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古诗文
申论大作文古诗材料

申论大作文古诗材料文章材料:
1. 【材料一】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材料二】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 【材料三】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 【材料四】
《静夜思》- 唐代无名氏
床头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 【材料五】
《夜宿山寺》- 杜甫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6. 【材料六】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7. 【材料七】
《静夜思》- 杜牧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8. 【材料八】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之涣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9. 【材料九】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0. 【材料十】
《送元二使安西》- 王之涣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适合申论作文的古文诗词

适合申论作文的古文诗词
在申论作文中引用古文诗词可以增加文章的文采和修辞效果,以下是一些适合申论作文的古文诗词:
1.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李清照《如梦令》)- 可以用来形容某种美好的事物或景色,与切题的作文话题相
结合,突出其美好与珍贵。
2.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 可以用来强调坚定信念,追求事业成功。
3.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 可
以用来表达壮美的自然景观,或用来比喻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4. "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
"(李白《春思》) -
可以用来描绘美丽的女性形象,以及难以忘怀的事物。
5.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 可
以用来强调不断进取的精神和追求更高境界的意愿。
6.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杨炯《临江仙·滚
滚长江东逝水》) - 可以用来表达历史的沧桑变迁,以及时代
的更替。
以上只是一些例子,实际使用时要根据具体的作文题目和文章内容加以选用。
此外,在引用古文诗词时需要注意用词恰当,
不要强行插入,而应该与整篇文章的主题和情感相呼应,以达到优美的修辞效果。
申论大作文必背古文篇目

申论大作文必背古文篇目1.《诗经·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采其实,田螺鼓瑟,饮酒歌吟,不饮不食,不胡不庐,不葛不畦。
”2.《诗经·小雅·采莳》:“采莳采莳,莳于苞栳,于以采之,维叶之茂。
”3.《论语·学而篇》:“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论语·子路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5.《论语·为政篇》:“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6.《孟子·梁惠王上》:“人之贵于禽兽者何也?曰恻隐之心。
”7.《孟子·滕文公上》:“人皆有所恶,而不能自止,而况于人乎?”8.《孟子·公孙丑下》:“人之天性也,爱恶皆备,然后物之生也。
”9.《论语·公冶长篇》:“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10.《论语·陈司败篇》:“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1.《论语·公冶长篇》:“朝闻道,夕死可矣。
”12.《论语·学而篇》:“巧言令色,鲜矣仁。
”13.《礼记·曲礼篇》:“朝斯彻夜,继永终明。
”14.《让名·序》:“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5.《楚辞·离骚》:“星郎猷章,咸启圣哉。
”16.《楚辞·九歌·湘君》:“不扣折其本,心乃上通。
”17.《楚辞·九歌·辞章》:“夙兴夜寐,洞庭周流。
”18.《楚辞·九歌·东皇太一》:“神之灵也,不可逢也。
”19.《楚辞·九歌·国殇》:“奏堂许舞,启机筵文。
”20.《楚辞·离骚》:“乌呼其将追兮,虞人亡以息其劳。
”。
申论信仰诗句

申论信仰诗句1.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杜甫《古柏行》2.高情坐使鄙吝去,病体顿觉神明还。
——曾巩《车轩小饮呈坐中》3.人物中兴骨,神明为国扶。
——文天祥《卜神》4.神明官府颂声满,风月弟兄诗味深。
——陈著《次韵弟茝客怀》5.神明复还方寸静,万卷旧书仍次部。
——蔡襄《和答孙推官久病新起见过》6.壮丽天之府,神明王者宅。
——苏颋《奉和圣制春台望应制》7.天道殃顽凶,神明祐懿哲。
——吴筠《览古十四首》8.羡君神明察幽隐,爱君慈祥多不忍。
——韩上桂《寿刘方瀛父母》9.董夫子,通神明,深松窃听来妖精。
——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10.静中根本动中发,暗处精神明处知。
——方回《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并呈徐容斋阎靖轩卢道集》11.切援祝于神明,冀感通于天地。
——元结《演兴四首·讼木魅》12.意气苟相合,神明无古今。
——李德裕《东郡怀古二首。
王京兆》13.信知君子言,可并神明蓍。
——陆龟蒙《袭美先辈以龟蒙所献五百言既蒙见和复示荣唱…用伸酬谢》14.只今插笏领苍生,片言折狱称神明。
——顾璘《午谷歌赠周别驾仲仁》15.我诗订千古,当有神明知。
——孙应时《读士元传》16.一县称神明,鼠辈榛其蹊。
——蒲寿宬《七爱诗赠程乡令赵君·齐山阴令傅琰》17.盛德高名总是空,神明福善大朦胧。
——刘商《同诸子哭张元易》18.人若此贤真俊杰,楼还旧观焕神明。
——王之道《寄题峡州楚塞楼》19.字得神明保,词惭少女徽。
——张说《羽林恩召观御书王太尉碑》20.道如未央神明台,虽高自可阶级登。
——张九成《六月晦送孙少刘》21.恐被神明哭,忧为造化灾。
——元稹《酬卢秘书》22.屋漏相神明,坦誓难模糊。
——姚燮《暗屋啼怪鸮行为郑文学超记其烈妇刘氏事》23.天子神明万里外,何况区区掌握中。
——皇甫冲《袁抑之黄门防秋师还》24.凿凿社稷计,昭昭神明盟。
——邵宝《乐安大岭次见素公》25.神明太守昔鞭石,百堵石梁千万尺。
申论作文诗句名言

申论作文诗句名言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3、水可载舟,亦可以覆舟。
——魏征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5、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戴圣
6、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题
7、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
8、中国精神经受历史长河的洗练,历久而弥新、克难而闪耀。
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
10、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
11、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礼记·中庸》
12、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卫灵公》
1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14、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周语下》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申论作文素材古诗

申论作文素材古诗
渺渺古道风烟起,青山绿水间。
行者踏过古桥边,穿行在这一幅幅江南画卷中。
古诗动人心弦,情感融入其中。
《静夜思》望海楼,夜色苍茫。
问天上星光,姑娘心中是否有芳香?
《登鹳雀楼》峨嵋山高峻,揽笑语,笑语存。
世事沧桑,古韵长存。
人,星与夜,曼妙的相逢。
《将进酒》短歌行,行吟一曲,忘却尘世恩怨。
人生苦短,酒中痛快,情绪兀自提升。
《赋得古原草送别》目送离逝的人,远去的身影渐行渐远。
草原青青,无边旷远。
一路风光,一路离愁。
《木兰辞》英勇的女儿,披战甲上战场。
男儿本色,决经烽火。
身怀义薄,慷慨曼妙。
《念奴娇·赤壁怀古》三国时期,乱世悲歌谣。
红楼满座,风云变幻。
心意未改,却可承誓言。
诗中的古韵,如同一过往的记忆,时光如水,深深沉醉。
申论作文素材诗句大全

申论作文素材诗句大全
1.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
中笑。
2.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3.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夕阳西下,断肠
人在天涯。
4. "满地都是六月花,不见窗前当官者。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5.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
去兮不复还。
6.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青春既去,何
处当青山?云在青天水在瓶,却来了。
7.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千古风云人物,
今古如长夜。
8.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万水千山只等闲,取火不
拣草。
9.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10.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远望山有四季青,遥看瀑布似银河。
11.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天净沙·秋思,树木与人生。
适合申论作文的古文

适合申论作文的古文
古文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其文风古雅,言简意赅,非常适合用于申论作文中,能够增添文章的内涵和格调。
以下是一些适合用于申论作文的古文段落,供参考:
1.《诗经·小雅·小旻》中的一句:“天之降罚不偏不倚,无有私财”。
可以用来引出讨论天灾人祸的话题,强调公正管理资源
的重要性。
2.《孟子·公孙丑下》中的一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可以用来探讨社会公平与正义的主题,呼吁构建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
3.《论语·雍也》中的一句:“君子读书三思而行。
”可以用来讨论教育的重要性,强调读书对培养品德和弘扬社会价值的影响。
4.《管子·王霸》中的一句:“贱者争利,尊者争名,精诚者德之,广大者义之”。
可以用来讨论正义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探讨如何追求真正的荣誉和价值。
5.《庄子·逍遥游》中的一句:“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
之用也”。
可以用来阐述知识的重要性和多功能性,提倡全面
发展个人能力和多元化的学习。
这些古文段落可以通过巧妙引用的方式,融入申论作文中,增强文章的文化内涵和思辨性。
同时,必须注意文中不能有与题目相同的文字,以确保作文的独特性和个性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申论古诗文申论古诗文一、敬民篇1、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否2、利民之事,丝发必兴; 厉民之事,毫末必去3、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4、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5、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7、德莫高于爱民,行莫贱于害民8、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9、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10、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11、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12、功成理定何神速? 速在推心置人腹1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二、为政篇1、政者,正也。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2、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3、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4、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
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5、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6、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7、政令时,则百姓一,贤良服8、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9、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10、政如农功,日夜思之11、审度时宜,虑定而动,天下无不可为之事12、临大事而不乱,临利害之际不失故常13、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 连上下而通之,衡内外而施之14、愿同尧舜意,所乐在人和15、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16、勾践栖山中,国人能致死17、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8、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三、立德篇1、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2、取法于上,仅得为中; 取法于中,故为其下3、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4、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5、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6、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7、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8、廉不言贫,勤不道苦9、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10、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11、不患无位,而患德之不修也12、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13、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14、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
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
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四、修身篇1、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2、祸莫大于不知足; 咎莫大于欲得3、从善如登,从恶如崩4、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5、吾日三省吾身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7、观于明镜,则疵瑕不滞于躯; 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8、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9、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10、天下事未尝不败于专而成于共11、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1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13、上善若水,厚德载物14、君子检身,常若有过15、见善则迁,有过则改16、满招损,谦受益17、如临深渊,如履薄冰18、量小非君子,德高乃丈夫19、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五、笃行篇1、功崇惟志,业广惟勤2、一勤天下无难事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4、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5、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6、物有甘苦,尝之者识; 道有夷险,履之者知7、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8、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10、知之非艰,行之唯难11、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12、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13、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1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15、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六、劝学篇1、腹有诗书气自华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3、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6、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7、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8、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0、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11、学如弓弩,才如箭镞12、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13、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1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5、以其昏昏,使人昭昭16、疑今者,察之古; 不知来者,视之往17、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18、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也。
七、任贤篇1、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2、邦之兴,由得人也; 邦之亡,由失人也。
得其人,失其人,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3、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4、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5、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
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6、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7、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8、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9、尚贤者,政之本也10、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11、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12、思皇多士,生此王国。
王国克生,维周之桢; 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八、天下篇1、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2、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3、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4、物之不齐,物之情也5、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 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6、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8、智者求同,愚者求异9、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10、山积而高,泽积而长11、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1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13、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14、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九、廉政篇1、一丝一粒,我之名节; 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 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2、物必先腐,而后虫生3、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4、公生明,廉生威5、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 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6、奢靡之始,危亡之渐7、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8、禁微则易,救末者难9、政怠宦成,人亡政息10、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 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11、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12、诚欲正朝廷以正百官,当以激浊扬清为第一要义13、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14、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做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
15、积羽沉舟,群轻折轴16、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17、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十、信念篇1、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 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3、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4、位卑未敢忘忧国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9、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10、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十一、创新篇1、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2、是虽常是,有时而不用; 非虽常非,有时而必行3、不日新者必日退4、昨日是而今日非矣,今日非而后日又是矣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6、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十二、法治篇1、国无常强,无常弱。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2、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 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3、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4、治国者,圆不失规,方不失矩,本不失末,为政不失其道,万事可成,其功可保5、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6、法立,有犯而必施; 令出,唯行而不返7、道私者乱,道法者治十三、辩证篇1、多言数穷,不如守中2、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3、兵无常势,水无常形4、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5、睫在眼前犹不见6、见骥一毛,不知其状; 见画一色,不知其美7、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8、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11、逝者如斯夫12、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13、养兵千日,用兵一时14、既以为人,己愈有; 既以与人,己愈多15、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16、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17、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十四、生态篇1、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2、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3、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4、落其实思其树,饮其流怀其源5、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十五、外交篇1、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此君子之朋也2、以心相交者,成其久远3、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