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重点(P)
妇产科学考试重点知识点

绪论: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1、妇女一生七个阶段:体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发育、成熟和衰退过程。
⑴.胎儿期(fetal period):从卵子受精至出生共266日。
胚胎六周后原始性腺开始分化,8至10周性腺组织出现卵巢结构。
⑵.新生儿期(neonatal period):出生后4周内,由于脱离母体后女性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可有生理性阴道出血)⑶.儿童期(childhood):新生儿期以后至12岁左右,此期生殖器为幼稚型,后期子宫、输卵管、卵巢逐渐由腹腔降至盆腔。
⑷.青春期(adolescence or puberty):WHO规定10-19岁,以初次月经来潮为标志、乳房发育等第二性征出现至生殖器官发育成熟,获得性生殖能力的一段生长发育期。
包括四个阶段:第一性征发育、第二性出现、生长加速(growth spurt)、月经来潮(menarche)。
⑸.性成熟期(sexual maturity):卵巢功能成熟并有周期性激素分泌与排卵的时期称性成熟期,卵巢生殖机能与内分泌机能最旺盛的时期,从18岁开始,历时30年。
此期妇女生育功能最旺盛。
⑹.绝经过渡期(menopausal transition period ):指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直至最后一次月经的时期。
始于40岁以后,历经1-2年到10年不等,特点: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卵泡数目减少,发育不全。
最突出的表现为月经量减少.可有绝经综合征:潮热出汗、情绪不稳定不安、抑郁或烦躁失眠等血管舒缩障碍和精神神经症状。
⑺.绝经后期(postmenopausal period):绝经后的生命时期,60岁后称老年期(senility)2、月经与月经期的临床表现月经(menstruation)的定义:随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和出血,规律月经的出现是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之一。
月经初潮(menarche):第一次月经来潮,1314岁左右(1116岁)。
月经周期:两次月经来潮第一日的间隔时间,一般为2135日,平均28日,因人而异月经期:月经持续的天数,一般为27日,多数为35日。
执业医师妇产科疾病学知识点

执业医师妇产科疾病学知识点妇产科疾病是妇女在不同生理阶段可能面临的健康问题,对于执业医师而言,了解妇产科疾病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就几个关键的妇产科疾病知识点进行介绍,包括宫颈癌、子宫肌瘤和多囊卵巢综合征。
宫颈癌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它通常起始于宫颈上皮的不典型增生,经过多个阶段逐渐发展为宫颈癌。
宫颈癌的主要症状包括异常阴道出血、白带异常、盆腔疼痛等。
对于高危人群,如性活跃的女性,宫颈癌筛查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宫颈涂片和宫颈HPV病毒检测。
治疗宫颈癌的方法主要有手术切除、放化疗和靶向治疗等。
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女性最常见的一种肿瘤,它是在子宫内肌层发生的肿瘤,通常是良性的。
子宫肌瘤可以引起月经失调、盆腔疼痛、压迫膀胱与直肠等症状。
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性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具体选择哪种治疗方式,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年龄和生育需求等进行综合考虑。
多囊卵巢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是由于多囊性卵泡的连续发育和排卵障碍引起的疾病。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特征是卵巢体积增大、雄激素分泌紊乱、月经失调和生育障碍等。
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需要基于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血液检查。
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方法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症状和需求,治疗方案会有所不同。
结语执业医师需要深入了解妇产科疾病的知识点,以便更好地处理和治疗妇女在不同生理阶段可能面临的健康问题。
本文所介绍的宫颈癌、子宫肌瘤和多囊卵巢综合征只是其中的几个重要知识点,执业医师还需要掌握更多的妇产科疾病知识,以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最后,希望本文能够对执业医师在妇产科疾病学方面的学习与实践有所帮助。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重点

妇科复习要点题型:单选(30分左右)、判断(10分)、名解(10分4-5题)、填空(20分20空)、简答(4题)、病例分析(2题,10分1题)。
中医内容60%-70%,西医内容30%-40%。
P9 女性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卵巢,后二者合称为子宫附件。
(填空)P10正常子宫大小:重约50g、长7-8cm、宽4-5cm、厚2-3cm、容积约5ml。
宫体与宫颈之间形成最狭窄的部分称子宫峡部。
P11 子宫体壁分3层,即浆膜层、肌层与子宫内膜层。
子宫韧带(4对)包括阔韧带、圆韧带、主韧带、宫骶韧带。
P12 输卵管分为4部分:间质部、峡部、壶腹部、伞部。
(填空)P13 正常卵巢大小约 4cm×3cm×1cm、重约5-6g 。
P17 骨盆类型女性型(横椭圆形)、男性型(三角形)、类人猿型(长椭圆形)、扁平型(扁椭圆形)。
P21胞宫的功能是主月经、孕育胎儿(亦泄亦藏,藏泄有时)。
P24 卵巢的功能产生卵子并排卵和分泌女性激素。
P28 月经生理现象期、量、色、质、味、伴,月经周期:28-30(±1周),经期:3-7天;正常失血量20-60ml,超过 80ml 为月经过多;经色:暗红。
初潮:14岁(11-16岁),绝经49.5岁(45-55岁)P31几种特殊的月经现象包括二月一至的并月、三月一至的居经(季经)、一年一潮的避年、终年不潮而能受孕的暗经、受孕之初按月行经而无损于胎儿的激经(盛胎)。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P34胎儿附属物包括胎盘、胎膜、脐带、羊水。
P35胎盘的功能:气体交换、营养物质供应、排除胎儿代谢产物、防御功能、合成功能。
P38推算预产期:末次月经算起,月份减3或加9,日数加7(农历日数加14),所得日期即为预产期,如末次月经第一日是公历2010年11月21日,则预产期为2011年8月28日。
妇产科重点笔记

妇产科重点笔记早产儿:胎龄>28周至<37足周的新生儿。
低体重儿:<2500g,极低体重儿:<1500g新生儿出生到生后28天的婴儿超低体重儿(微小儿)<1000g 正常儿2500~3999g高危儿:1母亲Rh阳性,糖尿病史 2异常分娩史妊高征先兆子痫 3apgar评分<7胎儿期24w~37w体重呈线性上升1.5%/日卵磷脂/鞘磷脂 <2或羊水中磷脂酰甘油<20mg/L,表示肺不成熟,B超检测胎儿双顶径>8.5cm 表示胎儿已成熟胎儿头皮血检测 PH值7.20 应密切观察<7.15 应尽快结束产程肺表面活性物质由II型肺泡上皮产生 28w出现于羊水中直至35w迅速增加入口前后径:11 横径:13 斜径:12.75;出口前后径:11.5 前矢状径:6 两径之和>15 后失状径:8~9(坐骨结节间径中点至骶骨尖端长度);中骨盆前后径:11.5 横径(坐骨棘间径):10;坐骨棘平面是判断胎头高低标志;髂棘间径(IS):23~26;髂嵴间径(IC):25~28;粗隆间径(IT):28~31,两股骨粗隆外缘距离(判断中骨盆);骶耻外径(EC):18~20,第5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距离;出口横径(TO坐骨结节间径):8.5~9.5,两坐骨结节内侧端的距离;对角径(DC):12.5~13,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岬上缘中点,妊娠24~36周荫道松软时测量孕周测量12周:耻骨联合上2~3指枕左后LOP 前囟:大囟门16周:脐耻之间骶左前LSA 后囟:小囟门(20周:脐下1指,18 骶左横LST 顺时针转:↖24周:脐上1指,24 骶左后LSP 逆时针转:↗28周:脐上3指,26 肩左前LSCA 肩左横LSCT32周:脐剑突间,29 颏左前LMA 前肩=右肩后肩=左肩36周:剑突下2指,32 颏左横LMT 足月-早产-流产-现子女40周:脐与剑突间或略高33 颏左后LMP胎方位:先露部指示点与母体骨盆关系宫颈刮片学诊断:巴氏Ⅰ级:正常,Ⅱ级:炎症,ⅡB级:个别C核异质明显,Ⅲ级:可疑癌,Ⅳ级:高度可疑癌,Ⅴ级:癌小桥流水,水在桥下流。
妇产科第八版大纲要求章节的重点总结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外生殖器: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阴道前庭,统称为外阴内生殖器:阴道、子宫、输卵管、卵巢输卵管、卵巢合称附件1.阴道阴道穹窿:后穹隆最深,为常用的穿刺或引流部位2。
子宫子宫体与子宫颈的比例:青春期前为1:2;育龄期妇女为2:1;绝经后为1:1子宫峡部: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形成最狭窄的部分,特征:非孕期1cm;妊娠末期可达7-10cm,形成子宫下段子宫韧带:圆韧带、阔韧带、主韧带、宫骶韧带3。
输卵管由内向外分为四部分:间质部、峡部、壶腹部、伞部女性生殖器官的血液供应(动脉):卵巢动脉、子宫动脉、阴道动脉、阴部内动脉;子宫动脉:子宫动脉在子宫颈内口水平约2cm处,横跨输尿管至子宫侧缘骨盆骨盆组成:骶骨、尾骨、左右2块髋骨骨盆分界:以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及骶岬上缘的连线为界,将骨盆分为假骨盆和真骨盆两部分骨盆类型:女型、扁平型、类人猿型、男型;女型最常见,为女性正常骨盆内外生殖器的邻近器官及其关系:与尿道、膀胱、输尿管、直肠及阑尾相邻,生殖器官出现病变会累及邻近器官,反之同样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女性生理特点及月经:1。
儿童早期(8岁之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处于抑制状态;儿童后期(8岁之后):下丘脑GnRH抑制状态解除2。
月经初潮是青春期重要标志;性成熟期是卵巢功能最旺盛的时期;绝经提示卵巢功能衰竭3.月经定义:指随卵巢的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是生殖功能成熟的外在标志之一;月经周期:两次月经第一日的间隔时间正常月经临表:周期性21—35天,平均28日。
经期:2—8天,经量:30—50毫升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1。
卵巢功能:具有生殖和内分泌的功能,能产生卵子并排卵和分泌女性激素周期性变化:卵泡发育和成熟、排卵、黄体形成及退化卵胞发育和成熟:始基卵泡、窦前卵泡、窦卵泡、排卵前卵泡;始基卵泡是女性的基本生殖单位排卵:多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天黄体:卵子受精,黄体在人绒毛促性腺激素作用下转变为妊娠黄体,至妊娠3个月末退化;未受精,黄体在雌激素溶黄体作用下在排卵后9—10天开始退化,黄体功能限于14天激素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少量雄激素雌激素与孕激素的生理作用:协同、拮抗作用雌激素孕激素子宫肌促进抑制子宫内膜增生分泌宫颈扩张闭合输卵管促进抑制阴道上皮增生脱落乳房腺管增生腺泡发育下丘脑、垂体正负反馈负反馈代谢水钠潴留水钠排泄宫颈粘液的周期性变化:(1)排卵前:稀薄、透明、拉丝度长,羊齿状结晶(2)排卵后:粘稠、浑浊、拉丝度差,易断裂,椭圆体月经周期的调节:1.月经周期主要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的神经内分泌调节2.下丘脑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通过调节腺垂体的促性腺激素细胞分泌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合成与分泌达到对卵巢功能的调控3。
妇产科重点

妇产科考试重点第二章解剖1、骨盆的组成:左右2块髋骨+1块骶骨+1块尾骨;每块髋骨又由髂骨、坐骨和耻骨融合而成。
2、外生殖器: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阴道前庭3、会阴不属于外生殖器。
4、当大阴唇局部受伤时,易发生出血,可形成阴唇大血肿。
5、内生殖器:输卵管、卵巢、子宫、阴道6、子宫宫腔的容积约5ml,足月妊娠时约为5000ml;成人子宫体与子宫颈的比例为2:1,婴儿期为1:2;老年为1:1。
子宫峡部在非孕期长约1cm,上端为解剖学内口,下端为组织学内口。
7、固定宫颈位置最重要的韧带是:主韧带第三章生理雌激素的主要生理功能:1)促进卵泡及子宫发育;2)使子宫内膜增生;3)增强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4)增加输卵管上皮细胞的活动;5)促进阴道上皮的增生、角化,使细胞内糖原增加;6)促进乳腺管增生;7)并促进体内水钠潴留及骨中钙质沉着。
孕酮的主要生理功能:1)使子宫肌松弛,降低妊娠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有利于受精卵在子宫腔内生长发育;2)使增生期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内膜,掏输卵管节律性收缩;3)促进阴道上皮细胞脱落;4)在已有雌激素影响的基础上,促进乳腺腺泡发育;5)孕激素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有升高体温作用,作为排卵的重要指标。
排卵为下次月经来潮之前14日左右。
子宫内膜基底层不会脱落,功能层会脱落。
第四章妊娠生理受精的主要部位为输卵管。
胎儿附属物是指胎儿以外的组织,包括胎盘、胎膜、脐带和羊水。
脐带内有1条脐静脉和2条脐动脉。
B超是确诊怀孕的方法。
正常胎心120-160次每分。
预产期公式:末次月经第1天起,月份减3或加9,日期加7。
每周体重不超0.5KG。
HCG于妊娠时间分泌达高峰的时间:8~10周羊水进入母体循环最常见的途径为:子宫颈管粘膜的静脉孕妇血容量增加达高峰的时间是孕32~34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作用是维持妊娠黄体乳头乳晕着色,乳晕上皮脂腺肥大形成一个个小隆起Montgomery结节孕12~14周起,子宫出现不规则的无痛性收缩Braxton Hicks收缩第五章妊娠诊断正常妊娠24周末,子宫底高度在脐上1指头先露中最常见的是枕先露正常妊娠于12周时,子宫底于耻骨联合上2~3横指初孕妇初感胎动时间一般在18~20周Hegar征是指子宫峡部柔软,宫颈与宫体似不相连胎儿身体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称为胎产式胎儿先露部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称为胎方位最先进入骨盆入口平面的胎儿部分为胎先露第六章产前保健中期妊娠的诊断与监护A 从孕18~20周起孕妇自觉胎动B孕20周左右利用听诊即可听到胎心音C 孕20周可经腹壁触及宫内胎体D 孕22周起胎头双顶径每周增加约0.22cm.OC T阳性是指在测试在10分钟内晚期减速连续出现3次以上,胎心率基线变异在5次以下目前我国采用的围生(产)期是妊娠满28周到产后1周胎盘功能检查 A 孕妇尿中雌三醇值B 催产素激惹试验C 孕妇血清胎盘生乳素值D 孕妇血清催产素酶值第七章正常分娩子宫收缩力的特点:答:1)节律性2)对称性和极性3)缩复作用影响分娩的四因素:产力、产道、胎儿及待产妇的精神心理因素。
妇产科护理学重点

妇产科重点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概述1、外生殖器包括: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阴道前庭2、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卵巢3、子宫峡部: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形成的最狭窄部分,称子宫峡部4、解剖学内口:子宫峡部的上端因解剖上较狭窄,称解剖学内口5:组织学内口:下端因粘膜组织在此处由宫腔内膜转变为宫颈粘膜称为组织学内口6、子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界处,是子宫颈癌的好发部位7、子宫四对韧带:①圆韧带:有维持子宫前倾位的作用②阔韧带:维持子宫在盆腔的正中位置③主韧带:固定子宫颈正常位置的重要组织④宫骶韧带:间接保持子宫与前倾的位置8、根据输卵管的形态由内向外可分为四个部分:①间质部②峡部③壶腹部④伞部,有“拾卵”作用9、青春期: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为10~19岁,月经初潮是青春期的重要标志第三章病史采集与检查1、月经史的记录方式:如 11岁初潮,月经周期28~30日,持续4~5日,可以简写成:书P242、婚育史的记录方式:生育情况包括足月产、早产、流产次数以及现存子女数,以四个阿拉伯数字顺序表示,可简写成:足-早-流-存如足月产1次,无早产,流产1次,现存子女1人,可记录为1-0-1-1,也可用孕×产×方式表示,可记录为孕2产1〔G2P1〕第四章妊娠期妇女的护理1、胎盘包括:羊膜、叶状绒毛膜和底蜕膜构成,是母体与胎儿间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器官。
2、胎儿附属物:胎盘、胎膜、脐带、羊水3、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成为诊断早孕的敏感方法之一4、脐带有2条脐动脉和1条脐静脉5、蒙氏结节:妊娠早期乳房开始增大,充血明显,孕妇自觉乳房发胀。
乳头增大、着色,易勃起,乳晕着色,乳晕上的皮脂腺肥大形成散在的小隆起,称蒙氏结节。
6、胎心音:妊娠12周,可用多普勒胎心听诊仪探测到胎心音,妊娠18~20周可用普通听诊器听胎心音,每分钟120~160次7、胎产式:胎儿身体纵轴与母体身体纵轴之间的关系称为胎产式。
妇产科学重点

妇产科学重点妇产科学重点一.名词解释(58 个)1. 子宫峡部P7:子宫腔为上宽下窄的三角形,两侧通输卵管,尖端朝下接子宫颈管。
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形成最狭窄的部分,在非孕期长1cm,其下端与子宫颈内口相连,上端为解剖学内口,下端为组织学内口,孕期可长达7-10cm。
2. 子宫下段P7 :妊娠12 周以后,子宫峡部逐渐伸展拉长变薄,扩展成为子宫腔的一部分,形成子宫下段,妊娠末期可达7-10cm。
3. 月经初潮P17::妊娠12 周以后,子宫峡部逐渐伸展拉长变薄,扩展成为子宫腔的一部分,形成子宫下段,妊娠末期可达7-10cm。
4. 月经P18::指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规律月经的出现是生殖功能成熟的重要标志。
5. 受精P30 :获能的精子与次级卵母细胞相遇于输卵管,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多数在排卵后数小时内发生,一般不超过24 小时。
晚期囊胚种植于子宫内膜的过程称受精卵着床。
6. 精子获能P30 :精液射入阴道后,精子离开精液经子宫颈管,子宫腔进入输卵管腔,在此过程中精子顶体表面糖蛋白被生殖道分泌物中的α、β淀粉酶降解,同时顶体膜结构中胆固醇与磷脂比率和膜电位发生变化,降低顶体膜的稳定性,此过程称为精子获能,需7 小时左右。
7. 顶体反应P30 :卵子从卵巢排出,经输卵管伞部进入输卵管,在输卵管内与获能的精子相遇,精子头部顶体外模破裂,释放出顶体酶,溶解卵子外围的放射冠和透明带。
8. 透明带反应P30 :精子头部与卵子表面接触,卵子细胞质内的皮质颗粒释放溶酶体酶,引起透明带结构改变,精子受体分子变性,阻止其他精子进入透明带。
9. 着床P30 :大约在受精6-7 日后胚胎植入子宫内膜的过程。
包括定位、黏附、侵入 3 个过程。
10. 脐带P36 :是连接胎儿与胎盘的条索状组织,胎儿借助脐带悬浮于羊水中。
足月妊娠的脐带长30-100 ㎝,平均约55 ㎝,直径0.8-2.0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妇产科资料产科名词解释1.分娩:妊娠满28周及以上,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开始到全部从母体分娩出的过程。
2.妊娠:是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长的过程。
成熟卵子受精是妊娠的开始,胎儿及其附属物自母体排出是妊娠的终止。
妊娠时间:10个妊娠月,40周,280天。
3.受精:精子和卵子的结合过程称为受精。
受精发生在排卵后12小时内,整个受精过程约需12小时。
4.植入:受精第6—7日晚期胚泡透明带消失后逐渐埋入并被子宫内膜覆盖称为受精卵植入,也称为受精卵着床;需经过定位、黏附和穿透3个过程。
5.流产:妊娠不足28周或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者,称为流产。
妊娠12周前终止者,称为早期流产。
妊娠12周至不足28周终止者,称为晚期流产。
6.急产:若产道无阻力,宫口迅速全开,分娩在短时间内结束,宫口扩张速度>5cm/h(初产妇)或10cm/h(经产妇),总产程小于3h结束分娩,称为急产。
7.子宫峡部:位于宫体于宫颈之间最狭窄部位。
非孕时长约1cm,妊娠后变软,妊娠10周明显变软。
妊娠12周后,子宫峡部逐渐伸展拉长变薄,扩展成宫腔一部分,临产后伸展至7—10cm,成为产道的一部分,此时称为子宫下段。
8.骨盆倾斜度:指妇女站立时,骨盆入口平面与地面所呈的角度。
一般为60°。
9.软产道:是子宫下段、宫颈、阴道和盆底软组织构成的弯曲通道。
10.生理性缩复环:由于子宫肌纤维的缩复作用,子宫上段肌壁越来越厚,子宫下段肌壁被牵拉越来越薄,在两者之间子宫内面形成一环状隆起,称为生理性缩复环。
11.产力: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宫腔内逼出的力量称为产力。
产力包括子宫收缩力(宫缩)、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腹压)和肛提肌收缩力。
12.胎方位: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
枕先露以枕骨、面先露以颏骨、臀先露以骶骨、肩先露以肩胛骨为指示点。
13.胎产式: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称为胎产式。
分为纵产式、横产式、斜产式。
14.异位妊娠:受精卵在子宫腔以外着床称为异位妊娠,习惯称为宫外孕。
依受精卵在宫腔外种植部位不同分为: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阔韧带妊娠、宫颈妊娠。
15.胎盘早剥:是妊娠20周以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儿娩出前部分从子宫壁剥离,称为胎盘早剥。
是妊娠晚期严重的并发症,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的特点,若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母子生命。
16.前置胎盘:妊娠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或覆盖在子宫颈内口处,位置低于胎儿的先露部,称为前置胎盘。
17.异常分娩:又称难产,因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心理因素中任何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发生异常以及四个因素相互不能适应,而使分娩进展受到阻碍,称为异常分娩。
18.子宫痉挛性狭窄环:子宫壁局部肌肉呈痉挛性不协调性收缩形成的环形狭窄,持续不放松,称为子宫痉挛性狭窄环。
发生在宫颈、宫体的任何部位,多在子宫上下段交界处,也可在胎体某一狭窄部,以胎颈、胎腰处常见。
19.狭窄骨盆:骨盆经线过短或形态异常,致使骨盆腔小于胎先露部通过的限度,阻碍胎先露下降,影响产程顺利进行,称为狭窄骨盆。
20.潜伏期:从临床规律宫缩开始至宫口扩张3cm称为潜伏期。
21.活跃期:从宫口扩展3cm开始到宫口全开称为活跃期。
22.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超过500mL,为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
23.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孕妇长时间仰卧位引起回心血量减少,心排出量减少、血压下降,称为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
产科问答1.怎样进行骨盆测量骨盆测量分为骨盆外测量和骨盆内测量两种:骨盆外测量测量以下数值:1)髂棘间径:测量两髂前上棘外缘的距离,正常值为23—26cm2)髂嵴间径:测量两髂嵴外缘最宽的距离,正常值为25—28cm3)骶耻外径:测量第5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为18—20cm4)坐骨结节间径:又称出口横径,测量两坐骨结节内侧缘的距离,正常值为8.5—9.5cm5)出口后矢状径:为坐骨结节间径中点至骶骨尖端的长度,正常值为8—9cm6)耻骨弓角度:正常值为90°,小于80°为不正常;反应骨盆出口横径的宽度骨盆内测量测量以下数值:1)对角径:为骶岬上缘中点到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正常值为12.5—13cm,此值减去1.5—2cm为骨盆入口前后径的长度,称为真结合径。
2)坐骨棘间径:测量两坐骨棘间的距离,正常值为10cm。
3)坐骨切迹宽度:代表中骨盆后矢状径,其宽度为骶棘韧带的宽度。
2.胎盘剥离或娩出的方式根据剥离开始部位及排出方式有两种:1)胎儿面娩出式:多见,胎盘从中央开始剥离,而后向周围剥离,其特点是胎盘胎儿面先排出,随后见少量阴道流血2)母体面娩出式:少见,胎盘从边缘开始剥离,血液沿剥离面流出,其特点是胎盘母体面先排出,胎盘排出前有较多量阴道流血3.输卵管妊娠的病理结局1)输卵管妊娠流产:多见于妊娠8—12周输卵管壶腹部妊娠;当胚泡剥离完整是,形成输卵管妊娠完全流产,出血一般不多,当胚泡剥离不完整时,形成输卵管不全流产,滋养细胞侵蚀输卵管壁,导致反复出血,形成输卵管血肿或输卵管周围血肿。
2)输卵管妊娠破裂:多见于妊娠6周左右输卵管峡部妊娠;胚泡生长发育形成输卵管妊娠破裂,使患者出现休克,出血量远较输卵管妊娠流产多,腹痛剧烈,在盆腔与腹部内形成血肿。
胚泡较小时可吸收,较大时唉直肠子宫陷凹形成包块或钙化成石胎。
3)陈旧性宫外孕: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若长期反复内出血形成的盆腔血肿不消散,血肿机化变硬并与周围组织粘连,临床上称为陈旧性宫外孕。
4)继发性腹腔妊娠4.宫颈扩张的分期潜伏期:是指从临床出现规律宫缩至宫口扩展3cm。
此期间扩张速度较慢,平均2—3小时扩张1cm,需8小时,最大时限16小时。
活跃期:是指宫口扩张3—10cm,此期间扩张速度较快,需4小时,最大时限为8小时。
活跃期又分为3期:加速期是指宫口扩张3—4cm,约需1.5小时;最大加速期是指宫口扩张4—9cm,约需2小时;减速期是指宫口扩张9—10cm,约需30分钟。
5.妊娠合并心脏病1)先天性心脏病:无紫绀性:大部分能安全度过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紫绀性:母婴死亡率高达30%—50%,不宜妊娠2)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最多见,占风湿性心脏病的2/3—3/4,易致急性肺水肿及充血性心力衰竭二尖瓣关闭不全:轻者:孕妇多能安全度过妊娠重者:可能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主动脉瓣狭窄及关闭不全:一般可以耐受妊娠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孕前无心血管疾病史,突然发生以左心衰竭为主的全心衰竭,治疗得当,常能度过妊娠及分娩期,产后病因消除,病情缓解,多不留器质性心脏病4)围生期心脏病:是指发生于妊娠期晚期至产后个月内的扩张性心肌病5)心肌炎:为心肌本身局灶性或弥漫性病变,发生于妊娠任何阶段;主要由病毒引起6.前置胎盘的临床表现症状:无痛性阴道流血、头晕、休克、胎动频繁或消失、胎儿窘迫体征:子宫大小与停经月经相符、宫缩间歇可触及胎体、胎先露高浮或胎位异常、胎软无压痛、胎心音可有改变、耻骨联合胎盘杂音7.硫酸镁中毒的反应正常孕妇血清镁离子浓度为0.75—1mmol/L,治疗有效浓度为2—3.5mmol/L,若血清镁离子浓度超过5mmol/L,即可发生镁中毒。
首先表现为膝反射减弱或消失,继而出现全身肌张力减退、呼吸困难、复视、语言不清、严重者出现呼吸肌麻痹,甚至呼吸停止、心脏听搏,危及生命。
8.臀先露妊娠期的处理方法于妊娠30周前,臀先露多能自行转为头先露。
若妊娠30周后仍为臀先露应予以矫正,常使用的矫正方法有:1)胸膝卧位:让孕妇排空膀胱,松解裤带,胸膝卧位的姿势,每日两次,每次15分钟2)激光照射或艾炙阴穴3)外转胎位法:操作步骤包括松动胎先露部、转胎;动作应轻柔,间断进行。
9.产程分期第一产程:宫颈扩张期;临产开始到宫口完全扩张开全为止。
初产妇11—12小时、经产妇6—8小时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期;宫口完全扩张到胎儿娩出。
初产妇不超过2小时、经产妇不超过1小时第三产程:胎盘娩出期;胎儿娩出后到胎盘胎膜娩出,即胎盘剥离和娩出,不超过30分钟。
10.人工流产及其并发症人工流产:是避孕失败的补救方法,是指妊娠14周以内,因意外妊娠、优生或疾病等原因而采用手术方法终止妊娠。
并发症:出血、子宫穿孔、人工流产综合反应、漏吸或空吸、吸宫不全、感染、羊水栓塞等11.避孕药的避孕原理1)抑制排卵2)改变宫颈粘液性状3)改变子宫内膜形态与功能4)改变输卵管的功能12.妊娠期高血压对母婴的影响基本病理生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痉挛周围血管痉挛:阻力增加→血压升高;通透性增加→水肿、蛋白尿肾血管痉挛→肾小球缺血→肾小球通透性增高→肾小球变性→肾衰→少尿、无尿脑血管痉挛→脑缺血、缺氧→头痛、头晕、恶心→脑水肿、脑溢血→抽搐、昏迷肝小动脉痉挛→肝细胞凝血坏死→肝功能衰竭→黄疸出血→肝酶升高心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血、缺氧→心衰→肺水肿、心悸血压升高、血液浓缩→外周阻力增大眼底小动脉痉挛→通透性增高→视乳头水肿、视网膜剥离出血→视力下降全身小血管痉挛→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液浓缩→血细胞比容上升子宫胎盘血管痉挛→胎盘灌注下降→胎盘功能下降→FCR死胎→螺旋动脉痉挛、蜕膜坏死出血→胎盘早剥→绒毛组织缺血坏死→释放组织活酶13.产力异常产力异常: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对称性及极性不正常或强度、频率有改变,称为子宫收缩力异常妇科名词解释1.盆腔炎症疾病(PID):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一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
2.肝周围炎(FHC综合症):指肝包膜炎症而无肝实质损害的肝周围炎。
临床表现为继下腹痛后出现右上腹痛,或同时出现。
3.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
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常发生于25—35随妇女。
有两种不同结局:一是病变自然消退、二是病变具有癌变潜能,发展为浸润癌。
4.鳞-柱交界:宫颈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交界处,分为原始鳞-柱交界和生理鳞-柱交界。
5.转化区(移行带区):原始鳞-柱交界和生理鳞-柱交界之间的区域,是宫颈癌的好发区域。
6.肌瘤变形:血管壁缺乏外膜,受压后循环障碍,肌瘤退行性变。
7.梅格斯综合症:纤维瘤伴有腹水或胸腔积液,手术切除肿瘤后,胸腔积液、腹水自行消失。
8.侵蚀性葡萄胎:继发于葡萄胎排空后半年以内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葡萄胎组织侵入子宫肌层或以上。
9.绒毛膜癌:继发于妊娠后的滋养细胞肿瘤,继发于葡萄胎排空后一年以上者多为绒毛膜癌。
10.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排除器质性疾病,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
11.人工周期:模拟自然月经周期中卵巢的内分泌变化,贯序应用雌、孕激素,使子宫内膜发生相应变化,引起周期性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