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经验总结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六种方法

经验总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六种方法我们阅读一篇文章,必须领会它的主要内容,只有掌握了主要内容才能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那么,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呢?1.题目扩展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飞夺沪定桥》一课的标题适当补充一下:本文写的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克服重重困难,夺取泸定桥的经过。
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2.要素归纳法。
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
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
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的四要素:时间是1948年5月25日,地点是隆化中学附近,人物是董存瑞,事件是董存瑞舍身炸毁暗堡。
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董存瑞在紧急关头毅然舍身炸毁了前进途中的暗堡。
3.段意合并法。
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黄继光》一课,可分为四段,段意分别是:(1)黄继光所在营接到新的战斗任务;(2)黄继光向指导员请战;(3)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4)黄继光所在营攻占了五九七•九高地。
根据段意归纳为:在抗美援朝战争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顽强战斗,壮烈牺牲。
4.摘录句段法。
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
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如《养花》一文,可根据结尾段来概括它的大意:课文主要写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5.取主舍次法。
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
如《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和尝花生几件事。
从文章看,“种花生”和“收花生”写得简略,是次要的;“尝花生”写得详细,是主要的。
根据课文主次可以这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形。
6.问题回答法。
有些问题,只要回答出来也就是概括出了主要内容。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七种方法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七种方法阅读一篇文章,必须领会它的主要内容,只有掌握了主要内容才能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那么,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呢?1. 题目扩展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飞夺沪定桥》一课的标题适当补充一下:本文写的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克服重重困难,夺取泸定桥的经过。
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要素归纳法。
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
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
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的四要素:时间是1948年5月25日,地点是隆化中学附近,人物是董存瑞,事件是董存瑞舍身炸毁暗堡。
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董存瑞在紧急关头毅然舍身炸毁了前进途中的暗堡。
3. 段意合并法。
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黄继光》一课,可分为四段,段意分别是:(1)黄继光所在营接到新的战斗任务;(2)黄继光向指导员请战;(3)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4)黄继光所在营攻占了五九七?九高地。
根据段意归纳为:在抗美援朝战争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顽强战斗,壮烈牺牲。
4. 摘录句段法。
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
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如《养花》一文,可根据结尾段来概括它的大意:课文主要写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5. 取主舍次法。
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
如《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和尝花生几件事。
从文章看,“种花生”和“收花生”写得简略,是次要的;“尝花生”写得详细,是主要的。
根据课文主次可以这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形。
6. 问题回答法。
有些问题,只要回答出来也就是概括出了主要内容。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几种方法

概括主要内容的几种方法方法一:段意合并法。
先将课文理清层次,把每段的意思归纳出来,再将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整理,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方法二:抓六要素法。
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
把这六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方法三:扩充课题法。
有些文章,题目中有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已经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课题,围绕课题进行提问,最后在课文中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将课题补充完整,这就是“扩充课题法”。
方法四:抓重点句法。
中年级的课文经常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这样的结构,课文中总是有总起句或者是总结句。
概括主要内容时,只需要找到总起句或是总结句,它们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还有的课文中间部分常有过渡句,过渡句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它通常既概括了上文的意思,又囊括了下文的意思。
抓住过渡句,常常能迅速地概括出上下两节的意思,为概括主要内容节省时间。
答题公式:修辞手法的好处:具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前后呼应的好处:使文章更加严谨、紧凑,强调突出了……详略得当的好处:点面结合、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印象深刻。
说明方法的好处:具体、形象、准确得写出了……的特点,使人印象深刻。
说明文用词:如果去掉“XX”意思就变成了……。
这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科学性、严谨性。
文章开头作用:总起全文。
文章中间的句子作用:承上启下(不一定,只是一般情况下)文章结尾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如果是点明题目意思的就是:点明题旨)文章首尾关系:前后呼应。
概括主要内容的几种方法方法一:段意合并法。
先将课文理清层次,把每段的意思归纳出来,再将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整理,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方法二:抓六要素法。
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
把这六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何概括文章内容技巧

如何概括文章内容技巧概括文章内容技巧最常见的有四种,包括段意综合法、摘句归纳法、文题扩展法、串联要素法等。
1、段意综合法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一篇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概括出它的主要意思,把各个部分的意思综合组织,就能归纳出主要内容了。
一般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认真通读全文,初步了解全文写什么。
(2)细读文章,弄懂每个自然段、每个词句的意思。
(3)给文章划分段落,并归纳段意。
(4)把各段的段意综合起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摘句归纳法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不一定一次就能抓得准,需要反复比较分析,分清内容的主次,准确地抓住主要内容,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句和重点段落,文章的主要内容就容易归纳了。
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全段话都是围绕某一句话的意思写的,那么这句话就是重点(中心)句。
如果全文都是围绕文中某段话的意思写的,那么这段话就是重点(中心)段。
文章中的重点句、重点段就是全文主要内容的提示,一定要留心。
3、文题扩展法有许多文章的题目就已经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所以,这就可以根据课题扩展,使它的内容更加具体、明了。
课文的主要内容就自然而然地概括出来了。
在运用这种方法时,我们可以遵循以下的步骤:(1)通读全文。
(2)以题目为中心,在文章中寻找相关的内容。
(3)将相关的内容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4)将概括后的意思组织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大意了。
4、串联要素法凡是写人、记事类的记叙文,都有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
阅读文章时,只要弄清这几个要素,就不难将文章的主要内容串联出来了。
本方法注意事项:1.不需要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都写得很详细,只需平实地、简练地说出“什么事”就可以了。
2.串联要素并不是把这几个要素简单相加,而是进行综合整理。
即先找出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按顺序连接起来,再加上一些结构性的词语,最后读一读是否通顺。
经验总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六种方法

经验总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六种方法我们阅读一篇文章,必须领会它的主要内容,只有掌握了主要内容才能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那么,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呢?1. 题目扩展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飞夺沪定桥》一课的标题适当补充一下:本文写的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克服重重困难,夺取泸定桥的经过。
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要素归纳法。
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
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
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的四要素:时间是1948年5月25日,地点是隆化中学附近,人物是董存瑞,事件是董存瑞舍身炸毁暗堡。
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董存瑞在紧急关头毅然舍身炸毁了前进途中的暗堡。
3. 段意合并法。
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黄继光》一课,可分为四段,段意分别是:(1)黄继光所在营接到新的战斗任务;(2)黄继光向指导员请战;(3)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4)黄继光所在营攻占了五九七•九高地。
根据段意归纳为:在抗美援朝战争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顽强战斗,壮烈牺牲。
4. 摘录句段法。
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
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如《养花》一文,可根据结尾段来概括它的大意:课文主要写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5. 取主舍次法。
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
如《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和尝花生几件事。
从文章看,“种花生”和“收花生”写得简略,是次要的;“尝花生”写得详细,是主要的。
根据课文主次可以这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形。
6. 问题回答法。
有些问题,只要回答出来也就是概括出了主要内容。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方法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方法1、借用课题概括法。
小学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有明确的主题,例如《大自然的声音》、《齐白石的画》和《动物远游》等。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主题去阅读,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种方法适用于记叙文。
2、找“六要素”法。
写人记事的文章通常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包括起因、经过和结果)等“六要素”。
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这些基本要素,然后用一些词语将它们串联起来,形成文章的主要内容。
3、段意合并法。
每个段落都有一个主题,将每个段落的主题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适用于各种文体。
4、问题概括法。
作者写一篇文章,通常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
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适用于写景、状物的文章。
5、找中心句法。
一些文章,每段都有中心句,像《激光》《鲸》等说明文。
可以让学生找出中心句,然后加以整理,便是主要内容了。
读文章时,我们应该学会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不仅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
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包括:记人的课文、叙事的课文和写景的课文。
在阅读这些课文时,需要抓住关键信息,了解文章的主题和主要内容。
阅读状物类的文章,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明确文章写的是什么事物,其次要了解文章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这个事物的特点,最后要理解文章的写作方式。
例如,《鲸》一文介绍了鲸的形态特征、进化历程、种类和生活性等方面的知识。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中年级学生需要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呢?首先,学生需要明白什么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的主要内容指的是围绕什么主题来写的,通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知道文章的中心思想。
因此,要想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就需要熟读整篇文章,抓住主要的内容,去掉次要的,从而得到文章的中心思想。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七种方法

概括文章主要容的七种方法阅读一篇文章,必须领会它的主要容,只有掌握了主要容才能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那么,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容呢?1. 题目扩展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容。
如《飞夺沪定桥》一课的标题适当补充一下:本文写的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克服重重困难,夺取泸定桥的经过。
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容。
2. 要素归纳法。
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
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容。
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的四要素:时间是1948年5月25日,地点是隆化中学附近,人物是董存瑞,事件是董存瑞舍身炸毁暗堡。
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容: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董存瑞在紧急关头毅然舍身炸毁了前进途中的暗堡。
3. 段意合并法。
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容。
如《黄继光》一课,可分为四段,段意分别是:(1)黄继光所在营接到新的战斗任务;(2)黄继光向指导员请战;(3)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4)黄继光所在营攻占了五九七?九高地。
根据段意归纳为:在抗美援朝战争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顽强战斗,壮烈牺牲。
4. 摘录句段法。
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
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容。
如《养花》一文,可根据结尾段来概括它的大意:课文主要写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5. 取主舍次法。
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容。
如《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和尝花生几件事。
从文章看,“种花生”和“收花生”写得简略,是次要的;“尝花生”写得详细,是主要的。
根据课文主次可以这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容:“我”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形。
6. 问题回答法。
有些问题,只要回答出来也就是概括出了主要容。
如《飞夺泸定桥》提出下面问题:①课文写的是红军在什么情况下飞夺泸定桥的?②他们是怎么“飞”又是怎么“夺”的?③结果怎样?把这些问题的回答归纳起来,就是主要容。
经验总结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六种方式

经验总结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六种方式咱们阅读一篇文章,必需领会它的主要内容,只有掌握了主要内容才能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用意。
那么,如何归纳文章主要内容呢?1. 题目扩展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归纳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略加扩展充实,就取得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飞夺沪定桥》一课的题目适当补充一下:本文写的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克服重重困难,夺取泸定桥的通过。
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要素归纳法。
记叙文一般包括有时间、地址、人物和事件四要素。
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
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的四要素:时间是1948年5月25日,地址是隆化中学周围,人物是董存瑞,事件是董存瑞舍身炸毁暗堡。
归纳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董存瑞在紧急关头毅然舍身炸毁了前进途中的暗堡。
3. 段意归并法。
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黄继光》一课,可分为四段,段意别离是:(1)黄继光所在营接到新的战斗任务;(2)黄继光向指导员请战;(3)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捐躯;(4)黄继光所在营攻占了五九七•九高地。
按照段意归纳为:在抗美援朝战争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顽强战斗,壮烈捐躯。
4. 摘录句段法。
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归纳了全文的大意。
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略加整理,即可抓住主要内容。
如《养花》一文,可按照结尾段来归纳它的大意:课文主要写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地。
5. 取主舍次法。
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按照主要的来归纳它的主要内容。
如《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和尝花生几件事。
从文章看,“种花生”和“收花生”写得简略,是次要的;“尝花生”写得详细,是主要的。
按照课文主次可以这样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形。
6. 问题回答法。
有些问题,只要回答出来也就是归纳出了主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归纳文章主要内容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阅读训练最基本的要求。
不少同学对此往往不是抓不住重点,就是重点不突出。
所谓阅读,重点在读,只要读时多下功夫,读后又能认真思考,定能在阅读训练过程中发现其中的奥妙。
在归纳文章主要内容时,我们不妨用以下几种方法试试。
1.抓体裁。
不同体裁的文章,归纳其主要内容的方法不同。
对写入的文章应抓“写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
对写事的文章可按事情的“六要素”来归纳。
对写景和状物的文章要抓“从哪些方面来写的”,“都有什么特点”。
2.抓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
有些文章在归纳主要内容时,只要将题目加以扩充就行了,如《伟大的友谊》,就可以用这种方法归纳:课文写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40 年,井同创造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在向着共同目标的奋斗中,建立了伟大的友谊。
3.抓重点段。
一篇文章一般都是由两个以上的段落组成,其中常有最能突出文章重点的段落。
在归纳主要内容时,就应抓住这个重点段,其它段落只需做些简单交待即可,如《我的战友邱少云》全文分力四段,第三段是课文的重点段,采用此种方法归纳为:抗美援朝时期,在夺取“三九一”高地的战斗中,邱少云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严格遵守纪律,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最后在烈火中壮烈牺牲了。
4.抓中心句。
中心句常常是文章的总起句(总结或总述句)或过渡句。
归纳时只要抓住了这些句子,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就抓住了,如《太阳》第二段的开头一句:“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这句话既是过渡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是总起句,概括讲了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课文最后用“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概括全文,总结性结尾。
归纳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只需抓住这两个中心句进行归纳就行了。
怎样划分段落段落,也称意义段、结构段、逻辑段。
它是由几个意思密切相关的自然段组合适而成(有时一个自然段也是一个逻辑段)。
划分段落是理解文章的必经过程和重要手段。
分段,就是把叙述同一内容的各个自然段合并为一个逻辑段。
分段时,先要理清全文的顺序,找到分段的依据,然后进行分段。
分段的依据1、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段。
如《一夜的工作》,可按审稿前、审稿时、审稿后和作者回来的顺序,分为四段。
这类记叙文的段落,开头一段一般有交代时间的话,可作为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段的参考。
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
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而经过总有它的发展过程。
记事的文章,可以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划分段落。
3、按空间变换顺序分段。
游记、参观记一类的文章,都可以依据空间的变换分段。
分段时,表示空间的词语可作为划分段落的参考。
4、按内容性质的不同分段。
有些课文,既不能按"时间的先后"或"空间的变换"分段,又不是写一件完整的事情,因而也不能以"事情的发展"作为分段的依据。
它们是从几方面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点或通过几件事来写人,这样的文章可依据内容的不同来分段。
对这类文章分段时,要注意总起句、总结句或中心句。
5、按总起分述的方法分段。
"总分"写法的文章,一般分两段。
分述部分,不管一个局部或几个局部都作一段。
局部中几个方面,应作为"分述"中的层次。
如《林海》。
"总分总"写法的,则分为三段,如《美丽的不兴安岭》。
五、怎样划分段落分段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但重在分清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的联系,常见的分段方法有:1、整体分割法。
读一篇写事的文章,要搞清它写的是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
依此可将文章分段;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则要把事情一件一件分割开;说明事物的文章,同样要把所说明的几个方面分割开。
2、部分归并法。
步骤是:第一,先给第个自然段编上序号并归纳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第二,把说明同一内容的邻近自然段归并成一个大段。
3、提取中心法。
先抓住文章中占较多篇幅的主要内容,把这部分内容归纳为一大段,就是提取中心段。
4、标志分段法。
有些文章有明显的分段标志,如有标明时间的语句,有标明地点、方位的语句,还有空行标志。
关于过渡段的处理:过渡段承上启下,主要是为了启下,因而分段时一般从下不从上。
如《伟大的友谊》中的过渡段"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就应划归下一段,如果过渡段主要是总结上文的,也可以归上段。
六、怎样归纳段意分段以后,用简明扼要的话说明每段的主要意思,就是归纳段意。
这实际上就是把整篇课文概括成一个简单的提纲。
这样,我们不仅能掌握每段的主要意思,还能进一步了解作者是按怎样的次序安排材料的,了解段与段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归纳段意的要求归纳段意一般要做到如下三条:一是准确,即要恰如其分地概括出全段的重点内容,不能用部分代替整体或用次要的代替主要的;二是简练,言简意明,不能罗嗦;三是通顺明白,不能含糊其词。
归纳段意的方法1.摘句法。
把能概括全段内容的句子摘下来,作为段落大意。
这种方法,适用于有中心句的段落。
2、归并法。
先找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再将几个自然段的大意归并到一起,归纳出全段大意。
3、取舍法。
一段里有几层意思,往往有主有次,抓住主要的,舍去次要的,就可以得出段意。
如《小英雄雨来》第一大段有两层意思:雨来生活的环境和雨来的游泳本领高。
第二层是主要的,可以用作全段大意。
4、借助法。
就是借助段的结构特点进行归纳。
如总分段,可借助总述部分;因果段,可借助结果部分;递进段,可借助后一层的意思,但要注意在同一篇文章里归纳段意的方法要统一,不能几种方法同时使用。
七、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应概括得完整简要。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法一:段意合并法。
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
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
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法二:要素串连法。
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
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飞夺泸定桥》就可以这样来概括主要内容。
法三:问题概括法。
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
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穷人》一文,读后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桑娜在等丈夫回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她会这样想?丈夫回来以后,她又是怎么想的?一一回答这些问题,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法四:标题追溯法。
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
如《伟大的友谊》一课,我们抓住标题便可追溯到主要内容。
法五:内容借助法。
这种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方要内容。
如《养花》一课,结尾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总之,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同时,各种方法结合运用,效果更好。
归纳主要内容,要在“重点”两个字上下功夫。
一篇文章是由几个段落组成的,但是总会有一两个主要段落。
文章的中心思想,往往体现在这些段落中。
我们要教会学生边读边想: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哪些段落是重要的?从而归纳出主要内容。
同时还要要注意两点:一是在一篇文章中往往有一两个重点段,应准确判断,才能正确地归纳主要内容。
二是归纳主要内容语言要简洁、明了。
归纳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语句可多可少,但是要写明白,重点突出,因此,要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恰当地组织语言和运用语言。
首先教师应该告诉学生概括文章大意必须把握两个要点:一是内容尽量完整;二是语言尽量简练。
然后根据课文实际,设计一些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如:课文中主要人物是哪几个人?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是怎么联系起来的?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等等,这些问题串联成珠后就是文章主要内容。
有些老师担心这样下去学生就不会独立总结了,而我觉得这恰恰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方法,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去思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这种能力。
我们不能只是把问题抛给学生,就坐等结果,还要多思考一些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提高能力的方法。
小学生毕竟小,他们需要一些引导。
小学生的阅读题是有一定难度的。
为此,本文拟就小学阶段常见语文阅读题考察要点,题型表现方式,学生解答阅读题易失分原因,和教师如何指导训练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等方面,谈点看法。
一、常见小学语文阅读题考察要点及题型表现方式。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语文阅读题的解答,应该是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和分析判断推理表达等综合能力的体现。
既有需要学生记忆的东西,又有需要学生在理解文意后灵活运用的成分,是主客观性试题的结合。
而考试中具体的题型又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比如词义的考试,既可以是按上下文释义,也可以是近反意词的选择与判断,还可以是词义正误的判断,还可以是关键词表达特定事物,还可以用词造句等等。
二、学生解答语文阅读题时,容易出现的失误很多,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该识记的东西记不住,缺乏较为广泛的、必需的知识积累。
如对字词的音、形、义把握不住,模模糊糊,释义不准,应该掌握的作家作品,古诗古词,精彩片段没能掌握,常用短语,格言、谚语,名言,成语,词汇积累不多。
修辞法,标点,说明方法等易混淆。
导致解题时遇到的一些客观性试题无法做。
2、判断思路不清晰,概念不明,缺乏必要的推理能力。
例1,《穿破鞋的大学生》“那些富家子弟见他这套装束,不仅讽刺他,而且栽污他这双皮鞋是他偷来的。
问题:①解释:装束、讽刺、栽污的意思。
②联系上下文解释它们的意思。
题意很接近,细致起来有区别。
有些同学把文段的主要内容与主题思想含混,不知道文章的主题思想,还应该有作者的主观情感在里面。
有的把文章的总体结构与层次段落顺序安排混淆起来,搞不清整体和局部的联系和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