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一单元 今朝风流单元综合测评-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
高中语文 综合检测(一)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

综合检测(一)(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导学号50820035)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袁济喜中国传统美学的生生不息,是因为其中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它以人为中心,将人与自然,人与审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因此,研究传统美学,就不能不研究它与人文的内在关系。
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首先体现在对于人生解放和人生意义的不懈追求中。
审美活动作为人的个体生命意义的体认,在特定年代往往获得直接的表现。
汉魏以后,中国社会陷入空前的动乱分裂之中,在各种哲学思潮对于天道人事重新思考的同时,审美活动也成为人们重铸精神人格的创造活动,以人为本的文化观念融入美学思想之中。
当时虽然佛教活动开始兴盛,然而在现实人生痛苦的解脱、精神人格重构方面,审美活动显然更具有人文意蕴,更能契合人生需要。
中国传统美学人文底蕴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能够代替宗教意义上的人文关怀,独立承载民族文化心理的安顿。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和奋斗中,形成了乐观向上的人生观,“生生之谓易”“乐天知命而不忧”便是这种心理的表征。
钱钟书先生曾在《诗可以怨》一文中指出,六朝人认为审美具有止痛安神的作用。
“长歌可以当哭,远望可以当归”,是中国传统美学看待人生与审美关系时的基本价值观念。
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渗透着中华民族对自然和人生的体验,这种体验融情感与认知于一体,它不同于宗教而又有宗教那样的超越意识,具备丰厚的审美意蕴。
中国古代美学主张将人的价值建构在人与自然的统一之上,这种统一又以审美体验为中介。
这就决定了中国文化不需要宗教也可以解决精神寄托问题,使人生获得审美超越。
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还表现在它的自我教育意识上。
人文思想不仅表现为人格的自我完善,同时表现在运用这种成果对社会进行教育,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文化素质方面。
审美活动不仅是个体的经验,更主要的是一种社会性的文化创造与普及活动,是个体与群体、自由与功利的有机融合。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单元综合测评01 今朝风流 Word版含解析.doc

单元综合测评(一) 今朝风流(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2016·全国甲卷)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②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进一步健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
③那些航空领域的拓荒者,很多已经离开人世,但他们筚路蓝缕....的感人形象一直深深印在人们的记忆中。
④这次会谈并没有其他人员参加,他们两个人又都一直讳莫如深....,所以会谈内容就成为一个难解之谜。
⑤正在悠闲散步的外科主任王教授,突然接到护士电话说有个病人情况危急,他立刻安步当车....向医院跑去。
⑥从用字之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苦心孤诣....,要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深邃幽远的意境。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⑥【解析】本题从用错对象、望文生义等角度设误考查成语的使用。
①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
这里属望文生义。
②厝火积薪:比喻潜伏着很大的危险。
这里误用为“事先做准备”了。
③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
使用正确。
④讳莫如深:形容紧紧隐瞒。
使用正确。
⑤安步当车:指慢慢地步行,就当作是坐车。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与句中“跑”的意思相矛盾。
⑥苦心孤诣:指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
使用正确。
【答案】 D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导学号:00190023】A.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中国第一艘航母此次试航为厂方测试,具体测试包括引擎、电子系统、导航设备、火力控制等内容组成。
B.只有新闻工作者走出高楼大院,跳出文山会海,走进基层的广阔天地,才能挖掘到取之不尽的鲜活素材,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精品报道。
C.中国经济能否顺利渡过危机,不仅取决于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是否及时得当,而且取决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这也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执政能力。
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一 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

单元质量检测一(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
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
粤教版语文选修《传记选读》习题 第一单元 今朝风流 3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Word版含答案.doc

3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里①。
心之忧矣,曷(hé)维其已②!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③!绿兮丝兮,女所治兮④。
我思古人⑤,俾(bī)无訧(yóu)兮⑥!(chī)兮绤(xì)兮⑦,凄⑧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注释】①里:指在里面的衣服。
②曷:何,怎么。
维:语气助同,没有实义。
已:止息,停止。
③亡:用作“忘”,忘记。
④女:同“汝”,你。
治:纺织。
⑤古人:故人,这里指亡故的妻子。
⑥俾:使。
訧:同“尤”,过错。
⑦烯:细葛布。
:粗葛布。
⑧凄:寒意,凉意。
【译文】绿外衣啊绿外衣,绿外衣里是黄衣。
心忧伤啊心忧伤,忧伤何时才停止?绿外衣啊绿外衣,绿衣下面是黄裳。
心忧伤啊心忧伤,忧伤何时才淡忘?绿色丝啊绿色丝,丝丝缕缕是你织。
我心思念已亡人,使我不要有过失!细葛布啊粗葛布,寒风吹拂凉凄凄。
我心思念已亡人,你仍牢牢系我心!【赏析】本诗是《诗经》中一首有名的悼亡诗,表达了丈夫悼念亡妻的深长感情。
诗人目睹亡妻遗物,倍生伤感,由此浮想联翩。
由衣而联想到治丝,惋惜亡妻的治家能干,想到亡妻的贤德。
“我思古人,俾无訧兮”正是俗话所言,家有贤妻,夫无横祸。
描写细腻,情感丰富。
构思巧妙,由外入里,层层生发。
衣裳多色见于外,衣裳之丝见于内。
再由“治”丝条理,联想办事的条理,才使“无訧”,讲而深入到身心内部,体肤由而凉爽,再到“实获我心”的情感深处,若断若续,含蓄委婉,缠绵悱恻。
作家简介沈从文,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休芸芸等。
湖南凤凰(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
与胡也频合编《京报副刊》和《民众文艺》周刊。
1928年到上海与胡也频、丁玲编辑《红黑》《人间》杂志。
翌年任教于中国公学。
1930年起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教。
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抗战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教授,编辑《大公报》《益世报》等文学副刊。
精选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一今朝风流粤教版选修传记蚜

单元质量检测一今朝风流(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
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
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
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
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
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
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
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
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
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其三,意义弹性。
所谓城市的意义弹性,是指城市能够同时满足多样人群的不同层面的意义需要,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
当一个城市体只允许一种、一个层面的意义存在时,这个城市体可能繁荣一时,但必然会走向衰落。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今朝风流过关检测 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

第一单元今朝风流过关检测(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6分,每小题2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中国人赋予鱼丰富的寓意,比如“鲤鱼跳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2)被高宗看重的上官仪一路,位至宰相,被特许可以随意出入禁宫面圣,并专门掌管诰命,起草圣旨。
(3)实现梦想需要一以贯之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付出,那些急功近利、只付出片刻努力就妄图的人,结果注定失败。
A.一步登天飞黄腾达青云直上B.青云直上一步登天飞黄腾达C.飞黄腾达青云直上一步登天D.一步登天青云直上飞黄腾达解析:“飞黄腾达”,官职、地位上升得很快。
“青云直上”形容官职升得很快很高。
“一步登天”比喻一下子达到最高的境界或程度,也形容地位一下子升得非常高。
(1)句由“中举、升官”可知应用“飞黄腾达”;(2)句是说上官仪不断晋升,“位至宰相”,应用“青云直上”;(3)句由“急功近利、只付出片刻努力”可知应用“一步登天”。
答案:C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某制药公司在上海、重庆、贵州等地分别设立了办事处,主要推销用于治疗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的该公司生产的胶囊。
B.中国政府已与美国、意大利、印度、希腊等多个国家签署了防止盗窃、盗掘和走私文物的双边协议,共同致力于促进文物返还的国际合作。
C.记者日前通过调查发现,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应改变所致。
D.西安市卫生局出台的《医务人员十条禁令》,无疑给医生念了“紧箍咒”,约束了其在上班期间的行为,对避免医疗纠纷的减少有重要作用。
解析:A项,语序不当,“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该公司生产的胶囊”应为“该公司生产的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胶囊”;C项,句式杂糅,应删除“的原因”或“所致”;D项,“避免”与“减少”连用,不合逻辑。
答案:B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导学号50810011) 山下荷塘旁的洼地里的蛙声就像一首首乐曲的旋律,远远近近飘忽而来。
【小初高学习】2018年秋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一 今朝风流 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

单元质量检测一今朝风流(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
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
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
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
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
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
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
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
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
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其三,意义弹性。
所谓城市的意义弹性,是指城市能够同时满足多样人群的不同层面的意义需要,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
当一个城市体只允许一种、一个层面的意义存在时,这个城市体可能繁荣一时,但必然会走向衰落。
粤教版语文选修《传记选读》习题 第一单元 今朝风流 2 铁肩担道义 Word版含答案.doc

2 铁肩担道义江有汜(sì)①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②。
不我以,其后也悔。
江有渚③,之子归,不我与④。
不我与,其后也处⑤。
江有沱(tuó)⑥,之子归,不我过⑦。
不我过,其啸⑧也歌。
【注释】①汜:江水决堤冲出后重又退回江里。
②不我以:不用我,不需要我。
以:用,需要。
③渚:水中的小沙洲。
④不我与:不同我交往。
与:交往,相交。
⑤处:忧愁。
⑥沱:江水的支流。
⑦不我过:不到我这里来。
过:来,至。
⑧啸:号,号哭。
【译文】大江滔滔有倒流,姑娘就要出嫁了。
姑娘从此不要我,从此不再需要我,她将悔恨在后头。
大江之中有沙洲,姑娘就要出嫁了。
姑娘从此不理我,从此不再理睬我,她将忧愁在后头。
大江也会有支流,姑娘就要出嫁了。
姑娘从此不再来,从此不再来看我,她将长歌当号哭。
【赏析】心爱的姑娘离自己而去,一切挽回的努力都无补于事,内心的伤悲和哀愁,真该长歌当哭、仰天长啸!失恋的滋味是苦涩的,酸楚的,感伤的,有时,竟会苦涩、酸楚、感伤得让人气绝。
苦苦的追求,缠绵的思念,执著的热情,随着远去的花轿而飘走,一夜之间,世界变了模样,落得大地白茫茫一片,空空洞洞一团。
古典的浪漫情怀,与现代的潇洒时髦,有着天壤之别。
古典的浪漫,把爱情当作神灵侍奉,心甘情愿作爱情祭坛上的牺牲品,付出血和泪,生与死,所以有“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之说。
现代的潇洒,把爱情当作权宜之计,当作疲惫无奈之中的安乐椅,心甘情愿不惜一切代价去醉生梦死,及时行乐,追名逐利,所以才有“潇潇洒洒走一回”之说。
真的潇洒是执著追求之后的彻悟,伪潇洒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浪荡。
为失去的爱情而悲痛未必不潇洒,自以为满不在乎未必真潇洒。
作家简介朱志敏,1953年生,198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88年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91年获法学博士学位。
自1984年起从事中国近代史、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已出版《五四民主观念研究》等著作。
相关知识1925年末至1926年初,全国人民展开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综合测评(一) 今朝风流(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2016·全国甲卷)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②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进一步健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
③那些航空领域的拓荒者,很多已经离开人世,但他们筚路蓝缕....的感人形象一直深深印在人们的记忆中。
④这次会谈并没有其他人员参加,他们两个人又都一直讳莫如深....,所以会谈内容就成为一个难解之谜。
⑤正在悠闲散步的外科主任王教授,突然接到护士电话说有个病人情况危急,他立刻安.步当车...向医院跑去。
⑥从用字之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苦心孤诣....,要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深邃幽远的意境。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⑤ D.③④⑥【解析】本题从用错对象、望文生义等角度设误考查成语的使用。
①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
这里属望文生义。
②厝火积薪:比喻潜伏着很大的危险。
这里误用为“事先做准备”了。
③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
使用正确。
④讳莫如深:形容紧紧隐瞒。
使用正确。
⑤安步当车:指慢慢地步行,就当作是坐车。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与句中“跑”的意思相矛盾。
⑥苦心孤诣:指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
使用正确。
【答案】 D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导学号:00190023】A.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中国第一艘航母此次试航为厂方测试,具体测试包括引擎、电子系统、导航设备、火力控制等内容组成。
B.只有新闻工作者走出高楼大院,跳出文山会海,走进基层的广阔天地,才能挖掘到取之不尽的鲜活素材,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精品报道。
C.中国经济能否顺利渡过危机,不仅取决于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是否及时得当,而且取决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这也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执政能力。
D.年底前,合芜蚌三市将正式开展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工作,此举意味着合芜蚌试验区正式加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序列。
【解析】A项,句式杂糅。
可删去“组成”。
B项,语序不当。
“新闻工作者”应在“只有”前面。
C项,一面和两面不对应。
“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应为“整个社会是否和谐稳定”。
【答案】 D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导学号:00190024】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如在某些汉印中,就有“荼”字省作“茶”的写法。
①民间的书写者出于某种考虑,将“荼”减去一笔,这就成了“茶”字②随着饮茶习俗的推广,“荼”字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③“荼”简写为“茶”,汉代已露端倪④在中唐之前“茶”字写作“荼”,这恐怕不是我们人人都知道的⑤茶作为饮品,我们都很熟悉⑥“荼”有多个义项,“茶叶”义是其中之一A.④⑥⑤②①③B.⑥②①⑤④③C.⑤④⑥②①③ D.⑥④⑤②③①【解析】本题从排序的角度考查句子的连贯。
第⑤句从饮品的角度,引出“茶”字;第④句提出“茶”字中唐以前的写法是“荼”。
第⑥句、第②句和第①句解释“荼”字写成“茶”字的原因,第③句追溯简写的源流,并与后文“如在某些汉印中”紧密衔接。
这样⑤④引出话题,⑥②①是解说,③是过渡句,据此排列出⑤④⑥②①③的顺序。
【答案】 C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他在《五柳先生传》一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我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后一句话。
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________。
A.意思非常清楚,紧紧相连,交互阐明B.交互阐明,紧紧相连,意思非常清楚C.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D.意思非常清楚,交互阐明,紧紧相连【解析】本段话是说陶渊明的“前后两句话”怎么样了,按事理逻辑,应是先“紧紧相连”,再“交互阐明”,再“意思非常清楚”,故选C项。
【答案】 C二、本大题8小题,共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18分)【导学号:00190025】鲁迅眼中的怪人余世存(1)苏曼殊是清末民初的活跃人物。
他是作家、翻译家、诗人、革命家、和尚、艺术家……他身世不幸,谋生能力极弱,却跻身于时代的弄潮儿之列,跟革命者们交往,自己也算是追求变革的仁人志士。
他敢于玩命,孙中山称其“率真”;但跟那些玩命而修成正果的人物相比,在苏曼殊身上,难以看到人生的健全成绩,他是长不大的孩子,对人对事不免任性。
他在世上只活了34年,他的天才跟他的短命形成了最经典的反差。
(2)1905年,苏曼殊受聘于南京陆军小学。
第二年,他回到长沙,住进庙里,同时在明德学堂讲课,学生中有后来出名的陈果夫。
苏曼殊这个21岁的年轻人,行踪不定,浅尝辄止。
仅3个月,他又赶往安徽,到南京、上海,随后与陈独秀一起东渡日本,然后又很快回国。
1907年元旦后,他到日本跟章太炎同住,折腾几个月后回上海,11月又回日本。
鲁迅曾感慨道:“我的朋友中有一个古怪的人,一有了钱就喝酒用光,没有了钱就到寺里老老实实过活。
”(3)苏曼殊似乎没有定性,任意西东,匆匆地来,匆匆地去。
他的生活就是写作、画画、访友……他翻译了《梵文典》、《拜伦诗选》等作品,还用英语写成《潮音自序》。
其中《拜伦诗选》的翻译堪称一绝。
(4)苏曼殊言行怪诞。
有论者说:“他时而楚楚长衫,设坛讲学,以人师的身份化育学子;他时而西装革履,风度翩翩,以诗人才子的仪态现身诗坛歌榭;他时而激昂慷慨,奋勇振臂,以天下为己任,欲誓死一搏;他时而袈裟披身,青灯黄卷,万念俱灭,潜心向佛。
”(5)他的怪诞其实是种孩子气。
他贪吃,对美食不加节制,据说曾把自己的金牙敲下来换糖吃,有“糖僧”之称。
他的饮食习惯极为任性。
有一次,著名诗人、革命者,也是苏曼殊好友的陈去病买回一包栗子,和苏曼殊一起吃。
吃完后,陈去病休息了,苏曼殊又买了一包回来。
陈去病劝他少吃,他根本不当一回事,结果,肚子胀得不行,一直呻吟到第二天天亮。
还有一次,诗人柳亚子送他20个芋头饼,他一顿吃下去,肚子痛得不能起身。
有人和他打赌,一次吃下60个肉包子,他欣然应诺,一口气吃了50个,友人劝他不能再吃了,他非坚持吃完不可,还跟劝他的朋友吵了起来。
(6)对苏曼殊,人们一般会评之为性情中人。
但性情中人也知物理、人情,懂得家国的责任并知道如何落实。
苏曼殊虽然多少也通晓这些道理,却无力自控。
他是一个大“情种”,换句话说,他是一个任情使性的大孩子。
(7)这个“情种”种情于朋友之间,使朋友们觉得他有时可爱,有时不可理喻。
1905年春,苏曼殊的朋友赵伯先向他求画。
苏曼殊当时急着东渡日本,未能兑现承诺。
1911年,广州爆发了黄花岗起义,牺牲者甚多。
赵伯先是革命党人,为起义失败而忧愤成疾,不久便呕血而死。
苏曼殊得知噩耗,含悲作了一幅《荒城饮马图》,焚于故友墓前,以示悼念。
(8)有一年冬天,陈去病到上海,只带了一床薄被,苏曼殊当时没有被子,就把陈去病的薄被强要了去。
类似的例子极多,如他偷朋友章士钊的钱,据说是因为没有路费,然后留信告别,只身去了香港。
(9)这个“情种”种情于革命,就是冲动、大言、自我纠结。
他曾醉心于无政府主义,赞同暗杀。
1903年,他一度打算刺杀保皇党首领康有为,因恨后者保皇,何况作为同乡的康有为假冒另一同乡孙中山之名向华侨募捐,这在苏曼殊看来,就是该死。
后经友人相劝,他才恨恨作罢。
(10)到袁世凯称帝时,苏曼殊发表《讨袁宣言》,以一个和尚的名义教训袁,“今直告尔:甘为元凶,不恤兵连祸结,涂炭生灵,即衲等虽以言善习静为怀,亦将起而褫尔之魄!尔谛听之。
”(11)这个“情种”种情于世间,则是不事恒产,不留恋一时一地,这种奔波也是痛苦的宣泄。
他和陈独秀合译《悲惨世界》,未译完即要出走,并送陈独秀诗:“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
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畅已似冰。
”(节选自《环球人物》) 5.下列各项对原文所作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A.苏曼殊是个长不大的孩子,对人对事不免任性,因此孙中山称其“率真”。
B.苏曼殊是清末民初的人物,他有着多重身份,例如作家、翻译家、诗人、革命家、和尚等。
C.在袁世凯称帝时,苏曼殊以一个爱国热血青年的名义发表《讨袁宣言》来教训袁世凯,言语中充满了愤激之情。
D.苏曼殊是性情中人,他知物理、人情,懂得家国的责任并知道如何落实,但他面对社会现实时,却无力自控。
E.苏曼殊的言行极为怪诞,他一会儿身着西装在教室上课,一会儿就会奋臂高呼以天下为己任,而一会儿,他又可能身披袈裟潜心向佛。
【解析】A项,称其“率真”是因为他“敢于玩命”的性格。
C项,他是以一个和尚的名义来发表的。
【答案】AC6.苏曼殊为什么被称为一个大“情种”?他的这一性格表现在哪里?(4分)【答案】于朋友之间,使朋友们觉得他有时可爱,有时不可理喻;钟情于革命,就是冲动、大言、自我纠结;钟情于世间,则是不事恒产,不留恋一时一地,这种奔波也是痛苦的宣泄。
7.鲁迅先生为什么称苏曼殊为“怪人”呢?(4分)【答案】做事似乎没有定性,任意西东,匆匆来去;苏曼殊言行怪诞;非常贪吃,对美食不加节制;虽然才华横溢,追求革命,却是个任情使性的大孩子。
8.对于苏曼殊的怪诞,有人认为是“荒谬”,有人却认为那是一种“率真”,你对此有何看法呢?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6分)【答案】我认为他的这种行为是“率真”的表现。
虽然苏曼殊做的很多小事情看起来非常荒谬,但是他都不是为了某种目的为之,并且在大是大非上他态度非常鲜明;他的身上处处充满了一种孩子气,这种孩子气使他做任何事时都不会考虑后果,显得有些怪诞;他为了革命,敢于玩命,这是他发自内心的一种最质朴的情感,孙中山先生都认为他这是一种率真。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18分)【导学号:00190026】将军赋采薇戴安澜任第73旅旅长后,回顾多年对日作战的经验教训,认定要取得胜利必须依靠部属努力,而部属的旺盛士气来自他们的爱国热情。
他特意抄录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印发给各级官兵背诵吟唱,激发大家精忠报国的爱国热忱。
为了抗战大业,戴安澜摒弃党派成见,团结爱国人士。
《自由报》记者宗祺仁前来采访,与他彻夜讨论时局,探讨国共合作抗日的未来,两人很快成为莫逆之交。
这时有人提醒戴安澜,说宗是共产党,须多加提防。
他坦然答道:“现在是国共合作抗战,何防之有?宗是否共产党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是新闻记者,写过许多真实感人的报道,有卓越的见解。
我们正缺少这样的爱国志士。
”几天后,他还把自己的军事著作交给宗祺仁修改并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