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 第2课时 教案(粤教版七年级上)
粤教初中地理七上《2第3节 等高线和》word教案

第二章第三节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
授课老师:徐楠希任教班级:七(6)班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与前面所学的知识紧密相连,如方向的判断、比例尺的计算、经纬度的应用,同时对学习后面的知识也有铺垫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图上判断海拔和相对高度。
(2)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地中的五种基本形态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在绘图过程中,通过教师指点、小组互动合作等形式,学会收集、查阅资料并进行整理、加工的方法,建立起地理事物空间方位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
四、教学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地中的五种基本形态的特点。
五、课时安排:1课时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
一、基本概念
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高距等深线
二、陡坡和缓坡:陡坡密集,缓坡稀疏
三、五种不同的地形形态:山峰、山脊、山谷(凸低为脊凸高为谷)陡崖、鞍部八、教学反思。
粤人版地理七上 2.3等高线和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设计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白地形图中关于“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区别并引出绝对高度的概念。
2、让学生明白“等高线”概念并结合适当练习以加深其印象。
3、了解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五个地形部位等高线的形状特征,并能够在图中进行识别。
4、了解五种主要地形的海拔高度和地面起伏特征。
过程与方法学会相对高度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能力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地形部位和在地形图上判读五种主要地形,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其懂得学习地理知识必须有科学的方法和严谨。
教学重点/难点1、使学生明白地形图中关于“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区别并引出绝对高度的概念。
2、熟悉五个地形部位等高线的形状特征。
3、让学生认识五种主要地形的海拔高度和地面起伏并结合适当练习以加深其印象。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土地上,珍藏着无数美丽而神奇的天然艺术作品。
有广阔无垠的平原,有俊秀挺拔的高山,有高低起伏的丘陵,也有风吹草低现牛羊的高原,这是物产丰富的盆地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画面,有高山、有低地。
然而能够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的地图,却是平面的。
她是怎样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呢?大家想不想知道?那好,这一节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第三节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二、展示目标1、海拔与相对高度的概念2、等高线的概念及等高线地图的判读方法3、地形图的概念及判读方法三、提出问题,学生自学1海拔和相对高度有何区别?2什么是等高线,有何特点?3如何在地形图中表示出山脊山谷和山顶。
4什么叫分层设色地图?三、检查自学,知识归纳过渡:不错,刚才大家预习的效果很好,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把这些问题再更加详细的探讨一下,首先是第一个问题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区别。
观察“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理解:看图,以海平面为基准面,乙点的高度为500米,甲点的高度1500米,以乙点为基准面则甲点高度只有1000米,1500米为甲点的绝对高度,也叫海拔;1000米为甲点与乙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粤教地理七上等高线与地形图PPT学习教案

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第4页/共10页
五种基本地表形态
第5页/共10页
第6页/共10页
第7页/共10页
C、总结:
等高线,海拔出, 山峰之处有标注; 陡破密,缓坡疏, 两山之间是鞍部; 下弯脊,上弯谷, 悬崖就在相交处。
第8页/共10页
二、利用地图认识地势
分层设色图
粤教地理七上等高线与地形图
会计学
1
海拔高度示意图
第1页/共10页
一、等高线的判读
1、绝对高度(海拔)、相对高度 2、等高线
(1)制作等高线图 (2)判断方法
第2页/共10页
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原理
将海拔不同的等高线转化到同一平面上, 形成等高线地形图。
第3页/共10页
判断方法
A、等高线越密集,坡越 陡; 等高线越稀疏,坡越 缓。
结合课本及地图册中的地形图,完成活动内容。
地形图的判读
地图册P21
陆地的五种基本类型
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
第9页/共10页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二)说课稿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二)一.说教材等高线与地形图是粤教版初中地理第一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地图的运用之后的,对于地形图判读的一项内容,该内容既是对前面学用地图的深化,同时又为后面学习地形,判断地形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能够在地图上判断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学会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地五种基本形态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能够利用归纳和比较的方法学习地理,找出类似知识点的差异。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主要是: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及如何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判断山地的五中不同部位(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还从来没有接触过等高线地形图,不明白等高线地形图是如何绘制的,更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种如何来判断山体的不同部位。
因此本节课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要让学生明白等高线的绘制过程及从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山地的五中部位。
二.说教法与学法本节课为新授课,所授内容是以前从没接触过的新内容,因此本节课将主要采用讲授法及讲练结合的方法来进行课堂教学。
本节课是学生从没有接触过的新内容,在初中地理中属于非常难理解的内容。
因此该内容就需要老师的讲解来完成,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明白相对高度、绝对高度、等高线的制作、等高线地形图中山地的五中基本部位的特点。
同时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通过练习来巩固和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那么学生在这节课的学习中要利用自己的空间思维能力及归纳和比较的方法来了解山地的五中不同部位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的表示。
三.说教学程序1.导入。
本节课可以直接利用上节课所学的地图的运用来导入。
本节课的知识是上节课知识在具体的地理事物中的运用,因此可以直接用上节课内容来导入。
2.指导学生看课本。
初中地理教材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文字比较少,图比较多。
[精品]2019七年级地理上册 2.3《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新版)粤教版
![[精品]2019七年级地理上册 2.3《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新版)粤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90571d7910ef12d2af9e7b5.png)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等高线与地形图的相关知识。
讲述了等高线的判读以及如何绘制等高线图,接下来在等高线的基础上学习地形图的相关知识以及如何绘制地形图。
【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概念;2、能够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3、善于运用地图,能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习查看等高线图和地形图,培养读图能力、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2、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能够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难点】1、各种类型的地图,包括行政区划图,地形图,经济区分布图等;2、准备一些典型的图片;3、多媒体课件。
板书:第三节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讲授新课】学习新知师:地球表面既有高峻的山地,也有低平的平原。
在平面图上,人们常用等高线来表示地势的高低起伏。
地图上海拔相同点的连线,称为等高线。
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绝对海拔(也叫海拔)。
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称为相对高度。
活动探讨师:请写出图2.20中三个数字各表示的意义。
生:学生抢答。
师:结合课本用大马铃薯做等高线图生:学生抢答。
学习新知师: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起伏状况。
一般来说,等高线越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
活动探究师:假期学校组织东东、珠珠和同学们到广州旅游。
请你协助他们完成以下旅游准备:(1)珠珠和东东分别从山的A 、B 两面斜坡向山顶攀登(如图2.22),你认为哪条路线较为轻松,为什么? 生:讨论回答。
师:请在图中查找下列他们计划游览的景点:越秀公园、北京路、花卉博览园、云台花园。
生:学生讨论回答。
师:结合学校的旅游活动,开展定向越野赛,并在比赛中灵活地运用所学的地图知识,选择路径,确定方向和到达目的地。
七年级地理上册2.3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版粤教版.doc

2.3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等高线、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2)了解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的概念、公式及佔算方法学会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
(3)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及分层设色地形图2.过程与方法(1)利用地形模型学习等高线地形图。
(2)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地形类型,和坡度陡缓。
3.情感态度与价值。
从多方面培养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能力,是今后建设祖国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二、教学重难点1・等高线的判读。
2.地形图的判读。
3.了解常见的地形类型。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地球表面既有高峻的山地,也有低平的平原;但是在平面图上如何表示地势的高低起伏?(生答:用等高线表示地势的高低起伏)所以我们先要学会等高线的判读。
【讲授新课】1、等高线的判读【学生自学】阅读课本。
师生归纳:用等高线表示地势的高低起伏。
等高线:地图上海拔相同点的连线,称为等高线。
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过渡】在生活中我们说某地的海拔就是指它的绝对高度,而所说两地的相对高度就是指两地的绝对高度之差。
比如我们知道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的最高峰,海拔为8844.43米,是中国最高峰, 这里所说的海拔就是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我们知道山脉的海拔的情况下,怎样将立体山脉转化为等高线地形图。
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判读等高线与地形图。
(珠穆朗玛峰)(1)什么是等高线?如何制作等高线示意图(等高线地形图)在电脑上展示•等高线地形图,以及使用马铃薯做等高线的过程图,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画出等咼线Q【小结】什么是等高线?地图上海拔相同点的连线称为等高线。
(2) 如何利用等高线示意图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小结】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起伏状况。
粤教初中地理七上《3第2节-等高线与地形图》word教案-(2)[精选]
![粤教初中地理七上《3第2节-等高线与地形图》word教案-(2)[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f2743ee4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53.png)
第二节等高线与地形图教养内容等高线与地形图教养目标常识与技能〔1〕在图上揣摸海拔跟绝对高度。
〔2〕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不山地中的五种全然外形的特色。
〔5〕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不陆地五种全然地形及其特色。
〔6〕可以绘制庞杂的地形坡面图。
过程与方法在画图过程中,通过教师指导、小组互动合作等方法,学会收集、查阅资料并进展收拾、加工的方法,树破起地理事物空间方位不雅点。
感情立场价值不雅〔1〕激发老师进修地形图的踊跃性跟自觉性。
〔2〕培养踊跃向上的人生不雅、代价不雅。
教养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教养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不种种地形教养具东西舆图导学过程批注[第一课时]导入新课:1、教师:〔由图例所示舆图导入〕咱们见解的这些舆图,全然上在破体上的。
年夜伙儿都清楚地球外表有高山、有低地,是高低坎坷不平的,那么,怎样将高低坎坷的地表特点比较准确地在破体的舆图上表现出来呢?——这的确是本节课要重点探讨的“等高线与地形图〞。
〔课件板书〕2、老师:①激发老师进修地理的兴趣②注从新旧常识的连接。
讲解新课〔一〕自学联合图3.9自学P35笔墨,理解以下几多个不雅点:①绝对高度;②绝对高度;③等高线培养老师的自学才能。
〔二〕海拔跟绝对高度〔课件展示:海拔跟绝对高度表现图〕1、什么是海拔?并指认甲、乙两点的海拔高度。
2、夸年夜海拔的参照物是海破体。
3、什么是绝对高度?并指认甲、乙两点的绝对高度。
4、〔课件展示:珠穆朗玛峰及其海拔表现图〕爬山者攀登天下最顶峰——珠穆朗玛峰时,一般先到年夜本营适应情况,休整准备。
年夜本营海拔高度是6600米,珠峰海拔8844米,咨询它们间的绝对高度为几多?(口算:2244米)这的确是爬山者要攀登的高度。
5、你认为是什么不时吸引着人们勇攀珠峰?〔磨难人的意志,培养人的吃苦精神,实现人类挑战极限、礼服天然的欲望等。
〕老师:1、培养老师不雅看分析才能。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3《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3《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2.3《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是学生在学习了经纬网、地图的基本知识后,进一步深入学习地形图的判读。
本节内容通过讲解等高线的概念、特点和判读方法,使学生能够熟练地阅读地形图,提高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地理应用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等高线的定义、特点、分类及地形图的判读方法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地图的基本知识和经纬网的运用。
但他们对等高线和地形图的判读方法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来逐步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地形图的应用价值还需要进一步强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等高线的定义、特点、分类及地形图的判读方法,能够熟练地阅读地形图。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提高学生对地形图的判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等高线的定义、特点、分类及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2.难点: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尤其是等高线的凸凹规律和地形图的立体感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地形图的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2.案例教学法:通过典型实例讲解等高线的特点和判读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绘制等高线,加深对地形图判读方法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地形图、等高线图、多媒体教学设备。
2.学具:笔记本、画图工具、地形图判读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际地形图,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等高线的定义、特点、分类及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简要讲解等高线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如何根据等高线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学用地图
第三节等高线与地形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陆地五种基本地形及其特点。
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重基本地形。
教学重点: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识别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五种地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绝对高度、相对高度的概念。
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等高线地形图,为了可以更直观地反映出地势的起伏状况,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就可以制成分层设色地形图。
二、新课:
1、活动和指导:看课本P39图3.14“世界地形图”,分析这种表示地形的方法与单纯用等高线表示有什么不同?并总结分层设色绘制地形图,其着色随地势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并完成P38活动。
学生读图分析,分组讨论交流,回答。
教师补充点拨:
(1)分层设色地形图与等高线地形图的区别:等高线地形图用数字和等高线来表示地表高低起伏,分层设色地形图用颜色来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状态。
能更直观地看出地表的起伏。
(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
平原一般用绿色表示,海拔越低的平原,颜色越深;
丘陵、高原、山地一般用黄色表示,海拔越高,颜色越深;
海洋、湖泊一般用蓝色表示,水越深,颜色夜深;
积雪、冰川一般用白色表示。
2、自学指导:陆地地形可以分成哪几种形态?这五种地形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图3.13,讨论,回答。
教师评价,补充:
平原:广阔坦荡,海拔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高原:四周围较陡,内部宽广,起伏较为和缓,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
山地:高度和起伏变化很大,海拔在500米以上。
丘陵:地势有起伏、坡度和缓的高地,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
3、活动和指导:在P39图3.14“世界地形图”上,找出:
(1)世界最大的平原是哪个平原?它位于哪个洲?
(2)世界最大的高原是哪个高原?它位于哪个洲?
(3)世界最大的盆地是哪个盆地?它位于哪个洲?
(4)世界最长的山脉是哪个山脉?它位于哪个洲?
(5)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哪个沙漠?它位于哪个洲?
(6)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哪个高原?它位于哪个国家?
(7)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什么山峰?它位于哪个山脉?
教师组织进行竞赛游戏:将学生分成两大组,进行抢答游戏,看哪个小组答得最好。
三、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四、课堂小结。
五、练习与检测:填充图册P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