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复习题29

合集下载

广东省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2.4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广东省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2.4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高考题例】 (2010·广东卷28) 2009年颁行的《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要 求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失职行为实施问责。这一举措表明 ( ) A.政府执政必须符合法律程序 B.我国已建立完整的行政监督体系 C.每个公民都有监督权和质询权 D.党政领导干部的权力和责任是统一的
【解析】A“政府执政”表述错误,排除;B错误,目前,我国已经依据宪法和法律, 解析】 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排错,材料也无体现,排异;C正误相混,公民有 监督权,但材料没涉及,人大代表才有质询权,故排除。D正确且符合题意。
【解析】 从政治生活角度考查考生对“政府依法行政”这一知识的理解。《纲 解析】 要》的制定过程是我国政府科学民主决策的过程,A项正确。“执政”的主体是中 国共产党,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及
其常委会,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间接行使国家权力,故B、C、 D项错误,不选。 【答案】A 答案】 讲解二: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1.对政府如何进行监督 对政府如何进行监督 (1)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两者缺一不可。 (2)要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主要有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如上级 政府、监察、审计、法制等部门的监督;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如中 国共产党的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 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等。 (3)要建立起信息公开制度和公开办事制度,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实施“阳光工程”。
为民所用 (4)有利于真正做到权___________,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具 公信力 有权威和___________的政府 2.政府的权威 政府的权威 (1)含义:指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 威望 同的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 公信力 国家性质 (2)决定因素:从根本上讲,政府是否具有权威是由 __________ 决 定的; 接受 认可 (3)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自觉地 ________ 和_________,是 区别政府有无权威的根本标志。

2012届高考一轮复习课件1

2012届高考一轮复习课件1
(4) 民 主 作 为 国 家 制 度 是 国 体 和 政 体 的 统 一 。 从性质上看,民主制度就是国家的阶级性质,即国 体;从形式上看,民主制度就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 式(政体),它意味着公民的平等参政权利。
例2 如果说民主是指一种与个人专制独裁统治不同 的、实行“多数人的统治”的国家形式,那么,这 个“多数人”指
人民网报道,2010年我国有4名省部级高官落 马,11名省部级高官被判刑。材料体现了国家 的( )
A.统治属性
B.阶级属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主权属性 D.社会属性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打击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体现的是国家的阶 级属性,故正确选项为B。
答案:B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对此认识 正确的是( )
D.世界上从来没有超阶级的民主
解析:严打违法犯罪活动是国家具有专政职能 的体现,故选A项。B、C、D不符合题意。
答案:A
目前有些官员公费出国考察已经变异成为公款旅游、购物、安排子 女留学,甚至是部分贪官敛财或外逃的途径。“裸体做官”已经成 为当前官场亚文化——一些官员自己在国内当官腐败、将家属移居 海外,为自己外逃做准备。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我国外逃的
官员多达数千名,携款高达数千亿元。 “裸体做官”的存在给我们
的启示是( )
①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专政职能
②坚持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③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④充分发扬民主,调动人民群众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本题以“裸体做官”为背景考查人民民 主专政的专政职能,①②③符合题意。④正确, 但不合题意。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课时综合复习题7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课时综合复习题7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1. (2011·淄博质量检测)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雪晴晚望□贾岛①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注】①贾岛长安应举落第,与从弟释无可寄居长安西南圭峰草堂寺,这首诗大约写于此时。

(1)题目为“晚望”,诗人具体“望”到了哪些景色?请简要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2)末尾两句写的是什么内容?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意象以及内容与题目的关系。

2012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复习题9

2012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复习题9

2012届政治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32 百舸争流的思想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材料中的两种观点都是对________的回答。

(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解析:本题考查哲学基本问题的含义,难度较小。

从中外哲学家的有关论断说明一切哲学问题都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诠释。

A、B、D三项应予排除。

答案:C2.从哲学上看,两种观点( )A.都认为思维决定存在B.都认为存在决定思维C.都认为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D.前者肯定了存在决定思维,后者认为思维决定存在解析: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根据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内容即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的问题,哲学形成了两大阵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材料中的两种观点就是两大阵营的典型代表思想,故A、B两项都不选。

材料没有涉及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斗争,故C项应排除。

答案:D3.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会面对处理工作计划与工作实际的关系,这在哲学上就是处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C.个人与社会的关系D.个人与他人的关系解析:在实际工作中,面对计划与实际的问题,从哲学上讲就是思维和存在的问题。

答案:B4.“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这种观点属于( ) A.怀疑论B.可知论C.不可知论D.唯心主义解析:该题观点是承认人能够认识世界,属于可知论。

答案:B5.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方面是( )A.思维对存在的能动作用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问题D.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解析:把握知识间的横向联系,注意提高辨别能力。

2012年高考政治试卷(新课标)(解析)

2012年高考政治试卷(新课标)(解析)

2012年全国高考政治试卷(新课标)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1.(4分)货币最早以足值的金属货币形式出现的。

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流通中产生了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并逐渐取代了金属货币。

纸币之所以能取代金属货币,是因为()①纸币容易产生,且同样具有充当贮藏手段的职能②使用纸币能够有效降低货币制作成本③纸币的使用范围更广④纸币同样能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考点】14:货币的职能;17:纸币的产生与含义.【分析】本题涉及考点:货币﹣货币的本质﹣﹣金属货币与纸币;货币的基本职能;商品流通中纸币代替金属货币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货币的有关理论对纸币代替金属货币这一经济现象进行“论证和探究”【解答】①:纸币不具有贮藏手段的职能,所以①错误,排除;③:金属货币和纸币作为交换媒介,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想交换,但在贮藏和世界货币方面,并非纸币所能做到,所以③排除;纸币之所以能取代金属货币是因为制作成本降低②的同时而同样可以执行货币的基本职能④,②④正确【点评】难度一般,可用排除法。

2.(4分)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深刻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回答2﹣3题。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一些国家先后陷入了经济持续下滑、失业率大幅上升的困境。

各国政府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其依据是()①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②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③政府具有经济管理职能④政府是超越市场利益的中立者。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考点】85:市场调节的局限性;8B:国家宏观调控;B4: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分析】本题是经济常识与政治常识综合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国家宏观调控、政府的经济职能,具体如下:①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科学的宏观调控。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文科综合政治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11 题,每题2分1、“俯身接地气,用心听民意。

”近来在广阔的华夏大地上,新一轮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正在蓬勃展开。

群众反映干部们带来了政策和资金,改善了干群关系;干部们体会到只有“接地气”,才能“有人气”。

下基层活动的良好成效体现了我们党()(A) 坚持政治领导的领导方式(B)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C) 坚持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D) 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方法【答案】D;2、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

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A) 两岸文化同根同源(B) 中华文化底蕴厚重(C)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D)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答案】C;3、中国古人用“五行”说来解释世界。

如图l所示,“五行”相生相克。

“生”即产生、滋生、促进,“克”即战胜、排斥、克制。

该学说所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有()①事物之间具有多种多样的联系②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③事物的发展是周而复始的循环④发展的过程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答案】A;4、有一种雷人的“楼盘文化”:挨着臭水沟叫水岸风光;旁边有小土包叫依山而居;周围有荒草地叫无限绿意;弄个喷水池叫英伦风情。

这种现象反映了()(A) 人的主观随意性(B) 实践和认识具有统一性(C) 真理的条件性(D)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答案】A;5、图2是我国对农村人口的扶贫标准以及对应的扶贫对象数量的柱形图。

对该图的正确解读是()(A) 扶贫对象数量的多少,标志着治理贫困成效的大小(B) 扶贫对象数量的增加,实现了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C) 扶贫标准的提高,有利于使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口(D) 扶贫标准的提高,促成了合理有序分配格局的形成【答案】C;6、在2012年2月举办的西半球最大的国际玩具展上,备受青睐的中国传统玩具,如毽子、风筝、不倒翁等,都是经过外国厂商重新设计,并以其品牌参展的。

2012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课件 新人教选修2

2012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课件 新人教选修2

深化拓展 1.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与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 . 说的异同 斯密的绝对成本学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 说 说 李嘉图则认为各国不 不 斯密认为不同的国 一定有自己的绝对优 同 家各有各的绝对优 势,但只要有自己的 点 势 比较优势即可 都认为由于比较利益的存在, 相 都认为由于比较利益的存在,各国要积极 实行对外开放, 同 实行对外开放,且都认为对外开放能够增 加利益 点
斯密 ①第一个明确提出 使用价值和交换价 值的概念; 值的概念;②劳动 价值二元论, 价值二元论,即一 方面认为商品价值 是由生产商品的劳 动量决定的, 动量决定的,另一 方面, 方面,又认为商品 价值是由交换价值 决定的
经 济 理 论
劳 动 价 值 论
李嘉图 ①没有使用价值的东 西就没有交换价值; 西就没有交换价值; 劳动价值一元论, ②劳动价值一元论, 即认为商品价值是由 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 动决定的; 动决定的;③意识到 新价值的创造和旧价 值的转移以及商品价 值决定问题上个别劳 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之间的区别等 问题
2.两位经济学巨匠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的比较 两位经济学巨匠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的比较 斯密 ①财富包括一国生 产的所有产品; 经 产的所有产品;② 济 财富增 通过分工提高劳动 生产率、 理 长理论 生产率、提高资本 论 利用效率等可以增 加国民财富 李嘉图 ①主张发展生 产力增加国家 财富; 财富;②增加 资本积累是实 现财富增长的 必要条件
(2)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市场机制对于有效 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 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 配置社会资源具有积极作用, 配置社会资源具有积极作用,但也客观存在着自 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问题, 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问题,必须实行市场机 制和国家宏观调控有机结合。 制和国家宏观调控有机结合。斯密提出要充分发 挥市场作用的观点是正确的,但他没有认识到市 挥市场作用的观点是正确的, 场机制作用的局限性,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场机制作用的局限性,反对政府干预经济,这不 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点拨】 点拨】 我们要一分为二的观点认识亚当·斯密 我们要一分为二的观点认识亚当 斯密

2012届高三政治政治生活复习题(附答案)

2012届高三政治政治生活复习题(附答案)

2012届高三政治政治生活复习题(附答案)2012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政治生活》第七课测练题2011.10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族人民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经济总量由1952年的57.9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30626.2亿元;少数民族的人均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前的40岁以下提高到如今的70岁左右。

以上成就的取得主要归因于A.少数民族地区享有更多的经济自治权B.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政策C.我国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及风俗习惯D.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2、藏传佛教在玉树州老百姓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2010年4月28日,在地震中受损严重的结古镇禅古寺的喇嘛们进行了灾后首场法事活动,为逝者超度,向救援者发达感恩,给全国人民及世博会祈福。

材料表明在我国A.正常的宗教活动可以为社会和谐做贡献B.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C.少数民族有从事宗教活动的自由D.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3、(2010年高考•安徽卷4)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56各民族紧密团结在祖国大家庭内。

这一大好局面形成的原因主要有①各族人民团结在党的领导下发挥了建设国家的积极性、创造性②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③我国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4、2009年发生在新疆乌鲁木齐的“7•5”严重犯罪事件,破坏了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不得人心。

党和政府采取果断措施,迅速对其进行了处置和平息。

这说明①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挫败民族分裂活动的根本保证②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③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④妨害我国民族团结的因素将不复存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这一事实表明①经济发展是民族地区繁荣和稳定的关键②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③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显著优越性④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6.随着我国城镇化、市场化的深入发展,进城务工经商的少数民族群众越来越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届政治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38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1.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必须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下列说法中能够正确反映发展的实质的是( )A.发展就是事物的运动和变化B.发展是同一事物的重复和循环C.发展是指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D.发展是指每一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变化的过程解析:A项没有看到发展与运动和变化的区别,故不选。

B项没有认识到发展的前进性和上升性,故应舍去。

C项正确反映了发展的实质,故应选。

D项为错误说法,不合题意。

答案:C2.下列对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原因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②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③新事物符合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④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是发展的实质。

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因此,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故①②符合题意。

新事物就自然科学来说,不一定非要指符合人民的利益,即使是社会领域里的新事物从根本上只是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可能符合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所以③表述不正确。

④是讲新事物发展道路的曲折,与题干无关。

答案:A3.郑板桥有诗云:“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其中的哲学寓意是( )①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②发展的实质就是旧事物的灭亡③旧事物不符合发展的规律④新事物的成长要靠人们的热情扶持A.①④ B.②④C.①②④ D.②③④解析:此诗寓意深长,富于哲理,形象地表述了新竹(学生)和老干(老师)的关系,揭示出后来者居上的客观规律。

但是,后起之秀必须依靠前辈的扶持,唯有如此,方能茁壮成长。

①④正确,选A。

答案:A4.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

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这表明( )①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③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不是一帆风顺的④旧事物必然要走向灭亡A.①② B.②③C.①②④ D.②③④解析:题干并没有把新旧事物作比较,①不符合题目要求。

题干强调人生不摔跟头、不碰壁就不能长大,②③符合题意,选B。

④与题干无关。

答案:B5.对于质变与发展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发展一定是质变②质变一定是发展③发展不一定是质变④质变不一定是发展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解析:此题考查质变与发展的关系。

事物的质变分为两类:一类是前进的、上升的质变;一类是下降的、倒退的质变。

只有那种前进的、上升的质变才是发展。

②③的表述错误。

答案:C6.青海湖每年入湖沙量987万吨,湖深由上世纪初的37.5米淤塞到现在的25.28米,湖堤裸露面积达359.4平方公里,成为近年来沙尘活动新的诱发地。

这表明( ) A.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B.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C.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D.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解析:青海湖的变化,属于自然界的变化发展。

答案:A7.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来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这启示我们( ) A.要抓住机遇,赢得主动B.要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C.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D.要正确对待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解析:A项不体现哲学道理,C、D两项都没有分析质变的重要性。

答案:B8.“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损,年有所亏。

”这句话告诉我们( )A.要重视量的积累B.要抓住机遇,促成飞跃C.要重视意识的作用D.要对未来充满信心解析:学习要想日有所长,必须重视量的积累。

答案:A9.据专家介绍:“毒品能使人产生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依赖性,第一次吸毒是终身吸毒的开始,保护自己不受毒害唯一有效的方法是永远不尝试第一次。

”这是因为( ) A.错误的思想意识严重阻碍事物的发展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C.量变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质变是量变的前提解析:A、B两项不符合题干含义,D项说法错误。

答案:C10.鲁迅先生说:“我独不解中国人何以于旧状况,那么心平气和,于较新的事物这么疾首蹙额,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这么求全责备?”这其中人们对“较新的事物”“初兴之事”的态度反映了( )①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一般要经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②旧事物总是竭力扼杀和摧残新事物③人民群众对新事物的认识、理解、接受,需要一个过程④新事物最初出现时不可能完全具备并充分显示和发挥其优越性A.①②④ B.①③④C.①②③ D.②③④解析:本题旨在考查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本题是一道引文式选择题,考查的知识是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为什么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之所以对“较新的事物疾首蹙额”“初兴之事求全责备”,除了认识方面的原因③外,还在于新事物本身的原因④,②虽也是新事物的成长壮大艰难曲折的原因,但与题干无关。

答案:B11.新事物的成长( )A.一开始就表现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B.在其初期就完全具备并充分显示和发挥其优越性C.是一帆风顺的,没有任何艰难险阻D.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解析:A、B、C三项都是错误观点,都没有正确揭示新事物的成长过程。

答案:D1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哲学寓意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C.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道路是曲折的D.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弄清楚诗句的含义,从哲学上看,诗句主要是强调新事物的发展趋势是不可战胜的,应选B。

A、C、D三项都不是题干所体现的哲学寓意。

答案:B13.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 )A.事物的变化是前进还是后退B.事物的数量是增还是减C.事物的变化是大还是小D.事物的性质是否发生了根本变化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量变与质变的根本区别,从二者的含义可知,此题应选D。

答案:D14.下列不符合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是( )A.绳锯木断,水滴石穿B.防微杜渐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D.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解析:C项体现的是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A、B、D三项都符合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应选C。

答案:C15.航空界有个关于飞行安全的“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及1000起事故隐患。

“海恩法则”启示我们( ) A.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规律B.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C.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解析:事物都是从量变开始的,由事故隐患逐步发展到严重事故,体现了量变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质变,故选C。

答案:C16.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

30多年过去了,两岸从隔绝到交往,从交往到商谈,从商谈到共同和平发展,克服了许多干扰和杂音,不断迈出向前发展的坚实的步伐。

这表明( )A.新事物本身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B.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可有一个过程C.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D.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漫长的、曲折的解析:题干说的是海峡两岸之间的关系在曲折中向前发展,C正确。

A、B与题意无关;D说法错误,事物的发展并不都是漫长的、曲折的。

答案:C17.我国明代大学士文嘉在《今日诗》中写道:“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

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这首诗主要表明( )A.有了质变就有发展B.事物的发展离不开量的积累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解析:A、D说法错误。

题干材料强调的是要获得成功就必须从今天开始努力,这表明要注重量的积累,B当选。

C不符合题意。

答案:B18.“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梦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前途漫漫任我闯,幸亏还有你在身旁。

盼了好久终于盼到今天,忍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那些不变的风霜就无所谓,累也不说累。

”励志歌曲《今天》中的歌词,给我们的哲学感悟有( )①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②信念是实现理想的决定力量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④量的积累必然推动事物的发展A.①④ B.②③C.①③ D.③④解析:信念是实现理想的促进力量,不是决定力量。

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质变不等于发展。

排除②④。

答案:C二、非选择题(28分)19.材料一综观腐败贪官,不管职务级别的大小,其贪性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往往是从接受别人的小恩小惠开始的。

2010年3月17日,河北省高级法院对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黄松有贪污、受贿案终审宣判:为他人谋取利益,先后多次收受他人钱款共计折合人民币390余万元,被判无期徒刑。

材料二贺国强2月23日在贯彻实施《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要切实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成效取信于民。

运用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贪官是怎样产生的,并指出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反腐败斗争中应该怎样做。

答案:①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贪官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从接受小恩小惠到贪污犯罪的过程,是一个由量的积累最终引起质变的过程;黄松有就是从—次次收受他人钱款,不断进行量的积累,最终成为腐败分子的。

②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注意重视量的积累,勿以恶小而为之,从点滴做起,廉洁自律,防止蜕化变质;同时,还要积极与他人的腐败行为做斗争,抓住机遇,促进发展,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