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灾害第二节台风与寒潮学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2019年【湘教版】高中地理:2.2《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第1课时)导学案(含答案)

2019年【湘教版】高中地理:2.2《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第1课时)导学案(含答案)

2019年【湘教版】高中地理:2.2《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第1课时)导学案(含答案)23____________分配不均,因此我国洪涝灾○害主要集中在○24________季。

25____________所导致的长时间持续暴3.○雨,是造成我国洪涝灾害的○26________原因。

我27________面积缩小、○28国河流上游地区的○____________加重,造成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河流排水不畅等,也是引起洪涝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基础达标练考查点1 旱灾的特征1.下列关于我国干旱灾害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A.出现次数多 B.持续时间长C.影响范围广 D.南方成灾率高于北方考查点2 旱灾的成因2.关于我国干旱的社会经济因素,分析正确的是( )A.冬小麦播种面积的增加将减少干旱的发生B.耕地复种指数增加可增加干旱的发生频率和程度C.人口数量增加是用水量增加的唯一因素D.为减少干旱发生,应减少工业生产考查点3 洪涝的成因3.形成我国洪涝的原因有( )①锋面雨带②热带气旋③寒潮④西风带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考查点4 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4.下列关于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洪涝灾害北方多于南方B.我国东北一定不会出现洪涝C.我国长江以南以6~9月份降水最集中D.华北地区容易出现夏季洪涝方法技巧练方法我国季风气候对洪涝灾害形成的影响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造成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是 ( )A.暴雨洪水 B.融雪洪水C.冰凌洪水 D.其他洪水方法技巧(1)夏季风的进退与降水的关系时间强降水集中地区原因4、5月份华南一带夏季风开始盛行,锋面雨带控制本区,多暴雨天气6、7月份江淮地区锋面雨带徘徊,形成梅雨7、8月份华北、东北地区锋面雨带北移并控制本区,出现盛夏暴雨西南地区受西南季风影响,暴雨时有发生8、9月份东南沿海热带气旋和台风影响,多狂风暴雨(2)夏季风强弱与降水的关系夏季风强的年份,锋面雨带迅速推移到北方,北方降水多,形成涝灾;南方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多旱灾。

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灾害第二节台风与寒潮课件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灾害第二节台风与寒潮课件湘教版必修1

天气现象及气象要素与最低温度情况
地点
阿勒 泰
10日20:00~
11日08:00
天气 现象
极大 风速 (m/s)
最低 温度 (℃)
阴雨 4.2 -19.1
12345
11日08:00~
11日20:00
天气 现象
极大 风速 (m/s)
最低 温度 (℃)
多云 转晴
3.2
-32.8
11日20:00~
12日08:00
A.向东南方向移动 C.向西南方向移动
B.向东北方向移动
√D.向西北方向移动
解析 根据图中台风路径的箭头方向可判断,台风从东南向西北方向移动。
12345
(2019·北京市西城区期末)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图”。读图, 回答3~4题。 3.图中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主要是因为 A.纬度较高,冷气团势力较强大 B.地势较高,暖湿气流难以到达
有助于地球表面的热量交换,带来降水,缓解冬季旱情 ②益处
低温可杀死大量土壤中的害虫和病菌等
(2)防避措施 ①发布准确的信息和警报。 ②对农作物和牧区的牲畜采取措施,做好防寒准备。 ③海上船只及时回港。
跟踪训练
2018年1月初“霸王级”寒潮横扫中国近一周,
全国各地纷纷经历了2017年冬季以来的“最冷
√A.初春
B.夏末
C.初秋
D.隆冬
解析 初春和深秋是农作物生长季节的初始和末尾,因此发生冷冻灾害时,所造成 的影响最为严重,故A项正确。
12345
5.阅读表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勒泰地区位于欧亚大陆腹地,处于新疆最北部,
属干旱半干旱地区,每年春秋季强冷空气活动频
繁,寒潮多发。

新教材适用高中地理第六章第一节第2课时台风灾害和寒潮灾害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新教材适用高中地理第六章第一节第2课时台风灾害和寒潮灾害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新教材适用高中地理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2课时台风灾害和寒潮灾害学习目标1.理解台风灾害的概念、结构特点,并掌握其分布和带来的影响。

2.理解寒潮灾害的概念、分布及其影响。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分析台风灾害、寒潮灾害对人们生产与生活的影响,培养人地协调观的形成。

综合思维:掌握台风灾害、寒潮灾害的分布规律及多发区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

人地协调观:通过资料,理解台风灾害、寒潮灾害的分布、形成原因及危害。

地理实践力:结合熟悉的台风灾害、寒潮灾害,调查其危害和有效的防御措施。

本节要点1.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等形成自然灾害。

2.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台风、寒潮。

3.一种自然灾害可能引发多种灾害,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

知识点一台风灾害自主梳理·探新知1.定义: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_大气旋涡__,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_12__级以上。

2.结构A:_外围大风区__B:_旋涡风雨区___C:_台风眼__3.分布(1)世界:_西北太平洋__海域。

(2)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多发生于_夏秋__季节。

4.危害:台风常伴随着狂风、暴雨、风暴潮等,并带来严重的自然灾害。

(1)狂风: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

(2)暴雨: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并危害近海养殖。

(3)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_倒灌__。

合作探究·释疑难问题探究2022年7月2日15时,第3号台风“暹芭”在广东电白登陆,台风“暹芭”为2022年登陆中国的首个台风以及2015年台风彩虹以来登陆粤西的最强台风,部分地区降水创下历史极值,并诱发了多个龙卷风。

因台风“暹芭”失事的“福景001”轮有25人遇难。

灾害造成广东、广西、海南、江西4省(区)186.2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31.1亿元。

根据以上材料,探究下列问题:(1)(区域认知)分析台风的实质是什么?(2)(综合思维)台风会造成哪些危害?提示:(1)台风的实质是热带气旋,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4.3 寒潮2-中图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4.3 寒潮2-中图版

第三节寒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资料,交流讨论寒潮的标准,并解释寒潮标准因地而异的原因。

2.掌握寒潮的成因,危害和预防。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地图,分析寒潮的路径、源地和形成原因。

2.学会科学推理方法,培养分析判断能力,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看法和成果,培养与人交流、交往合作的能力,培养主动探究的兴趣、能力和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学生的减灾、防灾意识,以及正确对待自然灾害的发生。

2.通过对寒潮的“功”和“过”的交流讨论,养成辩证地评价地理事物的思维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寒潮发生的原因,寒潮的危害和预防。

【难点】通过寒潮的学习,学会分析其他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能够针对不同的灾害,提出适当的预防措施。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展示交流法、对比法、分组合作讨论法五、本主题应解决的问题1、什么是寒潮,属于什么天气系统?2、为什么我国各地寒潮的标准不一致?3、寒潮是怎样形成的?4、寒潮天气有哪些现象?5、寒潮有哪些危害?6、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防御寒潮的危害?7、寒潮形成在冬半年的高纬度地区,侵入我国的寒潮的源地有哪几个?对哪些地区影响较大?那么对我国的影响怎样呢?8、寒潮天气只有过,没有功吗?六、主要知识点一、寒潮及其发生的原因1、寒潮的概念(1)一般概念:寒潮是冬半年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冻灾、雨雪等天气。

(2)中国气象局概念:当冷空气过境后,凡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以上,并且在这一天内,最低气温又在5℃以下的就称之为寒潮。

我国各地寒潮的标准不一致的原因:①发布寒潮警报应以是否损害农作物为标准;②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很大,强冷空气长途跋涉,到了南方后强度明显减弱,一路上气团会发生变性,气温逐渐升高,因而南方地区难以达到规定的寒潮标准因此为了有利于当地的工农业生产,更好地为市民服务,各省(市、区)自行制定了寒潮标准。

2022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大气的运动2气压带风带与气候习题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

2022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大气的运动2气压带风带与气候习题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3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2020·临沂高一检测)下图示意某手机APP中显示的我国华北某地某时段天气预报。

读图,完成1、2题。

1.未来几天影响该地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A.暖锋B.准静止锋C.反气旋D.冷锋2.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 )A.多云晴大雪B.小雪晴多云C.大雪小雪晴D.晴小雪大雪【解析】1选D,2选C。

第1题,根据图中天气变化可知,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出现降雪天气,过境后气温降低,主要是受冷气团控制,说明未来几天影响该地的天气系统可能是冷锋;暖锋过境后气温升高;受准静止锋影响会出现连续的阴雨(雪)天气;在反气旋控制下,多晴朗天气。

第2题,图中,上面显示白天的天气状况,下面显示夜晚的天气状况。

由图可知,甲代表今天白天,昨天晚上是暴雪,今天晚上是小雪,则甲可能是大雪。

乙代表周六夜晚,周六白天是大雪,周日白天是阴,则乙可能是小雪。

丙代表周一夜晚,周日晚上是多云,则丙可能是晴。

综上分析,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大雪、小雪、晴。

(2020·淄博高一检测)图甲、图乙分别为沿MN、PQ方向所做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N、O 两点在气压中心M的西南方向且在同一条直线上,PQ垂直于MN。

据此完成3~5题。

3.M地的气流运动状况是( )A.辐散下沉B.辐散上升C.辐合上升D.辐合下沉4.控制O地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A.冷锋B.暖锋C.高压D.高压脊5.若该天气系统出现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夏初,则O地的天气可能是 ( )A.连绵阴雨天气B.强对流降雨天气C.沙尘暴天气D.晴朗高温天气【解析】3选C,4选A,5选B。

第3题,依图知,该天气系统为低压系统,且M位于低压中心,低压系统气流水平方向上为辐合运动,垂直方向上为上升运动。

第4题,依图知,ON为低压系统中的左侧低压槽部位,结合锋面气旋知识,可判断最可能形成冷锋系统。

(浙江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二节第2课时寒潮与台风学案湘教版

(浙江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二节第2课时寒潮与台风学案湘教版

第2课时寒潮与台风学考要求分析寒潮、台风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一、影响我国的寒潮1.概念:寒潮是指规模较大、势力较强、温度较低的冷空气侵袭现象。

2.多发季节:冬半年。

3.特点:降温快、温度低、来势猛、风力强、规模大、范围广等。

4.来源:侵入我国的寒潮,主要来自北冰洋地区和西伯利亚北部。

5.入侵路径:中路: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在长江以北地区以大风、降温为主,江南则发展为雨雪天气。

西路:对我国西北、长江以南以及华南地区影响较大。

东路:通常只影响到我国长江以北地区。

6.危害:寒潮造成的大风、降温对农牧业生产造成重大危害;带来的暴风雪会覆盖草场,造成“白灾”;还可引起沙尘暴,对交通运输也会造成不良影响。

寒潮的成因及防御1.寒潮的成因、路径及防御措施2.地形对寒潮的影响(1)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南下的影响:①东西走向的山脉阻挡了寒潮的南下,使寒潮的势力越向南越弱。

②南北走向的山脉形成冷空气的通道,使冷空气可以分流南下,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两广地区甚至海南岛。

(2)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不易受寒潮影响的原因: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于寒潮天气系统的上界,很少受到寒潮的影响。

寒潮南下过程中,受到山脉的重重阻挡及地表摩擦力影响,势力逐渐减弱,加之云贵高原海拔较高,所以也不易受寒潮影响。

读“寒潮入侵我国主要路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侵入我国的寒潮,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①②③三条寒潮路径分别是①;②;③。

其中,路寒潮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给江北地区造成天气,江南地区发展为天气。

(3)寒潮入侵给我国草原牧区造成的灾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影响我国的寒潮多来源于北冰洋地区和西伯利亚北部;并通过三条路径进入我国(西、中、东),其中中路寒潮对我国影响较大;寒潮可能给我国牧区带来暴风雪灾害。

寒潮 地理必修一全套教案(中图版)

寒潮 地理必修一全套教案(中图版)

4-3 寒潮教学设计深圳大学师院附中张爱平[教学理念]1、体现新课标的要求:以寒潮的成因和危害为重点:课外查找有关广东省常见的自然灾害——台风的资料,并分析其成因和危害。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重视合作学习。

3、用直观化的语言——动画、图片(形)来化解难点知识。

4、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交流讨论推断寒潮的标准,并解释寒潮标准因地而异的原因。

2.学会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地图,分析寒潮的路径、源地和形成原因,学会科学推理方法,培养分析判断能力。

3、分析寒潮产生的危害,讨论防治措施。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影响我国的寒潮为案例分析寒潮产生的原因、危害;通过一系列图片、影视材料、事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寒潮的“功”和“过”的交流讨论,养成辩证地评价地理事物的思维习惯;学会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看法和成果,培养与人交流、交往合作的能力,培养主动探究的兴趣、能力和精神。

[重点] 寒潮发生的原因,寒潮的危害和预防。

[难点] 通过寒潮的学习,学会分析其他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能够针对不同的灾害,提出适当的预防措施。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方法] 启发、探究、合作学习[教学思路与过程]首先,据课标要求:以某种自然灾害不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有必要先了解“自然灾害及其种类”。

为增强学生对自然灾害的感性认识及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先给出六幅图片,让学生得出它们反映的共同自然事件——自然灾害,然后介绍其种类及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为引入本节主题——寒潮,先展示一幅集动画、声音(点击画面即可)于一体的景观图,继而打出一则“气象警报”,让学生观察后得出这是自然灾害寒潮。

为了激发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寒潮的热情,先链接两段材料:1812年拿破仑和1941年希特勒兵败莫斯科城(其重要原因之一是遇上寒潮)。

接着引入寒潮的概念,并从概念中的“入侵”入手,链接到以我国侵入的寒潮路径为例,追溯其形成的原因。

高中寒潮与台风学案及答案教案

高中寒潮与台风学案及答案教案

高中寒潮与台风学案及答案教案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高一地理 DL-10-01-005《案例:寒潮与台风》学案编写:何珍审核人:刘利编写时间:2009-10-24 【学习目标】了解两种气象灾害的发生机制及规律,掌握寒潮与台风对我国的影响,并能用天气系统知识对典型案例作简要分析。

【重点难点】分析两种气象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学法指导】(1)归纳法(2)讨论式学习法(3)师生互动学习法【学习过程】基础梳理◆台风1.台风的概念:台风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2.台风的结构:在水平方向上,台风从中心向外一般可分为台风眼,旋涡风雨区,外围大风区。

3.台风的形成:热带海洋上,海面因受太阳辐射而使海水温度,这种空气因温度高而,使近洋面气压,外围空气不断补充流入上升区,受影响,流入的空气旋转起来,而上升的空气膨胀变冷,水汽冷却凝结形成水滴时,要放出热量,又促使低空空气不断上升,这样近洋面气压更低,空气旋转更加猛烈,最后形成台风。

4.台风的发生时间每年的月,尤以月最多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

我国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多发生于季节。

5.台风造成的影响与防御有利:不利:对于台风我们该如何进行积极的防御台风的探测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加强台风监测和预报,发布台风预报和警报为了防御台风,建设工程设施,还有生物工程沿海防护林体系红树林可以削减风力,保护海岸◆案例分析材料一:2002年3月23日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降低对天气和气象极端事件的脆弱性”。

该主题表达了对越来越频繁的天气、气候灾害及其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的强烈关注和加强对天气气候的监测和预报,最大限度地降低天气气候极端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减轻灾害性天气对人类社会的危害。

时间气温(℃)气压(百帕)降水(毫米)风速(千米/小时)12时前后25 1002 10 3018时前后30 990 50 23024时前后27 1004 10 50(1)我国的主要气象气候灾害有__________、旱涝和________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学习目标1.运用资料,说明台风与寒潮的成因和危害。

2.结合实例,说出台风与寒潮的防御措施。

(新课标)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灾害第二节台风与寒潮学案(含
解析)湘教版必修1
一、台风灾害
1.概念
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漩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2.成因及分布
3.危害
台风不同部位会有不同的天气状况(如下图所示),台风伴随着狂风、暴雨,来势凶猛,在沿海地区还会产生巨浪和风暴潮。

思考在我国,台风多发生于什么季节?哪些地区受台风影响较大?
答案夏秋季节。

东南沿海。

二、寒潮灾害
1.概念:我国气象局规定,当冷空气过境后,凡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以上,并且在这一天内,其最低气温又在5℃以下的就称之为寒潮。

2.成因: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导致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同时伴有大风、雨、雪、雨凇或霜冻、冰冻天气,发源于北方大陆和冰雪洋面。

3.时空分布:发生于秋末或冬末春初,影响我国除滇南、青藏高原、台湾、海南以外的大部分地区。

4.入侵我国的寒潮路径和源地
5.危害:强烈的大风降温天气使农作物和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讯和建筑物受到很大影响。

探究点我国的台风和寒潮灾害
1.从图中看,我国受寒潮影响频繁的省级行政区有______________。

(至少列举三个省区) 答案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

2.台风主要有哪些危害?对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影响?
答案台风危害主要表现为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是能带来丰沛的降水,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

3.从我国地形的特点分析,为什么寒潮对我国西部地区影响较小?
答案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地区山脉多东西走向,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南下的冷空气,所以寒潮对我国西部地区影响较小。

1.台风灾害
(1)影响
①危害
⎩⎪

⎪⎧狂风:能掀翻巨轮,使地面建筑物和通信
设施遭受损坏
暴雨:造成河堤决口,水坝崩溃,洪水泛滥
风暴潮:常冲破海堤,引起海水倒灌
②有利:缓解旱情、降温消暑。

(2)防避措施
时间段防避措施
台风来
临前
收听天气预报,对房屋等建筑物进行检查,必要时给予加固
台风来
临时
在岸上听到台风警报后,不要外出或到海滩游泳,更不要驾船出海
在海上
航行的船只应尽快靠岸
不能及时“停”滞航,待台风过后,再继续航行
靠岸
“绕”
根据台风移动的方向和影响的范
围适当改变航线,绕道而行
“穿”抢在台风到来之前迅速通过
台风袭
击时
外出的人应尽快到室内躲避
呆在室内
的人
切勿靠近窗户,尤其不要接近向风的窗户,以免被强风刮破
的玻璃碎片伤害
强风过后
不久
“台风眼”过境控制的地区上空,天空变得晴朗,风也暂时
停止,此时切勿以为风暴已结束而放松警惕,因为台风很快
会再度来临
2.寒潮灾害
(1)影响
①危害
⎩⎪


⎧严寒:强烈降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
大风: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
暴雪、冻雨: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运
输受阻
沙尘暴:大气污染、表土流失、交通事故、农业减
产等
②益处
⎩⎪

⎪⎧
有助于地球表面的热量交换
带来降水,缓解冬季旱情
低温可杀死大量土壤中的害虫和病菌等
(2)防避措施
①发布准确的信息和警报。

②对农作物和牧区的牲畜采取措施,做好防寒准备。

③海上船只及时回港。

2018年1月初“霸王级”寒潮横扫中国近一周,全国各地纷纷经历了2017年冬季以来的“最冷周”。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表示寒潮路径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2.台风和寒潮共同的天气特征是( )
A.沙尘暴B.大风
C.干旱D.强烈降温
答案 1.A 2.B
解析第1题,寒潮是来自北方的强冷空气迅速南下导致明显降温的天气,图中甲表示偏北的风,即选A。

第2题,台风会带来大风、暴雨和风暴潮等现象,寒潮会带来大风、降温、雨雪天气,所以两者共同的天气特征是大风。

2018年7月11日,超强台风“玛莉亚”在台湾岛东部沿海登陆。

下图为“该台风由台湾岛东部往西偏北移动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台风眼大致位于图中( )
A.甲处B.乙处
C.丙处D.丁处
2.该台风的移动方向是( )
A.向东南方向移动B.向东北方向移动
C.向西南方向移动D.向西北方向移动
答案 1.B 2.D
解析第1题,台风眼位于台风的中心位置,故选乙处。

第2题,根据图中台风路径的箭头
方向可判断,台风从东南向西北方向移动。

(2019·北京市西城区期末)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主要是因为( )
A.纬度较高,冷气团势力较强大
B.地势较高,暖湿气流难以到达
C.冷空气南下时受地形阻挡并在此堆积
D.其西侧高大山地对冷空气有明显阻挡
4.我国受冷冻灾害影响较严重的季节是( )
A.初春B.夏末C.初秋D.隆冬
答案 3.C 4.A
解析第3题,图中的P区域处于三山夹峙地带,向北敞开,东西两侧山脉为南北走向,形成冷空气通道,冷空气可长驱南下;南侧山脉为东西走向,阻挡冷空气南下,因此冷空气在此堆积,致使该地冷冻灾害高发。

第4题,初春和深秋是农作物生长季节的初始和末尾,因此发生冷冻灾害时,所造成的影响最为严重,故A项正确。

5.阅读表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勒泰地区位于欧亚大陆腹地,处于新疆最北部,属干旱半干旱地区,每年春秋季强冷空气活动频繁,寒潮多发。

2月10~12日强寒潮期间阿勒泰
地区天气现象及气象要素与最低温度情况
10日20:00~
11日08:00
11日08:00~
11日20:00
11日20:00~
12日08:00 地点
天气
现象
极大
风速
(m/s)
最低
温度
(℃)
天气
现象
极大
风速
(m/s)
最低
温度
(℃)
天气
现象
极大
风速
(m/s)
最低
温度
(℃)阿勒

阴雨 4.2 -19.1
多云
转晴
3.2 -32.8 晴 2.9 -3
4.5
(1)简述此次强寒潮期间阿勒泰地区天气现象的变化过程。

(2)阐述此次寒潮过境对阿勒泰地区农业生产可能产生的危害。

答案(1)寒潮侵入初期,风力增大,气温较低,并出现降雨天气;中后期,风力减弱,气温继续下降,天气转晴。

(2)该地属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以牧业为主。

寒潮侵入,导致该地区出现大风、降温、降雪等恶劣天气;大风和降温可导致牲畜患病;降雪会覆盖牧场,影响牲畜觅食和转移。

解析第(1)题,主要从风力、气温、天气状况对比分析。

第(2)题,主要从大风、降温、暴雪天气对农牧业的影响方面分析。

形成于热带洋面的台风,登陆时伴随狂风、暴雨、风暴潮,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天气现象。

读“西北太平洋、南海平均生成和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图”(1981~2010年),完成1~3题。

1.据图可知( )
A.台风只在夏秋季节才会形成
B.夏季生成个数多,登陆个数少
C.我国全年均会受到台风影响
D.夏秋季是防范台风的重点时段
2.下列关于台风造成损失的描述正确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