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案(必备精品)
小学六年级下册第5课-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案(部编版)

【教学要求】1.使学生会写“惧、凄”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能够正确书写“流落、凄凉”等词语。
2.让学生默读梗概,了解主要内容,能够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的事情。
3.让学生默读节选的片段,就印象深刻的情节交流感受,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4.使学生能够联系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烦恼,学会从正反两面分析问题,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会写“惧、凄”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能够正确书写“流落、凄凉”等词语。
2.通过学习,让学生默读梗概,了解主要内容,能够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的事情。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1)仔细观察,说一说图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回答:衣衫褴褛,身体强健,置身荒岛。
)图中的人物就是《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鲁滨逊。
课件1:课文插图教师板书题目,学生一齐朗读题目,[板书:鲁滨逊漂流记(节选)]同学们,今天,我们就和作家丹尼尔·笛福一起,走进荒岛,去认识这位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的鲁滨逊吧!2.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
(出示课件2)课件2:丹尼尔·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
生于商人家庭。
以写政论和讽刺诗著称,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晚年发表海上冒险小说、流浪汉体小说和历史小说。
代表作品有《辛格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大疫年日记》等。
(2)写作背景。
(出示课件3)课件3:《鲁滨逊漂流记》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是他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柯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
赛尔柯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逊却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了连环画,《鲁滨逊漂流记》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案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基本情节,了解作者丹尼尔·笛福以及小说的背景知识。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和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小说中人物、情节、主题的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阅读,乐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对冒险和生存挑战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鲁滨逊漂流记》(节选)2.2 教学重点: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主题思想。
2.3 教学难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心理、环境描写与主题的关联。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丹尼尔·笛福及《鲁滨逊漂流记》的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节选文本,理解故事情节,了解主人公鲁滨逊的性格特点。
3.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小说中的重要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分享各自的阅读感悟。
3.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讲解,深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心理、环境描写与主题的关联。
3.5 写作练习:四、作业布置4.1 完成阅读:学生回家后,继续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全文,加深对小说情节、人物、主题的理解。
4.2 写读后感:五、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5.2 读后感评价:评价学生的读后感,了解学生对小说内容、人物、主题的理解深度,以及对阅读的感悟和思考。
六、教学策略6.1 互动式教学:通过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6.2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环境和人物心理。
6.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七、教学资源7.1 教材:《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文本。
7.2 辅助材料:有关《鲁滨逊漂流记》的背景资料、人物解析、主题分析等。
7.3 网络资源:有关《鲁滨逊漂流记》的在线资料、视频、讨论区等。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教学教案(多篇)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惧、凄、寞”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流落、凄凉、防御”等23个词语。
2.默读梗概,能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的事情。
3.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联系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烦恼,学会从正反两面分析问题,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并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学习重点难点1.默读梗概,能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的事情。
2.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课件:名著《鲁滨逊漂流记》简介、作者简介、词语解释、课文插图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惧、凄、寞”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流落、凄凉、防御”等23个词语。
2.默读梗概,能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的事情。
学习重点难点默读梗概,能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的事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出示故事)十八世纪初,在英格兰的大街小巷,人们到处议论着一个传奇的人物,讲述着一个离奇的故事:1704年,水手塞尔科克登上了一艘海盗船去寻找宝物,没想到,中途与船长发生了争吵,结果被遗弃在一个荒岛上。
弹药用完之后,他只好靠快跑追捕山羊,徒手觅食,过着茹毛饮血般的原始生活,后来,他居然跑得比一般的猎狗还快。
就这样,他一个人在荒岛上生活了下来,直到四年以后,航海的人们发现了他……1711年,塞尔科克回到了伦敦,并在报刊上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他成了闻名一时的人物。
他没想到的是,这段传奇般的冒险经历激发了一个作家的灵感,不久,以他的故事为原型的小说就发表了。
同学们知道这部小说的名字吗?(主要是想通过介绍小说创作原型及其背景引入,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同学们知道就好,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随鲁滨逊去漂流吧!这部小说被后人尊奉为十八世纪欧洲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之作,进而成为文学史中的传世之作。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案

鼓舞学生多种办法识记生字、了解词语,表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自动性和自觉性,能大大的进步自学才能,培育学生爱写字、自动了解词语的喜好,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办法和了解词语的办法,为养成杰出的学习习气打下根底。
此环节的规划是教师协助学生找到整理结构的办法,协助学生从全体上掌握课文内容,学习作者安排资料的办法。
2.结合学生归纳,相机引导学生说简练,说完好。能够这样引导:
(1)从“梗概”中,咱们看出小说的要点部分是什么?
(2)默读“梗概”,把鲁滨逊所遇到的困难及处理的办法的语句做上记号。
(3)测验着把要点部分展开来,再讲一讲小说的粗心。
3.沟通这部小说的粗心。
【出示课件11】4.再次默读梗概,归纳一下鲁滨逊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下课后同学们也能够阅览这本书,愈加深化了解课文内容。
设下疑问,鼓舞学生进行课外阅览,以进步学生的语文素质,进行阅览堆集,培育学生对语文的喜好。
板书
鲁滨逊漂流记
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
流落荒岛—搭盖居处—驯养野羊—耕种粮食—救星期五—夺船回国
讲堂作业新规划
一、从下面几组字中,挑选正真适宜的字填在括号里。
这一环节的规划是为了让学生经过默读梗概来归纳首要内容,列出小标题,进步孩子们的归纳才能。
讲堂小结及拓宽延伸( 2 )分钟
四、讲堂总结
这一节课,咱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从作者笛福一道来到了荒岛,认识了一位有着坚强生命力的鲁滨逊,了解了他28年来遇到的各式各样的困难。在岛上他还产生了哪些有意义的工作呢?他终究是个怎样的人呢?咱们下节课再持续走近他!
他便是《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
(板书课题)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第1篇】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学好语文,没有阅读更谈不上积累。
所以,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便是鼓励学生阅读。
二、教学背景分析《鲁滨孙漂流记》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组,本组教材就是围绕“外国名篇名著”这一专题编写的。
《鲁滨孙漂流记》属于名篇导读课,首次采用了名著梗概加精彩片段的编排方式,旨在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通过梗概和精彩片段的引领,使学生从单篇走向长篇,从国内走向国外。
本班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很浓,但目光大多聚焦在国内现当代儿童文学上,对于外国名著虽有涉猎,却仅为皮毛。
《鲁滨孙漂流记》课前50%学生已阅读过,仅模糊记个大概,细节早已遗忘,更谈不上积累;20%学生曾尝试阅读,但中途而废;还有30%学生从未读过这本名著。
教者在教学时依据课标理念,遵循教材编写意图,将电影《鲁滨孙漂流记》依据依据课文梗概内容,压缩成4分钟的录相,课上展示给学生,目的是吸引学生对这本名著产生兴趣,进而实现课下的深入阅读。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了解《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初步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㈠背景导入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在世界名著的海洋中,有这样一本书,它倍受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的喜爱,他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你知道这是什么书吗?(板书课题、作者)这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5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5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流畅朗读并理解《鲁滨逊漂流记》节选内容,掌握生字词,了解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经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鲁滨逊勇敢、坚韧、乐观的品质,培养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心态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作者背景:介绍《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笛福,以及作品的时代背景。
2. 故事梗概:概述鲁滨逊漂流至荒岛,独自生存并最终获救的故事。
3. 节选内容:深入讲解节选章节,分析鲁滨逊在荒岛上的心理变化和生存技巧。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使学生理解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经历,感受其勇敢、坚韧、乐观的品质。
2. 难点:引导学生从鲁滨逊的经历中汲取生活智慧,激发学生在逆境中保持积极心态的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
2. 学具:笔记本、文具、课文节选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关于荒岛求生的短视频,引发学生对鲁滨逊漂流记的兴趣。
2. 新授:介绍作者背景,引导学生阅读节选内容,分析鲁滨逊的心理变化和生存技巧。
3. 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鲁滨逊品质的理解,并进行角色扮演。
4. 总结:教师总结本课要点,强调鲁滨逊勇敢、坚韧、乐观的品质。
板书设计1.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2. 要点:作者背景、故事梗概、节选内容、鲁滨逊品质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写一篇关于鲁滨逊漂流记的读后感,重点分析鲁滨逊的品质。
2. 实践作业:学生分组,模拟荒岛求生,设计生存策略,并在班上分享。
课后反思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活动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体验。
2. 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鲁滨逊漂流记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是否能够从故事中汲取生活智慧。
3.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细节:教学内容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六年级下册语文《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案以下是一份小学六年级语文《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创作背景、内容梗概,把握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
2. 关注人物命运和故事情节,体会鲁滨逊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 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叙述事情的方法,了解鲁滨逊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逊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了解鲁滨逊的经历,理解鲁滨逊的人物形象。
2. 难点:学习按一定顺序叙述事情的方法,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能独自在孤岛上生存吗?但是就有这样一个人,他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生活了28 年,他是谁呢?对,他就是鲁滨逊。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滨逊漂流记》,了解鲁滨逊的传奇人生。
2. 引入课题: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1. 小组讨论:鲁滨逊在荒岛上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解决的?2.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鲁滨逊的人物形象。
3. 从鲁滨逊的经历中,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鲁滨逊的情感变化。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布置作业:课后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的其他章节。
(五)课后拓展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的其他章节,与同学分享你的阅读感受。
五、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通过讨论、朗读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鲁滨逊的经历,理解了鲁滨逊的人物形象。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多开展类似的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鲁滨孙漂流记(梗概+节选)-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

鲁滨孙漂流记(梗概+节选)-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一、教材背景《鲁滨孙漂流记》是世界名著,也是小学生了解世界名著的必备读物,本书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中的选修阅读材料,同时也是重点教学内容之一。
二、教学目标•了解《鲁滨孙漂流记》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掌握小说中的重点词汇和语言结构,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单介绍小说的作者和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对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有初步的了解。
2. 阅读与分析教师选取小说中的章节,让学生阅读并分析其中的语言结构和重点词汇,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加强学生的互动学习。
下面是本书的梗概和节选:(1)《鲁滨孙漂流记》梗概:主人公鲁滨孙因为不满足平凡的生活而去追寻自己的“文明生活”。
他开了商行,结果生意不好,破产了。
他决定到太平洋开拓新市场,岂料遭遇了一场可怕的海难。
鲁滨孙漂到了一个荒岛上,在那里他孤独地度过了28年。
在这28年里,鲁滨孙学会了许多技能,如做木器、种植农作物等。
他还救出了一个叫星期五的印第安人,成为了他的好友和帮手。
最后,鲁滨孙成功脱离荒岛,回归故乡,并重获新生。
(2)节选鲁滨孙被海浪卷到了一个小岛上,他发现这里既没有食物,也没有干净的水源。
他绕岛而行,寻找逃生的出路,但都没有成功,只好在一处山洞借宿。
他在山洞里过了一个孤独的夜晚,深感生命如此脆弱,想到了即将面临的困境和未知的危险。
第二天,他醒来后仍然感到沮丧,但他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决定要在这个岛上生存下去,直到有人来救他。
我们可以看出,鲁滨孙在困境中保持镇静和乐观,向生命的希望和未来奋斗着。
这是他能够度过漫长岁月的重要原因。
3. 总结教师带领学生对本书的主要故事情节、主题思想进行总结,学生可以画思维导图或口头总结,加强对本书的整体把握。
4. 课后作业学生可以自行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章节进行朗读和总结,加强阅读和口语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
1.会写“惧、凄”等14个字,会写“航海、荒岛”等46个词语。
2.默读梗概,说说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提炼小标题。
3.关注人物命运和故事情节,体会并学习鲁滨逊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设想有一天你身处这样的困境:黄沙漫漫,无边无垠。
你一个人被困沙漠之中,头上是炎炎烈日,脚下是如焚热沙。
你和骆驼茫然地前行着,而你的水,只够用两天了……你该怎么办?
2.出示作品《鲁滨逊漂流记》,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荒岛求生的人物——鲁滨逊。
3.简介作品,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18世纪,欧洲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这部小说。
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苏格兰水手塞尔柯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
塞尔柯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逊却完全是个新形象,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
二、认读生字词,扫清字词障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木筏(fá) 畜(xù)养
2.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宴、籍、聊、贷”4个字,并且在黑板上方格中示范。
三、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默读梗概部分,说一说,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自由交流)
2.小组内交流,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
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获救回国
四、课堂小结。
通过阅读,我们知道这部小说主要写了流落荒岛的鲁滨逊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下来的故事。
文中的主人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交流)
-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导入新课:鲁滨逊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有冒险精神、坚忍、有毅力、有智慧、勇敢、果断、勇于进取……)
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浏览精彩片段,说一说在表达上它与梗概相比有什么不同。
精彩片段用第一人称描写“我”流落荒岛后的所见所闻和所想所做,其中运用了大量细腻逼真的心理描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第一人称叙述角度的好处是使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拉近了作
者与读者的距离。
精彩片段十分详尽地描写了鲁滨逊的心理活动,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效果,令人读起来兴味盎然。
)
2.默读节选片段,说一说,鲁滨逊遇到了哪些困难?他又是怎么解决的?(自由交流)
3.抓住精彩句子来体会。
(1)他(鲁滨逊)给救下的野人取名“星期五”。
鲁滨逊救下野人的时间正好是星期五,所以他给野人取名“星期五”。
这个名字,与鲁滨逊一贯对时间的重视是有关的。
在原著中,有很多关于时间的记录,他记得是“9月30日”来到海岛,上岛十一二天后,想到用刀子在大木杆上刻痕来记录年月日……所以给野人用时间取名字,也在情理之中。
(2)我现在处在一个……在世界上是前所未闻的。
这句话正是鲁滨逊孤岛生活的写照。
他所要过的生活是从未听说过的,他的心情是忧郁和寂寞的。
一个人置身于孤岛,鲁滨逊面对的困难除了吃穿住等物质方面的窘迫,还有精神上的孤寂和绝望。
如何战胜心灵上的忧郁和孤独,是他在岛上活下去的关键。
(3)我不稀罕它可以给我弄来的任何东西,也不稀罕它可以同我做伴,我只需要它同我聊聊天,但是却办不到。
鲁滨逊这样说,是他极度寂寞的表现。
人是需要交流的,由于这种想法太强烈,所以希望身边的狗也能开口说话。
(4)总的说来,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
这句话要结合前文鲁滨逊把流落荒岛的“幸(好处)”和“不幸(坏处)”排列出来来理解:孤身一人,流落荒岛,艰险重重,是大不幸,是消极的东西;可是,比起葬身大海的伙伴,还是幸运的,毕竟还活着,活着就有希望,所以应该心存感激。
这句话是鲁滨逊“知足安命”思想的集中体现。
(5)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这句话是鲁滨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集中体现。
他之所以能在荒岛上生活28年,跟他这种生活态度有密切的关系。
他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使自己能理智地面对现实,从绝望中看到希望,从而内心得到安慰,获得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这种面对困境、乐观向上、顽强生存的精神,对于处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4.感悟精神。
(1)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鲁滨逊精神”的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鲁滨逊心态的变化。
(出示“我”的“幸与不幸”。
同桌间逐条对照互读。
男生读“坏处”,女生读“好处”;老师读“坏处”,全体同学齐读“好处”。
)
(3)结合整个片段内容,试着用“从中,我感受到鲁滨逊是的人”的句式来说一句话。
(4)出示并齐读:“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一定有所感悟吧?那么,你想对鲁滨逊说些什么呢?你又想对自己说些什么?
2.课外拓展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或《世界名著历险故事大观》。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梗概: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获救回国
感悟:在困境中,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
慰自己
1.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去关注主人公遭遇到了哪些艰难和挫折,这对他的人生造成了什么影响,以此来体会主人公在逆境中奋起的崇高品质。
2.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抓住关键的中心问题探讨交流,读懂片段的内容,在对主人公特点的逐步认识中完成学习任务,升华情感,在畅谈个人见解的过程中迸发出思想的火花,既形成独到的认识,又达成集体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