结。
你能分辨哪是动物的叫声?哪是自然界的声音?哪是人类活动产生的声音?活动三:综合练习(2) 汇报。
我听到的声音,注意对声音的描述要从高、低,轻、重,远、近等叙述。
能说出人对这种声音的感受是悦耳还是刺耳。
环节二:区分声音活动:闯三关第一关:声音有强弱之分。
你能做出一个轻音,一个重音吗?自选器具。
补充:教师做一个音,问:这是一个重音吗?第二关:声音有远近之分,这是一个从远到近的声音吗?第三关:声音有高低之分。
你能按从高音到低音的顺序给下面的杯子排排队吗?环节三:理解声音活动一:听一段简单的乐曲《闪烁的小星星》,你能识别乐曲中的音符吗?1-do 5-suo 6-1a ……哪个音高?哪个音低?声音的高低与强弱相同吗?它们有什么区别?活动二:讨论噪声听一段乐曲,感受优美的旋律,或嘈杂的声音,理解噪声。
2023秋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2-2呼吸与健康生活(表格式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人呼吸的本质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从空气中吸入的氧气帮助我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引导学生测量并记录人在不同状态下呼吸次数的变化,从科学角度分析呼吸次数变化与健康生活之间的关系。
本课有以下活动:
1.阅读资料,了解呼吸的本质。
2.测量不同状态下呼吸次数的变化
二、课堂反思
活动一:了解呼吸的本质
这一活动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明白呼吸就是进行气体的交换,即呼吸使氧气进入血液,维持生命,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还要让学生明白一呼一吸才算一次呼吸,为活动二做好铺垫。
活动二:测量不同状态下呼吸次数的变化
这一活动分为安静状态、运动后、减慢呼吸的运动后三个层次展开,层层递进,很容易让学生对比发现影响呼吸次数的因素。
1.活动中发现大多学生虽然明白了一呼一吸才叫一次呼吸,活动中还是有部分学生在数自己呼吸时是出问题的,有的孩子数出安。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2《呼吸和健康生活》教学设计2020-2021

师引导学生阅读资料:
生认识到:不管是吸进来的气体还是呼出去的气体,都是多种气体的混合体而不是单一的氧气或二氧化碳。
小结:我们体内所有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来维持生命,从空气中吸入的氧可以帮助我们正常地生活和工作。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生比较安静状态和原地踏步、原地深蹲的每分钟呼吸次数,发现:运动后,人的呼吸次数会(增加);运动量越大,每分钟的呼吸次数(越多),呼吸会(加快)。
三、研讨:呼吸的变化
1.(活动手册P5)分析数据,我们在不同状态下,呼吸会发生什么变化?
师引导学生:成人在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呼吸约20次;在深度睡眠时每分钟约16次。
方法小提示:①将若干紫甘蓝汁倒入保鲜袋中,插入吸管,在袋中装空气(这是我们吸进去的空气),用皮筋封住袋口。②深吸一口气,对着吸管吹气。③观察紫甘蓝汁的颜色变化。
生探索呼吸前后的气体,发现(预设):紫甘蓝变色了。
师补充小知识:紫甘蓝细胞内含有花青素,遇酸会变红。
师:紫甘蓝变红了,是什么引起它变色的?
生:二氧化碳。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
小组材料: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复习呼吸,观察图片
(1)复习呼吸的过程,在“( )”中填入呼吸的器官。
吸气:含有氧气的空气→(鼻腔或口腔)→(气管)→(肺)。
呼气:交换后的空气→(肺)→(气管)→(鼻腔或口腔)。
(2)观察图片,简要说一说跑步前后呼吸的变化。
(2)人体的哪些活动会影响每分钟的呼吸次数?
①人在安静状态下,一分钟呼吸几次?(活动手册P5)
师:同学们都知道,跑步会让我们呼吸加快,说明我们的呼吸是会发生变化的。我们在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呼吸多少次呢?
2020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2.呼吸与健康生活》优秀教案

2020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2.呼吸与健康生活》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2.呼吸与健康生活》是2020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的一节课程。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呼吸的基本原理,明白呼吸与健康生活的关系,从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呼吸的奥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现象有了一定的认知。
但在呼吸与健康生活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误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呼吸的基本原理,明白呼吸与健康生活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呼吸的基本原理2.呼吸与健康生活的关系3.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感受呼吸与健康生活的关系。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问,提高课堂氛围。
3.探究教学法: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和实验器材。
2.设计好教学活动和问题,准备好PPT。
3.安排好课堂时间和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生活中与呼吸相关的现象,如运动时的喘气、感冒时的咳嗽等,引导学生关注呼吸与健康生活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讲解呼吸的基本原理,如呼吸作用、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交换等。
通过PPT展示呼吸过程的动画,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3.操练(10分钟)进行简单的实验,如观察呼吸过程中的二氧化碳生成,让学生亲身体验呼吸的奥秘。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实验能力。
4.巩固(5分钟)提问学生关于呼吸与健康生活的问题,如如何保持良好的呼吸习惯、感冒时如何保护呼吸道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020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2.2呼吸与健康生活 教案

2.2呼吸与健康生活教学目标1.知道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
2.懂得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进更多地氧气。
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加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
教学重点:了解人体的呼吸功能和过程及其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了解呼吸功能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懂得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课件、计时器、学生活动手册、与呼吸相关的科普视频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引导: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呼吸,知道了一吸一呼为一次呼吸,知道了人体的呼吸器官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我们的呼吸器官承担着将氧气带入体内,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作用。
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出示图片,引导:我们每天都处于不同运动状态,呼吸与我们的健康生活是离不开的。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呼吸与我们的健康生活之间的关系。
板书课题:2.2呼吸与健康生活二、聚焦教师引导:人在不同状态下,呼吸也很发生变化,那么,呼吸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同学们举举例子。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上体育课后呼吸比原来变快了。
三、探索谈话提问: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呼吸过程,知道我们无时无刻都进行着呼吸。
呼吸过程中我们吸入什么气体?呼出什么气体?预设回答:人体呼吸时吸进来的都是氧气,呼出去的都是二氧化碳。
问题:这个同学说的到底对不对呢?出示:一般情况下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柱状图教师分析:首先我们看到用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
我们还能从图中看出来有多种气体。
观察柱状图,结合教师介绍从中获取信息强调要点:对比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多少。
观察回答:我发现了氧气和二氧化碳吸入量和呼出量变化很大。
问题:为什么会吸入和呼出氧气和二氧化碳量会出现这么大的变化呢?讲解:我们体内所有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来维持生命,从空气中吸入的氧气可以帮助我们正常地生活和工作。
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四年级上册科学2-2《呼吸和健康生活》教学设计

2.呼吸和健康生活【教材简析】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人体进行呼吸其实就是一个气体交换的过程,呼吸包含呼气和吸气。
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对不同状态下呼吸次数进行统计和分析,理解呼吸功能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引发对健康生活的思考。
聚焦板块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问题“我们在不同状态下,呼吸会发生什么变化”。
探索板块主要是学生通过统计、分析不同状态下的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发现运动可以改变人的呼吸次数,用可靠的数据来说明人体运动量越大,呼吸次数增加得越多。
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到呼吸的过程其实就是气体交换的过程,知道运动后呼吸增加的原因是为了加快气体交换,保证正常的生命活动。
在研讨板块,学生通过分析交流认识到人运动后会加快呼吸次数,知道锻炼可以增加肺功能,使我们人体更健康。
同时通过测量脉搏初步了解伴随着呼吸次数的改变心跳也会随着改变,明白人体的器官是协同作用,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拓展板块,通过资料阅读明白肺是人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这个中转站的大小是可以通过锻炼增加的,所以经常锻炼有利于身体健康。
【学情分析】学生在平时锻炼的过程中,已经有了这样的经验:剧烈运动后呼吸会变得急促。
甚至有的学生就已经知道了运动量越大,呼吸会愈急促这个规律。
但是,对于有些活动也会减缓呼吸需要教师点拨,而对于用确切的数据来证实自己的感受是学生没有经历过的,且正确的测量呼吸次数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学生通过资料阅读,知道呼吸是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肺是身体进行气体交换的“中转站”。
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会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吸入更多的氧气。
3.学生通过拓展阅读,知道肺的功能大小是可以改变的,经常性锻炼可以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在人体活动对呼吸影响的活动中,能及时地记录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初步的分析。
2.学生在人体活动对呼吸影响的活动中,能根据不同活动对呼吸次数的影响,提出合理的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第2课呼吸与健康生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
2.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进更多地氧气。
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加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
科学探究目标:
1.合理使用实验记录单,并进行数据分析。
2.依据实验现象、相关信息资料,对呼吸次数加快原因进行分析。
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能够在合作中完成实验活动。
2.耐心、细致地完成测量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认识从空气中吸入的氧气能帮助我们维持生命活动。
教学重点:
理解呼吸功能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教学准备:
1.为学生准备:计时器、学生活动手册
2.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呼吸相关科普视频、教学等。
教学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