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高中地理
精品高中地理 台风的实质及其危害

台风的实质及其危害
台风实际上是强列的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天气系统,它象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
在北半球热带气旋中的气流绕中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则相反。
愈靠近热带气旋中心,气压愈低,风力愈大。
但发展强烈的热带气旋,如台风,其中心却是一片风平浪静的晴空区,即台风眼。
在热带海洋上发生的热带气旋,其强度差异很大。
当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小于8级时称为热带低压,8和9级风力的称为热带风暴,10和11级风力的为强热带风暴,只有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2级的热带气旋才称为台风。
热带气旋的生成和发展需要巨大的能量,因此它形成于高温、高湿和其它气象条件适宜的热带洋面。
据统计,除南大西洋外,全球的热带海洋上都有热带气旋生成。
热带气旋灾害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因其发生频率远高于地震灾害,故其累积损失也高于地震灾害。
1991年4月底在孟加拉国登陆的热带气旋曾经夺去了万人的生命。
我国是世界上受热带气旋危害最甚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因其而造成的年平均损失在百亿元人民币以上,象9417和9615号台风那样的登陆强热带气旋,一次造成的损失就超过百亿元人民币。
(考点)高中地理台风知识点及练习题

(考点)高中地理台风知识点及练习题1、什么是台风台风是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
强度达到热带风暴及以上级别的热带气旋,统称为“台风”。
发生在大西洋近中心附近地面最大风力12级及以上的热带气旋称为“飓风”。
所以“台风”、“飓风”都属于热带气旋的范畴。
2、台风的形成台风生成于洋面温度26℃以上的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由于大气发生的一些扰动,海洋上局部湿热空气膨胀上升,同时周围洋面空气源源不断地补充流入上升区,在地球自转的作用下,上升的空气绕着自己的中心一边按逆时针急速旋转,一边又随着周围大气向前移动。
移动的台风就像一个旋转极快的巨大“空气陀螺”。
3、台风等级划分根据台风底层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大小,台风可划分为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超强台风5个等级。
4、台风的分布台风的形成具有一定条件。
因此,它的发源也在特定的地区。
台风是热带洋面上的“特产”。
它经常发生在南、北纬度5-25度左右的热带洋面上。
北半球台风主要发生在7至10月。
其它季节明显减少。
台风形成以后,具有一定的移动路径。
以西北太平洋台风为例:在冬春季节(11月至翌年5月),台风主要在东经130度以东的海面上转向北上,在北纬16度以南往西进入南海中南部或登陆越南南部,还有少数在东经120-125度的近海转向北上,少数台风也可能在5月和11月登陆广东;在7-9月的盛夏季节,台风路径更往北、往西偏移,中国从广西到辽宁的沿海省份在此季节都有可能遭受台风侵袭;在6月和10月的过渡季节,台风主要在东经125度以东海面上转向北上,西行路径较偏北,在北纬15-20度之间,少数可登陆广东和台湾、福建、浙江。
台风运动除自身呈快速反时针(北半球)旋转移动外,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和长波槽等大尺度天气系统的引导。
正常情况下,台风移动路径平滑、稳定。
但少数台风移动路径曲折多变,有停滞、打转,突然转向,移速突然变化,路径不定等多种形式。
高中地理台风风向判断

高中地理台风风向判断一、台风路径识别台风是一种强大的旋风,其路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地形和海洋条件等。
在台风接近时,要密切关注气象预报,了解台风的路径和强度。
二、风向与气压变化关系在台风经过的地区,风向会随着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通常,气压越低,风力越强。
因此,通过观测气压的变化,可以大致判断风向的走向。
三、台风眼与风眼关系台风眼是台风中心的一部分,通常比较平静,风力较弱。
风眼则是台风边缘的一部分,风力较强。
通过观测台风眼和风眼的相对位置,可以判断出台风的风向。
四、风速与台风强度关联台风的风速与其强度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台风强度越高,风速越大。
因此,通过观测风速的变化,可以大致判断出台风的强度和可能的风向。
五、季风与台风相互影响季风是影响台风路径和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某些季节,季风可能会影响台风的路径和强度。
因此,在判断台风风向时,需要考虑季风的影响。
六、海洋地形对风向的影响海洋地形对台风的风向也会产生影响。
例如,当台风遇到山脉或岛屿时,其风向可能会发生改变。
因此,在判断台风风向时,需要考虑相关的海洋地形因素。
七、城市与风向的关系城市中的建筑物和地面条件可能会影响风向。
例如,高楼大厦可能会改变风向,而地面的温度和粗糙度也可能会影响风速和方向。
因此,在判断城市中的台风风向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八、气候变化对台风风向的影响气候变化是影响台风路径和强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台风的数量和强度增加,从而影响风向。
因此,在判断台风风向时,也需要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
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台风、气旋、自然灾害)

知识点气旋、反气旋气旋与反气旋,是两种相反的天气系统,它们的天气、风向分别为:(1)气旋气旋为低气压中心,周围的空气向气旋中心涌入(辐合)。
①天气:在垂直方向上,盛行上升气流,气流上升的过程中,冷凝形成降水;②风向:在水平方向上,气流涌向气旋中心,并发生偏转(北右南左),因此表现出的旋转方向为【北逆南顺】。
(2)反气旋反气旋为高气压中心,空气由中心流向四周(辐散)。
①天气:在垂直方向上,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②风向: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中心向四周流动,并发生偏转(北右南左),因此表现出的旋转方向为【北顺南逆】。
图1 气旋、反气旋示意图例题2021年9月8日,超强台风“灿都”在台湾东偏南约1430公里处生成并向我国移动,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带来大范围的大风降雨天气。
1、下图中,表示台风“灿都”水平方向气流状况的是()A.甲B.乙C.丙D.丁2、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还可能引发()①暴雨洪涝②地震③泥石流④火山⑤风暴潮⑥寒潮A.①③⑥B.②④⑥C.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⑥答案:B、C精讲精析:(1)分析台风的气流方向。
①台风为热带气旋,即为低气压中心,气流由四周流向中心;②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会发生偏转(北右南左)。
该台风位于北半球,因此气流向右偏转,即为逆时针,即为“逆时针辐合”,选项B正确。
(2)分析台风引发的自然灾害。
①台风会带来大风、降水、风暴潮(剧烈的大气扰动,导致海水异常升降,又称为“气象海啸”),因此会带来暴雨洪涝灾害,并且在坡度较大的山区,会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因此选项C正确;②地震和火山为地球的内力作用,而台风为外力作用;寒潮指的是冷气团快速向中低纬地区移动,带来大范围快速的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而台风为热带气旋,温度较高,不是冷气团。
因此其他几个选项错误。
总结台风本节例题的难度较小,解题思路为:①根据台风的性质、发生位置(热带气旋、北半球),结合地转偏向力的偏转方向,分析水平方向气流的流向;②台风为外力作用,根据台风带来的大风、降水、风暴潮,分析引发的自然灾害(暴雨洪涝、滑坡、泥石流等)。
高中一年级上学期地理《气象灾害 台风》作业

气象灾害--台风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2019年8月10日,超强台风“利奇马”在浙江温岭市沿海登录,随后其纵穿浙江、江苏两省并移入黄海海面,又于8月11日20时50分许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沿海再次登陆。
台风“利奇马”过境后,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37.2亿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台风多发生在()A.春夏季节B.夏秋季节C.冬春季节D.春秋季节2.台风带来的危害有()①出行困难①洪涝易发①作物受损①降温增湿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2020年11月1日,超强台风“天鹅”在菲律宾马荣火山附近登陆。
受“天鹅”影响,马蒙火山地区发生大規模火山泥流,并掩埋了多处居民点。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台风期间马荣火山地区多处居民点被掩埋,原因是()A.暴雨引发了泥石流B.火山灰掩埋居民点C.台风直接摧毁民居D.火山爆发导致地震4.应对台风和山区地质灾害,不合理的行为是()A.关注天气预报和灾害监测信息B.在沿海平原,台风季减少外出C.野外露营时,在山脚处搭帐篷D.在山区,远离沟谷处躲避灾害下图是我国风云卫星2021年拍摄到的第18号台风“圆规”的卫星云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获取台风卫星云图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总技术是()A.RS B.GIS C.GNSS D.BDS6.下列关于台风叙述正确的是()A.台风主要形成在亚热带和温带地区B.大西洋是台风多发的海域C.台风常伴随首狂风、暴雨和风暴潮D.台风的风雨主要集中在台风眼下图示意某次台风期间海南岛降水量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台风在甲、乙两地最可能诱发的自然灾害分别是()A.洪涝泥石流B.海啸洪涝C.海啸风暴潮D.泥石流滑坡8.在抗御台风带来的洪水灾害中()A.遥感技术可准确引导救援人员搜救被困者B.地理信息系统可实时监测洪涝的形成过程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确定洪水范围和变化D.地理信息系统可分析受灾范围和受灾程度二、综合题9.读“台风剖面图”和“台风卫星影像图”(1)台风是在____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源于____;(2)我国台风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是____,____。
高中地理台风知识点

高中地理台风知识点一、什么是台风?台风,又称为热带气旋,是指在热带海洋上形成的一种巨大风暴。
其特点是风力强大、范围广泛、降雨量大,并伴有强烈的风暴潮和暴雨。
二、台风的形成过程台风的形成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包括海洋水温高、纬度低、高空有较强的对流层切变等。
当海洋水温超过26℃时,会使得海面上的水蒸气大量蒸发,形成大量的水汽。
这些水汽会随着上升气流进入高空,形成云团。
云团在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后,可能形成台风。
三、台风的结构台风由眼、眼壁和外围云三部分组成。
眼是台风的中心,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天空晴朗、风力较弱。
眼壁是位于眼的外围,是台风最强烈的部分,风力非常强大,降雨量也最大。
外围云则是位于眼壁外围,风力较弱,降雨量相对较小。
四、台风的移动路径台风的移动路径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球自转、气压场分布等。
在东半球,台风一般会顺时针方向移动;而在西半球,则是逆时针方向移动。
受到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台风在不同地区的移动路径也不相同。
五、台风的影响台风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都会带来严重的影响。
台风的强大风力会摧毁建筑物、破坏农作物、切断交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此外,台风还会引发洪涝灾害、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给当地环境带来破坏。
六、台风预报和防御为了减少台风带来的损失,科学家们开展了台风预测和防御工作。
台风预报主要通过气象卫星、气象雷达等手段来获取数据,然后利用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和预测。
台风防御则包括加固建筑物、疏散人员、停工停产等措施,以减少台风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
七、台风与全球变暖的关系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台风的频率和强度呈上升趋势。
全球变暖导致海洋水温升高,为台风的形成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因此,台风与全球变暖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八、台风的命名台风的命名是为了方便预报和记忆。
世界上不同地区使用不同的命名方式,例如,亚洲地区使用的命名方式是按照中国、日本、菲律宾等国家的名字进行命名。
九、台风的历史事件世界上有许多重大的台风事件,例如2005年的卡特里娜飓风、2013年的海燕台风等。
台风形成过程高三地理

台风形成过程高三地理
台风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的步骤:
1. 气象条件形成:台风通常在海洋暖水域上形成,特别是在赤道附近的热带海域。
当海水温度达到27℃或更高时,海面上的水汽蒸发加剧,形成大量的水蒸气,并且空气上升。
同时,在海洋中,季风和海洋洋流的交互作用也为台风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2. 水汽上升形成云团:当海面上升的湿热空气遇到较冷的空气时,水汽凝结形成云团。
云团不断上升,并由于地球自转,开始产生旋转。
3. 旋转发展成低压系统:云团的旋转不断加强,并形成一个中心较低的气压区域,也称为低气压系统。
此时,低气压系统还没有发展成台风。
4. 系统巩固:当低气压系统继续向上升并得到足够的水汽供应时,它会不断加强并形成密集的云团。
同时,旋转速度也不断加快。
5. 台风形成:当低气压系统的中心气压不断下降,并且风速达到17米/秒(约61.2公里/小时)时,低气压系统会发展为台风。
此时,在厄尔尼诺事件(El Niño)的作用下,海温异常升高,对台风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实际的台风形成过程很复杂,具体情况还会受
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大气环流、海洋洋流、地形等。
因此,以上仅是对台风形成过程的一个简化描述。
高考地理专题系列-台风

转向路径:台风在菲律宾以东海面先向西北方向移动,以后 转向东北,呈抛物线状,是最多见的路径,如果台风在远海 转向,主要袭击日本或在海上消失;如台风在近海转向,大 多向东北方向移动,影响朝鲜,但有一小部分在北上的后期 会折向西北行,登陆于我国辽鲁沿海。
思考讨论: 什么情况下,会使得影响我国的台风偏少?
年份 2013 2014 2015 2016
登陆中 9
5
6
12
国台风
次数
提示: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 对台风的影响。
在厄尔尼诺年,赤道太平洋以东海温异常偏高,相 应地,西太平洋海温则较常年偏低,西太平洋低纬 的上升运动也将有所减弱,导致这一地区对流活动 减弱。对流活动减弱后,西太平洋提供给大气的热 量和水汽减少,这不利于形成台风所需的低层辐合、 强上升运动等大气环流条件,所以厄尔尼诺年西太 平洋台风生成偏少。
暴雨:台风是最强的暴雨天 气系统之一,在台风经过的 地区,一般能产生150毫米~ 300毫米降雨,少数台风能产 生 1000 毫 米 以 上 的 特 大 暴 雨 。 1975 年 8 月 8 日 的 7503 号 台 风 (“尼娜”)创造了多项中 国大陆地区暴雨极值,并直 接 制 造 了 河 南 “75.8” 特 大 洪灾。
B、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C、移动路径受控于西北漂流
D、自东向西穿过日界线
11.该气旋
A、标志当地进入台风多发季节
B、引发滑坡、赤潮等次生灾害
C、造成的灾情可以用GPS滥测
D、对瓦努阿图的危害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