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05 准确而全面地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备战高考语文之难点突破100讲(原卷版)
高三语文备考中的复习重点与难点解析

高三语文备考中的复习重点与难点解析在高三语文备考阶段,学生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重点解析复习时需要注意的内容和难点。
下面将从课文内容、常见考点和解题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课文内容的复习重点语文课本上的文章是高考的重要出题素材,因此对课文内容的复习是备考的重点之一。
具体而言,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古诗文的背诵与赏析:古诗文作为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成为高考的考点。
背诵经典古诗文可以提高对诗词鉴赏的能力,并且可以在阅读理解题中起到关键作用。
2.纪实类文学作品的把握:纪实类文学作品的特点是真实、客观,常常涉及社会现象、人物描写等内容。
复习时应注重对其中涉及的事件、人物和背景等进行深入研究。
3.章回小说的全面理解:章回小说的特点是情节复杂、人物众多,需要对人物关系、情节发展等进行全面理解。
复习时可以通过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等方式巩固对章回小说的掌握。
4.议论文的主题分析:议论文常常涉及社会问题和人生哲理等主题,复习时应注重对主题的把握。
通过分析作者观点和论证手法,掌握写作思路和写作技巧。
二、常见考点的解析在备考中,掌握高频考点和常见考题的解题技巧可以提高答题效率。
以下是一些常见考点的解析。
1.修辞手法的辨析:修辞手法在语文考试中常常出现,包括比喻、夸张、对比等。
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修辞手法的具体效果和表达意义,从而准确选择答案。
2.词语辨析与句子理解:词语辨析和句子理解是理解课文的基础,也是高考试题常见的考点。
在解答此类问题时,要仔细研读原文,理解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从而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
3.文言文阅读与翻译:文言文阅读是高考中的难点之一。
复习时应多读经典文言文,了解其特点和常见表达方式。
翻译部分要注意句子结构和词语用法,准确理解原文的含义。
4.写作技巧与应用:在备考中,除了阅读理解,写作部分也是备考的重点。
要注重培养写作技巧,如议论文的模板、记叙文的情感描写等,同时要多进行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考点一遍过

所谓“内容要点”指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意思”指文章整体或某个层次、段落的主要意思。
“归纳”“概括”即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即概括大意。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就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对具体内容加以概括,对抽象内容加以阐述,对含蓄内容加以解说等。
一、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庭有树,鹊巢其上,育二子,日呱呱自鸣。
后值狂风,树摧巢毁,二雏坠地。
一儿见之,不胜喜,怀而归,旦夕饲之,爱甚。
稍长而飞,一猫袭来,攫而去,儿亟逐之,不及,抚膺而泣,曰:“早知是,吾放汝林间,安得为猫所食?是乃吾之过也。
”从这则小故事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答案】每个人或每个事物都应处在适合他的环境中(我们应该让小动物在适合它们的环境中生长);爱就该放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寓意的能力。
小鸟本来应该在林中自由飞翔,小孩子因为喜欢而养在家中,使之逐步丧失自己的生存技能,结果造成被猫抓的后果。
所以,寓意可以从这几个角度归纳:每个人或每个事物都应处在适合他的环境中;我们应该让小动物在适合它们的环境中生长;爱就该放手。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司马光好学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下列属于本文中心句的一项是()A.用力多者收功远。
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心句的提炼。
中心句是对一段话起总结归纳作用的句子,在段落开头的中心句起概括和总述作用;在段落中间的中心句起承上启下作用;在段落末尾的中心句起归纳和总结作用。
仔细阅读这篇文章,可以看出,这段话写的是司马光勤奋读书背诵的故事,中心句是“书不可不成诵”,故选C。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高考语文重难点知识点

高考语文重难点知识点高中生活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而高考则是高中生活的压轴之作。
语文作为高考科目之一,无疑是考生们关注的焦点。
下面将从高考语文重难点的角度,深入探讨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一、文言文阅读理解文言文是高考语文中的难点之一,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文言文阅读理解是一个需要攻克的难题。
首先,要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的写作特点和阅读技巧。
比如,理解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此外,还要注重记忆文言文的名句警句,因为这些名句警句往往会成为阅读理解题的选项。
二、现代文阅读理解现代文阅读理解相对于文言文而言,更贴近考生的生活实际,但并不意味着难度降低。
现代文常常涉及社会热点、人物感情和价值观等,考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关注度和综合分析能力。
此外,要留意文章的结构和段落,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脉络。
在解答题目时,需要结合文章中所提到的细节和事例进行推理和判断,只有全面而准确的理解文章,才能准确选择和填写答案。
三、作文高考语文作文分为命题作文和自选作文两种,且满分相差较大。
写好一篇语文作文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素养。
首先,要有扎实的词汇和语法基础,能够在表达中使用到恰当的词汇和句式。
其次,要有一定的文学常识和写作技巧,能够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修辞语言,提升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最重要的是,要有清晰的思路和深度的思考,能够从多个角度去审题,理清思路,并展开自己的见解。
在写作过程中,还要注意行文流畅,结构合理,语言得体,尽量避免错别字和语法错误,给阅卷老师留下良好印象。
四、古诗文鉴赏古诗文鉴赏是高考语文中涉及到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主要是对古代名家的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对于考生来说,首要的一点是了解古代文化和社会背景,了解作品诗句或文字背后的意境和寓意。
其次,要注意节奏和韵律的感受,体会作者在表达情感和思想时所用的押韵和音律手法。
最后,要具备批注和鉴赏的能力,通过对诗文的分析和总结,提炼出具有价值的内容,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悟。
2018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难点05准确而全面地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含解析)

难点05 准确而全面地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对论述类文章的要点归纳来说,分析理解是基础,综合归纳是核心,概括表述是关键,因此,归纳内容要点要注重“两分析一总结”:两分析:1.分析各个段落的内容以及与题干要求归纳的内容关系密切的语句等。
归纳文章要点首先要把握论述类文章的主要内容,即把握每段话的主要内容,分析段落之间的层次关系;同时,注重分析与题干要求归纳的内容相关的语句,明了语句之间的层次关系。
2.分析相关语句的关键信息。
分析了段落之间、语句之间的层次关系后,就明确了归纳的要点,但还要注重分析每个语句的关键信息,以确保归纳全面、不遗漏要点。
一总结:总结每个相关段落、语句的主要信息。
很多试题中要求归纳的信息不是照抄文本内容就可以的,还要对相关信息进行必要的归纳。
特别须要注意的是,题干中即便要求“用自己的话回答”,考生也要保证所有的信息是在文中有根据的。
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即归纳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或主要内容。
这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也是考生复习备考的难点。
准确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备考:1.读原文,明宗旨。
考生对论述类文章一定要认真阅读,逐字逐句地研究、揣摩。
一般说来,按照文章的篇幅,考生在考试时可以把文章阅读两遍。
通过两遍阅读,从总体上弄清楚文章的主要观点、主要内容以及文章的结构框架,并圈点出文章的主旨句和诸多文段的领起句、总结句等关键语句。
2.读题干,明要求。
文章读完后,考生应认真审题,深入领会命题意图,明确答题指向。
3.梳语脉,定区间。
这里所说的区间,是指用来筛选题目中的信息的文章区间。
只有梳理清了语脉,锁定了答题区间,才能快速、准确地解题。
4.巧归纳,做概括。
这里所说的“巧归纳”,一是指善于摘取文章原句作答,二是指着眼某一文段,以文段中的关键词语为依托,归纳作答。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三教融合李为香1.儒道互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所倡导的三教融合,都是为了抬高自身的地位,并使其在实际传播与发展过程中免除来自政治与世俗的排斥。
高中语文高考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读出作者的心思——解读文学作品阅读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本考点要求归纳某一段落的思想内容或整篇材料的中心。
这是检测考生对一篇阅读材料整体理解程度的主要手段,也就是测试考生是否真正读懂了文章。
同时,它还检测考生的表达,要求能按照题干的指令进行归纳概括。
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需要阐释能力和综合能力。
即求考生能真正读懂文章能把文章的内容转化成自己的认知,在完成这一思维行为之后还必须具备语言的转化能力,也就是能把文中的内容(“原话”)变成自己的话。
对具体的内容能够准确地加以概括,提炼出它的核心,这是一种抽象的概括能力;对抽象的内容能够加以阐发,使之具体化,即利用具体的材料或经验作出解释,这是一种形象发散思维能力;对含蓄的语句加以解释即结合具体语境分析,揭示语句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义,以便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思想,准确理解作品。
分析归纳,需要准确地分析、归纳中心思想。
首先要弄懂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分析,抓住各部分里最主要、最本质的信息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概括出来。
读懂作者的心思,把握文章的中心,是答题的前提。
面对具体的问题,还要注意答题的角度和技巧。
这一点我们可以借鉴以往命题及答案,揣摩答题思路。
具体地说,可以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逐点梳理,压缩归纳。
这个方法主要针对材料内容丰富,答题“点”比较清晰的试题而言。
对“点”较丰富的材料,答题注意一个个“点”依次梳理过去,对每一个“点”加以适当压缩提炼即可。
如2020江苏19:(4).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
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
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
考点28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备战2020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

所谓“内容要点”指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意思”指文章整体或某个层次、段落的主要意思。
“归纳”“概括”即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即概括大意。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就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对具体内容加以概括,对抽象内容加以阐述,对含蓄内容加以解说等。
高考对这个考点的考查形式一般为客观选择题,要求考生从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文意”或“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命题人在命制不符合文意的选项时往往使用下面几种方法:1.望文生义,主观臆断。
曲解文章中一些词语的意思,特别是利用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设置错误。
2.遗漏信息,以偏概全。
文章的信息比较多,但选项在归纳时却故意漏掉一些信息,在细节上设置错误。
3.混淆时间,颠倒顺序。
选项故意把文章中提到的事件发生的时间混淆或者把事情的先后顺序颠倒等。
4.张冠李戴,杂糅事件。
把某件事情的主人公说成另外一个人,把几个事件杂糅在一起概述等。
5.无中生有,歪曲事实。
把没有发生的事情说成发生的事情,或者故意拔高、贬低人物等,造成错误选项。
6.牵强附会,胡乱联系。
文章中的两个人或两件事、两种物之间本来没有条件、递进、因果关系,但选项故意将其组合在一起,强加上或条件或递进或因果等关系。
预计2019年高考仍将继续保持这种考查形式,而命题人命制干扰项时,也会运用上述方法。
因此,考生在备考时要特别注意。
考向一传记类文章的内容要点概括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黄盖传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也。
初为郡吏,察孝廉,辟公府。
孙坚举义兵,盖从之。
坚南破山贼,北走董卓,拜盖别部司马。
坚薨,盖随策及权,擐①甲周旋,蹈刃屠城。
诸山越不宾,有寇难之县,辄用盖为守长。
石城县吏,特难检御,盖乃署两掾,分主诸曹。
教曰:“令长不德,徒以武功为官,不以文吏为称。
今贼寇未平,有军旅之务,一以文书委付两掾,当检摄诸曹,纠擿②谬误。
两掾所署,事入诺出,若有奸欺,终不加以鞭杖,宜各尽心,无为众先。
”初皆怖威,夙夜恭职;久之,吏以盖不视文书,渐容人事。
高考语文难点突破,文言文内容归纳题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难点突破,文言文内容归纳题答题技巧【内容归纳题】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
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
总体把握文意。
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
【全文把握题】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注意联系全文。
所选文章往往是古代贤人良臣的小故事及个人履历表,所以不难读懂意思,只是落实到个别字词,倒是颇让人费神,不过如能胆大,心细,也不可怕。
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若不影响做题目就不要钻牛角尖,不懂就不懂也没什么!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
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
总体把握文意。
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包括文章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和文中的人物、故事等揭示了什么表现了什么等。
由于现在高考中的选文大都是人物传记题材,所以高考在此考点的设题常常体现在对重要语句信息的转述、对人物形象的简要概括、对事件意义或后果的评述等。
这是对全文信息的综合考查,在命题的形式上为客观选择题,题干一般表述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或正确)的一项是。
对正确信息的提取就需要大家对文章中重要信息的把握和分析。
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在此考点的设题来看,我们不难发现,设错类型常常有以下几种:1.错位信息。
这是高考设错常用的形式,常常是非此人的行为当作了此人的行为,非此时间的事情当作此时间的事情等。
2.错解词语。
有些信息选项是直接对文中某些存在重点词语的句子的间接翻译,表述时将重点词语的意思故意弄错。
3.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
二者不存在因果关系强加了这种关系或将这种关系倒置。
4.无中生有。
原文中没有透露这种信息而无端地增加了这种信息。
5.颠倒是非。
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
高考语文复习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

高考语文复习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考点释要】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从题型上看,本考点最为通常的考法是:以主观简答题形式考查考生分析归纳文章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的能力,“归纳内容要点”包括三层含义:(1)具体的内容能加以概括;(2)抽象的内容能加以阐发;(3)含蓄的内容能加以解说。
高考对“归纳内容要点”主要考查以下三个方面:(1)直接考查对全文内容要点的分析、概括能力;(2)结合层次分析,考查对全文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3)考查对段意、定义的某一具体材料的归纳概括能力。
“概括中心意思”:中心意思是作者的见解、观点、主观意图在文中的体现,是贯串全文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核心思想。
高考对“概括中心意思”主要考查以下两个方面:(1)概括、归纳文章的主题思想(或中心论点);(2)揭示文章的意义、价值、目的、用意。
【经典原题】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1题。
(18分)(2004年福建卷)书朱湘①拿起—本书来,先不必研究它的内容,只是它的外形,就已经很够我们的赏鉴了。
②那眼睛看来最舒服的黄色毛边纸,单是纸色已经在我们的心目中引起一种幻觉,令我们以为这书是一个逃免了时间之摧残的遗民。
他所以能幸免而来与我们相见的这段历史的本身,就已经是一本书,值得我们的思索、感叹,更不须提起它的内含的真或美了。
③还有那一个个正方的形状,美丽的单字,每个字的构成,都是一首诗;每个字的沿革,都是一部历史。
飙是三条狗的风:在秋高草枯的旷野上,天上是一片青,地上是一片赭,猎犬风一般快的驰过,嗅着受伤之兽在草中滴下的血腥,顺了方向追去,听到枯草飒索的响,有如秋风卷过去一般。
昏是婚的古字:在太阳下了山,对面不见人的时候,有一群人骑着马,擎着红光闪闪的火把,悄悄向一个人家走近。
等着到了竹篱柴门之旁的时候,在狗吠声中,趁着门还未闭,一声喊齐拥而入,让新郎从打麦场上挟起惊呼的新娘打马而回。
同来的人则抵挡着新娘的父兄,作个不打不成交的亲家。
④如果在你面前的是一本旧书,则开章第一篇你便将看见许多朱色的印章,有的是雅号,有的是姓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 难点05 准确而全面地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
对论述类文章的要点归纳来说,分析理解是基础,综合归纳是核心,概括表述是关键,因此,归纳内容要点要注重“两分析一总结”:
两分析:1.分析各个段落的内容以及与题干要求归纳的内容关系密切的语句等。
归纳文章要点首先要把握论述类文章的主要内容,即把握每段话的主要内容,分析段落之间的层次关系;同时,注重分析与题干要求归纳的内容相关的语句,明了语句之间的层次关系。
2.分析相关语句的关键信息。
分析了段落之间、语句之间的层次关系后,就明确了归纳的要点,但还要注重分析每个语句的关键信息,以确保归纳全面、不遗漏要点。
一总结:总结每个相关段落、语句的主要信息。
很多试题中要求归纳的信息不是照抄文本内容就可以的,还要对相关信息进行必要的归纳。
特别须要注意的是,题干中即便要求“用自己的话回答”,考生也要保证所有的信息是在文中有根据的。
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即归纳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或主要内容。
这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也是考生复习备考的难点。
准确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备考:
1.读原文,明宗旨。
考生对论述类文章一定要认真阅读,逐字逐句地研究、揣摩。
一般说来,按照文章的篇幅,考生在考试时可以把文章阅读两遍。
通过两遍阅读,从总体上弄清楚文章的主要观点、主要内容以及文章的结构框架,并圈点出文章的主旨句和诸多文段的领起句、总结句等关键语句。
2.读题干,明要求。
文章读完后,考生应认真审题,深入领会命题意图,明确答题指向。
3.梳语脉,定区间。
这里所说的区间,是指用来筛选题目中的信息的文章区间。
只有梳理清了语脉,锁定了答题区间,才能快速、准确地解题。
4.巧归纳,做概括。
这里所说的“巧归纳”,一是指善于摘取文章原句作答,二是指着眼某一文段,以文段中的关键词语为依托,归纳作答。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三教融合
李为香
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所倡导的三教融合,都是为了抬高自身的地位,并 1.儒道互补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和结构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