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OS_MODIS的若尔盖高原湿地定量遥感研究_许辉熙

合集下载

基于遥感技术的湿地分类与评价研究

基于遥感技术的湿地分类与评价研究

基于遥感技术的湿地分类与评价研究湿地是地球上一种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维持生态平衡和提供生物多样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湿地的分类与评价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遥感技术的发展为湿地分类与评价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工具。

本论文将介绍遥感技术在湿地分类与评价中的应用,并探讨其优势和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遥感技术在湿地分类中的应用湿地的分类是湿地监测与管理的基础,传统的湿地分类方法主要基于实地调查和制图,费时费力且缺乏时效性。

而遥感技术则可以通过获取卫星、航空和无人机遥感数据,结合数学模型和分类算法,对湿地进行快速、自动、定量的分类。

1. 遥感图像预处理遥感图像预处理是湿地分类的第一步,主要包括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和几何校正。

辐射校正用于保证图像的灰度值和目标微量讯息的一致性,大气校正通过剔除大气散射影响提高地物信息的获取精度,几何校正则通过重投影使得实地信息能够与图像信息相对应。

2. 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湿地分类的关键步骤。

遥感数据中包含了大量信息,不同波段和多光谱影像所提供的特征具有不同的分类能力,常用的包括反射率、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和形状特征等。

特征提取通过对遥感数据进行数学和统计分析,提取代表湿地类型的特征参数。

3. 分类算法由于湿地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分类算法的选择对于湿地分类结果至关重要。

常用的分类算法包括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最大似然法等。

这些算法通过对提取的特征进行聚类和判定,将湿地图像进行分类。

二、遥感技术在湿地评价中的应用湿地评价主要是针对湿地健康状况和生态功能进行评估,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湿地面积、植被覆盖度、水体面积等参数的获取与分析。

1. 湿地健康状况评估湿地健康状况评估是湿地保护和恢复的基础。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不同时间点的湿地遥感数据,利用面积变化、植被指数等参数,评估湿地的健康状况和湿地面积的变化趋势。

2. 生态功能评估湿地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态功能的评估是湿地管理的重要课题。

遥感技术在湿地保护与管理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遥感技术在湿地保护与管理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遥感技术在湿地保护与管理中的应用案例分析湿地是地球上极为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维持生物多样性、水循环及气候调节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不可逆转的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全球湿地的面积大幅减少,湿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进一步加剧。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湿地,遥感技术在湿地保护与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通过几个案例分析,探讨遥感技术在湿地保护与管理中的应用。

案例一:湿地类型分类和覆盖度评估湿地的类型多样性使得其受保护和管理变得更加复杂。

以澳大利亚墨尔本为例,通过遥感技术的应用,科研人员能够对当地湿地类型进行系统分类和覆盖度评估。

利用卫星遥感数据,结合高分辨率影像图像,研究人员可以准确识别不同的湿地类型,如海岸湿地、淡水湿地和盐沼等。

同时,遥感技术还能够帮助评估湿地覆盖度的变化,从而更好地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状态和变化趋势。

案例二:湿地水质监测湿地水质的监测对于湿地保护和管理至关重要。

传统的水质监测方法费时费力且成本高昂。

然而,通过遥感技术,可以有效地实时监测湿地水质。

以中国云南滇池湖泊湿地为例,遥感卫星可以获取到大范围的湿地水体图像,通过对图像的处理和分析,科研人员可以得出湿地水体的营养盐浓度、透明度等水质指标,从而及时发现并应对湿地水质问题。

案例三:湿地植被动态监测湿地植被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生物多样性和湿地功能发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遥感技术,科研人员可以实现大范围湿地植被的动态监测和评估。

以美国佛罗里达沼泽湿地为例,利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科研人员可以根据植被的光谱特征和空间分布进行湿地植被的分类和显著性变化分析。

这些信息有助于了解湿地植被的健康状况、面临的威胁和恢复潜力,从而指导湿地保护和管理行动。

案例四:湿地退化监测湿地退化是当前全球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

通过遥感技术,科研人员可以对湿地退化进行监测和评估,从而指导湿地保护和恢复工作。

以非洲肯尼亚纳库鲁湿地为例,通过对历史卫星图像和遥感数据的比较分析,科研人员可以发现湿地面积的缩减和退化趋势,进而深入探究湿地退化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基于GIS的青藏高原湿地信息系统

基于GIS的青藏高原湿地信息系统

基于GIS的青藏高原湿地信息系统
徐昌荣;刘烜
【期刊名称】《中国水利》
【年(卷),期】2006(000)012
【摘要】传统的湿地保护办法存在很大缺陷.如湿地普查或统计数据误差大,数据不统一,管理方法落后等,致使传统方法很难为湿地管理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

利用GIS分析湿地演变规律,预测发展趋势.结合生态学原理等宏观技术手段可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江西理工大学应用GIS技术,通过ArcGIS建立了青藏高原湿地信息系统.对青藏高原湿地进行了生态资源调查并建立了生态系统库,在为决策提供有效支持的同时,拓展了GIS的应用领域。

【总页数】1页(P68)
【作者】徐昌荣;刘烜
【作者单位】江西理工大学;江西理工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208
【相关文献】
1.基于GIS的青藏高原湿地信息系统研究 [J], 郭平波;刘烜
2.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广州万亩果园湿地土地利用研究 [J], 王磊
3.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广州万亩果园湿地土地利用研究 [J], 王磊
4.基于WebGIS的湿地生态旅游信息系统的构建——以江苏盐城为例 [J], 王娟;
查良松
5.基于GIS的湿地保护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 [J], 严瑞;仇海亮;汪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若尔盖高寒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若尔盖高寒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若尔盖高寒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分析黄茜;蓝岚;杨武年;邓东周;鄢武先【期刊名称】《四川林业科技》【年(卷),期】2014(035)006【摘要】本文以1990年、2000年和2009年三期TM卫星遥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利用3S技术对若尔盖高寒湿地景观格局特征进行了动态分析,探寻了近20年来若尔盖县湿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20年来,若尔盖高寒湿地景观斑块数总体减少,湿地景观面积呈不断萎缩的态势,湿地景观多样性呈均衡化发展,各斑块类型面积差异较大,分布不均匀,景观格局趋于破碎化.因此,应进一步加强若尔盖湿地的保护,控制景观格局变化,科学合理地利用湿地资源.【总页数】4页(P60-63)【作者】黄茜;蓝岚;杨武年;邓东周;鄢武先【作者单位】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81;成都理工大学国土资源部地学空间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1;成都理工大学国土资源部地学空间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1;四川警察学院,四川泸州646000;成都理工大学国土资源部地学空间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1;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81;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58.6【相关文献】1.近40年来若尔盖高原高寒湿地景观格局变化 [J], 白军红;欧阳华;崔保山;王庆改;陈辉2.若尔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站的背景研究--若尔盖高寒湿地研究概述 [J], 费世民;崔丽娟;何亚平;陈秀明;蒋俊明3.巴音布鲁克天鹅湖高寒湿地景观格局季相变化分析 [J], 徐晓龙; 王新军; 贾宏涛; 朱新萍4.巴音布鲁克天鹅湖高寒湿地景观格局季相变化分析 [J], 徐晓龙; 王新军; 贾宏涛; 朱新萍5.兰州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土地利用及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J], 郎永娟;种培芳;林杨杰;胡波;宁建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若尔盖高原湿地的生态补偿基线研究

中国若尔盖高原湿地的生态补偿基线研究

中国若尔盖高原湿地的生态补偿基线研究林永生;郑姚闽;宗雪【期刊名称】《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53)1【摘要】本文选择我国甘肃尕海—则岔、甘肃黄河首曲和四川若尔盖3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若尔盖高原湿地研究区,构建委托-代理框架探究影响牧民保护湿地积极性的因素,运用耦合群落调查法和遥感解译法完成了若尔盖高原湿地边界的遥感制图,旨在研究我国若尔盖高原湿地的生态补偿基线.结果表明:研究区高原湿地面积约为1 463km2,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274.29亿元,湿地生态补偿标准应以每亩110元为下限,1.25万元为上限,实施过程中综合考虑牧民年均收入、其他保护相关成本等因素.【总页数】6页(P105-110)【关键词】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补偿;遥感;群落【作者】林永生;郑姚闽;宗雪【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北京100875;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北京100101;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1007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2【相关文献】1.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综述 [J], 马骅;王义飞;李肖夏;宁宇;赵娜娜;武高洁;索郎夺尔基2.青藏高原东北部5000年来气候变化与若尔盖湿地历史生态学研究进展 [J], 何奕忻;吴宁;朱求安;陈槐;朱单;彭长辉;杨刚;高永恒;赵川3.若尔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站的背景研究--若尔盖高寒湿地研究概述 [J], 费世民;崔丽娟;何亚平;陈秀明;蒋俊明4.为湿地生态保护探新路——全面推进若尔盖高原湿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J], 袁峰晓5.中国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 [J], 胡运禄;张明善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若尔盖湿地研究进展

若尔盖湿地研究进展

若尔盖湿地研究进展汪学华;田昆【摘要】Zoige wetland plays a vital role in regional,national and even global ecological service value be-cause of its important geographic location.However,there are severe problems in sand areaincreasing,landscape fragmentation worsening and wetland services decrease.In response to these issues,correlational research and pub-lications about Zoige wetland from 2000 to 2014 had been viewed.The result showed that since 2000,the research on Zoige has been deepened,with a diversity in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 use of modern technologies,which main-ly focuses on the status quo of Zoige,the cause of degradation and its resto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biodiversity, wetland service value,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wetland resources and historical biology research.With the analysis,the weakness in the study as the resto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eco-compensation,cultural heritage especially minorities,and wetland ecological service value should be further studied afterward.%针对若尔盖湿地重要的地理位置及生态服务价值,以及出现沙化面积增加、景观破碎化严重和生态服务功能下降等问题,查阅和分析了2000—2014年若尔盖湿地相关研究及出版文献。

四川省若尔盖县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研究

四川省若尔盖县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研究

四川省若尔盖县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研究甄艳;吴宗攀;尹志恒;杨晓钦;赵浠昊【期刊名称】《生态科学》【年(卷),期】2022(41)2【摘要】四川省若尔盖县是高寒湿地的重要分布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以2000年、2010年和2019年3期Landsat ETM+遥感影像资料为基础数据源,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程度和人类活动强度模型分析了研究区2000—2019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若尔盖县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沼泽湿地、林地为主,三者的面积百分比从2000年的61.66%、22.61%、13.69%变化为2019年的58.42%、21.21%、17.17%。

总体上土地利用变化缓慢,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41%;土地利用类型中建设用地动态度最大,为23.53%,草地、沼泽的动态度较小。

沼泽湿地与草地、草地和林地相互之间的转变是研究时段内主要土地利用转移方式,土地转移总体表现为沼泽湿地向草地转移,草地向林地、耕地、建设用地、水域、未利用地转移。

在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下,若尔盖县三个时期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分别为177.53、178.07和179.88,人类活动强度空间分布表现出以低和较低强度为主,二者所占面积比在95%以上,表明人类活动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干扰程度逐渐增加。

研究结果可为若尔盖地区土地规划利用和湿地恢复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总页数】9页(P41-49)【作者】甄艳;吴宗攀;尹志恒;杨晓钦;赵浠昊【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1.2【相关文献】1.四川省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分析2.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四川省碳排放与碳足迹效应及时空格局3.区域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动态变化研究--以四川省金堂县为例4.平原-山地过渡带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耦合协调度及时空变化研究——以四川省乐山市为例5.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对四川省紫色丘陵区径流泥沙变化的影响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 EOS/MODIS 若尔盖高原地区湿地信息提取及变化监测

基于 EOS/MODIS 若尔盖高原地区湿地信息提取及变化监测

基于 EOS/MODIS 若尔盖高原地区湿地信息提取及变化监测何菊红;张廷斌;易桂花;别小娟;罗娜;王强;范微维【期刊名称】《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年(卷),期】2015(38)9【摘要】以若尔盖高原地区为研究区,利用多时相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 (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 NDVI)的时间序列谐波分析方法,对2001~2013年夏季的MODIS/NDVI和MODIS/EVI进行重构,去除云干扰,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获取若尔盖高原地区2001~2013年夏季湿地信息的分布数据并作统计。

结果表明:基于EOS/MODIS遥感数据,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获取若尔盖高原地区的湿地信息数据是可行的;若尔盖高原地区的湿地面积是随年际的变化呈锐减趋势,若尔盖高原地区湿地的退化主要是受到近年来气候暖干化的影响,人类活动则加剧了湿地萎缩及退化的趋势。

%Put the Zoige plateau area as a studying area, based on the long phase MODIS (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remote sensing data, the use of HANTS ( Harmonic Analysis of NDVI Time-Series) for 2001-2013 MODIS/NDVI and MODIS/EVI on summer in order to remove the cloudy interference, using decision tree classification method to get Zoige plateau distri-bution data of 2001-2013 wetland information and statistics on the summer.The results showed that:based on EOS /MODIS remote sensing data, the use of decision tree classification method to obtain Zoige plateau area wetland information isfeasible, Zoige Plateau Area Wetland with interannual variation trend was dropped, which is mainly influenced by climatic factors rainfall, the human factor is also very important.【总页数】4页(P38-41)【作者】何菊红;张廷斌;易桂花;别小娟;罗娜;王强;范微维【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地学空间信息技术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37【相关文献】1.基于EOS-MODIS的广西全境石漠化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J], 周欣;吴虹;党宇宁2.利用EOS/MODIS信息提取陕西冬小麦种植面积研究 [J], 景毅刚3.EOS/MODIS数据在广西甘蔗种植信息提取及面积估算的应用 [J], 谭宗琨;吴良林;丁美花;杨鑫;欧钊荣;何燕;匡昭敏4.基于EOS/MODIS的若尔盖高原湿地定量遥感研究 [J], 许辉熙;何政伟;但尚铭;但玻;杨存建5.不同传感器数据在若尔盖湿地植被变化监测应用中的适宜性分析 [J], 严晓瑜;董文杰;何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国 家 卫 星气 象 中 心 遥 感处 理 软 件 进 行 EOS/ M ODIS 数据的辐射定标和几何校正等预处理 后 , 利用 P CI Geo matica V8.2 软件进行影像配准 、 植被指数计算和湿地面积统计等 .
利用影像对影像的方法 , 在两种分辨率影像上 选取 20 对较易准确定位的明显同名地物点作为控 制点 , 用 3 次多项式将 500 m 分辨率影像配 准到 250 m 分辨率影像上 , 配准精度控制在 1 个像元以 内 .然后 , 裁取研究区影像 .最后 , 在源文件(*. pix 格式)中新增一个通道 , 根据 NDV I 公式计算植 被指数 , 将其线性变换到 0 ~ 255 , 并将结果存储在 该通道 . 2 .3 MODIS-NDVI 湿地判识方法
If %4 ≤F1 t hen If F2 <%4 ≤F 1 then %5 =100 El青藏高原东北边缘, 介于
101.64 ~ 103.50°E , 32.20 ~ 34.00°N .该区属于 平坦山原 , 高差在 50 m 上下 .该区属大陆性高原 寒温带湿润气候 .近 5 a 气象资料表明 , 该区年平 均气温 1.8 ℃, 7 月平均气温最高 , 为 11.5 ℃, 1 月最低 , 为 -9.4 ℃;年均降水 650 ~ 750 m m , 是 黄河流域的多雨区 , 是黄河上游的主要供水区 ;降 水集中在夏季 , 6 ~ 8 月占全年降水的 50 %以上 , 5 ~ 10 月占全年的 87 %左右 , 降水是本区沼泽的主 要水源[ 12] .冬春季节干旱多大风 .冷湿的水热状况 是区内沼泽广泛发育的最主要因素 .
0 引言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 , 近年 , 湿地的特殊性 和重要性备受关注 , 湿地研究成为国际研究热点 . 研究湿地现状和变化规律 , 能为湿地的合理利用与 保护提供重要参考 .过去湿地调查 , 一是人工野外 观测和量算来获得湿地类型 、面积和空间分布 , 工 作量 大 、效率低 , 在条件恶劣地区 根本无法进行 , 难以进行大区 域深入研究 ;二是利用 航空像片 调 查 , 精度高 , 但费用很高 .卫星遥感的快速发展为 湿地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 , 为湿地调查 、监测和研 究带来了新的契机 .它具有感测范围广 、信息量大 、 信息获取速度快 、更新周期短 、时相多和成本低等优 势, 能够定量获取湿地信息, 其主要用于湿地调 查 、评价与制图 , 湿地景观格局分析及动态监测等 . 遥感技术在湿地研究中的应用 , 国内外都已做了大 量研究[ 1 -4] .湿地信息提取通常采用遥感影像计算 机自动分类[ 5 -8] 、计算 N DV I 值[ 9] 以及基于 G IS 的 人工目视解译[ 10] 等方法 .
综合考虑影像获取难易程度 、影像质量和研究 需要等因素 , 选用 2003 年的 1 月 、3 月和 6 月三个 时相的 MODIS 影像 , 分别代表冬季 、春季和夏季 . 卫星过境日期和时刻见表 1 .
表 1 卫星过境一览表 T able 1 Pa rameters of the M O DIS imag es
2 研究方法
2 .1 理论依据 首先用遥感软件进行湿地判识方法预研究 .对
MODIS 影像监督和非监督分类 , 但结果不理想 . 前述文献调研表明 , 若尔盖高原地类较少 , 主
要有水体 、沼泽和牧草地(含沙化草地), 而不同地 类遥感光谱特征差异较大 , 于是提出基于 NDVI 阀 值法进行湿地判读和定量计算的假设 .为验证该假 设是否成立 , 利用 2001 年 8 月 15 日高空间分辨率
G IS 应用与开发研究 .E-mai l :scxhx 2001 @yahoo .com .cn
3期
许辉熙等 :基于 EOS/ M ODIS 的若尔盖高原湿地定量遥感研究
451
大 、分布最集中的泥炭沼泽区[ 13] .及时了解若尔盖 湿地现状和演变规律非常重要 .调查和研究表明 , 近三十年来若尔盖湿地显著减少[ 10 -15] , 草原退化 、 湿地萎缩 、土地沙化等引起了高度关注 .若尔盖高 原湿地在“ 十一五” 规划纲要中被列为限制开 发区 域 , 明确要求停止开垦 , 减少过度开发 , 保持湿地 面积 , 保护珍稀动物 .
4 52 冰 川 冻 土
29 卷
图 3 ET M-N DV I 值抽样统计 Fig .3 Statistics chart o f ET M-N DV I values
根据图 3 分析 , 水体(河流 、湖泊)、草地和沼泽 地的 NDVI 值差异明显 , 只要找到三者的分界点 , 就能够将其识别出来 .因此 , 前面提出的 NDVI 阀 值法进行湿地判识和定量计算的假设成立 . 2 .2 MODIS 数据处理
若尔盖高原湿地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和中 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它的主要湿地类型有河流 、 湖泊以及沼泽地 , 其主体是沼泽地 , 是我国面积最
收稿日期 :2006-10-18 ;修订日期 :2007-03-06 基金项目 :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项目(06ZQ 026-014);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培养基金项目(2200319)资助 作者简介 :许辉熙(1979 —), 男 , 四川德阳人, 2005 年 在四川师 范大学获 硕士学位 , 现为 成都理工 大学在 读博士 生 , 主要从 事遥感 与
研究选用 M ODIS 的第 1 、2 和 6 波段 .波段 1 、 2 波谱范围分别是 620 ~ 670 nm 、841 ~ 876 nm , 对 应红光 、近红外波段 , 用于植被指数计算 ;波段 6 波 谱范围1 628 ~ 1 652 nm , 它是 5 个 500 m 空间分 辨率波段中信噪比(N EΔT)[ 18] 最高的 , 达到 275 .
是根据沼泽地和水体的光谱特性差异 , 进而造成的 NDV I 差异 .判识方法和区分湿地与非湿地的方法 相同 .经多次调整 , 得到区分湿地内部沼泽地和水 体(河流 、湖泊)的阀值 F2 .不同季相 M O DIS 影像 , 阀值 F1 、F2 取值不同 .然后采用 PCI 命令行编程工 具 EASI +进行基于像元运算的湿地自动判识 , 并 在源文件(*.pi x 格式)中新增一个通道 , 用于存储 判识结果 .EASI +实现湿地判识关键语句是 :
第 29 卷 第 3 期 2 0 0 7 年 6月
冰 川 冻 土
JO U RNA L OF G LA CIO L OG Y A N D G EO CRYO LO G Y
Vo l.29 No .3 Jun .2 0 0 7
文章编号 :1000-0240(2007)03-0450-06
基于 EOS/MODIS 的若尔盖高原湿地定量遥感研究
使用 ET M 4 波段(近红外)和 3 波段(红光)计 算归一化植被指数 N DV I[ 16] , 并将计算结果线性变 换到 0 ~ 255 , 生成植被指数图像[ 17] (图 2).
图 1 ET M 543 假彩色合成图像 Fig .1 F alse color image compo sed of ET M 543
研究区范围 介于 102.0°~ 103.0°E , 33.0°~ 34.0°N , 包括四川省若 尔盖县中部 、西部和南部 , 阿坝 县东北部 , 红原县北 部 ;甘肃省 玛曲县东 南 部. 1 .2 遥感数据源
研究选用美国对地观 测计划 EOS (Eart h Observer Sy stem)的 Te rra 卫星携 带的 M ODIS (T he Mo derate Resolutio n Im ag ing Spect roradiome ter) 影像 .M ODIS 是新一代“图谱合一”的光学传感器 , 可同时获取 36 个覆盖可见光 、近红外和远红外波段 遥感资料 , 波谱范围 0.4 ~ 14 μm .其中 , 1 、2 波段 空间分辨率为 250 m , 3 ~ 7 波段为 500 m , 8 ~ 36 波段为1 000 m .MODIS 影像具有免费使用 、高时 间分辨率 、中光谱分辨率等优点 , 适合于大范围连 续动态监测 , 恰恰可以弥补 Landsat 、SPO T 等影像 的不足 .
许辉熙1 , 何政伟1 , 但尚铭2 , 但 玻3 , 杨存建4
(1 .成都理工大学 数字国土与生态科学研究所 , 四川 成都 610059 ;2 .四川省 农业气象心中 , 四川 成都 610072 ; 3.四川省 气象台 , 四川 成都 610072 ;4 .四川师范大学 省软件重点实验室 , 四川 成都 610066)
序号
卫星
日期
时间
季节
1 EOS/ TE RR A 2003-01-03 2 EOS/ TE RR A 2003-03-28 3 EOS/ TE RR A 2003-06-27
11 :40 12 :15 11 :55
冬季 春季 夏季
E T M 影像(编号 131/ 037 , 图 1)计算植被指数 , 分 析若尔盖高原不同地类的植被指数差异 .
目前 , 利用遥感影像来研究湿地年际动态变化 的比较多[ 9 -11] , 而研究年内季节动态变化的甚少 .
本研究选取了 2003 年冬季 、春季和夏季三期不同季 相 EOS/ M ODIS 影像 , 探讨 了若尔盖高原 湿地的 EOS/ MODIS 影像判识与定量计算方法及湿地季节 变化特征 .
1 研究区及遥感数据源
湿地判识采用 M ODIS-NDVI 阀值并结合人机 交互式调整的方法 .先初设 N D V I 阈值 F1 用于区 分湿地与非湿地 , 并得到湿地范围图像 ;再将此图 像与 M ODIS621 的 RGB 假彩色图像上目视解译湿 地作比较 , 然后调整 F1 , 直到二者判识结果最接近 时用 F1 判识结果作为初步结果 ;最后用目 视解译 人机交互式方法调整判识错误像元(如 , 局部沙化 草地的 NDVI 与沼泽地的 N DVI 相近 , 易被误判), 并去除云(这些云几乎都出现非湿地上空)的干扰 , 得到最终湿地判识结果 .在上述结果基础上 , 再进 行湿地内部沼泽地和河流 、湖泊判识 , 判识原理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