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合集下载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的关系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是两个密不可分的概念,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经济增长需要国际贸易的支持,国际贸易的发展也必然会带动经济的增长。

在全球化的今天,无论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是大是小,都离不开国际贸易的帮助。

首先,国际贸易可以帮助经济增长。

国际贸易可以为一个国家带来更大的市场、更多的资源和更丰富的信息,这也是一个国家实现经济增长的基础。

一个国家如果想要发展经济,就需要更多的市场来销售它的产品,更多的资源来生产产品以及更多的信息来了解市场需求。

而国际贸易为其提供了一个在全球贸易中参与的机会,从而获得更多的市场、更多的资源和更丰富的信息。

以中国为例,中国的出口和进口额已经分别排名全球第一和第二,这也为中国带来了更多的市场和资源。

而这也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

其次,国际贸易可以提高劳动分工效率。

国际贸易的发展利用了各国的优势,通过产生更多的效益来提高各国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各个国家可以分工协作,相互依存,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

因为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资源和制造能力,当一个国家将其生产中的贸易给予另一个国家,就可以实现更高效的生产。

这种生产方式的本质是国际劳动分工,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举个例子,一个国家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而另一个国家缺乏这方面的资源,两个国家通过贸易来互相契合,可以让有丰富森林资源的国家提供木材,而另一个国家同时可以生产出更多的木制品。

这种合作可以使双方都受益,也可以提高了生产效率。

此外,国际贸易促进了技术创新。

贸易要求生产商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更加尖端的技术。

生产商们不得不努力寻找和开发更多的技术优势和降低成本的技术。

实现这些技术的使用和优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从而提高经济增长。

在国际贸易激烈的竞争中,企业必须更加努力地开发和研究技术,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才能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最后,通过国际贸易,一个国家可以更好地利用其有限的资源来满足国内需求。

对于那些资源贫乏以及人口数量较少的国家来说,其经济增长的可能性需要远比那些资源丰富的国家要低。

第4讲 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

第4讲   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



Y
Y
X
图4-1a 影响一种商品的要素中性型技术进步
X
图4-1b 商品中性的技术进步
2、生产要素的增长
Y 140 Y
70
130 80
140
280
X
150
275 X
图4-2a 两要素同比例增长与PPF 图4-2b 单一要素的增长与PPF
二、经济增长的贸易效应
1、生产增长的贸易效应 生产的顺贸易效应:在贸易条件不变条件下,如 果一国可出口商品的产出增长比率高于进口替 代品的增长比率,则增长会带来贸易规模的更 大比例扩张。 生产的贸易中性效应:出口商品和进口替代商品 产量同比例增长,导致贸易同比例扩张。 生产的逆贸易效应:出口商品的产出增长率低于 进口替代商品的产出增长率,贸易规模以更小 的比例扩张。
Y
Ⅳ B
Ⅲ Ⅰ
如果新的消费点落在 OB 射线上:消费效应 是贸易中性; 区域I:逆贸易; 区域II:极端逆贸易; 区域III:顺贸易型;
更高收入的CPF
Ⅱ A
区域IV:极端顺贸易 型。
O 图4-4 消费增长的贸易效应
X
贸易量的实际增长取决于生产和消费影响的净效应
图4-5 经济增长对贸易规模的影响
Y
B
A
X
图4-3a 无增长条件下贸易均衡
Y IV Ⅲ I A
增长后,新的生产点落在 OA射线:产出增长是贸易中 性; 区域I:顺贸易型; 区域II:极端顺贸易型;
II
区域III:逆贸易;
区域IV:极端逆贸易 X
图4-3b 生产增长的贸易效应
2、消费增长的贸易效应
一国可进口商品消费的增长快于可出口商 品消费的增长,则消费效应带来更大比 例的贸易扩张,这是消费的顺贸易效应。 否则,就是逆贸易或中性贸易。

第4章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第4章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S1
C2 40 36
C1
PF
PB 0
20 37 55 60

图6: 大国偏向出口供给的增长
16
贫困化增长(Immiserizing Growth)
杰格迪什· 巴格瓦蒂(Jagdish Bhagwati) 贫困化增长是指,如果一国过份追求出口,使得出口产品
供给迅速增加,在某些情况下,这种出口增长不仅会严重 恶化其贸易条件,甚至会导致该国国民福利水平的绝对下 降。 只有在非常极端的情况下,并具备三个条件,才会发生贫 困化增长。第一,经济增长必须发生在出口部门;第二, 国外市场对本国出口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是较低的;第三, 在增长之前,该国已经从事大量的贸易活动,这样,由于 贸易条件恶化造成的福利损失才能抵消生产能力提高带来 的收益。
20
0
B
B′
90
100
18偏向型增长对生产格局的影响
雷布津斯基定理(Rybczynski theorem)
是指如果产品价格不变,一国某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增
加,而其他要素不变,会导致密集使用增长要素的产 品的生产扩大,而密集使用其他要素的产品的生产减 少。
9
Rybczynski proposition In a neo-classical framework with 2 final goods (both produced), 2 factors of production, and constant prices of the final goods, an increase in the supply of one of the factors of production results in: • increased production of the final good that uses this factor of production relatively intensively, and reduced production of the other final good

国际经济学课件:第4章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

国际经济学课件:第4章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
如果新生产点定位在区域III,即处于OP0延长线和小 坐标纵轴之间,X、Y两种产品的生产均有增长,但进 口竞争产品Y的生产增长较快,该国贸易潜力降低,增 长具有逆贸易生产效应(Antitrade Production Effect)。
5.超逆贸易生产效应
如果新生产点定位在区域IV,即处于原生产可能性曲 线以外大小坐标纵轴之间的区域,进口竞争产品Y的生 产增长,出口品X生产绝对下降,意味着该国贸易基础 大大削弱,增长具有超逆贸易生产效应(Ultraantitrade Production Effect)。
(美)纳克斯(1959)“贸易格局与经济发展”进 一步补充和发展了罗伯特逊的理论。
R-N学派
主要理论观点
1.ONE
传递经济增 长是国际贸 易的重要动
态利益
2.TWO
出口增长可 以带动实现 经济增长
3.THREE
该理论仅适 用于19世纪
传递经济增长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动态利益
国际贸易的静态、直接利益 优化资源配置,消费增加
Q
不变的前提下(要素价
Q‘
格也会保持不变),某
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
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 O
X
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
生产则下降。
证明:如劳动增加△L kX=KX/LX=(KX+△KY)/(LX+△L+△LY)
kY=KY/LY=(KY-△KY)/(LY-△LY)
三、小国经济增长的贸易与福利效应
小国丰富要素单一增长的效应
4.顺贸易消费效应
如果新消费点定位在区域III,即处于OC0延长线和小坐标 纵轴之间,X、Y两种产品的消费均有增长,但进口竞 争产品Y的消费增长较快,该国贸易潜力增加,增长具 有顺贸易消费效应(Protrade Consumption Effect)。

第四讲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

第四讲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

小国要素增长和贸易
总结: 丰裕要素增长:贸易规模扩大,社会福利水平上升。 稀缺要素增长:贸易规模缩小,社会福利水平上升。 (若增长的要素是劳动,那么人均福利水平会下
降。)
(要素中性型)技术进步和贸易 (小国)
对生产的影响: 如果一行业出现要素中性型技术进步,
意味着该行业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 相对价格上升,导致该要素投入减 少; 总体上该行业产量增加,另一行业产量 减少。
?如果是该国稀缺要素(资本)增加带来的经 济增长……
资本(稀缺)要素增加下的经济增长 ——对小国的影响
Y
N B
M
A
生产效应: 极端逆贸易偏向 假定消费效应: 中性贸易偏向 总贸易: 极端逆贸易偏向 (贸易三角形表 示的)贸易规模 下降 (人均)社会福 利提高
X 图4-7 资本要素(稀缺要素)增长:小国的情况
Y产出增加,X产出下降, 生产为极端逆贸易型; 假定增长的消费效应中性; 总贸易效果是极端逆贸易; 贸易规模缩小; 社会福利扩大。
A
X 图4-9 进口Y行业技术进步与贸易:小国的情况
小国技术进步和贸易
总结: 富裕要素密集型行业出现中性技术进步:贸易
规模扩大,社会福利增加。 稀缺要素密集型行业出现中性技术进步:贸易
增长的生产效应
Y I
II Ⅲ
A
IV
增长后,新的生产点落在 OA射线:产出增长是贸易中 性; 区域I:极端逆贸易; 区域II:逆贸易; 区域III:顺贸易型; 区域IV:极端顺贸易型
X 图4-3b 生产增长的贸易效应
从一国实际进口需求
总贸易效应 和国民收入角度观察
➢ 经济增长的总效应为顺贸易偏向:经济增长后,如果一国对可进 口商品的实际进口需求增长比率高于国民收入增长的比率。

章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章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第四章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经济增长表现为生产要素供给数量和质量的变化上。 假定前提: 人口不变,同时不考虑要素素质的变化。 生产的四要素: 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 在上述假定前提下,一国的经济增长则表现为该国资本存量的增加。
第三节 经济增长的现实理论考察及其国际影响 开放经济中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影响是经济学家们长期关注和争论的焦点。 争论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 (1)其他国家经济增长对本国有利还是有害? (2)当一个国家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一员时,国内经济的增长会给本国带来更多的利益还是更少的利益?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任何国家的经济增长都可能会产生 “利” 和 “弊” 两个方面的影响。
英国酒进口
葡萄牙酒出口
葡萄牙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影响
B’(葡)
总结 经 济 福 利 -------- 经济增长国 英国 葡萄牙 -------------------- 英 国 葡萄牙 --------------------
大米
0
E’
A
B

E
人口多国
人口少国
0
人口少国进口
人口多国出口
人口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人口少国出口
人口多国进口
大 米

P’
P
G
E
E’
再分析人口多国家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影响。
这与前面贸易伙伴国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影响是一样的。
也可以总结如下: 经 济 福 利 ----------- 经济增长国 人口少国 人口多国 ------------------------ 人口少国 不确定 增加 人口多国 减少 增加
总结 经 济 福 利 -------- 经济增长国 英国 葡萄牙 -------------------- 英 国 不确定 增加 葡萄牙 减少 --------------------

第4章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第4章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4.3.1 出口扩张型增长对小国的影响
假设我们考察的国家中国在X产品上是一个出口 小国,这次中国增长的要素不是资本,而是X产品生
产中所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劳动。中国劳动的增
长会使其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外移方向更多地偏重于测 度劳动密集型产品X的横轴。参见图4.4。
图4.4 小国出口扩张型增长下的生产、贸易与福利
⑶ 大国进口替代型增长对生产的影响 一方面,资本的增加会使Y产品的生产成本相对 降低,从而会扩大Y的生产;另一方面,Y的相对价 格下跌导致X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从而会刺激X的 生产。整个社会生产的最终选择取决于X产品和Y产 品的相对价格(PX/PY)的变化程度。 如果X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幅度不大,罗布津 斯基定理仍然成立,Y产品生产扩张X产品生产萎缩; 如果X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幅度较大,有可能两种商 品的生产都会扩大。因而进口替代型增长对生产的影 响不象小1的左图说明:在规模报酬不变的条件下, 如果一国的劳动和资本两要素都增加一倍, 那么每一种产品的最大化产量也增加一倍,X 从140增加到280,Y从70增加到140。
注意:增长前后 的生产可能性曲 线的斜率相等。
图4.1中的右图显示了另两条分别为仅劳动增 加一倍(实线)和仅资本增加一倍(虚线) 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仅劳动增加时,曲线 更多地向测度劳动密集型产品的X轴方向扩展。 仅资本增加时,曲线更多地向测度资本密集 型产品的Y轴方向扩张。 注意:当仅劳动加倍时,X的最大化产量并未 也加倍(X仅从140上升到275)。要使X加倍, 劳动投入与资本投入必须都增加一倍。同样, 当仅资本加倍时,Y的最大化产量增加也不足 一倍(Y仅从70增加到130)。
4.3 出口扩张型增长与国际贸易
出口扩张型增长源于出口行业密集使用的要素的 增长或者是能节约出口行业密集使用的要素的技术进 步。显然,出口扩张型增长将强化出口行业已有的比 较优势,同时也加剧了进口行业的比较劣势。直观上 看,出口扩张型增长将推动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当 然,出口扩张型增长对生产、贸易和福利的影响视所 考察的国家在所考察的产品上是贸易大国还是小国而 定。

第四章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

第四章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一、经济增长概述 (一)经济增长的涵义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实际国内生产 总值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增长,或 者说,一个国家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从 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增长。
(二)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不讲、了解)
1.哈罗德—多马模型 在西方国家,对现代经济增长的研究是从哈罗德—多 马模型开始的. 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在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 币通论》出版后三年,把凯恩斯的均衡国民收入分析 加以长期化和动态化,提出了他的经济增长理论。接 着,美国经济学家多马于1946年和1947年独立地提出 了与哈罗德相似的经济增长理论,被西方经济学界称 为哈罗德—多马模型,该理论主要使用抽象演绎的方 法,论证要在充分就业的条件下实现
Tˊ 布

T S
Tˊ T 偏向进口的要素增长 小麦

偏向进口的要素增长,使本国的生产可能性 边界由原来的TT移动到T'T',SS'称作罗 伯津斯基线,它表明,在进口替代品——布 的生产增加的同时,出口成品小麦的生产减 少了,生产的变化导致贸易规模的缩减,但 贸易条件改善了。
(2)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

其次是供给扩大效应。资本价格的降低,使国内 更多地使用资本扩大布的生产。与资本联系较少 的小麦的生产也会因为资本使用的增加和要素构 成的改变而提高产量,但小麦的生产增长不如布 生产增长得快。这两种效应最终将导致本国对布 进口的减少,贸易伙伴国生产下降 ,如果该国 是世界市场的布的主要进口国,该国进口减少, 导致布价格下降,贸易条件好转。如果该国资本 供给特别充分,价格特别低,就有可能会牺牲小 麦的生产,将资源转移到布的生产上,导致小麦 在市场上的供给下降,小麦价格上升。贸易条件 将完全改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钢铁
80 74
S1
S2
0
20 35 图4 雷布津斯基定理

11
三 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经济增长对生产与消费的影响,将进一步改变一国进
行国际贸易的意愿。
用贸易三角形的变化来显示贸易意愿的改变
12
四 经济增长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小国情况
如果一国为小国,只是国际市场价格接受者,那么, 其进口与出口就不会对该国的贸易条件发生影响。
Thus, if the production of manufactures is capital intensive
and the capital stock increases,this leads to an increased production of manufactures and a reduced production of food.
1
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可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生产要
素的增加(growth of factors of production),一是技 术进步(technical progress)。
2
一 经济增长的类型
平衡型增长和偏向型增长
假定一国生产两种产品,劳动密集型的布和资本密集
型的钢铁,所有的资本和劳动都是同质的,假定生产 中规模报酬不变。
大国情况
如果一国为大国,其贸易意愿的改变就会影响国际市 场价格及贸易条件
13
大国
先讨论经济增长导致贸易意愿降低的情况,再讨论贸
易意愿增强的情况。
14
钢铁 S2 91 80 S1 C2 C1
PF
54 40
PB 0 20 27 60 82 布
图5: 大国偏向进口替代的增长
15
钢铁
S2
90 80
增加一种产品的生产,而其他产品的产量或者以较小
的比例增长,或者保持不变,或者下降。
偏向型增长的发生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生产要素按不同比例增长。第二种情况
是,只在其中一个产业发生了中性的技术进步。
6
钢铁 S3
80 S1
48
C3 C1
40
0
20
40
60
72

图2 偏向于布的增长
7
钢铁
3
1 平衡型增长(balanced growth)
有两种情况:
一是所有生产要素的数量以相同比例增加 二是两个产业都发生了同样程度的技术进
S2
112
80
S1
C2
56 40
N M
C1
0
20 28
60 图1 平衡型增长
84

5
2 偏向型增长(biased growth)
S1
C2 40 36
C1
PF
PB 0
20 37 55 60

图6: 大国偏向出口供给的增长
16
贫困化增长(Immiserizing Growth)
杰格迪什· 巴格瓦蒂(Jagdish Bhagwati) 贫困化增长是指,如果一国过份追求出口,使得出口产品
供给迅速增加,在某些情况下,这种出口增长不仅会严重 恶化其贸易条件,甚至会导致该国国民福利水平的绝对下 降。 只有在非常极端的情况下,并具备三个条件,才会发生贫 困化增长。第一,经济增长必须发生在出口部门;第二, 国外市场对本国出口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是较低的;第三, 在增长之前,该国已经从事大量的贸易活动,这样,由于 贸易条件恶化造成的福利损失才能抵消生产能力提高带来 的收益。
20
0
B
B′
90
100
180
200

图3 中性技术进步
8
二 偏向型增长对生产格局的影响
雷布津斯基定理(Rybczynski theorem)
是指如果产品价格不变,一国某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增
加,而其他要素不变,会导致密集使用增长要素的产 品的生产扩大,而密集使用其他要素的产品的生产减 少。
9
Rybczynski proposition In a neo-classical framework with 2 final goods (both produced), 2 factors of production, and constant prices of the final goods, an increase in the supply of one of the factors of production results in: • increased production of the final good that uses this factor of production relatively intensively, and reduced production of the other final good
17
小结:经济增长与福利
贸易大国----增长
----贸易条件变化 最终:福利变化不确定
贸易小国----增长
----贸易条件不变 最终:福利增加
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