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PPT课件(上课用)12

合集下载

《中国地理专题》课件

《中国地理专题》课件

中国的主要湖泊及其地理位置
西湖
浙江杭州著名的人工湖泊,被誉 为人间天堂,是中国文化和旅游 景点之一。
青海湖
洞庭湖
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位于青藏 高原,是候鸟迁徙的重要中转站。
湖南省最大的湖泊,是中国著名 的淡水湖泊之一,拥有丰富的生 态资源。
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政策
中国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实施多项政策和措施,包括生态修复、节能减排和推广可再生能源等。
《中国地理专题》PPT课 件
探索中国地理之美。从地形地貌到气候分布,从自然资源到历史文化,揭示 中国独特的地理特征与世界的关系。
中国的地理位置与边境线
中国位于东亚,与14个国家接壤。其边境线延绵1.36万公里,涵盖高山、大河及各种自然地理景观。
中国的地形地貌特征
中国地形多样,包括高山、高原、丘陵、盆地和平原等。它们呈现出多样的 地貌特征,如喀斯特地貌和河流侵蚀地貌。
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中国气候复杂多样,包括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由于其广袤的领 土,各种气候类型分布广泛。
中国的主要河流及流域分布
长江
中国最长的河流,流经多个 省份,对中国的经济和交通 至关重要。
黄河
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起源 于高原,流经干旱地区,曾 孕育了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珠江
华南地区最长的河流,流经 广东省,是中国重要的工业 和贸易中心。
中国的山地地区及其特征
1
喜马拉雅山脉
世界最高的山脉之一,位于西藏和尼泊尔交界处,是登山爱好者的天堂。
2秦岭Biblioteka 脉位于中国中部,东西延伸约2000公里,是中国重要的水源地和生物多样性热点。
3
长白山
位于中国东北,是中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植物和动物物种。

中国地图ppt课件

中国地图ppt课件

05
中国地理文化
历史遗迹
长城
详细介绍长城的历史背景 、建筑特色以及其在世界 文化遗产中的地位。
故宫
阐述故宫的历史沿革、建 筑布局以及其作为明清两 代皇宫的重要价值。
秦始皇陵
介绍秦始皇陵的规模、兵 马俑的发现及其在考古学 上的重要地位。
民族文化
汉族文化
概述汉族文化的特点、发展历程 及其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中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 、石油、铁矿等。
森林资源丰富
中国的森林覆盖率较高,为生态平 衡和木材加工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
水力资源丰富
中国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可用于 发电和灌溉等。
02
中国行政区划
省、自治区、直辖市

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和7个直辖市。
自治区
自治区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的省级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有5个自治区,分别是新 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
湖泊
总结词
中国湖泊众多,类型多样,分布广泛 。
详细描述
湖泊的形成与气候、地质和地貌等多 种因素有关。中国湖泊中最著名的是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此外 ,还有许多风景秀丽的淡水湖和人工 湖。
岛屿
总结词
中国岛屿数量众多,类型多样,具有丰 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VS
详细描述
中国岛屿主要分布在东海和南海,其中台 湾岛是中国第一大岛。这些岛屿拥有独特 的生态系统、风景名胜和历史文化遗迹, 是中国宝贵的旅游资源。
西部地区
总结词
地广人稀,资源丰富
详细描述
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广西和内蒙古等省份和自治区,这些地区地广 人稀,资源丰富,以畜牧业和旅游业为主导产业。

初中地理中国地图ppt课件

初中地理中国地图ppt课件

支流及流量 支流多 多支流湖泊 支流少 流量大 流量大 流量大
长江中下游水患频发的原因
• 流量大(流域广,支流多,汛期长) • 河道曲折(泥沙淤积,水流不畅) • 围湖造田(调蓄功能下降) •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长江中下游水患治理措施
• 中上游恢复植被保持水土,上游修建水库。 • 中游修建分洪区;退耕还湖;荆江裁弯取直 • 中下游加固堤坝,疏通河道。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
麓,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 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 东9个省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
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 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 沙量最多的河流。
多支流 多泥沙
地上河 水流慢
无支流流量 小泥沙沉积
想一想
“母亲河”的奉 献
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提供了灌溉的水源 塑造了肥沃的平原
“地上河”形成
水河 面床

地面
下游进入平原地区,地形平坦。 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水流速减慢
河水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 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渭河
泾渭分明
泾河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 古有大禹治水 今有小浪底水利工程
黄河流域图
黄河水系图
河口
卡日曲
湟水 洮河
渭河
桃花峪
约5500千米
渤海
黄河水系图
A


E
山 CD

② ③ FGB
约5500千米
流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黄河各河段特征
上游

高中地理课件ppt

高中地理课件ppt

3
应用
广泛用于导航、军事、科研、交通等领域。
06
复习题与思考题
中国地理复习题
• 总结词:中国地理的复习题主要围绕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 口与民族、经济与文化等方面进行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中 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
中国地理复习题
详细描述 1. 列出中国地理的主要地理特征和自然环境。
2. 简述中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特点。
水文特征
介绍中国的主要河流、湖泊和 水资源状况。
中国人文地理
人口和民族
介绍中国的人口数量、民族分 布和语言文字。
历史和文化
介绍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如古代文明、朝代演变等。
经济和产业
介绍中国的经济状况和主要产 业,如农业、工业、服务业等 。
城市和乡村
介绍中国的城市和乡村分布, 城市化进程和城乡差异。
华东旅游区
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等地 区,以江南水乡、园林风光等人文 景观为主。
华南旅游区
包括广东省、福建省、海南省等地 区,以海岛风光、海滨城市等自然 景观为主。
西南旅游区
包括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等地区 ,以山水风光、民族风情等人文景观 为主。
西北旅游区
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等地 区,以黄土高原、丝绸之路等人文 景观为主。
环境保护
01
02
03
环境污染
列举大气污染、水污染、 土壤污染等环境污染现象 ,分析其危害。
生态保护
介绍生态系统的概念、组 成和功能,强调生态平衡 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措施
阐述环保法规、环境监测 和环保技术等环境保护措 施的作用和意义。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介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原则。

大学精品课程:中国地理课件(215张ppt)

大学精品课程:中国地理课件(215张ppt)

二.山脉众多,起伏显著
1.山脉众多 (1)山地占全国总面积1/3 (2)广义的山地占全国总面积65%
2.网格状镶嵌构造突出 (1)东西走向的山脉 天山~阴山 昆仑山~秦岭~淮阳山地 南岭 (2)南北走向的山脉 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等
(3)北东走向的山脉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武陵山~雪峰山 长白山~千山~鲁中低山丘陵~武夷山 台湾山脉
4.贵金属及稀土金属 (1)贵金属:金、银、铂 (2)稀土金属:指镧族元素组成的金属矿物
5.非金属矿藏 磷、硫、石墨、菱镁矿、滑石、重晶石、 石膏、萤石、高岭土、石棉
第三章 气候水热结构
第一节 气候基本特征
一.季风气候显著
1.季风气候的一般表现 (1)广义的季风:指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而 有明显转换的现象。 (2)狭义的季风:仅指海陆季风。
二.降水
1.降水量分布
(1)一般规律 A.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B.山地比平原多,迎风坡比背风坡多 C.气旋锋面通过和停滞的地方,降水量 也有所增多
(2)极端值 A.最多:台湾火烧寮,6557.8mm/年 B.最少:吐鲁番西侧的托克逊,5.9mm/年
2.降水季节分配
(1)夏雨集中区:华北、东北南部、内蒙古东部 (2)夏秋雨区:东北北部、云南和四川西部 (3)春冬阴雨区:长江中下游 (4)夏半年多雨区:华南、四川中部 (5)夏雨区:青藏高原中南部 (6)全年多雨区:鄂西川东、贵州 (7)全年干旱区:西北、青藏高原西北部、内蒙
(3)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 游平原
(4)丘陵:东南丘陵、胶辽丘陵
2.多种特殊地貌并存
冰川地貌、风沙地貌、黄土地貌、喀斯特 地貌、火山地貌、海岸地貌
第二节 地表组成物质
一.沉积岩分布广泛

中国地理课件

中国地理课件
我国石油的进口额增长幅度更大:自2001年的154.06亿美元 迅速增长到2006年的819.52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39.7%。
二、海底地貌
渤海、黄海、东海海盆,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 洋板块之间,南海海盆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的交接地带。这些板块的运动建造了中 国海域的地质格局。在此基础上,环海陆地上的河 流把丰富的物质输送入海,沉积到海底,进一步改 造了海底的形态。
温高(夏28°C、冬20 °C )、盐度大34‰)
岛南
东端
珊瑚岛多。
太鹅銮鼻
台湾以东太平洋海区:具有狭 窄的大陆架,陡峭的大陆坡, 深邃的大洋盆,终年受黑潮暖 流的影响,海水高温高盐。
中 南马 半来 岛半

南 海
大撰他半岛
菲 律
平 洋
宾海
群 岛
区专题:东海ຫໍສະໝຸດ 争东海海域最宽之处只有360海 里,如果中日都坚持要拥有200海里 的专属经济区,势必因互相重叠而 争执不下。在争端中,日本一直坚 持在东海划定‘中间线’,并要求 在‘中间线’的中国一侧进行共同 开发。这是中国不可能接受的。
2006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16286万吨。
我国石油进口量不断增长:2001年--8163.2万吨,2006年 --18157.0万吨,年平均增长率为17.3%;从目前的趋势看,我 国石油的进口量还会进一步增长;2005年我国石油进口量约占世 界石油贸易量的6.8%,已经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的第三大石油 进口国。
(二)大陆坡
东海、台湾以东海 域与南海东部的陡窄 的阶梯状大陆坡与海 槽、海沟相伴存在。 南海的大陆坡多呈阶 梯状,坡底水深范围 在800~4 200 m, 坡度2°40',最大坡 度达4°。

中国地理知识(全面)ppt

中国地理知识(全面)ppt
5.孤形走向的山脉:
喜马拉雅山等
天山山脉 昆仑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阴山山脉

祁连山脉

秦岭
山 脉
巫 山

横 断
峰 山
南岭


大 兴 安长 岭白
山 脉

夷 山 脉
台 湾 山

天山山脉 昆仑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阴山山脉

祁连山脉

秦岭
山 脉
巫 山
雪Leabharlann 横 断峰 山南岭


大 兴 安长 岭白
山 脉

夷 山 脉
台 湾 山
二、主要地貌类型
(一)纵横交错的山脉
1.东西走向的山脉 北列:天山山脉----阴山山脉 中列:昆仑山脉----秦岭 南列:南岭
天山山脉 昆仑山脉
阴山山脉 秦岭
南岭
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中列:长白山脉----武夷山脉 东列:台湾山脉
天山山脉 昆仑山脉
阴山山脉


秦岭
山 脉
巫 山

峰 山
南岭
大 兴 安长 岭白
山 脉

夷 山 脉
台 湾 山

3.南北走向的山脉: 横断山脉等
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5.孤形走向的山脉:
天山山脉 昆仑山脉
阴山山脉


秦岭
山 脉
巫 山

横 断
峰 山
南岭


大 兴 安长 岭白
山 脉

夷 山 脉

中国地形图(地理全册) ppt课件

中国地形图(地理全册)  ppt课件

18
ppt课件
总 结:
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 不同。如:
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 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
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 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 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19
ppt课件
二、中国主要地形区
1、主要山脉
——构成地形骨架,成为地形区之间的分界线
等矿产资源。
35
ppt课件
(5)黄土高原成因
黄土高原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黄土层土质疏 松,加上地面植被破坏,长期以来,地表受雨水 冲刷,水土流失严重,形成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的状态。黄土高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 之一,水旱灾害频繁,农业落后,许多地方人民 生活贫困。但这里又是我国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的 地区,煤、铁、有色金属等储量丰富。这里的人 民利用黄土的直立性和气候较为干旱的特点,开 凿窑洞。窑洞冬暖夏凉,是很好的居住场所。
14
ppt课件
(2)不利影响:
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 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 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 成耕地资源不足。
15
ppt课件
3、 地 形 骨 架 呈 网 格 状
16
ppt课件
17
ppt课件
评价
优点:
在一些山脉的迎风(海风)坡形成较丰 富的降水(多雨中心),导致山脉两侧的 气候差导,成为重要的地理界线。
西北东 南走 向
山脉名称
横断山 脉
加兰山
阿尔泰 山
祁连山
喜马拉 雅山
地理事物的分界线
西侧是青藏高原,东侧是四川盆 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栏目 导引
第十四单元 中国地理
(2)农村人口大量迁出对三省区的主要影响是( C )
①城市化水平下降 ②大量农民实现了户口的农转非 ③缓
解人地矛盾 ④人均耕地面积增大,有利于种植业的规模化
发展
A.①③ C.③④
B.②③ D.②④
栏目 导引
第十四单元 中国地理
[解析] 第(1)题,通过轮廓图可直接读出,甲为湖南,乙为 安徽,丙为四川。甲省东北部为洞庭湖平原,人口稠密,西 部和南部分别是云贵高原和江南丘陵,人口密度较小;乙省 没有高原分布,故人口密度分布不存在平原大于高原的说 法;丙省东部为四川盆地,人口密度大于西部的青藏高原。 第(2)题,人口从农村迁往城市是图示三省人口迁移的主要方 向,农村人口外迁会使农村人口占本省总人口的比重下降, 城市人口的比重会上升,城市化水平会相对上升;三省人口 大量迁出,能缓解省内人地矛盾,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大 量人口外迁有利于这三省区种植业的规模化发展。
(2)利用突出特征掌握省级行政区:纬度最高的是黑龙江省; 纬度最低、全部位于热带的是海南省;跨经度最广的是内蒙 古自治区;人口最多的是广东省;位于最大岛屿的是台湾 省;兼临渤海与黄海的是辽宁省、山东省;陆上邻国最多的 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跨纬度最广的是海南省;岛屿数量最 多的是浙江省,面积最大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栏目 导引
(2)人口分布
第十四单元 中国地理
栏目 导引
第十四单元 中国地理
(3)人口政策 ①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 ②人口政策:控制人口___数__量______,提高人口素质。 ③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4.我国民族分布特点:___大__杂__居______、小聚居。
栏目 导引
第十四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国地理
栏目 导引
第十四单元 中国地理
下图为近年来我国农村人口迁出量较大的三个省级 行政区轮廓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甲、乙、丙三省人口密度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 的是( D ) A.三省境内人口密度分布比较均匀 B.甲省人口密度由西南向东北递减 C.乙省人口密度平原大于高原、丘陵大于山地 D.丙省人口密度东部大于西部
第十四单元 中国地理
重难提示 1.我国主要农业区的分布、条件及特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 措施。(重难点) 2.我国重要工业区的发展条件、存在问题、解决措施,产业 结构的调整。(重难点) 3.我国主要交通线的分布。(重点)
第十四单元 中国地理
考点一 中国的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
1.中国的疆域 (1)优越的地理位置 ①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___北__温__带_____,小部分位于热带。 ②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背靠亚欧大陆。 (2)辽阔的疆域
栏目 导引
第十四单元 中国地理
2.我国省级行政区的空间定位 (1)以主要经线和纬线为线索,构建我国主要行政区网络图(如 下图所示)。
栏目 导引
第十四单元 中国地理
(2)利用串线法掌握省级行政区的相对位置 北回归线穿过的省级行政区:台、粤、桂、滇;长江干流流 经的省级行政区: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 苏、沪;陆上疆界穿过的省区:辽、吉、黑、内蒙古、甘、 新、藏、云、桂;海岸线经过的省区:辽、冀、津、鲁、 苏、沪、浙、闽、台、粤、港、澳、琼、桂。
栏目 导引
第十四单元 中国地理
3.省级行政区的区域特征分析 省级行政区区域特征分析的基本线索包含三个层次:有什么 (在这个省区当中,有哪些地理事物和现象)→怎么样(这些地 理事象有何突出特征)→为什么(省区内的地理要素有何联 系?如何解释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成因)。
栏目 导引
第十四单元 中国地理
对省级行政区各要素间联系的判断与推理是区域特征分析的 核心所在。如某一省级行政区根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可 判断气候类型及其特征,进而结合地形可以分析河流水文、 水系特征以及植被类型、土壤等。根据人地相关原理推断该 区域自然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由地形、气候条件可确定 区域农业类型;综合考虑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自然因 素,可以推断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分布及工业布局。
栏目 导引
第十四单元 中国地理
题组中国省级行政区的辨别与特征分析 (2016·南通质检)G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体现我国的区域经济 差异。它可用于地理现象的热点和冷点地区的分析,若G值 为正,表明i地区周围的值较高,属于热点地区;反之则为冷 点地区。读图回答1~3题。
栏目 导引
第十四单元 中国地理
1.1998年和2009年,都是热点地区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
(C) A.鄂
B.徽
C.皖
D.赣
栏目 导引
第十四单元 中国地理
2.下列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中部地区冷热点没有变化 B.沿海地区热点都呈增长态势 C.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较小 D.冷点地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 3.影响图中甲、乙两省级行政区1998年和2009年经济发展态 势差异显著的共同因素是( A ) A.国家政策 B.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C.地理位置 D.资源开发利用程度
栏目 导引
①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第十四单元 中国地理
②濒临的海洋: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
栏目 导引
第十四单元 中国地理
(3)众多的邻国——陆上14个、隔海6个
栏目 导引
第十四单元 中国地理
2.中国的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 (镇)。 (2)省级行政区:我国共有__3_4___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包括 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3.中国的人口 (1)人口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四单元中国地理
第38讲 中国人文地理
第十四单元 中国地理
考纲解读 1.了解我国的疆域、行政区划和人口增长、分布等特点及人 口政策、民族政策。 2.分析不同地区的工农业发展特点,运用所学理论,结合我 国不同区域的地理条件解释其发展原因。 3.了解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地区分布,运用区位理论,分析 交通运输建设原因。
考法中国省级行政区的辨别与特征分析 1.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识别判断 (1)通过轮廓、形状识别省级行政区:各省级行政区各占有特 定的空间,都有自己特殊的轮廓特征,也有自己的形状。 如:云南像开屏的孔雀(①)、广东像大象头(②)、湖北像警帽 (③)、黑龙江像展翅高飞的天鹅(④)。
栏目 导引
第十四单元 中国地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