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高中历史 第8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

第8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目标导航]一、空前的浩劫1.规模及损失(1)规模空前:战争涉及四大洲及四大洋。
(2)损失巨大:历次战争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军费开支和物资总损失浩大,人类历史文化遗产遭到严重破坏。
2.法西斯的暴行(1)德国:对犹太人进行种族灭绝性的大屠杀。
(2)日本①在沦陷区进行野蛮大屠杀,南京大屠杀遇难者达30万人以上。
②灭绝人性地使用生化武器,成立了代号为“731”的细菌部队,用活人做细菌试验。
③在马来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地,日军也犯下了滔天罪行。
思维点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战争中,尽管参加反法西斯联盟的国家有着各自不同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代表着各自不同的利益和要求,但是,在彻底打败德、意、日法西斯侵略者的共同目标下,它们互相援助,共同抗击敌人,争取胜利。
二、正义的审判1.纽伦堡审判(1)经过:1945年11月,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在纽伦堡对纳粹德国的首要战犯和犯罪组织进行审判。
(2)结果:1946年10月,纳粹党的领导机构及其秘密警察和党卫军等犯罪组织都得到应有的惩罚。
2.东京审判(1)经过:1946年5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正式开庭。
(2)结果:东条英机等战犯受到惩罚。
(3)地位: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审判。
易混易错纽伦堡审判比较彻底,使法西斯分子受到应有的惩罚。
美国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对许多日本战犯免于起诉,并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制度。
三、前事不忘,后世之师1.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防止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是消除战争隐患的关键。
2.绥靖主义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霸权野心,未能阻止法西斯国家的局部侵略战争演变为全面侵略战争。
3.突破陈规,积极创新:在战争中,一些国家墨守陈规,军事思想陈旧落后,缺乏创新精神,结果有的遭到亡国的厄运,有的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4.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这是战胜德、意、日轴心国的重要保证,对迅速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诺曼底登陆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 一次登陆战役。在这次历时43天的战役中,德军伤亡 11.7万人,盟军伤亡12.2万人。这场战役的主要 特点是:第一,战前进行了长达半年的准备,兵力和 物质准备充足,对登陆地区的天气、地形等作了详细 调查;第二,登陆是在掌握了绝对的制空、制海权的 条件下实施的,在登陆前和登陆过程中以强大的航空 兵进行猛烈轰炸,摧毁德军海岸防御,掩护步兵登陆; 第三,有大规模空降相配合;第四,采取了严密的伪 装措施,在登陆前,对加莱地区进行了猛烈轰炸,使 德军错误地作出判断,将大量兵力配置在加来地区, 从而使诺曼底地区成了防御的薄弱环节,使盟军登陆 得以成功。
进程
转向反攻
1、太平洋战场: (1)1942年8月,美日争夺瓜达尔卡纳尔岛
美掌握主动权
(2)1945年初,美军收复马里亚纳群岛和菲律宾等战略要地 日军的海空军主力基本被消灭
2、北非战场:
(1)1942年11月,美英联军在西北非实行两栖登陆 (2)1943年5月,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事结束 3、苏德战场: (1)1943年7月库尔斯克战役,德军失去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2)1944年1月开始,苏军连续发动10次大规模进攻。
时间
参加国 会议名称
主要内容
《开罗宣言》;联 合对日作战
作用或影响
中国的权利得 到国际认可; 加速胜利进程
1943年 美英中 开罗会议 11月
1943年 苏美英 德黑兰会议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协同对德作战, 11月 加速德国灭亡 处置德国,成立国 际组织 1945年 苏美英 雅尔塔会议 处置德国,成立联 协调作战,加 2月 合国,苏对日作战 速胜利,战后 重建 1945年 苏美英 波茨坦会议 重申雅尔塔会议精 加速日本投降 7月 神,《波茨坦公告》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诺曼底登陆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 的一次登陆战役。在这次历时43天的战役中,德军伤 亡11.7万人,盟军伤亡12.2万人。
这场战役的主要特点是: (1)准备充分。(战前进行了长达半年的准备,兵力和物
回答:①在关于日本战败的原因分析方面,有哪些主 要的论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美国海军力量的优势是战胜日本的原因;第二 种观点认为苏联对日宣战是决定性因素。第三种观点认为美国 对日本的军事优势是战胜日本的根本原因。
②你如何评价原子弹在对日作战中的作用?
原子弹不是战胜日本的决定因素,但起了加速日本投降和 减少人员伤亡的作用
质准备充足,对登陆地区的天气、地形等作了详细调查。) (2)战术先进。(有大规模空降配合,在登陆前和登陆过 程中以强大的航空兵进行猛烈轰炸,摧毁德军海岸防御,掩护 步兵登陆,登陆在掌握绝对制空、制海权的条件下实施,。) (3)伪装措施很成功。(在登陆前,对加来地区进行了猛 烈轰炸,使德军错误地作出判断,将大量兵力配臵在加来地区, 从而使诺曼底地区成了防御的薄弱环节,使盟军登陆得以成 功。)
三、三个法西斯轴心国的相继投降
1、法西斯的投降:
①意大利投降——1943.9,轴心国开始瓦解 ②德国的投降——1945.5.8,欧洲战事结束 ③日本的投降——1945.8.15,宣布投降 ——1945.9.2, 二战正式结束
2、加速意德日法西斯投降的大事件:
①意:1942.11北非登陆和1943.5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政 变与墨索里尼政府垮台。 ②德:1944.6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东西配合使德军腹背 受敌;1945.2苏美英召开雅尔塔会议;1945.4美苏军队易 北河会师;苏军的柏林战役并攻占柏林;希特勒自杀。 ③日:1945.7苏美英召开波茨坦会议;1945.8美国投下原 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中国的全面反攻。
第8课 正义的胜利

第8课正义的胜利【教学目标】了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必然性和重大历史意义;掌握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战役;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雅尔塔会议及其主要协议;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投降;第二次大战在欧洲结束,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教学重难点】重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战役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学设计意图1、由二战的逐步扩大导入新课的学习。
2、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3、理解合作在重大事件上的重要作用。
4、掌握有转折意义的几次重大的战役,尤其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意义。
5、了解几次会议和各个法西斯国家投降的史实。
6对学生进行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教育。
一,导入新课由二战一步一步扩大的史实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布置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导学课文(一)正义力量的携手联盟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是怎样建立起来的?2、该组织的建立对二战的进程产生了哪些影响?(二)大战的转折1、哪些战役是具有转折意义的战役?2、为什么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二战的转折点?(给学生分析斯大林格勒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三)“消灭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1、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雅尔塔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人物、决议、作用。
(与战后的世界格局结合起来讲解)3、德日法西斯的投降4、二战给人类带来了那些影响?四、拓展训练:1、与一战相比,二战的性质有什么不同?2、二战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历史启迪?五、课堂小结回顾二战时怎样一步一步扩大的,哪些大国相继被卷入了战争,由此进入新课的学习。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结合上节课的内容和教材第一目的内容,思考、讨论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根据老师的讲解和教材内容,融入自己的观点,回答问题。
学生自读课文,裂解并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在老师的指导下明白雅尔塔会议的重要性。
从灾难和推动科技的发展等方面理解二战的影响。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谈谈感想完成作业【作业布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的局部战争仍在不断发生,你知道的有哪些?你认为人类应该如何避免新的战争?(设计意图: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学以致用,增强学生的历史迁移能力;渗透情感教育:珍爱和平,反对战争)【习题设计】1、选择题(1)二战中转折点的战役是A.莫斯科保卫战B.不列颠之战C.斯大林格勒战役D.攻克柏林(2)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战役的登陆点是A.敦刻尔克B.里尔C.布雷斯特D.诺曼底(3)在轴心国的三个主要法西斯国家中,最先投降的是A.德国B.意大利C.西班牙D.日本(4)提出建立联合国是在下列哪次会议中的A.德黑兰会议B.雅尔塔会议C.开罗会议D.波茨坦会议(5)最先攻克柏林的是A.苏军B.美军C.英军D.法军2、材料题宣言重申《大西洋宪章》的宗旨与原则,并规定:各签字国政府保证使用品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来抵御与之处于交战状态的轴心国成员及其附属国;保证同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保证不同敌人单独停战或媾和。
九年级下册历史必背知识点【精品】

世界现代史必背知识点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1、二月革命:①时间:1917年3月,②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③结果: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④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
2、十月革命:1917年11 月7 日,列宁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俄国。
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性质: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3、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与巩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1917 年至1920 年,苏俄经过三年艰苦的国内战争,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4、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④开创了人类历史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第2课、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列宁新经济政策:①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 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恢复自由贸易,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③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
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苏联的建立:1922 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①两个五年计划: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8--15思维导图(共12张)

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 第二战场开辟
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 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
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 认为,青 铜器在 商周时 期被视 为“政治 的权力 ”。可 推断,商 周时期 青铜器 主要用 作(
•
3.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 社会,“ 家给人 足,居则 有室,佃 则有田,薪则有 山,艺 则有圃 ……婚 媾依时,闾阎安 堵,妇人 纺绩,男 子桑蓬 ,臧获 服劳,比 邻敦睦” 。该材 料反映 的农业 经济状 况是(
)
•
A.土地过度集中
B.有田者无力可耕
•
C.小农户个体经营
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
)
•
①石斧 ②耧车 ③骨镰 ④曲柄锄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
答案:A
•
解析:由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始农 业时期 的生产 工具非 常简单 ,主要 是石斧 和骨镰,耧车在 西汉时 才开始 出现,曲 柄锄属 于铁制 生产工 具,原始 社会没 有使用 铁器,所以① ③符合 题目要 求,故答 案为A项。
第14课打击向罗马进军 墨索里尼法西斯专政1922
西 斯 国 家
经 济
德 1933年希特勒成为德国国家元首内独裁外扩张 国
1933年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 欧洲策源地形成
的危 侵机
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建立伪满洲国
略 扩 张
打 击
日 1936年,广天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 本 ,亚洲策源地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停止

斯大林格勒战役
德军第6军团被俘的部分军官 德军第6军团司令保卢斯率领残部
向苏军投降
斯大林格勒大会战期间,消灭的德军达150万,俘 获德军2500名军官,包括一名元帅200多名将军.
诺曼底登陆
1944.6~7 1943.9
1942.7~1943.2
1942.10~11
诺曼底登陆
在登陆舰的掩护下,步兵们穿者救生衣,在齐胸的水海滩中日,前进了为
斯大林格勒战役
“俄国人不是人,而是某种钢铁铸 成的东西,他们不知疲劳,不怕炮火。”
“想想斯大林格勒大战——80个昼 夜的肉搏拼杀情景吧!街道不是用公里 来计算,而是用尸体作单位来丈量的。 斯大林格勒不再像座城市,它淹没在一 片漫无边际的浓烟烈火之中,简直像一 座炉火映红的巨大熔炉。”
——德国士兵的日记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德国投降:1945.5.8 日本投降:1945.8
题练 习 1.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德战场形势的转折点
是 A.中途岛战役 B. 斯大林格勒战役 C. 莫斯科战役 D. 阿拉曼战役 2.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 3. A. 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B. 反帝反封建战争 C.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D. 民族民主战争
登有增在
陆 援障
万美碍
吨军气
军提球
需供的
品的掩
和船护
5
万 辆 车 辆 在 奥
只 和 车 辆 。 到
6 30
马月
法国北部重重布雷和设置障碍的海滩正逢退潮时分的哈景象
下 , 奥 马 哈 海 岸 挤 满
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
雅尔塔会议
练一练 1.雅尔塔会议是什么时候召开的? 2.参加雅尔塔会议的英、美、苏三国首 脑分别是谁?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雅尔塔会议有何影响?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8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续表
(1)消极:①政治上,严重恶化了国际关系,世界分裂为两个敌对的阵营。②经济上,严重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阻 评 碍了经济4 全球化 的进程。③军事上,局部战争不断,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2)积极:①两大集团势均 价 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②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如航天技术等。③推动了一些地区性合作
A
方法技巧:图表类试题的解题技巧
试题类型 图片类 曲线图 饼状图 柱状图 表格图
解题技巧 里里外外看注解 边边角角看拐点 阴晴圆缺看大小 上下左右看趋势 纵横驰骋看变化
对点训练
2. [2020年山东卷]1969年美国出台了新的《出口管制法》,不再使用“共产党国家”与“非共产党国家”这 一概念和划分方法,代之以“鼓励与美国有外交关系或贸易关系的国家进行贸易”,并要求商业部修订管制 清单。这一调整主要是由于美国 ( D )
A. 同苏联关系缓和
B. 与西欧竞争加剧
C. 陷入侵越战争泥潭
D. 国家实力相对衰弱
[解析]20世纪60年代,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美国由于和苏联进行军备竞赛、陷入侵越战争泥潭而耗费 了大量的物力财力,同时由于西欧与日本的竞争,美国经济陷入困境,国家实力相对衰弱,从而出现了材料 中的现象,D项正确;1969年正处于苏攻美守时期,美苏关系并未缓和,A项错误;与西欧竞争加剧、陷入侵 越战争泥潭只是美国调整《出口管制法》的原因之一,不是主要原因,B、C两项错误。
两极格局瓦解 2020年全国Ⅲ卷,35(七十七国集团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 和多极化趋势 益)
的加强 (5年3考) 2017年全国Ⅰ卷,35(二十国集团的演变——世界格局的变化)
基础导学
焦点一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教学时间:2课时备课人:吴勇珠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
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一课讨论联合国建立的过程和雅尔塔
会议的内容和评价。
3、围绕本课练习对本单元的重大历史进行简单的整理。
二、教学过程
1、知识复习:二战从全面爆发到进一步扩大的过程转入
本课的课题。
2、尝试学习:教师明确本课的目标然后学生自学。
3、教师精讲:教师结合课本42页地图帮助学生明确斯大
林格勒战役的位置和意义以及诺曼底登陆的影响。
讲解登陆的小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雅尔塔会议召开的背景和会议的时间,参会人员和内容以及影响。
以及联合国建立的过程,帮助学生回忆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到联合国的建立。
4、法西斯的覆灭:从欧洲战场的结束到太平洋战场的结
束。
教师结合图片和多媒体介绍一两个小故事。
5、知识巩固:学生识记本课的重点知识。
三、巩固练习:完成参与园地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