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寓言故事(练习)

合集下载

五上《孟子》小古文练习

五上《孟子》小古文练习

孟子(一)国学经典再现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挺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我是小助手安:乐意。

梃(tíng):木棒。

庖(páo):厨房。

厩(jiù):马栏。

莩:同“殍”且人恶(wù)之:按现在的词序,应是“人且恶之”。

且,尚且。

恶(wù):疑问副词,何,怎么。

俑:古代陪葬用的土偶、木偶。

在用土偶、木偶陪葬之前,经历了一个用草人陪葬的阶段。

草人只是略略像人形,而土偶、木偶却做得非常像活人。

所以孔子深恶痛绝最初采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

“始作俑者”就是指这最初采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

后来这句话成为成语,指首开恶例的人。

象:同“像”。

我是小翻译梁惠王说:“我很乐意听您的指教。

”孟子回答说:“用木棒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回答:“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于是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房里有健壮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者饿死的人。

这等于是在上位的人率领着野兽吃人啊!野兽自相残杀,人尚且厌恶它;作为老百姓的父母官,施行政治,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那又怎么能够做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说:‘最初采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该是会断子绝孙吧!’这不过是因为土偶木偶太像活人而用来陪葬罢了。

又怎么可以使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考考你的智慧1.孟子提出的政治主张是。

2.解释:始作俑者:。

3.谈一谈你对“始作俑者”的理解。

弘扬传统文化穷当益坚马援(前14-后49)是汉代一位有名的将领。

他幼年父母双亡,由其兄马况抚养成人。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3课《孟子三章》课后练习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3课《孟子三章》课后练习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孟子三章》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畎.亩(quǎn)孙叔敖.(áo)法家拂.士(fú)B.拂.乱(bì)公孙衍.(yǎn)丈夫之冠.(guàn)C.域.民(yù)百里奚.(xī)富贵不能淫.(yín)D.傅说.(shuō)衡于虑.(lǜ)空乏.其身(fá)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是()A.丈夫之.冠也往之.女家。

B.舜发于.畎亩之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

D.居天下之.广居三里之.城。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女子之嫁也A.丈夫之.冠也(《富贵不能淫》)B.七里之.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C.往之.女家(《富贵不能淫》)D.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人恒过.B.劳.其筋骨C.必先苦.其心志D.空乏.其身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往之女家。

B.曾益其所不能。

C.行拂乱其所为。

D.衡于虑。

6.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当的一项是()A.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B.必先/苦其心志C.人/恒过,然后/能改D.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七里之郭.( ) (2)委而去.之( )(3)多助之至.( ) (4)父命.之( )(5)与民由之.( ) (6)威武不能屈.( )(7)人恒.过( ) (8)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9)而后作.( ) (10)入.则无法家拂士( )8.翻译下列句子(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文:(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3)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译文:(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的寓言故事

孟子的寓言故事

孟子的寓言故事
孟子,名轲,字子车,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的思想影响深远,被后人尊称为“孟子”。

孟子的著作中,寓言故
事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寓言故事,孟子传达了他的哲
学思想和道德观念。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几则孟子的寓言故事。

故事一,梁木之器。

孟子说,有一次齐国的国君问他说,“梁木之器,不可以为杼,大而无当也;细而不中也。

如是而已矣,何也?”孟子回答说,
“君子之器也。

”孟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做一
个合格的君子,就要像梁木一样,大小适中,恰到好处,不可过大
过小,才能成为一个称职的君子。

故事二,鱼之患。

孟子讲过这样一个寓言故事,“有人养鱼,鱼不快乐,说,
‘无水则无处安身。

’”孟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人类和
自然界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要像鱼一样,珍惜自然资源,保
护环境,才能获得幸福和安宁。

故事三,鸟之道。

孟子曾说过,“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孟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生命的短暂和宝贵,我们要像鸟
一样,珍惜每一天,用善良的言行来对待他人,才能活得更有意义。

孟子的寓言故事,虽然简短,但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道德观念,它们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道德的启迪和教化。

通过这些
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孟子的思想,感悟人生的真谛。

总而言之,孟子的寓言故事,虽然历经千年,但至今仍然具有
深刻的启示意义。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故事中汲取智慧,修身养性,成为更好的人。

孟子小故事锦集汇总

孟子小故事锦集汇总

孟子小故事锦集鼓盆而歌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1)。

惠子曰:“与人居(2),长子老身(3),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

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4)!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5)。

杂乎芒笏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

人且偃然寝于巨室(6),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7),自以为不通乎命(8),故止也。

”[译文]: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往表示吊唁,庄子却正在分开双腿像簸箕一样坐着,一边敲打着瓦缶一边唱歌。

惠子说:“你跟死去的妻子生活了一辈子,生儿育女直至衰老而死,人死了不伤心哭泣也就算了,又敲着瓦缶唱起歌来,不也太过分了吧!”庄子说:“不对。

这个人她初死之时,我怎么能不感慨伤心呢!然而仔细考察她开始原本就不曾出生,不只是不曾出生而且本来就不曾具有形体,不只是不曾具有形体而且原本就不曾形成元气。

夹杂在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变化而有了元气,元气变化而有了形体,形体变化而有了生命,如今变化又回到死亡,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

死去的那个人将安安稳稳地寝卧在天地之间,而我却呜呜地围着她啼哭,自认为这是不能通晓于天命,所以也就停止了哭泣。

”[寓意]:对生死的乐观态度。

庄子借粮涸辙之船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

周顾视,车辙中有射鱼焉.周问之曰:'射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日:'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日:'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射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

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庄子・外物》。

[译文庄周家贫,所以到监河侯那里借粮米。

监河候说:“可以,我将要收到封地的税金,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周忿然作色说:“我昨天来,路上听到呼喊的声音,四面张望见干涸的车辙中有一条鲫鱼。

2023年中考文言文专项训练《孟子三章》(含答案)

2023年中考文言文专项训练《孟子三章》(含答案)

2023年中考文言文专项训练《孟子三章》(含答案)2023年中考文言文专项训练《孟子三章》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人恒过(____________)(2)困于心,衡于虑(____________)(3)出则无敌国外患者(____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委而去之____________ 委:放弃B.池非不深也____________ 池:水池C.得道者多助____________ 得道:能够施行治国的正道,即行仁政。

D.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同“叛”,背叛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中有足乐者B.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____________ 或异二者之为C.环而攻之而不胜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不知而不愠D.寡助之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5.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选自《孟子》,《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是儒家经典著作。

《孟子》寓言故事小练习 教师版

《孟子》寓言故事小练习  教师版

《孟子》寓言故事小练习班级姓名一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1.源自这段文字的历史典故:二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其妻问其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

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

而未尝有显者来。

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馀,不足,又顾而之他。

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者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

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2.你读了这个寓意故事的感悟:讽刺了那些无耻的为钻营富贵利达而抛弃人格尊严、进行狡诈欺骗的无耻之徒,揭露了他们表面上道貌岸然而实则内心肮脏的本性(男人在家充老爷,在外装孙子)往届学生答案:借来的虚荣浮华终会破散(覃昊天)。

再完美的谎言也有被现实甩耳光的那一天(李卯灵)。

牛皮总是会被吹破的(曾晓佳)。

人前风光可能背后潦倒(宋佳欣)。

死要面子活受罪(朱柯昊刘宇婷)。

不要把用低贱手段获得的成果得意地炫耀给人看(罗逸飞)。

贫贱不能移(李淳楷)。

不要让爱你的人失望(李阳)。

追求富贵要找正确的方法,不要不择手段(杨思奇)。

三孟子谓戴不胜①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

‛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②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

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滕文公下》)【注释】①戴不胜:人名,宋国大臣。

《孟子》中的有的寓言故事

《孟子》中的有的寓言故事

《孟子》中的有的寓言故事
《孟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书中记载了许多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

这些寓言故事通过简单的形象化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一些深刻的道理,给人们以启迪和教益。

首先,我们来讲讲《孟子》中的寓言故事之一——“鱼之悦水”。

寓言中讲述了鱼在水中的快乐和得意,以及当被送上岸后痛苦的遭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类要顺应自然规律,适应环境。

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环境和生活方式,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才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其次,还有一个著名的寓言故事是“樊哙舞剑”。

寓言中的人物樊哙是一个剑术高手,但他一直只顾自己的剑法,没有考虑到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

结果,当他遇到了一个实力更强的对手时,却败下阵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自己的努力,还需要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

只有倾听和理解他人,才能在团队中取得最大的效益。

另外一个寓言故事是“舜发于畎亩之中”。

寓言中的舜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圣人,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但他通过勤奋和努力,最终成为了一代伟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要有足够的毅力和努力,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

总之,《孟子》中的寓言故事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关于人生和人际关系的智慧。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学到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顺应自然规律、如何努力奋斗等等。

这些故事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和消遣,更是一种教育和启示。

我们应该多读读这些寓言故事,从中汲取智慧,指导自己的行为和生活。

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3)

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3)

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3)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这个故事讲的是成语。

4.这个成语的含义是:。

日攘一鸡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

请轻之。

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今有人日攘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而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出自《孟子》1.选出与“以待来年然后已”中“已”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斯速已矣B.惧其不已C.可以已大风D.此印者才华则第二板已具2、解释下列加点字⑴是非君子之道:之( )⑵请损之:损( )⑶以待来年然后已:来年( )⑷或告之曰:或( )3.翻译句子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4.是非君子之道:。

5.在文中找出与“请损之”中“损”一词含义相近的词语。

6.孟子列举偷鸡者的故事用意在于:。

7.结合课文和本文的学习,谈谈孟子是个怎样的人?。

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也。

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使弈秋诲.二人弈:教诲 B.惟.弈秋之为听:只C.思援.弓缴而射之:援助D.虽与之俱.学:一起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夫战,勇气也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甚矣,汝之不惠D.莲,花之君子者也翻译:(1)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译文:(2)惟弈秋之为听译文:3.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曾子杀猪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寓言
1.拔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孟子·公孙丑上》
翻译: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将每一颗都往上拔了一点。

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他的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庄稼长高了。

”他儿子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寓意:欲速则不达。

2.月攘一鸡
今有人攘.其邻之鸡者。

或告之曰:“是非
..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孟子·滕文公下》
翻译:从前有一个人,每天都要偷邻居家的一只鸡。

有人劝告他说:“这不是行为端正,品德高尚的人的做法。

”他回答说:“那就让我改正吧,以后每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我再也不偷了。

”既然知道这样做不对,就应该马上改正,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
寓意: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3.校人烹鱼
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

校人烹之,反命曰:“始
舍之,圉圉
..焉,悠然而逝。

”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焉,少则洋洋
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
..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故君子可欺之以方
......。

..,难罔以非其道
《孟子·万章上》
翻译:从前有人向郑国著名的政治家子产赠送活鱼,子产命令管理池沼的小吏把鱼养在水池中,小吏把鱼做熟了,复命说:“刚开始那些鱼看起来很疲累的样子,过一会就活泼的了,然后迅速游到深处去了。

”子产说:“算是找到了应该到的地方,找到了应该到的地方啊!”
小吏出来就说:“谁说子产富有智慧?我既然已经做熟了吃掉,他还说:…找到了应该去的地方,找到了应该去的地方。

‟”
所以对君子可以用恰当有道的方法来欺骗他,但却很难用不道的方法来迷惑他。

寓意:善良的人很容易被一些小人用正当的理由欺骗。

4.弈秋诲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唯弈秋
...
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
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
《孟子·告子上》
翻译:弈秋,是全国善于下棋的人。

让他教两个徒弟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徒弟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讲,心里却老想着有天鹅将要到达,想着要拉开弓将它射下,虽然和另一个人一起跟奕秋学习,却比不上人家。

难道是他的智慧比不上另一个人吗!孟子回答说:不是这样。

寓意:专心致志是成功的先决条件。

5.楚人学齐语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

”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子谓薛居州,善士也。

使之
居于王所
......?在王所..。

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
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
《孟子·腾文公下》
翻译:孟子对戴不胜说:“你是想要你的国王达到善的境地吗?让我明确地告诉你,在这里有一位楚国的大夫,希望他的儿子能说齐国话,那么是让齐国人来教他呢,还是让楚国人来教他?”戴不胜说:“让齐国人来教他。

”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众多楚国人吵扰他,即使天天鞭打他,而要他学会齐国话,也不可能。

若是带他到齐国的大街小巷住上几年,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说楚国话也不可能。

你说薛居州是一个善士,让他居住在国王的身边,在王身边的人无论年纪大小,地位高低都是薛居州那样的善人。

王和谁去做坏事呢?如果在国王身边的人无论年纪大小,地位高低都不是薛居州那样的善人,国王和谁一起去做好事呢?一个薛居州,能把宋王怎么样呢?”
寓意:周围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

6.齐人乞墦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其妻问其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

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

而未尝有显者来。

吾将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从食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馀,不足,又顾而之他。

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者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

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孟子·离娄下》
翻译:齐国有一个人,家里有一妻一妾。

那丈夫每次出门,必定是吃得饱饱地,喝得醉醺醺地回家。

他妻子问他一道吃喝的是些什么人,据他说来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

他妻子告诉他的妾说:“丈夫出门,总是酒醉肉饱地回来;问他和些什么人一道吃喝,据他说来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但我们却从来没见到什么有钱有势的人物到家里面来过,我打算悄悄地看看他到底去些什么地方。


第二天早上起来,她便尾随在丈夫的后面,走遍全城,没有看到一个人站下来和她丈夫说过话。

最后他走到了东郊的墓地,向祭扫坟墓的人要些剩余的祭品吃;不够,又东张西望地到别处去乞讨--这就是他酒醉肉饱的办法。

他的妻子回到家里,告诉他的妾说:“丈夫,是我们仰望而终身依靠的人,现在他竟然是这样的!--”二人在庭院中咒骂着,哭泣着,而丈夫还不知道,得意洋洋地从外面回来,在他的两个女人面前摆威风。

寓意:讽刺了那些无耻的为钻营富贵利达而抛弃人格尊严、进行狡诈欺骗的无耻之徒,揭露了他们表面上道貌岸然而实则内心肮脏的本性.
7.明察秋毫
吾力足以
..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孟子·梁惠王上》翻译: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的东西,却举不起一片羽毛;我的视力足以看清秋天野兽毫毛的尖端,却看不见一车子的柴禾。

这样你能接受吗?寓意:
8.冯妇搏虎
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莫
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
....,其为士者笑之。

《孟子·尽心下》
翻译:。

晋国人有个姓冯的妇女,善于搏虎,后来改行成为善人。

有次她到野外,有很多人追逐老虎。

老虎被逼到背靠山势险阻处,没人敢去迫近它。

大家望见冯妇来了,连忙跑过去迎接他。

冯妇捋袖露臂下车,众人都很喜欢她,可她却被有修养的人讥笑。


寓意: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9.脍炙人口
曾哲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

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
..?”孟子曰:“脍炙哉!”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曰:
“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

讳名不讳姓
.....,姓所同也,名所独也。


《孟子·尽心下》
翻译:春秋时,有父子两人,他们同是孔子的弟子。

父亲曾哲爱吃羊枣(一种野生果子,俗名叫牛奶柿);儿子曾参是个孝子,父亲死后,竟不忍心吃羊枣。

这件事情在当时曾被儒家子弟大为传颂。

到了战国时,孟子的弟子公孙丑对这件事不能理解,于是就去向老师孟子请教。

公孙丑问:“老师,脍炙和羊枣,哪一样好吃?”
“当然是脍炙好吃,没有哪个不爱吃脍炙的!”公孙丑又问:“既然脍炙好吃,那么曾参和他父亲也都爱吃脍炙的了?那为什么曾参不戒吃脍炙,只戒吃羊枣呢?”
孟子回答说:“烩炙,是大家都爱吃的;羊枣的滋味虽比不上烩炙,但却是曾哲特别爱吃的东西。

所以曾参只戒吃羊枣。

好比对长辈只忌讳叫名字,不忌讳称姓一样,姓有相同的,名字却是自己所独有的。


寓意:好的事物受到人们的津津乐道广为称赞和传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