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十一课《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教案沪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第11课宋元对期的城市生活导学案川教版

第11课宋元对期的城市生活【学习目标】1.了解宋元时期显现的闻名多数市及其繁荣景象。
2.把握宋元时期文化娱乐活动和节庆风俗的转变。
3.明白宋元时期的宋词、元曲等文学成绩。
4.明白得宋元时期都市文化生活与经济繁荣、城市进展的关系。
【自主学习】一、城市商业的繁荣1.典型城市:北宋、南宋常住人口超过100万人。
2.布局:东京已打破了与商业区分置的布局,大街小巷店铺林立。
3.特点:(1)东京显现“”。
(2)临安市内的摊点以“行”“团”相称。
(3)显现许多集中销售某一种商品的市场。
(4) 岀现纸币“”。
二、都市的生活1.特点:宋元时期,都市市民生活。
2.表现:(1)东京城里有“正店”和“脚店”。
(2)两宋时期,显现娱乐场所“”,里面演出的地址叫“”。
(3)南宋临安遍及“苑囿”,喝茶成为城市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4)元多数居民多住。
舞台上能够演出杂剧。
三、宋词、元曲的流行1.宋词:(1)历程:初唐时兴起,五代迅速进展,时流行,达到巅峰,(2)代表:婉约派: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婉约中带豪放,独树一帜,代表作《声声慢•寻寻觅觅》);豪放派:(《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元曲:(1)内容:包括和两大大体样式。
(2)特点:泼辣诙谐、粗犷质朴、通俗化、口语化;融歌曲、动作、道白于一体。
(3)代表人物:(王实甫、、马致远)。
(4)代表作:《》。
(5)阻碍:元曲以通俗化、公共化的特点,开辟出中国文学的新路。
巩固训练1.宋朝常住人口超过100万人的城市有()①东京②成都③广州④临安⑤泉州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④⑤D.①④2.北宋时,为了适应大宗生意的需要,方便商人交易,四川地域利用了纸币()A.圆形方孔钱B.五铢钱C.开元通宝D.交子3.北宋东京娱乐场所里专供舞台演出的地址叫()A.瓦子B.勾栏C.瓦舍D.团4.学习宋朝的社会生活,小强总结“瓦子”的内容如下,其中哪一项不正确()A.瓦子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B.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叫勾栏C.瓦子是宋朝城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丰硕的反映D.瓦子在宋朝城市的盛行,主若是因为王侯将相的需要5.《东京梦华录》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刺剪、纸画、令曲之类。
沪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完整课件

1.3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沪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完整课 件
1 抓住特征 学习区域
沪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完整课 件
沪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完整 课件目录
0002页 0093页 0159页 0203页 0308页 0330页 0458页 0620页 0773页 0855页 0988页 1015页 1101页 1164页 1166页 1215页 1265页
1 农业及其地区差异 1.2 农业的分布 1 抓住特征 学习区域 1.2 湖北省 1.4 黄土高原地区 1.6 珠江三角洲地区 2.1 持续增长的工业 2.2 重要工业部门的分布 2.3 东部与中西部工业的差异 1 重庆市 3 浙江省 5 河西走廊地区 3 交通运输与通信 3.2 铁路运输与公路运输 4 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 4.2 国际贸易 5.1 城市的环境问题及环境优化
1 农业及其地区差异
沪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完பைடு நூலகம்课 件
1.1 世界农业大国
沪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完整课 件
1.2 农业的分布
上海教育版地理七下中国区域篇(下)1.5《珠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

上海教育版地理七下中国区域篇(下)1.5《珠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上海教育版地理七下中国区域篇(下)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经济发展以及对外开放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人文特色。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其他地区的地理知识,具备一定的地理素养。
但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学生可能较为陌生,因此需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了解该地区的特点。
同时,学生对于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需要在课堂上进一步深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学生能够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优势和独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珠江三角洲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对国家地理环境的热爱和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优势和独特性,以及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料,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分析其地理优势和独特性,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地区特点。
3.讨论法:分组讨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政策,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资料:准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图片。
2.地图:准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图,以便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理位置。
3.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含相关知识点、图片、动画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该地区,激发学习兴趣。
上海教育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沪宁杭地区)教学课件

沪宁杭地区可采取哪些措施来弥补“本地 区原材料、能源短缺”这一不足的?
1、利用便利的交通,从区外调运。
2、发掘新途径,实现自给。
3、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
太湖蓝藻污染
太湖地区蓝藻暴发,造成无锡市自来水水源地水质恶化,一场 突如其来的饮用水危机,席卷了整座城市,城区大量居民家中 自来水发臭,难以饮用,居民们做饭、洗漱只能临时去买纯净 水、矿泉水替代。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上海 与外地的联系更加密切,对交通运输 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沪宁杭地区 也在不断的努力打造以上海为中心的 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将加强上海 的集聚和扩散功能,加速人才和资本 的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给杭州、 南京带来更多机会。
3、发达的经济基础
沪宁杭地区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 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以及发达的经济 基础,吸引了很多外国企业来投资办 厂
沪宁杭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工农业都很发达,这里的旅游业也同样发 达。
旅游业
江南水乡: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沪宁杭地区拥有 美丽的江南水乡的韵味,小桥流水人家,古镇风情 等,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来此参观游玩。你能说 出这些旅游城市的特色吗?
杭州的湖光山色和苏州的古典园林,是享誉世界的 文化瑰宝,令中外游客叹为观止。此外,江苏周庄、 浙江乌镇、上海朱家角等古镇保留的“河街相邻”、 “小桥流水人家” 的江南水乡风貌,也让游客流连 忘返。
4、人才资源丰富:
上海还制定了各种优惠政 策,来吸引更多的人才, 来为上海的发展做贡
不足:
但是,沪宁杭地区在工业发展方面, 也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举例:上海宝钢, 他们生产钢材所需要的矿产资源都是 从国内其他地区输送过来或者进口而 来。因此,沪宁杭地区存在着部分资 源比较匮乏的现实。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同步练习1 沪教版

第四单元发展中的中国单元导航第四单元《发展中的中国》从我国经济发展的角度,向学生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经济正在由温饱向小康社会迈进,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树立建设祖国未来的理念。
本单元分两大课。
第十一课《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说明我国在经济发展上还存在着地域差异,但各地有各地发展的潜力和优势,需要学生去分析,去了解。
第十二课《在现代化进程中》,课文主要是向学生说明我国的工农业生产、旅游业和城市化进程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和各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指出与发达国家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还需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客观认识问题和让学生学会调查、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第十一课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知识冲浪一、请填入一个你认为最恰当的答案1、东南沿海地区指_____省、______省和______省。
2、我国最早设置的四个经济特区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3、我国目前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是______省。
4、______地区已成为我国新兴电子工业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家用电器产地。
5、我国两大著名的股市是______和______。
6、______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和出口基地。
7、______是长江流域发展的“龙头”,也是全国最大的______中心。
8、甘肃______成为我国著名的航天城之一。
9、西北地区盛产优质_______,被誉为“白金”。
10、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吐鲁番人兴修了______进行灌溉。
二、请选择一个你认为最佳的选项11、我国的哪个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请选择…………()A、东部地区B、中部地区C、西部地区D、北部地区12、我国经济特区最集中的地区在…………………………………………………()A、华东地区B、东部沿海地区C、东南沿海地区D、西部内陆地区13、位于福建省经济特区是…………………………………………………………()A、深圳B、珠海C、汕头D、厦门14、已成为我国新兴的电子工业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家用电器产地的是…………()A、珠江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C、山东半岛D、辽东半岛15、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综合工业基地和高新技产业基地之一的是………………()A、珠江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C、山东半岛D、辽东半岛16、已成为我国的一个国际性港口城市,港口货物吞吐居全国第一位;也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商业中心的城市是………………………………………………………()A、广州市B、杭州市C、上海市D、天津市17、我国西部地区人口仅占全国的约22%,但土地面积约占全国的………………()A、27%B、37%C、47%D、57%18、西部的新疆克拉玛依市和四川的攀枝花市已分别成为了我国著名的…………()A、石油工业城市和钢铁工业城市B、钢铁工业城市和石油工业城市C、都是石油工业城市D、都是钢铁工业城市19、世界上海拔最高和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是………………………………………()A、青藏铁路B、兰新铁路C、京九铁路D、成昆铁路20、既是我国许多大河的发源地,也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的地区是……()A、东部地区B、中部地区C、西部地区D、东北地区读图分析三、读图分析题21、读《珠江角洲城市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1)在图中填上下列内容: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2)说说看: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经济的优势。
沪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同步全解

目录祖国篇(下) (3)1.农业及其地区差异 (3)1.2农业的分布 (4)1.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6)中考链接 (9)单元测试 (9)2.工业及其地区差异 (10)单元目标 (10)2.1持续增长的工业 (10)2.2重要工业部门的分布 (12)2.3东部与中西部工业的差异 (15)中考链接 (17).单元测试 (17)3.交通运输与通信 (19)单元目标 (19)3.1交通运输与通信的重要性 (19)3.2铁路运输与公路运输 (20)3.3水路运输、航空运输与管道运输 (21)中考链接 (23)单元检测 (23)4.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 (25)单元目标 (25)4.1国内贸易 (25)4.2国际贸易 (26)中考链接 (28)单元测试 (28)5.国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30)5.1城市的环境问题及环境优化 (30)中考链接 (33)单元测试 (34)区域篇(下) (35)1.抓住特征学习区域 (35)1.1北京市 (35)1.2湖北省 (36)1.3香港和澳门 (38)1.4黄土高原地区 (39)1.5沪宁杭地区 (41)1.6珠江三角洲地区 (42)中考链接 (44)单元测试 (44)2.自主学习认识区域 (45)中考链接 (47)单元测试 (48)期中考试 (49)期末考试 (51)祖国篇(下)1.农业及其地区差异1.1世界农业大国要点精讲一、农业与“衣食住行”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
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广义的农业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渔业五个部门,狭义的农业仅仅指种植业。
种植业是指在耕地上耕种小麦、水稻、大豆等农作物的农业生产部门。
林业是指对森林的种植、养育。
保护、采伐以及对林木产品的采集和加工的农业生产部门。
渔业是指在水域中进行天然捕捞,或者人工养殖有价值的水生生物的农业生产部门。
七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课《发达国家》教案沪教版-课件

发达国家【教学目的】(一)基础知识:通过有关美国经济的图表,使学生了解美国经济在世界中的地位。
通过技术革命尤其是电子计算机在美国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使学生理解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通过学习德国鲁尔区工业的变化,使学生了解老工业区可以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重新焕发青春活力。
通过阅读日本贸易示意图,知道日本工业生产、工业区分布的特点。
通过对比日本和俄罗斯工业发展所需要原料来源的不同,及其对工业区分布特点的影响,使学生了解在不同资源条件下如何扬长避短,发展经济。
通过读图,使学生知道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以及地广人稀的特点。
通过阅读景观图,让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通过资料的阅读,学会分析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知道主要的城市名称。
(二)能力培养:学会阅读图标和分析归纳图表信息的能力。
学会收集资料的能力。
培养学生比较信息,学会用对比的方法学习区域地理。
(三)情感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使学生通过学习,从发达国家身上吸收经验,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教学重点和难点】美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科学技术在美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德国工业区分布相对均衡;鲁尔工业区;德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日本资源状况;日本工业区分布特点;日本和俄罗斯资源分布和工业区分布的对比;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课时安排】4课时【教具准备】地图册、书本插图、补充图片和资料【教学过程】(复习提问)略。
§1 美国(导入新课)最发达的国家——美国。
历史沿革17 世纪以前,北美仅有印第安人和爱斯基摩人居住,但经过百余年的移民,这里已成为欧洲国家人民的新家园,而其中最主要为英国人所建立的 13 州殖民地, 1775 年 5 月,召开第二次大陆会议,坚定了战争与独立的决心,并发表有名的独立宣言,提出充分的理由来打这场仗,这也是最后致胜的要素。
1781 年,美军赢得了决定性的胜利,1783 年,美英签定巴黎条约,结束了独立战争。
地理沪教版(五四制)新版七年级下册《重要工业部门的分布》教案

《重要工业部门的分布》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主要的铁矿石基地,以及钢铁工业基地的分布。
2.能在所给地图中填出铁矿基地以及钢铁中心,并学会分析附近的能源基地以及原料地的分布。
3.从钢铁产量居世界首位,到为什么还要进口钢材的分析中,认识我国经济发展高速,激发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主要的铁矿石基地,以及钢铁工业基地的分布。
教学难点能在地图中填出铁矿基地以及钢铁中心,并学会分析附近的能源基地以及原料地的分布。
教学方法实验操作,小组合作探究课前准备教学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这册书将帮助我们一起学习和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了解和熟悉我们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以及保护环境方面的知识。
上一个课时我们学习了关于工业的概述,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谁能简要描述一下工业的定义与分类?随机提问(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二、新课讲解教师提问:同学们,你有没有问过你的爸爸妈妈,我们如今用天然气,用电做饭,那么他们小的时候做饭是靠什么呢?教师讲解:恐怕爸爸妈妈们很多人小时候都有用煤做饭,用煤取暖的经历,那么你知道煤炭是从哪里来的吗?教师讲解:我们所见的煤球是经过加工的,他们来自无数个煤窑,在全国2100多个县中,1200多个有预测储量,已有煤矿进行开采的县就有1100多个,占60%左右。
从煤炭资源的分布区域看,华北地区最多,占全国保有储量的49.25%,其次为西北地区,占全国的30.39%,依次为西南地区,占8.64%,华东地区,占5.7%,中南地区,占3.06%,东北地区,占2.97%。
按省、市、自治区计算,山西、内蒙、陕西、新疆、贵州和宁夏6省区最多,这6省的保有储量约占全国的81.6%。
“储量丰富,分布面广,品种齐全。
”据中国第二次煤田预测资料,埋深在1000m以浅的煤炭总资源量为2.6万亿吨。
其中大别山-秦岭-昆仑山一线以北地区资源量约2.45万亿t,占全国总资源量的94%;以南的广大地区仅占6%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课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东南沿海地区、长江流域和西部地区的位置、范围以及区域发展特点和条件。
(2)知道五个经济特区,以及香港、澳门、广州、上海、南京、重庆、武汉等地的位置。
(3)掌握长江流域的重要城市和交通枢纽。
(4)了解长江流域内部的差别。
(5)掌握西部地区的地理环境和地形地貌特征。
(6)掌握西部地区重要自然资源在中国整体中的地位。
(7)了解西部地区发展中的重要工业、交通及产业。
(8)了解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工程项目。
2、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阅读地图,掌握描述和评价区域地理位置、概括地理事物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及分析地理事物相互联系的读图分析
能力。
(2)通过了解家乡的发展,家电产品的市场调查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地理、社会信息,归纳区域发展特征,运用地图表达调查结
果的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
3、情感目标:
(1)树立保护环境和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观念。
(2)关心家乡和祖国的发展前景,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具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
【案例1 迅速崛起的东南沿海】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东南沿海经济发展的条件:位置优势和政策优势来发展外向性经济。
【教学方法】
调查法、协作学习法
【板书设计】
【案例描述】
(导入)我们讲了这么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那么我们的祖国——中国属于哪一类型的国家呢?
(新课教授)发展中国家,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发展中的中国。
中国地大物博,这个我们都知道,如果我们按照经济发展的特征,则可以把中国分为三个部分——东南沿海地区、中部和西部。
(读图)东南沿海地区的地理位置?
A、包括海南、广东和福建三省
B、东临台湾海峡和南海,背靠武夷山和南岭,毗邻港、澳、台,地理位
置非常优越。
(思考)那么,他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点呢?
(1)我国纬度最低的地区,又是海洋最为广阔、受海洋影响最深的地区,所以高温多雨、夏长冬暖、降水充沛,夏秋多台风
的气候特点。
属于高温多雨的热带和亚热带气候。
(2)水果王国,一年四季都有鲜果,也是我国最大的甘蔗生产基地。
(师)可见,东南沿海的自然条件很好,他们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是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最集中的地区。
那么,什么是经济特区呢?
(生答)略。
(想一想)结合书本的“读与思”展开。
(思考)东南沿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而广东省南部的珠江三角洲则是东南沿海经济发展最突出的地区。
(看图)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学生活动)略。
(讨论)为什么,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如此迅速,有哪些原因或者说是因素?如何来看待珠江三角洲的“二次发展”。
(学生活动)略。
小结:(1)地理位置的优势
(2)国家政策的优势
(思考)他们的产业有什么特色?据你所了解的,有哪些产品来源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对东南沿海的经济发展有影响吗?有什么影响?
(生答)略。
(巩固复习)板书
练习
【案例2 基础雄厚的长江流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长江流域区域发展条件和加强区域联系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
【案例描述】
(复习)东南地区指哪些省份呢?
最发达的是什么地区?
(导入)今天我们讲长江流域。
(新课教授)
(提问)长江流域的位置和范围?
发源于青藏高原,自西向东,流经青海、四川、云南、重庆、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最终汇入东海。
1、发源地到宜宾:长江上游
2、宜宾到湖口:长江中游
3、湖口以下:长江下游
其中,长江中、下游的经济比较发达。
(提问)优势在哪里呢?
1、交通优势:结合P79“读与思”展开。
(学生活动)设计旅游路线
分组进行
2、人才优势:列举著名大学
3、资源优势:鱼米之乡
(学生活动)列举事实
在长江流域中,也有一个比较发达的地区——长江三角洲。
(读一读)结合书上的“知识窗”展开。
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又有一个“龙头”城市——上海。
(提问)上海的独特性在哪里呢?
A、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
B、国际性港口城市
C、吸引外资
(巩固新课)板书。
练习。
【案例3 前进中的西部地区】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西部的发展途径和生态建设
难点:西部发展的模式
【教学设计】
1、收集有关西部民族风情的图片,并加以简单文字说明,增强教学的直
观性。
2、让学生活动起来,自己设计西部地区旅游路线,让学生在活动中领略
祖国西部大好河山。
【板书设计】
一、位置
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远离海洋沙漠面积大
二、居民:少数民族聚居区
三、发展条件
1、优势
2、不足
四、发展成就
1、著名的工业城市和基地
2、大型建设项目
【案例描述】
(复习)略。
(导入)除了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之外,我国还有广阔的西部
地区。
和前两者不同的是,西部地区远离海洋,属于内陆地区,在加上塔克拉马干沙漠地带,所以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
(看一看)图片欣赏
(读一读)请大家仔细地阅读一下全文,结合我们刚才看的图片,一起讨论一下,西部地区的区域发展有哪些优势,又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如果你想到的话,就请自己带黑板上把你的答案写下来,好吗?
(学生活动)
优势:资源丰富
景色漂亮
有很多矿产资源
面积大
不足:缺水
气候干燥
人比较少
地势很高,不适合人居住
温度要么太高,要么太低
早晚温差大
交通不方便
(讲一讲)由写答案的学生自己来讲述,其他同学也可以发表不同的意见,老师再加以适当的补充和总结。
(巩固)板书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