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合集下载

急性心肌梗塞症状、体征

急性心肌梗塞症状、体征

〖二、体征〗
心脏 心率多增快,第一心音减弱,第四 心音。若心尖区出现收缩期杂音,多为乳 头肌功能不全所致。反应性纤维心包炎者, 有心包摩擦音。 血压 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起病前有高 血压者,血压可降至正常。 心力衰竭、休克体征。
【并发症】
一、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 二、心脏破裂 三、 栓塞 四、 心室膨胀瘤 五、心肌梗塞后综合征
一、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
多见,主要由于乳头肌缺血、坏死而无力收 缩,引起二尖瓣脱垂及关闭不全,心尖区出 现收缩期杂音。产生心力衰竭、肺水肿。
二、心脏破裂
心室游离壁破裂,形成心包积血等导致急性 心包填塞而猝死; 室间隔梗塞穿孔时,在胸骨左缘第四肋间出 现响亮的吹风性收缩期杂音; 可发生严重的右心衰竭和休克,在数日内死 亡。
C〖心律失常〗
75-95%的病人伴有心律失常,以24小时内 为最多见,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
D〖心力衰竭〗
梗塞后心脏收缩力显著减弱且不协调,易发 生急性左心衰竭、急性肺水肿,后期可有右 心衰竭。
E〖全身症状〗
有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 降增快等。此主要由于组织坏死吸收所引起, 一般在梗塞后1-2天内出现。
三、栓塞
为梗塞区心内膜附壁血栓的脱落,出现胸部 或其他部位的相应栓塞症状。
四、心室膨胀瘤
5-20%,梗塞部位在心脏内压的作用下, 显著膨出呈心室膨胀瘤。心电图显示持久的 ST段抬高,X线检查见心影有异常膨出和异 常搏动。
五、心肌梗塞后综合征
10%,梗塞后2-4周。表现为发热、胸痛、 咯血性痰、可有心包炎、胸膜炎、肺炎或伴 有心包及胸腔积液。此征可反复发生。每次 发作持续一周左右。原因是机体对坏死心肌 产生的自身免疫性反应。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

.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临床表现:
(1)最先出现的症状是疼痛。

其部位与性质与心绞痛相似,即突发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痛,向左肩臂或其他处放射,但疼痛程度明显加重,持续时间长,含用硝酸酐油不能缓解。

病人常大汗,烦躁不安,恐惧或有濒死感。

(2)痛剧烈时常伴有频繁恶心,呕吐,肠胀气和上腹部胀痛,重症者可发生呃逆。

(3)疼痛发生后一到两天会出现发热,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等,可伴有乏力,头晕,晕厥等症状。

(4)疼痛时常有血压下降,严重者出现休克。

(5)部分病人可出现急性左心衰,呼吸困难,咳嗽,紫绀,烦躁,重者可发生肺水肿及咳粉红色泡沫痰。

急性心肌梗死的不典型的临床表现:
(1)无疼痛症状或疼痛不剧烈,未引起重视,一般多见于老年人和患有糖尿病者。

(2)疼痛部位不典型。

如有些病人疼痛位于上腹部,易被误认为胃穿孔或急性胰腺炎。

(3)部分病人一发病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而无明显的疼痛症状
'.。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临床表现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临床表现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临床表现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是危害人类特别严重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如果在很多方面做得不够到位,那么会死亡率很高,所以很多出现这种疾病的患者,就想全面了解一下临床表现,那为了你能全面的了解,就来一同看看下面具体的介绍。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突然堵塞,血流中断,心肌因严重缺血以致局部坏死。

绝大多数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新鲜血栓形成所致。

临床上主要突然发生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剧痛半小时以上,伴烦躁不安,出汗、濒死感,甚者可出现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电图有典型改变。

如救治及时,治疗恰当,常能挽救病人的生命。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
1、突发性持续性剧烈胸骨后痛,可向左肩、左上肢放射,
持续20分钟以上,大汗淋漓、烦躁不安、恐惧、呕吐。

2、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3、出现各种心律失常。

4、重症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脏骤停。

5、心尖部可出现第一心音减弱,奔马律。

其诊断依据有:
1、突然出现持续性剧烈的胸骨后疼痛,可向左肩、左上肢放射,持续20分钟以上。

2、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3、心电图可出现典型演变。

4、血清酶学动态改变。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临床表现,对于很多的患者,一定要全面的了解一下临床表现,因为这种疾病对身体的危害很严重,重则会造成死亡,所以在充分了解临床表现以后,那么为了尽快让自己摆脱这种疾病对身体的摧残,一定要尽快的全面治疗。

急性心肌梗塞的症状

急性心肌梗塞的症状

急性心肌梗塞的症状1.先兆症状急性心肌梗死约2/3病人发病前数天有先兆症状,最常见为心绞痛,其次是上腹疼痛、胸闷憋气、上肢麻木、头晕、心慌、气急、烦躁等。

其中心绞痛一半为初发型心绞痛,另一半原有心绞痛,突然发作频繁或疼痛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诱因不明显,硝酸甘油疗效差,心绞痛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心动过速、急性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或血压有较大波动,同时心电图示ST段一时性明显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或增高,应警惕近期内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

发现先兆,及时积极治疗,有可能使部分病人避免发生心肌梗死。

2.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症状(1)疼痛:是急性心肌梗死中最先出现和最突出的症状,典型的部位为胸骨后直到咽部或在心前区,向左肩、左臂放射。

疼痛有时在上腹部或剑突处,同时胸骨下段后部常憋闷不适,或伴有恶心、呕吐,常见于下壁心肌梗死。

不典型部位有右胸、下颌、颈部、牙齿、罕见头部、下肢大腿甚至脚趾疼痛。

疼痛性质为绞榨样或压迫性疼痛,或为紧缩感、烧灼样疼痛,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

持续时间常大于30min,甚至长达10余小时,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一般不能缓解。

少数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无疼痛,而是以心功能不全、休克、猝死及心律失常等为首发症状。

无疼痛症状也可见于以下情况:①伴有糖尿病的病人;②老年人;③手术麻醉恢复后发作急性心肌梗死者;④伴有脑血管病的病人;⑤脱水、酸中毒的病人。

(2)全身症状:主要是发热,伴有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由于坏死物质吸收所引起。

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h出现,程度与梗死范围常呈正相关,体温一般在38℃上下,很少超过39℃,持续1周左右。

(3)胃肠道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有频繁的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与迷走神经受坏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等有关。

肠胀气亦不少见。

重症者可发生呃逆。

(4)心律失常:见于75%~95%的病人,多发生在起病1~2周内,而以24h内最多见,可伴乏力、头晕、昏厥等症状。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及护理(1)突然严重的心绞痛发作或原有心绞痛程度加重,发作频繁,时间延长或含服硝酸甘油无效并伴有胃肠道症状者,应立即通知医师,并加以严密观察。

(2)心电图检查S—T段一时性上升或明显下降,T波倒置或增高。

2 常见症状(1)心律失常:①室性早搏,即早搏出现在前一心搏的T波上。

②频发室性早搏,每分钟超过5次。

③多源性室性早搏或室性早搏呈二联律。

以上情况有可能发展为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必须及时给予处理。

(2)心力衰竭:心衰早期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心率加快、舒张早期奔马律,严重时可出现急性肺水肿,易发展为心源性休克。

(3)心源性休克:患者早期可能出现烦躁不安,呼吸加快,脉搏细速,皮肤湿冷,继之血压下降、脉压变小。

3 对症护理(1)妥善安置患者,做好护理准备:安排患者在监护病房,嘱其绝对卧床,耐心细致全面地介绍监护室的环境;满足患者身心需求,消除患者对住院环境的陌生感,稳定其情绪,使其尽快进入病人角色;如经医生确定需行急诊介入治疗的,则积极做好急诊开通血管准备,遵医嘱进行抗凝扩血管B治疗。

(2)积极进行止痛治疗,做好用药护理:积极有效的止痛,可防止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心排血量增加而引起心肌耗氧量增加和促发心律失常,对无低血压者可给予硝酸甘油0.5mg舌下含服1次/5min,连续数次,或可用消心痛。

吗啡或呱替啶对止痛有明显疗效。

在运用止痛药物时应做好用药护理,在观察患者疼痛症状变化的同时,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3)尽可能减少耗氧,给予高流量吸氧:绝对卧床、稳定情绪、给予止痛等都可以减少耗氧,由于心肌缺血、交感神经兴奋、疼痛等都可使心率加快,此时可遵医嘱给予减慢心率药物,减少心肌耗氧,与此同时,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以增加血氧浓度,缓解心肌缺氧。

(4)采取预见性护理,做好排便护理: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性期绝对卧床,极易导致肠蠕动减慢而致便秘。

用力排便时,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一般认为较正常排便增加5倍,心肌负荷加重,心肌缺血、缺氧,疼痛加剧,梗死范围扩大,往往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报告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报告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报告引言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心血管疾病,临床上常见并且具有高致死率。

本文将对AMI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提供医学界和患者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1. AMI的定义和病因AMI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和坏死的一种疾病。

最常见的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斑块破裂,随后形成血栓阻塞冠状动脉,进而引发心肌缺血和坏死。

2. AMI的临床表现2.1 典型症状典型的AMI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出冷汗和恶心等。

胸痛往往为持续性或阵发性的剧烈疼痛,常放射至背部、腰部或手臂等部位。

2.2 非典型症状除了典型症状外,AMI患者有时也表现出非典型症状,如不明原因的胃痛、喉咙痛或上腹部不适等。

这些非典型症状对于部分特殊人群如女性、老年人或糖尿病患者更为常见。

3. AMI的诊断3.1 临床评估AMI的诊断应该综合临床表现、病史和体征等信息。

胸痛的特征和持续时间是初步判断AMI的关键。

3.2 心电图(ECG)ECG是AMI诊断的重要工具,ST段抬高和Q波增宽是AMI的典型表现。

检查应在症状发生后的30分钟内进行,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3.3 血清心肌标志物测定血清心肌标志物如肌钙蛋白I(cTnI)、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对AMI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4. AMI的治疗4.1 急性期治疗急性期治疗的目标是快速重新恢复冠状动脉的通畅,减少心肌损伤。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血栓溶解治疗、介入治疗(如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和药物治疗等。

4.2 长期治疗长期治疗的目标是预防AMI的再发和进展。

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如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和他汀类药物等)和生活方式干预(如戒烟、健康饮食和规律运动等)。

5.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临床上常见且危险的心血管疾病,必须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医学检查结果和心电图等综合评估来确诊。

及时、准确地进行诊断和治疗将有助于减少心肌损伤和改善患者的预后。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和坏死。

本文将详细介绍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一、临床表现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各有不同,但常见的症状包括:1. 剧烈而持续的胸痛:心肌梗死的主要症状是胸痛,多数患者描述为剧痛或压迫感,此痛与体力活动无关,常在休息或夜间发作。

2. 伴随的放射性疼痛:胸痛可向左肩、左臂、颈部、下颌、牙齿等部位放射。

3. 呼吸困难或气短:急性心肌梗死可能导致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常感到气喘或呼吸困难。

4. 出冷汗:由于交感神经兴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能大量出汗,出汗常伴随焦虑和恐惧感。

5. 恶心和呕吐:由于疼痛和交感神经兴奋,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和呕吐。

6. 晕厥或昏迷: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严重心律失常或低血压可能导致晕厥或昏迷。

二、诊断方法及早准确的诊断对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至关重要。

以下是常用的诊断方法:1. 临床病史和体格检查: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和危险因素,并进行体格检查以评估心脏与血管情况。

2. 血液检测:心肌梗死时,心肌细胞释放大量心肌坏死标志物,如肌钙蛋白(troponin)和心肌肌酸激酶等,通过血液检测可以确定心肌是否受损。

3.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ECG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最常用的工具。

心肌梗死时,ECG上通常出现ST段抬高、Q波出现及T波倒置等特征性改变。

4. 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超声心动图能够直观显示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室壁运动异常等特征。

5. 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冠状动脉造影是最准确且直接的诊断方法。

通过插入导管并注射造影剂,医生可清晰地观察冠状动脉血管狭窄或阻塞情况。

6. 放射性核素显像:放射性核素显像可以评估心肌血液灌注情况,从而帮助确定心肌梗死部位和范围。

一例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分析

一例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分析

一例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的血流中断导致心肌组织缺血坏死的一种严重心血管疾病。

下面是一例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分析。

病例:62岁男性,历史上有高血压病史,抱怨胸闷、气短和剧烈的胸痛,疼痛区域呈现放射状,开始于胸骨后部蔓延至左肩和左臂,伴有恶心和呕吐,持续约30分钟。

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大气污染较重的环境中曾从事重体力劳动。

体格检查显示血压180/100 mmHg,心率110次/分钟,呼吸频率22次/分钟。

心电图检查显示表现为ST段抬高。

急性心肌梗死一般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如剧烈的胸痛、胸闷、气短等。

在这个病例中,患者的主诉正是这些典型症状。

胸痛开始于胸骨后部,蔓延至左肩和左臂,这种胸痛的放射状特点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表现,因为冠状动脉供血区域的病理改变通常会导致胸痛的放射。

恶心和呕吐也与心肌梗死有关,可能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胃肠道症状。

体格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均有上升,这也是心肌梗死的常见体征。

心电图检查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方法之一、ST段抬高是急性心肌梗死特有的心电图改变之一、ST段抬高通常代表心肌缺血和损伤,而在临床上被用于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肌梗死。

在这个病例中,心电图结果显示ST段抬高,进一步支持了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然而,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并不足以确定梗死的范围和严重程度。

进一步的心肌标志物检查,如肌红蛋白和心肌肌钙蛋白的检测,可以提供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病史,即高血压疾病史,患者存在心肌梗死的风险因素。

此外,患者曾在大气污染较重的环境中进行体力劳动,这也可能增加了他的心肌梗死风险。

因此,结合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心电图检查结果,怀疑该患者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急性期药物治疗、溶栓或介入治疗、冠脉搭桥术等。

对于这个病例,建议患者立即入院,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
心肌梗死时心肌酶谱改变
鉴别诊断
1、心绞痛:胸痛程度轻,持续时间短,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迅速缓解,发作
时ECG示ST段压低而不是弓背向上抬高,无病理性Q波,血清心肌标志物无增高。

2、主动脉夹层:胸痛一开始即达高峰,两上肢的血压和脉搏可有明显差别,可
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表现,ECG无心肌梗死表现,无血清心肌坏死标记
物升高等。

3、急性肺动脉栓塞:多数有长期卧床史、下肢静脉血栓史,可发生胸痛、咯血、
呼吸困难、右心负荷急剧增加的表现如发绀、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颈动脉充盈、肝大、下肢水肿等。

ECG可见I导联S波加深,III导联Q
波显著T波倒置。

4、急腹症:急性胰腺炎、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胆囊炎、胆石症等,均有上腹
部疼痛,可能伴休克。

仔细询问病史、作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血清心
肌酶和肌钙蛋白测定可协助鉴别。

5、急性心包炎:多见于青壮年,疼痛因呼吸和咳嗽加重,疼痛与发热同时出现,
早期即有心包摩擦音;心电图除AVR外,其余导联均有ST段弓背向下的抬高,T波倒置,无异常Q波出现。

并发症
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脏破裂;栓塞;心室壁瘤;心肌梗死后综合症。

PTCA与溶栓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