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南尚乐中学高中地理选修五导学案台风
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五导学案1.2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1.2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导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各种气象灾害(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的概念、时空分布、成因、危害,并进一步探讨预防措施。
2. 了解地质灾害的概念。
掌握各种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成因、危害及关联性。
3.掌握水文灾害的形成原因、发生季节和地区、危害及灾害链。
4. 了解生物灾害的种类、危害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5. 了解世界两条主要自然灾害带,分析各大洲自然灾害的特点。
【重点难点】1. 理解各种气象灾害的危害2. 理解各种地质灾害的危害3. 各种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的原因及时空分布【知识链接】一、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 1.热带气旋(1)概念:发生在①__________________的深厚的②________________。
(2)形成⎩⎪⎨⎪⎧广阔的暖洋面,海水蒸发⇒充足的③ ④ 的不稳定大气层结⇒空气上升,水汽凝结致雨(3)分布(4)a .界定: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在⑨________的热带气旋。
b .结构及影响2.干旱 (1)干旱a .定义:因长期⑱________或⑲__________而造成空气干燥、⑳____________的一种现象。
b .成因:由较长时间的○21____________或○22______________引起。
c .分布(2)旱灾a .概念:在某些地区较长时段内降水○26____________,引起水分○27____________,不足以○28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甚至危及人和动植物的○29________,严重阻碍经济发展, b .性质:一种○30________性的自然灾害。
c .分布○31______________地区⎩⎪⎨⎪⎧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32 地区旱灾最严重3.寒潮(1)概念:一种大范围○33____________活动。
(2)成因:高纬度的冷气团向○34__________方向猛烈冲击。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学案 2.4 中国的气象灾害 第2课时

2.4 中国的气象灾害第2课时台风灾害与寒潮灾害学案(人教版选修5)【学习目标】 1.掌握台风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
2.了解我国寒潮发生的时间、侵袭的路径及沿途的变化,认识寒潮的危害性。
一、台风灾害1.形成:①______________的热带气旋。
2.分布:②________重,南方重。
3.危害(1)台风造成的损失约占全国自然灾害损失的15%~20%,其中③______省区灾情最重。
(2)台风造成的损失有逐年④________的趋势。
二、寒潮灾害1.发生时间2.源地与路径3.影响(1)危害:⑩______、霜冻、⑪______。
(2)特点:⑫______大,⑬______高。
(3)区域差异地区表现次数北方⑭______、⑮______、霜冻、暴风雪等⑰________最多,⑱__________次之,再次为西北和⑲________,⑳______最南方降温、⑯______、雨雪等少基础达标练考查点1台风灾害2011年第3号热带风暴“莎莉嘉”于6月11日5时45分在广东省汕头市登陆。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是“莎莉嘉”过境时气压的变化曲线,四地中更接近台风中心的是()2.为了学习先进经验,我国应该与下列哪些国家加强台风(飓风)预报和监测方面的交流()①美国②日本③印度尼西亚④英国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考查点2寒潮灾害3.下列各项与寒潮天气有关的是()①感冒患者猛增②交通事故频发③城市用电、用气量减少④羽绒服装热销⑤病虫害减少,利于农作物生长A.①②③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⑤4.关于寒潮成因的解释,正确的是()A.强冷空气南侵B.冷锋南下C.气旋过境D.反气旋过境方法技巧练方法列表法对比台风和寒潮的特征读“我国台风和寒潮影响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受寒潮影响频繁的省级行政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列举三个省区)(2)台风主要有哪些危害?对农业生产有何有利影响?(3)从我国地形的特点分析,为什么寒潮对我国西部地区影响较小?方法技巧灾害成因源地时空分布主要危害台风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西北太平洋夏秋季节,东南沿海的粤、琼、台、闽、浙等省区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寒潮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北方大陆和冰雪洋面冬半年(9月至次年5月),除滇南、青藏高原、台湾、海南外大部分地区强烈的大风、降温天气使农作物和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讯和建筑物受到很大影响“思考”教材P49沿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区、农业区、渔业区,人口密集,城市、港口众多。
高二地理选修5导学案3.2

课题: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课型:自学展示【学习目标】1)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与成因2)我国自然灾害产生的环境原因3.)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重点难点预测】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学法指导】自学辅导小组讨论【学习流程】【自主学习】之【基础梳理】一、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与成因1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多发区2我国自然灾害产生的环境原因第一,我国幅员辽阔、复杂。
第二,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因此,陆地灾害和灾害都有发生。
第三,我国是一个季风气候典型的国家,夏季风强弱变化会导致干旱、暴雨和灾害;冬季的寒潮则可能带来低温冷冻和灾害。
第四,我国境内的板块交界带:多和;地形条件复杂,植被覆盖率低:多、泥石流、水土流失等灾害。
第五,东部人口密集且发达,是自然灾害易发和多发区二、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1灾害类型:和地震。
2灾害成因:①水旱灾害成因:深受气候的影响,且地势低平;②地震多发原因:位于带上。
3其他灾害:、台风。
三、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1主要分布:广西、、福建、浙江、、海南等省。
2主要灾害:本区主要有、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
是全国受影响最强,最频繁的地区;是全国频率最高和灾害损失程度最严重的地区。
地震灾害以省最为严重,其次为广东、福建。
四、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1特殊地理位置: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中游地区,本区东部、南部为我国中部重要的,西北部为农牧交错地带。
从南至北,本区的自然环境由地区向地区递变。
2灾害类型:和水土流失。
3主要原因:黄土质地疏松,大部分地区、黄土裸露、集中,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
由水土流失引起。
4其他灾害:暴雨、滑坡、及地震。
五、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1地理位置:青藏高原的边缘。
2灾害的主要成因:①本区大部分地区山高谷深,降水充沛且集中于季,因此、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
②该地域还处于我国著名的地震带和青藏高原边缘地震带上,构造运动活跃。
高二地理选修5导学案1.2.1

课题:第二节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第1课时)【学习目标】1气象灾害的主要类型和分布2气象灾害的成因、危害3地质灾害的成因、危害4地震带的分布规律【重点难点预测】气象灾害的成因、危害,地质灾害的成因、危害【学法指导】自学辅导小组讨论【学习流程】第一课时气象灾害与地质灾害【自主学习】之【基础梳理】一、气象灾害1气象灾害的概念:气象灾害是指因而导致的灾害。
一般来说,气象灾害主要包括、洪涝和。
2干旱①概念:指长期或无降水。
②危害:干旱可导致干枯死亡,使河流、湖泊干涸,造成人畜用水和困难,局部地区的。
③分布:全球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以及区。
3洪涝:①洪水灾害:指由于、以及水利工程失事等原因引起江河湖泊水位急涨、水量猛增,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所造成的灾害;它会危害农业生产、破坏房屋和建筑、水利工程设施、交通设施、电力设施等。
②雨涝灾害:指由大雨、暴雨或等使低洼地区、渍水的现象。
雨涝主要危害、造成农作物的减产甚至,破坏农业生产和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
其主要分布在沿河、、地区。
4热带气旋①概念:指发生在热带洋面的。
②危害:强烈的热带气旋,会形成、、,引起洪涝,冲毁农田,毁坏房屋和其他建筑物,中断交通、通信、输电线路,造成和。
③分布:我国东南沿海、和东南亚国家;湾北部及沿海地区;海地区和东部海岸。
5其他气象灾害:大风、冰雹、、雪灾、、龙卷风、雷暴、、连阴雨、冻雨、雨雾等。
二、地质灾害1概念:指由地质动力作用所导致的岩体或土体位移、地面变形以及恶化,并危害人类的现象或过程。
常见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2地震①震级:地震本身大小的量度指标。
与大小有关。
②烈度:越高,越浅,烈度越大;距离越远,烈度越小。
③危害:a直接危害:人员伤亡、和其他工程设施;b次生危害:火灾、、煤气和有毒气体泄露、,以及、滑坡、崩塌、地裂缝等④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和。
3滑坡和泥石流①滑坡:斜坡上的在重力作用下沿软弱结构面整体顺坡下滑。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选修5学案:第三章 第二节 地震和台风灾害的防避 Word版含解析

第二节地震和台风灾害的防避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掌握避震及震后救助的方法技巧。
掌握如何做好防洪准备及洪水中的应急措施及救助。
掌握如何防避台风及其他自然灾害。
地震灾害的防避【自主学习】1.室内(1)不同位置的防避①门口或平房的窗口附近:迅速跑到室外的空旷区。
②其他情况:选择易形成三角空间之地躲避。
(2)注意事项①用柔性物体护住头部,用手帕、衣服等捂住口鼻。
②关闭电源和煤气管道阀门。
③在公共场所,切忌拥向出口。
④如被埋压在废墟下:保持呼吸畅通,自己设法脱离险境或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⑤如被埋压在废墟下的时间较长:尽量寻找食品和水,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
2.室外(1)迅速向地形开阔的地方转移,寻找上风向并靠近水源的地方。
(2)避开高大建筑物、狭窄巷道、围墙,尽量远离高压线、变压器、烟囱。
(3)山区的居民应注意山崩、滚石、滑坡、泥石流的威胁。
3.其他情况:地震多发区的家庭,应当为每个家庭成员准备一个应急包和一张应急卡片;每个家庭都要经常清理家中物品,不要在门口、楼道、走廊等处堆放杂物,以保持通道畅通。
4.基本方针:预防为主。
【合作探究】1.读教材P67“探索”、教材P67图3-2-2和教材P68“阅读”,探究下列问题。
(1)在10~20秒的时间内,你应该怎样正确地防避地震呢?(2)地震时是应该跑还是应该躲?(3)地震发生时,在学校的学生应怎样避震?(4)地震发生后,如果被埋压在废墟下,应该如何自救?提示:(1)地震发生时,人们能感觉到纵波和横波两种地震波。
在震中区,纵波使人感到的是上下颠簸,但它造成的破坏并不大,它给人们发出了地震的信号。
横波的运动速度比纵波慢,通常平均每秒4~5千米,是继纵波后到达地表的破坏性极大的波;它使人感觉到的是前后左右的摇晃,并造成建筑物等的倒塌,是直接危害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波。
因此,家庭及自我救助便主要是在纵波到达地面后的数秒钟之内的事。
当纵波到达时,应立即反应出发生地震了,若能在横波到达并造成破坏之前的十几秒内迅速躲到安全处,这就给我们提供了最后一次自救机会,一般称为12秒自救机会,或黄金12秒预警时间。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全册导学案(word版,65页)

选修6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全册导学案(word 版,65页)【学习目标】1、通过对案例分析,准确地理解“环境”的概念和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概括知识的能力。
【阅读思考】 一、什么是环境1、环境的定义: 注意:周围事物(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并和中心事物相关的事物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中的“环境”的中心事物是3、天然环境:定义: 环境(分类依据: 举例:人类对其影响程度)人工环境:定义: 举例: 二、人类与环境1、关系:2、人与环境关系变化历程:A 、最初:B 、随着 和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 。
C 1①代表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和能量;②代表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③代表人类通过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A、正面:人类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或者废弃物排放不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B、负面: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代替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④代表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正面和负面)2、阅读案例①思考:(1)在旧石器时代,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2)农业文明以来,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的关系出现了什么问题?原因又是什么?(3)你是如何理解人类和环境之间关系的?(4)进入21世纪,周口店乡是如何对待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的?【实战演练】(见金版教程)【学习反思】§1.2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学习目标】1.了解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认识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重点难点: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学习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阅读思考】一、环境问题的表现1.环境问题的概念环境问题:当人类违反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环境则把这种不良影响反作用于人类,就会出现影响人类的生存、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的环境问题。
高二地理选修5导学案3.1

课题: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课型:自学展示【学习目标】1)了解影响自然灾害损失程度的基本指标。
2比较同一自然灾害所照成危害的地域差异。
【重点难点预测】同一自然灾害所照成危害的地域差异【学法指导】自学辅导小组讨论【学习流程】【自主学习】之【基础梳理】一、确定自然灾害损失程度1.自然灾害损失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__________和__________,使得成灾强度日趋严重。
2)区域____________不同,同一强度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在_____和___________上差异很大。
2自然灾害损失程度的基本指标_____________、受灾面积、各种受灾体破坏数量与____________、灾害造成的_____________等方面。
2.自然灾害损失程度的的各种指标的表现形式二、自然灾害损失的时间差异和空间差异1.时间差异:不同___________,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不同。
近40年来,世界范围的重大自然灾害损失呈___________趋势。
2.空间差异:1)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受自然灾害危害较为严重。
2)各地区造成重大损失的主要自然灾害A欧洲:以__________和__________造成人员伤亡最多。
B北美洲:热浪、_____________、热带气旋、___________和地震等灾害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C南美洲:最严重的灾害是________,其次是干旱、________、流行病。
D 东亚:以______、热带气旋、______、滑坡等造成的损失较大。
南亚:______、_________和流行病是主要灾害种类亚洲东南亚:较严重的灾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滑坡和__________,其次是火山喷发和流行病、_______等。
西亚:_________和__________破坏最严重。
E大洋洲与东南亚相似F非洲北非:与西亚相似西非与东非: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危害最严重南部非洲:破坏巨大的灾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干旱,人员伤亡最为惨重的是流行病、_______、干旱和______【能力提高】1.2021年6月22日,第3号台风“莲花”在粤闽沿海登陆,造成广东暴雨,受灾人口达37 万,东亚地区重大自然灾害造成损失较大的是A.热浪、风暴、热带气旋、地震B.洪水、热带气旋、地震、滑坡C.洪水、热带气旋、流行病D.地震、火山喷发、海啸、流行病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灾害的发生属于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无关D.自然灾害损失存在空间差异,却无时间差异C.经济越发达,自然灾害的损失越小D.经济欠发达地区,自然灾害的绝对损失较小,相对损失较大3.有关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成灾强度在减小B.人类活动可以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C.人类活动可以减少或减轻某些自然灾害的发生D.自然灾害损失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异、不存在地区差异4.当今世界,自然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强度不断增高。
高二地理 世界地理 台风复复习导学案

高二地理世界地理台风复复习导学案台风复复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分析台风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2、结合实例认识各种气象台风的危害及造成的损失。
3、结合地图了解台风的移动路线。
4、学会当台风灾害发生时的一些自救办法。
5、了解我国台风的危害,树立建设伟大祖国,保卫伟大祖国的决心。
重点、难点台风形成的原因自主学习1、熟记台风的定义,区分台风和飓风2、读课本台风图说出台风有哪几部分组成?台风引起的降水主要分布在台风的哪些地方?从图上能否看出台风眼区的天气状况?3、记忆台风的危害4、读课本台风移动图找一找:影响我国的台风的路径有哪些?各在我国的哪些省区登陆?合作探究:1、试在下列坐标图中分别作出上图中沿AB线的气压、气温、降水的变化曲线示意图。
2、试评价台风的功与过。
过:功:3、如何防御台风?(个人角度、政府角度)4、2004年7月1日,“蒲公英”号台风在台湾登陆,读图分析:(1)影响台湾、福建省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
当A点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或以上称_________,它是一种强烈发展的________________。
(2)这种天气系统经常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季节是__________。
(3)此时台北吹_________风,天气状况是____________。
过12小时后,A点移至南平,此时福州的天气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风向是___________。
(4)该系统为什么只危害沿海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台风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达标:下图是北半球易形成台风海区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1、日界线附近,易形成台风海区的北界可达北纬A、35B、25C、20D、152、影响美国的飓风(台风)多形成于A、①B、②C、③D、④3、图示四个区域中:A、①主要受风海流影响B、②主要受寒流影响;C、③是世界著名大渔场;D、④主要受密度流影响;4、读我国自然灾害分布图,分析回答:(12分)(1)寒潮发生时,农作物受害最严重的是什么季节?哪些地区几乎不受寒潮影响?(2)暴雨洪水主要发生在我国哪些地区,为什么?(3)冰凌洪水产生的季节和我国分布在哪些地区?反思、提升:拓展延伸:(xx山东)【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图14为登陆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某台风路径示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标: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地域分布范围和形成原因
学习目标:1、运用图文资料说出台风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带来的影响和防御措施。
2、结合天气系统相关知识分析台风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和形成原因。
3、通过案例分析,掌握气象灾害学习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重难点:读图分析台风的时空分布特点
复习旧知:
1、气旋概念:
2、气旋过境时的天气现象:
思考:从气压状况分析,气旋属于低压系统还是高压系统?
讲授新课:一、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概念:
形成条件:
3、等级划分(教材P16页)
二、读图,找出世界上受热带气旋威胁最为严重的三个地区?分析这些地区的纬度位置有何特点?
三、台风入侵中国路径图,读下图分析下列问题:
1、影响我国的台风源地和移动路经?
2、我国受台风影响的地区?
3、台风登陆的季节?
四、看图讨论台风的影响,从利弊俩个方面分析
五、如何防御台风
练一练
1、2004年8月16日,第14号台风“云娜”在浙江登陆,造成164人死亡,24人失踪,受灾人口达1 299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81.28亿元。
据此回答1~2题。
1.台风登陆后,造成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灾害产生的主要成因是( )
①强风②风暴潮③特大暴雨④干旱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与洪涝灾害相比,台风的特点有( ) ①破坏性大②季节性强③可以缓解旱情
④复合型特征明显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8.台风登陆后,风力逐渐减弱,最终消失是因为( )
①水汽补给越来越少②地面摩擦力越来越大③由低压逐渐演变力高压④中心盛行的上升气流减弱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台风是广东省主要的气象灾害。
读图2结合相关知识,回答6~7题。
6.下列选项中,台风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岸段位于
A. 惠州南部。
汕尾南部,揭阳东南部
B. 阳江南部。
广州南部、珠海东南部
C. 湛江东部、中山东部、汕头东南部
D. 茂名南部。
东莞西部、潮州东南部
7. 台风过境前后,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 台风来临前搬走窗口等处的花盆
B. 大风雨就近在临时建筑物旁躲避
C. 台风来临前准备好必要的应急物品
D. 台风中心刚过,仍需留在安全地带
8. 从某一时刻的遥感影像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 森林火灾面积
B. 土地干旱程度
C. 洪峰流量
D. 植物病虫害程度
3、影响我国的台风有西移、西北移、转向三种移动路径,其中转向路径台风常到达我国东部海面或我国沿海地区登陆后转向东北方向,路径呈抛物线状。
图1是太平洋台风转向点的
平均经纬图,括号内是台风统计次数,实折线上各点表示纬度,虚折线上各点表示经度。
图
2是西太平洋部分地区示意图。
读图1、图2,完成下列问题。
(1)台风转向点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变化的阶段是____。
(填字母)
A.5~6月 B.6~8月 C.8~10月 D.10~11月
(2)图2中,台风中心正从东南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靠近台湾东部沿海,速度明显减小,有转向的迹象,这个台风可能出现的时段是____。
(填字母)
A.5~6月 B.6~7月 C.9~10月 D.10~11月
附件2:律师事务所反盗版维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