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金融学与心理经济学在中国股市的应用探讨.doc(经济学1282吴佳朴 10)

合集下载

中国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吗

中国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吗

中国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吗?作者:韩德宗, 吴伟彪作者单位:杭州商学院金融学院刊名: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英文刊名:QUANTITATIVE AND TECHNICAL ECONOMICS年,卷(期):2003,20(5)被引用次数:8次1.高辉清《中国股市的经济预警作用初探》 1996(03)2.韩德宗.徐剑刚沪深股票市场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1995(02)3.靳云汇.于存高中国股票市场与国民经济关系的实证研究 1998(04)4.威廉·F·夏普.戈登·J·亚历山大.杰弗里·V·贝利投资学 19985.Bodie Zvi.Kane, Alex.Marcus, Alan J Essentials of Investments 19956.Burmeister Edwin Joint Estimation of Factor Sensitivities and Risk Premium for the Arbitrage Pricing Theory 1988(43)7.Rosenberg Barr Extra-Market Components of Covariance in Security Returns 19741.学位论文郭枫台湾公债收益率与宏观经济指标间关系的实证研究2007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台湾当局便持续、渐进地推行金融自由化政策。

作为基础性金融市场的公债市场得到长足发展,发行规模与交易量不断扩大,期限品种逐渐完善,合理的收益率曲线正在形成。

然而,无论业界还是理论界,普遍存在“重股轻债”的倾向,对台湾股票市场的研究与讨论一直“热情高涨”,而对台湾债券市场的探讨相对较少。

相比股市问题的研究成果,海外及岛内学者对台湾债券市场的研究无论在数量还是深度方面都相形见拙;而大陆学术界对台湾债券市场,特别是台湾公债收益率与宏观经济运行间关系的研究基本还是一片空白。

行为金融学在我国的应用

行为金融学在我国的应用

行为金融学在我国的应用【摘要】行为金融学在我国的应用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从行为金融学在我国的应用背景出发,探讨了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的行为偏差,以及行为金融学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

对我国金融监管中的行为金融学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学术界对我国行为金融学研究的展望。

结论部分总结了行为金融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展望了我国金融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行为金融学在我国的潜在应用价值。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进一步推动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提高金融监管的效率,以及为行为金融学在我国的应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应用、我国、金融市场、行为偏差、影响、监管、学术界、研究、展望、发展现状、发展方向、潜在应用价值1. 引言1.1 行为金融学在我国的应用行为金融学是一门研究人类金融行为和决策的学科,其理论和方法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在我国,行为金融学的应用也逐渐受到重视,并在金融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人们对金融市场中参与主体行为的研究需求日益增加,行为金融学的应用在我国也愈发重要。

在我国金融市场中,投资者行为存在着种种偏差,如过度自信、赌博心理、羊群效应等,这些行为偏差给金融市场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和波动性。

行为金融学通过对这些行为偏差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帮助投资者更有效地决策。

2. 正文2.1 行为金融学在我国的应用背景行为金融学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个新兴学科领域,其主要研究对象是金融市场参与者的心理、行为和决策机制。

在我国,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渐开放和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行为金融学的应用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我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变化使得人们对金融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和心理机制产生了更多的兴趣和关注。

传统的金融理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金融市场的运作规律,但却无法完全解释金融市场中存在的各种行为偏差和异常现象。

行为金融学的应用显得更加必要和重要。

听听吴敬琏厉以宁等经济学家谈中国股市

听听吴敬琏厉以宁等经济学家谈中国股市

听听吴敬琏厉以宁等经济学家谈中国股市2013年06月26日 07:33 中国经济网微博我有话说沪深股市双双低开【中国企业家网】(综合)继银行年中“钱荒”现象,市场恐慌情绪蔓延,股指不断创新低。

6月24日沪深股市双双低开,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分别以2068.86点和8115.84点开盘,较前一交易日收盘跌0.20%和0.25%。

截至15时收盘,上证综合指数(1950.013,-1.48,-0.08%)1963.24点,沪指暴跌至109.86点,跌幅超过5.30%,创年内新低,时隔6个半月后,重回“1”时代。

深成指收报7588.52点,跌547.52点,跌幅6.73%。

通常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然后面对变幻莫测的中国股市市场,伤了谁又肥了谁?对此经济学家有何看法,经济学家又是如何建言中国股市?盘点吴敬琏、厉以宁、张维迎、许小年[微博]、周其仁、陈志武[微博]、张五常、茅于轼、成思危、谢国忠……这些经济学家们的声音。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吴敬琏:中国股市还不如赌场享有“中国经济学家的良心”之称的吴敬琏早在2001年,曾毫不留情地发出过“中国股市连一个规范的赌场都不如”这样的论断,由此拉开了中国股市大讨论的序幕。

之后还曾多次批评中国股市处于“强盗贵族时代”。

吴敬琏称,中国股市很像一个赌场,甚至还不如赌场,因为赌场里面也有规矩,比如你不能看别人的牌。

而中国的股市有些人可以看到别人的牌,可以作弊和操纵。

这就是著名的“股市赌场论”。

他表示,“股市要正常化,政府监管、证券公司以及媒体,都需要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但是他们都可能发生扭曲。

政府监管尤其要解决信息不对称,但是如果有些官员想的不是这个,他们想的是寻租,就会利用各种行政许可、审批来寻租。

”吴敬琏指出,现在股市出现问题,政府救市是应该的。

“问题是怎样对症下药,政府是不是该直接干预股市以及楼市。

”他认为,中国股市的“政策市”顽疾并未根除,有权力的人可以大发横财,而普通股民总是利益受损。

投资学中的投资心理学和行为金融

投资学中的投资心理学和行为金融

投资学中的投资心理学和行为金融投资心理学和行为金融是投资学领域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研究投资决策中的心理和行为因素对投资者的影响。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探讨投资心理学和行为金融的关系以及其在投资管理中的应用。

一、投资心理学投资心理学是研究投资过程中投资者的心理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他们的决策和行为的学科。

它探讨人类的认知和情感因素在投资决策中的作用,并分析投资者在面对风险、不确定性和市场波动时的反应。

1.1 干扰性情绪在投资过程中,投资者常常会受到干扰性情绪的影响,如恐惧、贪婪和焦虑等。

这些情绪会干扰投资者的决策过程,导致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决策。

例如,在市场上出现连续下跌时,投资者可能因恐惧而选择抛售股票而不是持有或买入。

1.2 心理账户心理账户是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中形成的关于资产的认知框架,它们被用来评估投资的价值和风险。

投资者往往会为不同的投资目标建立不同的心理账户,这些账户可能具有不同的风险偏好和投资期望。

1.3 群体行为群体行为是指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中受到他人行为和市场情绪的影响。

投资者倾向于模仿其他投资者的行为,特别是那些被认为成功的投资者。

这种群体行为会导致市场出现泡沫和崩盘等非理性行为。

二、行为金融行为金融是投资学领域中研究投资者行为和市场效应的学科。

它关注人类行为和心理偏差对金融市场的影响,通过揭示投资者错误的判断和决策,提供给投资者更好的策略和方法。

2.1 基于心理偏差的决策模型行为金融通过研究投资者的心理偏差,如过度自信、损失厌恶和锚定效应等,提供了基于这些偏差的决策模型。

这些模型可以更好地解释市场上出现的非理性行为,并帮助投资者更好地进行决策。

2.2 奇异值奇异值是指市场上的异常交易行为,通常是由于投资者情绪引起的,而不是基于理性的判断。

行为金融研究奇异值现象的出现和原因,并探讨其对市场的影响。

投资者可以通过识别和理解奇异值来制定更合理的投资策略。

2.3 效用理论效用理论是行为金融的重要基础,它分析投资者在不同情境下的效用偏好。

siness

siness

siness!浅论行为金融学下的我国证券市场现状刘晓媛摘要: 在证券市场上的一些诸如日历效应、规模效应、股票溢价之谜、盈余公告效应等效应都是在投资者的一系列的心理特征的影响之下产生的。

根据这些产生的效益可以让投资者通过采取习惯性策略、反响策略等策略来获得超额的收益。

由此而来就产生了行为金融学的兴起,由此引发人们行为金融学对研究的兴趣。

本文就从行为金融学的视野下对我国的证券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的。

关键词: 行为金融学; 异像; 投资策略一、什么是行为金融学所谓的行为金融学实际上是金融学和心理学的结合,是将心理学引入了的金融学而产生的一个研究领域。

它的由来是由于专家和学者在对有效市场假说的验证的过程中发现的如“日历效应”、“股票溢价之谜”“股利效应”的一些现象,不能用传统意义的金融学解释,由此就产生了行为金融学。

我们再看有效市场假说,它的意思是说公司的信息不会被任何人利用来创造利润,所有的信息都是靠股票的价格来体现。

我们分析其假说分3 方面: : 1.弱势效率市场假说、2.半强势效率市场假说、3.强势效率市场假说。

我们逐一介绍: 一般弱势效率市场假说认为股票价格不能依靠技术来分析,而是从过去的股票价格和成交量来进行分析,得出规律; 而半强势效率市场假说指的是股票价格不仅不需要技术分析,也不能从基本面中获得,而是在公司基本状况、以往的股票价格、行业基本信息、股票成交量及宏观的经济状况中获得; 强势效率市场假说则是认为股票价格已经在各种信息中包括公开的和未公开的得到体现,假使这个时候投资者获得内幕消息也无法凭借其获得超额的收益。

随着行为金融学的兴起,对有效市场假说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那么金融行为学的定义是什么呢? 作为金融界的著名学者———李心丹是这样说的: 这种学科是把行为理论与金融学科融合的一种方法,它把心理学或别的学科的理论知识应用于金融学,从而解决许多金融难题。

其内容指的是人的情绪或者心理给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决策的影响作用,它是两种学科融合后的作用体现。

股票交易中的交易心理学与行为金融学

股票交易中的交易心理学与行为金融学

股票交易中的交易心理学与行为金融学股票交易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领域,投资者在进行交易时常常受到自身情绪和认知偏差的影响。

交易心理学和行为金融学是研究股票交易中投资者心理和行为的重要学科,它们的应用对于投资者能够理性思考和作出明智决策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股票交易中的交易心理学和行为金融学的相关概念和应用。

一、交易心理学的概念和原理交易心理学是研究投资者在股票交易中的心理反应和决策过程的学科。

投资者在交易中受到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比如恐惧、贪婪、焦虑等情绪会影响他们的决策和行为。

交易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涉及交易者的情绪管理、认知偏差、决策失误等方面。

1.1 情绪管理情绪管理是投资者在交易中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

投资者往往容易因为恐惧或贪婪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当市场行情不佳时,投资者常常恐慌出逃,而当市场上涨时,他们又容易被贪婪驱使买入。

优秀的投资者能够通过控制情绪来保持冷静,并作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1.2 认知偏差认知偏差是指人们在进行决策时由于主观的判断和认知错误而导致的决策偏差。

在股票交易中,投资者受到各种认知偏差的影响,比如过度自信、损失厌恶、锚定效应等。

这些认知偏差会导致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从而产生不理性的交易行为。

1.3 决策失误决策失误是投资者在做出交易决策时出现的错误和失误。

比如追涨杀跌、抱有过高期望、不遵循交易计划等行为都属于决策失误。

这些决策失误会导致投资者丧失理性和纪律,影响投资绩效。

二、行为金融学的概念和应用行为金融学是将心理学、认知科学和经济学原理应用于金融市场的研究领域。

它致力于揭示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中的行为规律和决策过程,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提供投资建议和决策支持。

2.1 套利与非理性传统金融理论假设市场是有效的,即所有信息都能够充分反映在股票价格之中。

然而,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发现,投资者在交易中存在非理性行为,而这些非理性行为会造成市场失效和套利机会的出现。

通过对投资者行为规律的研究,行为金融学提供了一种更加全面的市场分析方法。

行为金融学视角下的中国证券市场投资策略的研究

行为金融学视角下的中国证券市场投资策略的研究

Financial View金融视线 |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165的投资或持股信心影响较大,而市场的“羊群效应”促使更多投资者在“追涨杀跌”过程中引起市场剧烈波动,并由此导致了中国股票市场相对较大的系统性风险。

在所有政策因素中,对市场系统性风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股权分置改革,这是因为,股权分置改革是一次根本性改革,是市场各方角色的一次重新角色确定,是对上市公司定价机制的一次从根本上的转变。

股权的分置改革不仅使流通股的股东、非流通的股东以及政府等市场各方的出现博弈,同时也是金融资本与生产资料重新分配与结合的过程,改革使市场各方和各种资本进行了重新分配,重新分配利润,因此,中国股市也出现了较大的起伏。

同时,通过上市大盘股增加市场供给,也是影响股票市场波动的一项重要政策因素。

例如,分别在2001年6月和2007年10月,中石化、中石油的上市时间基本符合上证综指出现波峰的时间。

大盘股在短时期的大量上市,往往导致投资者由乐观转为悲观,由此会降低股票投资,进而促使了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形成。

四、降低股市系统性风险的策略建议控制股市系统性风险应该着手于以下四点:(1)创立并完善市场化机制,适应市场运行规律的,并严格对政府的行为进行界定;(2)健全对上市公司的激励以及限制机制;(3)建立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以保证市场的良好运行和保护投资者利益,并防范“法律失范”问题;(4)引进主动性做空机制和其他相关金融衍生工具,发展股指期货交易和信用交易以有效的控制系统性风险。

参考文献:[1]林松立,唐旭.中国股市动量策略和反向策略投资绩效之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 2005(1): 24-27.[2]侯永建,周浩.在不同的市场态势下证券系统性风险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02(3):11-28.[3] 范小云.繁荣的背后: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本质、测度与管理[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103-165.作者简介:1、刘畅(1991-),男,四川宜宾人,金融硕士在读,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数学与经济学于股票市场的应用研究

数学与经济学于股票市场的应用研究

数学与经济学于股票市场的应用研究近年来,数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股票市场的研究是其中之一。

股票市场是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格波动涉及诸多因素,如政治、经济、社会和心理等,这使得股票市场价格趋势难以预测。

然而,数学和经济学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方法来预测和解释股票市场价格波动,这里我将介绍其中的几个常见方法。

一、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方法是股票市场研究的基础,在此方法中,统计模型被用来预测股票价格。

最著名的统计模型是随机漫步模型,该模型认为股票价格是随机的,并且未来的股票价格完全取决于当前的价格。

虽然该模型已经被证明是不精确的,但是它仍然是许多其他股票预测模型的基础。

另一个流行的统计模型是回归分析,该模型基于历史数据,评估各种因素的影响力,如公司利润、市场趋势、产业政策等等,从而预测股票价格。

然而,回归模型被广泛使用,也受到了一些批评,认为该模型只能捕捉到历史方面的信息,而未来的变化可能不会被准确预测。

二、时间序列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是一种方法,它通过分析时间序列来预测未来的价格走势。

该分析基于假设每个数据点都由若干个因素组成,包括趋势、季节性、周期性和随机波动等,预测股票价格就取决于这些因素,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时间序列分析也得到了大量的拓展和改进。

三、风险管理股票市场的风险非常高,因此在投资股票之前,需要进行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尽可能降低投资风险,并在投资组合中保持平衡。

其中一个方法是通过统计模型来评估投资组合中不同的股票的风险和收益,并构建一个有效的投资组合。

四、市场心理学市场心理学是股票市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投资者情绪、预测错误、交易行为等相关因素。

例如,股票市场价格波动可能会引起投资者的恐慌和贪婪,从而导致错误的投资决策。

因此,了解市场的心理因素是预测股票市场走势的一个关键要素。

总结起来,数学和经济学提供了多种方法来研究股票市场,包括统计模型、时间序列分析、风险管理和市场心理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专业课程论文题目现代金融学与心理经济学在中国股市的应用探讨学院应用技术学院专业经济学班级 1282 学号 10 学生姓名吴佳朴导师姓名苏选良完成日期 2015年 11月 21日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一、现代金融学、心理经济学与股市研究 (2)(一)现代金融学 (2)1、定义 (2)2、现代金融学在股市中的应用 (2)(二)心理经济学 (5)1、定义 (5)2、心理经济学在股市中的应用 (5)二、 2015年6-9月份股灾分析(集体踩踏事件) (6)(一)股灾概况 (6)(二)股灾原因 (7)1、根本原因——小盘股估值泡沫 (7)2、直接原因——杠杆资金平仓导致踩踏 (7)3、表面原因——恶意做空 (8)4、制度因素——监管不力,制度缺陷 (8)(三)股灾反思 (9)三、对投资及投资者的建议 (9)(一)倡导理性投资和价值投资 (9)(二)激进保守各取所需 (10)(三)控制风险减少损失 (10)(四)逆向思维的建筑 (10)参考文献 (11)现代金融学与心理经济学在中国股市的应用探讨摘要:近些年来,由于受经济全球化与金融一体化、现代金融理论、心理经济学理论及金融创新等的影响,金融市场得到了迅猛发展,但同时金融市场也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波动,而作为在初级发展阶段的中国金融市场也必将面临更加剧烈的波动。

特别是处于潜在金融风险最大领域的股票市场,不可避免的成为金融风险管理的重点。

股票市场是一个高收益同时伴随着高风险的市场,而中国的股票市场,更是一个新兴的、发展迅速的、不太成熟的市场,相应的其风险性问题更为突出,而中国的风险管理一直处于传统的简单的管理阶段,缺乏相应的现代化科学管理。

经济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理论研究社会经济现象、解释社会经济行为的应用性科学,是深入社会大众的显学;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中国经济心理学仍偏重于实验室或西方式的研究,似乎与社会经济中的热点问题有点脱节、在某种程度上既偏离了经济心理学的宗旨,也让世人觉得它似乎有点虚无。

本文通过对经济心理学产生、发展和现状的探讨,试图呼吁众学者回归经济心理学的创建宗旨,像其他学科一样走出一条中国经济心理学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现代金融学、心理经济学、中国股市、风险管理现代金融学与心理经济学在中国股市的应用探讨一、现代金融学、心理经济学与股市研究(一)现代金融学1、定义1997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的莫顿(R.C.Merton)对现代金融学给出了一种全新解释:金融学研究如何在不确定条件下对稀缺资源进行跨时期分配。

金融理论的核心是研究在不确定环境下,经济行为人在配置和利用其资源方面的行为,这里既包括跨越空间又包括跨越时间的情况。

时间和不确定性是影响金融行为的中心因素。

这两者相互作用的复杂性成为刺激金融研究的内在因素,这种复杂性需要复杂的分析工具来捕获相互作用的影响。

2、现代金融学在股市中的应用(1)证券组合理论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整个金融分析的框架中,不确定性概念的引入是具有重大作用的。

最早Kenes(1936)和Hicks(1939)提出了风险补偿的概念,认为由于金融产品中的不确定性的存在,应该对不同金融产品在利率中附加一定的风险补偿。

随后,Von Neumann(1947)应用预期效用的概念提出了解决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选择的方法,在此基础上Markowiz(1952)发展起了证券组合理论,他认为投资者选择证券组合时关注的只是未来现金流的均值与方差。

他假设投资者的预期效用符合二次分布或者是多项式分布。

Markowiz的主要研究结论是在不确定的前提下,最优的投资决策是分散化持有。

Tobin(1958)认为投资者出于自身流动性偏好的不同选择收益与风险的均衡。

这进一步完善了证券组合选择理论的框架。

在资产定价领域另一著名的理论模型就是资本定价模型(CAPM),Sharp(1994)和Lintner (1995)用公式简明地表述了资产组合的价值与无风险利率以及资产的风险水平之间的关系。

(2)古典资产模型以CAPM为代表的资产定价模型,为资产定价提供了一个简洁的计算方法,并且得到了一些在实证方面的研究的支持(Fama and Macbeth,1973),但是对现实中的一些异常现象仍然缺少有效的解释能力,Brennan(1989)认为CAPM是建立在所有投资者对投资的预期与风险都具有共同的估计与判断,并且所有投资者的效用函数一致的假设基础之上,这一假设与现实不一致,这是导致CAPM对一些现实问题缺少解释力的根本原因。

以后正是对这些假设的质疑,推动了信息不对称概念的提出与研究。

(3)市场有效性假说市场有效性假说认为,在一个完全竞争市场中,不存在不对称信息与市场摩擦,影响未来平均收益的只是投资风险的不同。

在20世纪60年代有大量研究工作者对市场有效性假说进行了检验, Fama(1973)通过对美国证券市场的实证检验,认为有效市场假说是成立的,但是很多研究人员发现了在市场中,存在着许多市场有效性假说或者CAPM 模型解释不了的异常现象。

例如,Basu(1977)发现资产的平均收益除了与CAPM中的β系数有关外,还与资产的价格盈利比率(P/E比率)有关,在相同β系数下,价格盈利比率高的股票(成长型股票)的市场价格好于价格盈利比率低的股票(价值型股票);Benz(1981)发现股票的市场价格还与上市公司的规模有关;Stattman(1980)发现股票的价格与账面价值的比率(P/B比率)也是影响股票价格的重要因素。

Fama和French (1993)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因素模型,即在影响资产价格的β因素外,加入了P/E比率和P/B比率因素。

另外,许多研究人员从时间序角度研究也发现了一些市场有效假说与CAPM解释不了的异常现象,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Pozeff和Kinney(1976)发现的所谓"一月效应";他们发现在纽约证券市场的指数在一月期间的存在明显低于其他月份的现象;还有就是Cross(1973)和French(1980)发现存在类似的 "星期一效应",以后许多研究人员在世界范围内验证了这两种现象的存在。

对这些异常现象的解释,有效市场假说显得无能为力,有人曾经试图将 "一月效应"解释为到年末税收流出的影响,但是在英国、澳大利亚等税收年度不在12月份的国家,仍然存在"一月效应"就无法解释了。

有些学者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这些异常现象,例如,Dreman(1982)将股票价格的P/E比率效应解释为,由投资者总是过高估计具有高成长性股票的成长性,导致市场中具有高P/E比率的股票的价格被高估了,这是导致股票收益率低的原因。

(4)连续时间模型在资产定价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假设是:证券市场总是在连续过程中,在这一假设前提下,Merton(1969,1971)将CAPM发展为瞬时资本资产定价模型(ICAPM),同样在信息对称、无摩擦的市场中,资产价格的变化符合Ito过程,在这种条件下,资产的价格与投资者的效用偏好无关。

在随后的研究中Merton(1973)和Black (1973)应用以上连续时间模型成功地得到了期权定价公式,这一公式后来被大量的实证研究所证实,并且被广泛在实践中应用(5)红利信号模型关于公司红利决策的困惑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除了公司更愿意支付红利而不愿意将利润用于股份回购的异常现象之外,Lintner (1957)还发现公司在进行红利决策时,由于受累进税制的影响,更愿意使各年的红利平滑些,所以公司每年的红利波动要远远小于股票价值波动,有关税收减免的理论解释较为理想,并且在以后被许多学者用实证方法证实了这一现象的存在。

但是税收效应并没有很好解释公司为什么更愿意支付红利的困惑。

(6)首次公开募股(IPO)用的估值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收益折现法与类比法。

所谓收益折现法,就是通过合理的方式估计出上市公司未来的经营状况,并选择恰当的贴现率与贴现模型,计算出上市公司价值,如最常用的股利折现模型(DDM)、现金流贴现(DCF)模型等。

贴现模型并不复杂,关键在于如何确定公司未来的现金流和折现率,而这正是体现承销商的专业价值所在。

所谓类比法,就是通过选择同类上市公司的一些比率,如最常用的市盈率(P/E即股价/每股收益)、市净率(P/B即股价/每股净资产),再结合新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如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来确定上市公司价值,一般都采用预测的指标。

市盈率法的适用具有许多局限性,例如要求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要稳定,不能出现亏损等。

而市净率法则没有这些问题,但同样也有缺陷,主要是过分依赖公司账面价值而不是最新的市场价值,因此对于那些流动资产比例高的公司如银行、保险公司比较适用此方法。

在此次建行IPO过程中,按招股说明书中确定的定价区间1.9~2.4港元计算,发行后的每股净资产约为1.09~1.15港元,则市净率(P/B)为1.74~2.09倍。

除上述指标,还可以通过市值/销售收入(P/S)、市值/现金流(P/C)等指标来进行估值。

通过估值模型,可以合理地估计公司的理论价值,但是要最终确定发行价格,还需要选择合理的发行方式,以充分发现市场需求,常用的发行方式包括:累计投标方式、固定价格方式、竞价方式。

一般竞价方式更常见于债券发行,这里不做赘述。

累计投标是目前国际上最常用的新股发行方式之一,是指发行人通过询价机制确定发行价格,并自主分配股份。

所谓“询价机制”,是指主承销商先确定新股发行价格区间,召开路演推介会,根据需求量和需求价格信息对发行价格反复修正,并最终确定发行价格的过程。

一般时间为1~2周。

例如此次建行最初的询价区间为1.42~2.27港元,此后收窄至1.65~2.10港元,最终发行价将在10月25日前确定。

询价过程只是投资者的意向表示,一般不代表最终的购买承诺。

(二)心理经济学1、定义经济心理学是应用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研究对象为个体及群体在经济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所涉范围较广。

从现有学科分类的角度看,经济心理学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广义的经济心理学包括管理心理学、劳动心理学、人事心理学、就业心理学、广告心理学、工程心理学、工业心理学等等。

狭义的经济心理学则以从事直接与拥有货币之后产生的心理与行为为主。

它主要包括:消费心理学、投资心理学、税收心理学、保险心理学、储蓄心理学、赌博心理学、慈善心理学等具体领域。

它更多地涉及个体或群体在获得货币之后的经济心理行为的机制和规律,而较少或较间接涉及商品的生产领域。

另外,广义经济心理学中的部分研究领域相对系统和成熟,而狭义的经济心理学尚属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本研究的对象是狭义的经济心理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