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指导(段义农,陈晓宁主编)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及案例教学法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

人体寄生虫学是医学及相关专业主要的基础课程之一。
该课程主要内容是研究与人体相关寄生虫的各期形态、生活史、发病机制、流行规律、防治原则等,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终生相关的。
查阅寄生虫病相关资料我们不难发现几个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五大寄生虫病的泛滥的确给人民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问题,但随着我国经济卫生等各方面条件的改善,人体寄生虫病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得到了控制,全国人体寄生虫病调查结果显示,1988到1992年间我国人群患病率在62%-63%,2004年降至22.18%,到2015年更是有明显的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寄生虫病越来越忽略。
但是,在2016年12月27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的通知提出“重大传染病和重点寄生虫病等疾病威胁持续存在”,实际上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二是中山大学有做过一个相关调查,在对全国64所高等医学院校的寄生虫学课程学时情况的调查中,发现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寄生虫学课程的课时呈越减越少的趋势,并且基本上为考查课或者选修课。
用“鸡肋”这个词来形容现下的人体寄生虫学科应该是再合适不过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那么,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如何应对呢?怎样让这门被忽视的考查课、选修课变得“食之有味”呢?近几年,我们学校相关教师在这一课程的教学改革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般来说,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传统的讲授法。
这种方法在寄生虫学教学上仍有一定的优势,在压缩课时致课时越来越少的情况下,保证了课本上的知识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全面讲解,一般不会有知识的遗漏;但是这种“填鸭式”的教学,重点不突出,课堂氛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二是多媒体教学。
在教育越来越现代化的课堂上,多媒体无疑是一种很好的载体,图片、视频等等多种元素会使课堂丰富多彩,使课堂教学易于开展,大大提高学生们的兴趣;但这种方法教学因为使用元素较多,会使学生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
《人体寄生虫学》课件

类型:包括原生 动物、蠕虫、节 肢动物等
传播途径:通过 食物、水、土壤 、空气等途径传 播
危害:可能导致 疾病、营养不良 、生长发育迟缓 等
常见人体寄生虫种类
蛔虫:寄生在人体肠道内,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 蛲虫:寄生在人体肠道内,引起肛门瘙痒、皮肤瘙痒等症状 钩虫:寄生在人体肠道内,引起贫血、营养不良等症状 血吸虫:寄生在人体肠道内,引起腹泻、腹痛等症状 疟原虫:寄生在人体血液内,引起发热、寒战等症状 弓形虫:寄生在人体细胞内,引起发热、头痛等症状
学习效果评估
学习目标:掌握人体寄生虫学的基本概念、分类、生活史、防治方法等 学习方式:通过PPT课件、视频、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学习 学习效果评估方法:通过课后测试、作业、实践操作等方式进行评估 学习效果反馈:及时反馈学习效果,调整学习计划和教学方法
学习反馈与改进
反馈方式:通过问卷、讨论等方式收集学习反馈 反馈内容:对课件内容的理解程度、学习效果、建议等 改进措施:根据反馈进行课件内容的调整和优化 持续改进:定期收集反馈,持续改进课件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课件内容:全面、准确、易 懂
课件效果:学生反馈良好, 学习效果显著
改进建议:增加互动环节, 提高学生参与度
改进建议
增加互动环节, 提高学生参与度
增加案例分析, 提高学生实践能 力
增加视频讲解, 提高学生理解能 力
增加课后作业, 提高学生应用能 力
感谢观看
汇报人: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和研究
参考文献页
教材:人体寄生虫学,主编:张志勇,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参考书目:人体寄生虫学,主编:王志勇,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期刊论文:人体寄生虫学研究进展,作者:李明,期刊:中国寄生虫学杂志 网络资源:人体寄生虫学在线课程,网址:***
《人体寄生虫学总论》课件

人体寄生虫对人体的损害方式
寄生虫感染:寄生虫在人体内繁殖,导致人体感染 营养吸收:寄生虫吸收人体营养,导致人体营养不良 免疫系统:寄生虫刺激人体免疫系统,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 器官损伤:寄生虫在人体内寄生,可能导致器官损伤,如肝脏、肠道等
人体寄生虫引起的人体组织病理变化
寄生虫感染:引起人体组织炎症、水肿、出血等病理变化 寄生虫代谢产物:引起人体组织细胞损伤、坏死等病理变化 寄生虫排泄物:引起人体组织细胞损伤、坏死等病理变化 寄生虫寄生部位:引起人体组织细胞损伤、坏死等病理变化
感染症状:寄生虫感染人 体后可能会引起发热、腹 痛、腹泻等症状
预防措施:保持个人卫生、 避免接触感染源、定期体 检等可以预防寄生虫感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常见的人体寄生虫感染途径和寄生部位
皮肤:如疥螨、虱子等
血液:如疟原虫、血吸虫等
呼吸道:如肺吸虫、血吸虫 等
消化道:如蛔虫、鞭虫、钩 虫等
生殖系统:如滴虫、阴道毛 滴虫等
病原学检查:寄生虫卵、虫 体等
免疫学检查:抗体检测、细 胞因子检测等
基因诊断:PCR、基因测序 等
人体寄生虫病的鉴别诊断
添加项标题
临床表现:发热、腹痛、腹泻、呕吐等
添加项标题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粪便常规、血清学检查等
添加项标题
影像学检查:X线、B超、CT等
添加项标题
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细胞病理学等
人体寄生虫的感染途径和寄 生部位
第三章
感染途径和寄生部位的概念
感染途径:寄生虫通过皮 肤、呼吸道、消化道等途 径进入人体
寄生部位:寄生虫在人体 内寄生的部位包括肠道、 肝脏、肺等
感染方式:寄生虫可以通 过直接接触、间接接触、 空气传播等方式感染人体
人体寄生虫学ppt课件ppt课件

1
人体寄生虫学 形态学实验
.
2
实验室规则
1.准时进入实验室,必须穿白大衣,并携带实习指导、 彩色铅笔、小刀、尺子、橡皮等。
2.亲自动手,独立思考,按时完成实验报告。 3.观察示教标本时,不得随意调换;只能动细螺旋。 4.作业要求真实、线条清晰,注意比例,文字描述要
简明正确。 5.实验结束后将显微镜擦拭干净。 6.做好实验室的清洁工作,消毒洗手后离开。
.
34
蛔虫感染性卵
蛲虫卵
.
鞭虫卵
32
习题集作业:p52
1.单选题1-9 2.否定题1-4 3.多选题1-3 4.填空题1、3、4 5.判断题1、2
.
33
作业:习题集 1.p1-3,单项选择题:1-18
p22,否定题:1、3、4、5 p25,多项选择题:1、3 p35,判断题:1、2
2. p36,名词解释前10个 p36,填空题1-5 p38,简答题1-6
.
17
二、鞭虫 1、成虫
.
18
尾部向腹面卷曲, 有交合刺1根
.
19
2. 虫卵
盖塞
卵壳 卵细胞
.
20
鞭虫病理标本:
鞭虫寄生在盲肠
.
21
三、蛲虫: 1、成虫
咽管球 阴门
肛门
头翼
.
22
2、虫卵
卵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蝌蚪期胚胎
.
23
四、技术操作:
1、粪便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
操作步骤:
1)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
3
光学仪器的使用
1.放大镜: 2.生物显微镜: 3.示教镜的使用:
.
人体寄生虫学整理 ppt课件

3、毒性与免疫损伤:引起炎症和超敏反
应,引起继发感染甚至诱发肿瘤
(二)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
1、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天然屏障,皮肤、胃酸、 吞噬细胞等
2、特异性免疫反应: ①消除性免疫 ②非消除性免疫:
A.带虫免疫(premunition)疟原虫 B.伴随免疫(concomitant immunity)血吸虫
常成为机会致病的根源
2、多寄生现象(polyparasitism)
同时感染两种或两种以上寄生虫
3、幼虫移行症(larva migrans )
非正常宿主—人、不能发育成成虫、组织器官间 窜扰、局部或全身病变
4、异位寄生(ectopic parasitism)
常见寄生部位以外的部位寄生,引起异位损害
五、寄生虫病的流行和防治
12
成虫:
体长1cm左右,半透明,肉红色 头端向背面仰曲,具有头腺1对,咽 腺3个, 顶端有发达的角质口囊,内 腹侧缘有钩齿2对或板齿1对 雌虫尾端尖,雄虫尾端膨大为交合伞
3
区别点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大小 体态 口囊 交合伞 背肋分支 交合刺
稍大 8-13mm 呈“C“形 腹侧 前缘有2对钩齿 展开为圆形 远端分支2×3 长鬃状,末端分开
原虫学
叶足虫: 溶组织内阿米巴等 鞭毛虫: 蓝氏贾第鞭毛虫、杜氏利什曼原虫等
人
孢子虫: 疟原虫、弓形虫等
体
寄
吸虫:血吸虫、肺吸虫、肝吸虫等
生 蠕虫学 绦虫:带绦虫、包虫等
虫
线虫:蛔虫、鞭虫、蛲虫、钩虫、丝虫等
学
节肢动物学 昆虫、蜱、螨等
二、重要概念:
1、寄生、寄生虫与宿主:
一种动物暂时或永久地生活在另一种动物 的体内或体表,获取营养并对后者造成损害。 这种现象称为寄生(parasitism),受益的一 方称为寄生虫(parasite) ;受害的一方称 为宿主(host) 。
医学寄生虫学思维导图学习指导

内容摘要
第二章至第五章是本书的核心部分,分别介绍了四大类医学寄生虫:蠕虫、原虫、节肢动物和绦 虫。每一类寄生虫都从形态特征、生活史、致病性、流行病学和防治原则等方面进行阐述。同时, 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各类寄生虫的共性和特性进行比较和归纳,方便读者记忆和理解。 第六章着重介绍了寄生虫病的实验诊断技术。在这一章中,作者详细介绍了各种实验诊断方法的 原理、操作步骤和临床应用价值。还通过实例分析,讲解了如何根据不同寄生虫病的临床表现和 实验诊断结果进行综合诊断。 第七章和第八章分别介绍了寄生虫病的预防和治疗原则。第七章主要从改善环境卫生、加强个人 防护和开展群众性卫生运动等方面介绍了预防寄生虫病的方法。第八章则重点介绍了各类寄生虫 病的治疗原则和药物选择。同时,作者还强调了寄生虫病的综合治疗原则和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在结语部分,本书强调了医学寄生虫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在第四章中,作者重点探讨了寄生虫感染的免疫。这一章节中,作者从免疫学 的角度深入剖析了人体如何应对寄生虫的入侵,以及寄生虫如何巧妙地逃避或 抵抗人体的免疫攻击。这不仅增强了我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也让我对寄生 虫的生命力与适应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而到了第五章,书中进一步探讨了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这一部分内容让我 明白了寄生虫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情况,以及防治的重要性。它不仅关乎个 体的健康,更关乎整个社会的福祉。
医学,一个充满神秘与挑战的领域。在医学的众多学科中,有一门学科与我们 的生活息息相关,却又常常被忽视,那就是《医学寄生虫学》。近日,我有幸 阅读了《医学寄生虫学思维导图学习指导》这本书,深感其内容之丰富、理论 之精深。
这本书首先从寄生现象、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入手,为我们揭示了寄生虫与宿 主之间微妙的共生关系。我曾认为寄生虫只是生活中的一种不良生物,读了这 本书后才明白,寄生虫与宿主之间存在着一种动态平衡,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 就会导致寄生虫病的发生。
《寄生虫学检验》教学应用思维导图研究

《寄生虫学检验》教学应用思维导图研究摘要:探讨思维导图在寄生虫检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而为寄生虫学检验课程教学改革奠定基础,改变传统老三样教学模式,引入新五样的教学方法,网络、电脑、多媒体、白板、思维导图、新五样教学模式。
通过思维导图构建框架、录入重难点、细化语言、处理杂项、重难点内容归档等内容,发现思维导图在《寄生虫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可激发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培养学生逻辑条理性进而辅助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搭建自身的知识宝塔。
〔关键词〕寄生虫学检验、思维导图; 教学应用、教学模式。
目前,基于全国医学职业院校学科结构的调整,寄生虫学检验课程的教学学时数已大幅度削减,使得如何在有限学时内让学生掌握必备知识成为了目前医学职业院校教学重点。
而寄生虫学检验是联系基础医学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的‘桥梁学科’,寄生虫学检验逻辑性强,其规律和生活史过程复杂,而且临床案例逐年减少,致病机制抽象难理解,学生单纯依靠机械性记忆难以做到真正理解。
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条理清晰的授课思路、学生对教师思路的把握程度、掌握有效理解和记忆学习方法等就决定了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而思维导图恰好可以帮助教师理顺教学思路及教学重难点,改变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授课模式,让教学内容具有交互性、开放性和即时性,有效顺应医学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寄生虫学检验主要学习寄生虫各期的形态、生活史、致病、实验室诊断、防治原则等,这些知识都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而且由于寄生虫病较为复杂,本学科有大量的识记内容,现只能通过传统教学方法。
但是多媒体、板书、图库等,无法满足教学,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太大,课时少,学生课堂复习笔记难以完整记录;临床医生对寄生虫病认识不够,往往造成了许多寄生虫病患者误诊误治,使得可防可治的疾病变成‘疑难杂症’。
此外,寄生虫学检验在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资格考试中占一定比例,会影响资质考试总成绩。
思维导图法(Mind mapping)是英国学者东尼·博赞(Tony Buzan)在1974 年提出的,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 线虫(实验课)_PPT幻灯片

3. 形状:两侧不对称,一侧较平, 一侧稍凸,呈“D”型。
4. 结构:卵壳由一脂层及两层壳质 层组成,外还有光滑的蛋 白质膜;内为一幼虫。
蛲虫卵
蛲虫卵
实验内容:
一、自学标本: 1、蛔虫卵 2、钩虫卵 3、蛲虫卵 4、绦虫
二、示教标本:(示教室)
三、录 像: 四、实验操作: 五、绘 图: 1、受精蛔虫卵
2、未受精蛔虫卵 3、钩虫卵、鞭虫卵、蛲虫卵 4、带绦虫卵
似蚓蛔线虫
(Aascaris lumbricoides)
(蛔 虫)
♀♂
蛔虫生殖器官
受精蛔虫卵
受精蛔虫卵
受精蛔虫卵(两个卵细胞)
卵内含卷曲的幼虫
感染期蛔虫卵
蛔虫卵
(感染期)
未受精蛔虫卵
未受精蛔虫卵
未受精蛔虫卵
毛首鞭形线虫
(Trichuris trichiura) (鞭虫)
虫
(Enterobius vermicularis)
(蛲虫)
1、成虫形态:
细小,长1cm左右, 似线头或针尖;虫体 呈乳白色,中部膨大, 雌虫尾端直而尖细, 雄虫尾端弯曲。
2、成虫结构:
● 头翼:呈灯笼罩样,虫体角 皮具横纹。
● 咽管:末端膨大呈球形,称 咽管球(pharyngeal bulb)
● 生殖器官:雌虫为双管型, 雄虫为单管型。
3、虫卵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