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的鉴别诊断及处理
黄疸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黄疸的中医辨证和治疗黄疸是因时气疫毒、湿热、寒湿等外邪侵袭,或饮食失节,嗜酒无度,误食毒物,或劳倦内伤,以致疫毒滞留,寒湿阻遏,湿热交蒸,气滞血瘀及肝胆脾胃功能失调,胆失疏泄而胆汁泛溢,出现以面、目、身肤发黄,小便黄赤为主要特征的病证。
【范围】本病证存在于多种外感疾病和内伤疾病中,与西医学的黄疸含义相同。
西医学中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损伤、肝硬化、胆石症、胆囊炎、先天性胆红质代谢功能缺陷、溶血性黄疸、钩端螺旋体病等,具有黄疸体征者,可按本篇辨证论治。
其它如败血症、胰腺炎及妊娠引起的黄疸,亦可参照本证辨治。
肝癌、胆囊癌、胰头癌、乏特氏壶腹周围癌等引起的黄疸,亦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一、病因1 •原发病因湿热或寒湿、时气疫毒等外邪侵袭,是引发外感黄疸的原发病因;劳倦过度、酒食不节、情志抑郁等所致的脏腑虚损,是内伤黄疸的原始病因。
2 •继发病因砂石、虫体等阻滞胆道,积聚日久不消或瘀血阻滞胆道,是胆汁外溢产生黄疸的继发病因。
3 •诱发因素感受外邪、饮食失节、骤受惊恐、情志不遂、劳倦内伤等均可诱发或加重黄疸。
二、病机1 •发病黄疽由感受湿热疫毒所致者,病势暴急,病情最凶险,传染性强}而由感受湿热外邪及砂石、虫体阻滞胆道所致者,起病多亦较急;由内伤诸因所致者病势较缓。
2 •病位主要病位在肝胆,与脾、胃、心、肾有关。
3 •病性外感或急性发作的黄疸,病性以湿热、疫毒等邪实为主。
而内伤或慢性发作的黄疸病性以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为多;本虚以脾胃、肝肾、脾肾不足为主,标实以湿热或寒湿,瘀血为特征,或为阳黄,或为阴黄。
4 •病势本病一般初始为湿热蕴结脾胃,熏蒸阻滞肝胆。
湿热耗伤肝肾之阴,或过用寒凉,湿热寒化,耗伤脾阳,甚或伤及肾之阳气,而同时湿毒滞留,气血运行受阻,则可出现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以及由中焦病及下焦之势。
湿热化毒或感受疫疠之毒邪,热毒炽盛,熏灼肝胆,可进一步耗损心营、肝肾而致上中下三焦俱病之势,出现气血阴阳皆伤之变。
黄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阻塞性黄疸
三.阻塞性黄疸 (一)肝内阻塞性黄疸 1.肝内淤胆 ①毛细胆管炎性病毒性肝炎;②药物性黄疸;③妊娠期特发性黄疸;④醇肝综合症;⑤良性手术后黄疸;⑥特发性良性复发性肝内淤胆;⑦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2.肝内机械性梗阻 ①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②肝内胆管结石;③华支睾吸虫病;④阻塞性黄疸型肝炎;⑤蓝氏贾第鞭毛原虫性胆管炎 (二)肝外阻塞性黄疸 1.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2.胆总管结石 3.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4.胰头癌 5.乏特氏壶腹周围癌 6.急性与慢性胰腺炎 7.胆总管与肝胆管癌、胆总管腺肌瘤病 8.原发性胆囊炎 9.十二指肠球后溃疡
血清转氨酶:常用于肝功能检查的主要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正常时血清内含量很低,当肝细胞受损后,肝细胞膜通透性增高,血清酶活性迅速增加,因此为肝细胞损伤最敏感的指标。急性黄疸型肝炎时, ALT 、AST 活力明显增高,在重症肝炎时,转氨酶可升高,但往往随着黄疸的加深,二酶活力反而下降,甚至正常,这就是所谓的"胆酶分离"现象,预后险恶。
(三)肝脏肿大
(四)脾肿大
肝炎后肝硬化、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伴门静脉高压时,脾脏明显肿大。胆汁性肝硬化、先天性溶血性黄疸时,脾中度以上肿大。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时,脾轻度肿大。
(五)胆囊肿大
癌性阻塞性黄疸(如胰头癌、壶腹周围癌、胆总管癌)时的胆囊肿大,有表面光滑、可移动与无压痛特点,即所谓Courvoisier征。在胆囊癌及胆囊底部巨大结石,肿大的胆囊坚硬而不规则。
肝炎病毒标记物
4.免疫学检查
B超
01
CT
02
MRI
03
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膜胆管造影(ERCP) 和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
黄疸的鉴别诊断

溶血性(酱油色尿即血红蛋白尿)
黄疸的诊断步骤
体格检查要点:
黄疸 :溶血性(柠檬色);肝细胞性(浅黄或金黄色);梗
阻性(黄绿色、深绿色或绿裼色)
皮肤改变 :胆汁淤积性(瘙痒抓痕、眼睑黄色疣、色素沉着);
肝硬化பைடு நூலகம்肝掌、蜘蛛痣、毛细血管扩张);溶血(苍白)
肝肿大 :急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急性肝坏死; 脾肿大 :肝硬化门脉高压、血吸虫病、血液病、某感染性疾病 胆囊肿大:胆总管梗阻(胰头癌、壶腹周围癌、胆总管癌) 腹水:重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癌
胆汁淤积性黄疸发病机制
1. 胆道阻塞 → 小/毛 细胆管破裂,胆汁 溢 出 , CB 返 流 入
血
2.胆汁分泌功能障碍\
毛细胆管通透性增
加\胆汁浓缩致胆盐
沉淀胆栓形成,CB
返流入血
胆汁淤积性黄疸
临床表现:皮肤呈暗黄 色。皮肤瘙痒,心动过 缓 实验室检查: CB↑
碱性磷酸酶↑ 总胆固醇↑
尿胆红素(++), 尿胆原↓ 或缺如。 粪胆素减少或缺如, 粪色变浅灰色或白陶土色。
腹痛: 持续性肝区隐痛或胀痛(病肝、肝癌、肝硬化)
发热:病毒性肝炎、胆道感染、溶血性黄疸;癌性黄疸;
阵发性绞痛(胆石症)、阵发性顶钻样疼痛 (胆道蛔虫)、溶血危象(腹及腰背酸痛伴酱油 色尿);无痛性进行性黄疸(壶腹部肿瘤) 其他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病肝、急性 胆道疾病及急性溶血),消化道出血 (肝硬化、肝癌、胆总管癌、壶腹癌、 重症肝炎)
发热、腹痛、黄疸(胆总管结石梗阻伴感染)
黄疸的时间和波动情况:区别梗阻性与肝细胞性黄疸 黄疸对全身情况的影响:肝细胞性黄疸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正
高胆红素血症(黄疸)的鉴别诊断

给你一个土点的方法:永远不会忘记••直”字组词——直接(直结)-一-结合胆红素.(经肝脏作用 后的了)患者曾于20年前感染病毒性肝炎,曾行过短期正规治疗。
后间断服药两次。
服药间隔 时间较长。
最近偶感右上腹隐疼。
久坐后右季肋区感钝疼。
休息后缓解。
于近日查肝功提示: 总胆红素37.7 (<20) H间接胆红素29.8 (2-17) H直接胆红素7.90 (1-7) H总蛋白83.2 白蛋白51.4 球蛋白31.8 白球比1.62 谷丙 38.6 (<40)谷草 27.8 (<38)谷丙/谷草0. 72緘性确酸酶73. 4 (<115)胆碱脂酶 8631 (5000-12500)r-谷氨酰氨转肽酶19.5 (0-40)以上肝功能结果中升高的值的临床意义是什么?对于这类长期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是什么?日 常生活中注意什么?各位给予相关解释及帮助!红细胞由血红蛋白和亚铁血红素构成,前者在肝、脾脏被分解为珠蛋白、铁、胆绿索•,胆绿素还 原成间接胆红素(即非结合胆红素因此,红细胞受破坏溶血时,出现间接型髙胆红素血症),间 接胆红素在肝脏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成直接胆红素(即结合胆红素)。
后者能经肾排出,前者不能。
1、 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增高:常见于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输血、恶性疟疾、新生儿黄疸等。
2、 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増高:肝及肝外阻塞性黄疸、胰头癌、毛细胆管型肝炎及其他胆汁瘀 滞综合征等。
3、 三者均增髙: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变、中毒性肝炎等。
血中胆红素有3种:未结合胆红素(UC 、结合胆红索9CB)和6-胆红素。
成人每日平均产生2 50、350吨胆红索,其中约75%来自衰老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的分解,另25%主要来自骨髓未成熟 红细胞的分解及其他非血红蛋白的血红素分解产物。
UCB 不溶于水,在血中与蛋白质结合不通过 肾小球滤膜。
UCB 入肝后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作用下形成胆红素葡萄糖醛酸,即为CB 。
一表看懂三种黄疸的鉴别诊断

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
病史有溶血因素可查,有类似发
作史肝炎或肝硬化病史结石者反复腹痛伴黄疸,
肿瘤者常伴消瘦
症状与体征贫血、血红蛋白尿、脾肿大肝区胀痛或不适,消化
道症状明显,肝脾肿大黄疸波动或进行性加重,胆囊肿大,皮肤瘙痒
胆红素测定UCB↑UCB↑CB↑CB↑
CB/TB 《20% 》30% 》60%
尿胆红素(-)(+)(++)
尿胆原增加轻度增加减少或消失
ALT、AST 正常明显增高可增高
ALP 正常可增高明显增高
其他溶血的实验室表现,如网织
红细胞增加
肝功能检查异常影像学发现胆道梗阻病变
三种黄疸的鉴别诊断。
14.05.07黄疸的鉴别诊断

四、病例讨论
一、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52岁,农民。因“纳差、尿黄1周,发热4 d”于2013年3月2日入 院。患者入院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纳差、厌油,伴有上腹胀,同时尿色加深,偶有 脐周轻微阵发绞痛,未予重视。入院4d前开始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伴右侧膝 关节疼痛,无寒战,无咳嗽、鼻塞、流涕,无恶心、呕吐,无皮疹,无灰白便,无 皮肤瘙痒,自服退热止痛药两片,具体药物名称不详,仍有纳差、眼黄、尿黄、发 热,就诊于本院门诊,查肝功能异常,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发病前无暴饮暴食史 。
既往有皮肤湿疹病史1年,间断应用外用药治疗,具体药物名称不详。否认胆囊炎病
史。否认肝炎患者密切接触史,无手术外伤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无烟酒嗜 好。
病例讨论
二、病例诊治过程
1.入院后查体:P:80次/min,R:20次/min,BP:110/70 mm Hg(
1mm Hg = 0.133 kpa) ,入院当时体温不高(在家用过退热药)。神志清楚
3. 入院后治疗:给予复方甘草酸苷、还原型谷胱甘肽、多
烯磷脂酰胆碱等保肝、退黄治疗。患者入院次日下午发热
,T:38.0~38.2 ℃,因患者入院前已发热4 d,查体 莫菲氏征(±),血常规检查提示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彩色多普勒超声示胆囊壁厚,考虑不能除外胆系感染,给
予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5 d,发热未改善,每日 下午发热,最高体温38.5~38.9 ℃,持续4 h体温可自
• 10%~20%:其他物质(“旁路性”胆红素, shunt bilirubin)
- 骨髓内血红蛋白前质
- 过氧化氢酶 - 过氧化物酶 - 细胞色素 - 肌红蛋白
LOGO
一、黄疸的分类
黄疸鉴别诊断

黄疸待查首次病程录1.溶血性黄疸皮肤粘膜黄染较轻,呈浅柠檬色,皮肤无瘙痒,骨髓有增生旺盛的表现,周围血网织红细胞增多,出现有核红细胞,脾肿大,血清胆红素增高,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尿中尿胆原增加而无尿胆红素,血清铁及尿内含铁血黄素增加,24小时粪中尿胆原排排除量增加,血清转氨酶一般不增高。
患者目前检查暂与之不符。
2.肝细胞性黄疸皮肤黏膜呈浅黄色至深金黄色,皮肤有时瘙痒,血中结合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均升高,胆红素定性试验呈直接或双相加速反应,尿中胆红素阳性,尿胆原常增加,血清转氨酶明显增高。
患者目前依据不足,需进一步检查明确。
黄疸待查主治医师查房1.溶血性黄疸皮肤粘膜黄染较轻,呈浅柠檬色,皮肤无瘙痒,骨髓有增生旺盛的表现,周围血网织红细胞增多,出现有核红细胞,脾肿大,血清胆红素增高,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尿中尿胆原增加而无尿胆红素,血清铁及尿内含铁血黄素增加,24小时粪中尿胆原排排除量增加,血清转氨酶一般不增高。
患者目前检查暂与之不符。
2.肝细胞性黄疸皮肤黏膜呈浅黄色至深金黄色,皮肤有时瘙痒,血中结合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均升高,胆红素定性试验呈直接或双相加速反应,尿中胆红素阳性,尿胆原常增加,血清转氨酶明显增高。
患者目前依据不足,需进一步检查明确。
3.胆汁淤积性黄疸该病皮肤巩膜黄染明显,皮肤可呈暗黄色。
血清CB、UCB均增高,CB/TB常大于60%,血清ALT、AST升高一般不显著,ALP、γ-GT升高显著。
该患者出现黄疸前有用药史,血清ALT、AST升高显著,ALP、γ-GT中度升高,需进一步行腹部MRI、MRCP除外肝内外胆管阻塞引起的黄疸。
黄疸待查主任医生查房1.溶血性黄疸皮肤粘膜黄染较轻,呈浅柠檬色,皮肤无瘙痒,骨髓有增生旺盛的表现,周围血网织红细胞增多,出现有核红细胞,脾肿大,血清胆红素增高,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尿中尿胆原增加而无尿胆红素,血清铁及尿内含铁血黄素增加,24小时粪中尿胆原排排除量增加,血清转氨酶一般不增高。
黄疸的鉴别诊断

案例三:肝细胞性黄疸的鉴别诊断
总结词
肝细胞性黄疸是由于肝细胞损伤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 ,需要与溶血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等相鉴别。
详细描述
肝细胞性黄疸是由于肝细胞损伤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 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尿色深黄等症状。需要与溶血 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等进行鉴别。溶血性黄疸常见 于新生儿溶血、蚕豆病等疾病,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 ,伴有贫血、肝脾肿大等症状;胆汁淤积性黄疸常见于 胆结石、肝炎等疾病,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伴有右 上腹疼痛、食欲不振等症状。
案例二:梗阻性黄疸的鉴别诊断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梗阻性黄疸是由于胆道梗阻导致胆汁排泄障碍,需要与肝 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等相鉴别。
梗阻性黄疸是由于胆道梗阻导致胆汁排泄障碍,表现为皮 肤、巩膜黄染,尿色深黄等症状。需要与肝细胞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等进行鉴别。肝细胞性黄疸常见于肝炎、肝硬 化等疾病,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尿色深黄等症状,同 时伴有肝功能异常;溶血性黄疸常见于新生儿溶血、蚕豆 病等疾病,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伴有贫血、肝脾肿大 等症状。
总结词
血常规检查是鉴别黄疸的常用手段,通 过检测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 板等指标,有助于判断黄疸的病因和病 情严重程度。
VS
详细描述
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 和形态,以及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和功 能,从而判断是否存在溶血性黄疸或感染 性黄疸。
尿常规检查
总结词
尿常规检查是鉴别黄疸的辅助手段,通过检 测尿液中的成分,有助于判断黄疸的病因和 病情严重程度。
CHAPTER 05
鉴别诊断案例
案例一:新生儿黄疸的鉴别诊断
总结词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需要与溶血性黄 疸、母乳性黄疸、感染性黄疸等相鉴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血性、肝细胞性、阻塞性黄疸的鉴别(一)
溶血性 肝细胞性 阻塞性
UCB
CB CB/TB 尿胆红素 尿胆原 ALT
↑
正常 <20% - ― ↑ 正常
↑
↑ >30% + 轻度↑ ↑↑
↑
↑↑ >35% + ↓或缺如 可↑
溶血性、肝细胞性、阻塞性黄疸的鉴别(二)
溶血性 r-GT ALP PT vitK反应 正常 正常 正常 肝细胞性 ↑ ↑ 延长 差 阻塞性 ↑↑ ↑↑ 延长 好
方法
★ 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 非创伤性 无并发症 无X线辐射 适应症广 ● 缺点 显像的空间 分辨率较ERCP 低
方法
★ Nuclein imaging
● 非创伤性 ● 可动态反映肝胆系统的功能 ● 主要用于阻塞性和肝细胞性 黄疸鉴别
方法
★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 通过十二指肠镜可直接 察见乳头部有无病变 ● 并可作eous transheptic cholangiography
● 能清楚显示肝内、外整个 胆道系统 ● 对胆管阻塞的部位、程度 病变范围等能准确了解
● 调整脂肪的类型或数量 中链甘油三酯(40g/d) ● 补充vitA、D、E、K和钙剂
治疗
★ 病史
●发病缓急
方法
●呈进行性加重抑或波动性
●伴随症状:瘙痒、腹痛等
●尿、粪颜色 ●服药史、输血史、有无肝炎 接触史等
★ 体征
●皮肤、巩膜黄染程度
方法
●皮肤有无抓痕、出血点
●有无肝掌、蜘蛛痣 ●肝、脾、胆囊是否肿大、 有无腹水
★ Liver function
Bilirubin代谢
●血清TB、UCB、CB ●尿胆红素、尿胆原
几种常见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二)
Gilbert Crigler-Najjar 尿胆红素 BSP试验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Rotor + 30~50% 无回升 正常 正常 ↑↑ 65% 良好 Dubin-Johnson + >10% 有回升 显影不良 色素沉着 (黑肝) 正常 >80% 良好
胆囊造影 正常 肝活检 正常 尿粪卟啉 粪卟啉Ⅰ 预后
■
先天性溶血性贫血
● ●
RBC膜缺陷 珠蛋白异常
●
RBC酶缺陷
病因
★ 溶血性黄疸
■
获得性溶血性贫血
自身免疫性贫血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异型输血、恶性疟疾等
●
● ●
特征
★ 肝细胞性黄疸
●
血TB↑,UCB为主, CB亦升高 尿Bili(+)、尿胆原↑ 粪中粪胆原正常或略低
皮肤、巩膜黄染
●
● ●
特征
良好
差
诊断方法及注意事项
★
病史、体检
★
● ● ● ●
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检查 血液学检查 免疫学检查
十二指肠引流液
诊断方法及注意事项
★ 特殊检查
● ● ●
●
●
B超 胃肠钡餐 胆囊造影 ERCP PTC
●
●
●
●
●
CT MRI、MRCP 核素显像 肝穿 腹腔镜
诊断方法及注意事项
★ 治疗性试验
★ 剖腹探查
黄疸的鉴别诊断及处理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jaundice)
黄疸
疾病
概述
黄疸的定义 ?
● 显性黄疸
● 隐性黄疸
衰老RBC (占85%)
肝肾 细胞色素
非结合胆红素 非结合胆红素
微粒体 转移酶
无效造血
代谢
结合胆红素
90% 胆道 肠道 尿胆原
总胆固醇
血浆蛋白
正常
正常
轻度↑或↓
A↓、 G ↑
↑↑
正常
★ Hematologic exam.
协助溶血性黄疸的病因诊断
● ● ● ● Hemoglobin RBC形态 网织RBC、骨髓检查 尿Hb、含铁血黄素
方法
★ Hematologic exam.
协助溶血性黄疸的病因诊断
● RBC脆性试验 ● Coombs test ● Ham’s test
几种常见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一)
Gilbert Crigler-Najjar Rotor Dubin-Johnson 隐性 排泄障碍 20岁后 良好 轻微 可有 34~86 M >50%
遗传 显性 隐性 隐性 基本缺陷 摄取障碍 酶完全缺乏 贮存障碍 酶缺乏 摄取障碍 起病 20岁后 出生后 20岁前 全身状况 良好 极差 良好 症状 轻微 核黄疸 轻微 肝脾肿大 少见 常有 无 血清TB ≤68 M >342 M 34~86 M 血清CB ≤10% ≤10% >50%
方法
肝细胞损伤酶谱
● ALT、AST
★ Liver function
胆汁郁积酶谱
● ALP、r-GT、5’-NT
方法
脂类代谢
●总胆固醇、胆固醇酯 ● LP-X
★ Liver function
蛋白合成
● Prothrombin time ● PT对vit K的反应 ● 血浆蛋白
方法
染料排泄试验
● 靛青绿(ICG)
病因
★
阻塞性性黄疸
肝外胆管阻塞
■ ●
●
胆管内因素:如结石
胆管壁因素:如胆管炎、癌
●
胆管外因素:如胰腺癌
炎症、结石、肿瘤占80%以上
特征
★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
●
●
肝细胞对Bili摄取、结合、
排泄缺陷
特征
★
● ● ●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无溶血证据、肝功能正常
血Bili升高呈间隙或波动性 症状轻微、预后佳
★ 肝细胞性黄疸
● ● ● ●
可有瘙痒 血清转氨酶可↑↑ 肝炎病毒标记物常(+) 肝活检示肝损伤
病因
★ 肝细胞性黄疸
● ● ● ●
病毒性肝炎 中毒性肝损伤 肝硬化
原发性妊娠急性脂肪肝
特征
★ 阻塞性性黄疸
● ● ●
血TB ↑ ,CB为主
尿Bili(+),尿胆原↓或缺如
粪中粪胆原↓或缺如,粪呈
浅灰或陶土色
20%
肾
尿胆原
粪
粪胆原 粪胆素
尿胆素
分类
按病因、发病学分类
★ ★ ★ ★
溶血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分类
按病因、发病学分类
★ 阻塞性黄疸
● ● ●
肝内胆汁郁积 肝内胆管阻塞 肝外胆管阻塞
分类
按胆红素性质分类
★
UCB升高为主
●
● ●
生成过多 摄取障碍 结合障碍
★
CB升高为主
特征
★ 阻塞性性黄疸
● ● ●
皮肤、巩膜黄染 瘙痒显著 血TCh、ALP、r-GT↑ LP-X 阳性
病因
★ 阻塞性性黄疸
■ ● ●
肝内胆汁郁积
胆汁郁积性肝炎 某些药物胆汁郁积
●
●
妊娠期特发性黄疸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病因
★
阻塞性性黄疸
■
肝内胆管阻塞
● ● ● ●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肝内胆管结石 华支睾吸虫病 肝癌:肝门或肝门附近
方法
★ Liver biopsy
● 协助诊断肝细胞性黄疸、 肝内胆汁郁积、DubinJohnson syndrome等 ● 疑胆管机械阻塞者慎用
方法
★ Laparoscopy
● 可观察肝、胆、脾
● 可直视下肝活检
方法
★ 治疗性试验
● 强的松(龙)试验 10-15mg Tid 5-7d ● 苯巴比妥试验 30-60mg Tid 7d
● 肝内胆汁郁积 ● 肝内胆管阻塞 ● 肝外胆管阻塞 ● Dubin-Johnson
Syndrome
特征
★ 溶血性黄疸
●
● ●
血TB↑,UCB为主
尿Bili(-)、尿胆原↑ 粪中粪胆原↑
●
巩膜轻度黄染
特征
★ 溶血性黄疸
●
● ● ●
皮肤无瘙痒
可有脾大 贫血、网红↑
骨髓红系增生旺盛
病因
★ 溶血性黄疸
黄疸病因诊断
黄疸诊断的一般程序(二)
黄疸
血清胆红素测定 UCB升高为主
CB升高为主
★ 病因治疗
是最根本病因治疗环节
● 药物性黄疸停用有关药物 ● 胆管阻塞性黄疸多需手术 或经内镜介入治疗
治疗
★ 药物治疗
● 肾上腺皮质激素
● 苯巴比妥
治疗
● 熊去氧胆酸
● 腺苷蛋氨酸(思美泰)
★ 介入治疗
内镜下胆管引流术 Endoscopic biliary drainage(EBD)
方法
★ Percutaneous transheptic cholangiography
● 为创伤性检查 ● 并发症相对较高 ● 仅适用于ERCP失败者
方法
★ 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 可多平面、多维成像显示 胆胰系统 ● 结合MRI而较准确地诊断 胰胆管的病变部位与性质
方法
★ Computed tomography
● 较准确判断肝外胆管有无 阻塞、阻塞部位与范围, 对胰腺及肝占位性病变的 诊断准确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