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及中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合集下载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问题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问题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问题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所有生物种类、基因和生境的多样性。

它既包括陆地上的动植物,也包括水生生物,以及微生物等。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础,对维持生态平衡、提供生态服务以及人类福祉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这一宝贵的资源,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

首先,减少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是至关重要的。

人类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大量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森林被大规模砍伐,湿地被填埋,草原被过度放牧等等。

这些行为影响了很多物种的生存环境,导致它们灭绝或濒临灭绝。

因此,我们需要推动可持续的发展,保护自然生态系统,采取环保措施,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其次,保护物种多样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许多物种正面临严重的灭绝威胁,这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更多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各类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同时,扩大保护区的范围,加强动植物种群的保护和恢复。

此外,我们还应该采取国际合作的方式,共同努力保护迁徙物种,确保它们的跨国迁徙路线得到保护。

第三,加强生物安全措施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举措。

全球贸易和旅游的增加导致了大规模的生物入侵现象,给本地物种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严格的入境检疫措施,以防止外来物种的传入和扩散。

此外,加强对非法野生动物贸易的打击,减少狩猎、捕鱼和采集行为对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

最后,宣传教育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大多数人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了解不足,我们要通过教育和媒体的宣传,增加公众对生物多样性问题的关注和认识。

同时,加强关于生物多样性的科学研究和信息共享,提高政府和决策者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视,使其成为政策制定的重要考虑因素。

总之,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福祉至关重要。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需要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物种多样性,加强生物安全措施,以及加强宣传教育。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种类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福祉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为此,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和政策来保护生物多样性。

一、国际法律和政策1.《生物多样性公约》(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CBD)《生物多样性公约》是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国际法律文件之一。

它于1992年签署,在全球196个国家得到批准和实施。

该公约的目标是保护、维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以及促进可持续利用和公正分享生物资源的好处。

为实现这些目标,公约制定了以下政策:(1)制定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

(2)积极开展研究和监测,加强信息共享。

(3)采取措施减少生物多样性威胁。

(4)合理利用生物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2.《拉姆萨尔公约》(Ramsar Convention)《拉姆萨尔公约》于1971年签署,迄今已有170个缔约方。

该公约旨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及其内部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福祉。

公约的主要政策包括:(1)保护国内湿地和相关生物多样性。

(2)促进湿地的可持续利用。

(3)加强湿地研究和监控,并共享相关信息。

(4)提高公众对湿地生态系统的认识。

3.《华盛顿公约》(CITES)《华盛顿公约》是一项旨在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的国际协议,于1973年签署,目前全球共有183个缔约方。

该公约规定了国际贸易野生动植物的标准,禁止或限制贸易濒危野生动植物的产品。

公约的主要政策包括:(1)监控国际贸易野生动植物的数量和出口,防止非法贸易。

(2)制定贸易规则,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

(3)加强合作和信息共享,有效打击非法交易。

二、国家法律和政策1. 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和政策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

其中最重要的法律有:(1)《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该法律于2016年1月1日实施,规定野生动物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安全屏障,保护野生动物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国内各地动植物物种多样性及保护措施

国内各地动植物物种多样性及保护措施

国内各地动植物物种多样性及保护措施动植物物种多样性是一个国家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保障。

中国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众多珍稀的动植物物种。

下面将就国内各地动植物物种多样性及保护措施进行介绍。

中国的东北地区是我国动植物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这里有我国的陆地生物遗迹保护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被列入联合国《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保护着大熊猫、黑麂、鸟类等珍稀物种。

此外,东北地区还有较多种类的松鼠、鹿类等野生动物。

为了保护这些物种,国家在东北地区设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区,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措施,如限制开采、禁止乱砍滥伐、禁止非法狩猎等。

中国的西南地区是我国动植物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之一、此地区拥有世界上仅存的几个亚热带季雨林之一,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保护着大象、犀牛、豹子等珍稀物种。

此外,西南地区还有众多的高山植物、热带雨林植物等,生物物种种类繁多。

为了保护这些物种,国家在西南地区设立了一系列的自然保护区,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措施,如限制开发、禁止破坏自然生境、划定保护区等。

中国的青藏高原地区是我国动植物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该地区拥有大量的高山植物和高寒动物,如藏羚羊、四角羚、红嘴山鸡等。

为了保护这些物种,国家在该地区设立了一系列的自然保护区,制定了保护动植物的政策和法规,限制了非法狩猎、非法捕杀等行为,加大了保护力度。

除了以上几个地区,中国的其他地区也各有各的动植物物种多样性和保护措施。

南方地区的热带雨林是我国动植物物种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大熊猫栖息地,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也有许多珍稀的热带雨林植物。

北方地区的草原则是国内大型哺乳动物物种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草原,内蒙古草原,保护着大羚羊、马鹿等珍稀物种。

为了保护动植物物种多样性,中国国家在各地设立了大量的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及保护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及保护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及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指构成地球生命的所有物种、遗传差异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它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基础,对于维持我们的生命、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和繁荣至关重要。

但是目前,我们的生物多样性正遭受着越来越大的威胁。

本文将讨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它。

一、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1.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功能生物多样性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功能,使得生命能够在地球上繁衍生息。

生物多样性产生了多种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原、湖泊、河流、珊瑚礁、海洋等等,这些生态系统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服务,例如清洁空气、减缓气候变化等等。

同时,这些生态系统也为许多物种提供了栖息地、食物链和繁殖场所,使它们能够生存和繁衍。

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界内部的相互作用、依赖和调节关系的集合体,它们共同维持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性。

2. 人类健康和生计生物多样性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各种食物作物、畜牧业都依赖于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服务。

例如,许多种植作物依赖于传粉昆虫或者其他动物的帮助,而不同的作物品种的传粉昆虫和其他辅助生产的昆虫品种是不同的。

一些物种被广泛用于药物制剂中。

例如:阿司匹林、防癌药、用于心血管和神经疾病治疗的药物等等。

因此,生物多样性对于我们的健康和安全是必需的。

3. 经济和社会的繁荣生物多样性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非常巨大。

众所周知,世界上许多经济产业都直接依赖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包括渔业、林业、旅游业、农业以及其他商品和服务。

例如,森林能够提供各种木材和非木材林产品,这些产品被广泛用于建筑、制造家具和其他用途。

对于旅游业,生物多样性就是一个重要的关注点,生态旅游是目前最有潜力的绿色经济产业之一。

因此,维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经济的繁荣非常重要。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全球共同努力和行动,需要取得各个行业和政府的全力支持。

以下是一些方法:1. 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态服务的提供改善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了一项全球性的任务。

浅谈我国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

浅谈我国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

浅谈我国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摘要:本文概述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

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指出了造成我国生物多样性减少的现状的主要原因,这包括自然、人为及制度原因,其中人为原因主要包括:生物生境丧失、生物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

并结合我国现阶段切实采取的措施,提出了相关保护对策建议,如建立、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政策与法律体系;加强对废弃物污染的治理;加强国际合作与行动,以此促进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原因现状保护对策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程度。

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生产力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然而,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加剧,尤其是盲目地大量向自然界索取生物资源,直接导致生物多样性的降低,破坏了生物多样性的平衡状态。

因此,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12个国家之一,拥有森林、灌丛、草甸、草原、荒漠、湿地等地球陆地生态系统,以及黄海、东海、南海、黑潮流域大海洋生态系。

因此,我国生物多样性具有物种高度丰富;特有属、种繁多;区系起源古老;经济类生物资源异常丰富;分布空间格局复杂多样等特点。

由于我国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的特殊性,关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状况更是倍受人们关注。

然而此时,由于多年来持续的人口和经济增长和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与破坏,我国的生物多样性更面临着空前的威胁。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所列出的1211种濒危物种中有190种在我国境内。

目前,我国生物多样性减少的总体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资源过度利用、工程建设以及气候变化严重影响着物种生存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物物种资源流失严重的形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及其方法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及其方法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及其方法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体系的多样性,即所有物种、遗传物质和生态系统的丰富程度。

它是自然生态系统有机发展和演变的基本前提,是指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

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和地球的生存、发展以及美丽和谐的自然环境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为什么保护生物多样性非常重要?首先,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保护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由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稳定系统,而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关键元素之一。

在生态系统中,每个物种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它们相互作用和影响形成了生物圈。

其次,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维持生态平衡。

物种之间存在的相互依存关系和相互制约关系,形成了一个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当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时,这种平衡关系将会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并且不可恢复。

因此,通过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保证生态平衡的持久稳定。

再次,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生物多样性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广泛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

例如,造林、种植和养殖,能够为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使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的选择。

同时,各种生物资源在育种、品种改良、新品种开发制造等方面的应用价值不断得到提高。

最后,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维护生态安全。

生态安全是指维护生态平衡,以保障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行为和措施。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最基本的生态安全措施之一。

关注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可避免因大规模灭绝造成生态失调和环境恶化,以及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危害生态环境的事件的发生。

那么,我们该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呢?以下是一些方法。

一是加强法律保护。

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保护生物多样性,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保护法》等。

而且,还需要打击非法捕杀、买卖野生动物、植物和产品的行为,严厉打击非法狩猎活动,生态破坏、生态环境污染、生态乱用等违法行为,从法律上严格保护生物多样性。

我国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我国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中国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包括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等生态系统, 以及丰富的鱼类、贝类、甲壳类等物种。这些生物资源对于全球生态平衡和经济 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如过度捕捞、污染等,中国 的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三、《生物多样性公约》在中国 的应用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签约国之一,积极履行公约义务,采取了一系 列措施来保护和恢复海洋生物多样性。首先,中国加强了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 建立了多个海洋自然保护区,对重要生态系统进行严格保护。其次,中国加强了 对海洋污染的治理,通过实施严格的环保法规和加强污染源监管等手段,努力减 少污染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此外,中国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加强对海洋生物多 样性的认知和理解,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四、中国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 实践
中国在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进行了大量实践。例如,中国实施了严格的 渔业管理制度,限制捕捞量和时间,保护重要渔业资源。此外,中国还开展了大 规模的海洋垃圾清理行动,恢复受损的海洋生态系统。同时,中国加强了对海洋 生态系统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生态问题。这些实践行动对于保护海洋 生物多样性和维护海洋生态平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公众参与和教育
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不仅是政府和相关机构的责任,也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 和支持。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公众 的环保意识和保护意识。例如,可以通过举办海洋生物多样性展览、开展海洋公 园活动、制作宣传教育片等方式,让公众更加深入地了解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 性和保护方法。参考内容二 Nhomakorabea引言
海洋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之一,它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 生态服务和物质资源。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 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次演示将概述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和热点分析,旨在 强调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谈我国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

谈我国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

谈我国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的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的产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然而,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加剧,作为人类生存最重要的基础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当今上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粮食能源五大危机,这些危机的出现与解决都与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由于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与发展,为我们人类的生存与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生物物种灭绝的速度不断加快,现在物种灭绝的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

很多物种未被定名即已灭绝,大量的基因丧失,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面积锐减,由此造成的后果是人类自己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

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一次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它包括数百万种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与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它内涵丰富层次很多,主要有四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1 遗传多样性地球上有数百万种生物,它们在形态、生理、生活方式上千差万别,即使在同一物种内的不同个体,由于生活条件不同也有一定的差异,这反映了遗传多样性,或称基因多样性。

基因是遗传密码,所有遗传多样性都发生在分子水平上,都与核酸的理化性质有关。

新出现的变异是突变的结果,这些突变经过自然选择和通过随机过程整合到基因组中,从而形成了遗传的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有两个含义,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狭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同一物种内个体之间的遗传变异的总和。

多种家养动物及其地方品种,不同地区野生动物的种群之间都有非常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2物种多样性所谓物种是指一类遗传特征十分相似,能够交配繁殖并具有繁育后代能力的一个有机体。

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数量非常丰富,由于物种多样性的调查和编目工作十分艰巨,至今我们还不能将地球上的生物物种估计到一个确定的数量级,其变化幅度为500万3000万种(Wilson等,1988),也有人认为是200万一亿种(世界资源研究所,199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多样性及中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摘要: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当今研究世界环境问题的重要课题之一,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

从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出发,分析了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提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和建议,,以期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导,全面推动我国该项事业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政策体系;生物多样性丧失;生物多样性保护Abstract: biological diversity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task to research the worl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s paid attention to by the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Starting from the concept of biodiversity, it analyses the reasons of the loss of biodiversity, and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protect the biological diversity, and in order to biodiversity protection work in China to provide a more powerful theory basis and action guide,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smooth development in the cause of our country.Key words:biological diversity; Protection plan; Policy system; Loss of biodiversity;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生物多样性是当今世界生物环境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是现代生物学所亟力于维护与追求的目标。

全球生态环境的平衡有赖于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维护。

生物多样性的问题已经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NUEP)确认为与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有害废物转移幵列的全球四大环境问题之一,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

30亿年的进化历程使当代的生物多样性高于历史上的任何地质年代,同时,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也正以空前的速度消失。

不仅野生动植物的遗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下降,畜禽和作物种类也在丧失。

越来越多的物种面临灭绝,千万年来形成的珍贵遗传资源将毁于一旦,这对人类将是不可弥补的损失。

因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迫在眉睫。

1,生物多样性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二条用语中对生物多样性作了如下解释: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构成的生态综合体,包括物种内、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空间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的总称。

既是生物之间以及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体现,也是生物资源丰富多彩的标志。

是对世界生态平衡规律的一个简明概括,也是衡量生产发展是否符合客观规律的主要尺度。

无论生物多样性被如何描述,学者们都承认,生物多样性是生物的一个特征,这个特征涉及了生物的基因、物种、群落、生存环境和他们构成的自然景观等各个层次的丰富度、复杂性、差异性和规律性。

1.1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据估计,生物多样性正以自然灭绝1 000倍的速度在消亡。

一些专家在1984年保护大自然国际联盟的会议上警告:2.5~4万种有可能在100年内彻底绝种,每天有2种植物绝种,意味着一个比6 500万年前那次大规模生物绝种还要严重的问题。

被誉为/物种宝库0的热带雨林正以每年20万hm2的速度锐减,天然草地以每年10万hm2的速度荒漠化。

6亿年的化石记录表明,自寒武纪多细胞生物多样性巨增以来,虽曾有过几次大的灭绝,但总的来说地球上生命的历史是多样性增加的历史。

如果把自寒武纪以来物种多样性平均增长看成是波动而稳定的曲线,则每年增长约2%~4%。

然而,在人类工业文明下出现短短的100多年中,生物多样性就遭到巨大的破坏,这是我们地球悲剧的开始。

1.2生物多样性的灭绝原因生物与环境的相适应是不会引起生物的灭绝,因此生物的灭绝就是由于环境不再适合生物的生存。

生境的丧失对于自然环境、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大约90%的已知临近灭绝的物种的灾难是由于生境(栖息地)的丧失引起的。

导致生境退化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生境的破坏、资源过度开发、环境质量恶化和物种的入侵,被称为物种灭绝的灾害四重奏0[17]。

可概括为:(1)人口数量的无节制膨胀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一些学者认为,控制人口数量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2)对自然资源利用的低效率和不平衡。

低效率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从而引起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3)工商业的大力发展造成对土地的侵占和资源的掠夺,生境岛屿化的直接原因之一就是工业对环境的严重破坏;(4)大量污染物的排放,以及农药、杀虫剂的滥用已经引起人类的恐惧。

/三废使地球环境的缓冲能力几乎丧失,到了崩溃的边缘;(5)人类不加选择地引进外来种,使世界许多地方受到外来种的强烈影响。

1.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研究生物多样性的目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

全球用于保护生物物种的经费已达数百亿美元。

尽管如此,滥捕乱猎、乱采滥伐和走私销售仍未受到遏制。

有一种观点认为,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自始至终在平衡(动态)中发展,有物种的灭绝,就有新物种的产生,这是自然规律。

笔者认为,这个观点只认识到自然的规律,没有看到自从人类/文明0以后生物遭到的巨大灾难。

人类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在维护自己的生存空间。

因此,保护物种灭绝是无可争议的。

国际自然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举的重点保护物种为:(1)已经濒临灭绝的物种;(2)因种群数量或地理分布范围日益缩小而长期处于脆弱状态的物种;(3)稀有种。

欧洲学者率先提出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也称为生态网络(ecological network)。

目前,欧洲至少有12个国家开始建立绿道(green ways)及生态网络(ecological networks)。

在美国,至少有1500个区域性绿道计划处于规划或实施中。

生态网络能覆盖大部分具有生物多样性价值及潜在价值的陆地表面,将不同区域的自然保护区连接起来,并与城市绿化系统及农田林网相衔接,从而构成多层次(自然保护区、农田、郊野、城市生态园林)、多尺度(单个保护区、区域、大陆)完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使陆地区域生物多样性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1. 4保护多样性的国际公约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上首次作为重点被确定下来的。

在其后20多年里又通过了一系列与生物多样性有关的国际和区域性法律文件。

而生物多样性公约是在1992年5月在肯尼亚内罗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一次成员国大会上获得通过。

1992年6月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上,有150多个国家签署了这个公约。

1993年12月在蒙古作为第30个国家批准后正式生效[18]。

到1998年3月底己有168个签约国家。

这个公约有3个目标: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平等分享利用野生和驯养物种生产的新产品。

我国参与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起草、讨论和谈判。

从1988年11月到1992年5月,我国政府代表参加了生物多样性公约谈判过程中的10次重要会议,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的最终通过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上签署了公约,成为第64个签约国。

1996年9月我国发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其中确定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的生态系统和物种名录,提出了一批优先行动方案和项目。

2. 中国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规划2.1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家政策国务院于1987年公布的中国第一部自然保护方面的纲领性文件《中国自然保护纲要》,把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纳入其中,规定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总体战略和基本原则,并提出了一般性保护对策“。

八五”期间,政府把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前期研究列为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并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学的基础研究项目作为国家科委“八五”重大基础性研究项目。

1992年6月,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中国于1993年正式加入该公约组织,自此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全面展开。

为更好地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我国政府于1994年6月正式发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标志着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揭开了新的一页。

《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1994)把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独立的一章,并把生物多样性保护列入第一批优先项目计划中,以寻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资源持续利用的协调途径“(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是将《议程》中的行动方案分解为可操作的项目,作为实施《议程》的重要步骤,并逐步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

国务院于1996年发布的《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也明确提出积极保护生物多样性、发展自然保护区的要求。

“十一五”期间,国家出台的《全国生态保护“十一五”规划》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切实做好保护生物多样性工作,提高生物多样性履约和管理能力,增强保护生物多样性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并先后编制完成《全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纲要》和《中国植物保护战略》,对我国新时期、新阶段生物物种资源以及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 2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相关政策自签署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中国除加强对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外,也开始重视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于1993年将城市规划和风景名胜区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正式列入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目前,我国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工作已经开始全面推行,在2002年建设部印发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的通知(建城[2002]240号)中对生物多样性规划的内容进行了概括,虽然内容较为简单,但标志着我国已经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城市建设范畴。

国家建设部于2002年底颁布了《关于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建设(园林)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切实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2005 年新修订的《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国家标准)》把“编制和实施城市规划区生物(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作为评选国家园林城市的重要标准,从政策导向上极大地提高了该项工作的实际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