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朱新蓉第一章 主要内容
货币金融学基础(第一章)

支付手段
作用:
积极的: ○ 支付抵消,节约流通费用; ○ 通过非现金结算,加速资金周转;促进资金集中与有效 利用。
消极的: ○ 使买卖环节进一步脱节,加大供求失衡的可能性; ○ 形成经济主体的债务链条,出现债务危机的可能性; ○ 出现财政超分配和信用膨胀的可能性。
金银复本位 制
双本位制
○ 金币和银币按照国家规定 的固定比价进行流通和交 换
“格雷欣法则”:
○ 劣币驱逐良币
金银复本位制
跛行本位制
金币和银币都规定为本位货 币,并有国家规定的固定兑 换比例,但是金币可以自由 铸造,而银币不能自由铸造
○ (跛行本位制实际上使银币成为 事实上的辅币)
金本位制
货 币 金 融 学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22% 了解货币的起源 38% 深入理解货币的本质
40% 深入理解货币的职能
学习要点:
68% 了解货币制度的演变
展 第 货 货 问
币币题
的的: 发起 展源 过与
一
程什
Hale Waihona Puke 是么 怎有 样关 的?节
?
货 币 的 起 源 与 发
(一)货 币的起源:
货币的产生是和商品交换 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含义:
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 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 时发挥贮藏手段职能。
→
→
贮 购 度 调 作 本 用 管 方 金 发 为 付 目
藏 买 下 节 用 , 途 式 属 展 预 作 的
货币金融学期末考试知识点(朱新蓉)

一、名词解释1、货币:货币即一般等价物,具备体现一切商品价值并同一切商品交换的基本特征。
2、货币的本质即一般等价物。
具有两个特点:体现一切商品的价值、可以同一切商品交换。
3、货币市场的定义:货币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内,以短期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资金融通和借贷的市场。
4、经济周期:是指社会经济状况沿着繁荣--衰退—萧条—复苏的过程周而复始的变化。
5、外汇: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6、货币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内,以短期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资金融通和借贷的市场。
7、金融创新:是各种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是指会引起金融领域结构性变化的新工具、新服务方式、新市场以及新体制。
8、通货膨胀的定义:货币供给量超过了货币需求量,即货币供给大于社会经济生活对货币的实际需求。
二、填空1、利率的分类:(1)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借贷的期限不同)(2)名义利率、实际利率(是否剔除了通货膨胀对利率的影响)(3)固定利率、浮动利率(借贷期内是否调整)(4)官方利率、公定利率、市场利率(是有中央银行规定并强制执行)2、外汇的分类:按外汇是否能够自由兑换划分为:自由外汇、记账外汇3、金融体系的构成: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基础设施4、金融市场的功能:促进资金融通、优化资源配置、转移和分散风险、降低交易成本、调节经济运行。
5、投资银行的类型:合伙制投资银行、股份制投资银行6、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7、银行机构主要包括:商业银行、储蓄银行、信用合作社8、信用特征:1:信用标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
2:价值的有偿活动。
3:特殊的运动过程。
4:风险性9、资本的分类:普通资本、优先资本、其他资本三、简答1、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本质所决定的内在职能。
具体包括:价值尺度职能是货币体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功能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之一、流通手段职能是货币作为商品交换媒介促进商品交换的功能、储藏手段职能是货币退出流通,被当作价值的独立形态或社会财富的一般形式保存起来的功能、支付手段职能是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的功能、世界货币职能也叫国际货币职能,是指货币越出国境,在国际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的功能。
货币金融学课件中南财经朱新蓉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金属货币阶段
铜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金属货币逐渐取代实 物货币,最早的金属货币是铜币。
银币、金币
随着金属开采和冶炼技术的发展,银币和金 币也逐渐出现,并成为高价值货币。
金属货币的特点
金属货币具有价值稳定、易于分割、便于携 带等优点。
纸币阶段
中国的纸币
中国是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之一 ,北宋时期出现了交子等纸币。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目录
• 货币的起Leabharlann 与演变 • 货币的职能 • 货币制度 • 电子货币与虚拟货币
01
货币的起源与演变
实物货币阶段
天然贝类
01
在古代,贝类作为货币使用,如海贝、骨贝等,具有较高的价
值。
牲畜、布帛
02
在某些地区,牲畜和布帛也被用作货币交换的媒介。
粮食
03
在某些特定时期和地区,粮食也被用作货币,如谷物、粟米等。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银本位制
总结词
银本位制是一种以白银为基础的货币制度,国家规定银铸币作为法定货币,并规 定其含银量。
详细描述
银本位制下,银币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具有无限法偿能力。然而,白银的开采 量远大于黄金,导致币值不稳定,难以维持货币制度的稳定。因此,银本位制逐 渐被淘汰。
纸币本位制
总结词
纸币本位制是一种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货币制度,国家发行 纸币作为法定货币。
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
货币作为衡量商品价值的工具,是经济活动中交 换价值的标准。
价格指数
通过货币来反映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是衡量 通货膨胀或紧缩的重要指标。
汇率
货币之间的交换比率,影响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 活动。
朱新蓉《货币金融学》章节题库-货币与货币制度(圣才出品)

第三部分章节题库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概念题1.货币制度(北师大2001研;武大2001研;华中理工大学2001研;首都经贸大学2002研)答: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简称币制。
它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而逐步形成的,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变化,货币制度也不断演变。
货币制度的内容包括:确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规定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规定货币铸造或发行的流通程序、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
2.GreSham’s Law(上海财大2000研;中国海洋大学2002研;北京工商大学2006研;东北财大2006研)答:即格雷欣法则,又称“劣币驱逐良币律”。
在金银复本位制下,金银两种货币按国家规定的法定比例流通,结果官方的金银比价与市场自发金银比价平行存在。
当金币与银币的实际价值相背离,从而使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良币”)被收藏、熔化而退出流通,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劣币”)则充斥市场,这就是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
3.金块本位制(厦门大学2000研)答:金块本位制又称为生金本位制,是金本位制三种基本形式之一,流行于金币本位制消亡后。
其特点是:金币停止流通而以银行券(政府发行的“纸币”)作为流通货币。
银行券仍规定一定的法定含金量,其发行以一定数量的黄金作为准备,银行券在达到一定数额之后可以兑换为黄金。
但这一兑换限额往往比较大,一般公众通常无法接受。
实行金块本位制只需保留一定比例的黄金作为发行准备,可节省黄金使用,暂时缓解了黄金短缺与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的矛盾。
但金币流通的取消和兑换数量的限制,表明黄金的货币职能已开始萎缩,这时货币制度已不如金币本位制稳定;并且长期来看黄金数量仍然不能满足世界经济增长和维持稳定汇率的需要,最终会被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所取代。
4.国家货币制度答:国家货币制度是指一国政府以法令形式对本国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体系。
货币银行学课件货币金融学第一章

Finance Dep.of Business School
14
of Wuhan Uni. 2004SS
货币与金融的功能
货币是市场经济中“流动的信息”,货币是使市场信息 得以最简便、最及时的传递。
金融的功能:
(1)从宏观看:将储蓄转化为投资
10
of Wuhan Uni. 2004SS
价值是由市场决定的
三 由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的市场均衡价格才能够真正代表 其真实价值,因为由市场均衡价格反映了所有市场参与者追 求最优的一切信息
Finance Dep.of Business School
11
of Wuhan Uni. 2004SS
有关市场的几个重要观念
Finance Dep.of Business School
9
of Wuhan Uni. 2004SS
市场经济其实是最有效率的计划经济
(1)只有市场经济才能作出最佳的计划。 (2)只有市场经济才能以最低的成本作出计划。 (3)只有市场经济中的计划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现实。
Finance Dep.of Business School
Finance Dep.of Business School
6
of Wuhan Uni. 2004SS
如何研究市场经济
研究目的在于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市场价格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在给出市ຫໍສະໝຸດ 价格行为的条件下,个人,公司,政府及市
场监管者如何进行决策。
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为价格发现,风险规避及推动公司
治理发挥作用
Finance Dep.of Business School
朱新蓉《货币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朱新蓉《货币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1复习笔记一、货币的产生与发展1货币的产生(1)私有制和社会分工产生了商品和商品交换。
(2)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价值通过价值形式来表现。
(3)价值形式的变迁推动商品交换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货币即由此而产生。
2.货币形式的发展(1)实物货币所有这些实物货币,都有这样的几个共同特点:相比其他商品而言较为珍贵,人们都愿意接受和使用,比其他商品更容易保存,等等。
(2)金属货币相对其他实物货币而言,金属货币具有价值含量高、体积小易携带、不易变质等优点,其自身也经历了从贱金属到贵金属、从金属秤量制到金属铸币制的发展。
①贱金属货币在我国流通的时间较长。
②我国流通贱金属铸币的同时,还流通着金属秤量制的贵金属如金和银。
(3)信用货币①传统信用货币传统信用货币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银行券,二是纸币。
银行券作为典型的黄金凭证均是可兑换银行券,持有者可随时随地向发行者兑换面额标注的黄金。
纸币的发行流通是货币名目主义和货币国定论在实践中的体现,它是一种纯粹的价值符号,无任何保证,只有法律赋予的名义价值。
②现代信用货币现代信用货币就是存款货币。
存款货币是一种以支票或信用卡为支付工具、依靠商业银行转账结算业务进行支付的信用货币。
无论哪种性质和形式的信用货币,都具有这样几个特点:其一,作为价值符号,被用来表示和象征价值,其名义价值高于实际价值。
其二,都是负债货币,是发行者对持有者的负债,在发行者的资产负债表上记入借方。
其三,具有强制性。
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强制发行,强制流通,无限法偿。
③电子货币电子货币指在电子技术的支持下,能够在交易或消费过程中充当支付职能的货币替代品,包括接触式与非接触式的各种各样的卡,以及能在因特网流通的电子钱包。
目前流行的电子货币主要有4种类型:储值卡型电子货币、信用卡应用型电子货币、存款利用型电子货币、现金模拟型电子货币。
3.货币的本质(1)货币所具备的主要特征①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具有两个特点:体现一切商品的价值;可以同一切商品相交换。
朱新蓉《货币金融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朱新蓉《货币金融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目录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三章利息与利率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四章外汇与汇率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五章金融与金融体系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六章存款类金融机构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七章非存款类金融机构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八章金融管理机构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九章货币市场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9.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章资本市场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1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一章金融衍生产品市场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1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二章国际收支与内外均衡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1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三章国际金融体系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1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四章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1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五章货币均衡和金融稳定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1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六章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1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七章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17.1 复习笔记17.2 课后习题详解1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八章金融发展与金融创新18.1 复习笔记18.2 课后习题详解1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内容简介本书是朱新蓉《货币金融学》(第4版,中国金融出版社)的学习辅导书。
货币金融学_朱新蓉__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课后习题答案来源:《货币金融学》学习网时间:2011-12-20 编辑:admin 点击:1285一、关键词1.货币(money;currency)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现代货币:是指以某一权力机构为依托,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内推行的一种可以执行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标准及作为完全流动的财富的储藏手段等功能的凭证。
一般可以分为纸凭证及电子凭证,就是人们常说的纸币及电子货币。
2.信用货币(credit money)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目前世界各国发行的货币,基本都属于信用货币。
3.货币职能(monetary functions)货币本质所决定的内在功能。
货币的职能主要包括了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国际货币这五大职能。
4.货币层次(monetary levels)货币层次的划分:M1=现金+活期存款;M2=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M3=M2+其他所有存款;M4=M3+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
这样划分的依据是货币的流动性。
5.流动性(liquidity)资产能够以一个合理的价格顺利变现的能力,它是一种所投资的时间尺度(卖出它所需多长时间)和价格尺度(与公平市场价格相比的折扣)之间的关系。
6.货币制度(monetary system)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完善的货币制度能够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常发挥各项职能。
二、重要概念1.价值形式商品的价值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必须在两种商品的交换中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
2.一般等价物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充当其它一切商品的统一价值表现材料的商品,它的出现,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的必然结果。
3.银行券由银行(尤指中央银行)发行的一种票据,俗称钞票。
早期银行券由商业银行分散发行,代替金属货币流通,通过与金属货币的兑现维持其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是什么?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它起源于商品交换,产生的经济根源是私有制,是私有制商品经济内在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伴随着商品交易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为了克服种种局限,人们在长期商品交换过程中,发现可以用一般等价物交易的媒介来克服了不再需要用物物交换来进行商品交换。
一般等价物的发展过程就是货币的发展过程。
货币自产生以后,自身经历了多种形式,但是其发展过程遵循一个规律:货币形式要适应经济形势,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货币自从产生之后经历了各种形式,如实物货币形式到金属货币形式再到信用货币。
实物货币阶段:中外历史上有许多实物商品充当过货币,如贝壳、羽毛、金银、珊瑚、布帛等,甚至于活的牲畜。
所有这些实物货币都有以下几个共同特征:相比其它商品较为珍贵,人们接受高,更易于保存等等。
金属货币阶段:金属货币也是实物货币的一种,只是相对于其它实物货币而言,其具有价值含量高、体积小易携带、不易变质等优点,此外,其自身经历了从*金属到贵金属、金属秤量制到金属铸币制的发展。
其中,*金属货币在我国流通的时间较长,比如秦朝的“孔方兄”、宋代的“铜臭”。
我国此外还经历过金属秤量制和金属铸币制。
信用货币阶段:金属货币退出流通后,信用货币便取而代之。
信用货币经历了从传统信用货币到现代信用货币的过程。
传统信用货币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银行券,二是纸币。
起初的银行券是一种黄金凭证,是一种可兑换银行券,持有者可随时随地向发行者兑换面额标注的黄金。
其后出现的纸币和不可兑换银行券都是一种不可兑换的信用币。
现代信用货币是一种存款货币。
其突破了实物货币在数量上的局限性和票券货币在发行机构上的局限性,具备无限创造的能力,这也是存款货币时代经常出现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之一。
信用货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名义价值高于实际价值;是一种负债货币,是发行者对持有者的负债;具有强制性。
电子货币是网络技术发展条件下信用货币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在的电子货币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储值卡型电子货币、信用卡应用型电子货币、存款利用型电子货币、现金模拟型电子货币。
货币具备的主要特征:①体现一切商品的价值,可以同一切商品相交换(一般等价物的通性);②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即货币形式唯一性和计价方式统一;③货币一般使用价值突出而特殊使用价值弱化;④货币是价值的外在尺度;⑤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
货币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关系主要体现在:①反映商品依照社会需求按比例生产的关系;②体现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之间的分配关系;③反映着私有制或多种经济所有制。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本质所决定的内在功能。
货币的职能主要包括了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国际货币这五大职能。
价值尺度职能是货币体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功能。
流通手段的职能能将直接的物物交换变成了有货币这一媒介的间接交换。
贮藏手段职能是货币退出流通,被当作价值的独立形态或社会财富的一般形式保存起来的功能。
支付手段是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功能。
世界货币职能也叫国际货币职能,是指货币越出国境,在国际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的功能。
这五大职能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大基础职能,它们直接由一般等价物的两个特点演化而来并且互不可分。
其它三种职能都是这两大职能的的发展和演化:支付手段以价值尺度为前提条件,以流通手段为归宿;贮藏手段以价值尺度为前提条件,并以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作为归宿;国际货币职能是其它四种职能在地域上的扩展。
所以说货币的五大职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对货币体质的全面体现。
货币的职能决定了其社会经济作用,货币不仅可以调节微观经济还能进行宏观调节,不仅可以调节经济总量还能调节经济结构,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①促进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结合;②作为价值的均衡器,成为了计价、统计、核算、经济预测等工作的工具;③作为交换媒介,促进了商品流通使社会总供给迅速扩大;④服务于工资分配、利息分配和财政分配;⑤货币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也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
货币的计量是对货币本质的外延扩展,包括了货币的范围、总量和层次的划分。
一般而言,货币数量的界定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货币量=现金+活期存款,而广义的货币量=现金+全部存款+某些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
狭义和广义货币量的划分标准是金融工具能否作为直接购买力。
货币层次的划分:M1=现金+活期存款;M2=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M3=M2+其他所有存款;M4=M3+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
这样划分的依据是货币的流动性,根据这一依据,货币层次控制重点主要包括了相关性、可控性和可测性三大原则,而我国一般将M3视为控制重点,因为M3不仅与经济的相关性最强,而且央行对其监测效果最好且控制力度最强。
货币制度的宗旨是加强对货币发行和流通的管理,维护货币的信誉,管理金融秩序,促进经济的发展。
货币制度要素主要包括了以下四个方面:①币材和货币单位的规定;②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与偿付能力的规定;③银行券与纸币的发行准备与流通的规定;④黄金准备制度。
货币制度是以币材为代表,其主要经历了金属货币本位制和信用货币本位制两大阶段。
金属本位制主要包括银本位制、金银复合本位制和金本位制。
银本位制是最早的货币制度之一,但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许多国家相继采用了金银复合本位制过渡或直接进入到金本位制阶段。
其后,信用本位制逐渐取代了金本位制地位,不仅解决了金本位制下金属
币材匮乏的问题,而且大大地节约了社会流通费用,实现了货币制度演变过程中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