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科学素养培养中男女生表现差异性的分析基于PISA科学素养测评的研究与思考

一、PISA科学素养测评概述
PISA科学素养测评主要学生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应用能 力。测试题目通常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等多个领域,旨在评估学 生在这些领域中的科学素养水平。此外,PISA还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思维和批 判性思维等方面的评估。
二、PISA科学素养测评的影响
三、PISA科学素养测评的未来发 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 此,PISA科学素养测评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未来,PISA科学素养测评将更加注 重以下几个方面:
1、跨学科性:未来的PISA科学素养测评将更加注重跨学科性,涵盖更多的 学科领域,包括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工程技术等。
2、教育环境:教育环境对男女生的科学素养发展也有影响。在家庭和学校 教育中,对男生的科技兴趣和特长更重视,对女生的科技兴趣和特长则相对忽视。 这导致女生在接触科学知识和探究科学问题方面受到限制。
3、性别差异:生理和心理上的性别差异也可能对男女生的科学素养表现产 生影响。例如,男性的大脑结构和女性有所不同,这可能导致他们在逻辑推理和 空间认知方面更具优势。此外,男女性格特点的不同也可能影响他们在科学素养 方面的表现。
四、思考与建议
1、改变社会观念:首先,要改变社会对男女生的刻板印象和偏见,强调男 女在能力上的平等性和多样性。通过宣传和教育,推动社会形成尊重男女差异、 平等对待男女人才的观念。
2、优化教育环境:其次,优化教育环境是提高女生的科学素养水平的重要 途径。家长和学校应女生的科技兴趣和特长,鼓励她们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提高她们的科学素养水平。此外,教育部门和学校还可以通过设立针对女性的科 技竞赛和项目等措施,激发她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科学态度的概述

科学态度的概述(一)态度的概述所谓态度是指人们对某一事物所持的评价和行为倾向.在心理学界最早使用“态度”这个术语的是斯宾塞(H.Spencer.1820~1903)他认为态度是把判断式思维引导到一定方向的先有倾向和心理定势的概念比较接近.19世纪末,心理学家兰格在实行反应时研究的一项实验中发现,如果一个被试者特别注意自己将要作出的反应的时候,也即被试心理上对需要自己作出的反应有所准备的时候,那么他的反应就会快于其他没有心理准备的被试.兰格这种心理上的准备状态就是态度.后来的学者进一步认为,态度不但仅是“行为的准备”事实上它包含了认知和情感的因素.我国心理学家卢家楣提出,态度是个体习得的并影响个体对特定对象作出行为选择的有组织的内部反应倾向.从三个方面来理解“态度”这个概念:首先,态度是一种反应倾向,而不是反应本身.其次态度与水平不同,水平决定人们是否能够去完成某种任务,解决所谓“能不能”的问题,而态度则决定人们是否愿意去完成某种任务,解决所谓“愿不愿”的问题,另外态度不是天生的,态度形成和转变是后天学习的结果,是个体通过与其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和改变的.研究发现,态度由三要素组成:一是认知成分,指个体是态度对象的感知、理解\信念\和评价.二是情感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如喜爱与厌恶等.三是行为倾向成分,即意向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意欲表现出来的行为, “愿不愿做”、“爱不爱干”等等,也就是行为的准备状态.一般情况下态度的三要素是互相协调一致的.例如,一个学生理解到“学科学很有用”,甚至一个小学生仅仅因为感觉到“科学老师上课很特别”,他就会对科学课产生兴趣或者偏爱,并且产生一定要努力学好科学的意向.但有时态度的三要素之间出现不协调的现象,此时往往情感成分起主要作用.比如我们会听到这样的说法:“我知道应该这样做,必须这样做,可我就是不喜欢、不愿意这么做”,虽然理解到位了,但感情上还是“别”不过来,内心缺少意愿.所以很多学者认为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成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对“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有专门的规定.所谓情感,就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也即对客观事物与主观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在人们理解客观事物与主观需要之间关系的时候,如果客观事物与主观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一致的,就会产生肯定的情感;而人的价值观,能够说是态度的凝炼,个体的有些态度经过时间的冲刷而留存下来,融进了人格,于是就变成了价值观。
一年级科学态度与价值

一年级科学态度与价值科学态度是指对科学所持的观点、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在一年级的学生中,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对他们的学习生涯具有指导作用,也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一年级科学态度的重要性以及培养科学态度的方法。
一、科学态度的重要性科学态度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它包括对事实的客观分析、理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在一年级阶段,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首先,科学态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科学追求客观、真实、可靠的知识,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积累经验,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通过培养科学态度,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其次,科学态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科学研究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需要不同的人才共同努力。
培养学生积极的科学态度可以促进他们与同学合作、交流,并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
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在小组活动中取得好成绩,也对他们今后的职场生涯有重要意义。
最后,科学态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是不断发展的,需要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鼓励他们在实践中探索新思路和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培养科学态度的方法为了培养一年级学生的科学态度,教育者和家长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方法。
首先,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和家庭应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和观察,提供丰富的实验和观察材料。
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
其次,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
一年级的学生处于探索和体验的年龄阶段,可以通过小组活动、实践探究等方式,让他们亲自动手、实际操作,体验科学的乐趣和魅力。
在实践中,学生不仅可以增加科学知识,还可以培养科学思维和态度。
再次,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讨论和交流。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倾听他人的观点。
一年级科学学生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在学习科学方面的学情分析主要包括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课堂表现等几个方面。
首先,学习成绩是评价学生学情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年级学生的科学学习成绩通常是通过考试或者平时作业来评估的。
根据学科的特点,一年级的科学学习主要是以基础知识的学习为主,要求学生能够记忆和理解简单的科学概念和常识。
一些常见的科学知识包括物质的性质、能源的利用、生活中的物体和现象等。
因此,学生的科学学习成绩主要反映了他们对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其次,学习态度也是影响学生科学学情的重要因素。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态度包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一些学生可能对科学学习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愿意主动参与实验和观察,并且喜欢了解自然界的变化和规律。
而另一些学生可能对科学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的动力。
这些不同的学习态度对学生的学情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此外,学习方法也是影响学生科学学情的关键因素之一、学习方法包括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等多个环节。
一些学生可能具备较好的学习方法,能够主动思考问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且经常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而另一些学生可能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只是机械地记忆和背诵,容易忘记和混淆知识。
最后,课堂表现是学生科学学情的直观反映。
一年级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能够积极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参与实验和观察等活动,都能够体现他们对科学学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一些学生可能能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积极与教师和同学互动,而另一些学生可能较为被动,不愿意发表意见,甚至缺席课堂。
总之,对一年级学生的科学学情进行综合分析时,需要考虑他们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课堂表现等方面的因素。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评估,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情情况,为进一步提供针对性的教学和辅导措施提供依据。
关于引起争议的科学问题的看法

关于引起争议的科学问题的看法
引起争议的科学问题一直是社会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随着科
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科学发现和理论往往会引起不同观点
和争议。
这些争议可能涉及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等多个方面,因
此需要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和理性的态度来对待。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科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科学研究往往是基于证据和实验,但由于科学研究的复杂性和
不确定性,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解释和观点。
这就需要我们保持谦逊
和开放的心态,不断审视和讨论争议的科学问题。
其次,对于引起争议的科学问题,我们需要尊重不同的观点和
意见。
在学术界和社会中,存在着不同的学术观点和理论,这些观
点都应该得到尊重和平等对待。
通过对话和辩论,我们可以更好地
理解和解决争议,推动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另外,我们也需要认识到争议的科学问题可能会涉及到社会和
个人利益。
在处理这些问题时,我们需要平衡科学发展和社会利益,尊重个人的选择和信仰,避免一味地追求科学进步而忽视其他方面
的影响。
总之,对于引起争议的科学问题,我们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和理
性的态度来对待,尊重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推动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合作和对话,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争议,促进科学的繁荣和社
会的和谐发展。
硕士研究生学习态度及其与学校因素的相关研究

硕⼠研究⽣学习态度及其与学校因素的相关研究2019-09-15收稿⽇期:2017-03-28作者简介:李东林,深圳⼤学师范学院教育系副教授,博⼠;郑玮,深圳⼤学师范学院在读硕⼠研究⽣;朱静,郴州⼴播电视⼤学教师,硕⼠。
(⼴东深圳/518000)摘要:通过对深圳S⼤学学术型硕⼠研究⽣调查研究发现,研究⽣的学习态度总体上表现出积极向上的倾向,但仍有部分研究⽣的学习态度在课上和课下⾏为中,以及对学习和科研的情感体验中,表现出较消极的倾向。
研究⽣的学习态度在不同学年之间⽆显著差异,在性别和学科类别之间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课下⾏为之中,⽽不同学习成绩之间在课上和课下的⾏为、学习和科研情感体验中差异性显著;学校良好的学习和科研环境与研究⽣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密切相关,尤其表现在导师对研究⽣学习和科研的指导⾏为上,⽽学校中⼀些不利于学习和科研的因素,对研究⽣的学习和科研情感体验有⼀定的负⾯影响。
关键词:硕⼠研究⽣;学习态度;学校因素⼀、问题的提出学习态度是学习者对学习活动的认知和评价,它调节学习者的学习⾏为,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正如安德森(John Anderson)认为,学习态度对⼈的发展具有调节意义,学习的每⼀种形式都发展成⼀种有实质性的态度系列,这种所谓的副产品⽐正在教给这个⼈技能更有调节意义。
[1]硕⼠研究⽣是步⼊我国⾼校⼈才培养最⾼层次中的群体,不同于本科⽣,“学习与科研并重”的学习活动是他们崭新的体验。
硕⼠研究⽣在此阶段形成积极良好的学习态度是其提升学习和科研能⼒的动⼒源泉。
近年来,伴随我国⾼等教育⼤众化快速发展的进程,研究⽣教育的规模也随之踏上了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尤其是近5年培养的研究⽣数量已达30多年间研究⽣培养总量的50%[2]。
研究⽣数量的持续增长已引起⼈们对研究⽣教育质量的关注和质疑。
如何保障研究⽣教育的质量,这已成为当前中国⾼教界⾯临的重要课题。
硕⼠研究⽣的学习态度是他们对学习和科研相关的⼀系列因素的认知理解和情感体验,具有更多价值判断的成分。
教师科学发展观批评与自我批评剖析材料

教师科学发展观批评与自我批评剖析材料1. 引言教师科学发展观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观,对于教师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然而,就如同任何发展观一样,教师科学发展观也并非完美无缺。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审视和批评教师科学发展观中的缺点和不足,并通过自我批评不断推动进步。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师科学发展观进行批评和自我剖析,以期在不断评估和改进的过程中实现教师发展的持续进步。
2. 教师科学发展观的局限性教师科学发展观虽然是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发展观,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教师科学发展观过于强调个体的发展,忽视了教师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个体的发展必然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对于促进个体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次,教师科学发展观过于关注形式的指标和证书,忽视了对教师内在素养和专业能力的培养。
这种偏重于形式的评价容易导致教师关注于表面的事务,而忽视了内在的专业发展。
3. 教师科学发展观批评的重点针对教师科学发展观的局限性,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批评和改进:3.1 强调团队合作和协作教师科学发展观过于强调个体的发展,忽视了教师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在实践中,我们应该鼓励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和协作,通过分享经验、互相帮助来促进整个教师团队的共同发展。
只有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氛围,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发挥个人优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2 注重教师内在素养和专业能力的培养教师科学发展观过于关注形式的指标和证书,忽视了对教师内在素养和专业能力的培养。
我们应该鼓励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除了关注教师的学历和职称外,还需要注重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等方面的培养。
只有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才能够实现教育教学的科学发展。
4. 教师科学发展观自我批评的重点除了对教师科学发展观进行批评外,我们也应该通过自我批评来推动自身的进步和发展。
在自我批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反思:4.1 意识形态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对于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影响。
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作者:居萍吴琼琼李雪珂尹亚文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15期【摘要】态度是一个长期存在并继续被社会心理学重视的核心概念,态度的形成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态度是对某一对象的评价,是一个人对其他人物、事件、制度等的内在体验,也包括人的行为倾向。
态度的形成是个体对信息主动解构和建构的过程。
态度的形成经历了顺从、同化和内化三个阶段。
态度形成后虽然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能够发生变化。
当个体面临新的情境时,其原有的态度可能无法解释,这时个体对某一态度对象原有的态度就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有正向的有负向的。
本文基于2017年7月27日在国内上映的《战狼2》中卓奕凡这个角色进行研究。
【关键词】态度改变战狼2 教育【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250-02一、信息来源信息来源是指通过各种媒介或者他人了解到的信息。
费斯廷格自我评价的理论认为个人具有评价自我的内驱力,在缺乏客观标准时,会将他人作为标准与自身比较从而评估自己的态度、能力等。
原本与外部存在的不同态度存在的差异会引起心内冲突,为缩小差异,减少压力,个体的恢复心理协调能力接受信息传播者态度或形象,改变自己原有的态度或行为。
1.权威性。
传播者的权威性愈高,愈容易引起自我态度的改变。
《战狼2》中卓亦凡渴望独立,渴望战争,敬佩有才能、品德高尚的人。
冷锋有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了护大家周全多次以身犯险,影响了卓亦凡,使卓亦凡改变自己幼稚的想法,走向成熟。
2.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被影响人感受到的信息传播者是否公正和客观,若被影响者感受到信息传播者的动机是出于私利或存在偏见,则其影响力就会下降。
若传播者是为了帮助他人或出于某种高尚目的或具有公正性,就会愈加信服。
《战狼2》中,冷锋表示“非洲人和中国人都是一样的”,卓亦凡被冷锋平等的态度折服,在战斗中信任冷锋,和冷锋并肩作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和父母影 响等 . 关键词 : 科学的态度 ; 对科学的态度 ; 影响 因素
中图 分类 号 : 6 37 G 3 . 文献标识码 : A
1 引 言
科学 态度是 青少 年科 学技术 普及 活动 目标体 系 的核心 内容 , 表现 为 追求 真理 的勇气 、 重 规律 、 它 尊 习惯 于理 性思考 等特征 , 们构成 一个 人科 技素养 的最关键 部分 … . 它 现代 社会 不仅科 学家要 具有科 学态 度 , 大众也应 要有 科学 态度 . 普通 青少 年时期 是科学 态 度形 成 的关键 时期 , 论 是教 师 还是 家 长都 需要 无 了解学生 的科 学态度 以及 可能 的影 响因素 , 这有利 于对学 生科学 态度 进行更好 地培 养 . 国际上科 学态 度 的研究始 于上世 纪 6 0年代 , 国科 学 态度研 究相对 较 晚 , 新一 轮课 改 中提 出态度 情 感价 值 观教 育 目 我 在 标后 , 学态度 引起 了广大 教育研 究工 作者 的广泛 研究 . 文主 要介 绍 了 国外科 学 态 度 的相关 研 究 , 科 本 使 我们对 已有研究 有一 清晰 的 了解 和认识 .
2 1 年 3月 00
广 西师范学 院学报 : 自然科学版
Jun l f a gi ec e d ct nUnvri ( a rl c neE io ) o ra o n x T ahr E uai i s y N t a Si c dt n Gu s o e t u e i
学的态度( i ti a i ds , se ic tt e)对科学家的态度 , c n f tu 对学校部分课 程的态度 ( 如物理 、 化学 )对学校科学课 , 程 的态度 , 教授 科学 方法 的态度 , 学兴 趣 等 . 多研 究者 把对 科学 的态 度作 为一 个 心理学 概 念 , 对 科 J很 描 述的是对某一客体的一种喜欢或者不喜欢 的情感 . 这里所指的科学是包括了普通意义上的科学 , 学校科 学课程 , 物理 , 化学 , 生物等 , 有些研究者只是对某- V具体科学进行研究. - ] 从以上概念的分析我们可以 看出科学的态度是一种方法论 , 向于认知 , 倾 对科学的态度是一种世界观 , 向于情感 . 倾 国内研究在谈到科学态度时并没有严格区分这两种科学态度的概念 , 我们在谈到科学态度时更多 地倾 向于 si ti atue 的理解 , c nic ttd e f i s 如像尊 重 客观 事实 , 不弄 虚作假 , 对迷 信 , 虚 严谨 等等 . 反 谦
(90经 过对 文献 的分 析 总结 出科学 的态度 主要包 括三 部分 内容 : 18 ) 一是 对待信 息 和想法 的一般 态度 , 如 好奇心 , 开放性 思维 , 怀疑 等 ; 是涉及 到对 信息和 想法 评价 的态 度 , 二 一般 包 括批 判 性思 想 和包 容 , 如客
观, 理性诚实 , 谨慎地下结论 和做 出决 定等 ; 三是对科学信仰的信念如忠于事实 , 因果关系等 . al JG u d (92提出科学的态度指的是一个人解决问题、 18 ) 评估想法和信息, 以及作 出决定等有关 的方法 , 它包括
收 稿 日期 :0 9 9 5 2 0 —0 —1
基金项 目: 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 目(0 9 0 0 0 0 M1 ) 2 0 1 63 4 1 2 作者简介 : 吴晓莉 , , 女 硕士生 .
第1 期
吴 晓莉 , : 等 科学 态度及其 影响因素分析
・5・ 9
Ja hu h es(9 2 对科 学 的态 度 的各种 定义 进行 了总结 , 出对 科 学 的态 度定 义 的背 景 分别 有科 onS ag nsy 18 ) 指
Ma .0 0 r2 1
V 12 o 1 o.7 N .
第2 7卷 第 1期
文章 编号 :0 2—8 4 (0 0 0 —0 9 —0 10 7 析
吴 晓莉 , 吴娴 , 黄国华 , 曾刘军 , 朱冠章
( 西 师范 学院 物理 与 电子工程 学 院 , 广 广西 南宁 50 2 ) 30 3
的科学方 法和倾 向有 客观 、 延迟判 断 、 判性 的评价 和 怀疑精 神 . 批 科学 的态度 也被 认 为 是对 与科 学 有关 的物体 、 想法或 者活 动的一 种情感 倾 向 . 对科 学 的态 度 (ttd w r c ne是拥有 对事 物 的一 种 情感 , 念 和价 值 观 , atuet adsi c) i o e 信 这种 事 物可 能是 对科学或 学校科 学课程 的进 取心 , 也可 以是对 科学家 自己或社会 的科 学影响 J很多研 究并 没有对 科学 . 的态度 (ttd w dsi c) 行很 清晰 的定义 , a i et a c ne进 tu o r e 而是 根据不 同的研究 背 景来 界定 . o Ha d n T m l y a& a
G rnr 17 ) a e (95 认为科学的态度(c nic tt e) d s etia i ds i f tu 是对新知识的一种复杂的渴望 , 对信息的怀疑, 对数 据 和 其 意 义 的 探 查 , 证 据 的 需 求 , 逻 辑 的尊 重 , 前 因后 果 的 考 虑 等 . ud & H kn 对 对 对 】Gal u is
2 科学态度
国外 与科学 有关 的 态 度 研 究 比较 多 , 目前 比较 常 见 的 有 两 种 理 解 :c nicat u e (科 学 的 态 si t i ti ds e f t
度 )如开 放性思 维和怀 疑精 神等 ;ti d wadsi c(f 学 的态 度 )如 对科 学 家 的态 度 和科 学兴 , atuet r c neg 科 t o e , 趣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