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2019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
2019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解析

山东省菏泽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赋予了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下列通过古丝绸之路传到国外的发明和技术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使用火药B.指南针指引航海C.用泥土烧制陶瓷D.冶炼金属2.“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美丽中国要靠我们共同创造和维护。
下列做法与此相违背的是( )A.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B.改进污水处理技术,减少水体污染C.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增加节日喜庆气氛D.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3.某学生要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实验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A.取用NaOH固体B.称量NaOH固体C.量取一定体积的水D.溶解NaOH固体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C.可燃物只要与氧气充分接触就能燃烧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5.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能,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硒原子核内有34个质子B.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 gC.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D.硒元素在某些化合物中可显-2价6.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 )A.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都可以再分C.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且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D.食物变质−食物中的分子种类不变,但分子的性质发生了变化7.我国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单质,乙、丙、丁均为氧化物B.生成物丙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3:1D.生成物丙中碳、氢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18.推理是常用的学习方法。
2019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版,含答案)

2019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1.“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赋予了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下列通过古丝绸之路传到国外的发明和技术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使用火药B.指南针指引航海C.用泥土烧制陶瓷D.冶炼金属2.“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美丽中国要靠我们共同创造和维护。
下列做法与此相违背的是()A.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B.改进污水处理技术,减少水体污染C.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增加节日喜庆气氛D.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3.某学生要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实验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取用NaOH固体B.称量NaOH固体C.量取一定体积的水D.溶解NaOH固体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C.可燃物只要与氧气充分接触就能燃烧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5.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能,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硒原子核内有34个质子B.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gC.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D.硒元素在某些化合物中可显-2价6.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A.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都可以再分C.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且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D.食物变质-食物中的分子种类不变,但分子的性质发生了变化7.我国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单质,乙、丙、丁均为氧化物B.生成物丙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3:1D.生成物丙中碳、氢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18.推理是常用的学习方法。
2019年菏泽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2019年菏泽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赋予了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下列通过古丝绸之路传到国外的发明和技术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使用火药B. 指南针指引航海C. 用泥土烧制陶瓷D. 冶炼金属2.“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美丽中国要靠我们共同创造和维护。
下列做法与此相违背的是()A. 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B. 改进污水处理技术,减少水体污染C. 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增加节日喜庆气氛D. 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3.某学生要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实验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 取用NaOH固体B. 称量NaOH固体C. 量取一定体积的水D. 溶解NaOH固体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B. 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C. 可燃物只要与氧气充分接触就能燃烧D.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5.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能,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硒原子核内有34个质子B. 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gC. 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D. 硒元素在某些化合物中可显−2价6.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A. 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B.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都可以再分C. 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且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D. 食物变质−食物中的分子种类不变,但分子的性质发生了变化7.我国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是单质,乙、丙、丁均为氧化物B. 生成物丙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C.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3:1D. 生成物丙中碳、氢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18.推理是常用的学习方法。
山东省菏泽市2019年中考[化学]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山东省菏泽市2019年中考[化学]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699ac08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4a.png)
山东省菏泽市2020年中考[化学]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Ni:59 Cu:64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太阳能供热B. 冰雪融化C. 活性炭净水D. 粮食酿酒答案:D答案解析:A、太阳能供热,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冰雪融化,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活性炭净水,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粮食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2.“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A. 为节约和环保,分类回收生活垃圾B. 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和低碳方向转型C. 为防止影响小区人们生活,在空旷偏僻的地方燃烧塑料垃圾D. 鼓励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答案:C答案解析:A、分类回收生活垃圾,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不符合题意;B、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和低碳方向转型,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C、燃烧塑料袋,会产生有害物质,造成空气污染,符合题意;D、鼓励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可以减少资源的消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在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 取用粗盐B. 溶解粗盐C. 过滤盐水D. 蒸发滤液答案:D答案解析:A、取用固体药品时,应用药匙,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B、粗盐溶解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中进行,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C、过滤时,应注意“一贴、二低、三靠”,图中未用玻璃棒引流,不符合题意;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2019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化学试卷(试卷和答案)解析版答案随后

2019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化学试卷(试卷和答案)解析版答案随后一、选择题1.“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赋予了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下列通过古丝绸之路传到国外的发明和技术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使用火药B.指南针指引航海C.用泥土烧制陶瓷D.冶炼金属【答案】B【解析】解:A、使用火药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指南针指引航海,只是指示南北,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
C、用泥土烧制陶瓷,包含着物质与氧气发生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冶炼金属需要用还原剂与化合物反应,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
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美丽中国要靠我们共同创造和维护。
下列做法与此相违背的是()A.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B.改进污水处理技术,减少水体污染C.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增加节日喜庆气氛D.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答案】C【解析】解:A.为了减少水体污染,要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故A正确;B.改进污水处理技术可以减少水体污染,故B正确;C.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硫气体污染环境,故C错误;D.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故D正确。
故选:C。
A.根据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进行分析;B.根据防止水体污染进行分析;C.根据燃放烟花爆竹会生成二氧化硫污染空气进行分析;D.根据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进行分析。
通过回答本题要养成在日常生活中时刻讲究环保,不随便扔垃圾,不污染环境。
真正做到保护地球环境人人有责。
山东菏泽2019年中招化学试卷(含答案)

2019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1.“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赋予了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下列通过古丝绸之路传到国外的发明和技术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使用火药B.指南针指引航海C.用泥土烧制陶瓷D.冶炼金属2.“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美丽中国要靠我们共同创造和维护。
下列做法与此相违背的是()A.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B.改进污水处理技术,减少水体污染C.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增加节日喜庆气氛D.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3.某学生要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实验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取用NaOH固体B.称量NaOH固体C.量取一定体积的水D.溶解NaOH固体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C.可燃物只要与氧气充分接触就能燃烧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5.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能,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硒原子核内有34个质子B.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gC.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D.硒元素在某些化合物中可显-2价6.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A.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都可以再分C.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且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D.食物变质-食物中的分子种类不变,但分子的性质发生了变化7.我国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单质,乙、丙、丁均为氧化物B.生成物丙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3:1D.生成物丙中碳、氢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18.推理是常用的学习方法。
【中考真题】山东省菏泽市2019年中考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

2019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赋予了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下列通过古丝绸之路传到国外的发明和技术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使用火药B. 指南针指引航海C. 用泥土烧制陶瓷D. 冶炼金属2.“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美丽中国要靠我们共同创造和维护。
下列做法与此相违背的是()A. 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B. 改进污水处理技术,减少水体污染C. 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增加节日喜庆气氛D. 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3.某学生要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实验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 取用NaOH固体B. 称量NaOH固体C. 量取一定体积的水D. 溶解NaOH固体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B. 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C. 可燃物只要与氧气充分接触就能燃烧D.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5.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能,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硒原子核内有34个质子B. 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C. 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D. 硒元素在某些化合物中可显价6.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A. 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B.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都可以再分C. 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且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D. 食物变质食物中的分子种类不变,但分子的性质发生了变化7.我国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是单质,乙、丙、丁均为氧化物B. 生成物丙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C.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3:1D. 生成物丙中碳、氢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18.推理是常用的学习方法。
2019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化学试卷第1页(共14页)化学试卷第2页(共14页)绝密★启用前山东省菏泽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赋予了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下列通过古丝绸之路传到国外的发明和技术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使用火药B .指南针指引航海C .用泥土烧制陶瓷D .冶炼金属2.“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美丽中国要靠我们共同创造和维护。
下列做法与此相违背的是()A .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B .改进污水处理技术,减少水体污染C .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增加节日喜庆气氛D .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3.某学生要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 溶液,实验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 .取用NaOH 固体B .称量NaOH 固体C .量取一定体积的水D .溶解NaOH 固体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B .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C .可燃物只要与氧气充分接触就能燃烧D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5.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能,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硒原子核内有34个质子B .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gC .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D .硒元素在某些化合物中可显-2价6.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A .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B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都可以再分C .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且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D .食物变质−食物中的分子种类不变,但分子的性质发生了变化7.我国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是单质,乙、丙、丁均为氧化物B .生成物丙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C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3:1D .生成物丙中碳、氢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18.推理是常用的学习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赋予了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下列通过古丝绸之路传到国外的发明和技术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使用火药B. 指南针指引航海C. 用泥土烧制陶瓷D. 冶炼金属2.“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美丽中国要靠我们共同创造和维护。
下列做法与此相违背的是()A. 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B. 改进污水处理技术,减少水体污染C. 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增加节日喜庆气氛D. 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3.某学生要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实验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 取用NaOH固体B. 称量NaOH固体C. 量取一定体积的水D. 溶解NaOH固体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B. 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C. 可燃物只要与氧气充分接触就能燃烧D.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5.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能,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硒原子核内有34个质子B. 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gC. 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D. 硒元素在某些化合物中可显−2价6.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A. 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B.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都可以再分C. 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且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D. 食物变质−食物中的分子种类不变,但分子的性质发生了变化7. 我国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是单质,乙、丙、丁均为氧化物B. 生成物丙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C.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3:1D. 生成物丙中碳、氢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18. 推理是常用的学习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红磷和木炭都可以在空气中燃烧,所以也可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O 2的含量B.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所以单质一定只含有一种元素C.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 化学反应通常伴有能量的变化,所以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9. 在pH=7的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 NH 4+、K +、OH −、MnO 4−B. Na +、Ba 2+、NO 3−、SO 42−C. Na +、H +、Cl −、CO 32−D. Na +、K +、NO 3−、Cl − 10.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 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KCl MnO 2 加适量水溶解、过滤、蒸发 BCO 2 CO 将气体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C银粉 锌粉 加入过量硫酸亚铁溶液,过滤 D NaCl 溶液 Na 2CO 3 加适量硝酸钙溶液,过滤A. AB. BC. CD. D二、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11. 铜锌合金又叫黄铜,外观酷似黄金,极易以假乱真。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图I 所示装置测定黄铜中锌的含量。
将足量的稀硫酸全部加入锥形瓶中,充分反应后天平示数的变化如图Ⅱ所示。
请计算:(1)生成氢气______g 。
(2)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三、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12. A ~G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 、D 、F 均为单质,其中D 是日常生产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金属,B 是一种氧化物,C 是一种常见的酸,E (相对分子质量为160)的水溶液呈蓝色,它们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试回答下列问题:(1)B 的化学式:______。
(2)A 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用途______。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图中所涉及到的反应中,与③同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填序号)。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1.0分)13.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综合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请根据要求用氨气、碳酸氢钠、氧气、甲烷四种物质的化学式填空:①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______②溶于水呈碱性的气体是______③最简单的有机物是______④治疗胃酸过多的物质是______(2)健康的身体离不开合理的饮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①低血糖患者每天都应摄入一定量含糖类的食物,下列物质中富含糖类的是______。
A.鸡蛋 B.牛肉 C.大豆油 D.面包②油炸食物不宜多吃,因为长时间煎炸会产生有毒物质丙烯醛,该物质在空气中可以完全燃烧,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X+7O2−点燃6CO2+4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14.化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请利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型材料有着广泛的应用。
应用“蛟龙”号深潜器“神舟”五号宇航员航天服新型水处理剂用到的材料特种钢高强度涤纶纳米铁粉①上述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
②纳米铁粉能吸附废水中的某些污染物,被吸附后的废水经沉降、过滤可去除污染物。
下列物质也能因吸附而具有净水作用的是______(填字母)a.生石灰 b.活性炭 c.纯碱(2)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图I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②某同学按图Ⅱ所示进行实验,得到相应温度下的A、B、C三种溶液,其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填字母)。
③t3℃时向盛有40g甲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结果精确到0.1%)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15.请根据下列各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
(2)请写出用装置B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比较用过氧化氢溶液和用氯酸钾固体制取O2的方法,两者的共同点是______。
A.发生装置相同B.都可用MnO2做催化剂C.完全反应后剩余的固体成分相同(4)装置B、C都可用来制取二氧化碳,装置C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是______。
(5)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将这瓶气体按G所示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到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16.为探究酸的化学性质,某化学小组利用盐酸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实验请回答:(1)写出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将反应后D、E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烧杯中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现。
将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同学们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作出猜想】猜想一:NaCl猜想二:NaCl和CaCl2猜想三:NaCl、CaCl2和Na2CO3猜想四:______。
【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______是错误的。
【设计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猜想二不成立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______ 猜想四成立【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___。
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解:A、使用火药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指南针指引航海,只是指示南北,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
C、用泥土烧制陶瓷,包含着物质与氧气发生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冶炼金属需要用还原剂与化合物反应,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 错。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
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答案】C【解析】解:A.为了减少水体污染,要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故A正确;B.改进污水处理技术可以减少水体污染,故B正确;C.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硫气体污染环境,故C错误;D.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故D正确。
故选:C。
A.根据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进行分析;B.根据防止水体污染进行分析;C.根据燃放烟花爆竹会生成二氧化硫污染空气进行分析;D.根据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进行分析。
通过回答本题要养成在日常生活中时刻讲究环保,不随便扔垃圾,不污染环境。
真正做到保护地球环境人人有责。
3.【答案】D【解析】解:A.取用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故A错误;B.用托盘天平称量易潮解、具有腐蚀性药品的时候要把药品放在玻璃器皿内进行,故B错误;C.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C错误;D.为了加快溶解可用玻璃棒搅拌,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取用药品时瓶塞要倒放进行分析;B.根据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进行分析;C.根据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分析;D.根据正确溶解固体的方法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的实验步骤、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答案】A【解析】解:A、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区分,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故正确;B、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不是质量分数,故错误;C、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可燃物接触氧气,温度达不到着火点不会发生燃烧,故错误;D、细铁丝在O2中燃烧生成黑色四氧化三铁,故错误;故选:A。
根据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区分判断;根据空气的成分和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析;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就能燃烧错误,有的需要点燃或高温等;根据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5.【答案】B【解析】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4,表示原子序数为34;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硒原子核内有34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C、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硒元素的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硒元素位于第4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