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孟子的寓言故事

合集下载

孟子寓言故事

孟子寓言故事

《孟子》寓言1.拔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孟子·公孙丑上》翻译: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将每一颗都往上拔了一点。

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他的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庄稼长高了。

”他儿子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寓意:欲速则不达。

2.月攘一鸡今有人攘其邻之鸡者。

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孟子·滕文公下》翻译:从前有一个人,每天都要偷邻居家的一只鸡。

有人劝告他说:“这不是行为端正,品德高尚的人的做法。

”他回答说:“那就让我改正吧,以后每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我再也不偷了。

”既然知道这样做不对,就应该马上改正,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寓意:亡羊补牢,犹未晚也.3.校人烹鱼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

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悠然而逝。

”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

........《孟子·万章上》翻译:从前有人向郑国著名的政治家子产赠送活鱼,子产命令管理池沼的小吏把鱼养在水池中,小吏把鱼做熟了,复命说:“刚开始那些鱼看起来很疲累的样子,过一会就活泼的了,然后迅速游到深处去了。

”子产说:“算是找到了应该到的地方,找到了应该到的地方啊!”小吏出来就说:“谁说子产富有智慧我既然已经做熟了吃掉,他还说:找到了应该去的地方,找到了应该去的地方。

”所以对君子可以用恰当有道的方法来欺骗他,但却很难用不道的方法来迷惑他。

寓意:善良的人很容易被一些小人用正当的理由欺骗。

4.弈秋诲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唯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孟母断机杼的故事原文

孟母断机杼的故事原文

孟母断机杼的故事原文
孟母断机杼的故事源自《孟子·尽心上》一则寓言故事。

原文
如下:
孟子小时候,住在齐国。

他的母亲非常重视他的教育,经常告
诉他,“孩子,你应该好好学习,将来做个有德行的人。

”可是,
孟子总是不太听话,总是玩耍不务正业。

孟母非常着急,她想了一
个办法,就是把孟子喜欢的玩具——机杼给毁了。

孟子回来看到机
杼被毁了,很生气,母亲告诉他,“你连这个都不舍得,难道不应
该更加珍惜学问吗?”孟子这才懂得了母亲的用意,从此刻起专心
致志地学习,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这个故事通过母亲断机杼的方式,教育孩子要珍惜学习,明白
知识的重要性。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家长的教育方式要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孟子的寓言故事

孟子的寓言故事

孟子的寓言故事
孟子,名轲,字子车,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的思想影响深远,被后人尊称为“孟子”。

孟子的著作中,寓言故
事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寓言故事,孟子传达了他的哲
学思想和道德观念。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几则孟子的寓言故事。

故事一,梁木之器。

孟子说,有一次齐国的国君问他说,“梁木之器,不可以为杼,大而无当也;细而不中也。

如是而已矣,何也?”孟子回答说,
“君子之器也。

”孟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做一
个合格的君子,就要像梁木一样,大小适中,恰到好处,不可过大
过小,才能成为一个称职的君子。

故事二,鱼之患。

孟子讲过这样一个寓言故事,“有人养鱼,鱼不快乐,说,
‘无水则无处安身。

’”孟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人类和
自然界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要像鱼一样,珍惜自然资源,保
护环境,才能获得幸福和安宁。

故事三,鸟之道。

孟子曾说过,“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孟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生命的短暂和宝贵,我们要像鸟
一样,珍惜每一天,用善良的言行来对待他人,才能活得更有意义。

孟子的寓言故事,虽然简短,但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道德观念,它们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道德的启迪和教化。

通过这些
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孟子的思想,感悟人生的真谛。

总而言之,孟子的寓言故事,虽然历经千年,但至今仍然具有
深刻的启示意义。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故事中汲取智慧,修身养性,成为更好的人。

五十步笑百步的典故

五十步笑百步的典故

五十步笑百步的典故典故的精妙之处在于含蓄,在于其浓缩的丰富的背景内容和延伸意义。

每个典故都有它的历史文化根源。

店铺这里为大家带来五十步笑百步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典故介绍五十步笑百步,又称五十笑百,是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则寓言。

战国时候,孟子跟梁惠王谈话,打了一个比方,有两个兵在前线败下来,一个退了五十步,另一个退了一百步,退了五十步的就讥笑退了一百步的,说他不中用,其实两人都是在退却,只是跑得远近不同罢了。

《五十步笑百步》既表达了孟子主张王道,提倡礼乐,反对霸道,反对战争的政治理念,也体现出了孟子巧妙的论辩技巧和高超的论辩水平。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历史故事来源梁惠王问孟子:“我对于国家,总算尽心了吧!河内年成不好,我就把河内的灾民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调到河内来。

河东荒年的时候,我也同样设法救灾。

看看邻国的君王还没有像我这样做的。

可是,邻国的百姓并没有大量逃跑,我国的百姓也没有明显的增加,这是什么道理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我就拿打仗作比方吧。

战场上,战鼓一响,双方的士兵就刀对刀、枪对枪地打起来。

打败的一方,丢弃兵甲,拖着刀枪,赶紧逃命。

有一个人逃了一百步,另一个人逃了五十步。

这时候,如果那个逃了五十步的竟嘲笑那个逃了一百步的胆小怕死,你说对不对?”梁惠王说:“当然不对。

他只不过没有逃到一百步罢了,但同样也是逃跑啊!”孟子说:“大王既然懂得了这个道理,怎么能够希望你的百姓会比邻国的多呢?”逃了五十步和逃了一百步,虽然在数量上有区别,但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逃跑。

梁惠王尽管给了百姓一点小恩小惠,但他发动战争,欺压黎民,在压榨人民这点上,跟别国的暴君没有本质的差别。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看事情要看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五十步笑百步”这句成语就是从这则寓言中提炼出来的。

50笑100步的故事

50笑100步的故事

"五十步笑百步"是一个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两个士兵在战场上的对话。

当一个士兵退后五十步时,他嘲笑另一个退后一百步的士兵是胆小鬼。

然而,那个退后一百步的士兵反驳说,他们都是在逃避战斗,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所以五十步和一百步没有本质的区别。

这个故事被用来比喻人们常常只看到别人的缺点,却忽视了自己的问题。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不要嘲笑别人的缺点,因为你也可能有类似的缺点,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这个故事在现代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它提醒我们,当我们评价别人时,要保持公正和谦逊。

我们不应该只看到别人的缺点,而忽视了自己的问题。

我们应该以理解和宽容的态度看待别人,同时不断地反思和改进自己。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并与他人和谐相处。

舍近求远的寓言故事

舍近求远的寓言故事

舍近求远的寓言故事《舍近求远》是一则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出自《孟子·离娄上》。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人为了追求远方的目标,舍弃了近在咫尺的便利,最终得不偿失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年轻的猎人,他住在临近森林的小村庄里。

这个森林里野兽出没,给他提供了丰富的猎物。

然而,这位猎人并不满足,他总想着去更远的森林狩猎,因为听说那里的猎物更加珍贵。

于是,他开始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他准备了充足的干粮,打造了一副新的弓箭,甚至向村里的老猎人请教了狩猎的技巧。

一切准备就绪后,他背起行囊,朝着远方的森林出发了。

经过几天的跋涉,他终于来到了那片传说中的森林。

这里的猎物确实比家乡的森林更多,也更珍贵。

他每天都能捕获到大量的猎物,满载而归。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干粮逐渐减少,体力也开始下降。

同时,因为远离家乡,他无法得到及时的救援和补给。

在一次狩猎中,他不幸遭遇了一只凶猛的野兽。

尽管他竭尽全力,最终还是被野兽所伤。

由于伤势过重,他无法自己走回家。

几天后,救援人员找到了他,但已经太晚了,这位年轻的猎人最终因为伤势过重而离世。

在他临终前,有人问他:“你为什么非要舍近求远呢?你家乡的森林明明可以满足你的需求。

”他叹息道:“我本以为远方的森林能给我带来更多的利益,却没想到为此付出了如此巨大的代价。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人们,在追求目标时,应该理智地权衡利弊,不要盲目地追求远方的利益而忽视了近在咫尺的便利和安全。

如果这位年轻人在一开始就能够珍惜自己家乡的森林资源,合理地规划和利用,那么他或许能够过上更加安稳和富足的生活。

这则寓言故事也警示人们要懂得知足常乐的道理。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相对的,有时候我们总是觉得别人的东西比自己的好,于是不惜付出巨大的代价去追求。

然而,在追求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失去更多。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不要盲目地追求虚无缥缈的利益。

总之,《舍近求远》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应该理智地权衡利弊,不要为了一时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发展。

古代著名的“牛山濯濯”的寓言

古代著名的“牛山濯濯”的寓言

古代著名的“牛山濯濯”的寓言
“牛山濯濯”是出自《孟子·告子上》的寓言故事,故事原文是“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


这个寓言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道理:要保护自然资源,不能过度砍伐树木,不能放纵牛羊等牲畜践踏草地。

牛山本来树木茂盛,由于地处城郊,人们无节制地砍伐树木,加上牛羊践踏草地,导致树木无法生长,牛山最后变得光秃秃的。

这个故事告诫人们要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此外,“牛山濯濯”这个词语也被用来形容山光秃秃的样子,或者形容草木稀少的地方。

《孟子·公孙丑上》中的寓言故事

《孟子·公孙丑上》中的寓言故事

《孟子·公孙丑上》中的寓言故事孟子·公孙丑上一书中包含了许多寓言故事,这些故事通过生动的形象和富有启发性的情节,向读者们传递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寓言故事一:鱼》、《寓言故事二:鸟》和《寓言故事三:乌鸦和雀》这三个故事。

《寓言故事一:鱼》讲述了一个被捕鱼者远走高飞的故事。

故事中,一位聪明的鱼发现了网子的存在,它告诫了其他鱼要迅速逃离这个陷阱。

然而,大多数鱼无视了这个警告,只有极少数的鱼在聪明鱼的带领下成功逃脱了危险。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生活中不仅需要眼光敏锐,更需要果断和行动力。

《寓言故事二:鸟》则揭示了人们之间的真实面目。

故事中,一只在林间作乐的鸟被捕鸟者抓住,并被关进笼子。

然而,在笼子中的鸟并没有放弃,它专注地磨砺自己的喙,准备逐渐脱离笼子的束缚。

最终,这只鸟成功自由飞翔。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即使面临困境,只要有勇气和毅力,我们就能够克服一切。

《寓言故事三:乌鸦和雀》则是讲述了胜者通吃的残酷现实。

故事中,一只自以为强大的乌鸦看不起其他的小鸟,而一只智慧的雀却看透了乌鸦的虚弱之处并借此获得了胜利。

通过这个寓言,孟子告诫我们不要傲慢自大,而应该保持谦逊,以免酿成错误。

这些寓言故事不仅给予了读者娱乐和启发,更传递了人生的智慧和真理。

它们引导我们正确的思考和行动,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读者们应该认真体味这些故事中蕴含的深意,在实践中运用它们,让自己变得更加明智、勇敢和谦逊。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旅程中取得真正的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自孟子的寓言故事
篇一
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既然梁惠王你喜爱打仗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
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

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


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他只不过没
有跑到一百步,但同样是逃跑”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

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这是孟子向梁惠王讲的,其目的是含蓄地告诉梁惠王和其它诸候一样都实行的暴政,
即使有时施些小恩小惠也不会改变事物的本质。

所以看事物应当看到事物的本质与全局。

篇二
齐国有一个人,家里娶了一个大老婆和一个小老婆。

那丈夫每次外出,一定吃饱肉、
喝醉酒,然后才返回家。

大老婆问跟他一道吃喝的是些什么人,他说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
显贵。

大老婆便告诉小老婆说:“丈夫外出,总是饭饱酒醉才回来;问他同些什么人吃喝,他说全是些有钱有地位的人。

但是,我从来没见过什么显贵人物到我们家来。

我准备偷偷
地看他究竟到了什么地方。

”第二天清早起来,她便悄悄尾随在丈夫后面,走遍京城中,
没见一个人站住同她丈夫说话的。

那齐人最后走往东城外的墓地,又走向祭扫坟墓的人,
讨些残菜剩饭;不够,又东张西望地跑到别处乞讨。

这便是他吃饭喝醉的办法。

大老婆回
到家里,便把这情况告诉小老婆,她说:“丈夫,是我们仰望并终身依靠的人,现在他竟
这样!”她便与小老婆一道怨恨咒骂丈夫,在庭院中相对哭泣。

但她丈夫不知道,高高兴
兴地从外面回来,向他的两个女人摆威风。

在君子看来,有些人所用的追求升官发财办法,不让他们的大、小老婆认为羞耻并相对哭泣的,简直是太少了!
孟子借这个寓言讽刺和嘲笑那些以不正当手段谋求富贵利益的官僚。

把他们夸口、无耻、得意洋洋的嘴脸,描写的细腻逼真,令人过目不忘。

篇三
从前有人向郑国著名的政治家子产赠送活鱼,子产命令管理池沼的小吏把鱼养在水池中,小吏把鱼做熟了,复命说:“刚开始那些鱼看起来很疲累的样子,过一会就活泼的了,然后迅速游到深处去了。

”子产说:“算是找到了应该到的地方,找到了应该到的地方
啊!”
小吏出来就说:“谁说子产智慧?我既然已经做熟了吃掉,他还说:‘找到了应该
去的地方,找到了应该去的地方。

’”所以对君子可以用恰当有道的方法来欺骗他,但却很难用不道的方法来迷惑他。

寓意:骗人的话往往有合乎情理的伪装。

善良的人很容易被一些小人用正当的理由欺骗。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