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正常分娩

合集下载

正常分娩流程

正常分娩流程

正常分娩流程正常分娩是指母体和胎儿在生理条件下,经过一系列生理过程,最终实现胎儿的顺利娩出。

正常分娩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宫缩期、开放期和排出期。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正常分娩的流程。

宫缩期是指子宫开始收缩,逐渐增强,使子宫颈口逐渐扩大,准备迎接胎儿的娩出。

在宫缩期,孕妇会感到下腹部疼痛,类似月经痛,但逐渐加重。

宫缩的间隔时间逐渐缩短,持续时间逐渐延长,宫缩力度也逐渐增强。

这个过程中,孕妇需要保持平静,做好呼吸训练,配合宫缩的力度进行呼吸,以减轻疼痛感。

开放期是指子宫颈逐渐扩张,为胎儿的娩出做准备。

在这个阶段,子宫颈口会逐渐扩张,直至完全开放。

这个过程中,孕妇需要保持耐心和配合,遵从医生的指导,做好呼吸训练和身体协调。

在开放期,孕妇可能会感到疼痛和不适,但要相信自己的身体,保持信心,配合医生的指导,顺利度过这个阶段。

排出期是指胎儿经过子宫颈口,从母体内娩出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孕妇需要用力配合,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用力呼吸。

在这个过程中,孕妇可能会感到疼痛和疲劳,但要相信自己的身体,配合医生的指导,顺利迎接胎儿的娩出。

一旦胎儿娩出,医护人员会对母婴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护理,确保母婴的健康和安全。

在整个正常分娩的过程中,孕妇需要保持平静、耐心和配合,配合医生和护士的指导,做好呼吸训练和身体协调。

同时,家属和医护人员也要给予孕妇充分的支持和关爱,帮助她度过分娩的艰难过程,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总之,正常分娩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虽然会伴随着疼痛和不适,但只要孕妇和家属配合医生和护士,相信自己的身体,相信医护人员的专业,相信新生命的到来,就一定能顺利迎接宝宝的降临。

祝愿所有准妈妈都能顺利度过分娩过程,迎接健康可爱的宝宝的到来!。

正常分娩-妇产科教学

正常分娩-妇产科教学

2023/12/4
2023/12/4
正常分娩
• 先兆临产及临产的诊断
(一) 先兆临产 1.假临产 2. 胎儿下降感 3. 见红
(二) 临产的诊断 临产:规律的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 进行性宫颈管消失 宫口扩张 胎先露下降
2023/12/4
正常分娩
• (三) 产程分期 第一产程:规律宫缩到宫口开全。初产妇 11-12小时,经产妇6-8小时。 第二产程: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初产妇 1-2小时,经产妇数分钟-1小时。 第三产程:胎儿娩出到胎盘。5-15分钟 ,<30分钟
正常分娩
第三产程
临床表现: 胎盘剥离
2023/12/4
处理: 新生儿处理 协助胎盘娩出 检查胎盘胎膜 检查软产道 预防产后出血 观察一般情况 手取胎盘
2023/12/4
2023/12/4
正常分娩
• 决定分娩的因素
三.胎儿 (一) 胎儿大小 (二) 胎位 (三) 胎儿畸形四.Βιβλιοθήκη 神心理因素2023/12/4
正常分娩
• 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分娩机制:胎儿先露部随着骨盆各平 面的不同形态,被动地进行一系列适应 性转动,以其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全过 程。
2023/12/4
2023/12/4
正常分娩
第一产程
临床表现:规律宫缩 宫口扩张 胎头下降 胎膜破裂
观察产程及处理: 子宫收缩 胎心血压 饮食休息 排尿排便 阴道检查
2023/12/4
2023/12/4
正常分娩
第二产程
临床表现: 胎头拨露 胎头着冠
观察产程及处理: 密切监测胎心 指导产妇屏气 接产
2023/12/4
正常分娩
2023/12/4

妇产科正常分娩问答

妇产科正常分娩问答

1、胎盘剥离的征象?宫体变硬呈球形,胎盘剥离后降至子宫下段,下段被扩张,宫体呈狭长形背推向上,宫底升高达脐上;阴道口外露的一段脐带自行延长;阴道少量出血;用手掌尺侧在产妇耻骨联合上方轻压子宫下段时,宫底上升而外露的脐带不能回缩。

2、分娩促使胎头下降的因素?宫缩时通过羊水传导,压力经胎轴传至胎头;宫缩时宫底直接压迫胎臀;胎体伸直伸长;腹肌收缩使腹压增加。

3、肛提肌收缩力在分娩中的作用?协助胎先露在骨盆腔内进行内旋转;胎头枕部露于耻骨弓下,协助胎头的仰伸及娩出;胎儿娩出后,胎盘下降至阴道时,肛提肌收缩力有助于胎盘娩出。

4、缩复的定义及其作用?宫体部平滑肌为收缩段,每当宫缩时,宫体部肌纤维缩短变宽,收缩后肌纤维虽又松弛,但是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来的长度。

经反复收缩肌纤维越来越短,称缩复作用。

使宫腔的容积逐渐缩小,迫使胎先露部不断下降及宫颈管逐渐缩短直至消失。

5、临产后不宜灌肠的指征?胎膜早破,阴道流血,胎头未衔接,胎位异常,有剖宫产史,宫缩强估计 1h 内即将分娩,有严重的心脏病6、正常宫缩的特点?节律性,极性,对称性,缩复性7、临产后肛查的次数及其作用?临产初期隔 4h 肛查一次,经产妇或宫缩频者间隔时间应缩短。

肛查能了解子宫颈软硬程度、厚薄,宫口扩张程度,是否破膜,骨盆腔大小,确定胎位及胎头下降程度。

8、临产后阴道检查的适应征 ?肛查先露部不明,宫口扩张及胎头下降不明显,疑有脐带先露或脐带脱垂,轻度头盆不称经试产 4-6h 进展缓慢者。

9、新生儿脐带的处理?用 75%乙醇消毒脐带根部周围,在距脐带根部 0.5cm 处用粗线结扎第一道,再在结扎线外部 0.5cm 处结扎第二道,必须扎紧以防止脐带出血,避免用力过猛造成脐带断裂。

在第二道结扎线外 0.5cm 处剪断脐带,挤压残余血液,用 20%高锰酸钾消毒脐带断面,药液不能接触胎儿的皮肤。

待脐带断面干后,用无菌纱布包好,再以脐带布包扎。

目前还有气门芯,脐带夹,血管钳等方法取代双重结扎脐带法。

第六单元 正常分娩

第六单元  正常分娩

第六单元正常分娩妊娠满28周及以后的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直至从母体全部娩出的过程,称为分娩。

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间分娩,称为早产;妊娠满37周至不满42足周间分娩,称为足月产;妊娠满42周及其后分娩,称为过期产。

第一节决定分娩的三因素决定分娩的三因素是产力、产道及胎儿。

若三因素均正常并能相互适应,胎儿顺利经阴道自然娩出,为正常分娩。

一、产力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内逼出的力量,称为产力。

产力包括子宫收缩力、腹肌及膈肌收缩力和肛提肌收缩力。

(一)子宫收缩力是临产后的主要产力,临产后的子宫收缩力(简称宫缩)能迫使宫颈管短缩直至消失、宫口扩张、胎先露部下降和胎盘胎膜娩出。

临产后的正常宫缩具有以下特点。

【助理2004-2-062】—11 正常分娩时最主要的产力为(2004)A 子宫收缩力B.腹肌收缩力C.膈肌收缩力D 骨骼肌收缩力E.盆底肌收缩力答案:A1.节律性临产开始时,宫缩持续约30秒,间歇期5~6分钟。

随着产程进展,宫缩持续时间逐渐延长,间歇期逐渐缩短。

宫口开全(10cm)之后,宫缩持续时间可长达60秒;间歇期可缩短至1~2分钟。

宫缩强度随产程进展也逐渐增加,子宫腔内压力于临产初期约升高至25~30mmHg(3.3~4.0kPa),于第一产程末可增至40~60mmHg(5.3~8.0kPa),于第二产程期间可高达100~150mmHg(13.3~20.OkPa),而间歇期子宫腔内压力仅为6~12 mmHg(0.8~1.6 kPa)。

2.对称性和极性正常宫缩起自两侧子宫角部,以微波形式迅速向子宫底中线集中,左右对称,然后以每秒约2cm速度向子宫下段扩散,约15秒均匀协调地遍及整个子宫,此为子宫收缩的对称性。

宫缩以子宫底部最强最持久,向下则逐渐减弱,子宫底部收缩力的强度几乎是子宫下段的2倍,此为子宫收缩的极性。

3.缩复作用每当宫缩时,子宫体部肌纤维短缩变宽,收缩之后肌纤维虽又重新松弛,但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来的长度,经过反复收缩,肌纤维越来越短,这种现象称为缩复作用。

《妇产科学》正常分娩ppt课件

《妇产科学》正常分娩ppt课件
其他激素如雌激素和孕酮也对 分娩过程有影响,它们调节着 妊娠晚期的子宫收缩和宫颈成 熟。
03 正常分娩的准备与护理
产妇的准备
01
02
03
心理准备
产妇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 态,对分娩过程有正确的 认识,避免产生不必要的 恐惧和焦虑。
身体准备
产妇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 眠,合理饮食,适当运动 ,保持身体健康。
胎儿窘迫
总结词
胎儿窘迫是指胎儿在子宫内因缺氧而 发生的一系列危及健康和生命的综合 症状。
详细描述
胎儿窘迫的原因包括胎盘早剥、脐带 绕颈、母体严重贫血等。处理方法包 括吸氧、改变体位、终止妊娠等,严 重时需进行紧急剖宫产。
产后出血
总结词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的现象,是分娩期严重并发 症。
《妇产科学》正常分娩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正常分娩概述 • 正常分娩的生理机制 • 正常分娩的准备与护理 • 正常分娩的过程与应对 • 正常分娩的并发症与处理 • 正常分娩的未来展望与科学研究
01 正常分娩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正常分娩是指产妇在自然状态下 ,经过子宫收缩、宫颈扩张、胎 儿及胎盘娩出的过程。
06
正常分娩的未来展望与பைடு நூலகம்学研 究
科学研究进展
生物医学研究
利用现代生物学和医学技术,深入研究正常分娩的生理机制和病 理过程,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临床试验
开展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比较不同分娩方式的优缺点,评估新技术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流行病学研究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正常分娩相关疾病的发病趋势和影响因素 ,为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正常分娩--new

正常分娩--new
径: 1.出口横径: 出口横径 坐骨结节间径, 坐骨结节间径,约9cm 2.前矢状径 前矢状径: 2.前矢状径: 由耻骨联合下缘 至坐骨结节间径的 中点距离。平均长 中点距离。 cm。 约6cm。 3.后失状径 后失状径: 3.后失状径: 骶尾关节至坐骨 结节间径的中点距 平均值约为9cm。 离。平均值约为9cm。
产力 产道 胎儿 精神心理因素


(一)子宫收缩力 1.节律性 2.对称性 3.极性 4.缩复作用 (二)腹肌及脯肌收缩力 (三)肛提肌收缩力
产 道
(一)骨产道
1.骨盆的各个平面及其径线 骨盆的各个平面及其径线 (1)入口平面 入口平面 (2)中骨盆平面 中骨盆平面 (3)出口平面 出口平面 2.骨盆轴及倾斜度 骨盆轴及倾斜度 (1)骨盆轴 骨盆轴 (2)倾斜度 倾斜度
软产道
2.宫颈的变化 2.宫颈的变化 (1)宫颈管消失 (1)宫颈管消失 (2)宫口扩张 (2)宫口扩张 3.骨盆底、 3.骨盆底、阴道及 骨盆底 会阴的变化
宫颈扩张及子宫下段形成


(一)胎儿大小 胎头径线 双顶径( (1)双顶径(BPD):9.3cm 枕额径:11.3cm (2)枕额径:11.3cm 枕下前囟径:9.3cm (3)枕下前囟径:9.3cm 枕颌径:13.3cm cm。 (4)枕颌径:13.3cm。 (二)胎位 (三)胎儿畸形
第一节 分娩动因
一、机械性理论 二、内分泌控制理论 孕妇方面 前列腺素 子宫缩宫素受体 胎儿方面 胎儿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及胎盘、 胎儿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及胎盘、 羊膜和蜕膜的内分泌活动与分娩发动有关。 羊膜和蜕膜的内分泌活动与分娩发动有关。 三、神经介质理论 交感神经能 乙酰胆碱
第二节 影响分娩的因素

妇产科学第八版配套正常分娩课件

妇产科学第八版配套正常分娩课件

妇产科学第八版配套正常分娩课件•正常分娩概述•产前检查与评估•第一产程处理及护理•第二产程处理及护理•第三产程处理及护理•正常分娩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正常分娩概述定义与分类定义正常分娩是指妊娠满28周及以上,胎儿及附属物从临产开始到全部从母体娩出的过程,且此过程中未出现任何对母体和胎儿不利的并发症。

分类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正常分娩可分为自然分娩和助产分娩。

自然分娩指胎儿经阴道自然娩出的过程,助产分娩则是在自然分娩过程中出现异常,需要借助产钳、胎头吸引器等助产手段完成分娩。

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发生率正常分娩的发生率因地区和人群差异而异,但总体来说,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孕产妇保健的改善,正常分娩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影响因素正常分娩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产妇年龄、产次、骨盆大小、胎儿大小、胎位、产力、精神心理因素等。

此外,孕期保健、产前检查及分娩过程中的医疗干预也会对正常分娩的发生产生影响。

临床意义与重要性临床意义正常分娩是孕产妇和胎儿最为理想的分娩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母婴安全。

正常分娩过程中,胎儿的肺部受到产道的挤压,有利于出生后呼吸功能的建立;同时,正常分娩还有助于产妇产后身体的恢复和心理健康。

重要性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对孕产妇和胎儿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正常分娩作为最理想的分娩方式,其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通过加强孕期保健、提高产前检查质量、规范分娩过程中的医疗干预等措施,有助于提高正常分娩的发生率,进一步保障母婴安全。

产前检查与评估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产科检查实验室检查产前检查内容及方法详细询问孕妇的既往病史、孕产史、家族史等,了解孕妇的高危因素。

包括腹部检查、骨盆测量、阴道检查等,了解胎儿大小、胎位及产道情况。

包括身高、体重、血压、心肺听诊等基础检查,初步评估孕妇的健康状况。

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等常规检查,以及优生四项、地贫筛查等特殊检查。

胎儿大小与胎位评估胎儿大小评估通过B超测量胎儿双顶径、股骨长、腹围等指标,结合孕妇宫高、腹围等数据,综合评估胎儿大小。

妇产科学正常分娩

妇产科学正常分娩
妇产科学
第十章 正常分娩
学习目标
1.掌握:分娩、早产、足月产等定义;决定分娩的因素; 临产及产程分期。
2.熟悉:先兆临产;枕先露的分娩机制;各产程的临床经 过及处理。
3.了解:分娩镇痛。 4.能使用胎心监护仪;能正确观察产程及正常分娩接生。 5.能与产妇及家属进行良好沟通,帮助和指导产妇顺利
度过正常分娩。
胎盘剥离时子宫的形状
28
第四节 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第三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观察及处理
• 新生儿处理: (1)清理呼吸道 (2)阿普加评分(Apgar score)
第一节 影响分娩的因素
产道
• 骨产道(真骨盆):详见第二章。
• 软产道


(1)子宫峡部形成子宫下段。

(2)子宫颈: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
(3)阴道及盆底软组织。
宫宫 口颈
扩管
张消


见视频:子宫下段形成
第一节 影响分娩的因素
胎儿
• 胎儿大小 • 胎位 • 胎儿畸形
第二节 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第二节 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定义
•分娩机制:是指胎儿先露部通过产道时,为了适应产道的形 状与大小被动地进行一系列适应性转动,以其最 小径线通过产道的全过程。
•包括: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 胎儿娩出等动作。
第二节 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衔接
下降
俯屈
衔接
俯屈
内旋转
仰伸
内旋转
复位及外旋转 胎身娩出
14
仰伸
外旋转
见视频:分娩机制
胎头下降
23
第四节 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宫收缩力---- 节律性
一.产力 --- 子宫收缩力 对称性 :左右对称 极性 :从宫角始,向宫底及宫体
子宫收缩的对称性 、极性
决定分娩的四因素
一.产力 --- 子宫收缩力 缩复作用 :
决定分娩的四因素
一.产力 子宫收缩力腹肌及膈肌收缩力-第2、3产程 肛提肌收缩力-内旋转(第1产程晚 期)、第2、第3产程
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三.第三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二)处理 1.新生儿的处理:擦干、保暖 清理呼吸道、脐带 Apgar评分:1分钟、5分钟分别评分 足印、手记
新生儿Apgar评分
体征
心率 呼吸 肌张力 反射 肤色
0分
0 0 无 无 苍白
1分
<100次/分 浅慢且不规则 四肢稍屈曲 有些动作 躯干红、四肢紫
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二.第二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一)临床经过 1.胎头拔露 2. 胎头着冠
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二.第二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 二)处理:观察宫缩(更频、更强)、 胎心(q15’) 指导迸气
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二.第二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三)接生:消毒、铺巾 保护会阴 协助胎头俯屈、仰伸 处理第一口呼吸 娩出胎儿、断脐

胎儿的大小及胎方位
决定分娩的四因素
三.胎儿 胎儿的大小 胎位:臀位、横位 畸形 如脑积水、大量腹水、联体双胎

枕先露的分娩机转
分娩机转(mechanism of labor) 指胎儿先露部为适应骨盆各平面的不同 形态而进行的一系列被动转动,以使其 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过程。
枕先露的分娩机转

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关于分娩镇痛 要求:不影响产程、安全、起效快
决定分娩的四因素
二. 产道 骨产道 软产道
决定分娩的四因素
二.产道 (一).骨产道 骨产道指真骨盆。 大小、形状是影响分娩的重要因素。 通常将骨盆分为3个假想平面。
决定分娩的四因素
二.产道 (一).骨产道 1.骨盆入口平面
2.中骨盆平面
3.出口平面
出口平面 Outlet plane
出口横径 后矢状径 两者之和大于15cm,可阴道试产



衔接(engagement) 下降(decent) 俯曲(flexion) 内旋转(internal rotation) 仰伸(extension) 复位(restitution)及外旋转(external rotation) 胎儿娩出
先兆临产及临产的诊断
先兆临产 分娩发动前常出现一些预示不 久将临产的表现,称先兆临产 (threatened labor)。 1.假宫缩 2.宫底降低 3.见红(show)
决定分娩的四因素
二.产道 (一).骨产道 4.骨盆轴 又称产轴。为连接骨盆各平面中 点的线。
4.骨盆轴
5.骨盆倾斜度
决定分娩的四因素
二.产道 (一)骨产道 (二)软产道 子宫下段 宫颈 阴道及盆底软组织
孕晚期及分娩期的子宫下段
决定分娩的四因素
三.胎儿 胎儿的大小 胎位 畸形 如脑积水、联体双胎
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一.总产程及产程分期 总产程(total stage of labor) 指从临产开始到胎儿、胎盘娩出的全过 程,一般不超过24小时。
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一.总产程及产程分期 总产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产 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
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一.总产程及产程分期 第一产程(first stage of labor) (宫口扩张期):从规律宫缩开始到宫 口开全。初产妇宫口扩张较慢,约需 11-12小时,Leabharlann 产妇宫口扩张较快,约 需6-8小时。
2分
≥ 100次/分 平 四肢活动好 哭、咳、恶心 全身 红
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三.第三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2.协助胎盘的娩出
缩宫素的应用 适度牵拉脐带 协助胎盘的娩出 检查胎盘、胎膜的完整性 检查产道有无裂伤
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三.第三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3.防治产后出血 准确测量产后出血量 产房留观2小时
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二)产程观察及处理 1.子宫收缩 2.测胎心 3.宫口扩张及胎先露下降 : 肛门指检或阴道检查:次/2-4h
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二)产程观察及处理 绘制产程图:记录产程的进展(宫口 扩张和先露下降)、胎心变化、母亲血压、 临床处理 。
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二)产程观察及处理 宫口扩张 1.潜伏期( latent phase):规律宫缩 ~宫口开3cm 8小时,<16小时 宫口扩张缓慢,先露下降不明显




Normal Labor and Delivery
慨 述
妊娠≥28周,从临产发动到胎儿及其附 属物从母体排出的过程称分娩。 妊娠满37周至不足42周间分娩,称足月 分娩,足月产(term delivery);
慨 述
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的分娩称早产 (preterm delivery); 妊娠达到或超过42足周的分娩称过期 产(postterm delivery)。
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二)产程观察及处理 宫口扩张 2. 活跃期(active phase):宫口开 3cm~开全 4小时,< 8小时 加速期 最大加速期 减速期
产程图
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二)产程观察及处理 1.子宫收缩 2.测胎心 (q30-60’),血压 (q2-4h) 3.宫口扩张及胎先露下降 :产程图 4.胎膜破裂 5.关心饮食、睡眠、二便
决定分娩的四因素
影响分娩的四因素 : 产力 产道 胎儿 精神心理因素

各因素正常且相互适应,胎儿经阴道自然娩出, 正常分娩。
决定分娩的四因素
一.产力 将胎儿及其附属物逼出子宫的力 量称产力。 子宫收缩力、 腹肌及膈肌收缩力、 肛提肌收缩力。
决定分娩的四因素
一.产力 --- 子宫收缩力 节律性 对称性 极性 缩复作用
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三.第三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一)临床经过 胎盘剥离的征象 宫体变硬、宫底升高;外露脐带延长; 阴道少量流血;轻压子宫下段,宫体上升, 但脐带不回缩
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三.第三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一)临床经过 胎盘剥离及排出的方式 儿面(希氏,Schultz mechanism ) 母面(邓氏,Duncan mechanism)
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产程:
第二产程(second stage of labor) (胎儿娩出期):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 出。初产妇约需1-2小时,经产妇不超 过1小时。
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产程:
第三产程(third stage of labor) (胎盘娩出期):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 出。约需5-15分钟,不超过30分钟。

先兆临产及临产的诊断

临产(in labor)以出现规律且逐渐增强 的宫缩,持续30秒以上,间隔5-6分钟, 同时伴有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胎先露 下降。
临产的诊断:
规律宫缩 宫颈成熟: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 胎先露下降
宫颈成熟度评分(Bishop评分)
指 标 0 宫口开大 0 宫颈管消退(%)0-30 先露位置 -3 宫颈质地 硬 宫口位置 后 1 2 3 1-2 3-4 ≥5 40-50 60-70 ≥80 -2 -1-0 +1-+2 中 软 中 前
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二.第一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一)临床经过 1.规律宫缩 2.宫口扩张 3.胎先露下降 4.胎膜破裂(rupture of membrane)
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二)产程观察及处理 1.子宫收缩 :间隔、持续、强度 触诊: 电子监测:内监护 外监护
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二)产程观察及处理 1.子宫收缩 2.测胎心 (q30-60’*60’’), 血压 (q2-4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