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与电子技术(第二版)李晓明主编习题3标准答案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第二版)第一章习题解答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1.1 在题1.1图中,各元件电压为 U 1=-5V ,U 2=2V ,U 3=U 4=-3V ,指出哪些元件是电源,哪些元件是负载?解:元件上电压和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时,P=UI ;电压和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时,P=UI 。
P>0时元件吸收功率是负载,P<0时,元件释放功率,是电源。
本题中元件1、2、4上电流和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元件3上电压和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因此P 1=-U 1×3= -(-5)×3=15W ; P 2=-U 2×3=-2×3=-6W ; P 3=U 3×(-1)=-3×(-1)=3W ; P 4=-U 4×(-4)=-(-3)×(-4)=-12W 。
元件2、4是电源,元件1、3是负载。
1.2 在题1.2图所示的RLC 串联电路中,已知)V 33t t C e e (u ---= 求i 、u R 和u L 。
解:电容上电压、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故()()33133t t t t c du di ce e e e A dt dt--=-=-⨯-=- 电阻、电感上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34t t R u Ri e e V --==- ()()3313t t t t L di du Le e e e V dt dt----==⨯-=-+1.3 在题1.3图中,已知I=2A ,求U ab 和P ab 。
解:U ab =IR+2-4=2×4+2-4=6V , 电流I 与U ab 为关联参考方向,因此P ab =U ab I=6×2=12W1.4 在题1.4图中,已知 I S =2A ,U S =4V ,求流过恒压源的电流I 、恒流源上的电压U及它们的功率,验证电路的功率平衡。
+U 4-题1.1图ba题1.3图+u L-1/题1.2图解:I=I S =2A ,U=IR+U S =2×1+4=6V P I =I 2R=22×1=4W ,U S 与I 为关联参考方向,电压源功率:P U =IU S =2×4=8W , U 与I 为非关联参考方向,电流源功率:P I =-I S U=-2×6=-12W ,验算:P U +P I +P R =8-12+4=01.5 求题1.5图中的R 和U ab 、U ac 。
电路与电子技术(第二版)李晓明主编习题4标准答案 18页PPT文档

(2)在B端输出时的电压放大倍数Auo2及输入、输出电阻;
A uo2
U o2 U i
(1)RE rbe(1)RE
(110) 02 0.993 1.4(110) 02
ri2
Ui Ii
R B//rb[ e(1)R E ]
RB RC +
+VCC
A
+
+
T
+
ui
并求R的最小值。
R
+
+
稳压管正常稳压时的电流必须满足
uI
DZ uO
IZmi n IZIZmax
-
-
稳压时:RZIuIUZ
IZ
uI
UZ R
IZmin uI RUZIZmax
则R的最小值为:R m in u IIm a Z m x U a Zx 31 0 1 26 3 00.2k
设稳压管稳压
UI
-
则 UOUZ10V
R DZ
IZ
+
RL uO
-
IO
UO RL
105 2k
mA
IU IU O3 910 29mA R 1k
IZIIO 2 9 52 4mA
可知 IZ2 4m A IZm a 2xm 0 A
则流过稳压管的电流超过了它的最大稳定电流,稳压管会损坏。
设稳压管稳压
UI
-
则 UOUZ10V
R DZ
IZ
+
RL uO
-
IO
UO RL
105 2k
mA
IU IU O2 110 11 mA R 1k
IZIIO1 156mA
可知 I Zm 5 m in I Z A 6 m I Z A m 2 a m x 0 A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第二版第二章习题解答

第二章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2.1 求题2.1图所示电路的等效电阻。
解:标出电路中的各结点,电路可重画如下:(b)(a)(c)(d)6Ω7Ω3Ωa aabbbddcb(a)(d)(c)(b)6Ωb4Ω(a )图 R ab =8+3||[3+4||(7+5)]=8+3||(3+3)=8+2=10Ω(b )图 R ab =7||(4||4+10||10)=7||7=3.5Ω(c )图 R ab =5||[4||4+6||(6||6+5)]=5||(2+6||8)=5||(2+3.43)=2.6Ω(d )图 R ab =3||(4||4+4)=3||6=2Ω(串联的3Ω与6Ω电阻被导线短路)2.2 用电阻的丫-△的等效变换求题2.2图所示电路的等效电阻。
解:为方便求解,将a 图中3个6Ω电阻和b 图中3个2Ω电阻进行等效变换,3个三角形连接的6Ω电阻与3个星形连接的2Ω电阻之间可进行等效变换,变换后电路如图所示。
(a )R ab =2+(2+3)||(2+3)=4.5Ω(b ) R ab =6||(3||6+3||6)=6||4=2.4Ω2.3 将题2.3图所示电路化成等效电流源电路。
baba(b)(a)题2.2图(b)(a)题2.3图b abΩ(b)解:(a )两电源相串联,先将电流源变换成电压源,再将两串联的电压源变换成一个电压源,最后再变换成电流源;等效电路为(b )图中与12V 恒压源并联的6Ω电阻可除去(断开),与5A 恒流源串联的9V 电压源亦可除去(短接)。
两电源相并联,先将电压源变换成电流源,再将两并联的电流源变换成一个电流源,等效电路如下:2.4 将题2.4图所示电路化成等效电压源电路。
解:(a )与10V 电压源并联的8Ω电阻除去(断开),将电流源变换成电压源,再将两串联的电压源变换成一个电压源,再变换成电流源,最后变换成电压源,等效电路如下:(b )图中与12V 恒压源并联的6Ω电阻可除去(断开),与2A 恒流源串联的4Ω亦可(a)(b)题2.4图aa bababababbbb b除去(短接),等效电路如下:2.5 用电源等效变换的方法,求题2.5图中的电流I 。
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版)前三章习题答案

第一章1.1 能否将1.5V 的干电池以正向接法接到二极管两端?为什么?解:不能。
因为二极管的正向电流与其端电压成指数关系,当端电压为1.5V 时,管子会因电流过大而烧坏。
1.2已知稳压管的稳压值U Z =6V ,稳定电流的最小值I Zmin =5mA 。
求图T1.4所示电路中U O1和U O2各为多少伏。
解:U O1=6V ,U O2=5V 。
1.3写出图T1.3所示各电路的输出电压值,设二极管导通电压U D =0.7V 。
(该题与书上略有不同)解:U O1≈1.3V ,U O2=0,U O3≈-1.3V ,U O4≈2V ,U O5≈1.3V ,U O6≈-2V 。
1.5 电路如图P1.5(a )所示,其输入电压u I1和u I2的波形如图(b )所示,二极管导通电压U D =0.7V 。
试画出输出电压u O 的波形,并标出幅值(该题与书上数据不同)解:u O 的波形如解图P1.5所示。
解图P1.51.9电路如图T1.9所示,V CC =15V ,β=100,U BE =0.7V 。
试问: (1)R b =50k Ω时,u O =? (2)若T 临界饱和,则R b ≈? 解:(1)R b =50k Ω时,基极电流、集电极电流和管压降分别为26bBEBB B =-=R U V I μAV2mA 6.2 C C CC CE B C =-===R I V U I I β所以输出电压U O =U CE =2V 。
1.11电路如图P1.11所示,试问β大于多少时晶体管饱和? 解:取U CES =U BE ,若管子饱和,则Cb C BECC b BE CC R R R U V R U V ββ=-=-⋅所以,100Cb=≥R R β时,管子饱和。
图1.11 1.12 分别判断图P1.12所示各电路中晶体管是否有可能工作在放大状态第二章2.1试分析图T2.2所示各电路是否能够放大正弦交流信号,简述理由。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_习题解答_习题解答_百度文库

6.1确定图中晶体管其它两个电流的值
I
β=200
(a)(b)β
=100(c)β
=120
图6.1习题6.1图
(a) IC=βIB=200×0.125=25(mA) IE=IB+IC=25.125(mA)
(b) IB=IE/(1+β)=5/(1+100)=49.5(μA) IC=IE-IB=4.95(mA)
Rb100kΩ
Rb
300kR2k(c)
(+12V)
(a)(b)
图6.13习题6.13电路图
(a)发射结正偏导通
IBQ
50.7
8.57(μA)
1002012
假设处于放大区
ICQIBQ1.71(mA)
UCEQ5ICQ(RcRe)15.56(V)
∴假设错误,三极管处于饱和区。(b)发射结正偏导通
IBQ
120.7
6.5测得某放大电路中晶体三极管各极直流电位如图6.5所示,判断晶体管三极管的类型(NPN或PNP)及三个电极,并分别说明它们是硅管还是锗管。
图6.5习题6.5图
(a) ①-e ②-c ③-b硅NPN (b) ①-b ②-c ③-e锗PNP (c) ①-b ②-e ③-c锗PNP
6.6在工作正常的放大电路中,测得四个晶体管相对于电路公共端的电压如图6.6所示,是判断各晶体管的类型及各管脚对应的电极名称。
1.65
+UUo-
(3) RiRb1//Rb2//[rbe(1)Re1]5.12(k) RoRc2(k)
R//RUIRL'1002//4obcL(4) Au6.04 [r(1)R]UIr(1)R1.891010.2ibbee1bee1
电子技术(数字部分)第二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
10
0000 1001
CD AB 00 01 11 10
00
1
1
01
1
1
11
1
1
10
1
1
(6)Y A B C D( ,
,
m(0,1,4,6,9,13)
CD AB 00 01 11 10
00
1
0
1100
01
1
11
1
0
10
1
0
d(3,5,7,11,15)
AB AC
(7)Y A B C D( ,
,
m(0,13,14,15) d(1,2,3,9,10,11)
(2)
2 127 1 2 63 1 2 31 1 2 15 1
27 1 23 1 21 1
0
127=(1111111)B (001 111 111)B=(177)O (0111 1111)B=(7F)H
(3)
2 254 0 0.25 2 127 1
2 63 110
2 31
2 15 1 2 7 1
1.00
C 1, G1 不工作,G2 工作 F
1B B
C 0 , G1 工作,G2 不工作 F
8
(
1)
() (1 C B
ABCD ABD BC D ABD DC BC BD ABD C BC BD ()
ABD ABC BC BD BD DA BC CA BD BA BC BA ()
AB BC BD
(10) AC ABC BC ABC AC ABC BC ABC (A C A B C BC ABC AB AC CA CB C BC ABC)(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后答案)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后答案) 习题 1—5 习题 1…………………………….P 2/55 习题 2…………………………….P 18/55 习题 3…………………………….P 34/55 习题 4…………………………….P 41/55 习题 5…………………………….P 52/55
E1 4V
R2
5
取顺 定律可列方程
5
题1-4图(a)
时针为循行方向, 则由基尔霍夫电压
I ( R1 R2 ) U1 E1
代入数值可得
I
U 1 E1 10 4 1A R1 R2 24
对于右边的开口电路,由于 I 0 ,故 R3 上的压降为零,则还是取顺时针为循行方向,由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故 2A 电流源两端的电压为
故是发出功率,是电源元件。
E=10V I=-2A (a) U=10V I=-2A (b) 题1-2 图
I=-1A 元件 U=-1V (c)
I=-1A 元件 U=1V (d)
;②计算图 b 中 I 、 US 、 1-3 题 1-3 为某些电路的一部分,①计算图 a 中的 I x 、 I x 、 I x 及R 。
I1 I 3 I 5 I I I 2 5 4 I1R1 I 3 R3 E1 I R I R I R 0 4 4 5 5 3 3 I 2 R2 I 4 R4 E2
代入数值:
I 1 I 3 I 5 I I I 2 5 4 5 I1 20 I 3 45 20 I 42 I 2 I 0 3 4 5 3I 2 42 I 4 48
/fuyi_fly
4 / 55
/fuyi_fly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习题及实验指导答案 第二版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习题及实验指导答案 第二版》第1章 直流电路一、填 空 题1.4.1 与之联接的外电路;1.4.2 1-n ,)1(--n b ;1.4.3 不变;1.4.4 21W ,负载;1.4.5 Ω1.65A , ; 1.4.6 1A 3A , ; 1.4.7 3213212)(3)23(R R R R R R R +++=; 1.4.8 1A ;1.4.9 Ω4.0,A 5.12;1.4.10 电压控制电压源、电压控制电流源、电流控制电压源、电流控制电流源;1.4.11 3A ;1.4.12 3A ;1.4.13 Ω2;1.4.14 15V ,Ω5.4;1.4.15 V 6S =U 。
二、单 项 选 择 题1.4.16 C ; 1.4.17 B ; 1.4.18 D ; 1.4.19 A ;1.4.20 A ; 1.4.21 C ; 1.4.22 B ; 1.4.23 D 。
第2章一阶动态电路的暂态分析一、填 空 题2.4.1 短路,开路;2.4.2 零输入响应;2.4.3 短路,开路;2.4.4 电容电压,电感电流;2.4.5 越慢;2.4.6 换路瞬间;2.4.7 三角波;2.4.8 s 05.0,k Ω25; 2.4.9 C R R R R 3232+; 2.4.10 mA 1,V 2。
二、单 项 选 择 题2.4.11 B ; 2.4.12 D ; 2.4.13 B ;2.4.14 D ; 2.4.15 B ; 2.4.16 C 。
第3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一、填 空 题3.4.1 ︒300.02s A 10, , ; 3.4.2 V )13.532sin(25)(︒+=t t u ;3.4.3 容性, A 44;3.4.4 10V ,2V3.4.5 相同;3.4.6 V 30,20V ;3.4.7 A 44,W 7744;3.4.8 A 5;3.4.9 减小、不变、提高;3.4.10 F 7.87μ;3.4.11 20kVA ,12kvar -;3.4.12 不变、增加、减少;3.4.13 电阻性,电容性; 3.4.14 LC π21,阻抗,电流;3.4.15 1rad/s ,4;3.4.16 Ω10;3.4.17 P L U U =,P L 3I I =,︒-30; 3.4.18 P L 3U U =,P L I I =,超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题3-2图所示为一交流电路元件,已知 u2220si3 n1 (t)4V .
(3)元件为纯电容C=31.8μF时,求i、 I 并画出电压电流的相量图。
电压相量为:U 22/00o V
i
+
u
-
(3)纯电容元件
I j C U j 3 3 . 8 1 1 1 6 4 2 0 / 0 o 2 2 / 0 o A 9 0 .2
Q UsIi n 2o (0 3.9 2 o)
i
+
+
uR R
-
+
u
uL L
-
+
uC C5.(9 2o)63.18var
U 20 /0 2o0 V
I 4/3.2 9oA
3-8、题3-8图所示电路中,已知 U C1/0o V ,求 U 。
(1)元件为纯电阻R=100Ω时,求i、 I 并画出电压电流的相量图。
电压相量为:U 22/00o V (1)纯电阻元件
i
+
u
-
iu222s 0i3n1 t4 2.2 2 si3n1 tA 4 R 100
I U 22/00 o2./02oA R 100
3-2、题3-2图所示为一交流电路元件,已知 u2220si3 n1 (t)4V .
U ( 2 j 2 ) I U C ( 2 j 2 ) 0 . 5 ( j 0 . 5 ) 1 / 0 o
2 /9o 0 1 1 j2 2 .2/6 3 .4 3 o3 V
3-9、题3-9图所示电路中,已知U=220V,R1=10Ω,
XL103, R2=20Ω,试求I1、I2、I及平均功率。 I
30o
A
+
+
iS
R uR
u
-
+
C uC
-
-
U RR I S3 0 12/0 3o0 152/0 3o0 21.123/3o0V
U C j1 C I Sj10 1 2 0 5 1 0 6 0 1 2/0 3o0
2002/120o V28.824/12o 0V
设端口电压U的相量为:U 22/00o V +
R1
I1
I2
I 1R 1 U jX L12 0 j1 2 /o 0 0 3 0 1 1/ 6oA 0 U
jXL
R2
-
I 2R U 2 2220011/0o A
I I 1 I 2 1 / 1 6 o 1 0 /o 1 0 1.5 6 j9 .5 3 1.0 9/ 53oA 0
试确定阻抗Z的性质。
I L
设阻抗Z的电压方向如图所示。 KVL:U ZU SU L10/0o50 /6o 0
+
US
+ UL -
Z
+
UZ
-
-
1 0 20 5 j4.3 3 8.6 6 / 3o0 V
I jU L L5j /0 6 L o0 5L 0 /3o0 A 则阻抗Z的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为:3o0 (3o0 )0o
-
+
C U2
-
3 j 0 3 .8 1 5 5 /0 0 o 4 .7 3 / 5 4o 6 5/ .0 0 o 7 6 .6 8 /4 3 8o.V 3
j3 .8 15
j31.85
u 16.6 88 2sin( 3 41 3o)4 .V 3 t
3-7、题3-7图所示的RLC串联电路中,已知 u202 0sin(t 321o0)4V ,
1.7 8 j1 3.1 0 1 6 .4 4 j2 1.9 4 4 4 .3 2 j35 315 /8 3.1 3 o V
U R 2.1/2 3 3o0 V U C 2.8 8/2 4 1 2o0 V U 35 /8 3.1 3 o V
UR UC
为提高电路的功率因素,并联电容C=5.1μF,求电容并联
前、后电路的总电流各为多少?
i
电压u的相量为:U 22/00o V
P U c0 I o o ( s 3 0 o [ ) ] 2 2 1 0 0 9 .8 6 36 6 W 20
3-10、在题3-10图所示的电路中,已知 I S1/8 4o5 A, 求电压 UAB。
IS
10Ω
A
j2Ω B
+ UAB -
20Ω
j6Ω
U A B ( 1 ( j2 2 0 ) j 6 0 ( ) j 2 2 j 6 ) 0 I S ( 1 ( 1 2 0 ) 2 0 0 0 ( ) j 2 j 6 j 6 )I S
-
-
3 0j3.9 9j7.6 9
30 j3.9 7
3-7、题3-7图所示的RLC串联电路中,已知 u202 0sin(t 321o0)4V ,
R=30Ω,L=127mH ,C=40μF,计算: (2)电流的有效值 I 及瞬时值i ;
U 20 /0 2o0 V
IU20/020o Z 30j39.7
UR120V UL15.69V UC31.84V
3-7、题3-7图所示的RLC串联电路中,已知 u202 0sin(t 321o0)4V ,
R=30Ω,L=127mH ,C=40μF,计算: (5)P及Q 。
PUcIo 2 so(0 3.9 2 o) 20 40 co5 s.9 (2o)48.62W
R=30Ω,L=127mH ,C=40μF,计算: (1)感抗、容抗及阻抗;
X L L 3 1 1 4 2 1 3 7 0 3 .9 9
X C 1 C31 4 1 4 0 1 6 07.6 9
ZRjXLjXC
i
+
+
uR R
-
+
u
uL L
-
+
uC C
3-1、已知某一元件的电压、电流(关联方向)分别为下述3种情 况,它可能是什么元件?求元件的阻抗。
(1)u 12 0 c1 o 3 t 0 s 4 o ) (5 V i 2 2 ,s1 i3 t n 0 1 ( o ) 3 A 5
U 1/4 0 o 5 9 o 0 1/1 3 0 5 o V I 2/13oA 5 ZU I 12//1 0 1 3 3 5 5oo5/0o5电阻元件 (2) u 12 0 si1n t0 )(V 0 i 2 ,2 co 1ts 0 )A (0 U 10/0o V I 2 /0 o 9 0 o 2 /0 9 oA ZU I 1 2//0 9 0 0o o5/90oj5 电容元件
U
3-4、试求题3-4图所示电路中A0与V0的读数。
设各支路电流、电压 方向如图所示。
设u1的相量为:
I-j10Ω
A0
I1 -jXC
+
U1
100V
V1
I2
10A
A1 -
U 110/00 o V
+
5Ω
j5Ω
V0
U
-
I 1 U j X 1C1X /0 C 9o 0 0 1/9 0o0 j1A 0
I2
10A
A1 -
j101.41/4o 510A
+
5Ω
j5Ω
V0
U
-
U ( j1)0 I U 1j100100141/45o V
所以A0的读数为10A,V0的读数为141V。
3-5、题3-5图所示电路中 U S 1/0 o V ,0 U L 5/0 6 o V
(2)元件为纯电感L=319mH时,求i、I并画出电压电流的相量图。
电压相量为:U 22/00o V
i
+
u
-
(2)纯电感元件
I jU L j32 132 /4 0 1 o1 09 3 0 2/. 9 2 0 oA
i2.2 2si3 n1 t(4 9o0 )A
(3)UR、UL、UC及uR、uL、uC ;
+
u
U R R I 3 4 0 /3.9 o 2 12/032.9o V
U L jX L I j 3 .9 9 4 /3 .9 o 2 15.69/12.92o V -
i
+
uR R
- +
uL L
- +
uC C
-
U C jX C I j 7 9 .6 4 /3 .9 o 2 31.48/5.71o V I 4/3.2 9oA
I S (j160j180)18/45o (j20) 180/ 45o
30j8
30j8
15 j 4
180/ 45o 15.52/ 15o
11.6/60o
V
3-11、题3-11图所示电路中,电压 u2220 si3n1 t V 4,
RL支路的平均功率为40W,功率因素 cos10.5。
3-1、已知某一元件的电压、电流(关联方向)分别为下述3种情 况,它可能是什么元件?求元件的阻抗。
(3) u 12 0 c1 ot)s 0 V i( 2 ,2 si1n t)0 A (
u102sin 1t0 (π) 2
12 0 si1 n t 0 π ( π ) 12 0 si1 n t 0 π ()V
2
2
i2 2s i1 nt0 (π)A
U 1/09o0V I 2/18o0A
Z U I 1 2 / /1 0 8 9 o o 0 0 5 / 2 7 0 o 5 /9 0 o j5 电感元件
3-2、题3-2图所示为一交流电路元件,已知 u2220si3 n1 (t)4V .
U R152/0 3o0VU C202/0 12o0V iS U U R U C 12 / 5 3 o 0 2 0 2 / 0 1 2 0 o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