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精)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单元能力提升课件 鲁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单元能力提升课件 鲁教版

规 范 审 题
应试技巧·规范审答
单元能力提升
规 范 答 题
批阅2:第(2)题,不能依据 要求回答,仅仅回答结果而 忽略了过程。 批阅3:第(3)题,调运知识 不充分,不能依据“危害” 说明“应该采取的措施”。 批阅4:第(4)题,仅仅考虑了 海水淡化装置的适用环境, 而没有考虑到淡化水的销售 市场。
研析高考·探究命题
单元能力提升
题组二 自然灾害与人类 4.(2011· 北京文综)在下图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 ③④依次是 ( )
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 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 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 D.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震
研析高考·探究命题
单元能力提升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读图,分析图中各自然灾害成 因上的关联性。地震导致岩体松动,容易诱发崩塌和滑坡, 山区破碎的岩体和土体在暴雨的作用下极易发生泥石流灾 害,泥石流堵塞河道则形成堰塞湖。 答案 C
研析高考·探究命题
单元能力提升
5.(2011· 福建文综)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 种固体降水现象,其颗粒大小一般为5~50 mm。月雹日 指某月降雹的天数,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多年平 均月雹日的变化。读图回答(1)~(2)题。
研析高考·探究命题
单元能力提升
(1)指出该省冰雹发生最多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冰雹带来的危害,并提出防御措施。 解析 (1)由图示折线的变化可知,冰雹发生集中在 3、4 月,
研析高考·探究命题
单元能力提升
(2009· 山东文综 ) 下图为 “ 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 1973 ~ 2002 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 2~3 题。
研析高考·探究命题

第4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课件鲁教版课件

第4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课件鲁教版课件
金、银、铜、铁等内生 矿多在岩浆岩地区,煤、 石油等外生矿多在沉积岩 地区
因地制宜, 发挥地区优势
返回目录
第11讲 自然资源、自然灾害与人类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特征
表现
资源 间的 联系

可再生资源之 间表现突出
数量 的有 限性
绝对数量将随 人类的开发利用 不断减少
资源的再生、 更新、循环总有 一定周期
c.生物灾害:如虫灾、鼠灾等。
返回目录
第11讲 自然资源、自然灾害与人类
•基 础
2.洪水与洪灾
自 主
(1)概念:洪水是河流⑪__水__位____超过河滩地面出现
梳 的溢流现象的统称。洪水溢出或者冲垮河岸、湖岸,对人
理 类生产和生活带来损害,就形成洪灾。
(2)洪灾给人类带来的损失
a.直接损失:冲毁房屋、道路和桥梁,淹没农田、
•考 点
大面积种植薪炭林,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状
互 况 ④提倡燃烧秸秆,以防止蔬菜遭受冻
动 探

究•
A.①②
B.①③
• C.②③
D.②④
返回目录
第11讲 自然资源、自然灾害与人类
• [解析] (1)D (2)D (3)A 第(1)
题,浙江和江苏相比面积差异不大,但浙
江丘陵面积比重较大,森林面积较大,薪
推广利用
返回目录
第11讲 自然资源、自然灾害与人类
• 2.我国主要能源资源的特点及分布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水能 核能
特点 优点
缺点
可再生能源, 修水库会淹
不污染环境, 没田地,需迁
为清洁能源
移居民
能量集中、 巨大,地区适 应性强;运转 费用低,收益 大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4.1自然资源与人类课件鲁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4.1自然资源与人类课件鲁教版

油矿产北方
少;时间分 北方高原山地和青藏
分布
居多,有色
配不均:夏 高原(干旱、半干旱
金属矿产南
秋多,冬春 区);③林地:东北、
方居多
少,季节变 西南山区和东南沿海
化大
山地
类型 水资源 水土配合欠 佳,淡水日
问题 趋紧张,浪 费惊人 ①跨流域调 水;②兴修
对策 水库;③节 约用水;④ 防治水污染
土地资源
②水资源紧张的原因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a.原因 自然原因:淡水总量有限,季节变化大;水资源分布不均。 人为原因:人口增加,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大增;水体污染 严重,造成水质性缺水;人对水体的浪费严重。 b.水资源利用的突出问题——水资源短缺。可按如下思路分 析:
典例1 (2015·高考全国卷Ⅰ)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 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 -4 ℃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一讲 自然资源与人类
C目录 ONTENTS
主干知识 自主排查 核心考点 分层突破 课堂巩固 跟踪检测
[考纲展示] 自然资源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主干知识 自主排查
[基础梳理] 一、认识自然资源 1.概念:人类可以直接从 自然界 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 物质 与 能量 ,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 成部分。 2.分类 (1)可再生资源:如土地资源、水 资源、生物资源和 气候 资源等。 (2)不可再生资源:如 矿产资源 。
1.下列说法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 ) A.北方水土资源搭配最佳 B.我国人口重心在北方地区 C.耕地面积南方多于北方 D.人均耕地南方不到北方的1/2
2.造成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 两地( ) A.河流、湖泊数量差异大 B.年降水总量差异大 C.植被覆盖率差异大 D.年蒸发总量差异大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复习课件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复习课件

一二三
二、土地资源与人类 1.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离开了土地资源, 人类将难以生存和发展。 2.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不同阶段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
社会阶段 主要生产 方式或标志
土地资源数量 对人类的影响
采猎文明阶段 农业文明阶段 工业文明阶段
狩猎动物、采 集果实
种植和养殖
答案:2.C 3.D
1 2-3 4-5 6
“龙吸水”是一种偶尔出现在温暖水面上空的龙卷风,它可 将湖或海里的水卷入空中,形成高高的水柱,如同被吸入空中一 样,俗称“龙吸水”,也称“龙卷水”(如下图),其风力可达 到台风的几倍。据此完成第4~5题。
1 2-3
4.“龙吸水”风力强劲的主要原因是( )
1 2-3 4-5 6
1.下列现象或事件中,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A.2014年6月13日,重庆砚石台煤矿发生瓦斯爆炸,造成22 人死亡,7人受伤 B.2015年4月4日,贵州省毕节市境内发生特大交通事故,造 成21人死亡,3人受伤 C.2015年9月27日,超强台风“杜鹃”在台湾、福建登陆, 最强风力达15~16级,造成台湾地区2人死亡,3~4人受伤 D.1986年4月,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受害人数达800 万
1-2 3 4-5 6
4.该图说明我国( ) A.煤炭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不断增大 B.石油的供需缺口不断加大 C.煤炭和石油的生产量同步增长 D.我国富煤少油的能源状况得到改善
5.目前,改善我国能源现状的可行性措施是( ) A.限制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 B.以煤炭代替石油,提高能源自给率 C.积极拓宽石油进口渠道,开发新能源 D.以新能源全面替代常规能源
1 2-3 4-5 6
材料二:中国暴雨日数和暴雨洪水分区图。

鲁教版地理必修1《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和环境》ppt复习

鲁教版地理必修1《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和环境》ppt复习

放量具有了价值,并成为一种商品。这种商品形成
的市场称为
()
A.煤市场
B.碳市场
解析 第1题,钢铁工业需要消耗大量煤炭等能源,从 而需要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在限制温室 气体大量排放的情况下,钢铁工业必然受到的冲击最 大。第2题,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 答案 1.A 2.B
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 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4℃~5℃,这对全球环境将产生 重大影响。完成3~4题。 3.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响应,叙述正确的是( )
【例1】 近年来世界石油价格持续攀升,能源问题越 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读图并结合已掌握的 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图1 我国主要能源生产 量和消费量百分比
图2 世界部分国家单位 产值消耗的能源量
图3 我国单位产值消耗能源量的变化 (1)目前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与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最显著
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93年后,我国四种主要能源中,生产量已越来越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利用率呈逐渐________趋 势。从建设和谐社会出发,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主 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从图1中可知,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所占 比重最大,从1993年开始我国石油的消费量大于生 产量,需要进口,煤炭的生产量大于消费量,一部 分供出口。改革开放以来,煤炭、石油、天然气有 不同程度的下降,水能是否丰富主要从流量和落差 两方面分析。从图3可知,我国单位产值能耗降低, 即利用率上升。
Download prompt: This PPT courseware has been carefully prepared by our store. We hope that after downloading, it can help everyone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fter downloading the PPT courseware, i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 第4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课件 鲁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 第4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课件 鲁教版

返回 (fǎnhuí)
第11讲 自然资源、自然灾害(zìránzāihài)与人类
•基 础 自 主 梳 理
3.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
不平衡性
水热
地质作用
(2)资源间的联系性:⑧_____可__再__生_资源之间表现尤为突出。
(3)⑨________的有限性: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资源的
数量(shùliàn数g)量是有限的。
注意资源 的保护和综 合利用
各种矿产资源
生物、土地、水、气候资 源
合理规划, 适度开发, 循环利用
第二十一页,共66页。
返回 (fǎnhuí)
第11讲 自然资源(zì rán zī yuán)、自然灾害与人类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特征
表现
自然资源的 利用范围和 利 利用途径不 用的 断拓展 发展 性 自然资源 的利用率不 断提高
返回 (fǎnhuí)
第11讲 自然资源、自然灾害(zìránzāihài)与人类
•基 础
2.洪水与洪灾
自 (1)概念:洪水是河流 __水__位____超过 __河__滩____地

梳 面出现的 __溢__流____现象的统称。洪水溢出或者冲垮河岸、
理 湖岸,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 ______损__害,就形成洪灾。
理 和环境的恶化。因此,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lìyòng)逐
渐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程。
2.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lìyòng)的途径
第十页,共66页。
返回 (fǎnhuí)
第11讲 自然资源、自然灾害(zìránzāihài)与人类
•基 础 自 主 梳 理
途径 适度开发

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4章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17讲

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4章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17讲

4.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山
现在( )
A.日照更长
B.气温更高
C.植被更密
D.海拔更低
解析:第 3 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不同山峰经历的冰期次数 不同,经历的冰期次数越多,说明山峰抬升至冰期的时间越早。 从图中可以看出,果洛山经历了三次冰期,雪宝顶经历了末次 和倒数第二次冰期,太白山只经历了末次冰期,说明果洛山在 第一次冰期前就已经抬升至终年积雪高度,雪宝顶在第一次冰 期和第二次冰期之间抬升至终年积雪高度,太白山在第二次冰 期和第三次冰期之间抬升至终年积雪高度,则山峰抬升至冰期 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依次是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
地质时期

期交替
人类历史 15 世纪到 15 世纪、17 世纪、19 世纪相对_寒__冷___,
时期
20 世纪 16 世纪、18 世纪、20 世纪相对_温__暖___
气象仪器 百余年来
观测时期
气温波动__上__升__
全球气候本身有冷暖和干湿变化,但近百年来主要表现为变暖 的趋势。
2.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与未来变化幅度 (1)气候变暖的原因: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排放__温__室__气__体__ 导致的温室效应有关。 (2)未来的预测:预计到 2100 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 1.4~ 5.8 ℃,约是 20 世纪升温幅度的 2~10 倍。
(3)“削减”:削减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具体 措施如图所示:
(2017·高考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全球变暖导致的环境变化越来越引人关注。地理小组的学 生将上图中近十几年来(阴影所示)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与以前 进行了比较。
1.学生经比较后得出的结论,与上图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 A.海洋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减速上升 B.地球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上升 C.火山喷发频率增加,海平面加速上升 D.800 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海平面减速上升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五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单元提升鲁教版必修1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五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单元提升鲁教版必修1

措施:加强监测与预报,做好人工防雹等。
6. D 7.A 8.D 9.C
6
2. 关于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前期增加后期减少的是林地
B.增幅和减幅均最大的是灌丛草地
C.前期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旱地
D.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
3.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中,其面积前后期变化能反映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的是
①林地 ②灌丛草地 A.①③ C.①④ 题组二 自然灾害与人类
批阅 1:第 (1) 题,不能正确解读 关联图,以至于对碳循环的过程 把握不准,造成失误。 批阅 2:第 (2) 题,不能依据要求 规 回答,仅仅回答结果而忽略了过 范 程。批阅 3:第 (3) 题,调运知识 答 不充分,不能依据“危害”说明 题 “应该采取的措施”。 批阅 4:第 (4) 题,仅仅考虑了海 水淡化装置的适用环境,而没有 考虑到淡化水的销售市场。
2
材料二 亚马孙河河口位置 ( 图 2)
(2) 许多大河河口地区有丰富的潮汐能资源。 据材料二, 分析亚马孙河河口潮汐潮位高的 原因。 (3) 简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的自然条件。 (2009 ·山东文综 ) 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 1973~ 2002 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 化图”。读图回答 2~ 3 题。
频繁;滨海地区昼夜海陆热力差异形成昼夜更替的风
( 或海陆风 ) ;下垫面平坦 ( 海面平
滑 ) ,阻力 ( 摩擦力 ) 小,对风力削弱作用小。因此,风能资源丰富。
2. D 3.B 4.C
5.(1) 春季。春季冷暖气流常在该省交汇,易使暖气流强烈抬升;春季气温回升快,空气对
流加强。
(2) 危害:毁坏农作物,击伤人畜,甚至砸坏建筑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研析高考·探究命题
单元能力提升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答案
(1)春季。春季冷暖气流常在该省交汇,易使暖气流强
烈抬升;春季气温回升快,空气对流加强。 (2)危害:毁坏农作物,击伤人畜,甚至砸坏建筑物。 措施:加强监测与预报,做好人工防雹等。
研析高考·探究命题
题组三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研析高考·探究命题
单元能力提升
8.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 A.降幅超过升幅 C.升高约2.1° C A.各地的生长期缩短 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解析
)
B.逐年上升 D.波动上升 ( ) 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 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材料二 亚马孙河河口位置(图2)
(2)许多大河河口地区有丰富的潮汐能资源。据材料二,分析 亚马孙河河口潮汐潮位高的原因。 (3)简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的自然条件。 解析 第(1)题, 根据联系框图各部分的因果关系, 经过推理作
出判断。形成酸雨的酸性气体包括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而 酸雨落入河湖土壤中会引起水土的酸化, 留在大气中的酸性气 体会通过人的呼吸对人体造成危害。 第(2)题, 解答本题可以通 过两种方法解决, 一是从图上获取河口形状、 纬度位置等信息, 然后针对“潮汐潮位高”这一现象进行解释, 二是对比比较熟 悉的钱塘潮的成因进行迁移。 这两种方法并用可以很好地解决 这一问题。第(3)题,解答本题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东南沿 海风力大的原因;二是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8.D 9.C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研析高考·探究命题
命题分析 规律解读
单元能力提升
1.从考查内容上看,主要考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全球 变暖的原因、影响、对策和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与变化。 2.从考查形式上看,以选择题为主,多以统计图表的形式作为信 息呈现方式,与现实热点问题联系密切。 3.从考查能力上看,主要考查图表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能力以及运 用所学规律、原理理解现实问题的能力。 考向预测 1.在具体区域背景中考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其立意是 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2.选用新颖图表或现实热点考查资源、气候变化等重大问题,难 度不大、形式灵活,重在渗透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研析高考·探究命题
单元能力提升
(2009· 山东文综 ) 下图为 “ 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 1973 ~ 2002 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 2~3 题。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研析高考·探究命题
单元能力提升
2.关于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前期增加后期减少的是林地 B.增幅和减幅均最大的是灌丛草地 C.前期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旱地 D.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 3.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中,其面积前后期变化能反映流域生 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的是 ①林地 A.①③ C.①④ ②灌丛草地 ③建设用地 B.②④ D.②③ ④裸岩地 ( )
研析高考·探究命题
单元能力提升
答案
(1)①二氧化硫、氮氧化物;②酸化;③呼吸
(2)河口为三角形(或喇叭形),潮水涌入由宽变窄,潮位被推 高;河口受东北信风(或信风)影响,信风顺潮流方向推高潮位 (或风助潮势);该河流年径流量大,入海口河水逆潮流顶托抬 高潮位。 (3)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的热力差异显著,冬夏季风交替影 响;纬度低,热带气旋活动频繁;滨海地区昼夜海陆热力差 异形成昼夜更替的风(或海陆风);下垫面平坦(海面平滑),阻 力(摩擦力)小,对风力削弱作用小。因此,风能资源丰富。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研析高考·探究命题
单元能力提升
题组二 自然灾害与人类 4.(2011· 北京文综)在下图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 ③④依次是 ( )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 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 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 D.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震
规 范 审 题
规 范 答 题
批阅2:第(2)题,不能依据 要求回答,仅仅回答结果而 忽略了过程。 批阅3:第(3)题,调运知识 不充分,不能依据“危害” 说明“应该采取的措施”。 批阅4:第(4)题,仅仅考虑了 海水淡化装置的适用环境, 而没有考虑到淡化水的销售 市场。
答案 (1)光合作用 沉积作 用 全球生态系统破坏 对人 类健康的威胁增加 (2)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大 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增强, 大气逆辐射增强,气温上升。 (3)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开 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 率;加强全球合作;提高人类 保护大气的意识,倡导低碳生 活方式等。 (4)纬度较低,气温较高,太 阳辐射较强;临海,且当地缺 乏成本更低的淡水资源。
9.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第 8 题,读图可知,从 1962 年~2007 年,安徽省年
平均气温有的年份高,有的年份低,且高低交错分布,但总 趋势是上升的,符合波动上升的说法,故选 D 项。如果是年 平均气温逐年上升,则气温不会出现下一年低于上一年的现
研析高考·探究命题
单元能力提升
象,因此B项错误。A项的降幅、升幅大小比较和C项的升高约 多少摄氏度都不属于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范畴,故均可 排除。第9题,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的趋势使得该省 各地积温增加,农作物生长期延长,故A项错;由于气温波动 上升,有的年份气温偏低,会造成严重的低温冻害,故B项 错。通俗地讲,极端天气事件指的是一种在特定地区和时间(一 年内)的罕见事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的出现频 率发生变化,呈现出增多增强的趋势。安徽省近些年来发生的 特大雪灾、洪灾和旱灾等极端灾害天气增多,说明与全球气候 变暖趋势下安徽省气温波动上升现象密切相关,故C项正确。 随着年平均气温波动上升,导致蒸发量增大,天然湿地面积会 缩小,故D项错误。
研析高考·探究命题
单元能力提升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读图,分析图中各自然灾害成 因上的关联性。地震导致岩体松动,容易诱发崩塌和滑坡, 山区破碎的岩体和土体在暴雨的作用下极易发生泥石流灾 害,泥石流堵塞河道则形成堰塞湖。 答案 C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研析高考·探究命题
单元能力提升
5.(2011· 福建文综)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 种固体降水现象,其颗粒大小一般为5~50 mm。月雹日 指某月降雹的天数,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多年平 均月雹日的变化。读图回答(1)~(2)题。
解析 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是由冰川 融化造成的,冰川融化的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
பைடு நூலகம்
研析高考·探究命题
单元能力提升
7.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 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 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 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 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
解析
( A )
单元能力提升
(2011· 江苏地理)下图是 1992 年和 2003 年格陵兰冰原面 积对比图。读图回答 6~7 题。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研析高考·探究命题
单元能力提升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6.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 D ) A.地壳活动加剧 C.黄赤交角增大 B.日地距离缩短 D.全球气候变暖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温 馨 提 示
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面 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我 们一方面要掌握全球气 候变化的原因、危害及 其防御措施;另一方面 还要明确全球气候变化 不仅仅是单纯的气温变 化,而是一个冷暖干湿 交替变化的整体过程。
研析高考·探究命题
单元能力提升
研析高考· 探究命题
真题精选 题组一 自然资源与人类
四川文综)读下列材料和图表,回答问题。 本 1.(2011· 讲 材料一 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产生的废气,影 栏 目 响气候、危及人体健康的问题日益严峻。因而,太阳能、核 开 关 能、风能、潮汐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受到广泛重视。 地区也蕴藏着丰富的风能资源。 (1)请在答题卡数码代号的横线上,回答下图相应数码框中的 内容,显示燃烧化石能源对人体健康危害的过程,以反映开 发新能源的必要性。 据测算,全球可开发风能总量比水能总量大十倍。我国沿海
单元能力提升 知识整合· 网络构建
应试技巧·规范审答
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答卷投影 读下图,回答问题。
规范审答 (1)根据信息1,明确碳循环的过程,掌握各循环环节 之间的关系,进而确定各序号的作用或结果。 (2)结合信息2和所学知识,准确回答“对大气受热过 程”的影响。 (3)在充分调运所学知识的前提下,结合信息3回答应 对措施。 (4)结合信息4和设问中“适合推广这套装置”的条件 要求回答。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研析高考·探究命题
单元能力提升
(1)指出该省冰雹发生最多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冰雹带来的危害,并提出防御措施。 解析 (1)由图示折线的变化可知,冰雹发生集中在 3、4 月,
即春季。分析此季节多发生冰雹灾害的原因时需结合题干中 有关冰雹形成原因的描述,提取关键的信息 ——气流强烈升 降条件,再结合春季的特点如“春季气温回升快、冷暖气流 易交汇”等方面加以解释即可。 (2)回答冰雹的危害,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同时提取题干中的信 息——冰雹的颗粒大小一般为 5~50 mm,加以描述。防御措 施可从加强监测预报、提高防范意识等方面进行回答。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造成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
加剧;冰川融水增多,对全球水量没有影响,只是水在形态上 发生了变化;海洋面积增加,沿海低地被淹,海岸线长度减 少;冰川融化是全球变暖的结果,不会造成全球温度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