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裸子植物物种丰富度空间格局与多样性中心
【课外阅读】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Mittermeier(1988) 提出,地球上少数国家拥有世界物种的巨大百分数,他们被称为“巨大多样性国家”( megadiversity countries),并因受到特别的国际注意。
McNeely(1990) 根据一个国家的脊椎动物,昆虫中的凤蝶科(Papillionidae)和高等植物数目评定出12个这样的“巨大多样性国家”,它们是墨西哥、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巴西、扎伊尔、马达加斯加、中国、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
这些国家合在一起占有上述类群中世界世界物种多样性的70%。
这就是按生物多样性中国被排在第8位的由来,但这样的排列是否合理,尚有待于进一步从其他方面加以论证。
不管怎样,中国是北半球国家中无疑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概括起来有下列特点:(1) 物种高度丰富中国有高等植物30000余种,仅次于世界高等植物最丰富的巴西和哥伦比亚,占世界第三位。
苔藓植物2200种,占世界总种数的9.7%,隶属106科,占世界科数的70%;蕨类植物52科,约2200~2600种,分别占世界科数的80%和种数的22%:裸子植物全世界共15科,79属,约850种,中国就有10科,34属,约250种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被子植物约有328科,3123属,30000多种,分别占世界科,属,种数的75% ,30%和10%。
中国的动物也很丰富,脊椎动物共有6347种,占世界总种数(45417)的13.97%。
中国是世界上鸟类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共有鸟类1244种,占世界总种数的13.1%;中国有鱼类3862种,占世界总种数(19056种)的20.3%。
包括昆虫在内的无脊椎动物,低等植物和真菌,细菌,放线菌,其种类更为繁多。
目前尚难做出确切地估计,因大部分种类迄今尚未被认识。
(2)特有属,种繁多辽阔的国土,古老的地质历史,多样的地貌,气候和土壤条件,形成夫在多样的生境,加之第四纪冰川的影响不大,这些都为特有属,种的发展和保存创造了条件,致使目前在中国境内存在大量的古老孑遗的(古特有属种)和新产生的(新特有种)特有种类。
初中的生物重要知识点总结

初中的生物重要知识点总结初中必备的生物重要知识点总结生物是正确了解身体,学习人和环境间关系的科目,生物是我们升到初中才开始接触的科目,你想知道初中的生物课会涉及哪些知识内容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生物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初中的生物重要知识点总结11、地球上的生物,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生物分类也就有了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之分)。
2、细胞膜由双层磷脂分子镶嵌了蛋白质。
蛋白质可以以覆盖、贯穿、镶嵌三种方式与双层磷脂分子相结合。
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除保护作用外,还与细胞内外物质交换有关。
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如:变形虫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人体某些白细胞能吞噬病菌,这些生理的完成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
4、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a、自由扩散: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消耗能量。
例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等。
b、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
例如: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的离子(如K+ )。
c、协助扩散:有载体的协助,能够从高浓度的一边运输到低浓度的一边,这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叫做协助扩散。
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5、线粒体:呈粒状、棒状,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
6、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主要存在植物叶肉细胞里,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还有少量DNA和RNA,叶绿素分布在基粒片层的膜上。
在片层结构的膜上和叶绿体内的基质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7、内质网: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
功能: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使膜上的各种酶为生命活动的各种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生态学试验141题库

第一组陈阳1. 自然种群具有空间特征、数量特征、遗传特征三个基本特征。
2. 陆地生物群系的主要区别在于A.土壤和温度B.土壤和降水C.优势植物和典型气候D.优势植物和降水3. 植物群落分布为什么具有“三向地带性”?"三向地带性"是指纬度地带性、经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不同植物群落类群的分布,决定于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特别是热量和水分,以及两者的结合作用。
地球表面的热量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地轴的倾斜而随纬度而变化,从低纬度到高纬度热量呈带状分布。
水分则随距海洋远近,以及大气环流和洋流特点递变,在经向上不同地区的水分条件不同。
导致了不同经度上植被有规律的分布。
在垂直方向上,温度和降水呈有规律的变化,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了垂直方向上植被有规律的分布。
ps(三向地带性:水分和热量的结合,导致了气候按一定的规律的地理性更替,导致植物地理分布的形成:一方面沿纬度方向成带状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称为纬度地带性。
另一方面从沿海向内陆方向成带状,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称为经度地带性。
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合称水平地带性。
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候也发生有规律性变化,植物物也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称为垂直地带性。
)车曼菊1. 生态学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最早是由(A)提出并定义的。
A. E.Haeckel B.E.P.OdumC.A.G.Tansley D.Darwin2. 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和____三大基本功能。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3. 论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1)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四部分组成。
组成生态系统的各成分,通过能流、物流和信息流,彼此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功能体系。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形态结构和功能结构。
形态结构即群落结构,功能结构主要是指系统内的生物成分之间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构成的网络结构或营养位级。
(3)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景观生态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分类:自然景观,经营景观,人工景观。
景观要素:组成景观的地理单元,分类:斑块,廊道,基质。
景观生态学: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其生态学的过程。
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景观结构、景观功能和景观变化。
景观结构,即景观组成单元(景观要素)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主要是斑块的大小、形状、类型;生态过渡带:异质性;连接性。
景观功能,即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或景观结构单元(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即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能流、物质流和物种流。
主要指动物移动;水分移动;破碎种群动态;斑块动态。
景观动态,指景现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随时间推移发生的变化。
主要指干扰状况;碎片化;气候变化;生物驱动。
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动态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
这正如其它生态学组织单元(如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是相辅相成的一样,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功能,而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又受到功能的影响。
结构和功能随时间变化,功能繁荣改变可导致结构的变化。
景观空间格局:一般是指某特定尺度上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即空间格局,是大小和形式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形式,或景观要素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等。
类型:有均匀格局、聚集格局、随机格局和组合格局四大类型。
(肖竹宁:①镶嵌②带状③交替④交叉⑤散斑⑥散点⑦点阵⑧网状⑨水系)景观异质性:指景观系统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不均匀性及复杂程度。
景观异质性可分为空间异质性和时间异质性两类。
空间异质性指景观系统特征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指水平方向二维平面的异质性,也可以分析垂直面上的异质性,即三维空间异质性。
时间异质性是指景观系统特征在时间变化过程中分布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景观系统特征在时间变化过程中分布的不均匀性,它具有周期性。
功能异质性,基质异质性。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摘要)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保护生物多样性,保证生物资源的永续利用是一项全球性任务,也是全球环境保护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生物多样性就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
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
遗传多样性是指存在于生物个体内,单个物种内以及物种之间的基因多样性。
任何一个特定个体和物种都保持着大量的遗传类型,就此意义而言,它们可以被看作单独的基因库。
基因多样性,包括分子、细胞和个体三个水平上的遗传变异度,因而成为生命进化的基础。
物种多样性是指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物种资源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经营的主要对象,它为人类提供了必要的生活物质。
生态系统是生物及其所生存环境构成的综合体。
所有物种都是各种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每一物种都在维持着其所在的生态系统,同时又依赖着这一生态系统以延续其生存。
生物多样性保护可以影响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全球的发展和促进经济的繁荣,因此它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成为全球环境问题的热点。
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复杂多样,地貌类型齐全,具有丰富的生物种类及生长发育的自然条件,因此,其生物多样性在世界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然而,人口的急剧增长和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以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各种生物及其生态系统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使中国生物多样性损失严重。
面对生物资源所受的威胁,中国政府在自然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从50年代开始,开展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在80年代得到迅速的发展。
截止1991年,全国已建自然保护区700多处,面积达560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5.6%,使相当一批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得以保存。
然而总的来讲,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在实施生物多样性有效保护方面,任重而道远。
2024北京一零一中高一(下)期末地理(教师版)

2024北京一零一中高一(下)期末地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 小题,共60分。
1. “北京居然拍到极光了!”2023年12月1 日晚北京极光登上热搜榜高位。
此次极光现象()A. 发生在大气的平流层B. 可在南极点附近目睹C. 由于太阳风强劲导致D. 会直接干扰短波通讯2. 2021年,我国科学家在天山周边发现大型恐龙化石,命名为“中国丝路巨龙”。
下表为该类恐龙生存的地质年代特征。
据此完成问题。
A. 温暖海水中出现三叶虫B. 是地质历史上的成煤时期C. 被子植物已经基本灭绝D. 已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下图为长江经济带及部分主体功能区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主体功能区()A. 甲是优化开发区域B. 乙是重点生态功能区C. 丙是重点开发区域D. 丁是农产品主产区4. 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适宜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类型是()①劳动密集型②技术密集型③资源密集型④资金密集型A. ①③B. ①④C. ②④D. ③④过去几十年北极地表气温升高剧烈,是全球平均增温幅度的2倍以上,被称为“北极放大”。
下图为“北极放大”大气驱动机制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北极放大”发生过程中,中高纬近地面气压梯度()A. 变大B. 变小C. 消失D. 方向逆转6. ①的含义最可能为()A. 太阳辐射增强B. 地面辐射增强C. 大气逆辐射增强D. 降水量增加7. 下垫面加热作用增强的主要原因是()A. 反射率减小B. 蒸发量减少C. 云量增多D. 日照时间变长下图为北京时间 2021 年 9 月 16日 0 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此时()A. 东北平原艳阳高照B. 渤海海域风大浪高C. 钓鱼岛上海雾弥漫D. 四川盆地出现阴天9. 图中台风()A. 生成于东海辽阔海面B. 直径可达到100千米C. 最强烈降水在台风眼D. 西北侧风向为偏北风北川河流域位于黄河上游半干旱区,蒸发(腾)总量较大。
保护生物学习题答案

保护生物学一、名词解释(1)保护生物学:是研究从保护生物物种及其生存环境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
(2)物种:是在自然界中占据特殊生态位的种群的一个生殖群体,在生殖上与其它物种相隔离。
(3)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及其环境所组成的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生态过程的多样化,及其它们变化的多样化。
(4)最小生存种群:对于任何一个生境中的任何一个物种,不论可预见的统计因素、环境因素、遗传随机性和自然灾害如何影响,该种能在1000年之内有99%的几率保存下来的最小种群数量,叫最小生存种群数量。
(5)恢复生态学:国际恢复生态学会提出,生态恢复是修复被人类损害的原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及动态的过程;生态恢复是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及更新的过程。
(6)生态灭绝:当一个种的数量减少到,其对群落其它成员的影响微不足道时认为是生态灭绝。
(7)创始者效应:是指几个个体离开大群体而建立一个新种群,这个特殊的遗传瓶颈效应。
(8)遗传多样性:是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化。
包括同种显著不同的种群间或同一种群内的遗传变异。
(9)关键种:指一个物种的活动和丰富度决定种群的完整性,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系统的稳定,该物种被称为关键种。
(10)最小生存种群:对于任何一个生境中的任何一个物种,不论可预见的统计因素、环境因素、遗传随机性和自然灾害如何影响,该种能在1000年之内有99%的几率保存下来的最小种群数量,叫最小生存种群数量。
也指种群为了保持长期生存力和适应力应具有的最小种群数量。
(11)物种灭绝的第一冲击效应:是指导致物种灭绝的一种强烈干扰作用(如人为干扰、物理干扰),在这种干扰的基础上,竞争、捕食、被捕食和病菌寄生等生物因素起作用,使物种灭绝。
在正常情况下这些生物因素不能单独起作用引起物种灭绝。
(12)野外灭绝:经过科学调查在某个种原分布区和一切可能的分布区,已经没有存活的个体,但有栽培(或饲养)的种群的物种,认为该物种已经野外灭绝。
中国丰富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这些来源除其他外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简单地说,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和它们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中国具有丰富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表1-7),它有如下特点:(1)物种丰富。
中国有高等植物3万余种,其中在全世界裸子植物15科850种中,中国就有10科,约250种,是世界上裸上植物最多的国家。
中国有脊椎动物6347种,占世界种数近14%。
(2)特有属、种繁多。
高等植物中特有种最多,约17300种,占中国高等植物总种数的57%以上。
6347种脊椎动物中,特有种667种,占10.5%。
(3)区系起源古老。
由于中生代末中国大部分地区已上升为陆地,第四纪冰期又未遭受大陆冰川的影响,许多地区都不同程度保留了白垩纪、第三纪的古老残遗部分。
如松杉类世界现存7个科中,中国有6个科。
动物中大熊猫、白鳍豚、扬子鳄等都是古老孑遗物种。
(4)栽培植物、家养动物及其野生亲缘的种质资源非常丰富。
中国是水稻和大豆的原产地,品种分别达5万个和2万个。
中国有药用植物11000多种,牧草4215种,原产中国的重要观赏花卉超过30属2238种。
中国是世界上家养动物品种和类群最丰富的国家,共有1938个品种和类群。
[!--empirenews.page--] (5)生态系统丰富多彩。
中国具有地球陆生生态系统,如森林、灌丛、草原和稀树草原、草甸、荒漠、高山冻原等各种类型,由于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又分各种亚类型599种。
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类型也很齐全,目前尚无统计数据。
资料来源:中国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信息网国家环保总局,《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多样性 2009, 17 (3): 272–279 doi: 10.3724/SP.J.1003.2009.08327 Biodiversity Science http: //中国裸子植物物种丰富度空间格局与多样性中心李果1沈泽昊1*应俊生2方精云1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生态学系, 北京大学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8712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系统与进化植物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93摘要: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裸子植物区系, 对理解全球裸子植物分布变化与系统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利用中国天然分布的202种裸子植物的水平和垂直分布信息获得物种分布区范围, 探讨了中国裸子植物在科、属、种水平的分布特点。
总体上, 中国裸子植物物种丰富度南高北低, 山地裸子植物丰富度较高, 平原和高原相对贫乏;随分类阶元变高, 丰富度高值区域面积逐渐扩大, 高值中心逐渐南移。
占中国陆地面积5%的裸子植物最丰富区域内分布了85%的中国自然分布的裸子植物物种。
我们将这些区域划分为6个裸子植物多样性中心: (1)东喜马拉雅—横断山脉—秦岭, (2)滇黔桂-南岭, (3)华中山地, (4)黄山—武夷山脉, (5)海南岛南部山地, (6)长白山(甑峰山附近)。
各中心裸子植物区系之间的特点和联系反映了各自地理位置的差异和空间距离的隔离作用, 其中横断山脉地区是中国裸子植物最重要的分化中心。
关键词: 裸子植物, 丰富度, 特有性, 多样性中心, 种系分化The spatial pattern of species richness and diversity centers of gymno-sperm in ChinaGuo Li 1, Zehao Shen 1*, Tsunshen Ying 2, Jingyun Fang 11 Department of Ecology, 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the Key Laboratory for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2 Laboratory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Botany, Institute 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93Abstract: China has the richest flora of gymnosperm in the world, which is crucial for understanding the change of global distribution and phylogeny of gymnosperm. We mapped the geographical range of 202 na-tive gymnosperm species in China with records of altitudinal range and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at the county level, and explor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gymnosperm at the family, genus and species levels. The uniqueness and similarity among the richness centers were analyzed with respect to their gymnosperm family and genus composition, and the endemism. Generally, Chinese gymnosperm shows a decreasing trend of richness from south to north. The richness is high in mountainous areas and low in large plains and on large plateaus. From the species, genus to family levels, the area with high gymnosperm rich-ness increases, and the center with high richness shifts southward. About 85% of all Chinese gymnosperm species are harbored in just 5% of Chinese land area. We classified these regions into six richness centers: (1) Eastern Himalaya-Hengduan Mountains-Qinling Mountains; (2) joint area of Yunnan-Guizhou-Guangxi and the South Mountain Ranges; (3) central China mountains; (4) Huangshan-Wuyi Mountains; (5) southern mountains of Hainan Island; and (6) central part of Changbai Mountains. The floristic relationship of gym-nosperm among the centers is obviously related with their geographic location, and the effect of isolation by distance. Among the six centers, Hengduan Mountains is a major variation center of gymnosperm in China.Key words: Gymnosperm, richness, endemism, diversity center, China自白垩纪开始, 有花植物从热带地区向寒冷地区扩展分布区, 并逐步取代了裸子植物在植物界的——————————————————收稿日期: 2008-12-10; 接受日期: 2009-03-31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638039)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70432)* 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shzh@第3期李果等: 中国裸子植物物种丰富度空间格局与多样性中心 273统治地位(Crane & Lidgard, 1989)。
在经历第四纪冰期的迁移和灭绝后, 全球裸子植物仅剩约850种(Farjón, 2001)。
但这些数量有限的物种仍占据着与被子植物面积相当的生存空间。
裸子植物在生态特性和地理分布诸方面不同于被子植物(Moles et al., 2005; Mutke & Barthlott, 2005)。
裸子植物在现代呈现的分布与丰富度格局是这些植物在长期和多变的环境中适应、进化和被选择、淘汰的结果。
中国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Ying et al., 2004)。
中国裸子植物的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全球热带至温带地区裸子植物的分布特点, 对于理解裸子植物分布的变化与种系分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中国裸子植物的分布, 此前的研究主要是关于某一分类群物种的地理分布和资源现状, 如松科(应俊生, 1989; 李楠, 1995; 向巧萍, 2001; 张文辉等, 2004)、红豆杉科(檀丽萍和陈振峰, 2006)、杉科(于永福, 1995)等。
在全球尺度上, Contre-ras-Medina 等(2001)提出了5个裸子植物特有中心, 其中之一是中国西南地区。
Mutke和Barthlott(2005)进一步指出, 世界上裸子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区域是中国的云南和四川。
Ying等(2004)作出了中国220种(含亚种、变种)裸子植物的分布点图, 但未作进一步的分析。
因此, 中国裸子植物丰富度的总体格局和多样性或者特有性中心分布仍不清楚。
本文中, 我们利用县域空间单元的物种分布数据, 首次探讨中国裸子植物丰富度的格局特征, 提出了中国裸子植物多样性中心, 并分析其间的相互联系, 以进一步完善中国裸子植物分布格局的研究。
1数据来源和方法1.1数据来源本文中的裸子植物数据来源于《中国植物志》第七卷(郑万钧和傅立国, 1978)、《中国高等植物》第三卷(傅立国和洪涛, 2002)、Atlas of the Gymno-sperms of China (Ying et al., 2004)、《横断山区维管植物》上册(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1993)、《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傅立国, 1991)和各省植物志的裸子植物部分。
将所获得的物种名录与World Checklist and Bibliograph of Conifers (Far-jón, 2001)与A Bibliography of Cupressaceae and Sciadopitys (Farjón, 2005) 进行核对校正后, 共计裸子植物9科33属202种(含亚种、变种) (见附录I)。
我们尽可能全面地确定了各物种在县级行政区划上的分布和分布区的海拔上下限。
所有分布数据均为物种的自然分布区域, 不包括引种栽培的区域。
1.2物种分布区确定目前的物种分布图通常根据其水平分布信息生成(Stohlgren et al., 2006; Tang et al., 2006)。
但由于中国地形起伏大, 在县域水平范围内往往会由于地形变化产生实际分布空白区, 从而带来很大的数据误差。
因此, 本文中我们依据每一物种的县域分布信息和海拔分布范围信息, 结合中国行政区划图(矢量数据)和1 km分辨率的中国数字高程栅格数据, 在ArcGIS9.2中生成各物种的地理分布图。
步骤如下: (1)依据县域分布信息, 生成各物种的县域分布图矢量数据; (2)根据各物种的海拔分布信息, 提取该海拔段的高程栅格数据; (3)两者叠加形成具有该物种分布的地形栅格; (4)对地形图重新插值, 得到含有地形信息的0.1°×0.1°的物种分布栅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