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生物多样性研究报告

生物多样性研究报告

生物多样性研究报告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品种丰富程度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对于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一个关于生物多样性研究的500字报告: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

它包括陆地和水域中的各种物种、基因和生态系统的变化。

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对于了解和保护我们的环境非常重要。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生物多样性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科学家使用各种技术和方法来研究不同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他们通过采样、观察和分析样本来收集数据。

这些数据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物种的分布、数量和相互关系。

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还包括对物种进化和适应能力的研究。

科学家们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基因组,来了解它们是如何适应环境变化的。

这有助于我们预测和应对环境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另外,生物多样性研究还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人类的开发活动、污染和气候变化都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影响,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他们提倡保护自然栖息地、减少污染并采取可持续的资源利用方式。

生物多样性研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许多国际组织和机构通过合作来推动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

这些合作有助于整合各国的研究成果,加强交流和共享数据。

总之,生物多样性研究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领域。

它不仅涉及到物种的多样性和分布,还包括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变化。

通过研究生物多样性,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上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并采取措施保护它们。

这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资源和人类福祉都至关重要。

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研究报告

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研究报告

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研究报告引言: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多样性和变化。

它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环境以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本次调查报告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

方法:我们选择了一个位于城市郊区的自然保护区作为调查对象。

该保护区面积较大,生态环境相对完整,是许多鸟类和植物的栖息地。

我们使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不同的季节对该保护区进行了多次调查。

在调查中,我们记录了所观察到的物种及其数量,并采集了一些植物和昆虫的标本。

结果:在我们的调查中,共发现了21种鸟类、34种植物以及10种昆虫。

这其中包括一些稀有和受威胁的物种,如白头海雕和黑面琵鹭。

鸟类中数量最多的物种是麻雀,共有58只。

植物中最常见的是牵牛花和紫锥菊,分别有122株和67株。

昆虫中数量最多的是蝴蝶,总计有40只。

这些物种的分布情况显示了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较高水平。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些生物群落的特征。

如湖边的植物群落以芦苇为主,锦鸡儿属植物较为常见;森林中以松树为主要植被,有许多栖息在树上的鸟类;草地上生长着大量的野花,吸引了不少昆虫。

不同生物群落之间的转变呈现出明显的生态规律。

讨论:此次调查结果表明,该自然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相对较高,并且具有较好的生境条件。

然而,我们也注意到一些问题。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该保护区的面积不断减小,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这可能导致一些物种数量减少甚至绝灭,对生物多样性形成威胁。

因此,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以保护和提升该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

首先,加大对该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禁止非法砍伐和污染行为。

其次,加强监测和管理工作,定期对物种数量进行调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最后,加强公众教育,提高人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结论:在本次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了该自然保护区内丰富的物种及生物群落。

生物多样性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物多样性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物多样性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目的和背景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物种类、基因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的总称。

它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性的重要保障。

然而,目前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面临严峻挑战,生物种类灭绝速度加快,生物生境受到破坏,许多独特的生物资源遭到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对生物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是当务之急。

本研究旨在探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可行性,综合评估当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保护措施和建议,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二、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对国内外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文献进行搜集和综述,了解其研究进展和成果。

2. 野外调查:选取代表性生态系统,进行野外调查,了解当前生物资源的状况,掌握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3. 统计分析:采集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趋势和主要影响因素。

4. 专家访谈: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其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看法和建议。

5. 访谈调查:对当地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态度和意见。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通过对文献的综述和野外调查,研究发现当前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以下问题:1. 生物栖息地破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工业化的加快,许多生物栖息地受到了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较之前有所下降。

2. 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减少:一些野生动植物的数量不断减少,甚至濒临灭绝,在保护区管理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3. 生物资源利用不当:一些生物资源被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生物资源稀缺,一些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物种濒临灭绝。

4. 社会认知不足:社会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保护区的法律法规宣传不到位,导致保护工作的困难。

根据研究结果,为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可行性,结合以上问题,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对生物栖息地的保护和恢复,减少生态环境破坏的情况。

2. 加强生物资源管理:建立健全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物种的保护和管理,避免资源过度开发和利用。

生物多样性保护报告范文

生物多样性保护报告范文

生物多样性保护报告范文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和同事们: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在此向大家汇报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情况。

生物多样性作为我们地球上最珍贵而又脆弱的资源之一,对维持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以确保我们的子孙后代可以继续享受这一美好的世界。

首先,我将向大家概述生物多样性及其重要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类生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不仅提供人类所需的食物、药物和材料资源,还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种群的适应性和进化。

然而,由于过度开发、污染、气候变化等原因,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重威胁,许多物种已经濒临灭绝,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破坏。

接下来,我将向大家汇报我们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积极开展了各项保护行动,其中包括:1. 建立保护区和禁猎区:我们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区和禁猎区,以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并限制野生动物的非法捕猎和走私活动。

2. 物种保护和恢复计划:我们针对一些重要物种,如大熊猫、华南虎等,制定了保护和恢复计划,包括增加其栖息地,加强监测和研究工作,提高公众意识等。

3. 生态系统管理:我们加强了对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包括湿地、森林和海洋生态系统等。

我们致力于改善土地利用规划,减少污染排放,保护水资源,推动可持续发展。

4. 教育和宣传活动:我们开展了大量的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我们举办了各类讲座、展览和培训班,向公众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倡导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生物多样性的破坏速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减缓,许多濒危物种的数量和栖息地得到了一定的恢复。

另外,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也有所提高。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任务依然艰巨,迫切需要各方面的合作和努力。

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观察研究报告

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观察研究报告

关于生物多样性问题的调查研究背景: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同时,中国又是生物多样性受到最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原始森林长期受到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人为活动的影响,总面积不断减少,其结构和功能的降低或丧失使生存其中的许多物种已变成濒危种或受威胁。

在我国广阔的海域内,人们不顾后果的开发导致海洋渔场也被无情破坏,生态系统的退化导致了珊瑚礁面积的大量减少和许多珍稀鱼类的灭绝另外种子资源保护不利,很多资源被破坏。

一、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一).生态系统类型多据统计,中国的陆地生态系统共有27个大类、460个类型(其中,森林有16个大类、185个类型;草地有4个大类、56个类型;荒漠有7个大类、79个类型);湿地和淡水水域有5个大类;海洋生态系统有6个大类、30个类型。

在这38个大类中,有5个是全球唯一的生态区。

(二).生物种类多中国的植物种类共有3.28万种,包括470科和3700余属,占世界植物物种总数的12%,仅次于马来西亚(4.5万)和巴西(4万),居世界第三位。

中国的苔藓植物有106科,蕨类植物52科,分别高达全球总数的70%和80%。

中国的动物种类共有10.45万种,约达世界动物物种总数的10%,其中已发现哺乳类499种,鸟类1 186种,爬行类370种,两栖类279种,鱼类2804种,昆虫已定名的有4万多种。

中国鸟类中的鹤类有9种,兽类449种,分别达全球的60%和11%。

全球海洋生物40多门,中国几乎都有,而且数量很大。

除这些动、植物外,中国还记录了真菌约8000种,藻类约50O种,细菌约5000种,分别占世界已记录物种数的17%、16.3%和18.6%。

(三).特有种属多在中国已知的动物中共有667个特有种,植物中共有253个特有属,中国特有物种约占全球相应物种总数的10.2%。

大熊猫、白暨豚、鹦鹉螺、鲎、水杉、银杏等素有活化石之称。

许多特有物种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经济价值。

(四).驯化物种及其野生亲缘种多中国是世界八大栽培植物起源中心之一,有237种栽培物种起源于中国。

生物多样性研究报告

生物多样性研究报告

生物多样性研究报告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种类、数量和分布的总和,是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的重要因素。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环境变化的加剧,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许多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首先,研究人员对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物种数量和分布进行了调查。

通过收集样本、观察和记录,他们能够了解不同物种的分布范围、数量和密度。

这样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和威胁。

其次,研究人员还研究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物种的相互作用和依赖关系,他们可以了解物种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这样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防止生物多样性的损失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此外,研究人员还对生物多样性的遗传基础进行了研究。

他们通过分析DNA和基因组,了解物种间的遗传差异和基因流动。

这样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保护濒危物种和改善农作物的遗传多样性。

最后,研究人员还研究了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他们通过分析和评估森林砍伐、过度捕捞、污染等因素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出保护策略和措施。

这样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制定合适的管理方案,减轻对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生物多样性研究是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的重要
工作。

通过对物种数量、分布、生态系统功能和遗传基础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和威胁,制定合适的保护措施,保护和维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生物多样性研究报告

生物多样性研究报告

生物多样性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现状以及保护策略。

通过对生物多样性的定义、测量方法和价值进行综合分析,我们发现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的基础,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可预测性和不可避免性,全球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重威胁和衰退。

为了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策略和措施,包括建立保护区、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教育和提高公众意识等。

1. 引言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和多样性。

它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三个层面。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的基础,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至关重要。

2.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提供了许多生态系统服务,包括食物和药物资源、水和空气净化、土壤保持和气候调节等。

生物多样性还对农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3. 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全球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重的威胁和衰退。

人类活动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包括森林砍伐、土地开发、气候变化、污染和非法野生动物贸易等。

这些因素导致物种灭绝率加快,生态系统受损,生物多样性减少。

4.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策略为了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策略和措施。

首先,建立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划定特定区域并加强管理,可以保护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其次,促进可持续发展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包括采用可持续的农业和渔业实践,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此外,加强环境教育和提高公众意识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通过教育和宣传,可以增强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结论: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的基础,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可预测性和不可避免性,全球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重威胁和衰退。

为了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策略和措施,包括建立保护区、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教育和提高公众意识等。

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

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

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的丰富表现,涵盖了从微观的微生物到宏观的动植物等各种生物形式。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了解自身的生物多样性状况至关重要,这不仅关系到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还对经济发展、社会福祉以及未来的可持续性有着深远影响。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地形复杂,造就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从广袤的森林到辽阔的草原,从深邃的海洋到干旱的荒漠,从寒冷的高山到温暖的湿地,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在我国这片土地上共生共存。

我国拥有众多珍稀的动植物物种。

例如,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以其可爱的外貌和独特的生活习性闻名于世。

朱鹮曾一度濒临灭绝,但通过有效的保护措施,种群数量逐渐恢复。

珙桐是植物中的“活化石”,其美丽的花朵宛如白鸽展翅。

还有金丝猴、东北虎、扬子鳄等,这些都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瑰宝。

然而,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导致生物多样性受损的主要因素之一。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大量的自然栖息地被侵占和破坏。

森林被砍伐,草原被过度放牧,湿地被填埋,这都直接威胁到了许多物种的生存。

环境污染也是一大问题。

水、土壤和空气的污染,不仅影响了生物的生存环境,还可能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也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外来物种的入侵同样不可忽视。

一些外来物种在新的环境中缺乏天敌的制约,迅速繁殖扩散,挤压了本土物种的生存空间。

为了保护我国的生物多样性,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

建立了众多的自然保护区,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相对安全的栖息地。

加强了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和繁育工作,提高了它们的种群数量。

推动了生态修复工程,努力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

同时,加强了法律法规的建设和执行力度。

出台了一系列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在教育宣传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

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普及生物多样性的知识和保护的重要性,提高了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生物多样性发展及保护研究报告《中国生物多样性发展及保护研究报告》中国国土辽阔,海域宽广,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加之有较古老的地质历史(早在中生代末,大部分地区已抬升为陆地),孕育了极其丰富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物种,及其繁复多彩的生态组合,是全球12个“巨大多样性国家”之一。

中国是地球上种子植物区系起源中心之一,承袭了北方第三纪、古地中海古南大陆的区系成分;动物则汇合了古北界和东洋界的大部分种类。

中国的种子植物有30000余种,仅次于世界种子植物最丰富的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位,其中裸子植物250种,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

中国有脊椎动物6300余种,其中鸟类1244种,占世界总数的13.7%,中国有鱼类3862种,占世界总数的20.0%,都居世界前列。

不仅如此,特有类型之多,更是中国生物区系的特点。

已知脊椎动物有667个特有种,为中国脊椎动物总种数的10.5%,种子植物有5个特有科,247个特有属,17300种以上的特有种。

中国拥有众多有“活化石”之称的珍稀动、植物,如大熊猫(Ailuropodamelanoleuca)、白鳍豚(Lipotesvexillifer)、文昌鱼(Branchiostomabelcheri)、鹦鹉螺(Nautiluspompilius)、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银杏(Ginkgobiloba)、银杉(Cathayaargyrophylla)和攀枝花苏铁(Cycaspanzhihuaensis)等等,是人所共知的。

中国有7000年以上的农业开垦历史,中国农民开发利用和培育繁育了大量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其丰富程度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

这些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不仅许多起源于中国,而且中国至今还保有它们的大量野生原型及近缘种。

中国共有家养动物品种和类群1900多个。

在中国境内已知的经济树种就有1000种以上。

水稻的地方品种达50000个,大豆达20000个。

中国的栽培和野生果树种类总数无疑居世界第一位,其中许多主要起源于中国或中国是其分布中心。

除种类繁多的苹果、梨、李属外,原产中国的还有柿、猕猴桃、包括甜橙在内的多种柑桔类果树,以及荔枝、龙眼、枇杷、杨梅等。

中国有药用植物11000多种,牧草4200多种,原产中国的重要观赏花卉2200多种。

各种有经济价值植物的野生原型和近缘种,大多尚无精确统计。

据初步统计,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类型有森林212类,竹林36类,灌丛113类,草甸77类,沼泽37类,草原55类,荒漠52类,高山冻原、垫状和流石滩植被17类,总共599类。

淡水和海洋生态系统类型暂时尚无统计数据。

所有这些都表明,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在全世界占有十分独特的地位。

本报告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投资的效益进行了分析估计,在全部实现履约投资的情况下,到2010年,中国每年将产生生态效益1234亿元,经济效益556亿元,说明保护效益远大于保护投入,尤其是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报告全文共十二章200页,16余万字,其中图表55个,2008年3月出品)目录第一章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1)一起源与定义 (1)二生物世界的多样性:从基因到生态系统 (7)三基石:人与自然的关系 (7)四树立生物多样性的总体现 (8)第二章生物多样性的根源、清查和分布 (10)一进化的久远历史 (10)二进化原理 (12)三物种的概念 (13)四物种形成 (14)五物种的清查:已知和未知 (14)六生物多样性的地理分布 (15)第三章中国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18)一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 (18)1地质地貌 (18)2气候 (22)3水文 (27)4土壤 (27)5植被 (28)二社会经济条件 (29)1人口 (29)2经济发展及其环境影响 (30)4政府政策 (37)5文化传统 (37)第四章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运行 (39)一生态系统的特征和种群丰富性 (39)二物种多样性的生态作用:关键物种 (40)三生态系统的运行 (41)四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稳定 (45)五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 (46)六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与盖亚假设 (47)第五章生物多样性的利用与开发 (48)一天然生物资源 (48)二遗传资源和农业 (49)三生物技术 (50)四生物多样性与休闲娱乐 (51)第六章生物多样性的经济效益 (53)一经济规律与生态进规律 (53)二生物多样性应有的价值 (53)三有偿使用遗传资源 (55)四知识产权 (56)第七章中国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受威胁情况 (57)一中国生物多样性的一般特点 (57)二中国生物物种多样性及其所受威胁 (59)2动物 (67)3微生物 (71)4外来种对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73)三森林的生物多样性 (75)四温带草原的生物多样性 (87)五荒漠的生物多样性 (88)六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92)七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101)八河流、湖泊和水库中的生物多样性 (107)九海洋、海岸和沿海岛屿的生物多样性 (110)十农区中的生物多样性 (124)十一城市及城郊的生物多样性 (131)十二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及其野生亲缘种的遗伟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135)1作物 (135)2家养动物 (135)3水产生物 (135)4野生及栽培果树 (139)5观赏植物 (144)6药用植物 (149)7遗传饰变生物体的释放与生物安全 (150)十三中国各民族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贡献 (152)十四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 (154)1陆地类 (154)2湿地类 (158)3海洋类 (158)第八章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 (159)一就地保护工作的阐述和评价 (159)二迁地保护工作的阐述和评述 (161)三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及其评价 (162)四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的机构设置的评价 (163)五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和政策的阐述与评价 (163)六生物多样性的宣传和教育的阐述和评价 (164)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国际合作及其成果的阐述和评价 (164)第九章生物多样性保护具体措施的行动计划 (165)一中国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的总目标 (165)二具体的目标和行动 (165)第十章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实施的具体措施 (168)一立法与政策 (168)二机构措施 (168)三科学研究 (169)四技术推广示范 (169)五宣传与教育 (170)六资金管道 (171)七国际合作 (171)第十一章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与利用关系 (172)一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 (172)二野生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的可行性 (175)三野生动植物可持续利用的经济政策手段 (178)四科学合理的利用可以促进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 (180)五我国野生动物利用的政策问题 (181)1、我国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政策问题 (181)2、我国野生动植物产品国际贸易政策问题 (183)第十二章2008年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改革与创新 (186)一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改革和创新的客观必然性 (186)1、政策问题和改革创新的必要性 (186)2、发展中生物多样保护面临新的问题 (187)二环境经济政策创新的理论与实践 (188)1、政策改革和创新的经济学依据 (188)2、环境政策的经济手段的创新 (190)3、经济政策手段应用的局限性 (192)三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的选择 (193)1、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定位 (193)2、我国生物多样性资源政府管理的必要性 (195)四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的供给和需求分析 (197)附表表2.1世界生物多样性概貌 (15)表2.2衡量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的客观标准 (16)表3.1各类地形比例 (19)表3.2主要山脉及其最高峰 (20)表3.3四大高原及位臵和特征 (21)表3.4三大平原及位臵、组成和特征 (22)表3.5温度带的划分及耕作 (23)表3.6干湿地区的划分 (25)表3.7 2007年中国人口数及其构成 (29)表3.8 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31)表3.9 2007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34)表3.10 2007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及其增长速度 (34)表3.11 2007年分行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36)表3.12 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 (37)表7.1中国主要生物类群物种数目及其与世界物种数目的比较 (57)表7.2中国持有属和持有种统计 (59)表7.3中国微生物已知物种数与世界已知物种数的比较 (72)表7.4微生物的已知种数和估计总种数 (72)表7.5中国西北荒漠的特有种和主要分布植物种及地理分布 (90)表7.6中国西北荒漠若干代表性动物 (92)表7.7整个青藏高原陆栖脊推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93)表7.8青藏高原高寒地区脊椎动物物种的丰富度 (93)表7.9青藏高原陆栖脊椎动物高原型特有种与周围山地特有种的比较* (94)表7.10高寒灌丛草旬生态系统的物种数及其主要代表种类 (95)表7.11高寒草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及其主要代表种类 (96)表7.12高寒荒漠生态系统的物种及其主要代表种类 (97)表7.13三个高寒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的比较 (98)表7.14青藏高原濒危及受威肋物种的初步统计 (100)表7.15 5个湖区每个湖中生物种数 (108)表7.16中国海已记录的界、门及物种数 (110)表7.17中国各海区潮间带生物的种数 (116)表7.18中国北部和中部沿海某些代表性湿地群落及鸟类 (119)表7.19中国红树植物的种类及其分布 (119)表7.20 中国已经记录的造礁石珊瑚种数 (123)表7.21中国部分城市绿化树种、灌木和藤本 (134)表7.22 中国3个原产果树中心地带的果树种类 (139)表7.24 230属中国原产观赏植物物种数及占全球总种数的比较 (143)表8.1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发展 (159)表8.2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 (160)表8.3中国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等级构成 (160)表12.1环境政策的经济手段基本类型 (191)表12.2环境政策手段矩阵 (1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