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地形图的判读课件 中国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课件

陵。
3 .初步学会读、制地形剖面图。
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
第二页,共二十一页。
重
难
点
重点: 1.等高线形态与坡度陡缓、地
势高低的关系;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地
(shāndì)的不同部位及识别不同的地形 种类。
难点: 在等高线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
种类。
第三页,共二十一页。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pàn dú)
等高线地形图
分层设色(shèsè)地形图 地形(dìxíng)剖面图
第一页,共二十一页。
教
学 1.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
目
起伏和坡度(pōdù)的陡缓以及绘制等高线图的方 法。
标
2.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谷、山脊;
能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盆地、山地、平原、丘
三、地形(dìxíng)剖面图
第十七页,共二十一页。源自活动(huó dòng):绘制地形剖面图
第十八页,共二十一页。
随堂练习(liànxí)
1.地面某个地点高出__海__平__面_的___垂_直距离,称为____海。拨 2.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____垂距直离,叫做______相__对. 高度 3.把各个地点的__海_拨_标注在地图(dìtú)上,再把海拨高度 相同_(x_iā_n_ɡ 的tón点ɡ) 连接成线,就是_____等_高。线 4.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 ______。 等深线 5.坡陡的地方等高线___ 密_;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____。稀疏
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一页。
第十二页,共二十一页。
二、分层设色(shèsè)地形图
第十三页,共二十一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1.4 地图地形图的判读

No 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判断山坡的陡缓。AB山坡与CD山坡哪个陡。(山的高处像兽类的脊。坡陡的地
方 等高线。坡缓的地方 等高线。海拔在500米以上、崎岖不平、呈条带状分布的地形区。中间低、 但较平坦、四周相对(xiāngduì)较。与外部相比高差大,高原内部起伏不大。黄色表示高原、山地、 丘陵
Image
个陡?CD山坡陡
第十一页,共三十五页。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pàn
dú)
第十二页,共三十五页。
山地不同(bù tónɡ)部位的等高线
山顶—— 密闭(mìbì)等高线的最内层
第十三页,共三十五页。
山脊—— (山的高处像兽类的脊 梁骨似的高起部分) 等高线向低处突出(tū chū) 的地点的连线
第十四页,共三十五页。
坡度
缓
等高 线密 集(mìjí) 坡度 陡
第十页,共三十五页。
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判断(pànduàn)山坡的陡缓。
坡陡的地方(dìfāng),等高线密集;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A
120 110 B
100
120 130 C
110 100 D
AB山坡 与CD山坡 哪 (shān pō)
(shān pō)
地形图的判读(pàn dú)
第一页,共三十五页。
1、等高线地形图 (表示(biǎoshì)地面高低起伏)
2、分层设色地形图
(形象的表示地面高低起伏) 3、地形剖面图
(直观的表示地面高低起伏)
第二页,共三十五页。
海平面——
是反映海面高度变化(biànhuà)的多年平均值
第三页,共三十五页。
海拔 与相对高度 (hǎibá)
山谷 —— (shāngǔ) 等高线表现为向内凹
方 等高线。坡缓的地方 等高线。海拔在500米以上、崎岖不平、呈条带状分布的地形区。中间低、 但较平坦、四周相对(xiāngduì)较。与外部相比高差大,高原内部起伏不大。黄色表示高原、山地、 丘陵
Image
个陡?CD山坡陡
第十一页,共三十五页。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pàn
dú)
第十二页,共三十五页。
山地不同(bù tónɡ)部位的等高线
山顶—— 密闭(mìbì)等高线的最内层
第十三页,共三十五页。
山脊—— (山的高处像兽类的脊 梁骨似的高起部分) 等高线向低处突出(tū chū) 的地点的连线
第十四页,共三十五页。
坡度
缓
等高 线密 集(mìjí) 坡度 陡
第十页,共三十五页。
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判断(pànduàn)山坡的陡缓。
坡陡的地方(dìfāng),等高线密集;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A
120 110 B
100
120 130 C
110 100 D
AB山坡 与CD山坡 哪 (shān pō)
(shān pō)
地形图的判读(pàn dú)
第一页,共三十五页。
1、等高线地形图 (表示(biǎoshì)地面高低起伏)
2、分层设色地形图
(形象的表示地面高低起伏) 3、地形剖面图
(直观的表示地面高低起伏)
第二页,共三十五页。
海平面——
是反映海面高度变化(biànhuà)的多年平均值
第三页,共三十五页。
海拔 与相对高度 (hǎibá)
山谷 —— (shāngǔ) 等高线表现为向内凹
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地形图的判读

课堂 检测
1.阅读等高线地形图,
你能说出字母对应的地形吗?
AB C
E D
2、地理填充图册P10四题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中国地图出版社
SINOMAPS PRESS
一、在地图上确定地面高度
阅读教科书21页“做一做”并讨论 :
你认为王欣、王琳、 董浩,谁的结论是 对的?
1.海拔和相对高度
A
1 000米相对高度 B 海拔
500米
1 500米
平均海平面
图中有A、B两点,若以平均海平面作为基准点量算出来
的高度,就是海拔。
A处海拔为 1 500 米,B处海拔为 500 米。 而A比B高出的距离叫相对高度,为 1 000 米。
思考
怎么表示在平面地图上呢?
等高线—— 海拔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曲线
把它压瘪!
同线等高,线间等距
思考: 1.图中同一条线上和相邻两条线间在海拔高度上
有什么特点? 2.观察图中等高线,有的地方向外凸,有的地方
向里凹,有的地方线密,有的地方线疏。为什么呢?
山顶 鞍 部
山顶 鞍 部
列表对比
地形 部位
等高 线形
态
山顶
山脊
300 500
山谷
300 100
鞍部
陡崖
பைடு நூலகம்
特点
封闭环状 曲线,数 值由外向 内增加
等高线向 低处凸出
等高线向 高处凸出
两山顶间 平缓的部 位
多条等高 线重合处 标有锯齿 线
教你一招:巧记地形部位特征
七年级地理 地形图判读ppt课件2

山地
丘陵
高原
盆地
平原
等高 线特 征 高度
地表 起伏 程度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平原
中间疏 四周密
较高, 大于 500米
密
稀 中间疏 稀疏
集
疏 四周密 平直
较低,一
高, 般(相对 200米- 低,
超过 高度)不 500米 0米-200
500米 高于500
米
米
起伏不 坡度较 坡度 四周高 平坦
大,边 陡,沟 缘陡峭 谷较深
平缓
中间低 广阔
第一步:在剖面线上找出它与等高线的交点
第二步:每一个点向下做垂线,在高度表找上找到 相应的点
第三步:将各点用圆滑曲线连接。
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
山地
丘陵
高原
盆地
平原
第三节 地图
地形图的判0
按照越高越亮或者越高越暗的原则,在不同 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可以一目了然的 看出地面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这种地
图就叫做___等_ 高线_分___层__设__色__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E
C
A
D B
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地形图的判读》课件

(2)等深线: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
各点连接成线。
2.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等高线绘制
等
高
线
100 110
120
120 1结合图片和模型 图思考以下问题: 1.等高线是闭合的 曲线吗? 2.同一条等高线的 海拔有何特点? 3.相邻的两条等高 线的海拔差是多少? 4.坡陡、坡缓与等 高线疏密有怎样的 关系?
______2_0_0_____米。
4、读右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F点的海拔是
___3_0_0_米。
(2)写出字母代表的地形名
称:
A__山__顶____ B__鞍___部___
C__山__谷____
D__山__脊____
E__陡___崖____
(2)若自A点沿直线向B点行进,那么行进方向是 A点到C点行进,则行进方向是 东南 。
东北 ,自
(3)若A点海拔265米,则该点高出B点 45 米。
3.读图,回答问题。
(1)A处的地形部位是____山__顶_______,位于村庄的
______西__北______方向。 (2)B点的海拔是______3_0_0______米,B点与C点的相对高度是
山顶
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
几种基本地形部位的判读
▲
山顶
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
等高线闭合, 等高线的
数值由中间 弯曲部分
向四周逐渐 向低处凸
降低。
出。
等高线的 弯曲部分 向高处凸 出。
两个山峰 之间的低 地。
等高线重 叠在一起。
学习区分山脊和山谷:
40
等高线向低处弯曲 为山脊
等高线向40 高处弯曲为 山谷
各点连接成线。
2.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等高线绘制
等
高
线
100 110
120
120 1结合图片和模型 图思考以下问题: 1.等高线是闭合的 曲线吗? 2.同一条等高线的 海拔有何特点? 3.相邻的两条等高 线的海拔差是多少? 4.坡陡、坡缓与等 高线疏密有怎样的 关系?
______2_0_0_____米。
4、读右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F点的海拔是
___3_0_0_米。
(2)写出字母代表的地形名
称:
A__山__顶____ B__鞍___部___
C__山__谷____
D__山__脊____
E__陡___崖____
(2)若自A点沿直线向B点行进,那么行进方向是 A点到C点行进,则行进方向是 东南 。
东北 ,自
(3)若A点海拔265米,则该点高出B点 45 米。
3.读图,回答问题。
(1)A处的地形部位是____山__顶_______,位于村庄的
______西__北______方向。 (2)B点的海拔是______3_0_0______米,B点与C点的相对高度是
山顶
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
几种基本地形部位的判读
▲
山顶
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
等高线闭合, 等高线的
数值由中间 弯曲部分
向四周逐渐 向低处凸
降低。
出。
等高线的 弯曲部分 向高处凸 出。
两个山峰 之间的低 地。
等高线重 叠在一起。
学习区分山脊和山谷:
40
等高线向低处弯曲 为山脊
等高线向40 高处弯曲为 山谷
(完整)中图 版初中地理七上《地形图的判读》 课件精品PPT资料精品PPT资料

盆地
高原
平原
丘陵
山地
一、在地图上确定地面高度
阅读教科书21页“做一做”并讨论 :
你认为王欣、王琳、 董浩,谁的结论是 对的?
1.海拔和相对高度
A
1 000米相对高度 B 海拔
500米
1 500米
平均海平面
图中有A、B两点,若以平均海平面作为基准点量算出来
的高度,就是海拔。
A处海拔为 1 500 米,B处海拔为 500 米。 而A比B高出的距离叫相对高度,为 1 000 米。
二、在地形图上识别地形
山顶
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形态差异反映了地表不同的地形部位。
山顶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形态
600 700
200 100
山地
盆地
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形态差异反映了地 表不同的地形部位。
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的特点。 1.读出每条等高线的海拔(米)。 鞍部等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形态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和缓。 阅读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方法是: 观察图中等高线,有的地方向外凸,有的地方向里凹,有的地方线密,有的地方线疏。 一、在地图上确定地面高度 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可表示分水岭 山脊、山谷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形态 这就是一张等高线地形图! 能够运用地形图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和缓。 山脊、山谷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形态 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可表示分水岭 阅读教科书21页“做一做”并讨论 :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可表示集水区 董浩,谁的结论是对的? 阅读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方法是:
本节主要学习内容:
1.知道等高线地形图,山峰、山脊、山谷、 陡坡和缓坡。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 的特点。 2.学会阅读等高线地形图,能够在等高线地 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谷和判断坡的陡缓。能 够运用地形图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3.通过运用地形图,进一步增强对地理现象 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七年级地理地形图的判读课件_中国版共20页

海拔在200—500米之间、崎 岖不平的地形区
盆地:
中间低、但较平坦、四周相对较 高、但相对崎岖的地形区
平原: 海拔在200米以下、相对较平坦的地形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平原
高度
1000米 以上
500米 200以上 500米
地面起 伏程度
较平坦
崎岖
崎岖
200米 以下
中间低、 四周高
较平坦
地形剖面图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用绘制等高线的方法来表示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
二、地形图的判读
海拔与相对高度
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 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1、海拔高,地面起 伏 一定大吗? 或地面起伏小,海拔一定低吗?
3、地面崎岖不平一般是指什么高度?
等高线是如何绘制出来的
总结探究
1、什么是等高线?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地形图判读练习
读上图将字母填在相对应地貌类型的括号里: 鞍部( ) 缓坡( ) 陡坡( ) 山谷( ) 山脊( ) 山峰( ) 峭壁( )
五种地形的识别
高原:
较大范围的、较平坦的、 海拔在1000 米以上的地形区
山地: 海拔在500米以上、崎岖不平、呈条带
状分布的地形区
七年级地理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优秀课件

等高线原理 坡陡的地方 山
坡缓的地方
等高线 密集 。 等高线 稀疏 。
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示意图:
山峰
山脊
山谷
鞍部
断崖
▲
判
读
几
种
根
本 山峰(顶) 山脊
地 形 部 位
等高线数值
最大的地方,等高线 闭合曲线中 向低处 心〔点〕 弯曲。
山谷
鞍部
陡崖
等高线向 高处弯曲
两个山顶 之间低地 〔点〕
相对 高度
垂另某 直一个 距地地 离点点
的高 出
学一学 算一算
海地
海 拔
平面 面某 的个垂地直点距高 Nhomakorabea离出
。
〔1〕甲、乙两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分别是多少米?
1500米
500米
〔2〕甲地高出乙地的垂直距离是多少米? 1000米
山地
高原
丘陵
盆地
平原
丘陵
高原 平原
1.填表说出五种地形的差异
山 地
等高线重 合的地方 〔线〕
山顶
200 300 100
甲
盆地
300200 100 乙
1.如果图中有 河流,应该在 哪里?
2.如果建大坝, 应选择在什么 地方?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 地
平 原
海 拔
超过 超过
500 500 米米
低于 500米
不 一 定
低 于 200
盆
米
地
地 面 起 伏
平坦, 起伏 边缘 大坡 局部 度陡 陡峭 〔山
起伏 小, 坡度 和缓
高谷
深〕
中间 低四 周高
平坦
小结:五种地形的差异主要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地: 山地:
海拔在500米以上 崎岖不平、 海拔在500米以上、崎岖不平、呈条带 米以上、 状分布的地形区
丘陵: 丘陵:
海拔在200—500米之间 海拔在200—500米之间、崎 米之间、 岖不平的地形区
盆地: 盆地:
中间低、但较平坦、四周相对较 中间低、但较平坦、 高、但相对崎岖的地形区
平原: 平原:
1、你能说出什么是等深线吗? 、你能说出什么是等深线吗 等深线 在地图上, 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 叫做等深线。 线,叫做等深线。 2、观察刚才我们制作等高线地形图的 、 过程,或你制作的等高线地形模型, 过程,或你制作的等高线地形模型, 你发现等高线的稀疏和密集与山 坡的陡缓有何关系? 坡的陡缓有何关系?
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不平的, 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不平的,而地图 是平面的, 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 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 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 用绘制等高线的方法来表示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
二、地形图的判读
海拔与相对高度
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 高度
海拔在200米以下 海拔在200米以下、相对较平坦的地形 米以下、
高原 高度 地面起 伏程度
1000米 1000米 以上 较平坦
山地
丘陵
盆地
平原
200米 200米 以下
500米 200500米 200以上 500米 500米 崎岖 崎岖
形图的判读
地形图判读练习
读上图将字母填在相对应地貌类型的括号里: 读上图将字母填在相对应地貌类型的括号里 鞍部( 鞍部 山脊( 山脊 ) 缓坡 缓坡( ) 山峰 山峰( ) 陡坡 ) 山谷 ) 陡坡( 山谷( ) 峭壁 ) 峭壁(
五种地形的识别
高原: 高原:
较大范围的、较平坦的、 较大范围的、较平坦的、 海拔在1000 海拔在1000 米以上的地形区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海拔高, 1、海拔高,地面起 一定大吗? 伏 一定大吗? 或地面起伏小,海拔一定低吗? 或地面起伏小,海拔一定低吗? 3、地面崎岖不平一般是指什么高度? 、地面崎岖不平一般是指什么高度?
等高线是如何绘制出来的
总结探究 1、什么是等高线? 什么是等高线? 等高线 把各个地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 把各个地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 2、等高线地形图是如何绘制出来的? 等高线地形图是如何绘制出来的? 你能说说步骤吗? 你能说说步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