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英译学而不思则罔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六则》翻译赏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六则》翻译赏析论语六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④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⑥ [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先世为宋国贵族。
少年时家境衰落。
成年后做过"委吏"(司会计)和"乘田"(管畜牧)等。
五十岁时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摄行相事。
后罢官,曾周游列国,终不再仕。
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着作。
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
在世界观上,对殷周以来的鬼神宗教迷信活动采取存疑态度,认为"未知生,焉知死",提出"敬鬼神而远之"的见解。
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
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但鄙视"学稼""学圃",看不起劳动人民。
在政治上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在维护贵族统治的基础上提倡德治和教化。
论语十则原文以及翻译详细

论语十则原文以及翻译详细论语十则告诉我们很重要的道理。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论语十则原文以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论语十则原文以及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文言文名言的英语翻译

文言文名言的英语翻译 Updated by Jack on December 25,2020 at 10:00 am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论语》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
《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以下是《论语十则》的翻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Confucius said: "Isn’t it a pleasure to study and practice what you have learnedIsn’t it also great when friends visit from distant placesIf people do not recognize me and it doesn’t bother me, am I not a Superior Man"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Confucius said: "I am not bothered by the fact that I am unknown. I am bothered when I do not know others."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Confucius said: "If you govern the people legalistically and control them by punishment, they will avoid crime, but have no personal sense of shame. If you govern them by means of virtue and control them with propriety, they will gain their own sense of shame, and thus correct themselves."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作文素材 100个古代金句(文字+翻译),作文、做人都用得到

作文素材100个古代金句(文字+翻译),作文、做人都用得到壹1.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增广贤文》译: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思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译:对任何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
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译: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
小人却与此相反。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译:看见有德行或有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内心就要反省自己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旁,也应该抢着去做。
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译:君子言语要谨慎迟钝,工作要勤劳敏捷。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贰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译:君子有卓越的才能或超群的技艺,不会到处炫耀,是在必要的时刻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漠》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谦逊并感到自己的不足,能因此得益。
《论语》选段翻译(中英文对照)

《论语》选段翻译(中英文对照)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Confucius said,“A man with lofty ideals or humane man never gives up humanity to save his life,but may sacrifice his life to achieve humanity.”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Confucius said, “The wise enjoy water, the humane enjoy mountains。
The wise are active, the humane are quiet. The wise are happy;the humane live long lives. ”林放问礼之本。
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Lin Fang asked about the essence of the rites. Confucius said, “A very significant question! The rites should be performed in a frugal way rather than in an extravagant way. Funerals should be held with grief rather than with pomposity.”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Confucius said,“One should worry not about having no official position,but about having no proper qualifications。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One should not seek to be known to others,but seek to acquire the qualities worthy of being known."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初中生必背文言文十六篇

陋室铭 (唐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 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 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8.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
不欲,勿施于人。”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yùn),不亦君子乎?”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 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 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 有很多的人了!
三峡 (北魏 郦lì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 zhàng,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至于夏 水襄xiāng陵,沿溯sù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 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 布,飞漱shù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 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cháng!”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
有了龙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 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 子里。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交往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 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 耳,没有官府公文使身心劳累。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 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高中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注释:时,时常地或者按照一定的时间;习,复习或者实习;说,同悦,愉快;朋同门为朋,同志为友;愠,生气,发怒;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注释:曾子,曾参;吾,我;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为,替,给;忠,尽心竭力;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注释:有:同“又”立:站的住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天命: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对于自己不利的意见能正确对待。
译文: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注释:温:温习,复习。
故:指学过的知识,旧知识。
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理解与体会。
矣:语气助词,表肯定。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释: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有害。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论语十二章情感主旨

论语十二章情感主旨以下是《论语》十二章的情感主旨,以中英文间隔的方式呈现: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情感主旨:强调了学习的乐趣和重要性。
•English: Is it not pleasant to learn and then practice it regularly?This underscores the joy and importance of learning.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情感主旨:表达了与朋友相聚的喜悦之情。
•English: Is it not delightful to have friends come from afar? This expresses the joy of reuniting with friends.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情感主旨:体现了君子的修养和包容心态。
•English: Is it not the mark of a gentleman to not be angered when others do not understand him? This reflects the cultivation andtolerant mindset of a true gentleman.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情感主旨:强调了自我反省和忠诚守信的重要性。
•English: I reflect on myself three times a day: Am I loyal when advising others? Am I trustworthy in my friendships? Do I practice what I preach? This underscores the importance of self-reflection, loyalty, and trustworthiness.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英译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是古代文化典籍的代表著作,出现过许多译本。
今天英大选取了辜鸿铭
先生的译本进行重点讨论。
他的译文很大程度保留了原文的意思。
接下来,小编给大
家准备了论语英译学而不思则罔,欢迎大家参考与借鉴。
论语英译学而不思则罔
辜鸿铭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号称“清末怪杰”,是
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他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
的文化和精神,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壹
君子不器。
——《论语·为政篇》
含义: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
英译:A wise man will not make himself into a mere machine fit only to do one kind of work.
解析:
在孔子心目中,君子具有理想人格,君子论也曾多次出现在《论语》中。
关于这
一点,我们在《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探讨过。
孔子对“君子不器”的解读是,君子应该担负起治国安邦的重任,博学多识,具有
多方面的才干。
而不是像器具一样,局限于单一的才能。
后来者对它的解读很多,但
都没有脱离这层意思的根本。
辜鸿铭的翻译也围绕上述解读展开。
这里要说的是译文对“器”的处理,据时间判断,原文中的“器”是指器具,当时并不
存在机器的概念。
但等到翻译时,机器时代来临,器具的概念已经弱化了。
所以辜鸿
铭归化和异化方式并用,将“器”译成翻译machine,而中心意思没有偏差。
如果换用tool或instrument也没有错误。
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含义: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
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英译:When we meet with men of worth, we should think how we may equal them. When we meet with worthless men, we should turn into ourselves and find out
if we do not resemble them.
解析:
这句话是许多人修身养性的座右铭。
“见贤思齐”和“见不贤而内自省”是说榜样的力量,同时也强调了自我约束和反省。
译文中将“贤”和“不贤”分别译作“men of worth”和“worthless men”,而“思齐”和“内
自省”则是“think how we may equal them”和“turn into ourselves”。
同时,辜鸿铭在“内
自省”后增译了find out if we do not resemble them,方便读者理解原文。
叁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含义:志士仁人,没有为了求生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身来成全仁的。
英译:A gentleman of spirit or a man of moral character will never try to save his life at the expense of his moral character: he prefers to sacrfice his life in order to save his moral character.
解析:
这句话也是成语“杀身成仁”的出处。
“仁”是孔子心目中最高、最根本的理想和准则。
在他眼中,志士仁人不会损害仁德而贪生怕死,反而会舍生忘死以求仁义。
辜鸿铭没有将志士仁人作为整体翻译,而是分别译作“a gentleman of spirit”和“a man of moral character”。
中心词“仁”则被译作“moral character”,这与孔子的思想相符。
在古代,“仁”并非现在常说的“仁慈”,而是更多地指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
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含义:
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有危害。
英译:
study without thinking is labour lost. Thinking without study is perilous.
解析:
关于这句话,钱穆、杨伯峻等人曾给出不同解读,前半句“学而不思则罔”几乎没
有分歧。
不同点在于对“殆”的理解,这里的译文更贴近钱穆先生的解释,perilous对应“危险的,有害的”。
伍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含义: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英译:It is only when the natural qualities and the results of education are properly blended, that we have the truly wise and good man.
解析:
成语“文质彬彬”出自这句话,它的上文提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表示“质
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要中和地恰当好处才能成为君子。
译文没有将“质”等同于“质朴”,译作natural qualities更多地指人的本质;“彬彬”指
相杂适中的样子,即译文中的“properly blended”。
因为前文提及了文和质,所以在翻
译“君子”时没有用gentleman一带而过,用truly wise and good man表述得更为精准。
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含义: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英译:To know what it is that you know, and to know what it is that you do not know,----that is understanding.
解析:
孔子的大智慧由这句话可见一斑,承认有所知、有所不知,是对的态度,也是最
聪明的态度。
一味地标榜自己知晓天下事,不但不会进步,反而会被他人戳穿。
承认自己的部
分“无知”,才能更好地学习。
在辜鸿铭的译文中,讲这句话表述为“了解你所知道的,
了解你所不知道的”,虽略有偏差,但本意没有改变。
相关文章:
1.中诗英译苏轼《水调歌头》
2.中诗英译苏轼《水调歌头》
3.经典诗歌《生活》英译中赏析
4.戴望舒《雨巷》中英译赏析
5.水调歌头原文翻译及赏析
6.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诗译文及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