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形图的判读 (2)
2.2《地形图的判读》课件(共37张PPT)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4.等高线地形图的辨识
(1)判断坡度的陡缓
C A
B
D
b
ac d
等高线密集,说明坡度较陡; 等高线稀疏,说明坡度较缓。
ab线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cd线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4.等高线地形图的辨识
小组合作 (2)识别地形部位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找出山峰、山谷山脊、鞍部和陡崖等常见 的地形部位,并分析特征。
学生登山应选择
图中①、② 哪条
线路较合适?
①线路等高线 稀疏,坡度较 缓比较合适
登山 要求距离短可选择陡坡,要求省力可选择缓坡 攀岩 等高线重叠的陡崖处
5.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学以致用 结合实例,分析等高线地形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A、B两河流适
C
宜学生体验漂
A
D
流的是哪一条?
B河流等高线
稀疏,坡度小,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地图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梯田
情境导入
雕刻在大地上的等高线
众所周知,云南省全境都适合旅游,元阳县被认为是最难抵达的 小县城之一,然而,元阳却是一个非常值得去的地方,它就是元阳梯 田。元阳梯田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吸引了众多游 客和摄影师前来观赏和拍摄。
元阳梯田
1.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计海拔与相对高度。(区域认知) 2.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并能判断坡度的陡缓。(区域认知) 3.能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综合思维 和地理实践力) 4.能利用地形图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 (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
量出土豆的高度, 把这一高度平均分 成三份,并在土豆 ,周 一根废弃的筷子沾 上墨水,从“土豆 山”的最高处,垂 直向下插到底
〖地理〗地形图的判读第2课时课件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人教版2024)

拓展延伸 地形图
的判读
➢ 露营地的选址
宿营地应避开河谷、河岸,以避 开暴雨造成的山洪。
避开陡崖、陡坡,以防崩塌、落石 造成伤害。
应在地势较高的缓坡或较平坦的 鞍部宿营。
知识总结 地形图
的判读
地 形 图 的 判 读 分层设色图
陆地地形 分层设色图
高原 平原 盆地 丘陵 山地 绿色:平原 蓝色:海洋 白色:雪山和冰川
某地区的山峰,计划分四个小组沿图中的①②③④虚线
方向进行攀登,其中一组想沿坡度较陡的山谷攀登,其
路线应是( B )
A.① B.② C.③
D.④
18.图中的①②③④四条登山路线中,坡度最缓的是
(D )
A.① B.② C.③ D.④
地形图 的判读
勇 往 直 前
砥 砺 前 行
能力检测 地形图
的判读
1.基本概念 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 颜色(海 洋则着上深浅不同的 蓝 色),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 伏状况。 2.分层设色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各种颜色表示的高度(深度)范围,需要查看图上所附的高度表 . 在图上可以判读出各种各样的 地形 和 地势 的起伏。 3.陆地五种基本地形 (1)高原和山地:海拔在 500 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 、陡峭的山坡 的是山地; 海拔在 500 米以上,面积较大 ,内部起伏较为 和缓 的是高原。 (2)丘陵和平原:海拔一般在 200 米以下, 宽广平坦 的为平原;海拔在 500 米以下, 地势起伏较 大 的是丘陵 (3)盆地:四周 高 中间 低 的是盆地。
丘陵
知识解析 地形图
的判读
陆地五种地形类型
海拔(米) 1000
人教版 地理 七年级 第一章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单位:米
地形图的判读
3、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地形图的判读
3、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山顶
等高面
投影线
等高线
地形图的判读
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山顶
陡坡
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 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
缓 坡
等高线密集
等高线稀疏
地形图的判读
A处为陡坡,B处为缓坡。
地形图的判读
5、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地形图的判读
5、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a山峰
山峰
特点: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
地形图的判读
b山脊
山脊
特点:山坡上向上隆起的部位。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值处凸出。
地形图的判读
c山谷
山谷
特点:是山坡上向下凹的部位。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值处凸出。
地形图的判读
d陡崖
陡崖
特点:等高线重叠。
甲乙两地相对高度=甲地海拔-乙地海拔 =1500米-500米=1000米
甲
1000米
1500米
乙
500米
海平面 -250米 -500米
地形图的判读 (二)相对高度的计算
珠穆朗玛峰海拔为8844.43米,世界最高峰。 马里亚纳海沟目前探测到最深处海拔是﹣11095米, 世界海拔最低处。 求它们的相对高度: 相对高度=珠穆朗玛峰海拔-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海拔 =8844.43米-(﹣11095米)=8844.43米+11095米 =19939.43米
地形图的判读 (三)等高线地形图
19世纪末,红河谷里的藏族人抓到了两个英国人, 搜出来一些画有许多密集线条的图纸,他们说是捉 蝴蝶的,图纸上画的是蝴蝶。藏族人收留了他们, 而且还和他们成为了朋友。但这几张“蝴蝶”图后 来却带来了侵略的英国军队。这些“蝴蝶”图就是 今天我们要学会看的等高线地形图。
2.2 地形图的判读(课件)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2024)

2.2地形图的判读
爷爷说的不对,书 上说珠穆朗玛峰的 高度是8844.3米
这是我见过最高 的山峰,至少有
4000米。
珠穆朗玛峰
相对高度 4844米
珠穆朗玛峰 海拔8844米
青藏高原
海拔4000米
海平面
海 地面上某个地点高出海 拔 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 高度 点的垂直距离。
甲 1000米
练一练
1.甲地的海拔是多少?
671米
1500米 乙
2.乙地的海拔是多少?
500米
海平面
354米
3.甲乙地的相对高度是多少?
317米
等高线地形图
?
怎么绘制的?
地表是高低起伏
地图是平面的
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等高线地形图——基本概念
等
高
线
地
形
50m
图
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读出陆地地表的高低) 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差。 同一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相等。
地形的坡度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
缓坡
陡坡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 密集 ;容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缓陡的地方,等高线 稀疏 ;适宜爬坡、修路、修梯田等。
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1.等高线是
的曲线;
2.同一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
3.坡陡的地方,等高线
4.缓陡的地方,等高线
; (线间等距)
;(线密坡陡)
线间等距 特点
线密坡陡;线疏坡缓
山体部位判读
分层设色地形图
基本概念 地形类型判读
200米以下 500米以上 500米以下 500米以下 中间低四周 宽广平坦 地面起伏小 地面起伏小 地面起伏大 高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4节 地形图的判读(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
学会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技能目标:能在地图上是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
初步学会阅读和绘制地形剖面图。
情感目标:通过动手绘制地形剖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重点和难点:重点: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坡度陡缓难点: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各种地形种类教学准备:1、师生课前准备:等高线地形图、世界地形图、地形剖面模型、水彩、小刀等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1、复习提问上节课所学习的“等高线地形图”的知识要点,巩固所学知识。
2、课件展示“等高线地形图”的习题,再练一练:(2013•某某)如图1为某同学所画的一幅地形景观图,其最有可能与图2中等高线地形图相对应的是()A、AB、BC、CD、D二、教学新课:师:每个小组分发一X等高线示意图,指导学生用水彩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
生:分工合作,参照课本第27页图1.42,在等高线图上绘上不同的颜色。
师提问:比较一下你们所绘的这幅地图与我们所讲的等高线地形图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这幅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师讲解:没错,这幅地图有等高线,但没有海拔高度的注记,它是用不同颜色来反映地势高低的,这种地图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立体感强,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面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板书:二、分层设色地形图师:指导学生看图1.42,说出图中各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平原的海拔高度,总结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着色上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回答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按照越高越亮或者越高越暗的原则,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
一般规律是:200M以下用绿色,表示平原200~500M用浅绿色,表示盆地500~1000M用浅黄色,表示丘陵2000~3000M用深黄色,表示高原3000~5000M用棕黄色,表示山地雪线以上的部分用白色表示,海洋用蓝色表示。
第二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

等高线
小试牛刀
1.A点海拔是多少米?A、B
两点的相对高度是多少米?你 A
C
估计山顶C的海拔大约是多少
米
2.判断图中BC坡和AC坡哪一个
B
爬起来更省力,并说明理由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的不同部位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的不同部位 闭合曲线,中间高,四周低
读图思考: 1.等高线是闭合的吗? 2.同一条等高线海拔有何特点? 3.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海拔差是
多少? 等高距
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把海拔相等的点连成平滑的曲线就得到了等高线,按照一 定的海拔差(即等高距)就得到了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
读图思考: 1.图中的等高距是多少? 2.图中A、B两山坡的坡度与 等高线的疏密有什么关系?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的不同部位 等高线向海拔低的地方突出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的不同部位 等高线向海拔高的地方突出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的不同部位
两侧的山脊、山谷,等高线近似对称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的不同部位 等高线重合的地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的不同部位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的不同部位
地形图的判读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等高线地形图
地球的表面有高山、低地,这种高低起伏的地表形态常用 等高线地形图来表示。
海拔和相对高度
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称绝对距离。 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地形图
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依次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小试牛刀
1.识别图中①—⑦处的 地形部位。 2.比较图中②⑥处的坡 度差异。
人教版地形图的判读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地形图的判读第二课时教案教案标题:人教版地形图的判读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地形图上的符号表示和标注含义。
2. 掌握使用比例尺测量地形图上的距离。
3. 能够根据地形图上的信息进行地理问题的分析和解答。
教学准备:1. 人教版地理教材《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的教材内容和相关教辅资料。
2. 教学投影仪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 地形图示例材料和实际地形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投影仪或黑板上展示一张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符号和标注,并提问学生对地形图的理解和认识。
2.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地形图符号和标注的含义。
二、讲解与示范(15分钟)1. 介绍地形图上的比例尺的概念和作用,并与学生一起计算地形图上的距离。
2. 解读地形图上的符号表示,包括山地、平原、河流等,并解释其含义。
3. 分析地形图上的标注信息,引导学生理解地形图所代表的地理现象和特征。
三、练习与巩固(20分钟)1. 分发练习册或提供练习题,让学生根据地形图上的符号和标注回答相关问题。
2. 组织学生进行地形图的测量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比例尺测量地形图上的距离。
3. 引导学生分析实际地形图,提出地理问题,并根据地形图上的信息进行解答。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地形图的判读和测量方法。
2. 提出拓展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地形图上的信息进行地理实地考察。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评价。
2. 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示范,使学生能够理解地形图上的符号表示和标注含义,并掌握使用比例尺测量地形图上的距离的方法。
通过练习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答地理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实际地形图,拓展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实地考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互动参与和思维拓展,提高学生对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能力。
初一地理(人教版)地形图的判读(第二课时)-4课后练习

姓名
课后练习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地理
年级 时)
书名: 地理 (七年级上册)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 年 5 月
学生信息
学校
班级
学号
课后练习 图为“北京香山、植物园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0
100
图 21(等高距 20 米)
(1)利用图例(自创),在图标出鞍部、山谷、山脊(各 3 处)。
(2)香炉峰位于玉泉山
(方向),海拔高度比玉泉山高出约
(3)从植物园卧佛寺,沿樱桃沟而上,会登上
山(峰),其海拔约
(4)若攀登“寿安山”,有南坡和北坡两个登山方向,哪个方向更省力?
米。 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m
乙
100m
甲乙两条线路 去山峰 ,哪 条更省力? 为什么?
乙,等高线稀 疏,坡缓。
14
15
Hale Waihona Puke 6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7
山峰
等高线闭合,数值中间大,四周小
8
山脊
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9
山谷
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10
鞍部
两个山顶中间的部位
11
陡崖
等高线重叠
12
山峰
山脊
山谷
鞍部
100m
300m
200m
342m
300m 200m
100m
13
甲
342m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1
一、海拔与相对高度
2
二、等高线特征
342m
300m
320m
200m 100m
海拔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等高线
。
3
活动一:我会制作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 密集 ;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 稀疏 。
4
三、识别山体部位
山A峰 鞍B部
山A峰
陡E崖
山D 山C谷 脊
5
活动二:我会判读
每组代表来讲解你们 组的地形部位及判读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