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如何分辨
黄疸诊断学PPT课件

临床不易觉察(到颜色的变化)。
5 编辑版ppt
二 胆红素的正常代谢
• 胆红素的来源 • 胆红素在肝脏的代谢 • 胆红素的肠肝循环 • 胆红素的排泌
6 编辑版ppt
胆红素正常代谢示意图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循环血液
HB
RBC
UCB
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18 编辑版ppt
(二)肝细胞性黄疸
3、实验室检查
血中CB与UCB均增加,黄疸型肝炎时,CB增加幅度多高于UCB; 尿中CB定性试验阳性; 而尿胆原可因肝功能障碍而增高; 血液检查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
19 编辑版ppt
(三)阻塞性黄疸
1、病因和发病机制 肝内性:
肝内阻塞性胆汁淤积:肝内泥沙样结石、癌栓、寄生虫病(如华支睾吸虫) 肝内胆汁淤积:毛细胆管型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胆汁淤积(如氯丙嗪,甲
25 编辑版ppt
诊断注意点
• 与假性黄疸相鉴别(见皮肤) • 病史 • 体格检查 • 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 伴随症状 总之,黄疸患者应首先确定高胆红素血 症类型,再确定黄疸的病因。
26 编辑版ppt
五 问诊要点
• 确定有否黄疸 • 黄疸的起病 • 黄疸伴随的症状 • 黄疸的时间与波动情况 • 黄疸对全身健康的影响
第十七节 黄 疸
(jaundice)
编辑版ppt
1
2 编辑版ppt
目黄
3 编辑版ppt
一 黄疸的概念
• 黄疸:血清中胆红素升高(>34.2μmol/L)
致使皮肤、黏膜、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
4 编辑版ppt
血清胆红素的正常范围
• TB(总胆红素):1.7-17.1 μmol/L • CB(结合胆红素):0-3.42 μmol/L • UCB(非结合胆红素):1.7-13.68
黄疸的临床表现

黄疸的临床表现文章目录黄疸的临床表现1、黄疸的临床表现发热:黄疸伴发热多见于急性胆管炎,同时还伴有畏寒。
肝脓肿、败血症、钩端螺旋体病均有中等度发热,甚至高热;急性病毒性肝炎或急性溶血时常先有发热,而后才出现黄疸。
腹痛:黄疸伴上腹部剧烈绞痛或疼痛者,多见于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症或肝脓肿、原发性肝癌等。
病毒性肝炎者多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胀痛与钝痛;肝脓肿或肝癌也可表现为上腹部或右上腹的隐痛或胀痛。
皮肤瘙痒:黄疸伴皮肤瘙痒者多见于肝内、外胆管梗阻(胆汁郁积)性黄疸,如胆总管结石、癌肿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妊娠复发性黄疸等。
部分肝细胞性黄疸者也可伴有皮肤瘙痒,而溶血性黄疸常无皮肤瘙痒。
尿、粪便的颜色:梗阻性黄疸时尿色深如浓茶,而粪便颜色可变淡,胆道完全阻塞时粪便似陶土色。
溶血性黄疸者尿如酱油色,粪便颜色也加深;而肝细胞性黄疸时,尿色轻度加深,粪便色泽呈浅黄色。
2、黄疸的病因这是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溶血)后,非结合胆红素形成增多,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运输至肝脏,必然使肝脏(肝细胞)的负担增加,当超过肝脏对非结合胆红素的摄取与结合能力时,则引起血液中非结合胆红素浓度增高。
此外,大量溶血导致的贫血,使肝细胞处在缺氧、缺血的状态下,其摄取、结合非结合胆红素的能力必然会进一步降低,结果导致非结合胆红素在血液中浓度更为增高而出现黄疸。
3、黄疸如何诊断黄疸只是一种症状/体征,并非疾病。
对于黄疸的诊断并不难,但是鉴别诊断很重要。
只要血清胆红素浓度为17.1~34.2umol/L(1~2mg/dl)时,而肉眼看不出黄疸者称隐性黄疸。
如血清胆红素浓度高于34.2umol/L(2mg/dl)时,巩膜、皮肤、黏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出现黄染则为显性黄疸。
黄疸如何预防1、夫妻双方如血型不合(尤其母亲血型为O,父亲血型为A、B或AB),或者母亲RH血型呈阴性,应定期做有关血清学和羊水检查,并在严密监护下分娩,以防止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
2、妇女如有肝炎史或曾生病理性黄疸婴儿者,产前宜测定血中抗体及其动态变化,并采取相应预防性服药措施。
黄疸的分度标准

黄疸的分度标准
1、成人黄疸:当血清胆红素水平在17.1-34.2μmol/L之间,为隐性黄疸。
当血清胆红素在34.3-85.5μmol/L之间,为轻度黄疸。
当血清胆红素水平在85.6-117μmol/L之间时,称为中度黄疸。
当血清胆红素在172-684μmol/L之间,称为重度黄疸,当血清胆红素水平>685μmol/L时,可划分为完全梗阻性黄疸;
2、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分级以足月儿为标准,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21μmol/L时,代表机体黄疸程度较重。
当血清胆红素>342μmol/L时,为重度黄疸,当血清胆红素>425μmol/L时,为极重度黄疸。
当血清胆红素>510μmol/L 时,称为危险性黄疸,可能引起新生儿出现胆红素脑病,出现嗜睡、发热、肌张力下降等症状。
三种黄疸实验室检查鉴别要点

三种黄疸实验室检查鉴别要点一、总论黄疸是一种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皮肤和巩膜呈黄染发色。
其病因多种多样,包括肝脏疾病、胆道疾病以及溶血性贫血等。
对于黄疸的鉴别诊断,实验室检查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其中包括血液学检查、尿液检查以及肝功能检查。
本文将重点探讨黄疸的三种实验室检查鉴别要点。
二、血液学检查1.血红蛋白测定对于患有溶血性贫血的患者,其血红蛋白水平通常会下降。
溶血性贫血的主要原因包括遗传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这些病症导致红细胞的寿命缩短,导致溶血。
血红蛋白测定能够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溶血性贫血。
2.血小板计数肝脏疾病是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常见原因之一。
当肝脏功能受损时,肝脏可能无法正常合成凝血因子,同时还可能导致脾脏过度破坏血小板。
因此,对于患有黄疸的患者,血小板计数是非常重要的检查项目。
3.凝血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两个参数。
肝脏疾病可以导致凝血因子的合成受阻,从而延长PT和APTT。
因此,对于黄疸患者,凝血功能检查是不能忽视的一步。
三、尿液检查1.尿胆红素尿胆红素通常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但是当患者患有溶血性疾病或者肝脏疾病时,尿胆红素会显著增高。
因此,对于患有黄疸的患者,尿胆红素的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2.尿胆原尿胆原是胆红素的前体物质,正常情况下可以在肠道中转化为胆红素然后排出体外。
然而,当肝脏功能受损时,患者体内无法正常转化尿胆原,导致其在尿液中积聚。
因此,对于黄疸患者,尿胆原的检查也是极为重要的。
四、肝功能检查1.血清胆红素血清胆红素的升高是黄疸的最主要表现之一,当血清胆红素显著增高时,通常意味着患者已经发生严重的肝脏疾病或者胆道梗阻。
2.血清转氨酶肝脏功能受损时,肝细胞内的酶类物质可能泄漏到血液中,导致转氨酶升高,其中AST和ALT是两个典型的转氨酶。
因此,对于黄疸患者,血清转氨酶的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
3.血清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是肝脏合成的重要蛋白质,当肝脏功能受损时,血清白蛋白水平通常会下降。
三种黄疸鉴别表格

-
-
血清酶增高
-
+
+
腹部B超
-
+
+
肝胆管造影
-
-
+
在此表格中,列出了三种黄疸类型的鉴别特征和相关检查指标。根据观察到的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结果,可以判断黄疸类型的可能性。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简单的示例表格,具体的黄疸鉴别需要根据医学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来确定。对于准确的鉴别和诊断,请咨询医生或医疗专业人员进行评估和建议。
以下是一个示例的黄疸鉴别表格,用于区分三种常见的黄疸类型: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该表格列出了一些常见的鉴别特征和相关检查指标:
特征
溶血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
皮肤黄疸
+
+
+
黄疸颜色
淡黄色
鲜黄色
深黄色
尿液颜色
淡黄色
深黄色
深黄色
粪便颜色
正常色
颜色轻或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灰白或浅黄色
胆红素血症
+
+
+
血红蛋白下降
新生儿黄疸分类

新生儿黄疸分类新生儿黄疸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血清胆红素由出生时的17~51μmol/L(1~3mg/dl)逐步上升到86μmol/L(5mg/dl)或以上临床上出现黄疸而无其它症状,1~2周内消退。
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足月儿不超过204μmol/L(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5μmol/L(15mg/dl)。
但个别早产儿血清胆红素不到204μmol/L(12mg/dl)也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对生理性黄疸应有警惕以防对病理性黄疸的误诊或漏诊。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1)黄疸出现得早,生后24小时内即出黄疸;(2)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大于12~15毫克/公升;(3)黄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4)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者;(5)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者。
有病理性黄疸时应引起重视,因为它常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应寻找病因。
此外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血脑屏障损害脑细胞(常称核黄疸),引起死亡或有脑性瘫痪、智能障碍等后遗症。
所以一旦怀疑小儿有病理性黄疸,应立即就诊。
编辑本段新生儿黄疸正常值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出现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主要症状为皮肤、黏膜、巩膜发黄,孩子食欲不振、不安躁动,体温可能也会有所上升。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中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临床上有60%的足月产宝宝在出生后一周内会出现黄疸,80%的早产儿会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新生儿黄疸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胆红素代谢异常,血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的一种疾病,具体又可以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那么,怎么区分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呢?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多少?新生儿黄疸的正常值是以血清胆红素为参考指标的,只要足月儿不超过204μmol/L(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5μmol/L(15mg/dl)即为正常。
简述不同类型黄疸的实验室鉴别要点

简述不同类型黄疸的实验室鉴别要
点
黄疸是指由于体内肝脏受损或者其他机体各器官受损,使得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而在皮肤、粘膜及其他组织上出现黄色素沉积的一种病理现象。
1. 全血细胞计数:通过全血细胞计数,可以检查出白细胞及血小板的增多,细胞形态异常,以及低血红蛋白水平等实验室改变。
2. 胆红素测定:通过血清和尿液胆红素测定,可以显示出胆红素的增加,以及尿液胆红素/血清胆红素之间的比值。
3. 肝功能检查:通过对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的测定,可以诊断出肝脏的损害程度。
4. 肝脏彩超:通过肝脏彩超检查,可以发现肝组织的肿大,以及肝脏内部出现的病变等情况。
5. 肝穿刺及病理检查:通过对肝穿刺及病理检查,可以诊断出肝脏内部是否存在炎症、肿瘤等病理改变。
黄疸的鉴别诊断与诊断思路

黄疸的鉴别诊断与诊断思路1.病史采集(1)年龄与性别:婴儿期黄疸常见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如新生儿肝炎和先天性胆管闭锁),两者的鉴别见表4;儿童期至30岁以前,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年龄;30~50岁男性是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高发人群;50岁以上是肿瘤高发期,男性胰头癌较多见,女性胆管癌较常见。
(2)黄疸特征:①了解皮肤、黏膜发黄与饮食的关系,以便与高胡萝卜素血症等进行鉴别;②黄疸起病情况:如起病急或缓,是否有多人同时发病。
同时多人发病常见于病毒性肝炎;③了解黄疸持续的时间与波动情况,有利于梗阻性黄疸与肝细胞性黄疸的鉴别诊断;④黄疸对全身状况的影响:肝细胞性黄疸的程度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先天性胆红素代谢障碍者一般情况良好。
(3)伴随症状:①黄疸伴发热:常见于病毒性肝炎、肝脓肿、急性溶血性疾病、大叶性肺炎等。
病毒性肝炎、急性溶血性疾病可先有发热后出现黄疸;②黄疸伴上腹剧烈疼痛:多见于胆道结石、肝脓肿、胆道蛔虫病;右上腹剧痛、寒战高热、黄疸为夏科三联征,提示有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持续性右上腹钝痛或胀痛可见于病毒性肝炎、肝脓肿或原发性肝癌;③黄疸伴肝大:肝脏轻度至中度肿大、质地软或中等硬度、表面光滑,常见于病毒性肝炎、急性胆道感染、胆道阻塞,而肝脏明显肿大、质地硬、表面不平,则更多见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④黄疸伴胆囊肿大:提示胆总管阻塞,常见于胰头癌、壶腹癌或胆总管癌等;⑤黄疸伴腹水:多见于重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癌等。
(4)诊疗过程问诊:患病以来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哪些检查,如血常规和末梢血涂片、尿常规、粪便检查、肝肾功能、血胆红素测定、腹部B超及CT等影像学检查等,结果如何?是否接受过任何治疗,具体治疗措施?疗效如何?(5)发病以来的一般情况如何:如饮食、尿性状及尿量、粪便颜色、睡眠情况,体重有无明显变化等。
(6)既往史:有无肝炎病毒感染及肝胆疾病史、与病毒性肝炎患者接触史、与毒物和药物接触史、不洁饮食史、饮酒史、疫水接触史及输血史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疸如何分辨
人体血中的红血球老化后经代谢产生一些废物,其中一种称为胆红素的废物最后经由肝脏排出体外。
在医学上以血中胆红素的浓度来代表胆红素累积的程度,如胆红素浓度为12mg/dl,表示100㏄的血中有12毫克的胆红素。
而医护人员解释病情时会以「黄疸指数」来简称胆红素的浓度,如黄疸指数12表示胆红素浓度为12mg/dl。
如果这种废物产生过多(如红血球破坏过度)或无法排出(如肝胆系统疾病造成排出异常)就会累积在体内,引起皮肤、眼白泛黄,也就是所谓的「黄疸」。
所以说黄疸是许多不同的原因,造成胆红素堆积在体内而形成的临床表现。
成人黄疸指数正常值
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值)<17.1umol为正常值范围
小儿黄疸指数正常值
小儿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值)一般不超过15mg/dL就属正常范围。
在医学上以血中胆红素的浓度来代表胆红素累积的程度,如胆红素浓度为12mg/dl,表示100㏄的血中有12毫克的胆红素。
而医护人员解释病情时会以「黄疸指数」来简称胆红素的浓度,如黄疸指数12表示胆红素浓度为12mg/dl。
而新生儿黄疸包括「生理性黄疸」及「病理性黄疸」。
贵阳肝病网专家认为,黄疸一般分为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只要超出生理性黄疸的范围就称为病理性黄疸。
黄疸判断折叠
首先,需注意宝宝是否有黄疸。
可将婴儿置于明亮处,观察婴儿皮肤及眼白的部分,若比前一天观察到的黄或比其他婴儿黄,就可能有黄疸。
同时观察不同的部位,若只有脸部泛黄,表示黄疸程度并不是很严重;若泛黄的情形向下延伸至腹部或以下时,则黄疸可能已经到达需要照光治疗的程度了。
新生儿的黄疸指数折叠
正常新生儿黄疸指数最高约51.3μmol/L(3mg/dl),在生后4天左右达高峰,一般不超过171~205μmol/L(10~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6.5μmol/L(15mg/dl),以后逐渐恢复。
凡登白试验呈间接反应。
尿中胆红素阴性,粪内胆色素增多。
脐血~24h ~28h 3~7dl
足月儿<42.8(2.5) <102.6(6) <128.3(7.5) <205.2(12)
早产儿<42.8(2.5) <136.8(8) <205.2(12) <265.5(15)
许多人会认为喂母乳与黄疸指数高有关,其实并不尽然,专家认为要把其他造成黄疸原因都排除,才能说是因为母奶造成黄疸。
由于前1个星期的黄疸,有可能是因为喂食不足所导致脱水,这时如果指数小于20mg/dL就没有问题,因为至今还没有因母乳性黄疸产生脑病变报告的文献,所以一般不建议终止母乳喂食,但如果黄疸指数超过20mg/dL,可以暂时停止喂母乳,用婴儿奶粉辅助。
如果在48小时之内黄疸改善再重新喂食母乳,胆红素可能会稍微回升2~4 mg/dL,对宝宝不会有影响。
母乳所产生的黄疸,大约会在1~3个月内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