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建设与公路绿化对环境影响分析

合集下载

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及预防措施随着江西省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公路建设步伐越来越快,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公路建设对我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但是随着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公路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也大量凸现出来,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如何面对公路建设造成的环境问题,如何按照现阶段江西省实际情况,分析评价公路建设各阶段对环境的作用与影响,采取何种措施减少或杜绝公路环境污染、恢复路域生态损失,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一、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1、社会环境、经济效益影响公路建成后,会对沿线的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文化环境产生影响。

①公路建设必然会占用大量的土地,并且公路建成后会使沿线各地区的土地功能发生变化,将由单一的农业用地和林业用地转变为多行业提供服务的特殊用地,破坏了原有土地使用功能。

②公路建成后会增大沿线地区的交通量,增加该地区的交通事故,在一定程度上干扰附近居民的出行安全。

③公路建设会造成一定数量居民的拆迁,使沿线居民人口结构及需求发生变化,改变了原有居民的联系及交往方式,影响区域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并在经济上造成部分资源浪费。

④公路的修建会破坏一些原有的历史、文化遗址、名胜风景及保护区,产生一定的视觉污染。

2、生态环境影响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施工期间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性破坏,因施工机械的使用及大量的开挖取土,破坏了土体原有的自然结构和水的循环路径,相应地改变了生物的生存环境,影响其生长、活动的规律,破坏了生态系统平衡。

二是公路建成后,路体分割了生物的生存空间,使公路附近的动物容易被汽车撞伤、撞死,并且由于汽车废汽、噪声和有害物质的产生,会使生物栖息的生态环境(如空气、水、土壤等)逐渐恶化,引起生物发育不良、繁殖机能减退、疾病增多、抗病能力下降,从而造成种群数量减少,有时可能会影响整个生物群落。

空气、噪声影响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对空气产生的污染主要有:公路建筑材料中的石灰、水泥、粉煤灰等含有大量的粉尘,在运输和施工过程中如果不采取适当措施,会产生大量的扬尘,对周围空气造成污染。

公路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公路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公路施工环境保护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公路建设在改善交通状况、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公路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水土流失、生态破坏、噪声污染、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等。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减少公路施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至关重要。

一、公路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一)生态破坏公路施工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这可能导致植被破坏、动物栖息地丧失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

在施工过程中,挖掘、填方等作业会改变地形地貌,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

(二)水土流失施工过程中的土方开挖、填方以及弃土等活动,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容易引发水土流失。

大量的土壤流失不仅会降低土地肥力,还可能堵塞河道、影响水利设施。

(三)噪声污染施工中的机械设备运转、车辆运输以及施工人员作业等都会产生噪声。

长期处于高强度噪声环境中,会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如干扰睡眠、引发听力损伤等。

(四)大气污染施工中的土方作业、物料运输和堆放等会产生扬尘,机械设备运行会排放废气。

这些污染物会降低空气质量,对周边居民的呼吸健康造成威胁。

(五)水污染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如施工机械冲洗废水、混凝土养护废水以及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等,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污染周边水体,影响水质和水生生物的生存。

二、公路施工环境保护措施(一)规划与设计阶段的环保措施1、线路优化在公路规划和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尽量避开生态敏感区、自然保护区和水源保护区等。

通过优化线路走向,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环境影响评价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分析施工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减轻措施。

3、生态恢复设计在设计中制定生态恢复方案,包括植被恢复、动物通道设置等,以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二)施工过程中的环保措施1、水土保持(1)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先做好边坡防护和排水工程,再进行土方开挖和填方作业。

(2)对施工中的挖方和填方边坡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种草、植树、设置挡土墙等,防止水土流失。

公路建设中存在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公路建设中存在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公路建设中存在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高等级公路建设也随之快速发展,取得了丰收成果。

但是在享受经济发展和交通便利的同时,我们周边的生态环境却变得越来越脆弱。

公路建设已成为影响和破坏地区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解决好公路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经验分析了现阶段公路建设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形成原因,并有针对性的论述了公路建设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公路建设;生态环境问题;公路绿化;应对措施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rapid economic growth, and highway construction also will b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arvest results. However, in the enjoymen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ransport facilit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urrounding u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fragile. The road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impact and damag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us, the solution of ecological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good road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Plan.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many years of experience in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caused by this stage highway construction and formation of specific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 discussed in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process, for colleagues’ reference.Keywords: road construction;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road greening; response measures中图分类号:X1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引言:交通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要想富,先修路”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道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道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浅谈道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摘要:近年来公路建设日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伴随道路建设的同时对周边环境也造成多方面的影响。

因此,在道路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并应用生态学原理,做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本文论述了如何加强环境保护和管理改善道路条件,因地制宜地解决好道路建设的环境保护问题,使道路真正融入自然环境中从而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路”。

关键词:环境保护;水土流失;措施;声屏障中图分类号: s15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道路对环境的影响在以往的道路建设观念中,道路是单纯以人类经济发展为出发点而进行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建设成本与工程工期就成为工程建设的首要考虑因素,以致传统的道路设计理念中很少融入生态环保思想,因此,当道路和各种交通工具为人类社会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对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的分割、干扰、破坏和污染等各种负面影响也在不断加深和扩大。

1、路基开挖或堆填,会改变局部地貌。

在地质构造脆弱地带易引起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在石灰岩地区易引起岩溶塌陷,在高寒山区易引起雪崩等灾害。

2、开挖路基有时会影响河流的稳定性。

例如大量弃土倾入河谷、河道,使河床变窄,易引发山洪、泥石流等灾害。

3、道路建设占用大量土地,尤其是高速公路工程量大,施工期长,其施工场地、运输便道、生活设施等用地面积更大,因而对生物多样性影响明显。

路面对植被的长期破坏,路基两侧对植被也造成一定影响,在生态系统脆弱地区,植被破坏会加剧荒漠化或水土流失。

对森林、草地的破坏,会影响野生动物的正常活动。

另外,道路建设有时还会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产生不利影响。

4、对城镇、乡村、农田及各种建筑设施产生一定影响。

有时还会对历史文物产生不利影响。

5、河沿线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污染。

如引起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植物污染及噪声影响沿线居民的正常生活。

通常,山区道路建设难度大.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远比平原地区大。

公路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及环保措施

公路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及环保措施


5 2一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IIljjji llIIII il:;;i jij;j; 困
NZ i a Z I 。 — U . U a t I
傅 文辉
( 江 市 四通 公路 工程 有 限 公 司 , 苏 镇 江 22 0 ) 镇 江 120
视。 虽然 , 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也要求对环境 影响进行分析评价 并提出相应 的环保措施 , 但 由于公路工程可能对沿线土地资源 、 水资源 、 森 林资源 、 生动物资源 、 野 景观资源等造成 的影 响 和破坏程度大多没有量化的指标滩 以用价值或 价格来衡量) , 因而在实际操作过程 中, 从管理层 到设计人员 , 往往忽略工程建设 与使 用对 环境 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导致 公路规 划与设计 在 环保方面 的“ 先天” 缺陷。 2 . 2工程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 施工期主要包括施工放样 、 场地清理 、 地 征 及拆迁 安置、建立施工驻地等施工前期准备 工 作和正式组织施工两大活动。 施工期间拟建项 目由于挖土填土 、 土弃 借 土、 改移河道 、 清理表 土、 开采料场 等活动会 造 成地表植被破 坏、 地形 改变 、 沟谷 大量消失 , 恶 化生物栖息的生态环境 , 加速地表侵蚀 , 大地 增 表径流 , 增加水土 流失 , 改变 自然 流水形态 , 加 剧水质恶 化, 从而直接导致对 自然环境的破坏 。 筑路材料的运输 装卸 、 各种混合料拌合 、 借 土开挖及弃土堆放 、土石方调运等活 动会造 成 短期内粉尘污染 。 另外 , 由于施工期增加大量机 械作业 的尾气排放, 使空气质量恶化。 运输 车辆 的增加和调整运土石方的落 土也会 使 相关公路 交通条件的恶化 , 对原有交通秩序 产 生较大 干扰。
摘 要: 重点分析 了公路 工程 前期 、 工期 和 营运 期各 个 阶段 对 沿线 自然环境 造 成的影 响 , 施 有针 对性 地提 出些相 应 的环保措 施 , 以 减 少公路 工程给 自然环境 带 来的 不利影 响。

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分析与防治措施探讨

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分析与防治措施探讨

科技7钉捌刎晒觌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Ⅱ向分析与防治措施探讨郭红陈霞(正阳县农村公路管理所,河南驻马店463000)[}商要】环境是^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开发建设活动是人类维持生存和争取发暖的必更手段,公路的建设正是一种促进国家经济的重要开发建设活动,公路的建设格将对环.谠产生影响,也逐渐暴露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问题。

幸运的是,公潞建设所产生的环境破坏已经引起了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并且他矗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瞎罐词】公路建设;环境;影响;措施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开发建设活动是人类维持生存和争取发展的必要手段,公路的建设正是一种促进国家经济的重要开发建设活动,公路的建设必将对环境产生影响,也逐渐暴露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问题。

幸运的是,公路建设所产生的环境破坏已经引起了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并且他们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1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分析1.1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水土流失公路建设在平原区要取得协调舒适的纵坡就要填方,在山岭区更是要涉及到大量的开挖和回填,破坏了地面植被和原有地貌,导致地表裸露,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弃土、弃渣,不采取适当措施妥善处理,而随意倾倒,会加剧水土流失。

1.12地质灾害公路建设避免不了填方和挖方,如在平原区填筑高路堤,在山区修筑路堑,需大量挖方。

这样高填深挖会给地质结构产生影响,产生如滑坡、崩塌、泥石流以及高寒地区的雪崩地质灾害。

1.13对动植物的影响进行公路建设时,必然要消除和砍伐树木及其他植物,改变地形,因而会造成对动植物的干扰,打破野生动物的天然栖息地以及觅食±也o 12时地表、地下水系的影响公路建设对水的影响,—般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水的污染,另一方面是水系重构。

121施工期造成的水污染主要有1)施工中的弃土弃渣等固体废物直接排放水体,造成水污染。

2)大桥施工时对河流的污染。

3)施工时产生的施工污水、生活污水所造成的水污染。

公路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公路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公路施工对环境的影响【摘要】主要阐述了公路施工对生态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大气环境、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提出了公路环境保护的方法。

【关键词】公路施工环境影响公路建设工程量大、路线长、路基宽、点多、跨越城市农村,涉及面广,对环境的影响范围大,贯穿于公路建设和使用的全过程。

施工过程中,由于地域不同,建设环境的差异,会对周边的环境带来各种影响,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

一、公路施工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1植被破坏植被是空气的净化器,能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植被的减少将影响区域大气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平衡。

公路施工过程中,首先是征用大片土地,破坏绿色植被,其次是公路两侧20m范围内的植被遭受践踏、碾压等一系列人为活动破坏。

施工期临时用地,包括施工便道、拌和场、施工营地和预制场等,因施工作业的影响,使地表植被遭受损失;取、弃土作业,使原有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施工期由于筑路材料运输、机械碾压及施工人员踩踏,施工作业区周围土地上的植被遭到破坏。

在林区修建公路,将会在密闭的森林中打开一条风道,车辆行驶造成的涡流会加强公路附近的空气流动,使原来郁闭的生境发生变化,可能使一些阴生植物消失。

1.2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淀的整个过程。

在公路建设过程中,由于路基工程的施工,开挖或填筑,造成局部地形的改变和植被的破坏,打破了地表土与植被之间原有的平衡关系,产生了挖方、填方以及取、弃土场等。

这些新产生的坡面,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在雨季尤其是暴雨冲刷时,坡面被冲刷成深达30cm~40cm的冲沟,造成严重水土流失。

1.3生物多样性公路的建设,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破坏原有的植被和生态环境,产生生境碎片,使生物的生存环境发生变化,对某些珍稀濒危动植物产生一定的伤害,造成生物资源的减少,甚至导致一些物种的消失,对生物的多样性造成不利影响。

对水环境的影响公路建设过程会导致地上、地下水流与数量的变化,进而影响路边甚至距路较远地区的动植物。

公路绿化与环境保护

公路绿化与环境保护

公路绿化与环境保护在现代社会,公路如同城市与乡村的脉络,承载着人员与物资的流动。

然而,在公路建设与使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减轻这种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公路绿化成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举措。

公路绿化的意义深远而广泛。

首先,它具有显著的生态保护作用。

公路建设往往会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导致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等问题。

通过绿化,可以在公路沿线种植各类植被,这些植被的根系能够牢牢抓住土壤,减少雨水对地面的冲刷,从而有效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而且,植物还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灰尘,净化空气,改善公路周边的空气质量。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尾气排放,其中包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污染物。

公路两旁的树木和花草能够吸收这些污染物,并通过光合作用将其转化为氧气和无害物质,为人们创造一个更加清新、健康的环境。

其次,公路绿化对于降低噪音污染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随着交通流量的不断增加,公路上的噪音问题日益严重。

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音不仅会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

而绿化植物,特别是高大的乔木和茂密的灌木丛,能够起到良好的隔音效果。

它们可以阻挡和吸收声音的传播,降低噪音的强度,为居民和行人创造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

此外,公路绿化还能够美化环境,提升景观品质。

一条绿化良好的公路,就像是一条绿色的走廊,给人以美的享受。

不同季节的花卉和树木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姿态,为单调的公路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这不仅能够缓解驾驶员的视觉疲劳,提高行车安全性,还能够提升周边地区的整体形象,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在公路绿化的实施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科学性是首要原则。

要根据公路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地形等自然条件,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

比如,在干旱地区应选择耐旱的植物,在盐碱地区应选择耐盐碱的植物。

同时,还要考虑植物的生长特性和生态习性,合理搭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形成多层次、多结构的植物群落,以提高绿化效果和生态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建设与公路绿化对环境影响分析公路建设与公路绿化对环境影响分析摘要:本文重点分析了公路建设与公路绿化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同时通过与国外公路环境保护进行了比较,指出我国今后的发展方向。

具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关键词:公路建设公路绿化环境保护环境影响评价措施中图分类号:S73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引言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保障,环境保护一直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公路建设步伐越来越快。

近年来,我国公路总里程不断增长,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公路在国民经济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位置愈来愈重要。

伴随着公路的高速发展,公路建设对环境的破坏、公路运输对环境的污染及公路对周边环境影响等问题也大量凸现出来。

如何面对公路建设产生的环境问题,如何按照现阶段我国实际情况,分析评价公路建设各阶段对环境的作用与影响,采取何种措施减少或杜绝公路环境污染、恢复路域生态损失,这是摆在我们广大公路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1 公路建设公路是建筑在地壳表面、供车辆行驶的线形建筑物,它裸露于自然,供各种车辆或行人通行。

因公路是一种线形建筑物,它必将对其周边环境造成影响,破坏原有的地质、水文、植被等原有平衡,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沿线的气候及生态环境。

1.1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1.1工程毁林占地对植被的破坏毁林占地是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

我国公路建设多位于经济相对发达的东、中部地区,地貌类型一般属于低山丘陵和平原,沿线多以农田为主,少数路段穿越山林及村庄。

路面所征用的土地将永久性地改变土地使用功能,地表覆盖性质发生变化,原有的植被被永久清除。

穿越村庄所占用的居民住宅与企业,重新安置需占用新的土地,使中国长期存在的人地矛盾更加突出,同时也破坏了新土地上的生态平衡。

此外,还有施工场地、临时道路、材料堆场、临时取土等临时占地,将破坏原有土壤和植被,使区域内地表裸露增加,对环境的稳定性下降,对风力、水力作用的敏感性增强,容易发生生态恶化。

公路建设造成了严重的植被破坏,而植被的减少将影响区域大气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平衡。

1.1.2工程施工对植被的破坏各种施工活动包括土石方工程、桥梁工程、道路平整、施工机械活动、材料堆放、临时营地都会破坏地表植被。

其中,土石方的开挖由于破坏了地表土层,只留下坚硬的岩石,植被难以恢复。

其他地表活动造成的植被临时破坏会引起水土流失,如果水土流失严重也将影响植被的恢复。

施工中的弃渣会影响路边植被生长和农田生产。

施工产生的扬尘和其他有害气体对路边植物的影响不可忽视,尤其是沥青的熬炼对附近的植被可造成严重伤害甚至死亡。

同时施工人员的活动包括施工活动和生活活动亦会对植被产生严重的破坏。

1.1.3施工期对自然景观的影响土石方工程是公路建设的一个重要施工活动。

为了保证公路的平直,经常需要开山平路,挖方段土石可用于铺垫附近路基,但当挖、填方不平衡时,需开凿大量山体,开山取石破坏了山体的表层,毁坏植被造成岩石裸露,使植被难以恢复,从而破坏自然景观。

根据现有的公路建设经验,在有些已建成的公路两旁,这种现象比较常见。

一座座青山被挖去一块一块,给人一种很不协调的感觉,对自然景观的损害很大。

由于挖去了地表土层,只剩下坚硬的岩石,植被再生非常困难,而且需较长时间才能重新生长。

此外由于山坡失去了植被保护,易受雨水冲刷,导致山体滑坡,从而对景观环境产生更大的破坏。

1.1.4施工期对土壤的影响土壤是许多生态活动和人类活动的基础,它支持者农业生产和人类其他活动。

在公路本身以及取土场地或河流周围,人们可以看到许多土壤侵蚀的例子。

它起源于同受公路工程干扰的水流和土壤之间的相互作用。

公路施工时坡地土壤的不稳定性是一个重要因素。

公路建设在导致植被消失和破坏的同时,又加速了光秃坡地的土壤侵蚀。

在某些场合,侵蚀可能会在一些远离公路本身的区域造成损害,如滑坡、河流淤积、堤坝损坏等。

土壤侵蚀使人们遭受相当大的损失,包括丧失田地和作物、因河流湖泊淤塞而减少渔业收入等。

施工期路肩及边坡的雨水冲刷,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使附近河流中的悬浮物浓度升高;扬尘及冲刷物质进入农田,影响土壤机械组成和结构,而且这些泥土多为生土,有机物含量低,过多进入土壤,将使土壤肥力下降,影响农作物产量。

1.1.5施工期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公路修建过程中,处置不当常常会引起水土流失,特别是公路施工中高挖低填处的取土场或弃土场地,山体会因扰动后引起塌方、滑坡等破坏。

经专家统计,在平原地区,覆盖较差时,为轻度侵蚀,覆盖较好时为微度侵蚀;在20度缓坡时,在较好植被覆盖下,为微轻度侵蚀;而在地表无覆盖即覆盖率1%时,20度缓坡为强度侵蚀,40度陡坡为剧烈侵蚀;在60度陡坡下,80%覆盖率为强度侵蚀、无覆盖为剧烈侵蚀。

由此可见,施工过程中,在植被破坏后的路基、施工场地、材料堆场、采石场等地都会发生水土流失的现象。

如果公路沿线进过较陡坡度的山区,且植被破坏严重,侧加剧水土流失的产生,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因此,在清理后的区域和坡地,尽快恢复植被是减少水土流失的重要的措施。

1.2营运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营运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有公路对原生态区域的分割阻断、人类活动的延伸、交通事故、沿线服务设施排放的污水和垃圾、筑路改变地表径流流向、车辆排气中铅化物降落到农田等造成的生态影响。

生态区域的分割是公路对野生动物的主要影响。

随着森林的减少以及居民和交通网对森林的分割,使得动物活动范围日益减少,而这种日益减少的活动区域正威胁着越来越多的野生珍稀动物,最终会导致这些动物的灭绝。

从历史的发展以及其他地区的经验证明,公路网的建设对野生动物影响很大,公路网将野生动物活动所需的大面积森林分割成小区域,这种小的区域无法满足其生存需要,野生动物的领地逐渐缩小,使其无法获得充足的食物。

车流量的增加、人类活动的延伸、活动范围的缩小无法使野生动物有机会交配繁育后代,从而加重了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随着人类活动能力的增强,人们占用大量土地开发沿线的工业、农业、旅游等,根本改变了原有的生态环境,由自然环境变为人造环境,并产生大量污染物,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潜在威胁。

在公路营运过程还可能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是破坏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受交通事故威胁最大的是沿线山林植被和水系,从而影响人类生活、生产甚至生命安全。

同时,修建的公路形成一条穿越沿线地区的长坝,使原来的地表径流流向发生改变,必要的涵洞尽管对这种影响有所缓和,但个别地段仍会排水不畅,易积水成涝,改变土壤成分和通气状况,影响作物生长,严重时使地下水位上升,造成次盐渍化的潜在威胁。

以前,我国普遍使用含铅汽油,汽车尾气排放的铅通过降雨沉降进入土壤,铅的长期积累使生物地球化学平衡遭到破坏。

最终超过土壤忍耐极限,造成对作物的危害,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鉴于铅的毒理作用,现在正在使用的无铅汽油,将是消除铅影响的有效途径。

2 公路绿化2.1公路绿化的概念公路绿化是指在公路两侧边坡、分隔带及沿线空地等一切可绿化的公路用地,利用绿色植物合理覆盖的工程。

包括公路边坡(高填土边坡和挖方边坡)、绿化带、土路肩、中央分隔带和机非隔离带、环岛、跨线桥、高架桥和立交区等。

公路绿化主要是发挥景观效益。

从工作内容上看包括公路绿化的规划、设计和植物的栽培、养护等方面。

2.2我国公路绿化发展的几个阶段我国的公路绿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始阶段,以栽种行道树为标志,其主要目的和功能是美化路容和改善行路条件,如:在炎热的夏季,可为行人提供遮荫等。

第二阶段为发展阶段,以景观规模的迅速扩张为标志,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产物。

汽车的普及,高速公路的建设,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人类崭新的生活方式,拓展了人类社会对环境美学的认识。

公路环境作为人们最为熟知的生活环境之一,其美学和生态价值得到了迅速提升。

绿化对美化环境和改善生态的作用被重新赋予了新的含义,其表现形式层出不穷。

如20世纪初美国设计师提出的公园式道路(Parkway)的设计理念(Simomson,2003),主要强调汽车以及道路两旁的景观所带来的行车愉悦感,是道路成为与绿色空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日本景观设计师则倡导把道路融入景观和体现道路特色、文化特色结合起来,使得日本的道路景观极具个性特点。

我国高速公路景观发展的历史不长,人们对高速公路景观的认识尚比较肤浅,大都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内涵,因而以单纯的草坪或单纯的灌木来创造所谓“大片绿地”的案例比比皆是。

公路绿化的第三个阶段是成熟阶段即生态阶段。

生态化最早体现在欧、美学者对绿色通道(Greenway)的设计理念中,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即景观生态学中廊道(Corridor)或绿篱(Hedgegrow)效应运用于绿色通道的设计,则是生态化理念的最早体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由于生态学的发展日益普及和自然环境资源的日益减少,生态学的观点广泛运用于景观规划设计,如我国学者提出的生态园林(王浙浦,1999)和城市森林等理念。

国外学者也根据森林植物在城市环境和城市居民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提出了对城市树木的生态功能、文化价值进行重新评价。

其中的生态功能就包含吸收CO2和释放O2的功能,树木对污染气体Nox、CO、SO2等的吸收作用,树木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等。

生态化阶段是景观化发展的结果,也是人们对美的认识由人文趋向自然,由感性趋向理性的必然结果。

生态化的绿化是自然美学形式与生态科学内涵的有机结合。

当前是我国公路绿化由景观化阶段即将进入生态化阶段的重要转型时期,迫切需要应用多科学的知识,对绿化的结构与功能,效益与管理,进行全新的评价和认识,以便为生态化公路绿化体系的构建提供科学依据。

尽管如此,人们对生态化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的。

诚然,简单的自然生态形式是生态的反映,但并不等同于生态化。

作者认为:生态的核心是生态效益和健康。

就公路绿化而言,其核心是植被系统对生态平衡的维持和环境质量的改进,因而需要从公路环境自身的特点和植物的环境功能去进行理解公路绿化的深刻内涵。

这正是过去在公路绿化的研究中所欠缺的。

2.3公路绿化的内容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公路绿化的多功能性日益体现,公路绿化学科愈来愈交杂了多学科的概念和方法,主要有①道路工程学:道路的形状和构造是绿化种植的基础,绿化种植必须与之相适应,才能构成一幅完美的景观;②景观园林学是公路景观美学的基础和设计手段,景观园林学的视觉、时间、空间等美学概念在高速公路时代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③生态学:生态学是公路绿化的基础学科,是公路绿化科学持续发展的保证;④造林学:是公路绿化实施的技术基础,也是公路绿化的主要技术内容;⑤植物保护学等是公路绿化管理的主要技术内容之一。

公路绿化的外在效益是景观效益,内在效益是生态效益,因此,公路绿化建设思想是工程学、景观园林学和生态学思想;公路绿化的组成材料是各色多样的植物;公路绿化植物的组织手段是园林工程设计;公路绿化植物的实施手段是种植技术和养护技术;对植物材料特性的认识和运用是公路绿化技术的核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