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

合集下载

俗语俗话大全

俗语俗话大全

俗语俗话大全
1.一日之计在于晨。

2.早起三光,晚起三慌。

3.近水楼台先得月。

4.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5.好汉做事干到底,好马登程跑到头。

6.天下第一关,雄称山海关。

7.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8.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9.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10.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11.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2.一年之计在于春。

1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14.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15.人在人前闯,刀在石上荡。

16.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17.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18.磨刀不误砍柴工。

19.墙有缝,壁有耳。

20.众人拾柴火焰高。

21.吃饭先喝汤,不用请药方。

22.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23.三人行,必有我师。

24.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25.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2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7.称砣虽小压千斤。

2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29.人之初,性本善。

30.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3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2.人怕伤心,树怕剥皮。

33.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34.有志者,事竟成。

35.麦怕胎里旱。

36.钱落公人手,鱼落猫儿口。

37.打了缸说缸,打了盆说盆。

38.烧破顶,下满井。

中国民间俗语大全

中国民间俗语大全

中国民间俗语大全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俗语大全,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国民间俗语大全1、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2、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抵对门。

3、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4、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5、岁寒知松柏,患难见交情。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6、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7、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8、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0、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

1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3、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惟克果断,乃罔后艰。

14、剃头常洗澡,身体自然好。

15、常洗衣,常洗澡,常晒被服疾病少。

16、春不减衣,秋不加帽。

17、冬不蒙首,春不露背。

18、情极百病生,情舒百病除。

19、寡欲精神爽,思多血气伤。

20、体弱病欺人,体强人欺病。

21、行下春风望夏雨。

22、春寒夏闷多雨,秋冷冬干多风。

23、春寒雨飕飕,夏寒雨断流。

24、春寒有雨夏寒晴。

25、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26、正月十五雪打灯,清明时节雨纷纷。

27、收花不收花,但看正月三个八。

28、枣芽发,种棉花。

29、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30、打蛇打七寸,挖树先挖根。

31、一回经蛇咬,三年怕草绳。

32、越是怕蛇咬,长虫越缠脚。

33、草原上的睡蛇不等醒来就要打死,身上的疾病不等发作就要医治。

34、认得八角莲,可与蛇共眠。

35、不能把毒蛇当花带。

36、白茫茫雾晴,灰沉沉雾雨。

37、傍晚黄胖云,明朝大雨淋。

38、春雾雨,夏雾热,秋雾凉风,冬雾雪。

38、东风送湿,西风干;南风送暖,北风寒。

39、东南雷声响,不见雨下来。

40、火烧乌云盖,有雨来得快。

41、开门雨,下一指;闭门雨,下一丈。

俗语及其解释

俗语及其解释

俗语及其解释1.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辛勤努力,就能获得回报。

2. 脚踏实地:指做事务实、踏实认真。

3. 一双雕:一次行动能够达到两个目标。

4. 卧薪尝胆:指寝食难安,日夜思索并准备着,要报仇雪恨。

5.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要始终保持对初衷的忠诚。

6. 画蛇添足:做多余的事情,反而削弱整体的效果。

7. 守株待兔:指不主动努力,而寄希望于运气等外在因素。

8. 纸上谈兵:指只停留在纸面上的空谈理论,而没有实际行动。

9. 轻车熟路:形容对某个事情非常熟悉,无需费力。

10.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件事情看似不好的事情,却可能带来好的结果。

11. 一触即发:形容形势非常紧张,随时可能爆发。

12. 水滴石穿:形容持之以恒、不可动摇的力量。

13. 言行一致:指言语和行动保持一致,做到说到做到。

14. 杯水车薪:形容力量微弱,对大问题起不了作用。

15. 顺手牵羊:顺手拿取别人的财物,表示抓住机会获取利益。

16. 爱屋及乌:喜欢一个人,连带他周围的事物也喜欢。

17. 路遥知马力:通过距离或时间的增加,才能真正看出一个人或事物的实力。

18. 小题大做:对小事过分夸张地加以论述、处理。

19. 妄自尊大: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

20. 见利思义:看到有利的事情就想到如何能为别人做好。

21. 以牙还牙:用同样的手段进行报复。

22. 酸甜苦辣:形容人生各种不同的经历和感受。

23. 明知故问:明明知道答案却还故意问,多半是说别人笨。

24. 颠倒黑白:故意颠倒事实真相,抹黑好人。

25. 买椟还珠:指买了个盒子,还想要盒子里的珠宝。

经典的俗语谚语有哪些

经典的俗语谚语有哪些

经典的俗语谚语有哪些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

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经典俗语谚语,欢迎大家一起来阅读!经典俗语谚语1、一勤生百巧,一懒生百病。

2、你和时间开玩笑,它却对你很认真。

3、败家子挥金如粪,兴家人惜粪如金。

4、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看容颜便得知。

5、酒多伤身,气大伤人。

6、出汗勤洗澡,保证皮肤好。

7、河长多滩,路长多弯。

8、人要闯,马要放。

9、一理通,百理融。

10、病好不谢医,天下无人医。

11、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12、旱刮东风不下雨,涝刮东风不开天。

13、观棋不语真君子,举棋不悔大丈夫。

14、饭后走百步,永不进药铺。

15、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16、草若无心不发芽,人若无心不发达。

17、姑娘讲绣花,秀才讲文章。

18、一人传虚,百人传实。

19、路在人走,事在人为。

20、不懂装懂,永世饭桶。

21、路是走熟的,事是做顺的。

22、吃药不忌嘴,跑断太医腿。

23、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牛马。

24、饥不乱食,渴不暴饮。

25、贪吃贪睡,添病减岁。

26、竹贵有节,人贵有志。

27、吃不穷,穿不穷,不会打算一世穷。

28、不喝隔夜茶,不饮过量酒。

29、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

30、饥不暴食,渴不狂饮。

经典俗语1、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2、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3、一针不补,十针难缝。

4、寒蝉抱枯木,泣尽不回头。

5、大霜毒日现,毒日无好天。

6、当家才知柴米贵,养儿方知父母恩。

7、秤能称轻重,话能量人心。

8、萝卜上了街,大夫没买卖。

9、干干净净,预防百病。

10、笨人先起身,笨鸟早出林。

11、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12、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13、新病好医,旧病难治。

14、朝刮三,夜刮四,不晌不歪刮一日。

1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6、疮怕有名,病怕没名。

俗语大全二十句

俗语大全二十句

俗语大全二十句
一、是骡子是马,牵出来溜溜。

二、好马不吃回头草。

三、兔子不吃窝边草。

四、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五、八字没一撇。

六、人是衣裳,马是鞍。

七、饱汉不知饿汉饥。

八、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九、吃人不吐骨头。

十、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十一、死不如赖活着。

十二、好问的人迷不了路。

十三、好心不得好报。

十四、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十五、黑狗偷了油,打了白狗。

十六、恨不得有条地缝钻进去。

十七、恨铁不成钢。

十八、门缝里瞧人,看扁人。

十九、后来者居上。

二十、后脑勺长眼睛。

生活中常用俗语

生活中常用俗语

生活中常用俗语
1、闻名不如见面。

2、有志不在年高。

3、有情人终成眷属。

4、有钱难买老来瘦。

5、有利必有弊,有弊必有利。

6、有初一,就有十五。

7、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8、一事真。

百事真。

9、一山不能存二虎。

10、一回生.两回熟。

11、一分价钱一分货。

12、一个锅里做不出两样饭。

13、一个将军一个令。

14、无风不起浪。

15、无功不受禄。

16、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17、物以稀为贵。

18、兔子不吃窝边草。

19、万变不离其宗。

20、万事开头难。

21、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22、十个指头不一般齐。

23、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2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25、事不如意常有八九。

26、人挪活,树挪死。

27、人穷志短,马瘦毛长。

28、人是铁,饭是钢。

29、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30、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100个通用俗语

100个通用俗语

100个常用俗语,有释义,有例句哟~(提分你的作文)导语:俗语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

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

用到我们平时写作的作文里可以提高作文亮点,为你的作文加分。

下面是小编为同学准备的100个常用俗语,作文必备哟,赶紧收藏记忆吧!1.八竿子打不着【释义】比喻关系疏远或没有关系。

【例句】就连和东方文化八竿子打不着的情人节、愚人节,也大有席卷华夏之势。

2.拔出萝卜带出泥【释义】比喻一个犯罪分子的落网,带动了另一个犯罪分子的暴露。

“共同犯罪,特别是重【例句】大经济犯罪,案犯之间盘根错节,每个案犯的存在都以其他案犯为条件。

借用‘拔出萝卜带出泥’的说法,他们互为萝卜,又互为泥土。

在这种情况下,‘拔出萝卜带出泥’就不可避免。

3.饱汉不知饿汉饥【释义】比喻不能设身处地为有困难的人着想。

【例句】一个法国人曾挺疑惑地问我,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老把忙挂在嘴边,简直是不懂得享受生活,我没搭理他,因为他是饱汉不知饿汉饥,你们国情是虚位待人,我们的国情是多人待一位。

4.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释义】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形象化表述。

【例句】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这是邓小平著名的‘猫论’,是对生产力标准的一种形象化表述。

5.不管三七二十一【释义】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例句】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鲁迅《拿来主义》)6.不要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释义】告诫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等时不要孤注一掷,要多留几条后路。

【例句】营销专家告诫说,‘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进一个篮子’,否则一旦市场突然发生变化,企业就可能因产品的崩溃而元气大伤。

7.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释义】与6近似,也有遇到困境后应有所变通,不要固执一种选择。

【例句】媒体不如多宣传一下——条条大路通罗马,不一定是考上大学才有出路。

让家长和考生把眼光放长远一些,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8.闭塞眼睛捉麻雀【释义】比喻盲目地办事情。

农村20句经典俗语

农村20句经典俗语

农村20句经典俗语
1. 好人不长寿,坏人活千年。

2. 家有千金,不如日进分文。

3. 不听老人言,吃苦在眼前。

4. 出门带伞,饱带饥粮。

5.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6. 懒汉下地,饿死全家。

7. 庄稼怕天旱,做事怕蛮干。

8. 等时间的人,就是浪费时间的人。

9. 要打当面鼓,不敲背后锣。

10. 晴天不肯去,雨天好借伞。

11. 要打当面鼓,不敲背后锣。

12. 种菜无人爱,只有猪喜欢。

13. 宁为太平犬,莫做乱世人。

14. 早晨起床早,胜过吃药方。

15. 要打当面鼓,不敲背后锣。

16. 种菜无人爱,只有猪喜欢。

17. 宁为太平犬,莫做乱世人。

18.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19. 要吃辣子栽辣秧,要吃鲤鱼走长江。

20. 人心齐,泰山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俗语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
喻物类
如:黄牛肩脚——不负责任;
棋盘里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动物作比方。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故事类
如:刘备借荆州——只借不还;
林冲棒打洪教头——专看你的破绽下手;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刘备、林冲故事的,自能了然于心。;遇有交叉兼类情况的,则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类。如:
俗语是熟语之一,指约定俗成,广泛流行,且形象精练的语句。从广义来看,俗语包括谚语、歇后语(引注语)、惯用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但不包括方言词、俗语词、书面语中的成语,或名著中的名言警句;从狭义来看,俗语是具有自己特点的语类之一,不同于谚语、歇后语,但一些俗语介几乎者之间。俗语来源很广,既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也和诗文名句、格言警语、历史典故等有关连。
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关于歇后语的分类,向无定说。何况还有不少歇后语,一身兼有几种性质,要划分得十分科学,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便于查阅,我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
歇后语是中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歇后语
歇后语
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中间要用----来分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歇后语是一种具有独特艺术结构形式的民间谚语,它由两部分组成,前面是假托语,是比喻;后面是目的语,是说明。分为寓意的和谐音的两种,主要用来表现生活中的某种情景和人们的某种心理状态,如"芝麻掉进针眼里--巧透了"。往往具有幽默讽刺意味,比如"老虎戴数珠--假慈悲"。比喻形象,讽刺尖锐,表现力很强,有人甚至把歇后语比作俗语中的"杂文"。
折叠编辑本段名称范围
俗语历史久,使用广,名目繁多,说法不一,有:「里言」、「俚言」、「乡言」、「俗言」、「传言」、「常言」、「迩言」、「恒言」;「里谚」、「野谚」、「古谚」、「乡谚」、「俗谚」;「里语」、「俚语」、「民语」、「常语」、「古语」、「直语」、「鄙语」、「谚语」;「俗话」、「古话」、「炼话」、「常谈」、「俗谈」、「方言土语」、「街谈巷语」等。可见,历来人们对于俗语的理解并不一致。
1.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2.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3.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汉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
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语言整体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但谚语和名言是不同的,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名言是名人说的话。
气象
这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观察气象的经验总结。如,
1.蚂蚁搬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4.久雨刮南风,天气将转晴。
3.食能以时,身必无疾。
4.要想人长寿,多吃豆腐少吃肉
5.伤筋动骨一百天
社会
社会谚语泛指为人处世、接物待人、治家治国等方面应注意的事。如:
1.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2.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3.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4.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5.狭路相逢勇者胜。
学习
多是学习经验的总结,激励人们发奋学习。如:
举例说明
“小二”管“大王”
挨着勤的没懒的
矮子面前不说短话
按下葫芦起来瓢
八抬大轿请不去
八字没一撇
拔根汗毛比腰粗
白披一张人皮
半斤对八两
半路上出家
饱汉不知饿汉饥
背着抱着一般沉
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
笨鸟儿先飞
鼻子气歪了
比登天还难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比死人多口气
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
别人牵驴你拔橛子
兵败如山倒
谚语
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纸糊的琵琶——谈(弹)不得
这类歇后语兼喻物、谐音,现归入谐音类。
综览上述分类,设比恰当是歇后语的共同特点。然而,“比喻总是跋足的”。歇后语的前半段比喻部分,有时不免有不恰当或不可取之处,有的还会涉及一些生理缺陷、迷信说法和旧风俗等,这都是为了取其某种性质或特点,以引出所比喻的意义。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由来
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现成的话。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谚语内容包括极广,有的是农用谚语,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有的是事理谚语,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的属于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识谚语,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类别繁多,不胜枚举。
来源典故
“俗语”一词,始见于中国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附褚少孙补写的《西门豹治邺》一文:“民人俗语日:‘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这里的“俗语”一词,是指民间流传的说法。
后来,刘向《说苑·贵德》和班固《汉书·路温舒传》引述路温舒写给汉宣帝信中的话语,正式用“俗语”来指通俗、形象、广泛流行在人群众中的定型语句:“故俗语云:‘画地作狱,议不可入;刻木为吏,期不可对。’此皆疾吏之风,悲痛之辞也。”(《说苑·贵德》)“故俗语云:‘画地作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此皆疾吏之风,悲痛之辞也。”(《汉书·路温舒传》)
基本分类
谐音类
如:空棺材出葬——目(木)中无人;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种意义。看到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子才能恍然大悟,因而也更饶有兴味。有的书把它列入“双关语”一类,也是有道理的。
喻事类
如:弄堂里搬木头——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没多大长进;
这类歇后语是用客观的或想像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段的“谜底”。
折叠编辑本段史料记载
《辞海》歇后语熟语的一种。多为群众熟识的诙谐而形象的语句,运用时可以隐去前文,以前文示意,如只说“围棋盘里下象棋”,以示不对路数;也可以前后文并列,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中国语言文字大百科全书》歇后语指说话的时候把一段常用词语故意少说一个字或半句而构成的带有幽默性的话语。通常有两种。1.原始意义的歇后语,指把一句成语的末一个字省去不说,也叫“缩脚语”。如《金瓶梅》里来旺媳妇说“你家第五的‘秋胡戏’”,就是用来影射“妻”,因为“秋胡戏妻”是有名的故事、剧目。也有利用同音字的。如称“岳父”为“龙头拐”,影射“杖”字,这里代替“丈”。2.扩大意义的歇后语,在北京叫俏皮话,是指可以把一句话的后面一半省去不说。如“马尾拴豆腐”省去的是“提不起了”。有时候也利用同音字。如“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5.天上钩钩云,地下水淋淋。
6.燕子外迁,地旱天干。
农业
它是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农事经验。如:
枣芽发,种棉花。
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春雷响,万物长。
卫生
卫生谚语是人们根据卫生保健知识概括而成的。如:
1.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2.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