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突发肢体抖动为首发症状的不典型心肌梗死10例报告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表现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表现标签:急性心肌梗死;表现急性心肌梗死(AMI),根据其特有的临床表现,典型者诊断不难,但不典型者易误诊误治。
1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表现1.1 以昏厥、脑卒中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本院病例:男,51岁。
晨起后突然昏厥,约3~5 min清醒,感到胸闷、乏力、恐惧感,经心电图检查V1-V3呈QS波,ST段抬高呈单线曲线,诊断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可有昏厥、偏瘫、抽搐、意识模糊或出现各类型精神症状,但病人并无脑栓死、出血及血栓,由于病人患有脑血管硬化,在发生心肌梗死时,心排血量下降,或由于心肌梗死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均可使大脑血液供给障碍,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而掩盖了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
1.2 以上腹疼痛、恶心、呕吐为主要表现的心肌梗死[1]本院病例:男,69岁。
因恶心、呕吐、上腹胀痛入院。
经胃镜检查初诊为十二指肠流出道梗阻,待手术探查。
心电图示Ⅱ、Ⅲ、aVF呈QS波,ST段抬高呈单项曲线,确诊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据文献报道,约有1/3病人,在急性心肌梗死时出现绞痛、恶心、呕吐等消化症状,多见于老年患者。
当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肌缺氧,刺激迷走神经,肠道出血循环障碍而表现为消化道症状,易被误诊为胃肠炎、胰腺、胆道等疾病。
1.3 以咳嗽、气喘、咳痰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2]王忠等报道1例因咳喘加重,不能平卧,诊断为慢支、肺心病合并心衰的病人,经心电图检查确诊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由于病人原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在急性心肌梗死时,心排血量下降,肺淤血加剧了呼吸道症状。
1.4 以头痛、牙痛、咽痛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心肌梗塞死本院报道1例以腰部剧痛为表现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3]。
王达平等报道1例以剧烈头痛反复发作为表现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4]。
韩玉兰报道1例以阵发性“嗓子痛”为表现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5]。
王伟等报道1例以牙痛为表现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6]。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20例分析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20例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诊治方法。
方法对我科收治的20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20例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初诊8例误诊,经过进一步完善检查后确诊,17例治愈出院,3例死亡,治愈率85.0%。
结论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易误诊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相关疾病,临床医师要熟练掌握心肌梗死的典型及不典型症状和体征,密切观察,及时进行相关辅助检查确诊,改善预后,避免死亡。
【关键词】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中图分类号】R5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3-081-01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内科常见急症,若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缺血、损伤、坏死的心电图动态变化有利于临床及早诊治,有报道,有典型临床症状和心电图变化者仅占70%~80%,仍有20%~30%的不典型患者[1]。
不典型AMI首发症状复杂多样,早期并发症多,大约25%最终确诊为AMI的患者最初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漏诊,死亡率高[2]。
因此,了解AMI不典型临床症状和心电图表现,以便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此,我们对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20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0例不典型AMI患者,男12例,女8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7.5岁;既往有高血压5例、冠心病史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4例、消化系统病史11例、糖尿病史4例。
1.2 临床症状无胸闷、胸痛及其他部位疼痛;以晕厥、抽搐为首发症状;以呼吸道症状如胸闷、咳嗽、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以消化道症状如上腹痛、恶心、呕吐等为主要表现;异位痛如牙痛、咽痛、肩周痛。
1.3心电图表现仅有ST-T缺血改变或损伤型抬高,无出现病理Q波;无明显ST段改变,仅出现病理Q波(包括小q波);常规12导联不显示梗死图形;延缓出现梗死图形;原有梗死图形消失。
突发肢体抽搐,应激性心肌病一例

突发肢体抽搐,应激性心肌病一例作者:谢鑫何倩蔡天亮周婷张泉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年第07期【摘要】应激性心肌病的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心肌病,临床表现通常以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大汗淋漓等为首发症状,其心电图表现与急性心肌梗死常难以区分,本文与大家分享一个特别的应激性心肌病病例。
【关键词】应激性心肌病;心肌梗死;左心室造影【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7..021 病例患者男,52岁,因“突发肢体抽搐12+小时”入院,入院前12+小时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抽搐,伴口吐白沫、全身强直、大汗淋漓、意识不清、呼之不应,10分钟后患者症状缓解,意识恢复,呼之可应,无胸痛、心悸等不适,患者及家属未予以重视,将患者送回居住处为就医。
约2小时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肢体抽搐、强直,呼之可应,由120送入我院急诊科救治,症见:反复肢体抽搐,逐渐出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体格检查:T:38.7℃P:114次/分 BP:141/87 mmhg左侧瞳孔直径2.5 mm,对光反射迟钝,右眼义眼,双下肺可闻及湿啰音,双肺呼吸音粗,四肢肌张力减退,肌力查体不配合。
立即行气管插管、静推丙泊酚、地西泮等藥物镇静止痉,静滴甘露醇降低颅内压,急诊行头胸部CT示:脑萎缩;慢支炎征象;心影增大,主动脉迂曲;双侧胸膜局限性增厚。
急查心电图提示:V1-V6、II、III、AVF导联广泛ST段抬高、T波倒置,提示心肌梗死可能。
急查血示:cTnI:3.94 ng/mL,CK:3123 U/L,CK-MB:74 U/L,BNP:3596 pg/mL,经与家属多次沟通后,急诊行冠脉造影术:选择性冠脉造影未见明显异常。
左心室造影:室壁运动减弱心尖部气球样改变左室射血分数约40%。
主动脉造影未见明显异常。
肺动脉造影未见明显异常。
由于患者长期独自居住,追问家属患者病情,诉发病前曾与亲人吵架,结合左心室造影结果考虑应激性心肌病。
突发肢体抽搐,应激性心肌病一例

突发肢体抽搐,应激性心肌病一例患者是一名60岁的男性,在家恶性肿瘤治疗期间,突发肢体抽搐,持续约5分钟,随后出现血压下降和呼吸急促。
紧急送往医院,入院时血压70/40mmHg,心率120次/min,呼吸频率30次/min,皮肤苍白,四肢肌肉张力增高,明显肢体震颤和抽动。
血液生化检查:血钾3.2mmol/L,血糖6.9mmol/L,血钠139mmol/L,血钙2.2mmol/L,心肌酶略有升高,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升高。
经抢救后,患者恢复了自主呼吸和心律,肢体抽搐也消失了,但言语不清,不能回忆昨天的事情,见到家人有惊恐表情,脸部肌肉有抽动,引起关注。
医生考虑到患者表现与应激性心肌病相似,要求进一步检查。
经神经系统和心脏专科医生的检查,发现心脏超声和心电图无明显异常,脑CT和MRI也无明显异常。
最终,医生诊断患者为应激性心肌病。
患者随后接受了心脏磁共振检查,显示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为68ml/min/m2,射血分数为30%,离散度指数为11毫秒。
诊断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医生的看法。
应激性心肌病是一种由于剧烈、突然的情绪刺激所致的急性心肌功能障碍。
它通常发生在年龄较大的女性和心脏病患者中,但也有报道称,并非所有患者都有心脏疾病基础。
现有研究认为,应激性心肌病是由应激激素过度分泌、交感神经活化、心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等多种复杂机制共同作用所致。
它的临床表现包括胸闷、胸痛、心悸、心动过速或过缓、呼吸窘迫等症状,也可能伴随心律失常和急性心衰。
目前,治疗应激性心肌病的方法包括控制患者的情绪,并通过使用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来降低血压、心率和心脏负荷,对缺血或损害的局部心肌区域进行支持性治疗。
上述病例中,患者性别和年龄与应激性心肌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相符,同时,情绪激动、肢体抽搐等表现也提示了这种疾病的可能性。
最终,经多项检查和综合确诊,为这位患者提供了合适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临床常见不典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原因

临床常见不典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原因
1、消化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突发上腹痛,伴恶心、呕吐或休克,少数出现消化道出血,临床上易被误诊为急腹症,多见于下壁AMI患者。
AMI时心肌缺血、缺氧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产生对胃肠道的刺激;并且由于心排血量的降低,组织灌注不足,引起上腹痛,恶心、呕吐等上消化道症状。
故对于消化道症状与饮食无关,与体征不符,对症治疗无效者要高度怀疑A MI。
2、循环系统症状:AMI时左室舒张末压升高,造成肺瘀血和间质性肺水肿,常出现咳嗽、咯痰、气喘,所以对咳嗽、气喘、胸闷或原有慢阻肺突然咳嗽、气喘加重;由于心肌坏死,心肌局部及全身代谢紊乱,易引起各种心律失常。
因此肺循环瘀血与肺部体征及心律失常症状不符者均应考虑AMI。
3、咽痛、牙痛及颈背部不适:AMI时心肌处于持久缺血及缺氧状态, 导致心肌细胞坏死, 缺血、缺氧产生过多的代谢产物, 刺激心脏内自主神经传入神经纤维, 传至丘脑自主神经中枢及大脑产生痛觉;可向颈2-胸10任何部位放射, 除可引起胸骨后剧痛外, 还可引起咽、下颌、牙及三叉神经等不同部位牵涉痛, 故有患者以牙痛为首发表现。
4、神经系统症状:患者可突然出现晕厥、失语、偏瘫等脑循环障碍症状。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搏出量下降,加上脑血管张力改变,反射性脑血管收缩,导致脑血循环受到影响。
突发肢体抽搐,应激性心肌病一例

突发肢体抽搐,应激性心肌病一例近日,本院急诊科收治了一位男性患者,因突发肢体抽搐而就诊。
经过详细的检查和诊断,确认患者患有应激性心肌病。
应激性心肌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常常由于持续的精神压力、剧烈的情绪波动等因素引起,有着多种临床表现和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将从这位患者的病情入手,介绍应激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患者,男性,45岁,因突发肢体抽搐和心悸感来急诊就诊。
患者述起病前一周,因工作压力大、睡眠不足以及家庭纠纷等因素导致情绪波动较大,情绪低落,食欲减退。
而就在几天前,患者突发肢体抽搐,伴有口吐白沫、面色苍白和心悸感,持续时间约5分钟。
家属发现后立即将患者送来急诊就诊。
患者平素有高血压病史,长期口服降压药物治疗,否认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生活规律,饮食清淡。
查体:患者神志清楚,心率120次/分,血压160/100mmHg,全身皮肤及黏膜无明显出血点或瘀斑,肺呼吸音清晰,腹软,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水肿。
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阴性。
在急诊医生的迅速处理下,患者的抽搐症状得到了缓解,并被送往心内科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经过心电图、心脏彩超和血清肌钙蛋白等检查,患者被确诊为应激性心肌病。
应激性心肌病是一种由于持续的情绪压力、应激反应等因素引起的心脏疾病。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胸痛、心悸、气促等症状,严重的还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应激性心肌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临床上常见的表现除了胸痛、心悸、气促等症状外,还有心电图ST段改变、T波倒置,心肌酶升高等。
而在辅助检查方面,心脏彩超、心脏核磁共振等检查对于发现心脏结构的异常变化以及心功能状态的评估起着重要作用。
在本例中,患者的心电图显示ST段改变,心肌酶略有升高,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最终确诊为应激性心肌病。
治疗方面,应激性心肌病主要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
首发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报告

首发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报告闫文杰【摘要】目的总结首发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2015年3月—2016年4月平山县人民医院内三科收治曾误诊的以不典型症状首发的AMI 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3例分别因间断性左下牙疼痛8 d,持续牙痛30 min;咽部疼痛3 d,加重2 h;上腹部持续性疼痛伴恶心、呕吐2h来我院就诊.曾误诊为龋齿、急性扁桃体炎及急性胃炎.3例均结合病史、临床特点、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等确诊为AMI,行经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皆病情稳定出院.结论首发症状不典型的AMI易误诊.提高对该病认识、认真病史询问及查体、动态观察心电图及心肌酶变化、发散诊断思维可减少或避免首发症状不典型AMI误诊误治.【期刊名称】《临床误诊误治》【年(卷),期】2017(030)002【总页数】5页(P28-32)【关键词】心肌梗死;误诊;龋齿;扁桃体炎;胃炎【作者】闫文杰【作者单位】050400 河北平山,平山县人民医院内三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2.22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严重者可以导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重度心律失常,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但是在临床中20%~30%AMI患者症状不典型且差异很大[1],特别是老年人,常常有其他疾病相伴随,容易造成临床医生误判,导致延误诊断。
本文对平山县人民医院内三科2015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3例以不典型症状首发且首发症状各不相同的AMI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各种类型AMI患者的非典型首发症状及临床特征,以提高对AMI患者首发症状多样性的认识,减少或避免AMI误漏诊。
【例1】男,67岁。
因间断性左下牙疼痛8 d,持续牙痛30 min来我院就诊。
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21例临床分析

2 结果
本组患 者就诊 时误诊 1 2例 , 分别 误诊 为肋 间神经 痛 、 急性
凝集 :疏 通微循 环 ,低 分子右 旋糖 酐 5 0 10 mWd 0~0 0 ,潘 生丁
较强 的作用 , 应提 高对 产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D C的警惕性 , I 高度 重视具有 产科 并
4060 d 0 ~ 0 m ̄ ;⑤抗溶剂应用 : I D C晚期 可与肝 素治疗 同时进行 ,
死 4例 , 治愈 1 例 , 6 死亡 5例 。 3 讨 论
31 心肌 梗 死发 病 机 制 与 症 状及 辅 助检 查 的 关 系 ,
年症状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 2 例 , 1 并结合 文献资料对早期
发现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若干问题做一探讨。
心肌 缺血 是心 肌血 流灌 注与 心肌 对血 流需 要 之 间失衡所
1 临床 资料
11 一般 资料 .
致 ,心肌 梗死发 生于心肌 缺血性损 伤导致 了心肌细 胞死亡 , 坏 死。怀疑有心肌缺血与坏死的症状包括胸痛 、 上腹痛 、 上臂痛 、 下 颌 与颈部疼痛 以及饥饿感 等不适 ,心肌坏 死合 并的不适症状持 续 2 m n以上 , 0i 合并的症状有恶心 、 吐、 呕 乏力等。个别患者 心肌 坏死可以没有任何 的症状 。临床医师要诊 断心肌坏死需要认识 临床表现 以及合适 的实 验室检查资料 。有 经验的医师可 以通过 仔细的病史询 问发 现心 肌梗 死。在心肌缺血 发生后 , 细胞死亡并
一
发症 的 DC高危人群 , I 加强 围产期保健 , 时治疗各种产科合并 及
症或终止妊娠 , 是预 防产科 DC的关键 。只有充分认识产科凝 血 I 的高危 因素 ,迅速识别 D C并 予 以及早阻断同时行连续动态监 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关键 词 ] 心肌 梗 死 ; 误诊 ; 脑梗 死 [ 图分 类 号 ] R 4 、2 中 522 [ 献标 识 码 ] B 文 [ 章编 号 ] 10 .4 9 2 0 ) 7 ) 20 文 0 23 2 ( 0 8 0 4 2 . 1 0
典 型的急性心肌梗死 有剧烈的胸骨后 疼痛 、 征性 特
性心肌梗死 。
表1 1 0例 心肌 梗 死 患者 心 肌 酶谱 值
的心 电图表现 以及血清心 肌酶 的升 高 , 断不难 。无典 诊 型的临床症 状 者 则 容易 误 漏诊 , 响 患者 的治 疗 与预 影 后 。我院 20 0 2年 9月 ~ 07年 1 20 1月接诊 1 有脑卒 0例 中病史 , 本次 以阵发性肢体抖 动为首 发表现 的不典 型心 肌梗死者 , 现报告如下 。
有脑血管病变 , 致脑循 环调 节机 制 障碍 , 当心 肌收缩 力 下降 时动脉压 明显 降低 , 血流缓慢 , 脑循环障碍加重 , 使
均无痫样 电波 发放 。发病 2小 时后行 核磁 共振 检 查示
均 出现脑 内多发 片状 缺血灶 和腔隙梗 死灶 , 但无新 鲜 的
梗死灶 和出血灶 。入 院时 ( 发病 2小 时之 内) 电图检 心 查均未见 s T段 弓背 向上抬高和异常高大两支不 对称 的 T波 , 仅有 s T段 的轻 或 中度抬高 、 心律失 常或心 电图正 常。但在随后 的心 电监测 中除 2例 外 , 均出现典 型的心
心肌 梗 死的 1 临床 资料 进 行 回顾 性 分 析 。结 果 : 者均 有 脑卒 中病 史 , 次均 以 突发 肢 体抖 动 为 首 发表 现 , 心 前 区疼 痛 , 0例 患 本 无 在
超 急 性 期心 电图检 查 均 正 常 , 临床表 现类 似 急性 脑 梗 死 , 脑 部 影像 学及 电 生理 学检 查无 此 次 发病 的 责任 病 灶 , 电 图动 态 观察 但 心
维普资讯
。
床误 诊 误治 20 O8年 7月第 2 卷第 7 1 期
Cii l si n s & M s eayJl 20 ,o.1N . l c d g oi n a Mi a s ih r , y 0 8V 1 , o t p u 2 7
以突发肢体抖动为首发症状的不典型心肌梗死 l 例报告 0
童慧 , 赵岩 宋文英 1 , (.南京市六合 区人 民医院 , 南京 2 10 ; . 150 2 蚌埠 医学院附属 医院 , 安徽 蚌埠 230 ) 304
[ 要 ] 目的 : 析 以 突发肢 体 抖 动 为 首发 表 现 的 不典 型 心肌 梗 死 的 临床 特征 , 高对 该病 的 认识 和 诊 治 水平 。 方法 : 确诊 为 摘 分 提 对
例心脏听诊心律不 齐 。均急 诊行 头颅 C T扫 描 , 新增 脑 萎缩 、 白质疏松 、 缺血灶等病 变 4例 , 示新增 腔隙性 梗死 灶 4例 , 除原有病灶外未见其 他异常 2例。脑 电图检查
2 讨 论
2 1 发病机 制 结 合 文献报 道 ’ . 推测 心肌 梗死患 者
以肢体 阵发性抖 动为首发症状 的原 因有 2点 : 患者原 ①
不 同程度的中枢神经 系统功能 障碍 。
注 : 常 参 考 值 C n : 0 0 gm , T T 0— . g m 。 正 T I0— . 8n/ L C n : 0 1n/ L
CK- MB : ~ 1 0 0 U/L, LDH : 3 ~2 5 U/L 15 2
12 临床表现 .
和 心肌 酶谱 检 测确 诊 为 急性 心 肌梗 死 。结论 : 临床 接诊 有脑 卒 中病 史 , 以肢 体抖 动 为 首发 症 状 者 , 这 些表 现又 不 能 用 脑 血 管病 且 变 解释 时 , 需怀 疑 有 心 肌 梗 死 的 可 能 , 常规 行 心 电 图 , 至 1 联 心 电 图 和 ( ) 复 做 心 电 图及 心 肌 酶 学 检 查 , 尽 早 明 甚 8导 或 反 以
肌 梗 死 的心 电 图 演 变 图 形 。 1天 后 所 有 患 者 肌 钙 蛋 白
发生脑缺血 ; 脑血 管痉 挛 : ② 心肌 梗死 部位 多发生 于左
室前壁 , 目前认为该 区受颈交感 神经 支配 , 且与 主动脉 、
颈动脉 有密切 联系 , 室前壁能产生 作用 于脑 血管 的反 左 射, 当左室前壁 心肌 发生 梗死 时 , 将病 理 冲动 传至 脑 能
1 临 床 资 料
11 一般 资料 .
本组 1 0例 , 3例 , 7例 ; 男 女 年龄 6 2~
7 2岁 。均符合 心 肌梗 死 的诊 断标 准 , 电图检 查示 心
心肌梗死 的部位 为广泛前壁 5例 , 前壁 3例 , s 非 T段抬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高性心肌梗死 2例。脑卒 中病史 : 曾有 1次或几 次脑 梗 死病史 5 , 1 例 有 次或几 次脑 出血病史 3例 , 有脑 出血 及脑 梗死病 史 2例。1 0例均处在脑卒 中后遗症期 , 均有
脉溶栓治疗 4例 , 行经皮冠状 动脉腔 内成 形术 ( T A) PC 3
重, 发病时均无心前 区疼痛 。5例 诉有 心慌 、 闷、 胸 心前
区不适 。查体 : 均有神经 系统 局灶性受损 的定位 体征 , 2
例, PC 行 T A加支架术 3例 。发病 1 月 内无死亡病例 , 个
未追踪随访 。
1 本次发病均表现为突然发生 的单 0例
个 或多个肢体 阵发性 抖动 , 续半 小 时至 数小 时 , 有 持 伴 或不 伴有 头 昏 、 心 、 恶 呕吐 、 厥及 一 过性 肢 体 无 力 加 晕
13 治疗与 预后 1 . 0例确诊为心肌梗死后均 及时予心 电监护 、 处理心律 失 常和心 功能 衰竭 等治 疗 , 中行 静 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