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动物生理血液循环及血管
动物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2.心音图:机械振动转换成电信号后 2.心音图: 心音图
得到的图形。 得到的图形。
四、心泵功能的评定
(一)心脏的输出量——基本指标 心脏的输出量 基本指标
1.每分输出量和每搏输出量—左右基本相同 左右基本相同
(1)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 每搏输出量(stroke 一次心博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一次心博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2)每分输出量(cardiac output) 每分输出量(cardiac 每搏输出量× 每搏输出量×心率 (3)心输出量正常值 : 5 ~ 6L/min
2. 窦房结细胞0期去极化机制 窦房结细胞0
(1) 与Na +无关 (2) Ca2+内向电流
3. 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特征
4期膜电位不稳定 自动除极。 期膜电位不稳定, (1) 4期膜电位不稳定,自动除极。 (2) 4期自动除极达阈电位时,激活膜 4期自动除极达阈电位时, 期自动除极达阈电位时 上Ca2+通道,Ca2+内流,引起0期除 Ca2+通道,Ca2+内流,引起0 通道 内流 极。
(2) 心室充盈期 快速充盈期——房室瓣开启,心室容 房室瓣开启, 快速充盈期
积增大。 积增大。
减慢充盈期——入室血流速度减慢, 入室血流速度减慢, 减慢充盈期
心室容积继续增大。 心室容积继续增大。
心房收缩期——房内压升高,心房内 心房收缩期 房内压升高,
血液挤入心室。 血液挤入心室。
左心室泵血机制
第二节
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节 律性兴奋的产生和传导
内容1.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内容1. 内容2. 内容2. 心肌兴奋的产生与传导
动物生理学 第四章血液循环

2.自律性(autorhythmicity) (1)自律细胞的电位特点 (2)影响自律性的因素舒张期自动去 极化的速度(图) 最大舒张期电位水平(图) 阈电位水平(不是主要影响因素)
上一页
下一页
3.传导性(conductivity)(图)
(1)传导性的特点
(2)影响心肌传导性的因素 0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 邻近部位膜的兴奋性
上一页
下一页
4.收缩性(contractility)
心肌收缩性的特点:
(1)对细胞外液的Ca2+浓度有明显的依赖 (2)不发生强直收缩 期前收缩或额外收缩(extrasystole) 代偿间歇(compensatory pause)
上一页 下一页
期前收缩:心室肌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受到一次
额外的(人工或病理)刺激,可产生一次额外的兴 奋和收缩,由于它发生在下一次窦房结兴奋所产生 的正常收缩之前,所以称为期前收缩。
二、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
(一)心肌细胞的类型及特点 (1)普通心肌细胞 心房肌细胞和心室肌细胞。 特点:富含肌原纤维,具有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 性,不具有的自主节律性,是心脏泵血活动的动力, 又称为收缩细胞或工作细胞。 (2)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 包括P细胞和浦肯野氏细胞。 特点:缺乏收缩能力,具有产生自动节律性兴奋的能 力,称为自律细胞。构成心传导系统,完成兴奋的传 导功能。
快钠通道,可被河豚毒(TTX)特异性阻断。
Ⅱ. 1期:又称快速复极早期 膜电位由+30 mV迅速降至约0 mV,形成复极1期, 此时快钠通道已关闭,但有短暂的K+外流。复极l 期与0期合称峰电位,历时约10 ms。
Ⅲ. 2期:又称平台期或缓慢复极期 膜电位下降缓慢,膜电位稳定于0 mV水平附近达 100~150 ms之久。主要由慢钙通道开放,Ca2+(伴 有少量Na+)内流和K+外流所形成的离子电流动态 平衡。初期是Ca2+内向离子电流占优势,随着时 间推移K+外向离子电流逐渐增强,导致膜电位缓 慢地变负。
动物生理学-循环系统

心腔内瓣膜位置及作用总结如表9-1: 表9-1 心瓣膜位置及作用
瓣膜 二尖 瓣 三尖 瓣
主动 脉瓣 肺动 脉瓣
位置 左房 室口 右房 室口
主动 房 防止血液由右心室返回 右心房
防止血液由主动脉返回 左心室 防止血液由肺动脉返回 右心室
(四)心壁的构造 心壁由心内膜、心肌层、心外膜组成。 1.心内膜 是心腔面一层光滑的薄膜,心的瓣膜就是由心内膜折叠而成。 2.心肌层 主要由心肌构成,心室肌比心房肌厚,左心室肌又比右心室肌厚。心房肌 和心室肌均附着于纤维环上,互不传导。 3.心外膜 属浆膜,覆盖于心肌层的表面。同时也是浆膜性心包的脏层。 (五)心的传导系 心的传导系是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组成。主要 作用是产生并传导冲动,以维持心脏的正常节律。 主要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分支。 1.窦房结 是心的正常起搏点,位于上腔静脉入口与右心 房交界处的心外膜深面。 2.房室结 位于冠状窦口上方的心内膜深面。接受窦房结 的控制。 3.房室束及其分支 由房室结发出,在室间隔上部分为左、右束支,最后延为浦肯野纤维,与 心室肌纤维接触,将冲动传递给心室肌。
(六)心的血管(图见上) 1.动脉 营养心的动脉为左、右冠状动脉。 (1)左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根 左侧,从左心耳与肺动脉干之 间穿出,分为两支。 1)前室间支:沿前室间沟下降, 布于室间隔前2/3、左心室前壁 及右心室前壁的少部。 2)旋支:沿冠状沟左行,布于 左心室侧壁、后壁和左心房。 (2)右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根部右侧,从右心耳与肺动脉干之间 穿出,沿冠状沟向右下行,发出后室间支,沿后室间沟下降。右冠 状动脉主要布于室间隔后1/3、右心室、右心房及左心室后壁的少 部。 2.静脉 心的静脉主要有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和心小静脉,它们先汇入冠 状窦,再经冠状窦口入右心房。
动物生理学第五章 血液循环

1期:
快Na+通道失活 + 激活Ito通道 K+外流 快速复极化 (1期)
1期
按任意键显示动画2
K+ Na+
Ito 通道: 70 年代认为 Ito 的离子成分为 Cl- , 现在认为Ito 可被 K+通道阻断剂(四乙基胺、 4-氨基吡啶)阻断,Ito的离子成分为K+
2期:
0期去极达-40mV时 已激活慢Ca2+通道 + 激活IK 通道 Ca2+缓慢内流与K+外 流处于平衡状态 缓慢复极化 (2期=平台期)
心 力 衰 竭:当心力贮备用尽而仍不足以适应需要时。
七、心脏的生物电现象及生理特性 1.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1.1 心肌细胞的类型及特征
根据各类心肌细胞 AP 的 0 期去极化速率和 4 期有 无自动去极化,将心肌分为 ① 快反应自律细胞: 0 期去极速率快, 4 期有 自动去极化 ② 快反应非自律细胞: 0 期去极速率快, 4 期无 自动去极化 ③ 慢反应自律细胞: 0期去极速率慢, 4期有自 动去极化 ④ 慢反应非自律细胞: 0 期去极速率慢 , 其 4 期无 自动去极化
左心室(动脉血) 主动脉和各级动脉分支 全身各器官的毛细血管 右心房
小、中静脉(静脉血)
上、下腔静脉(大静脉)
肺循环(小循环)
血液往返于心和肺之间的途径。其功能是完成气体交换。
右心室(静脉血) 肺动脉及肺内各级分支 肺静脉 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左心房
肺内各级肺静脉属支(动脉血)
第一节 心脏生理
1.2 非自律性细胞(心室肌细胞)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
心 室 肌 的 RP 和 AP
1.2.1 心室肌细胞RP和AP的形成机制
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心脏生理
(一)兴奋性 兴奋性: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兴奋的能力。 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1)绝对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
① 绝对不应期:0期→3期的-55mV。兴奋性=0 ② 有效不应期:3期的-55→-60 mV。部分除极或局部兴奋,但 不能爆发AP(局部反应期)。即刺激不产生AP。 (2)相对不应期 复极-60→-80 mV。用阈上刺激才能产生动作电位。此期AP 复极时程短,不应期亦短,易导致心律失常。
心脏生理
血管生理
血管作用 运输血液 分配血液 物质交换 维持血压 调节血容
血管生理
血管分类:
1. 弹性贮器血管:主A、肺A及大动脉,管壁较厚,含有丰富的 弹力纤维。
2. 分配血管:动脉(如肾动脉),将血液送到各器官组织。 3. 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小A及微A,内径只有20-30μ m,对血 流阻力很大。 4. 交换血管:真毛细血管,口径很细,但因数量多,故总的截 面积非常大,因此血液在毛细血管内的流速十分缓慢。 5. 容量血管:静脉(容量大,可扩张性大),数量较多、口径 较大而管壁较薄,故容量大。循环血量的60%-70%容纳在静脉中。
血液循环
焦作护理学校 李爱国
概述
血液循环系统
心脏 血管
动力器官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血液循环的功能 1. 物质运输 2. 实现体液调节 3.保持内环境稳态及防卫功能。 血液循环是高等动物生存的重要条件。
认识心脏
目录
1、心脏生理
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肌的生理特性
2、血管生理
动物生理学章节测试题及答案第四章血液循环

第四章血液循环一、名词解释1.心动周期2.每搏输出量3.心力储备4.期前收缩5.代偿间隙6.窦性节律7.异位节律8.每分输出量9.脉搏压10 第一心音11 心电图12 T 波13 降压反射14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15 心钠素二、填空题1.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和。
2.心肌细胞按结构和功能可分为和3.普通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包括、、和。
4.血管系统由、和组成。
5.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是、、和。
6.心血管调节基本中枢在。
7. 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与_____的平衡电位基本相等,0期去极化主要由_____内流形成,1期复极化主要由________失活和____________短暂外流相等所致,平台期是由于______携带的外向电流和______携带的内向电流大致相等所致,3期复极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____________完全失活而______外流逐渐增强。
8. 在心电图中,P波表示____________的电位变化,PRS波群表示____________的电位变化,T 波表示______________的电位变化,P-Q间期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所需的时间。
9. 在心室快速射血期,室内压______房内压和主动脉压,房室瓣处于______状态,主动脉瓣处于______状态。
10 微循环是指______和______之间的血液循环。
11 微循环血流通路有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
12 组织液生成的有效滤过压=(______血压+______渗透压)-(______渗透压+______静压)。
13 当心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和心肌细胞膜上的_____结合,可使心率______。
14 调节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在_____。
15 心肌兴奋后,兴奋性变化的特点是_____特别长。
16 心肌兴奋后,兴奋性发生的周期性变化可分为_____ 、_____和超常期。
动物的循环系统和血液循环

动物的循环系统和血液循环动物的循环系统是其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循环系统,动物能够将氧气和养分输送到身体各个部分,并同时排出废物和二氧化碳。
血液循环则是循环系统的核心,负责将血液沿着身体各个部分运输,以保证身体的正常功能运作。
一、动物的循环系统在动物中,循环系统的构成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
心脏是一种中空的肌肉器官,能够收缩和放松来推动血液流动。
血管则是连接心脏和各个组织器官的管道,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将氧气和养分富集的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个部分,而静脉则将含有废物和二氧化碳的血液回输到心脏。
毛细血管是动脉和静脉之间的细微血管,起到交换物质和氧气的作用。
动物的循环系统可以分为开放式循环和闭合式循环。
开放式循环在无脊椎动物中较为常见,血液会从心脏流向身体腔体,然后返回心脏。
而闭合式循环则在脊椎动物中普遍存在,血液在动脉和静脉中循环运输。
二、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是动物循环系统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血液通过循环系统运输氧气、养分和激素,同时也负责排除废物和二氧化碳。
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其主要职责是携带氧气到身体各个部分,并将二氧化碳运回肺部排出。
这得益于红细胞中含有的血红蛋白,它能够与氧气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然后输送到全身。
而在组织器官中,血红蛋白会释放氧气,并接收二氧化碳。
这个过程在肺部相反地发生,红细胞将二氧化碳交换为氧气,以备下一次氧气输送。
白细胞则是血液中的免疫细胞,它们负责对抗感染和疾病。
当身体受到伤害或感染时,白细胞会聚集到受伤部位或感染部位,以消灭病原体并促进愈合。
血小板是具有凝血功能的细小细胞片状结构,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会迅速聚集,形成血栓以防止过多的出血。
这个过程被称为血液凝固,它是保护身体免受进一步损伤的重要机制。
总结起来,动物的循环系统和血液循环密不可分。
通过心脏、血管和血液的有机组合,动物能够保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动物医学-动物生理学《血液循环》课件

(1)静息电位水平 静息电位(自律细胞为最大复极电位)绝对值增大时,距离阈电位的差距加大,引起兴奋所需的刺激阈值增大,表现为兴奋性降低;反之亦然。 (2)阈电位水平 阈电位水平上移,则与静息电位差距增大,兴奋性降低;反之亦然。 (3)Na+ 通道状态:兴奋产生时,都是以Na+通道激活作为前提。Na+通道处于备用、激活、失活三种状态,其活动有电压依从性和时间依从性。 备用状态: -90 mV (具有兴奋性的前提) 激活状态: -70 mV,Na+通道迅速开放,Na+迅速跨膜内流 失活状态: -50 mV,Na+通道处于关闭状态
窦 房 结 ↓ ↓ 结间束 房间束 ↓ ↓ 房室交界 心房肌 ↓ 房室束 ↓ 左、右束支 ↓ 浦肯野纤维 ↓ 心室肌
心肌传导兴奋的特点 由于心脏各部位的心肌细胞的传导性各不相同,故兴奋的传导具有快-慢-快的特点。窦房结的兴奋一方面通过房间束传至左右心房,引起左右心房同时收缩;另一方面通过结间束传至房室交界,然后由房室束(希氏束)传至左右束支,然后通过浦肯野纤维到达心室肌。
心房和心室间有结缔组织的纤维环隔开,心房肌和心室肌之间也无直接的电联系,心房和心室唯一传递兴奋的通道是房室交界区的房室结。
2. 房-室延搁 心房肌的传导速度约为0.4m/s,可将窦房结发出的兴奋迅速传遍整个左右心房。兴奋通过房室交界时速度变慢,仅为0.02~0.05m/s;所以兴奋通过房室交界的时间较长,约需0.10s,这一现象称为房-室延搁。 房-室延搁意义:它使心房和心室的活动按顺序进行,保证了心房收缩结束后心室开始收缩,使心室收缩前充盈更多的血液,以利泵血功能。 兴奋通过房室交界后,沿心室内传导系统-房室束及其分支、浦肯野纤维网迅速传播到左右心室肌,浦肯野纤维的传导速度最快,可达4m/s,使兴奋几乎同时传到所有的心室肌,使整个心室肌同时发生收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在医院内做体检时,一般测量血压的部位是( 、在医院内做体检时,一般测量血压的部位是( A、肺动脉 B、上、下腔静脉 C、上臂动脉 D、前 、 、 、 、 臂动脉
4、静脉注射青霉素时,若跟踪检查,则先从心脏的 、静脉注射青霉素时,若跟踪检查, 哪个腔发现这种药物?( 哪个腔发现这种药物?( ) 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室 D、右心房 、 、 、 、 5、下列哪项能够穿过毛细血管壁并吞噬病菌?( 、下列哪项能够穿过毛细血管壁并吞噬病菌?(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 、 、 、 6、在某人的血常规化验单上,PLT和值为 、在某人的血常规化验单上, 和值为200×10⁹ 和值为 × ⁹ 个/升,你认为该项提供的信息最可能为( ) 升 你认为该项提供的信息最可能为( A、红细胞计数,属正常范围 、红细胞计数, B、血小板计数,属正常范围 、血小板计数, C、血细胞计数,属炎症 、血细胞计数, D、血红蛋白含量,属贫血 、血红蛋白含量, )
物质通过毛细管膜上的孔道在血液和组织液间进行交换
内皮细胞的孔型
帮助血液回心的因素
• 肌肉挤压 • 单向血管 • 静脉瓣的作用
血压的产生
• 概念: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 概念:
壁的侧压力。 壁的侧压力。
• 血压形成的基本因素:
• 1)血液对血管系统的充盈(物质基础) )血液对血管系统的充盈(物质基础) • 2)心脏射血释放能量 )
心脏活动与心电图
Same as fig 8.11
Bio 130 Human Biology
Cardiac Conduction System Coordinates Contraction
• SA node: cardiac pacemaker • AV node: relay impulse • AV bundle and Purkinje fibers: carry impulse to ventricles Bio 130 Human Biology
400 300 200 200 50 30 100 28 0
l ca t me ca co w
376
9
70 40
gre phan yw t ha h u le ma n li o mo n us e
e le
Mammals
你不了解的心脏
• 伸出你的一只手攥拳,如果你是一个孩子,你的 心脏就和你的一个拳头一般大,如果你是一个成 年人,那你的心脏和两个拳头一般大。 • 你的心脏一天要跳100,000次,一年跳 35,000,000次。在平均一生的时间内,心跳超过 2.5 万亿次。 • 拿出一个乒乓球,使劲捏一下,这个力量基本就 是心脏泵血时的力量。即使在休息的时候,心肌 也在辛苦工作,它可比骨骼肌的工作强度高两倍。
习 题
1、下列四组血管中,都运送动脉血的是哪一组( ) 、下列四组血管中,都运送动脉血的是哪一组( A、主动脉 、肺动脉 B、肺动脉、上腔静脉 、 、肺动脉、 C、主动脉、肺静脉 、主动脉、 D、肺动脉、下腔静脉 、肺动脉、 2、取洗净的新鲜猪心脏,将水从肺动脉注入,流出 、取洗净的新鲜猪心脏,将水从肺动脉注入, 水的血管是( 水的血管是( ) A、主动脉 、 肺静脉 B、肺动脉 、 C、上、下腔静脉 、 D、 、 )
各血管内血压的变化
动脉血压
• 1.动脉血压及正常值(以肱动脉血压为准) 动脉血压及正常值(以肱动脉血压为准) 动脉血压及正常值 正常值: 正常值:BP =收缩压 / 舒张压 收缩压 = 90 ~ 140 /60 ~ 90 mmHg
脉搏压 = 收缩压 - 舒张压
正常值: 正常值: 4.0~5.3 kPa(30~40mmHg) ~ ( ~ )
* 重要物质 – 包括氧气、营养物及代谢废物
血液循环的生理功能
• • • • • 1运输体内物质,维持新陈代谢。 运输体内物质,维持新陈代谢。 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 2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 3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 4 实现血液防卫功能。 实现血液防卫功能。 5 内分泌功能(心房钠尿肽、血管紧张素) 内分泌功能(心房钠尿肽、血管紧张素)
• 交换血管(通透性)——真毛细血管 通透性) 真毛细血管
血液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 容量血管(易扩张)——静脉(微静脉 大静脉) 易扩张) 静脉( 大静脉) 静脉 微静脉~大静脉 起贮血库作用(容纳循环血量60-70%) 起贮血库作用(容纳循环血量 )
孔道 到组织细 胞 细胞间裂缝
毛细管细胞 细胞核 红细胞
Figure 8.13
# 2 血管 : 单行道
• 血管 • 是很长又狭窄的 通道贯穿全身.
心脏 静脉
血液流动的 基本过程
动脉
微静脉 毛细血管
微动脉
三种类型的血管
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静脉阀 结缔组织 内皮 平滑肌 内皮
内皮
血管功能的划分
• 弹性贮器血管(弹性)——大动脉 弹性) 大动脉
缓冲心缩压和维持心舒压 • 分配血管(收缩)——动脉(大动脉 小动脉) 收缩) 动脉( 小动脉) 动脉 大动脉~小动脉 运输血液、 运输血液、分配血流的功能 • 阻力血管(管径)——小(微)动脉、小(微)静脉 管径) 小 微 动脉、 微 静脉 动脉 改变管径从而改变血流阻力
右心:泵血入肺循环; 右心:泵血入肺循环; 左心: 泵血入体循环。 左心: 泵血入体循环。
到达体细胞 的富氧血
到达肺的 缺氧血
来源于体细胞 的缺氧血
来源于肺 的富氧血
H e a rtb e a ts p e r m in u te
• 我们可以通过 听诊仪,确定 心率
Average Heart Rate of some Mammals
血液循环
BLOOD & CIRCULATION
血液循环
动物的身体内部就 像一座复杂的大城 市,这儿有繁忙的 交通,也有井然有 序的指挥。 让我们开始一次奇 妙的旅行,让“血 管”先带你去市中 心——“心脏”看 一看吧。
血液循环系统的构成 • 血管 – 血液运行通路 • 心脏 – 泵,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 • 血液 – 携带并运输*重要的物质
平均动脉压 = 舒张压 + 1/3 脉搏压
正常值: 正常值: 13.3 kPa(100mmHg) ( )
血压的测定
声 诊 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动脉血压的形成
• 前提条件:足够的血液充盈 前提条件: 闭合的血流环路 • 决定因素:心室射血对血流产生的动力; 决定因素:心室射血对血流产生的动力 外周血管口径变化对血流产生 的阻力
• #1 心脏
–4 腔室 – –上面2个腔室 : 左心房 2 右心房
• 下面2个腔室 : 左心室 右心室
咚
如果你听心跳的声 音,你就会听到 “咚” “哒”声.
“咚”是当血液冲出心 咚 脏撞击动脉血管及半 月瓣关闭产生的声音 “哒”是重回心脏的 血液冲进心房及房室 瓣关闭产生的声音
哒
通过身体的血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