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礼物

合集下载

《生命的礼物》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生命的礼物》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生命的礼物》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生命的礼物》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篇一」①当你在森林小径散步时,可能会看到一片不起眼的枯叶,但你的脚还没有踏上去,“枯叶”却突然飞起,瞬间变成一只闪耀着墨蓝色光泽的美丽蝴蝶。

它翩然飞去,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原来是罕见的枯叶蝶。

②你或许还会看到一只虎甲在路上迅速跳动,细看却觉蹊跷——“虎甲”竟然长着超长的触角!原来这是一种螽斯①的若虫②,它模拟虎甲的体色、外形和跳跃行为,以防被猎食。

直至完成最后一次蜕皮,它就会成为一只巨大的`螽斯,前翅宽阔,脉络清晰,像一片树叶。

③这就是大自然里奇妙的拟态!④拟态,表现为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或周围自然界物体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很高,简直难以分辨,可以保护其中某一物种或两个物种。

这种相似性可表现在外形、颜色、气味、鸣声和行为等方面。

拟态非常神奇,也很常见,在动物、植物和真菌界都存在,也吸引了很多科技工作者探究其原因和机制。

⑤已有的科学研究认为,一方面,大自然的“进化接力赛”促进了不同物种之间互惠互利的协同进化,导致了拟态;另一方面,为了适应相似的选择压力而导致的平行进化也会促进拟态的发生。

研究者推测导致拟态的生物机制可能是这样的:第一步是与调节形态变化有关的修饰基因发生突变;第二步是具更小表型影响的基因受到了选择,导致相似性程度增加。

事实上,亲缘关系很近的动物并不都采用拟态的对策适应环境。

相似的基因组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表型变异和分化?更多物种的拟态及其机制仍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探索。

⑥拟态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大自然的馈赠,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神奇、复杂和美丽,使自然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多样和有序。

拟态的美学特征也经常让我们深感意外,同时也让我们领悟到它存在的道理,从而激发我们的好奇心。

(选自《大自然》总第183期,有删改)【注】①螽(zhōng)斯:一种昆虫。

②若虫:蝗虫等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在卵孵化之后,翅膀还没有长成期间,外形跟成虫相似,但较小,生殖器官发育不全,这个阶段的昆虫叫做若虫。

生命的礼物读后感100字

生命的礼物读后感100字

生命的礼物读后感100字摘要:1.介绍《生命的礼物》这本书的基本信息2.书中核心观点和作者的认识3.书中的实用建议和启示4.读后对自己的生活和人生观的改变5.推荐读者阅读此书正文:【提纲】1.介绍《生命的礼物》这本书的基本信息《生命的礼物》是一本探讨人生哲学和心灵成长的书籍。

作者通过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分享了许多关于生活、爱和自我成长的智慧。

这本书以第一人称视角展开,语言简洁明了,内容深入浅出,既适合新手阅读,也适合有多年阅读经验的人士品味。

2.书中核心观点和作者的认识书中主张人们应该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对待自己和他人充满关爱和尊重。

作者认为,生命的礼物就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美好,而不仅仅是追求物质和名利。

通过自省和内观,我们可以找到自己内心的力量,抵抗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

3.书中的实用建议和启示书中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建议,如学会感恩、培养乐观的心态、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这些建议并非空洞的理论,而是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实践总结出来的。

读者可以借鉴这些建议,调整自己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从而实现心灵的成长和生活的幸福。

4.读后对自己的生活和人生观的改变阅读《生命的礼物》让我深刻认识到,生活中许多美好的瞬间往往被我们忽略。

我开始更加关注身边的亲朋好友,学会感恩他们的陪伴和关爱。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境,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挑战。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人生的真谛,引导我朝着更加充实、有意义的生活迈进。

5.推荐读者阅读此书《生命的礼物》是一本极具可读性和实用性的书籍,无论您处于哪个年龄段,都能从中受益匪浅。

如果您希望在心灵成长的道路上找到指引,或者希望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和幸福,我都强烈推荐您阅读这本书。

《生命的礼物》阅读题和答案

《生命的礼物》阅读题和答案

《生命的礼物》阅读题和答案那年,在美国考得驾驶执照,同时发给一张淡红色的小卡,卡上写着:按照统一的人体捐献法规,当我死之时,我作如下选择:a捐献我的任一器官和部件。

b捐献我的心脏起搏器(植入日期为某年某月某日)c捐献下列部件和器官——d不捐献我的任一器官部件和心脏起搏器。

以下是亲笔签名和日期。

真新鲜!要是我母亲见了,一定大惊失色。

美国人简直是疯子!她虽然不相信“来生转世”之类的说法,但刚领到驾驶执照就谈死,她会认为“不作兴”,再说捐献器官,把尸体弄得支离破碎,她会认为太残酷。

不过,我在a项上作了选择,就是说,一旦发生意外而死亡,我愿意捐献我的任何一个器官和部件。

我签上自己的大名,把卡贴在驾驶执照后面,并把“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贴在驾驶执照正面。

我端详这张驾驶执照,想象万一我遭不测,警察和救护人员赶到现场,翻开驾驶执照一眼就能看见“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就会立即拿我的器官去解救另一个垂危的生命……这是一份生命的礼物,赐予和被赐予都是一种幸福。

美国大多数人都愿意做这种选择,我非常赞成这种做法。

只是当时,我不曾将此事告诉母亲,怕她整天提心吊胆。

不久前,在一份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一美国青年在一场车祸中不幸丧生,根据他生前的愿望,医生摘取了他身上所有的可供利用的器官,两只肾脏分别移植给当地和欧洲的两名肾功能衰竭者,心脏和肝脏分别移植给两名濒(bīnpín)临死亡的患者,两只眼球给两个失明者作了角膜移植。

这位青年捐献的生命礼物,使四个垂死者重获新生,两个盲人重见光明。

当记者访问这个青年的母亲时,她说,她为儿子的行为感到骄傲,同时她还感谢那些接受她儿子器官的人,他们使她儿子的一部分在他们体内存活,她儿子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的儿子!我把文章拿去读给我80岁的母亲听,她听了半晌(xiangshang)不说话,最后她缓缓地说这个母亲实在了不起只是我这样老的器官不知还能不能派上用场我激动得一把抱住她:“你真是我的好妈妈!”(1)给文章倒数第二自然段中缺标点的地方补上标点符号。

悦纳生命的礼物摘抄

悦纳生命的礼物摘抄

悦纳生命的礼物摘抄
(实用版)
目录
1.悦纳生命的礼物的意义
2.如何悦纳生命的礼物
3.悦纳生命的礼物的重要性
正文
生命的礼物,是指我们在生命中所遇到的一切,包括好的和不好的。

悦纳生命的礼物,就是接受生命中的一切,不论好坏,都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

首先,悦纳生命的礼物意味着接受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缺点。

我们必须接受自己的一切,才能真正地爱自己,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其次,悦纳生命的礼物也包括接受他人的一切,接受他人的优点和缺点。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我们必须尊重他人的独特性,接受他人的一切。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与他人相处,才能在人际交往中获得快乐。

最后,悦纳生命的礼物还包括接受生活中的一切,不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我们无法控制的事情,比如生病、失业等。

我们必须学会接受这些事情,用一颗积极的心去面对。

悦纳生命的礼物,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第1页共1页。

课文生命的礼物阅读题及答案

课文生命的礼物阅读题及答案

课文生命的礼物阅读题及答案生命的礼物是一篇非常感人的课文,讲述的是用自己死后可用的器官来拯救那些需要帮助的病人。

下面是店铺网络整理的《生命的礼物》阅读题目及答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生命的礼物》阅读原文那年,在美国考得驾驶执照,同时发给一张淡红色的小卡,卡上写着:按照统一的人体捐献法规,当我死之时,我作如下选择:a、捐献我的任一器官和部件。

b、捐献我的心脏起博器官(植入日期为某年某月某日)c、捐献下列部件和器官——d、不捐献我的任一器官部件和心脏起博器。

以下是亲笔签名和日期。

真新鲜!要是我母亲见了,一定大惊失色。

美国人简直是疯子!她虽然不相信“来生转世”之类的说法,但刚领到驾驶执照就谈死,她会认为不吉利。

再说捐献器官,把尸体弄得支离破碎,她会认为太残酷。

不过,我在a项上作了选择,就是说,一旦发生意外而死亡,我愿意捐献我的任何一个器官和部件。

我签上自己的大名,把卡贴在驾驶执照后面,并把“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贴在驾驶执照正面。

我端详这张驾驶执照,想象万一我遭不测,警察和救护人员赶到现场,翻开驾驶执照一眼就能看见“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就会立即拿我的器官去解救另一个垂危的生命……这是一份生命的礼物,赐予和被赐予都是一种幸福。

美国大多数人都愿意做这种选择,我非常赞成这种做法。

只是当时,我不曾将此事告诉母亲,怕她整天提心吊胆。

不久前,在一份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一美国青年在一场车祸中不幸丧生,根据他生前的愿望,医生摘取了他身上所有的可供利用的器官。

两只肾脏分别移植给当地和欧洲的两名肾功能衰竭者,心脏和肝脏分别移植给两名濒临死亡的患者,两只眼球给两个失明者作了角膜移植。

这位青年捐献的生命礼物,使四个垂死者重获新生,两个盲人重见光明。

当记者访问这个青年的母亲时,她说,她为儿子的行为感到骄傲,同时她还感谢那些接受她儿子器官的人。

他们使她儿子的一部分在他们体内存活,她儿子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

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的儿子!我把文章拿去读给我80岁的母亲听,她听了半晌不说话,最后她缓缓地说:“这个母亲实在了不起,只是我这样老的器官,不知还能不能派上用场。

幼儿园儿歌生命的礼物教案

幼儿园儿歌生命的礼物教案

幼儿园儿歌生命的礼物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儿歌,让幼儿了解生命的意义和珍贵性。

2.培养幼儿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让幼儿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3.引导幼儿关注自身生命、保护生命的意识,并养成珍惜生命的好习惯。

教学材料教学材料为经典儿歌《生命的礼物》。

课前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音乐播放器和《生命的礼物》音乐文件。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1.引入学生到幼儿园所在的生命的纪录片,让幼儿感受到生命的珍贵。

2.提醒幼儿生命是什么,包括自己、其他人、动物、植物等,引导幼儿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步骤二:儿歌学习1.播放儿歌《生命的礼物》,让幼儿听歌曲。

2.教师带领幼儿跟随歌曲旋律摇摆身体,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感情,提高幼儿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3.逐字解释歌词,让幼儿真正理解儿歌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步骤三:情感体验1.让幼儿自由表达对生命的感受和想法,例如生命的美好、珍贵、必须爱护保护等。

教师引导幼儿展开对话,让幼儿能够在情感表达方面获得更多的锻炼。

2.鼓励幼儿自己画出自己的生命,例如自己、家人、宠物、花草树木等,提升幼儿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步骤四:保护生命1.教师提醒幼儿集体对生命、人为干扰、环境污染等相关话题,引导幼儿认识到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保护环境。

2.引导幼儿养成常规的良好生活习惯,例如饮食健康、安全出行、爱护动植物等。

教学总结1.通过儿歌的学习,培养幼儿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2.引导幼儿认识到生命的珍贵和需要保护,养成珍惜生命的好习惯。

3.通过引导情感体验,让幼儿受到生命的美好影响,更加热爱生命。

《生命的礼物》(教学设计)小学心理健康五年级上册

《生命的礼物》(教学设计)小学心理健康五年级上册

生命的礼物教学设计课程背景小学五年级学生正在经历身体和心理上的许多变化,学习和应对压力的能力也在逐步提高。

在这个阶段,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正确的生命观和人生观,对于他们的未来成长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自己和身边的人,认识到生命是多么珍贵而美好的礼物。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1.了解生命的含义和价值;2.培养正确的生命观和人生观;3.能够理性看待死亡和生命的结局;4.掌握简单的生命科学知识。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1.生命的含义和价值;2.死亡和生命的结局;3.生命的科学知识。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在上课前,教师可以预先贴一张卡片在黑板上,上面写着“生命是什么?”。

课堂上,教师可以先问学生生命是什么,它对我们有什么意义?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让他们猜测这张卡片和今天的课堂有什么关系。

第二步:讲解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死亡的含义,然后从最简单和容易理解的角度来讲授生命的含义和价值。

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入生命科学知识的讲解,例如什么是 DNA,人的生命周期等等。

教师可以利用简单的比喻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第三步:讨论在讲解结束后,可以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发表观点和思考。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回答和表现加以点拨和引导,并且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第四步:总结教师可以再次引导学生回想今天的课堂内容,和他们一起总结课堂学习的内容和重点。

可以适当强调生命的珍贵和重要性,以及正确的生命观和人生观。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1.学生对生命含义和价值的理解程度;2.学生对生命周期和生命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3.学生能否理性看待死亡和生命的结局;4.学生参与讨论和表达观点的积极程度。

教学延伸1.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有关生命的创意比赛或者活动;2.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关生命的聚会或者宣传活动;3.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珍惜生命并且关心身边的人。

生命的礼物 欧文亚隆读后感

生命的礼物 欧文亚隆读后感

生命的礼物欧文亚隆读后感【最新版3篇】目录(篇1)一、引言:介绍《生命的礼物》的作者和内容二、主要内容:1.作者与奶奶的亲情故事2.亚隆夫妇的婚姻与面对死亡的勇敢态度3.读者对书中所表达的生命、死亡、爱与存在意义的感悟三、结论:总结全文,表达对《生命的礼物》的读后感正文(篇1)《生命的礼物》是一部由心理学大师欧文·亚隆与他的妻子玛丽莲共同撰写的作品,它记录了亚隆夫妇在玛丽莲罹患癌症走向死亡时的心路历程。

在阅读完这部作品后,我对生命、死亡、爱与存在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书中,亚隆夫妇用他们对爱、生命的理解,把面对死亡的勇敢态度展现得淋漓尽致。

玛丽莲在与病魔抗争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乐观与勇敢,这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与美好。

而亚隆则以无尽的耐心与关爱陪伴在玛丽莲身边,让我看到了爱情在面对死亡时的伟大。

除了亚隆夫妇的故事,书中还穿插了作者与他奶奶的亲情故事。

作者从小在奶奶家长大,他奶奶每天晚上都会给他讲神奇的故事,让他置身于一个充满奇幻的仙境。

这些美好的回忆使作者对生命充满了感激与热爱。

阅读《生命的礼物》,让我更加珍惜生命,明白生命的可贵。

我们要学会用心去体验生命中的每一刻,珍惜与亲人、朋友们相处的时光。

同时,书中也让我认识到,死亡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归宿,我们要学会坦然面对死亡,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

总之,《生命的礼物》是一部充满爱与关怀的作品,它让我重新审视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目录(篇2)一、引言:介绍《生命的礼物》这本书的背景和作者二、书籍内容概述:介绍书中主要讲述的内容和故事情节三、心得体会:分享读完本书后的感受和启示四、总结:对全书进行总结并表达对作者的敬意正文(篇2)一、引言《生命的礼物》是一本由心理学大师欧文·亚隆和他的妻子玛丽莲共同撰写的临终日记。

这本书讲述了他们面对玛丽莲癌症晚期的心路历程,以及对于生命、死亡、爱与存在的思考。

作为一本心理学领域的著作,它为我们提供了对生命和死亡的深刻理解,帮助我们学会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的礼物张天锐今年49岁,他穿着一件深蓝色的旧背心,又黑又瘦,满脸胡渣,总是皱着眉,额头上的皱纹就像是用刀刻上去的。

当我主动向他伸出手时,感觉像握着一块粗糙的石头。

母亲胡久红48岁,是个矮小的女人,她撩起裤腿时,会看到右腿只有左腿一半粗细,小儿麻痹症影响了她的一生。

她走起路来很慢,一脚高一脚低。

在一间门市房前,张天锐拉起卷帘门,神情木然地说:“这就是我们的家,所有的家当。

”事实上,这是一个30多平方米的铺面,屋子被一个小木柜象征性地隔成两半。

外面半间几乎被几十桶脏乎乎的煤气罐塞满了,仅仅留出一条通道。

屋里到处是煤气味。

里面10平方米左右的半间才是这个家庭真正生活的地方。

张天锐坐在一张可以半躺着的竹椅上,胡久红拉过砖头大小的木凳坐下来,我是客人,被让到了仅剩的一张靠背椅上。

胡久红垂着头说:“家里只有3张凳子,碗也不够,所以儿子不大把朋友往屋里带,没地方坐。

”这是一间小到毫无遮蔽的房间,除去一个淡绿色的冰箱和一台100元钱买回来的二手彩电,再没什么像样的家电。

一张双人床和一张单人床沿着墙依次摆放。

胡久红扶住那张木制的小床,“原来儿子就睡在这,这么大的孩子,从来没自己住过一间房。

”停顿了一下,她接着叹气道,“没办法,太困难了。

”就连这间简陋的屋子也不是他们的财产,而是每月500元租来的。

在他们的月工资只有四五十元的时候,这对夫妇就下岗了。

除了力气,他们再没有什么求生的本领。

张天锐做起了搬运工,每爬上高楼换一个重达30公斤的煤气罐,他能获得5元报酬。

而妻子因为残疾,只能在家洗衣做饭,几乎没有收入。

他们唯一的孩子名叫张磊,今年22岁。

就在上个月,他刚刚结束在湖北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护理专业的学校生涯,也完成了在京山中医院的实习任务。

这个家庭还欠着学校一年的学费——4800元。

这笔钱,他们很快就要攒够了。

未来的生活看上去挺有盼头,等交了钱拿到毕业证,张磊也许就将成为医护行业中稀缺的男护士。

坐在他们弥漫着煤气味的家里,张磊空荡荡的硬板床就在我背后。

过去,张天锐每个月给儿子400元生活费,后来物价涨了,张磊的生活费也涨到了600元。

对张家来说,这笔钱得攒上好一阵子,张天锐必须为此扛上120个煤气罐。

胡久红从来没有将这笔钱一次性汇出过,只能每10天给武汉的儿子寄出200元。

我问他们:“张磊抱怨过吗?”母亲沉默地摇摇头。

父亲却盯着墙边一辆锈迹斑斑的手推车。

每逢放假,张磊就推着小车去附近帮父亲送气。

“他不像别个的儿子那么聪明、读书好,但就是蛮听话也蛮老实。

”张天锐慢慢地说。

胡久红突然想起,就在几个星期前,儿子在家里一边帮她洗衣,一边憧憬:“毕业了我就找个事做,不管是好工作还是差工作,你和爸都不用这么辛苦了,爸不用再去搬…坛子‟了。

”一家人也曾在吃晚饭时打算,如果有机会,就让年轻人去南方闯闯,存够了钱,可以回到这座县城里贷款买自己的房子。

“你醒过来吧,你这么孝敬爸爸妈妈,就醒过来看看我们吧。

”5月31日早上6点半,张天锐像每天一样早早开始准备一天的活计。

张磊也起床了,他刚刚结束在京山中医院的实习,那天正准备去医院取实习鉴定。

听他医院的同事说,张磊是个听话的孩子,很受医生老师们的喜欢。

如无意外,那份鉴定应该写得挺漂亮。

张天锐也记得,儿子心情不错,像往常一样穿着T恤和短裤,7点钟就出门了。

可已经开始送“气坛子”的张天锐并不知道,张磊并没有走出太远。

仅仅在离家不到1000米的十字路口,这个只有22岁的年轻人被一辆农用汽车撞倒。

据说,当时下着小雨,好心的路人拨打了120,又用雨伞遮住了已经失去意识的张磊。

20分钟后,他被送往京山县人民医院的重症监护室。

事实上,那时除了头上一点擦伤外,他的身体表面并没有明显的外伤。

当张天锐和妻子接到医院打来的电话时,他们带着家里仅有的2000元现金赶往医院。

看过儿子,这对父母乐观地相信,张磊几天后就能转去普通病房。

胡久红决定在监护室外陪着儿子,让丈夫回家看店。

他们一天也不敢丢掉自己的小生意,无论是半夜12点,还是凌晨3点,餐馆或早点铺的老板只要打一个电话,张天锐就必须马上将煤气罐送到。

可管床医生袁以刚却知道,他面对的这个“蛮年轻帅气的小伙子”情况并不乐观。

在对大脑进行CT扫描后,他发现张磊的脑干已经受到严重损伤。

6月2日,病人呈弥漫性脑肿胀,瞳孔变大。

医院决定迅速为他进行开颅手术,三四个小时后,手术结束,瞳孔缩小。

但第二天,同样的症状再次出现。

当晚,张磊已经无法进行自主呼吸,不得不插上呼吸机。

25个小时后,医生向家属宣告:“从临床上看,病人已经脑死亡。

”这对贫穷的夫妇从未有一刻想要放弃自己的孩子。

守在病房里的胡久红拉着袁以刚的手,只机械地重复着同一句话:“医生,救救我儿子吧,就算只是个植物人也好。

”那个年轻人躺在病床上,看起来就像是随时要醒来的样子。

父母拉着他的手,哭着呼唤:“张磊,你醒过来吧,你这么孝敬爸爸妈妈,就醒过来看看我们吧。

”年轻的女友程丽(化名)用手机在他耳边播放了他们曾经一起唱过的《我想大声告诉你》。

可是奇迹并没有出现,没有一种声音能将张磊唤醒。

按照亲戚们的指点,夫妇俩去菜市场买了一条野生河鱼,然后在河水里将鱼放生。

随后,他们又将儿子的衣服裤子收好,请人带去“收魂”。

胡久红感到,自己就像疯了一样,“只要能救儿子,我们什么方法都不拒绝”。

他们不懂,躺在病床上的张磊还有心跳,怎么就被宣告了“死亡”。

医生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向围住他的病人家属解释脑死亡的含义:病人无自主呼吸,一切反射消失,脑电静止。

几个小时后,这对夫妇终于接受了这绝望的现实,整个人瘫倒在地上。

张天锐用双手捂住了脸,“孩子就是我们的希望啊,现在,希望变成了肥皂泡,什么都没了。

”“是不是捐得太多了?孩子身上要到处动刀子,疼啊。

”6月5日早上8点,张天锐瘫在病房前“动都不能动”,胡久红被自己的姐姐搀扶着走进医生办公室。

她小声地向在场的医生说出自己的决定:“儿子没希望治好了,我们想把他的器官捐出来。

”这是个不大的县城。

一个当地人悄悄告诉我:“这里很忌讳这个,要留个全尸,如果传出去了,恐怕在当地连生活都生活不下去。

”可是最初,胡久红还来不及考虑这些。

医生向她解释“脑死亡”时,曾经提到国外的人对脑死亡的接受度比较高,很多脑死亡患者都进行了器官捐献。

那时,这个母亲已经接近崩溃,但这句话却好像突然给了她启示。

在家里,夫妻俩每天辛苦工作之余,唯一的娱乐生活就是打开那台100元的破电视。

他们舍不得买机顶盒,便偷偷地将一条天线接出屋外。

尽管只能收看到中央一台和京山县电视台,可电视剧里“捐眼角膜”的情节却曾深深地打动过他们。

张磊被宣布“脑死亡”的那一晚,夫妻俩仍旧守在病房外。

矮小的母亲靠着医院的白瓷砖墙壁,她站不稳,眼睛也哭坏了,连报纸上的字都看不清。

“当时什么感觉都没得,就是痛苦。

”胡久红呆坐在小板凳上,说到那个晚上,眼里几乎没有了光。

她幻想着有人来救救儿子,大脑坏了,能再移植一个健康的大脑吗?不能,当然不能。

“我那时就想,医院里别人的孩子,也许肝坏了,肾坏了,他们也像张磊一样,等人救啊。

”当胡久红把捐献器官的念头提出来时,周围的亲戚们都沉默了,没有人表示赞同。

这个小个子女人一辈子都脾气温顺,只有这一次,倔强得令人吃惊。

“孩子是我生的,我有这个权利!”她不容分说。

如今,这对夫妻已经记不清,他们在这个念头上究竟来来回回地挣扎了多久。

两人整夜抱头痛哭,张天锐决定顺从妻子的主意。

“孩子烧了,也是一把灰,捐了,没白来这世上一次。

”在整个县城里,这是第一宗遗体器官捐献的案例。

最初,医护人员们甚至不知道捐献该从何入手。

一位泌尿科医生主动提出,自己曾经在武汉参加过器官移植方面的培训,可以帮忙联系武汉市红十字会。

6月5日上午11点10分,武汉市红十字会器官捐献管理中心负责人骆钢强带着3名医生赶到京山县城。

这是他第一次在重症监护室外见到张磊的父母。

那时,胡久红垂头丧气地坐在病房外发呆,“很可怜的样子”,张天锐则躺在医院的地上,“看起来已经筋疲力尽了”。

这对匆匆做出决定的夫妇还不清楚自己即将面对什么。

他们甚至不知道儿子究竟有哪些器官可以捐献。

胡久红心里想着,就捐对眼角膜吧。

可骆钢强却发现,年轻的张磊身体健康。

他尝试着提出,眼角膜、肝脏、肾脏和一部分皮肤都可以进行捐献。

对于这名已经在红十字会工作了20多年的工作人员来说,“劝捐”绝不是轻松的工作。

最常见的情况是,他会被愤怒的家属连推带搡撵出医院,“你怎么找到这里的?滚!”可眼前的夫妻俩,除了悲伤,反应很平静。

张天锐想了一会儿,问道:“是不是捐得太多了?孩子身上要到处动刀子,疼啊。

”“捐一个器官和捐几个器官的程序是一样的,都要开刀。

不过,捐的器官越多,做出的贡献越大。

好多人等着救命啊。

”骆钢强劝说道。

“总是捐,不如多捐些。

”张天锐用劲地抹了一下眼泪,和妻子在早已准备好的器官捐献协议书上颤颤抖抖地写下了名字,同意进行无偿捐献。

“还有没有什么要求?”骆钢强问。

“将来能告诉我们受捐的人在哪儿吗?我们想知道孩子在哪里活着。

”张天锐问。

骆钢强不得不让这对父母失望了,原则上,捐献者与受捐者之间应该“互盲”。

张天锐失望地点点头,“那算了,只要他们健康。

”当他们走出门外时,连日来也一直守候在医院的亲戚和张磊的同学都围了上来。

“捐什么了?”有人问。

“眼角膜。

”这对老实的夫妇只能含含糊糊地回答。

“不敢和他们说啊。

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最后走时能是一个整身子。

”张天锐叹了口气。

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他们的担心并非多余。

张磊去世后,有人提着香蕉和苹果来看望他们,却问道:“捐献器官是不是收钱了?”张天锐感到,有人在背后戳他们的脊梁骨。

也正因如此,他们拒绝了此前所有的采访,生怕被更多人知道。

在记者去采访的第一个晚上,他们把记者引进屋,然后把大门紧紧地关上,同时反复地叮嘱记者:“白天人太多,千万别来找我们。

”决定放弃对张磊的治疗时,讲话一向粗声大气的父亲站在病床边哭了,“儿子,原来你要帮我去扛气,我都不愿意。

走到今天这一步,我也不想。

但把器官捐了,就好像你还活着。

我把你养育一场,也值了。

”母亲已经根本说不出话来,她紧紧抱住了儿子,用自己满是泪水的脸颊贴紧了儿子的脸颊。

这是他们之间的最后一次拥抱。

16点40分,管床医生袁以刚拔除呼吸机,将“就像睡着了一样”的张磊推进手术室。

心电图显示,这个只有22岁的年轻人的心跳由100多次,慢慢降为30多次。

17点整,心电图成为一条直线。

张磊走了。

“我报答不了他什么,只能尽力去帮助其他人。

”来自武汉市同济医院和湖北省人民医院的3位医生,从这个年轻的死者身上获取了一对眼角膜、一对肾脏、一颗肝脏以及2000平方厘米的皮肤。

这些器官被分别包好,放在天蓝色的冰桶里。

然后,他们就像对待一个刚刚结束手术的病人那样,小心翼翼地为遗体进行缝合。

同在手术室里配合这台特殊手术的袁以刚还记得,医护人员最后为这个年轻人穿上了他姑妈买来的白衬衫和西装,笔挺笔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