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下第一次作业(陈轸贵于魏王,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昔仙人导引)
北语 18春《古代汉语(一)》

18春《古代汉语(一)》作业_1一、单选题( 每题4分, 共10道小题, 总分值40分)1.下列句子中的“哀”字含有“悲伤”义项的是()。
A. 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B. 哀鳏寡C. 如有其情,则哀矜而勿喜D. 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答案:A2.“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问其病”中的“病”指()。
A. 一般的生病B. 疾病C. 重病答案:C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句中“是”属于()。
A. 否定副词B. 指示代词C. 疑问代词D. 人称代词答案:B4.下列句子中的“攻”,有“攻击,攻打”之意的是()。
A. 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B. 无攻人之恶C. 以此攻城,何城不克D.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答案:C5.对“毁乡校,何如?”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如何能毁掉乡校B. 把乡校毁了,怎么样C. 为什么要毁掉乡校答案:B6.“将以为楚国妖祥乎”中的“将”表示的意思是()。
A. 将来B. 还是C. 将要D. 没实际意义7.“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 “莫”是“暮”的古字B. “既”是副词,既然。
C. “冠”是个名词。
D. “风”属于名词的使动用法8.下列不属于“殊”的义项的是()。
A. 死B. 断绝C. 分开D. 稀疏9.下列对“解”和“释”辨析不正确的一句是()。
A. “解”和“释”都有“解开”的意思B. “解”和“释”都有分析的意思C. “解”和“释”还有各自的习惯用法D. “解”和“释”的意义古代和现代完全一致10.关于“六书”中“转注”和“假借”的陈述,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A. 都是造字法B. 都是用字法C. 既是造字法,又是用字法D. 既不是造字法,又不是用字法二、多选题( 每题4分, 共5道小题, 总分值20分)1.“善”的意项有。
A. 美好B. 有道德C. 有本领D. 做得对。
答案:ABCD2.下列句子中,属于被动句式的是()。
古汉作业1

古汉第一次作业马说1400014132【原文】陈轸①贵②于魏王③。
惠子④曰:‚必善事⑤左右⑥。
夫杨,横树之即生,倒树之即生,折而树之又生,然使十人树之而一人拔之,则毋⑦生杨。
至以十人之众,树易生之物,而不胜⑧一人者,何也?树之难而去之易也。
子虽工⑨自树于王,而欲去○10子者众,子必危○11矣!‛——《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陈轸:战国时楚国夏人。
生卒年不详。
游说之士。
与张仪俱事秦惠王。
时韩魏相争,轸为惠王设谋,坐收渔利,大克韩魏之师。
后与张仪争宠,乃去至楚事怀王。
发张仪阴谋,怀王不听。
②贵:敬重,尊重,例如《孟子▪万章下》:‚用下敬上谓之贵贵,用上敬下谓之尊贤。
‛实际上贵也可以用于上敬下之称。
③魏王:魏惠王塋,亦称梁惠王,战国时魏国国君。
在位52年。
时魏国处于秦、齐夹击之中,多次遭秦攻,损兵折将,被迫迁都至大梁(今河南开封),改国号为梁,后割河西地与秦以求和。
又于西陲建长城以防秦。
前334年,改元,称后元元年,纳国相惠施之策,至徐州(今山东藤县)与齐威王互尊为王。
后听张仪连横之策,以之为相。
晚年卑辞厚礼,广招贤士,邹衍、淳于髡、孟轲等先后至大梁游学。
④惠子:惠施(约前370—约前310)战国时宋国人。
尝为魏惠王相。
主张联合齐楚消弭战乱,为‚合纵‛策略之组织者。
后受张仪排斥,一度游于楚、宋。
善辩,与庄周友善。
庄周称:‚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⑤善:擅长,善于。
事:服事,侍奉。
⑥左右:身边的人,身旁的人。
⑦毋:不能,不可。
⑧胜:旧读一声,经得住,能承担。
⑨工,通‚功‛。
功绩,功劳。
○10去:除去,去掉。
○11危:不稳,不安全。
【翻译】陈轸受到魏惠王的敬重(背景)。
惠子(告诫他)说:‚(卿今当涂掌事)必须要擅长于对待身边的人。
就好比杨树,横着种下可以生长,倒着种下也可以生长,甚至折断种下还可以生长。
但是如果十个人去种植它而有一个人将它拔起,那么也不可能生长出杨树。
至于以众多的十个人,和杨树这种容易生长的树木都经受不起一个人的(破坏),这是什么原因呢?种植树木事难的而除去它是容易的。
说秦王书十上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说秦王书十上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说秦王书十上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
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
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
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流血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乃说赵王于华屋之下。
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
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
夫贤人任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
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
当(苏)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煊煌于道路,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匐,四拜自跪而谢。
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
”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
”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10.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A.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炊:做饭B.简练以为揣摩简练:简明精练C.当(苏)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隆:地位高D.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倨:傲慢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①引锥自刺其股,流血至足②吾其还也B.①抵掌而谈,赵王大悦②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C.①当(苏)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D.①诸侯相亲贤于兄弟②得复见将军于此12.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苏秦说秦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苏秦说秦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苏秦拘于魏,欲走.而之韩,魏氏闭关而不通。
齐使苏厉为之谓魏王曰:“齐请以宋地封泾阳君①,而秦不必也。
夫秦非不利有齐而得宋地也,然其所以不受者,不信齐王与苏秦也。
今秦见齐、魏之不合也如此其甚也,则齐必不欺秦,而秦信齐矣。
齐、秦合而泾阳君有宋地,则非魏之利也。
故王不如复东苏秦,秦必疑齐而不听也。
夫齐、秦不合,天下无忧,伐齐成则地广矣。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材料二: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赢縢履跨,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愧色。
归至家,妻不下经,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乃摩燕鸟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
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
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
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
当秦之隆黄金万溢为用转毂连骑炫横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
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楼枢之士耳,伏轼搏街,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注】①泾阳君:秦惠文王之子,秦昭襄王的弟弟。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文言文《陈轸为秦使于齐》阅读练习及答案(广西2023学年高三上联考)

广西壮族自治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西部联考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轸为秦使于齐,过魏,求见犀首①。
犀首谢陈轸。
陈轸曰:“轸之所以来者,事也。
公不见轸,轸且行,不得待异日矣。
”犀首乃见之。
陈轸曰:“公恶事乎何为饮食而无事无事必来。
”犀首曰:“衍不肖,不能得事焉,何敢恶事”陈轸曰:“请移天下之事于公。
”犀首曰:“奈何”陈轸曰:“魏王使李从以车百乘使于楚,公可以居其中而疑之。
公谓魏王曰臣与燕赵故矣数令人召臣也曰无事必来今臣无事请谒而往无久旬五之期王必无辞以止公公得行,因自言于廷曰:‘臣急使燕、赵,急约车为行具。
’”犀首曰:“诺。
”谒魏王,王许之,即明言使燕、赵。
诸侯客闻之,皆使人告其王曰:“李从以车百乘使楚,犀首又以车三十乘使燕、赵。
”齐王闻之,恐后天下得魏,以事属犀首,犀首受齐事。
魏王止其行使。
燕、赵闻之,亦以事属犀首。
楚王闻之,曰:“李从约寡人,今燕、齐、赵皆以事因犀首,犀首必欲寡人,寡人欲之。
”乃倍李从,而以事因犀首。
魏王曰:“所以不使犀首者,以为不可。
令四国属以事。
寡人亦以事因焉。
”犀首遂主天下之事,复相魏。
张仪欲穷陈轸②,令魏王召而相之,来将梏之。
将行,其子陈应止其公之行,曰:“物之湛者,不可不察也。
夫魏欲绝楚、齐,必重迎公。
郢中不善公者,欲公之去也,必劝王多公之车。
公至宋,道称疾而毋行,使人谓齐王曰‘魏之所以迎我者,欲以绝齐、楚也。
’”齐王曰:“子果无之魏而见寡人也,请封子。
”因以鲁侯之车迎之。
【注】①犀首:战国魏官名。
公孙衍曾为此官,故借称公孙衍。
②陈轸时在楚国做事,说话很有分量。
以往张仪游说楚王时,曾遭陈轸反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公谓魏王曰/臣与燕赵故矣/数令人召/臣也曰无事必来/今臣无事请/谒而往/无久/旬五之期/王必无辞以止公/B.公谓魏王曰/臣与燕赵故矣/数令人召/臣也曰无事必来/今臣无事/请谒而往/无久/旬五之期/王必无辞以止公/C.公谓魏王曰/臣与燕赵故矣/数令人召臣也/曰无事必来/今臣无事/请谒而往/无久/旬五之期/王必无辞以止公/D.公谓魏王曰/臣与燕赵故矣/数令人召臣也/曰无事必来/今臣无事请/谒而往/无久/旬五之期/王必无辞以止公/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犀首谢陈轸”中的“谢”是谢绝,与《孔雀东南飞》中“多谢后世人”的“谢”相同。
陈氏草堂文言文阅读及答案补充习题

陈氏草堂文言文阅读及答案补充习题原文: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害怕。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主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酇、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古代汉语(北师大精品课程)58

朽蠹——腐朽生虫。
冻馁——挨饿受冻。
三老——杜预认为“三老”是八十岁以上 三种不同年龄的老人,是按年龄划分。服虔认 为“三老”是三种不同职业的老人。孔颖达认 为不应该根据三种不同职业划分“三老”,他 同意杜预的注解。但他同时又指出这种解释在 这里是正确的,但不一定在其他的地方也正确, 并举了例子。
国——国都。
屦贱踊贵——屦,鞋子。踊,受刖足刑罚 的人所穿的鞋子。
燠休(yùxǔ)——章太炎《新方言》认 为是相当于今天的“啊呦”。杜预、服虔、贾 逵孔颖达都表达了他们的见解。 谓陈氏也——杜预认为“燠休”的主语是 陈氏。
其爱之如父母,而归之如流水,欲无获民, 将焉辟之——他们爱护老百姓就好象父母一样, 而老百姓归顺他们就好象流水从高处流下一样, 想不获得人民的拥护将躲避到哪里呢? 箕伯、直柄、虞遂、伯戏——陈国的祖先。
陆德明的注解说明对于“豆”、“区”、
“釜”的量度,还有一种算法。但最终结果是
一样的。
孔颖达的正义解释“锺乃大矣”:《左传》 说“三量皆登一”而不是“四量皆登一”,是 符合实际情况的,这说明《左传》的语言非常 精确。
贷——借出。
贷厚而收薄——借出去的多而收回来的少。 目的是收买人心。 山木如市,弗加于山——山上的木材运到 市场上不比在山上的贵。
孔颖达的疏“吾弗知绝句”中的“绝句” 是一个术语,通过使用这个术语为我们指明了 断句的位置。
归——归向。 不恤——不体恤。 豆、区、釜、锺——四升为豆,四豆为区, 四区为釜,十釜为锺。 陈氏三量皆登一焉——陈氏的前三种量度 都增加一成。登,加。
登——成,到达。与下“登”意义不同。 升、斗、斛之间是十进制。 五升为豆,五豆为区,五区为釜——其中 的“豆”、“区”、“釜”都是旧量的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古文Z》平时作业5答案

(单选题)1: “讹以传讹”的特殊语序是:A: 定语后置B: “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C: 介词宾语前置D: 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E: 否定句宾语前置正确答案: C(单选题)2: “何裨之与有”的特殊语序是:A: 定语后置B: “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C: 介词宾语前置D: 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E: 否定句宾语前置正确答案: B(单选题)3: “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中“自”的用法是:A: 副词,本来B: 假设连词,如果C: 介词,从D: 代词,自己E: 连词,即使正确答案: B(单选题)4: “自南徂北”中“自”的用法是:A: 副词,本来B: 假设连词,如果C: 介词,从D: 代词,自己E: 连词,即使正确答案: C(单选题)5: “未尝有行不由径”中“由”的用法是:A: 动词,遵循B: 介词,从C: 介词,经由D: 连词,因为E: 名词,原因正确答案: A(单选题)6: “自家刑国,由近兼远”中“由”的用法是:A: 动词,遵循B: 介词,从C: 介词,经由D: 连词,因为E: 名词,原因正确答案: B(单选题)7: “翁为直陈治道,无所顾忌”中“直”的用法是:A: 通“值”,动词,值班B: 形容词,正直C: 形容词,坦率D: 副词,只是E: 形容词,不歪正确答案: C(单选题)8: “岂直规规治疾方术已哉”中“直”的用法是:A: 通“值”,动词,值班B: 形容词,正直C: 形容词,坦率D: 副词,只是E: 形容词,不歪正确答案: D(单选题)9: “且此非《十三经》之比”中“比”的用法是:A: 形容词,近似的B: 名词,类C: 动词,比较D: 动词,比拟E: 副词,本来正确答案: B(单选题)10: “凡此比例,盖亦多矣”中“比”的用法是:A: 形容词,近似的B: 名词,类C: 动词,比较D: 动词,比拟E: 副词,本来正确答案: A(单选题)11: “纵少觉悟,咸叹恨于所遇之初”中“少”的用法是:A: 形容词,年轻的B: 动词,轻视C: 副词,稍微D: 动词,少有E: 副词,一会儿正确答案: C(单选题)12: “清虚静泰,少私寡欲”中“少”的用法是:A: 形容词,年轻的B: 动词,轻视C: 副词,稍微D: 动词,少有E: 副词,一会儿正确答案: D(单选题)13: “世或有谓神仙可以学得”中“以”的用法是:A: 介词,凭借B: 目的连词,来C: 介词,把D: 通“已”,副词,已经E: 动词,有正确答案: A(单选题)14: “劳而未验,志以厌衰”中“以”的用法是:A: 介词,凭借B: 目的连词,来C: 介词,把D: 通“已”,副词,已经E: 动词,有正确答案: D(单选题)15: “贪常习故之流,犹且各是师说”中“是”的用法是:A: 动词,订正B: 代词,此C: 形容词,对的D: 副詞,实在E: 意动用法,认为……对正确答案: E(单选题)16: “穷源竟委,作为是书”中“是”的用法是:A: 动词,订正B: 代词,此C: 形容词,对的D: 副詞,实在E: 意动用法,认为……对正确答案: B(单选题)17: “音律象数之肇端”中的“肇端”属于:A: 同形词语B: 同义复词C: 偏义复词D: 叠音词E: 连绵词正确答案: B(单选题)18: “歧贰毕彻”中的“歧贰”属于:A: 同形词语B: 同义复词C: 偏义复词D: 叠音词E: 连绵词正确答案: B(单选题)19: “以其书本论伤寒也”中的“书本”属于:A: 同形词语B: 同义复词C: 偏义复词D: 叠音词E: 连绵词正确答案: A(单选题)20: “世俗乐其浅近”中的“浅近”属于:A: 同形词语B: 同义复词C: 偏义复词D: 叠音词E: 连绵词正确答案: B(单选题)21: “血脉荣卫之通塞”中的“荣”属于:A: 通假字B: 古今字C: 异体字D: 讹字E: 避讳字正确答案: A(单选题)22: “但发慙愧悽怜忧恤之意”中的“慙”属于:A: 通假字B: 古今字C: 异体字D: 讹字E: 避讳字正确答案: C(单选题)23: “谓愚智寡多之非类”中的“谓”属于:A: 通假字B: 古今字C: 异体字D: 讹字E: 避讳字正确答案: A(单选题)24: “为决断之玅方”中的“玅”属于:A: 通假字B: 古今字C: 异体字D: 讹字E: 避讳字正确答案: C(单选题)25: “若人无病,粱肉而已”中“粱肉”的活用类型是:A: 使动用法B: 名词用作动词C: 名词用作状语D: 名词意动用法E: 形容词意动用法正确答案: B(单选题)26: “病之去也,粱肉补之”中“粱肉”的活用类型是:A: 使动用法B: 名词用作动词C: 名词用作状语D: 名词意动用法E: 形容词意动用法正确答案: C(单选题)27: “市而用之”中“市”的活用类型是:A: 使动用法B: 名词用作动词C: 名词用作状语D: 名词意动用法E: 形容词意动用法正确答案: B(单选题)28: “学者不可恥言之鄙俚也”中“恥”的活用类型是:A: 使动用法B: 名词用作动词C: 名词用作状语D: 名词意动用法E: 形容词意动用法正确答案: E(单选题)29: “同我者是之”中“是”的活用类型是:A: 使动用法B: 名词用作动词C: 名词用作状语D: 名词意动用法E: 形容词意动用法正确答案: E(单选题)30: “异己者非之”中“非”的活用类型是:A: 使动用法B: 名词用作动词C: 名词用作状语D: 名词意动用法E: 形容词意动用法正确答案: E(单选题)31: “何以得其幽微”的特殊语序是:A: 定语后置B: 主谓倒装C: 介词宾语前置D: 强调句宾语前置E: 否定句宾语前置正确答案: C(单选题)32: “艺能之难精者也”的特殊语序是:A: 定语后置B: 主谓倒装C: 介词宾语前置D: 强调句宾语前置E: 否定句宾语前置正确答案: A(单选题)33: “何所趋赖”的特殊语序是:A: 定语后置B: 主谓倒装C: 介词宾语前置D: 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E: 否定句宾语前置正确答案: B(单选题)34: “多,何以败也”的特殊语序是:A: 定语后置B: 主谓倒装C: 介词宾语前置D: 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E: 否定句宾语前置正确答案: C(单选题)35: “渠亦不自省其过”中“过”的用法是:A: 动词,拜访B: 动词,外乎C: 名词,过错D: 名词,此指病邪E: 形容词,过度正确答案: C(单选题)36: “及其有病,当先诛伐有过”中“过”的用法是:A: 动词,拜访B: 动词,外乎C: 名词,过错D: 名词,此指病邪E: 形容词,过度正确答案: D(单选题)37: “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中“今”的用法是:A: 与“古”对称,现代B: 语首助词,犹“夫”C: 连词,如果D: 名词,如今E: 代词,这正确答案: B(单选题)38: “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中“今”的用法是:A: 与“古”对称,现代B: 语首助词,犹“夫”C: 连词,如果D: 名词,如今E: 代词,这正确答案: C(单选题)39: “贱者焦劳不适,怀抱可知”中的“怀抱”属于:A: 同形词语B: 同义复词C: 偏义复词D: 叠音词E: 连绵词正确答案: A(单选题)40: “此孟浪之流也”中的“孟浪”属于:A: 同形词语B: 同义复词C: 偏义复词D: 叠音词E: 连绵词正确答案: E(单选题)41: 我国最早的字典是:A: 《释名》B: 《尔雅》C: 《说文解字》D: 《经传释词》E: 《康熙字典》正确答案: C(单选题)42: 我国最早的词典是:A: 《释名》B: 《尔雅》C: 《说文解字》D: 《经传释词》E: 《康熙字典》正确答案: B(单选题)43: 《说文解字》的作者是:A: 张揖B: 许慎C: 徐铉D: 无考E: 郭璞正确答案: B(单选题)44: 《尔雅》的作者是:A: 张揖B: 许慎C: 徐铉D: 无考E: 郭璞正确答案: D(单选题)45: 《康熙字典》的编排法是:A: 部首B: 拼音C: 笔画D: 笔顺E: 平水韵正确答案: A(单选题)46: 《经籍纂诂》的编排法是:A: 部首B: 拼音C: 笔画D: 笔顺E: 平水韵正确答案: E(单选题)47: 《中国医籍考》可查:A: 图书目录B: 词句索引C: 连绵词D: 通假字E: 中医人物正确答案: A(单选题)48: 《中医大辞典》可查:A: 图书目录B: 词句索引C: 连绵词D: 通假字E: 中医人物正确答案: E(单选题)49: 《词诠》可查:A: 目录B: 索引C: 连绵词D: 文言虚词E: 中医人物正确答案: D(单选题)50: 《辞通》可查:A: 目录B: 索引C: 连绵词D: 文言虚词E: 中医人物正确答案: C(单选题)51: “颖”字在《康熙字典》中的部首是:A: 页部B: 日部C: 禾D: 阜E: 邑正确答案: C(单选题)52: “降”字在《康熙字典》中的部首是:A: 页部B: 日部C: 禾D: 阜E: 邑正确答案: D(单选题)53: “音”字在《说文》中的部首是:A: 立部B: 日部C: 王部D: 玉部E: 音部正确答案: E(单选题)54: “珠”字在《说文》中的部首是:A: 立部B: 日部C: 王部D: 玉部E: 音部正确答案: D(单选题)55: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属于:A: 类书B: 丛书C: 目录D: 索引E: 词典正确答案: A(单选题)56: 《中医经典索引》属于:A: 类书B: 丛书C: 目录D: 索引E: 词典正确答案: D(单选题)57: “大”属于:A: 象形B: 指事C: 会意D: 形声E: 转注正确答案: A(单选题)58: “子”属于:A: 象形B: 指事C: 会意D: 形声E: 转注正确答案: A(单选题)59: “自”属于:A: 象形B: 指事C: 会意D: 形声E: 转注正确答案: A(单选题)60: “雨”属于:A: 象形B: 指事C: 会意D: 形声E: 转注正确答案: A(单选题)61: “果”属于:A: 象形B: 指事C: 会意D: 形声E: 转注正确答案: A(单选题)62: “册”属于:A: 象形B: 指事C: 会意D: 形声E: 转注正确答案: A(单选题)63: “上”属于:A: 象形B: 指事C: 会意D: 形声E: 转注正确答案: B(单选题)64: “炙”属于:A: 象形B: 指事C: 会意D: 形声E: 转注正确答案: C(单选题)65: “星”属于:A: 象形B: 指事C: 会意D: 形声E: 转注正确答案: D(单选题)66: “昏”属于:A: 象形B: 指事C: 会意D: 形声E: 转注正确答案: C(单选题)67: “休”属于:A: 象形B: 指事C: 会意D: 假借E: 转注正确答案: C(单选题)68: “友”属于:A: 象形B: 指事C: 会意D: 假借E: 转注正确答案: C(单选题)69: 异体字“俯”与“俛”属于:A: 造字方法不同B: 改换意义相通的形符C: 改换声音相近的声符D: 形符声符都改换E: 结构位置改变正确答案: C(单选题)70: 异体字“明”与“朙”属于:A: 造字方法不同B: 改换意义相通的形符C: 改换声音相近的声符D: 形符声符都改换E: 结构位置改变正确答案: B(单选题)71: “六书”理论中“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所指的是:A: 异体B: 假借C: 通假D: 繁简E: 转注正确答案: B(单选题)72: 读音和意义相同而形体不同的是:A: 异体B: 假借C: 通假D: 繁简E: 转注正确答案: A(单选题)73: 标志着汉字进入“今文字”阶段的是:A: 古文字B: 大篆C: 小篆D: 隶书E: 隶变正确答案: D(单选题)74: 由小篆变为隶书的过程称为:A: 古文字B: 大篆C: 小篆D: 隶书E: 隶变正确答案: E(单选题)75: 形符“冫”表示的义类是:A: 与寒冷有关B: 与水有关C: 与头有关D: 与地名有关E: 与手的动作有关正确答案: A(单选题)76: 形符“页”表示的义类是:A: 与寒冷有关B: 与水有关C: 与头有关D: 与地名有关E: 与手的动作有关正确答案: C(单选题)77: 形符“宀”表示的义类是:A: 与山有关B: 与水有关C: 与头有关D: 与地名有关E: 与房屋有关正确答案: E(单选题)78: 形符左“阝”表示的义类是:A: 与山有关B: 与水有关C: 与头有关D: 与地名有关E: 与房屋有关正确答案: A(单选题)79: “艽”的正确读音是:A: jiāoB: xiāoC: jiūD: kǒngE: kōu正确答案: A(单选题)80: “芤”的正确读音是:A: jiāoB: xiāoC: jiūD: kǒngE: kōu正确答案: E(单选题)81: “胞”的正确读音是:A: pāoB: bāoC: fúD: suīE: pào正确答案: B(单选题)82: “脬”的正确读音是:A: pāoB: bāoC: fúD: suīE: pào正确答案: A(单选题)83: “荽”的正确读音是:A: suǐB: suīC: tuǒD: túE: chá正确答案: B(单选题)84: “荼”的正确读音是:A: suǐB: suīC: tuǒD: túE: chá正确答案: D(单选题)85: “鸟”之义由“长尾巴的鸟”变为“泛指鸟类”属于词义演变的类型是:A: 词义范围扩大B: 词义范围缩小C: 词义范围转移D: 词义范围未变E: 词义内涵未变正确答案: A(单选题)86: “牙”之义由“壮齿”变为“泛指牙齿”属于词义演变的类型是:A: 词义范围扩大B: 词义范围缩小C: 词义范围转移D: 词义范围未变E: 词义内涵未变正确答案: A(单选题)87: “颇”之义由“头偏”变为“凡偏之称” 属于词义演变的类型是:A: 词义范围扩大B: 词义范围缩小C: 词义范围转移D: 词义范围未变E: 词义内涵未变正确答案: A(单选题)88: “瓦”之义由“土器已烧之总名”变为“屋上所盖之瓦” 属于词义演变的类型是:A: 词义范围扩大B: 词义范围缩小C: 词义范围转移D: 词义范围未变E: 词义内涵未变正确答案: B(单选题)89: “脚”之义由“胫也”变为“脚踝以下部分”属于词义演变的类型是:A: 词义范围扩大B: 词义范围缩小C: 词义范围转移D: 词义范围未变E: 词义内涵未变正确答案: C(单选题)90: “祥”之义由“吉凶之兆”变为“专指吉祥”属于词义演变的类型是:A: 词义范围扩大B: 词义范围缩小C: 词义范围转移D: 词义范围未变E: 词义内涵未变正确答案: B(单选题)91: “绳”由“绳索”引申为“墨线-标准-纠正”等义所属的引申方式是:A: 链条式B: 辐射式C: 综合式D: 具体到抽象E: 特定到一般正确答案: A(单选题)92: “轻”由“轻车”引申为“份量小”再引申“价值低、用力少、轻视”等义所属的引申方式是:A: 链条式B: 辐射式C: 综合式D: 具体到抽象E: 特定到一般正确答案: C(单选题)93: 在“捐众贤之沙砾,掇群材之翠羽”中,“翠羽”与“沙砾”可用辨别词义的方法是:A: 同义对举B: 反义对举C: 类义对举D: 同义连用E: 用词惯例正确答案: B(单选题)94: 在“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中,“赍”与“持”可用辨别词义的方法是:A: 同义对举B: 反义对举C: 类义对举D: 同义连用E: 用词惯例正确答案: A(单选题)95: “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漢語第一次作業(一)陳軫1貴于魏王2。
惠子曰:“必善事左右3。
夫楊,橫樹之即生,倒樹之即生,折而樹之又生4,然使十人樹之而一人拔之,則毋生楊5。
夫以十人之衆,樹易生之物,而不勝一人者,何也6?樹之難而去之易也7,子雖工自樹于王8,而欲去子者衆,子必危矣9!”(《韓非子·說林上》)【點評】晉升太快或者辦事太順利的時候,人往往會得意忘形,忘記了潛在的危險;而此時身邊的人也可能懷有妒忌之心,所以務必要戰戰兢兢。
哪怕是再容易做的事、為之努力的人再多,只要有一兩個人從中搞鬼,也很難辦成。
所以當有人猜忌的時候,很容易莫名其妙地把事情搞砸。
【参考資料】[清]王先謙:《韓非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7月。
1陳軫:清顧廣圻《韓非子識誤》引《戰國策》認為“陳軫”為“田需”之訛寫。
(引自清王先謙《韓非子集解》)查《漢字古音手冊》“田”、“陳”均為定母真部,同音;而“軫”為章母文部,“需”為心母侯部,音不相近,寫法也不相似,不太可能訛寫,不可從。
陳軫,生卒年不詳,是戰國時著名的縱橫家。
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引賈誼《過秦論》:“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
”唐司馬貞《史記索隱》:“戰陳軫,夏人,亦仕秦。
”他善於用各種小故事來遊說諸侯國國君,《戰國策·齊策二》、《戰國策·秦策一》、《史記·張儀列傳》載有他的故事多則,“畫蛇添足”、“計賺二虎”等成語就出自於他的說詞。
2貴于魏王:在魏王那裡低位尊貴。
貴:地位高。
于:在。
3惠子:惠施,當時他擔任魏國的相。
必善事左右:一定要好好地和身邊的人相處好關係。
必:一定要。
善:好好地。
事:本義侍奉,這裡指相處好關係。
左右:身邊的人;亦可解為君主身邊的其他近臣。
4這句話說的是楊樹是很容易生長的植物,不管橫著種、倒著種、折斷了種都能活。
夫:發語詞。
樹:種植。
即:同“則”,就,這裡引申為“可以、能夠”。
5然:然而。
使:讓。
毋:同“無”,不,這裡是“不能”的意思。
生:使……活。
6以:憑藉。
眾:多。
勝:能承受。
不勝一人:禁不起一個人(去拔它)。
何也:為什麼。
7去:使……離開。
8子:您。
工:擅長。
自樹:樹立自己,使自己站穩腳跟。
9子必危矣:您一定要當心了。
必:一定要。
危:憂懼。
一解為“您一定很危險了”,也可以通,這是對“子雖工自樹于王,而欲去子者衆”而言的,然而惠施這番話的主旨是讓陳軫“必善事左右”,結尾也應與之呼應為好,所以筆者還是解作“一定要當心”。
(二)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10。
黑貂之裘敝11,黃金百斤盡12,資用乏絕13,去秦而歸14。
羸縢履蹻15,負書擔橐16,形容枯槁17,面目犁黑18,狀有歸色19。
歸至家,妻不下絍20,嫂不爲炊,父母不與言10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蘇秦)十次呈上說服秦王的文書都沒有被採納。
第一個“說”字讀shuì,意思是“勸說、說服被人接納自己的意見”。
秦王: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前311年)。
書:寫在竹簡或布帛上的文書。
十:虛指上書多次,也有可能是實指上書十次。
上:作動詞,呈上。
第二個“說”讀shuō,意思是“學說、方案”。
說不行:蘇秦的學說沒有被採納。
11貂:如圖,是一種在今貝加爾湖一帶的動物。
鮑彪注引《說文解字》曰:“貂,鼠屬,大而黃黑,出丁零國。
”按,丁零國是古代的北方遊牧民族,在匈奴的北面,今貝加爾湖一帶遊牧。
丁零國出現在歷史記載中出現在西漢初年,註解戰國時期的文本出現“丁零國”是不太合適的。
敝:(衣服被)穿舊,穿壞。
12斤:根據出土材料,秦國的斤各個時期略有不同,但大多在260g左右,則百斤大約是26千克左右,在這裡“百斤”解釋為實指比較好。
13資用乏絕:“乏”與“資”對應,“絕”與“用”對應。
資:用以消耗的錢財。
用:用以消耗的物品。
14去:離開。
歸:回(到洛陽)。
15羸(léi)縢(téng)履蹻(juē):缠着绑腿,穿着草鞋。
羸:通“累”(也可能通“縲”),缠绕。
縢:繩子。
羸縢:用繩子纏作綁腿。
蹻:通“屩”,草鞋。
16橐:小而有底的口袋。
17形容:都是指人的臉。
形:側重於人的外表。
容:側重於人的精神。
18犁:通“黧”,《集韻》:“黧,黑黃色。
”吳師道認為《集韻》這裡是錯誤的,認為“黧”不是指“黑黃色”,而是“黑色”,則“犁黑”就是同義連用,在古書中這很常見。
19狀有歸色:樣子(看起來)有羞愧的神色。
狀:樣子。
歸:通“愧”,羞慚。
色:臉色。
21。
蘇秦喟然歎曰22:“妻不以我爲夫23,嫂不以我爲叔,父母不以我爲子,是皆秦之罪也24。
”乃夜發書25,陳箧數十26,得太公陰符之謀27,伏而誦之,簡練以爲揣摩28。
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29,血流至足30。
曰:“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者乎31?”期年揣摩成32,曰:“此真可以說當世之君矣!”於是乃摩燕烏集闕33,見說趙王于華屋之下34,抵掌而談35。
趙王大悅,封爲武安君36,受相印。
20絍:織布機。
《說文》:“紝,機縷也。
”有人解為“織布機”,有人解為“紗縷”,還有認為是“紡織”的行為。
因為上接“下”,所以解釋為“織布機”最通。
古人引用這一段的時候,都寫作“下機”(如《列國志傳》),但是沒有版本上的證據,所以我們可以懷疑“絍”是“機”的誤寫。
21父母不與言:父母不跟他說話。
“與”和“言”中間省略“之”。
22喟然歎曰:大聲嘆氣。
23以我為夫:把我當做丈夫。
24是:這些。
秦:蘇秦自指。
25夜:在夜裡。
發:打開。
26陳:排列。
篋:箱子,這裡指裝書的箱子。
27太公:太公,指吕尚,又名吕望,俗称姜太公,姜子牙,曾协助武王灭商,封于齐。
《陰符》:此書不見於《漢書.藝文志》,可能漢代時已經失傳,現存的是唐代的偽作。
此書具體內容不詳,古人認為是兵書,清代王闿運認為這本書原先不是一本兵書,而是“言山川形要之說”。
“太公陰符”究竟是一本什麼樣的書,今天並不清楚。
28簡練以爲揣摩:挑選(出書中對說服君主有用的部份)來仔細地理解這些內容。
“簡”、“練”二字都可以通“柬”,意為“选择”。
揣摩:《鬼谷子》有“揣情”、“摩意”。
有人把“揣摩”理解成“猜度君主的心思”,這樣會和“以為”接不上。
還有一種說法解釋為“挑選書中內容,來寫作《揣情》、《摩意》”,這種說法在後文的“期年揣摩成”中解釋比其他說法更加順暢。
如果《鬼谷子》確為蘇秦的作品,那麼這種說法也能成立。
29股:大腿。
30足,楊樹達認為原先指的是大腿、小腿加上腳,但在這裡的上下文中,“足”應該是“腳”的意思。
王念孫根據《蘇秦傳》、《集解》、《太平御覽》的異文,認為“足”應作“踵”。
31安:哪裡。
出:使拿出。
卿相:中央行政機構的長官。
32期:讀“jī”。
期年:一整年。
33摩燕烏集闕:到達燕國的烏集闕。
烏集闕:燕國的地名,今在何處不詳。
此句費解,有人認為“燕烏集闕”是《陰符》的篇名。
范祥雍認為“烏”通“於”,“集”通“”,意思是“高”。
因為《說文解字》中沒有“於”,只有“烏”,前者是後者的錯寫。
34華屋:高大之屋。
高誘認為“華屋”是“夏屋”,是山的名字。
范祥雍認為是“高大之屋”。
35抵:擊。
抵掌而談:談話時談到會心之處、趙王與蘇秦擊掌,形容君主完全放下架子,被蘇秦的言談深深打動。
36武安,今屬於河北邯鄲。
革車百乘37,錦繡千純38,白壁百雙39,黃金萬溢40,以隨其後,約從散橫41,以抑強秦42……將說楚王,路過洛陽,父母聞之,清宮除道43,張樂設飲44,郊迎三十里45。
妻側目而視46,傾耳而聽47;嫂蛇行匍伏48,四拜自跪而謝49。
蘇秦曰:“嫂,何前倨而後卑也50?”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51。
”蘇秦曰:“嗟乎52!貧窮則父毋不子53,富貴則親戚畏懼54。
人生世上,勢位富貴,蓋可忽乎哉55!”(選自《戰國策·秦策一》)【點評】這一章的作者的文字駕馭能力極為高超,從這無名作者的筆端可以看出他躍躍欲試、“無為守貧賤”的心態。
特別是蘇秦再度回鄉的一段,作者在描寫蘇秦家人斯文掃地、顏面盡失的情態上用筆極為辛辣酸爽。
當然,這也可能是戰國時期社會浮躁心態的反映,但筆者覺得更多還是看出《戰國策》作者扭曲的人生觀,歷代對《戰國策》的輕視也是有道理的,不過這樣的文字讀起來還是很過癮的。
37革本義是去了毛的獸皮。
革車:帶有獸皮的車子,戰車。
乘:一車四馬為一乘。
38純:讀tún。
一純為二尺四寸。
戰國時各國尺長不一,大約是22cm為一尺。
39壁,當作“璧”,外徑為內徑三倍以上的環形玉器,如圖。
40溢,通“镒”,高誘認為等於二十兩,鮑彪認為等於二十四兩。
高诱的说法是正确的,鲍彪是错误的。
當時一兩約13g。
41從,通“縱”,秦以外六國的聯盟。
散:拆散。
橫:秦與六國間任一國的聯盟。
42抑,本字“印”,象用手把人壓下去,意思是壓制。
43清宮除道:打掃房間、清除道路。
清:使清潔,打掃。
宮:房間。
除:去舊更新,去除舊的、換上新的,意思與“清”相近。
44張樂設飲:擺開樂隊、置辦酒席。
張:擺開。
設:置辦。
45郊迎三十里:到離城三十里的遠郊去迎接(蘇秦)。
46側目而視:不敢正視,形容蘇秦妻子此時心裡的畏懼之狀。
47傾耳而聽:把頭偏向蘇秦,把耳朵湊近蘇秦來聽他說話。
48蛇行匍伏:弯弯曲曲地走向苏秦。
原本是“虵行匍伏”,虵通“逶迤”的“迤”字。
写成“蛇形匍匐”是根据了《四部备要》的错误写法。
如果解释成“像蛇一樣趴在地上爬向蘇秦”,与后文“四拜而謝”不合。
“匍伏”,今寫作“匍匐”。
49四拜而謝:拜了四拜,向蘇秦道歉。
古代三拜即為大禮,四拜是極為誇張的,形容蘇秦的嫂子當時已經嚇到失魂落魄的地步。
謝:道歉、謝罪。
50前倨而後卑:以前傲慢,現在謙卑。
51季子:小叔子。
有人认为“季子”是苏秦的字。
52嗟乎:感歎詞。
53貧窮則父母不子:沒錢潦倒的時候父母都不把自己當成親生兒子。
貧:沒有錢。
窮:境遇窘迫。
子:讀zi第四聲,意思是“父母愛護自己的孩子”。
54富:有錢。
貴:地位高。
親:同族的親屬。
戚:妻子的親屬。
顧炎武《日知錄》認為“親戚”是“父母的兄弟”的意思,可以與“父母”對舉。
“畏”、“懼”二字意思相近,“畏”在甲骨文中是鬼持棒之狀,“懼”的本字是兩隻瞪大的眼睛,可知“畏”強調對外部事物的害怕;而懼是指自身的害怕感覺。
55蓋可忽乎哉:怎麼可以輕視呢?蓋:通“盍”,怎麼。
忽:輕視。
【參考資料】范祥雍:《戰國策箋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三)昔仙人道引,尚刻三秋;神女將梳,猶期九日56。
未有龍飛劍匣,鶴別琴臺57,莫不銜怨而心悲,聞猿而下淚58。
人非新市,何處尋家?別異邯鄲,那應知路59?想鏡中看影,常不含啼;欄外看56昔仙人道引,尚刻三秋;神女將梳,猶期九日:過去懂得導引之道的神仙女子,尚且與人間男子約定一定的時間相見;神仙女子就算與人疏遠,也約定在九月九日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