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寄生虫实验(文字版 )

合集下载

精选人体寄生虫实验资料

精选人体寄生虫实验资料
治疗药物吡喹酮、阿苯哒唑
布氏姜片吸虫 P126
(姜片虫) Fasciolopsis buski
一、形态
1、成虫(adult)
活成虫
2、虫卵(egg)
卵盖 卵壳 卵细胞
卵黄细胞
成虫
二、生活史
生活史
囊蚴 植物媒介
虫卵蚴 毛
胞蚴 母雷蚴 尾蚴 子雷蚴
尾蚴
中间宿主:扁卷螺
中间宿主:扁卷螺
荸荠
茭白
2、 临 床 症 状
四、诊断
1、病原检查(确诊依据)-——取材粪便 A、检查虫卵: ①直接涂片法:
②水洗沉淀法: B、鉴别虫体:吐虫、排虫时。 2、免疫诊断:辅助诊断
五、流行
1、分布 : 除东北、内蒙、新疆、西藏、 青海和宁夏外,18个省、区有报道。我国 江南水乡流行,与种植水生植物和养猪业 有关。
龙海
0.15
0.76 406.70
南靖
0.38
0.53 39.50
邵武
0.08
0.52 550.00
合计
0.19
0.60 215.80
福建省3县市两次华支睾吸虫调查结果比较(%)
0.8
0.76
0.6
0.52
0.53
0.4
0.38
0.2 0.15 0 1 龙海2
0.08 3 邵武4
5 南靖6 1992
2、临床类型与表现:
• 轻度感染:
• 中度感染:
• 重度感染:早期出现发热、神经衰弱、 营养不良、黄疸及肝脾肿大等症状, 晚期可造成肝硬化、腹水、贫血、低 蛋白血症、发育障碍→肝昏迷、消化 道出血→ 死亡。
肝吸虫病人
肝硬化腹水 侏儒症 肝吸虫病人

寄生虫实验

寄生虫实验

寄生虫实验1、 受精蛔虫卵:中等大小,宽椭圆形,表面有一层凹凸不平的蛋白质膜,常被胆汁染成棕黄色。

其内为厚而无色透明的卵壳,壳内有一个大而圆的卵细胞,胞浆内充满卵磷脂颗粒,卵的两端有半月形间隙。

2、 未受精蛔虫卵:长椭圆形,棕黄色,蛋白质膜和卵壳较薄,卵内有许多折光性很强的卵黄颗粒,有时候蛋白质膜脱落,虫卵无色。

3、 鞭虫卵:中等偏小,形似腰鼓,棕褐色,卵壳厚,两端各有一透明栓,内含一个受精的卵细胞。

4、 钩虫卵:中等大小,椭圆形,无色透明,卵壳极薄,虫卵内大多含4-8个卵细胞,卵细胞与卵壳之间有明显的间隙。

5、 蛲虫卵:中等偏小,无色透明,两侧不对称,一侧扁平,一侧稍凸,卵壳较厚,由二层壳质组成,一般内含幼虫 未受精蛔虫卵受精蛔虫卵6、微丝蚴:白细胞核之间有细状弯曲的虫体,体外有一层透明的外鞘,着色浅,一般在头尾部较明显,头部钝圆,尾部尖,虫体内部充满细胞核称为体核。

7、华支睾吸虫(肝吸虫):人体寄生虫中最小的虫卵,形似芝麻籽黄褐色,卵壳较厚,前端较窄,有明显的卵盖,后端圆钝,内含毛蚴。

特殊结构是肩峰和小疣。

8、布氏姜片吸虫(肠吸虫):人体中最大的蠕虫卵,卵圆形,淡黄色,卵壳薄而均匀,卵盖不明显。

内含一个大而发亮的卵细胞和若干个卵黄细胞。

9、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中等偏大,椭圆形,深黄色,卵两侧不对称,一侧稍平,一侧微突出。

卵盖宽大,内含一个卵细胞或多个卵黄细胞。

10、日本裂体吸虫(血吸虫):中等偏大,椭圆形,淡黄色,卵壳薄,无卵盖,内含毛蚴。

特殊结构有侧棘。

11、猪带绦虫卵:圆球形,棕褐色,内含六钩蚴,有6个小钩。

完整的虫卵有一层薄而无色的卵壳,胚膜与卵壳之间有透明的液体,内含卵细胞和卵黄细胞。

12、阴道毛滴虫:外形似梨形或椭圆形。

内有细胞核,基体位于核前端。

有轴柱贯穿虫体,细胞质内有染色质颗粒。

有4根前鞭毛和1根后鞭毛。

还有一波动膜位于虫体背侧。

13、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外形圆形,颜色蓝黑色。

人体寄生虫实验

人体寄生虫实验

人体寄生虫实验内容阴道毛滴虫(Trichomonas vaginalis)一.寄生部位及所致疾病寄生在女性阴道,以后穹窿多见,也可在尿道内发现;男性感染一般寄生于尿道、前列腺、睾丸、附睾及包皮下组织。

由其引起的滴虫性阴道炎和尿道炎,是一种以性传播为主的传染病。

二.Life cycle生活史简单,只有滋养体时期,故滋养体既是繁殖阶段,也是感染和致病阶段。

虫体借助四根前鞭毛的摆动及波动膜的波动做旋转式运动,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方式在人群中传播。

虫体以纵二分裂法繁殖。

三.阴道自净作用正常情况下,健康妇女阴道的内环境因乳酸杆菌的作用而保持酸性(ph3.8—4.4),可抑制虫体及细菌生长繁殖,这称为阴道的自净作用。

四.Pathology滴虫寄生消耗糖原妨碍乳酸杆菌酵解作用乳酸浓度降低阴道的PH值转变为中性或碱性破坏了阴道的自净作用利于滴虫大量繁殖促进继发性细菌感染滴虫性阴道炎。

五.Clinic女性感染滴虫后,一般阴道分泌物较多,呈灰黄色,带泡状,伴有臭味,也有呈乳白色的液状分泌物,当伴细菌感染时白带呈脓液状或粉红状,外阴搔痒,灼热、刺痛。

如尿路也受感染,可出现尿痛,尿频,甚至血尿。

不过,亦有感染滴虫而阴道无炎症反应、无其他症状的带虫者。

男性感染者一般无症状而呈带虫状态,可招致配偶的连续重复感染。

有时也引起尿道、前列腺炎,出现夜尿增多,局部压痛。

六.Diagnosis妇科检查可见阴道壁充血及小出血点或草莓状突起。

取阴道后穹窿分泌物、尿液沉淀物或前列腺分泌物。

七.EpidemiologyA 呈世界性分布,以女性16~35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

B 传染源:为滴虫性阴道炎患者和无症状带虫者或男性感染者。

C 传染途径:接触传播(1)直接接触传播:主要通过性交传播。

(2)间接接触传播:主要通过公共浴池、浴具、公用游泳衣裤、坐式马桶而感染。

八.Treatment常用口服药:灭滴灵,每次200mg,每日3次,7天为一疗程。

服药后,可能有些胃肠道反应,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

(4) 其它,如心肌炎、肺炎等。
眼病--视网膜脉络膜炎
眼病,较先天性弓形虫病少见,有些先天性
感染但到成年后发作所致
脑炎、脑 膜炎、癫 痫和精神 异常等中 枢神经系 统病症
脑炎 CT scan
间日疟环状体
间日疟成熟裂殖体
恶性疟雄配子体
恶性疟雌配子体
作业(绘图)
1. 间日疟原虫环状体,配子体 2. 恶性疟原虫环状体,配子体 3. 弓形虫速殖子
(一)滋养体又称速殖子(Trophozoite):
1、外形: 呈弓形、月芽或香蕉形, 一端较尖,一端钝圆;一边 扁平,另一边较膨隆,游离 虫体能螺旋式转动。 2、大小: 长4~7µ m,宽2~4µ m。 3、虫体结构: 经姬氏或瑞氏染色后, 可见胞浆呈蓝色,胞核呈紫 红色,核位于虫体中央 。
速殖子的形态图
环状体
双核环状体
环状体状体 配子体
刚地弓形虫
(Toxoplasma gondii Nicolle & Manceaux,1908)
是猫科动物的肠道球虫。引起人和多种动物患 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是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该虫呈世界性分布,尤其是在宿主免疫功能低下 时,如AIDS或应用免疫抑制剂,可造成严重后果。 本虫属机会性致病原虫。
实验六
1.间日疟原虫红细胞内发育各期
2.恶性疟原虫环状体和配子体 3.弓形虫滋养体
疟原虫生活史
一、形态 间日疟原虫
1. 以红细胞内期原虫为代表,疟原虫的构造有核、胞质、 空泡和细胞器。 环状体(ring form):又称为小滋养体,一红色核位 于虫体一侧,似红宝石戒指。 滋养体(trophozoite):又称为大滋养体,胞核增大, 尚未分裂,有疟色素颗粒。 裂 殖 体 ( schizont ) : 核 、 胞 质 分 裂 , 形 成 裂 殖 子 (12-24个),疟色素集中成堆。 配子体(gametocyte):雌/大配子体:核较小,位于 虫 体一侧;雄/小配子体:核较大,位于虫体中央。

人体寄生虫实训报告范文

人体寄生虫实训报告范文

一、实训目的1. 熟悉人体寄生虫的基本形态、生活史及致病特点。

2. 掌握人体寄生虫的检验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3. 了解人体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防治原则及预防措施。

二、实训时间2022年X月X日至2022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XX医学院寄生虫实验室四、实训内容1. 人体寄生虫形态观察2. 人体寄生虫生活史学习3. 人体寄生虫病病原检查4. 人体寄生虫病防治原则及预防措施五、实训过程1. 人体寄生虫形态观察实训过程中,我们首先观察了人体寄生虫的标本,包括线虫、吸虫、绦虫等。

通过对寄生虫形态结构的观察,我们掌握了以下知识:(1)线虫:线虫属于线形动物门,身体细长,不分节。

常见的线虫有钩虫、蛔虫、蛲虫等。

(2)吸虫:吸虫属于扁形动物门,身体扁平,不分节。

常见的吸虫有血吸虫、肝吸虫、肺吸虫等。

(3)绦虫:绦虫属于扁形动物门,身体扁平,不分节,由多个节片组成。

常见的绦虫有猪肉绦虫、牛肉绦虫、短膜壳绦虫等。

2. 人体寄生虫生活史学习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人体寄生虫的生活史,包括:(1)线虫:线虫的发育过程一般分为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

以蛔虫为例,其生活史如下:蛔虫卵→幼虫(在人体肠道内发育)→成虫。

(2)吸虫:吸虫的发育过程一般分为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成虫等阶段。

以血吸虫为例,其生活史如下:血吸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成虫。

(3)绦虫:绦虫的发育过程一般分为卵、六钩蚴、囊尾蚴、成虫等阶段。

以猪肉绦虫为例,其生活史如下:猪肉绦虫卵→六钩蚴→囊尾蚴→成虫。

3. 人体寄生虫病病原检查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人体寄生虫病的病原检查方法,包括:(1)显微镜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确定寄生虫的种类。

(2)培养检查:将寄生虫卵或幼虫在适宜的培养基中培养,观察其生长发育过程。

(3)免疫学检查:利用特异性抗体检测人体寄生虫抗原,确定人体寄生虫感染。

4. 人体寄生虫病防治原则及预防措施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人体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及预防措施,包括:(1)防治原则: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综合防治,包括药物治疗、健康教育、环境治理等。

人体寄生虫-实验1-线虫(1)

人体寄生虫-实验1-线虫(1)

体部 尾部
腹吸 盘
1、肺吸虫卵
颜色:金黄色; 大小: 80-118µm×48-60µm; 形状:椭圆形; 卵壳: 厚薄不均,后端增厚; 特殊结构:卵盖大,略倾斜,位于宽的一端,偶有缺盖者; 内含物:1个半透明卵细胞,10色:活体红褐色,半透明;固定后灰白色;遍布皮棘; 形状:肥厚,椭圆,背部隆起,腹面扁平,似半粒花生米; 大小:1厘米,长宽比约为2:1; 吸盘:口腹吸盘大小相近,腹吸盘位于体中横线之前; 消化道:咽和食管短,肠支3-4个弯曲; 生殖器官:2个分支睾丸,左右并列与后1/3处,卵巢5-6叶,
1、姜片虫卵
颜色:淡黄色; 形状:椭圆形; 大小:大,130-140 × 80-85µm; 卵壳:薄而光滑;特殊结构:卵盖较小; 内含物:1个卵细胞,20-40个卵黄细胞。
大小2:、姜片虫成虫
1、血吸虫虫卵
颜色:淡黄色; 卵壳:厚薄均匀; 形状:椭圆形; 大小:89 µm ×67 µm; 特殊结构:无卵盖,一侧有小棘; 内含物:成熟毛蚴,与卵壳间有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
猪带绦虫头节牛带绦虫头节
近似球形,0.6-1mm,4个 吸盘,顶突,其上有25-50 小钩,内大外小。
略呈方形,1.5-2mm,4个 吸盘,顶突凹入。
猪带绦虫孕节牛带绦虫孕节
7-13支,通常12支以下。
15-30支,排列较整齐。
猪囊尾蚴
圆形或椭圆形,乳白色,半透明,黄豆大小囊状物:8-10X5mm,囊内充满 透明液体,有一小米粒大小白点,为幼虫头节,无法区分猪或牛囊尾蚴。
如手指,与子宫并列与腹吸盘之后。
猪带绦虫成虫牛带绦虫成虫
扁平、带状,乳白色,半透明,2– 4m,头节微小,近球形,0.6-1mm, 颈部纤细,为头节的1/2,5-10mm。

实验六人体寄生虫实验

实验六人体寄生虫实验

实验六人体寄生虫学实验一、线虫【实验目的】1.掌握蛔虫卵、蛲虫卵、钩虫卵、鞭虫卵的主要特点。

2.了解班氏微丝蚴与马来微丝蚴的区别;美洲钩虫与十二指肠钩虫口囊、交合伞的区别。

3.熟悉蛔虫、蛲虫、钩虫等成虫形态特征。

4.学会粪便直接涂片法和饱和盐水漂浮法;辨认旋毛虫囊包的特点。

【实验材料】1.蛔虫、蛲虫、钩虫等虫卵及成虫标本。

2.班氏微丝蚴与马来微丝蚴玻片标本。

3.旋毛虫囊包标本。

4.线虫寄生病理标本。

5.其它:普通光学显微镜、生理盐水、饱和盐水、擦镜纸、载玻片、漂浮杯、竹签、粪便。

【实验内容与方法】(一)形态观察(示教或操作)1.虫卵:镜下观察。

注意虫卵大小、形态、颜色、卵壳薄厚、内含物等。

2.成虫:肉眼观察。

注意虫体形态、大小、颜色、雌雄虫区别等。

3.病理标本:肉眼观察。

4.微丝蚴:镜下观察。

注意体态、头间隙、体核排列及形态、有无尾核。

5.旋毛虫囊包:镜下观察。

注意囊包长轴与肌肉纤维平行。

(二)粪便直接涂片法(操作)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1~2滴生理盐水。

用竹签挑取绿豆大小的粪便,置于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粪膜的厚度以透过玻片隐约可辨认书上字迹为宜。

先用低倍镜观察,如转换高倍镜,需加上1张盖玻片。

(三)粪便饱和盐水漂浮法(示教)用竹签挑取黄豆粒大小的粪便,置于漂浮杯中,加入少量饱和生理盐水搅匀,再慢慢加入饱和生理盐水至瓶口,以不外溢为宜。

在瓶口覆盖一张载玻片使与液面接触,静置15min后,将载玻片提起并迅速翻转,镜检。

(四)镜下观察虫卵(操作或示教)在载玻片中央滴加1滴混合线虫虫卵(蛔虫卵、蛲虫卵、钩虫卵及鞭虫卵等)悬液,用低倍镜观察,发现可疑虫卵,转换高倍镜观察。

【实验结果】玻片上发现虫卵。

【实验提示】1.涂片不易太厚,以能透见报纸上字为宜。

2.检查时载物台要平放,镜检时光线要稍暗。

3.观察时按顺序移动视野【报告要求】1.绘蛔虫卵(受精卵及未受精卵)、蛲虫卵、钩虫卵及鞭虫卵形态图。

2.雌雄线虫在外形上区别【实验思考】1.蛔虫感染最常用的实验诊断方法是什么?粪检阴性是否能排除蛔虫感染?2.为什么粪便检查钩虫卵不用直接涂片法,而常用饱和盐水漂浮法?3.检查蛲虫患者为何只用肛门拭子法,而不用粪便检查?何时检查为佳?4.旋毛虫病的实验诊断方法是什么?查什么阶段?早期如何诊断?【附录】棉签拭子法将含有生理盐水的棉签擦拭肛门周围,随后将棉签放入盛有饱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用力搅动,挤干水分后将棉签弃去,再加饱和生理盐水至管口,覆盖一张载玻片使与液面接触,静置5min后,将载玻片提起并迅速翻转,镜检。

人体寄生虫实验报告

人体寄生虫实验报告

人体寄生虫实验报告引言在人类的身体内存在着一些寄生虫,它们以人体为寄主,从而造成不同的疾病。

本实验目的在于研究并了解人体寄生虫的种类、感染途径以及病症表现,为人类防治寄生虫病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方法为了进行此次实验,我们从不同的来源收集了一些寄生虫标本,包括蛔虫、钩虫、血吸虫等。

通过灵敏的实验室技术,在合适的环境中培养这些寄生虫并进行观察,以便研究其生命周期、感染途径和对人体的影响。

实验结果1. 蛔虫蛔虫是人体肠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

感染途径主要是通过食用被寄生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源。

在感染后的早期,患者可能无任何症状,但在寄生虫大量繁殖后,会引起腹痛、咳嗽、恶心、呕吐等症状。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蛔虫在体外的生命周期,了解了它们的繁殖方式和传播途径。

2. 钩虫钩虫主要通过皮肤直接接触到人体内,感染途径多是在行走、裸地行走和无防护的作业中。

钩虫寄生在人体肠道中,通过吸取宿主的血液进行生长和繁殖。

受感染者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贫血、消化不良和腹泻等症状。

实验中,我们观察到钩虫在人体内的寄生情况,进一步了解了其生命周期和感染途径。

3. 血吸虫血吸虫是一种寄生在人体内的吸虫,通过水中的某种螺类为中间宿主,并通过接触污染的水源感染人体。

血吸虫主要寄生在血管内,会引起病人的肝脏和胆囊疾病,严重时会导致膀胱癌。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血吸虫在人体内的发展过程,并观察到其寄生的特点。

讨论与结论通过这次人体寄生虫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人体内常见的寄生虫种类、感染途径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这些寄生虫感染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为防治寄生虫病提供了重要线索。

未来应该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卫生意识,从源头上防止寄生虫的感染。

同时,科学研究和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为寄生虫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结语人体寄生虫的研究对于人类的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实验,我们不仅加深了对常见寄生虫感染的了解,同时也为未来防治寄生虫疾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只有通过持续的科学研究和公众宣传,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免受寄生虫感染的威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寄生虫实验
1吸虫
1.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虫卵形似芝麻淡黄褐色,一段较窄且有盖,卵盖周围的卵壳增厚形成肩峰,另一端有小疣。

卵内含一毛蚴。

最小蠕虫卵。

2.布氏姜片吸虫
虫卵呈椭圆形,淡黄色,壳薄而均匀,一端有一不明显的小盖。

卵内含一个卵细胞和约20~40 个卵黄细胞。

人体最大的蠕虫卵。

3.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
虫卵金黄色,椭圆形,左右多不对称,前端较宽,有扁平卵盖,后端较窄。

卵壳厚薄不匀,后端往往增厚,卵内含1个卵细胞和10多个卵黄细胞。

4.血吸虫
虫卵淡黄色,椭圆形,卵壳厚薄均匀,无小盖,卵壳一侧有一逗点状小棘,表面常附有许多宿主组织残留物,卵壳内侧有一薄层的胚膜,内含一成熟的毛蚴,毛蚴和卵壳间常可见到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油滴状毛蚴分泌物。

2绦虫
1.曼氏迭宫绦虫
虫卵呈椭圆形,两端稍尖,呈浅灰褐色,卵壳较薄,一端有卵盖,内有一个卵细胞和若干卵黄细胞。

2.链状带绦虫(猪带绦虫)
绦虫卵:卵壳薄而脆弱,呈球形或近似球形,外面是较厚的胚膜,呈棕黄色,具有放射状的条纹,胚膜内是球形的六钩蚴,有3对小钩。

猪带绦虫孕节子宫分支不整齐,每侧约7~13支
猪带绦虫头节有4个吸盘,顶端有能伸缩的顶突,顶突上有25~50个小钩,排列成内外两圈。

成节:卵巢分3叶,即左右两叶和中央小叶
囊尾蚴:头节具有顶突和小钩,可寄生人体致囊尾蚴病。

肥胖带绦虫(牛带绦虫)
虫卵形态与猪带绦虫相似,光镜下难以区别
头节略呈方形,无顶突及小钩
牛带绦虫成节:卵巢只分2叶,子宫前端常可见短小的分支
孕节:子宫分支较整齐,每侧约15~30支,支端多有分叉
囊尾蚴:头节无顶突及小钩,不寄生人体
猪带绦虫与牛带绦虫对比:
3.微小膜壳绦虫
虫卵:圆形或近圆球形,无色透明。

卵壳很薄,其内有透明胚膜,胚膜两端略突起并发出丝状物,弯曲地延伸在卵壳和胚膜之间,胚膜内含有一个六钩蚴。

4.细粒棘球蚴绦虫
虫卵光镜下与猪、牛带绦虫相似
棘球蚴(即幼虫)圆形囊状体,为单房性囊,由囊壁和囊内含物组成,有的还有子囊和孙囊。

3线虫
1.似蚓蛔线虫
蛔虫卵分为受精卵和未受精卵,受精卵呈宽椭圆形,卵壳较厚,软壳外层有一层由子宫分泌物形成的凹凸不平的蛋白质膜,被宿主胆汁染成棕黄色,卵内有一个大而圆的卵细胞,在其两端与卵壳间可见新月形空隙,
未受精卵呈长椭圆形,卵壳与蛋白质膜均较受精蛔虫卵薄,卵内充满大小不等的折光颗粒。

卵壳厚而透明是蛔虫卵的主要特征。

2.毛首鞭形线虫
虫卵呈纺锤形或腰鼓形,中黄色,卵壳较厚,两端各有一透明塞状突起。

蠕形住肠线虫(蛲虫)
成了无色透明,长椭圆形,两侧不对称,一侧扁平,另一侧稍凸,卵壳较厚,分为三层,由外到内为光滑的蛋白质膜,壳质层及脂层,刚产出的虫卵内含有一蝌蚪期胚胎,
3.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美洲板口线虫
呈卵椭圆形,两端钝圆,卵壳较薄,无色透明,卵内通常含有2到4个卵细胞,卵壳与卵细
4.旋毛形线虫
成虫微小细线状,虫卵在宿主骨骼肌内发育成熟的幼虫卷曲于梭形囊包中。

6.结膜吸吮线虫
成虫细长,乳白色,半透明,体表有明显的环纹,侧面观其上下排列呈锯齿状。

3.蠕形住肠线虫(蛲虫)成虫细小,乳白色,呈线头样,雌虫较大,虫体中部膨大,尾端长直而尖细,雄虫较小,尾端向腹面卷曲。

虫卵无色透明,长椭圆形,两侧不对称,一侧扁平,一侧稍凸,卵壳较厚,分为三层,由外到内为光滑的蛋白质膜,壳质层及脂层。

原虫
4叶足虫
1.溶组织内阿米巴
滋养体有透明的外质和富含颗粒的内质,具有一个球形的泡状核,核膜边缘有单层均匀分布,大小一致的核周染色质粒,核仁小常居中,周围有纤细无色的丝状结构。

2.结肠内阿米巴
滋养体,核仁大略偏位,核周染色质粒大小不一,排列不齐,胞质呈颗粒状,含空泡和食物泡。

成熟包囊具有八个核,未成熟包囊胞质含糖原泡和草束状的拟染色体。

5鞭毛虫
1.杜氏利士曼原虫
无鞭毛体,又称为利杜体,经瑞特染液染色后,细胞质呈淡蓝或淡红色,内有一个大而明显的圆形核,呈红色或淡紫色。

动基体位于核旁,细小杆状,虫体前端从颗粒状的基体发出根丝体。

前鞭毛体呈梭形,或长梭形,前端有一根伸出体外的鞭毛,核位于虫体中部,动基体在前部,基体在动基体之前,鞭毛由此发出。

2.蓝氏贾第鞭毛虫
滋养体纵切为半的倒置梨形,两侧对称,前端宽钝,后端尖细,腹面扁平,背部隆起,一对细胞核位于虫体前端1/2,
3.阴道毛滴虫
滋养体无色透明,有折光性,体态多变,活动力强,固定染色后呈梨形,前端有一泡状核,核上缘有五颗排列成环状的毛基体,发出五根鞭毛,4根前鞭毛和1根后鞭毛,1根轴柱纤细透明,纵贯虫体,自后端伸出体外。

6孢子虫
1.疟原虫
表格
2.刚地弓形虫
滋养体,速殖子呈香蕉形或半月形,一端较尖,一端钝圆,经吉姆萨染剂染色后可见胞浆呈蓝色,胞核呈紫红色,位于虫体中央,在核与尖端之间有染成浅红色的颗粒,称副核体。

隐孢子虫
昆虫纲
1.蚊
三种蚊成蚊的鉴别要点
翅有黑白斑,足无白环者为按蚊
翅无黑白斑,足有相间白环者为伊蚊
翅无黑白斑,足无白环者为库蚊。

2.蝇
成虫全身被有鬃毛
舍蝇,即家蝇。

灰褐色,胸部背面有4条黑色纵纹,体积较小。

大头金蝇,复眼深红色,颊部橘黄色。

巨尾阿丽蝇,青蝇。

颊部黑色,胸部暗青灰色,腹部背面有深蓝色金属光泽。

绿蝇,虫体呈绿色金属光泽,颊部银白色,胸背部鬃毛发达。

麻蝇,暗灰色,胸背面有3条黑色纵纹,腹部背面有黑白相间的棋盘状斑。

3.蚤
雌蚤有受精囊,雄蚤有上,下抱器。

印鼠客蚤,眼鬃一根,位于眼前方,雌蚤受精囊呈C形。

人蚤,眼鬃一根位于眼下方,雌蚤受精囊呈逗号状。

4.虱
雄虫腹部末端呈V字形,雌虫末端呈W形。

.蛛形纲
蜱体型大,无毛,表皮革质,颚体有口下板。

螨体型小,被毛,表皮膜质,颚体无口下板。


1.硬蜱颚体从背面可见,颚基背面有1对孔区,躯体背面有盾板。

雄蜱体小,盾板大;雌蜱体大,盾板小。

2.软蜱
颚体从背面不可见,颚基背面无孔区,躯体背面无盾板,雌雄区别不明显。


1.恙螨
幼虫寄生在人体,足3对,但成虫足4对,属于蛛形纲。

躯体背面前部有盾板,盾板上覆有5根刚毛,中部有2个圆形的感器基,由此生出具有感觉功能的感器。

2.疥螨乳白色或浅黄色,体型小,卵圆形。

颚体短小,基部嵌入躯体内,无眼无气门。

足4对,短粗呈圆锥形。

3.蠕形螨乳白色,透明,颚体宽短呈梯形躯体分为足体和末体两部分,足体腹面具有4对粗短的足,呈芽突状。

标本不易保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