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论文

合集下载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和挑战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和挑战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和挑战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的一种奇迹,它涵盖了从微生物到大型哺乳动物的所有生物体,包括陆地和水生生物以及每个物种内的遗传差异。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本文将探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和挑战,并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在当今世界,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持续下降的趋势。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数据,全球有超过2万种濒危物种,其中包括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等。

栖息地破碎化、过度捕猎和气候变化是导致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

此外,非法野生动物贸易、森林滥伐以及农业和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也日益加剧。

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不断增加的人类需求和资源利用压力。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食物、水和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这导致了大规模的土地开垦、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造成了农田和草地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同时,森林的砍伐和城市化导致了许多野生动物的流失和栖息地的破坏。

第二个挑战是缺乏关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意识和理解。

大多数人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了解甚少,往往只关注眼前的经济利益。

没有足够的投资和政策来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资源分配不均,社会公正性和可持续性因此受到威胁。

第三个挑战是因气候变化引起的不确定性。

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温度升高、降雨模式的改变和海洋酸化等因素,使许多物种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

这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紊乱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预测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制定适应性的管理措施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至关重要。

尽管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挑战很多,但仍有一些解决方案可以采取来应对这些问题。

首先,需要制定和执行更加严格的法律和政策,以保护濒危物种和自然栖息地。

国家和国际组织应加强合作,确保法规的遵守并制定更具弹性和可持续性的经济模式。

第二个解决方案是增强公众意识和教育。

人们应该了解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系统的基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种类、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以及生命的各种形式的多样性。

在地球上,每一个生物种类都占有一席之地,每一个物种与其他物种都有着相互作用和连锁反应。

因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是当今环保事业中最需要关注的领域之一。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生物多样性的状况已经非常严峻。

在许多地区,有关部门已经开始采取积极的措施,以确保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和维护。

其中包括了生态旅游的开发、物种保护、不断增加的环保任务和政策、科学的探索,等等。

但不幸的是,我们人类的行为却正在伤害这些动物的生存环境。

我们常常砍伐森林、破坏海洋等行为都是对生物多样性的损害。

比如森林与森林中生物的生存关系是非常紧密的,而由于全球的森林面积不断缩小,砍伐森林的行为成为了其中的重点。

而海洋中的生物种类丰富,生态系统复杂。

然而,我们不断向海洋中排放废弃物,导致海洋中的生物受到伤害,进而危及整个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未来发展前方还很长,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不断地发展和进步。

我们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积极努力:一、扩大环保意识教育是解决生物多样性危机的第一步。

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及时的向大众传递相关环保知识,提高人们对环保的重视,以便更好地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二、建立物种保护区物种保护区是保护动植物物种的有效措施。

这些保护区可以保持这些物种的繁殖、栖息、生存环境的平衡状态,并且在合理的范围内开展观赏和旅游活动。

三、加强生态环境监管加强生态环境监管工作,严格裁定那些伤害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罪行,并进行必要的处罚和教育。

四、推动科学研究科学技术在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都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政府和各大知名科研院所应该加大对环境科学研究的支持力度,推进科研成果的落地和应用,为环保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持,也保障生物的多样性并且进一步推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最为珍贵的财富之一,保护它们是我们维护人类长期繁荣和发展的必须工作。

中国生物的多样性现状及保护对策

中国生物的多样性现状及保护对策

中国生物的多样性现状及保护对策在中国的这片广袤土地上,存在着许许多多从满神秘色彩的生灵,形形色色让人叹为观止。

而对于我们的世界现在已知的生物数目就有将近200多万种,而生物的多样性便是由这样庞大的数字一一展现庞大的数字背后既体现了生物之间及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

而所谓的生物的多样性以科学的方法定义为: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简单明了的表达让我们明白生物的多样性与生物生活环境以及人类之间已存在了密不可分的重要关系。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体现在于: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从而可知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来说是人类对未来有利发展的保障之一,毕竟当多样的生物开始减少,人类也一定将会面临灭顶之灾,唇亡齿寒的道理是每一个人都应当明白的,因此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一个问题。

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也就不言而喻。

在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世界大潮中,中国也不例外。

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专业人员也越来越多,这一点从每年大学的专业招生就能一叶落而知秋,现在的大学里已经有了几门不一般的专业课程:海洋生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等,而且每年的招生比例居高不下,生物学科更是跻身热门专业前三名。

而另一方面,中国政府每年都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开展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与保护工作,而且一些非政府组织也积极支持和参与全球性的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

由此可见,人们迫切地需要知道那些与生存息息相关的知识,因此生物科学的发展在当今世界上是变得尤其重要。

一株植物枯萎,一只动物死亡,有时并不仅仅意味着一个生命的消失,也许凑巧是整个此类物种的灭绝。

1987年6月6日,最后一只黑海雀死去后,这种南美洲特有的雀科鸣鸟就此灭绝——在地球上永远永远地消失了。

网上资料摘要: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生物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

而其中有一些物种已灭绝。

比如说渡渡鸟。

渡渡鸟生活在印度洋的岛国毛里求斯。

浅谈我国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

浅谈我国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

浅谈我国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摘要:本文概述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

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指出了造成我国生物多样性减少的现状的主要原因,这包括自然、人为及制度原因,其中人为原因主要包括:生物生境丧失、生物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

并结合我国现阶段切实采取的措施,提出了相关保护对策建议,如建立、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政策与法律体系;加强对废弃物污染的治理;加强国际合作与行动,以此促进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原因现状保护对策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程度。

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生产力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然而,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加剧,尤其是盲目地大量向自然界索取生物资源,直接导致生物多样性的降低,破坏了生物多样性的平衡状态。

因此,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12个国家之一,拥有森林、灌丛、草甸、草原、荒漠、湿地等地球陆地生态系统,以及黄海、东海、南海、黑潮流域大海洋生态系。

因此,我国生物多样性具有物种高度丰富;特有属、种繁多;区系起源古老;经济类生物资源异常丰富;分布空间格局复杂多样等特点。

由于我国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的特殊性,关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状况更是倍受人们关注。

然而此时,由于多年来持续的人口和经济增长和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与破坏,我国的生物多样性更面临着空前的威胁。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所列出的1211种濒危物种中有190种在我国境内。

目前,我国生物多样性减少的总体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资源过度利用、工程建设以及气候变化严重影响着物种生存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物物种资源流失严重的形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生态与环境论文-论中国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保护对策

生态与环境论文-论中国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保护对策

《生态与环境》课程论文题目论中国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保护对策院系专业年级层次本科学号姓名2013年12月16日论中国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保护对策曲宏博摘要:人类的进步发展大多都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在经济发展中也面临严重威胁。

本文概述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含义、意义、现状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相关保护对策,如在制度方面:可以建立、完善自然保护区制度和制定自然保护区法、建立外来物种管理法规体系;在保护中有效利用生物资源;加强国际合作,以此来促进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研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一方面可以通过人工圈养、培育、保护等措施挽救濒危生物,另一方面对经济转型具有启发作用。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威胁;保护;价值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基础,也是当今国际社会环境和发展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在GDP不断创造神话的中国,生物栖息地的丧失和破碎、人类对土地的开垦和扩张、荒漠化、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过度利用与消费、生物入侵、规模化农业生产等,使中国的生物多样性遭受到严重的损失和破坏。

1生物多样性概述1.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含义生物多样性是一个描述自然界多样性程度的一个内容广泛的概念。

对于生物多样性,不同的学者所下的定义是不同的。

例如oNorse et al认为,生物多样性体现在多个层次上。

而Wilson等人认为,生物多样性就是生命形式的多样性。

孙儒泳认为,生物多样性一般是指“地球上生命的所有变异”。

在《保护生物学》一书中,蒋志刚等给生物多样性所下的定义为:“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综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包含三层含义,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不同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许多国际组织、政府和非政府机构已经采取了各种行动。

本文将讨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现状在毁灭性的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影响下,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重的衰退。

许多珍稀物种濒临灭绝,许多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

森林砍伐、乱捕乱猎、过度捕捞以及非法野生动植物贸易等不负责任的行为,都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国际社会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制定了一些重要的国际公约和法律,例如《生物多样性公约》和《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

这些公约旨在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和共享信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

此外,一些国家还采取了一些具体的措施来保护本国的生物多样性。

例如,中国实施了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红线政策,以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和物种。

许多国家还建立了各种自然保护区,以保护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

然而,尽管已经采取了种种措施,但生物多样性保护仍面临许多挑战。

其中之一是资源不足。

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资金、人力资源和科学技术的支持,但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这些资源非常有限。

另一个挑战是宣传教育工作的不足。

大多数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了解甚少,因此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不自知。

二、未来发展趋势在未来,生物多样性保护将面临许多挑战和机遇。

首先,随着国际间的合作不断加强,各国之间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的合作将会更紧密。

共享信息、经验、技术和资源将帮助各国更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其次,科技的发展将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新的机遇。

例如,无人机和卫星技术可以用来监测和保护远程区域的生物多样性。

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用来保护珍稀物种的基因,避免遗传缺陷。

这些新技术将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更多的工具和方法。

2023最新-生物多样性论文终稿优秀3篇

2023最新-生物多样性论文终稿优秀3篇

生物多样性论文终稿优秀3篇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生物体,这些来源除其它外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注:引自《生物多样性公约》第2条)。

可简单地表述为:生物之间的多样化和变异性及其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

这次帅气的为您整理了3篇《生物多样性论文终稿》,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生物多样性论文终稿篇一我们的地球因为有了數以万计不同种类的生命,才变得绚丽多彩。

灵动的地球,孕育着地球上每一个生命,生物多样性让这个地球生生不息,与众不同。

“从撒哈拉地区酷热贫瘠的沙漠,到亚马逊平原上葱翠的雨林,再到中国南海深处艳丽的珊瑚礁,自然界拥有着数不尽的地貌、材料、色彩和纹理。

从最小的昆虫到最大的动物,地球的土地、空气和海洋是它们的家园,由无数相互关联而又相互独立的力量交织在一起。

”但未来,却只能成为一张张图片被历史所淹没。

一、现代生物多样性国际法主体的分析与思考我们都知道当前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生物多样性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不得不引起全人类广泛高度的重视。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和根源都与人类活动有关,对此我们必须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笔者认为跨国公司、个人和非政府组织突破传统国际法主体的限制,将跨国公司纳入到生物多样性全球治理的主体之中。

跨国公司很多业务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全球资源的利用,非政府组织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个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与到国际程序之中,这些都是佐证这三类主体可以成为治理主体的理由。

二、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各领域国际法内容的分析与思考笔者着重针对四大主要领域的内容进行分析,并就一些关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国际法第一,为了实现遗传资源的持续利用,我们肯定要对地球上的遗传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这是一种应有的权利。

但是,权利需要法律的保障和确认,如果获取权得不到《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确定,终究使得遗传资源获取权没有法律地位,得不到法律的保障。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与挑战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与挑战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与挑战在当今世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对于人类和整个生态系统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仅是一项环境任务,更是一个全球共同关注的责任。

本文将针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和挑战展开论述。

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目前,面临着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问题,各国纷纷采取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

其中,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是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限制野外捕猎和保护濒危物种等方式来保护生物多样性。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也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了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

另外,许多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护生物多样性。

比如,中国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法》,明确规定了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治理,强化了对非法狩猎、非法捕捞等行为的打击力度。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进展。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挑战尽管各国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来保护生物多样性,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日益加剧。

乱砍滥伐、过度捕捞、污染等行为严重破坏了生物栖息地,导致了许多物种濒临灭绝。

其次,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全球变暖导致许多物种失去适宜的栖息环境,无法正常繁衍生息。

此外,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着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困难。

在一些贫穷的国家和地区,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来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同时,生态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资源的有限性使得保护工作无法得到充分推进。

三、应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挑战的措施针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

首先,加强全球合作,建立国际间的合作机制。

各国应加强信息共享与技术交流,共同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与政策。

其次,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各国应在法律层面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进行明确规定,加大对非法捕捞、乱砍滥伐等行为的处罚力度。

此外,我们需要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摘要本文对中国国内总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国内发达省市和欠发达省市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概况作出分析,并讨论了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几点威胁和挑战,最后点出几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为了保护全球的生物多样性, 1 9 9 2年在巴西当时的首都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 5 3个国家签署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

1 9 9 4 年 1 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 1 2月2 9日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以提高人们对保护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认识。

一、我国国内生物多样性保护总的概况近十几年来,我国积极履行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和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政策规划、法律法规,不断加大生物多样性领域的科研投入,增强公众教育的保护意识,使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的法律制度日趋完善,十年来先后制定了环境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种子法等,并对森林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进行修订。

有关部门还制定了林业生物多样性、农业生物多样性、生物种质资源、大熊猫迁地保护等专项保护行动计划,将其纳入国家行动计划之中,加强了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我国根据不同对象,对不同生物分别采取就地和迁地两种保护形式。

到2 0 0 1年底,全国共建立自然保护区 1 5 5 1 个,初步形成了全国性的保护区网络。

另外,还建成 1 4 0多个植物园,栽培中国区系植物 1万 8千种,占中国区系成分的6 5 %;建成近2 0 0 个动物园和野生动物园,2 3 0 多处野生动物人工繁殖场,l 4处濒危野生动物救护和繁殖中心,对我国的生物资源进行有效保护。

我国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中心,大力开展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范围和力度。

近十年来,我国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环北京防沙治沙工程等生态建设工程,在改善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我国科研工作者积极探索,加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论述了生物多样性主要面临的威胁和挑战,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研究,初步查明我国一些森林、草原、淡水和珊瑚礁生态系统受损现状和原因,评估重要濒危物种的受威胁状态,提出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对策。

环境保护部门还建立起2000多个环境监测站,加强对全国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监测,为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社会各界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也不断增强。

近十年来,我国广泛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介,开展多种形式的展览、纪念日等活动,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大大提高了公众和管理人员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我国国内发达省市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在我国的发达省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和加强。

目前,全国已建立了4 8 3个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海南、吉林、黑龙江、福建、浙江、山东和安徽已陆续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生态省建设试点。

7省积极制定了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

一些地方还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生态经济,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态产业。

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对我们今后的生活质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总数已达1 7 5 7个,总面积 1 3 2 9 4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 l 3 .2 %,高出世界平均比例1 2 %。

我国国内发达省市的保护区类型较齐全,布局较合理,功能较健全,形成了大体合理的网络。

三、国内欠发达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在我国中两部欠发达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也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

其中云南省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初步构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制体系,制定了4 O多部配套法规和规章,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法制基础。

截至2 0 0 4年底,全省共建立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1 9 3个,总面积 3 4 7 .3万公顷,约占云南省陆地国土面积的 8 .8 %。

云南已建多家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中心和 1 O多处野生动物收容拯救中心、1 0多处以保护珍稀濒危植物为土的植物园、树木园。

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己收集野生动物细胞株 2 0 0多种。

云南省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起米。

两舣版纳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当地的乡村建立社区共管联系制度,对自然资源实行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既保护了自然保护区内的动植物资源,又解决了当地山民的经济困难。

此外,云南省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对生物物种资源的依法保护,严格行政执法,加大了行政和刑事处罚力度,查处了两戏版纳捕杀亚洲象、野牛等案件近万起,取缔了非法经营单,组织了清理种子市场联合行动,开展了大规模的生物物种资源执法检,有力地打击了乱捕滥猎、乱砍滥伐、乱采滥挖、盗卖走私等环境资源违法犯罪活动。

贵州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目前土要以建立自然保护区方式就地保护。

截止 2 0 0 4年底,全省共建有自然保护1 3 0个,面积9 6 .1 0万公顷,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 .4 6 %左右,其中国家级 7 个,省级 3个,地市级 2 2个,县级 9 8个。

现有自然保护区中,属森林牛态系统类型、野生动物类型、野生植物类型的 1 2 0 个,内陆湿地类型的8个,古生物遗迹类型的 1个,地质地貌类型的 1 个。

同时还建有省级以风景名胜区 6 9个,面积 1 0 2 .8 6万公顷,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 5 .8 %,其中国家级1 2个,省级 5 7个。

建有森林公园 4 6个,面积 2 0 . 4 l 万公顷,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 1 .1 6 %,其中圈家级 l 5 个,省级 2 1 个,县级 l O个。

建有地质公园6个,面积 1 3 .4 6万公顷,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 0 .8 %,其中国家级 4个,省级 2 个。

广西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丁作在过去 l O多年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到 2 0 0 5年底,广西共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7 2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l 2 处,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 4 2 处,市( 县) 级 1 8处,并建有3 4个风景名胜,2 6个国家森林公园,6 个国家地质公园,现有森林面积1 .8 8亿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 2 .7 1 %,居全国第四位。

红树林面积为 1 2 . 5 6 万亩,占全国红树林总面积的 3 8 %,居全国第二位。

广西又是全国重点集体林区,林业用地面积为 2 . 2 6亿亩,居全国第五位,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 6 4 %。

全区活立木蓄积量达 5 .I 1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七位。

全区人工林、经济林和速丰林面积均居全国第一位, 2 0 0 7年全林业总产值预计达 5 1 5亿元,提前三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

有 3 1 个市(区、县) 列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其中 3 个县已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命名,已初步形成了类型比较齐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

四、生物多样性主要面临的威胁和挑战1 .经济发展对资源开发要求与自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加大,森林超量砍伐、草原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围湖造田、沼泽开垦、过度利用土地和水资源,导致生物生存环境破坏,甚至消失,从而影响到物种的常生存,甚至有部分物种已经濒临绝灭。

2 .贫困问题导致自然资源的退化。

一方面是自然生态环境恶化,农村基础设施的落后制约了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另一方面,群众为了生存和发展又会对环境进行开发、破坏,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贫困——环境破坏——越来越贫”的恶性循环。

3 .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对物种和栖息地造成的影响。

由于自然因素的影响( 如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 ( 水、空气、酸雨等) 、人类活动的干扰,一些自然生态系统已受到严重破坏,原生植被面积不断减少,许多物种及其生存环境遭到损害,陷入受威胁乃至灭绝的境地,使景观和生态系统功能的有效性减弱。

以药用植物为例,由于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导致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欠衡,药用植物的生存环境和繁殖受到严重威胁。

另外使用化学除草剂、杀虫剂、化学肥料等以及长期排放的废水、废渣、废气使药用植物失去了健康生存的栖息地。

4 .对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需求的增长威胁着稀有和濒危物种的生存。

近年调查结果显示,田内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一部分分布范围及数量在萎缩,明显处出于受威胁的状态。

以中药材为例,由于野生资源日益减少,常用野牛动植物药材资源短缺,濒危物种种类增多,造成经常使用的4 0 0余种药材供不应求,如天麻、甘草、麻黄、虎骨、麝香、犀角等品种的原动植物野生数量已经接近于灭绝。

5 .外来入侵物种对当地物种造成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外贸易大幅增长,旅游业蓬勃发展外来物种无意或有意传播的机会大人增加,外来物种入侵的风险也大幅增加。

6 .自然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

物种栖息地不断缩小,破碎化、片段化现象突出,环境退化;自然保护区之间往往相互隔离,缺乏生态通道。

7 .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严重缺乏。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能力仍很薄弱;尚未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保护区域社区及居民末获得利益公平分享,社区经济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矛盾突出。

五、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应对策及措施1 .近期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

( 1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仍较普遍,甚至还存在知法犯法的现象。

(2 )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宣传教育力度不够:群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深远意义认识欠缺。

一方面是群众的文明消费观未树立,吃野生动物的陋习未能扭转;另一方面为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乱捕滥猎、乱砍滥伐、非法经营野生动植物的现象屡禁不止,掠夺式开发生物资源,造成生物多样性锐减。

(3 )自然保护区建设落后:由于一些地方对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缺乏认识,重视不够。

此外对自然保护区建设经费投入不足和保护区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均严重制约了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发展。

(4 )自然保护的地区实行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未建立:由于合法合理的补偿经费不到位,群众为生计所迫不得不进行带有破坏性的开发,导致了野生动植物的严重破坏。

同时,土地、林权不落实,给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带来很大隐忠。

一些保护区在批建时面积和范围界限不明确,而其中的林地多属集体所有,当地政府已将林权证发给林农个人,林农有经营自主权,因此林农在保护区内进行的一些不合理开发难以得到有效制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