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气象灾害—台风和寒潮学案
学案3:6.1气象灾害

第一节气象灾害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1.运用资料,说明水文灾害、气象灾害成灾的原因及分布。
(综合思维)2.结合实例,说明水文灾害、气象灾害对人类的主要危害。
(地理实践力)知识梳理一、洪涝灾害1.形成2.分布影响因素(1)气候因素:主要分布于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区、温带气候区。
(2)地形因素:、地势低洼地区常受洪涝威胁。
3.主要危害(1)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2)引发河流泥沙淤塞、等生态问题,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3)洪涝过后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4.危害特点:人口越、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洪涝造成的损失越大。
5.我国的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广大山区也常受到洪水侵袭。
二、干旱灾害1.形成2.危害⎩⎪⎨⎪⎧农作物大量减产影响畜牧业,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3.主要分布(1)世界分布: 、亚洲和 的内陆地区。
(2)我国分布:东部季风区⎩⎪⎨⎪⎧旱灾多发区: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最频繁、影响最严重区:华北地区三、台风灾害 1.台风⎩⎪⎨⎪⎧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漩涡。
特点: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频发海域:西北太平洋 2.灾害危害3.我国的分布:主要分布在 沿海地区,多发于 季节。
四、寒潮灾害1.成因: 迅速入侵造成某地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 等现象的天气过程。
2.活动特点:北半球 地区的深秋到 时节。
3.危害:⎩⎪⎨⎪⎧使农作物遭受冻害,造成农业损失造成畜牧业损失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等4.对我国影响: 主要的气象灾害;主要发源于蒙古、 地区。
自主诊断(1)长江流域发生洪水与人类活动无关。
( ) (2)旱灾是危害我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6.1气象灾害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过程与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2.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某一类型的气象灾害进行深入讨论。
2.讨论内容包括:灾害的成因、特点、影响、防治措施等。
3.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员补充。
4.教师对每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优点和不足,给予指导。
(四)课堂练习
1.设计与气象灾害相关的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关爱,提高教学质量。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总结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6.融入情感教育,树立正确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爱地球、珍惜资源的意识。
6.1气象灾害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气象灾害的概念、分类及其成因,特别是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
2.学会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分析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
3.掌握预防和减轻气象灾害的措施,了解我国在气象灾害预警和应对方面取得的成就。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气象灾害的成因、特点及其影响,特别是不同类型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和防治措施。
学案6气象灾害――台风、寒潮灾害

2.2.2 气象灾害――台风、寒潮灾害【学习目标】1.了解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的危害。
2.分析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3.了解影响我国的台风、寒潮的路径。
【知识链接】一、台风灾害1.概念台风是在带洋面上形成的巨大空气漩涡,是热带发展的强烈形式。
一般来说,生成于太平洋西部的被称为风,生成于大西洋和东太平洋的被称为风。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成因:台风是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以上的广阔洋面上,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为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在南半球为顺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
台风可以说是大气长河的中的一个旋涡,一边旋转一边前进。
2.热带气旋的强度标准:是根据来确定的,热带气旋的名称与等级标准对应系是: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6~7级为,8~9级为,10~11级为,大于或等于12级为。
3.为什么在赤道的海洋上不会生成台风?为什么在高纬度的海洋上也不会生成台风?4.台风的结构台风在水平方向上有三个明显的不同部位。
从中心向外,依次是区、云墙区和旋转雨带及外围区。
台风眼呈圆形或椭圆形,该处气压最低,温度最高,天气晴朗。
其直径平均为25千米,大的可达60~70千米。
身临其境的海员把台风眼称为台风中的“世外桃源”。
台风眼的周围是宽十几米的云墙区,是台风中天气最恶劣的地区,凡摧毁性的大风、暴雨均集中于此。
云墙外是旋转雨带,由几条雨带呈反时针方向、螺旋状向云墙四周辐合。
雨带宽约几十千米或几百千米,长约几千千米。
螺旋雨带所经之处降阵雨。
5.危害:台风灾害主要由、、巨浪、潮造成的,主要危害有:掀翻轮船、摧毁建筑物和通信设备;淹没农田;毁坏水利工程,造成河堤决口、水库崩溃、洪水泛滥;破坏海岸、淹没岛屿等。
另外:台风也有有利的一面,能够带来降水缓解局部旱情,如长江中下游的旱。
6.分布: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
全世界大概每年要发生80个台风,一半以上在北太平洋,而西北太平洋又占了多数。
6.1气象灾害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4.学会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技术手段,对气象灾害进行监测、预警和评估。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听专家讲座等多种途径,收集气象灾害的相关信息,提高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能力。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气象灾害应对演练,培养实际操作与动手能力。
在课堂讨论环节,我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气象灾害,分析其成因、影响及应对措施,并鼓励学生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此外,我还邀请当地气象部门的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气象灾害预警、应急救助等方面的知识。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设计了一个气象灾害应对演练活动。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如受灾群众、救援人员、新闻记者等,模拟气象灾害发生时的应对场景。通过这个活动,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气象灾害应对的紧迫性和复杂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提高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掌握气象灾害的基本知识,增强防范意识,提高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象灾害的种类、成因、特点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的影响。
2.掌握气象灾害的预警信号、防范措施及应急救助方法。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气象灾害的图片、视频资料,营造直观生动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如模拟气象灾害发生时的紧急疏散、救援等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气象灾害对人类生产、生活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引发学生思考。
五、案例亮点
1.实践性强:本节课通过设计气象灾害应对演练活动,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气象灾害的应对措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6.1气象灾害导学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学习目标①识记主要的气象灾害类型及特点。
(重点)②掌握洪灾、旱灾、台风灾害、寒潮灾害的发生机制及防御措施。
(重难点)知识点一、洪涝灾害1. 区别洪涝和洪涝灾害拓展补充:狭义:洪涝主要是由连续性降水或者短时强降水所引发。
广义:冰雪快速融化、河道堰塞、海啸、风暴潮等也可以导致洪涝,按照形成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种:2. 洪涝灾害的多发区气候区:地形区:探究点1:洪涝灾害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是气候和地形(根据洪灾的概念进行分析)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者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人为因素:3. 中国洪涝灾害的多发区结合洪涝灾害影响因素及我国气候、地形和河流,讨论洪涝区的特点、人为原因、主要分布区。
探究点2:试分析武汉区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4. 洪涝灾害的影响——危害(在课本找出,上课归纳理解)思考角度:5. 洪涝灾害的治理措施①工程措施:可从拦洪、蓄洪、行洪、分洪、泄洪等方面思考,具体要求是:上游——修水库,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中游——利用低洼地修建分洪、蓄洪工程;退耕还湖,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下游——整治河道,开挖新河、疏通河道,裁弯取直,加快分洪、泄洪,加固堤坝。
②非工程措施:a.科研投入监测和预报,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
b.加强洪涝灾害的管理,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c.宣传教育增强人们对灾害问题的认识,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知识点二、干旱灾害1. 区别干旱与干旱灾害2. 在课本找出世界干旱灾害的分布区探究点1:从旱灾的概念和世界旱灾的分布区分析旱灾的形成原因3. 干旱灾害的影响——危害(在课本找出,上课归纳理解)4. 中国干旱灾害的分布区(在课本找出,上课归纳理解)探究点2:华北地区春旱发生最严重的原因?5. 干旱灾害的治理措施知识点三、台风灾害1. 台风概念及分布(在课本画出关键字)拓展补充:台风(飓风)灾害的形成条件(1)热力条件:比较高的温度(海洋的温度至少要保持在26℃以上)。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必修1)学案学案1:6.1.1台风与寒潮学案

课时2 干旱与洪涝学习目标台风和寒潮的定义、源地、影响地区、主要危害及防御措施。
基础梳理三、台风灾害1.定义:台风是在或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漩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2.多发海域: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
3.台风灾害——狂风、暴雨、风暴潮(1)狂风: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
(2)暴雨: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危害近海养殖等。
(3)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等。
4.我国的台风灾害(1)源地: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源于。
(2)分布:主要分布在地区,多发于季节。
四、寒潮灾害1.定义:寒潮是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
2.分布地区:主要发生在地区的时节,势力强大的寒潮甚至可影响到低纬度地区。
3.危害(1)剧烈降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造成农业损失。
(2)大风、大雪、冻雨:造成畜牧业损失,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等。
4.我国的寒潮灾害(1)寒潮是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
(2)寒潮源地:主要发源于地区。
(3)影响地区:势力强大的寒潮,会自北向南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
自主测评1.台风是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漩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 )2.影响我国的寒潮主要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
( )3.台风天气常伴随着狂风、暴雨、风暴潮等,这些现象主要发生在( )A.台风眼B.漩涡风雨区C.外围大风区D.台风中心4.寒潮天气对农业影响最大的时段是( )①秋末冬初②冬季③冬末春初④春季和秋季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课堂探究探究点3 台风灾害『情景导入诱思』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2018年9月,受当年第22号台风“山竹”影响,广东、广西、海南、湖南、贵州5省(区)出现大暴雨。
截至18日17时,5省(区)受灾人口近300万,紧急转移安置人口160.1万,一般损坏房屋3 500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74 400公顷。
新教材适用高中地理第六章第一节第2课时台风灾害和寒潮灾害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新教材适用高中地理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2课时台风灾害和寒潮灾害学习目标1.理解台风灾害的概念、结构特点,并掌握其分布和带来的影响。
2.理解寒潮灾害的概念、分布及其影响。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分析台风灾害、寒潮灾害对人们生产与生活的影响,培养人地协调观的形成。
综合思维:掌握台风灾害、寒潮灾害的分布规律及多发区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
人地协调观:通过资料,理解台风灾害、寒潮灾害的分布、形成原因及危害。
地理实践力:结合熟悉的台风灾害、寒潮灾害,调查其危害和有效的防御措施。
本节要点1.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等形成自然灾害。
2.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台风、寒潮。
3.一种自然灾害可能引发多种灾害,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
知识点一台风灾害自主梳理·探新知1.定义: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_大气旋涡__,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_12__级以上。
2.结构A:_外围大风区__B:_旋涡风雨区___C:_台风眼__3.分布(1)世界:_西北太平洋__海域。
(2)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多发生于_夏秋__季节。
4.危害:台风常伴随着狂风、暴雨、风暴潮等,并带来严重的自然灾害。
(1)狂风: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
(2)暴雨: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并危害近海养殖。
(3)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_倒灌__。
合作探究·释疑难问题探究2022年7月2日15时,第3号台风“暹芭”在广东电白登陆,台风“暹芭”为2022年登陆中国的首个台风以及2015年台风彩虹以来登陆粤西的最强台风,部分地区降水创下历史极值,并诱发了多个龙卷风。
因台风“暹芭”失事的“福景001”轮有25人遇难。
灾害造成广东、广西、海南、江西4省(区)186.2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31.1亿元。
根据以上材料,探究下列问题:(1)(区域认知)分析台风的实质是什么?(2)(综合思维)台风会造成哪些危害?提示:(1)台风的实质是热带气旋,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6.1.2台风与寒潮 学案(含答案)

6.1.2台风与寒潮学案(含答案)课时课时22台风与寒潮台风与寒潮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学习目标1.运用资料,说明台风与寒潮的成因和危害。
2.结合实例,说出台风与寒潮的防御措施。
一.台风灾害1概念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2频发区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
3危害1狂风能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
2暴雨会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并危害近海养殖。
3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
4我国台风1台风源地西北太平洋。
2灾害分布东南沿海地区。
3多发时间夏秋季节。
判断1台风有百害而无一利。
2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都受台风的影响。
二.寒潮灾害1概念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某地大范围的剧烈降温,气温24小时内下降8及以上,且使得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及以下,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
2频发区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深秋到初春时节。
3危害剧烈降温往往使农作物遭受冻害,造成农业损失;伴随的大风.大雪.冻雨会造成畜牧业损失,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等。
4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影响我国的寒潮主要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
思考寒潮只产生降温.大风天气,不产生降水过程吗答案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寒潮侵袭时,不仅引起所经地区剧烈降温和大风天气,也可能产生降水过程。
我国的冬半年,寒潮天气突出表现为大风和降温。
在淮河以北,由于空气比较干燥,很少降水,有时偶有降雨;淮河以南暖空气比较活跃,含有水汽较多,降水概率大一些。
探究点我国的台风和寒潮灾害影响我国寒潮路线图1从图中看,我国受寒潮影响频繁的省级行政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列举三个省区答案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符合题意即可2台风主要有哪些危害对我国长江流域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影响答案台风危害主要表现为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气象灾害—台风和寒潮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学习目标:
1.利用地图,指出常见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与分布地点。
2.举例说明几种常见的气象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结合实例或材料,认识不同气象灾害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差异。
自主学习
1.判断正误。
(1)台风是旋转的。
( )
(2)台风中心降水强度最大。
( )
2.下列关于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强烈发展的温带旋涡
B.主要发生在秋冬季节
C.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受台风危害大
D.西北大西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
3.台风是否百害而无一利?试举例说明。
问题探究2
1.判断正误。
(1)寒潮主要发生在南半球。
( )
(2)我国南方地区不会发生寒潮。
( )
2.下列地区最容易发生寒潮的是( )
A.华北平原 B.海南岛
C.南亚地区 D.四川盆地
3.哪个季节寒潮对我国北方农业危害最大?
巩固练习
2017年第20号台风“卡努”于10月16日凌晨到上午在海南文昌到广东湛江市一带沿海地区登陆。
据此完成1~2题。
1台风“卡努”带来的主要灾害有( )
①风暴潮②地震③狂风④暴雨⑤沙尘暴⑥洪涝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⑥ D.①②③⑤
2我国台风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是( )
A.春夏多、秋冬少B.内陆重、沿海轻
C.春夏少、秋冬多D.沿海重、南方重
中新社东京2017年10月23日电超强台风“兰恩”23日在日本静冈县御前崎市附近登陆,经过关东地区向东北海上挺进。
多地大雨、强风持续,已造成5人死亡。
据此完成3~4题。
3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不低于( )
A.6~7级B.8~9级
C.10~11级D.12级
4有人说台风是一种“小面积受灾,大面积受益”的气象灾害。
其“益”不表现在( ) A.增加水量,利于捕捞B.解除或缓解旱情
C.增加水库蓄水量D.调节气温,降温消暑
2018年1月25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警报,强冷空气袭击我国大部分地区。
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关于寒潮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季暴发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B.寒潮影响的范围一般较小,此次例外
C.寒潮可能会引发多种自然灾害
D.寒潮一般只影响陆地,不影响海洋
6受寒潮影响,华北地区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有( )
①大风、降温天气②暴雨频发③河运翻船④农作物遭受冻害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主题探究1-----台风灾害
材料一1月4日5时,2018年第1号台风“布拉万”(1949年有气象记录以来诞生第3早的热带风暴)中心位于我国南沙永暑礁北偏西约255千米的南海西南部海面上。
“布拉万”在菲律宾造成3人死亡和5.55亿比索的财产损失(约合1 090万美元)。
材料二下图为“布拉万”移动路径示意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为什么西北太平洋海域是世界上台风最多的地方?
(2)材料中日期是否搞错了,隆冬季节也会有台风生成吗?
(3)为什么台风预报中总是说“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而不说“台风中心最大风力”?
主题探究2----寒潮灾害
中央气象台2018年4月4日6时发布大风降温预报。
受两股较强冷空气影响,4月4日至6日,全国大部分自北向南、自西向东将有大风降温。
4月4日8时至6日8时,西北地区中东部、内蒙古中西部、华北西部、黄淮南部、江淮、江汉、江南中北部、西南地区东部等地自北向南先后有6 ℃~10 ℃降温,局地降温可达12 ℃以上,上述大部分地区有5~7级偏北风。
下图为全国大风降温预报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寒潮多发生在什么季节?为什么?
(2)此次寒潮对河北农作物的危害很大,为什么?
(3)为什么青藏高原和海南地区几乎不受寒潮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