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育秧方式对陵两优942栽培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播栽方式对水稻根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t w e e n r o o t g r o w t h a n d y i e l d f o r m a t i o n o f r i c e , a j a p o n i c a r i c e c u h i v a r Wu y u n j i n g 2 4 w a s s t u d i e d u n d e r f o u r p l a n t i n g m o d e s ,
T e c h n o l o g y C o ,L t d . ,N a n g 2 1 0 0 1 4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e f f e c t o f d i f e r e n t p l a n t i n g mo d e s o n r i c e r o o t g r o wt h d y n a mi c s ,a n d t h e c o r r e l a t i o n b e —
加有利于水稻高产 , 手栽秧和机插秧更符合高产水稻根系生长特点。
关键词 : 不 同播栽方式 ;水稻 ;根 系;生长动态 ;产量
中图 分 类 号 : ¥ 5 1 l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0 - 4 4 4 0 ( 2 0 1 5 ) 0 2 - 0 3 1 0 - 0 ( J i a n g s u J . A g r . S c i . ) , 2 0 1 5 , 3 1 ( 2 ) : 3 1 0~ 3 1 6
刘 红江 , 蒋银 涛 , 陈 留根 , 等.不 同播栽方 式对水稻根 系生长及产量 形成 的影 响[ J ] . 江苏农业 学报 , 2 0 1 5 , 3 1 ( 2 ) : 3 1 0 . 3 1 6
不同育秧方式和不同秧龄对晚稻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

57
不同育秧方式和不同秧龄对晚稻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
曾 杰 1 夏园园 1 钟修洪 2 刘选源 2 谢新红 2 黄向荣 2 温绵福 2
(1 赣县土肥站,江西赣县 341100;2 兴国县城岗乡农技站,江西兴国 342400)
摘 要:该文于 2013 年 6~10 月在兴国县高兴镇高兴村进行了不同育秧方式和不同秧龄对晚稻生育期及产
590.08 595.16 601.51
作者简介:曾杰(1980-),男,江西兴国人,助理农艺师,从事农技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14-11-07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58
育秧方式
秧龄 有效穗数 每穗粒数 结实率 千粒重 产量 (d)(万/667m2) (粒) (%) (g) (kg/667m2)
塑盘育秧 20 湿润育秧 25 塑盘育秧 25 湿润育秧 30 塑盘育秧 30 湿润育秧 35 塑盘育秧 35
24.28 21.06 20.10 21.81 23.19 21.32 22.89
144.75 154.32 155.18 152.57 142.92 150.19 141.25
87.78 23.70 87.03 23.07 85.51 23.47 84.44 22.53 82.90 23.30 83.96 22.17 83.62 22.30
表 2 不同育秧方式及不同秧龄下的产量结果
育秧方式
秧龄 有效穗数 每穗粒数 结实率 千粒重 产量 (d)(万/667m2) (粒) (%) (g) (kg/667m2)
湿润育秧 15 塑盘育秧 15 湿润育秧 20
不同育秧方式与不同移栽方式效果分析

抛秧 , 并可减少塑盘 成本, 可大力推 广应 用, 而劳动 育足 地 区 可采用旱育保姆旱育秧直插 方式, 以进一步提 高产量。
关 键 词 :水 稻 ;育 秧 方 式 ;移 栽 方 式 2 2 经 济 性 状 分 析 .
维普资讯
20 0 8年
第3 期
 ̄t 5与 栽 培 )4 -
・ 9・ 2
不同育秧方式与不 同移栽方式效果分析
姚秀峰
( 贵州省天柱县农推站 ,贵州 天柱
摘 要 :在 同一 密度 , 同 管理 水 平条 件 下 , 讨 不 同育 秧 方 相 探
560) 5 60
根数 和白根数看旱 育保姆旱 育秧 方式秧 苗素 质明显 优于常 规旱 育秧 和塑盘育秧 。而常规旱育秧又优于塑盘育秧 。
表 1 秧苗素质考查
式 与不 同移 栽方 式 两 因素 之 间 的 平 均 效应 和各 因 素 之 间 的 交
互作 用。试验结果表 明旱育保姆 旱育秧比常规 旱育秧和 塑盘 育秧的秧苗素质好 , 产量高; 在试验 密度 范围内旱育保姆 旱育 秧比常规旱育秧 以栽插 的产量 高, 而塑盘 育秧 以抛 秧方式 产 量 高 ; 育保 姆 旱 育 秧 的 抛 秧 与 塑盘 育 秧 抛 秧 方 式 间产 量 无 旱
验研究 。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试 点 与 品 种 .
试验在天柱县 高酿镇大小圭村进行 , 土壤全 N . /9 33 k ; g
有 机 质 5 9 、 效 P 50 / g 速 效 K 0 / g p . , .3 有 2 8 mg k 、 0 3 mg k 、 H50 海拔 6 0 位于东径 185 0 , 1 m, 0 。41”北纬 2 。41” 65 O。供试 品种 为 国审 杨 两 优 6 。 号 1 2 试 验 设 计 . 2 3 产 量 结 果 分 析 .
不同育秧方式及播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A1B1 5 6 A1 1 3 3 z 5 AzB1 5 6
73 4 l2 . .7 _ 5 6 3. 1 . 7 .1 7 8 7 4 . . 12 . 6 3 3 .6 2 1. 8 8 l 3 . 8 3 7
用尿 素 6 g67 , 2 k / 6 m 6月 8日施 拔 节 肥 用 尿 素 4 g 6 7 , k / 6 m 7
月2 5日追 施孕穗肥用尿素 6 g 6 7 , 结合 防病 虫施农 k / 6 m。并 药 1 。9月 2 次 6日、8日、0日, 2 3 根据 不同处 理成 熟期 分 3 次按小 区收割计产 。
维普资讯
・
3 6・
耕作 与栽 培
20 0 8年
第 3 期
不 同 育秧 方 式及 播期 对 水 稻 产 量 的影 响
曾家玉 ,熊楚 国,邱 兴 ,邹成华 ,罗先敏
( 州 省 金沙 县 农 业 局 ,贵 州 金 沙 贵 摘 要 :试 验 以 优 质 杂 交稻 金 优 6 3为试 材 , 过 不 同育 秧 通 5 10 ) 58 0
1 2 供 试 材 料 .
观察结果表明 : 处理 Az 1 秧苗素质优于其它处理 。 B
表 1 不 同 处理 秧 苗素 质
2 2 3 l 1 1 l 3 4 5 9 7
处 鬻 单 茎 黄 根长 理 分 基 根白 蘖宽 数 株 数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试验地概况 . 试验地位 于金 沙县西 洛 乡 中心 村钟 明 亮责 任 田, 拔 海 90 年均温 1. ℃ , 2 m, 5 3 年降雨量1 2 nl, 0 8 'l日照时数1 1 h l T 1 8 左 右, 试验地为冬 闲田( 茬水稻秸 秆全部 还 田泡 冬) 肥力 中 前 , 上等 , 水源条 件好 , 排灌 方便 。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作者:朱化敏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2年第06期氮肥施用和移栽密度作为水稻生产的主要栽培技术,一直是研究的重点。
栽插密度对水稻群体结构产生较大影响,适宜的栽插密度能有效地利用光能,充分地利用地力,保证个体的正常发育和群体的协调发展,使单位面积上穗数、粒数和粒重得到统一,从而获得高产。
各种营养元素中,氮素是影响水稻产量的最活跃的因素,氮素营养状况与水稻的生理特性、产量形成等有密切的关系。
柳金来等研究也表明,当氮素施用水平由低逐渐增高时,产量随氮素用量的增加相应的提高,但是当氮素用量达到一定水平时,再增加氮素,产量提高并不显著,甚至造成减产。
为了探讨栽插密度和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进行密度和施肥量综合对比试验,旨在为水稻高产高效节本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作物与品种本试验以水稻品种“龙粳26”为供试材料。
1.2试验设计采用裂区试验,设计2个因素,主处理A为不同氮肥施用量的3个水平:A1尿素12kg、二铵6kg、硫酸钾(50%)7kg;A2尿素14kg、二铵6kg、硫酸钾(50%)7kg;A3尿素16kg、二铵6kg、硫酸钾(50%)7kg。
副处理B为不同插秧规格的3个水平:B19x3寸,每穴4株;B28x3寸,每穴4株;B38x4寸,每穴4株。
采用大区对比,每一小区栽插16行,行长23.5米。
2结果与分析2.1不同密度和施肥量对株高影响图1—图3不同施肥量和插秧规格的株高动态变化,从图可以看出,在6月20日前不同处理株高变化不大,6月20以后各处理株高差异明显,氮肥12kg、14kg均以8x4株高变化趋势大。
2.2不同密度和施肥量对分蘖的影响分蘖是水稻的一个重要特性,水稻有效穗数构成中一般分蘖穗占90%以上。
各处理分蘖率最高的是A283,单株分蘖率为645%。
图4—图6可以看出,在6月6日以后,分蘖迅速增加,在氮肥14kg/亩和氮肥16kg/亩都以8x4分蘖增加趋势大。
不同种植方式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1 材 料 与方 法
1 1 试 验 设 计 .
试 验地 设在 江西 省棉 花研 究 所科 研 基地 ,该 地属 湖 区圩 垦 洲 地 ,土 质 为 沙质 壤 土 ,排 灌 便 利 ,地势 平 坦 , 前 茬油 菜 。 以中棉所 5 3为试 材 ,单 因 素 试验 ,设 4个处 理 ( A:油 后 棉 直 播 ,B:油 后基 质 育 苗 移 栽 ,C :油 后 营 养钵育 苗移 栽 ,D:油棉 营养 钵育 苗 套栽 ) 、C ,B 、D处理 在 苗龄 3 0天时 移栽 ,移栽 密 度为 3 0 00 0株/r , h 2 n A处理 在移 栽 当天播 种 ,密 度为 5 0 85 0株 /I ,4次 重复 ,共计 1 小 区 。按 随机 区组 排 列 ,每个 小 区面积 为 hl l 2 6个 6 .7 m 。每个 小 区实 际密 度误 差不 超 过设 计密 度 的 5 6 6 2 %。全部 精 细整 枝 ,其 它试 验条 件一致 。
第 3 2
棉
COTT 0N
花
21 0 0年 6月
J n. 0 0 u ,2 1
JANCXI I
・
试 验 研 究 ・
不 同种 植 方 式 对 棉 花 生 长 发 育 和 产 量 的影 响
田绍 仁 ,张 丽娟 ,夏 绍 南 ,杨 磊 , 肖远 龙 ,高 红 兵 ,刘 慧君 ,赵 娟
育 苗 套 栽 在 生 育 前 期 一 直 处 于 领 先 优 势 ,但 到 后 期 这 种 优 势 逐 渐 减 弱 , 导 致其 最 终 的 产 量 并 不 是 最 高 。 关 键 词 :棉 花 ; 种 植 方 式 ; 生 长 发 育 ;产 量 ;
中 图 分 类 号 :¥ 6 .4 520 7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0 4 9 ( 0 0 3 0 3—0 0 6—0 9 2 1 )0 —0 2 5
水稻不同育秧方式比较试验结果分析

水稻不同育秧方式比较试验结果分析摘要:水稻旱育技术是由传统的水育秧改为旱育秧,需掌握好水的管理,原则是不建立水层、以浇为主、不缺不浇、浇了则透。
秧苗培育重视地上地下同时发展,注重培育良好的根系,提高秧苗素质,增加了抗逆性和抗病性,培育的壮苗。
水稻旱育具有早播、早插、早熟、秧苗素质好、抗寒性强、插后回青快、分蘖早而多、增产效果显著等特点,而且还有省工、省种、省田、节水、节省投资等优点,在农业生产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探索最佳旱育秧方式,给贵州地区水稻生产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本文对水稻不同旱育秧方式进行对比试验。
关键词:水稻;育秧;材料;比较试验旱育壮秧是水稻高产栽培措施中的一个关键技术,按照“以水控苗,以肥促根,以根促蘖”准则,通过在秧苗期严格控制土壤中的水分含量,让秧苗生长的整个过程处于适度干旱环境中,使土壤的通气性、苗床的透光性和温度等条件较其他育秧方法优越,其根系发达,组织充实,对低温、高温、干旱等不良环境的抗逆性强,从而有效地控制秧苗徒长,促使地上部矮化,培育出素质高的矮壮多蘖秧苗,移栽后扎根快、返青发棵早,增产效果显著。
根据贵州省农推总站、黔东南州农技站对项目的安排,结合省总站“水稻不同育秧方式比较试验方案”技术要求,我负责在大塘镇小河村开展水稻不同育秧方式比较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分析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品种与地点。
试验品种选择的是“宜香2115”,试验田设置在大塘镇小河村,选择阳光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力中上、地块肥力一致、水利条件较好的粘质壤土地块。
2.试验设计。
试验按省站的技术要求,设5个处理,即:(1)旱育秧(无纺布覆盖);(2)旱育保姆拌种无纺布覆盖湿润育秧;(3)旱育保姆拌种普通农膜覆盖湿润育秧;(4)温室无土两段育秧;(5)常规湿润育秧。
三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
15个小区,每小区面积20M2(4×5M2),移栽12行×20株,小区外行设保护行1米。
水稻不同育秧方式对秧苗质量的影响

·41·由于我国各地区的自然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不同,因此,各个地区实际进行水稻种植工作时,水稻质量和产量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为了保证试验研究工作的科学性,确保能为各地的水稻种植工作提供参考,还需要充分分析当地的环境因素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
1.育秧方式对比试验的方案设置本文主要以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花岩溪镇的水稻种植工作为例进行对比试验研究,首先应当分析出当地的自然环境,选择试验田的具体位置。
1.1选地工作常德市鼎城区花岩溪镇位于湖南省,地理位置在洞庭湖水系沅江和澧水中下游,水资源丰富,适宜开展水稻种植工作。
同时,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相对较为温和,降雨量适中,且四季气候分明,全年平均气温在16.5℃-17.5℃之间,因此,在开展种植工作时,应当选择喜好温暖湿润环境的农作物品种,这是促进农业经济稳步发展的关键所在。
结合这些特点,多地都有一定规模的水稻种植产业。
本次试验田的位置主要选在临近水源,交通便利的地区;并应当远离重工业企业,远离市中心,避免汽车尾气,灰尘等污染水稻生长质量以及周围环境。
1.2选种工作结合近几年湖南常德地区的水稻种植产业选择的品种来看,比较常见的主要是:湘早143、湘早籼31号、湘早籼32号、中鉴100、湘早籼42号。
这些都是适应当地自然气候的水稻品种,也是本次试验首选的品种。
在选定水稻种子之后,农技人员应当对种子进行杀菌消毒的处理,避免出现病虫害的问题而影响秧苗质量的对比试验结果。
一般最简单的处理方法就是利用阳光进行晒种操作,也可以采用浸泡消毒液的方式处理。
但是需要注意消毒液的配比数据应当科学合理,避免对种子造成伤害。
同时,应当将种子当中存在干瘪问题以及表皮破损的种子筛选出来,并可以采用集中培育的方式提高水稻的出苗率。
然后,再运输到试验田进行种植工作。
1.3试验方案目前,比较常见的育秧方式主要有大田泥浆育秧和规格化育秧两种。
因此,本文的试验主要就针对这两种方式进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种养 2015 年 5 月
【试验研究】
生比较一致,表现前期出叶速度较快,每 5 天长一片叶;生育后期剑叶、倒二叶、倒 三叶的出叶速度则有所减慢。
表 9 不同育秧方式主茎的出叶速度
处理 地膜水 育秧
旱育 秧 盘育 秧
4 月 30 4.6 4.6 4.6
1 前言 俗话说“秧好半年禾”,壮秧是增产的基础,合理的育秧方式,可以使稻的产量
得到很大的提升。目前,湘南地区采取的育秧方式有很多种,主要包括软盘育秧、 地膜水育秧、旱育秧。本文对不同育秧方式对陵两优 942 秧苗素质、发育进程与产 量的影响,来确定最佳的育秧方式。 2 材料与试验方法 2.1 试验材料
5月5 5.9 6 6
5 月 10 7. 5 7. 6 7. 5
5 月 15 8 .4 8 .5 8 .4
5 月 20 9 .7 9 .8 9 .8
5 月 25 10. 3 10. 8 10. 8
5 月 12.1
分蘖速度以地膜水育秧最快,穴日增 0.227 苗,其次是旱育秧,日增 0.218 苗,最后是软盘育秧,日增 0.204 苗。从最高分蘖期的发生看,软盘育秧发生最早, 在移栽后 30d 出现分蘖高峰,比地膜水育秧和旱育秧提早了 10d。从最高分蘖数 看,其大小顺序为:旱育秧 > 盘育秧 > 地膜水育秧,但三者的成穗率顺序为地膜 水育秧 > 旱育秧 > 盘育秧。由此可见,地膜水育秧在发挥陵两优 942 的个体生产 潜力(即分蘖力),提高分蘖成穗率及产量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4 结论与探讨
本文所有数据分析均采用 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3 结果 3.1 不同育秧方式对产量的影响
三种不同育秧方式的产量结果见表 1。从理论产量上看,以地膜水育秧最高, 其次为旱育秧, 软盘育秧, 地膜水育秧比旱育秧、软盘育秧分别增产了 10.7%, 11.6%。实际产量中也以地膜水育秧最高,比旱育秧增产 3.2%,比软盘育秧增产 9.8%。
9 .7 20. 1 113.7 9 3.3 80.2 27.8 9 .6 21. 2 120.5 8 7.0 73.9 27.4 9 .7 18. 9 110.2 9 3.2 81.3 27.7
180 科学种养
3.2 不同育秧方式对秧苗素质的影响 从表 3 可知,三种不同育秧方式的株高以地膜水育秧的最高,秧苗生长最快。
叶龄、主茎叶片数也是以地膜水育秧最多,说明其出叶速度也最快;旱育秧与软盘 育秧相比,叶龄、主茎叶片数以旱育秧大于软盘育秧,但二者差异不大。
表 3 不同育秧方式秧苗的株高、叶龄和主茎叶片数
育秧 方式 地膜水 育秧
旱育 秧 软盘 育秧
株 高(cm) 20.7 18.3 18.0
叶领 5 4.6 4.5
叶片数 5 .3 4 .8 5
成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2014,05:16-18. [3]祝双喜,胡继银. 陵两优 942 特征特性及软盘抛秧高产栽培技术[J]. 杂交水
稻,2014,04:36-38. [4]黄根元,李方勇,张求军,林百合,李国雷,陈燕华,张欢. 育苗床土对超级稻机
插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2012,01:19-21.
表 8 不同育秧方式根系生长的差异
育 秧方式
总根数 白 根数
最 长根长
10 0 株 根干重
/cm
/g
地膜水育 秧 旱 育秧 软 盘育秧
17 .66 14 18.1
5.03 14 8.65
10.5 2 5.22 6.10
0 .76 0 .71 0 .99
3.3 不同育秧方式对生长发育进程的影响 水稻的生长发育与主茎叶片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关系,通过对叶片生长的
软盘育秧、旱育秧与地膜水育秧相比,其主要差别在于秧苗的生长环境,其中 主要是水分。软盘、旱育秧因为在少水、土壤疏松、养分较齐全的旱床上培育,苗期 出叶缓慢,苗体轻,苗高缩短,但根系活力强;地膜水育秧具有叶龄大,绿叶多、苗
高、单株干物重等优点。本试验结果表明,三种不同育秧方式中的秧苗素质表现出
较强的生长优势,出叶速度快,植株高大,茎基部较粗,单株干物质积累多,根系活
表 2 不同育秧方式产量性状的比较
处理
株高 (cm )
穗长 ( cm )
穗 数/ 穴
一次 枝梗 数 /穗
二次 枝梗 数/穗
总粒 数/穗
实粒 数 /穗
结实 率
(% )
千粒 重 (g)
地 膜 水 育 秧 95. 6 2 0.2 8.8
旱 育秧
93. 2 2 0.2 8.6
软 盘 育 秧 95. 4 2 0.4 8.1
表 1 不同育秧方式的产量比较
处理
理论 产量(kg/km 2) 5 %水平 实际产 量(kg/km2 ) 5%水 平
地 膜水育 秧
9766 .4
a
7603. 2
a
旱 育秧
8610 .5
b
7365. 4
a
盘 育秧
8633 .5
c
6923. 8
b
同时,不同育秧方式对陵两优 942 产量性状的影响见表 2,从表中可知,不同 育秧方式对株高、穗长、一次枝梗数、千粒重等性状的影响不大。但每穴有效穗数 以地膜水育秧最高,比旱育秧、盘育秧分别多 0.2/ 穴、0.7/ 穴。穗总粒数以旱育 秧最多,地膜水育秧和软盘育秧相差不大。可见,地膜水育秧优势表现在有效穗数 多,结实率高,千粒重大,产量高。旱育秧的优势表现在穗头大,穗粒数多,但结实 率偏低。软盘育秧结实率高,但有效穗数偏少。
2.4.4 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的测定。于孕穗期、抽穗期、抽穗后 6d、12d、18d, 每个小区随机取 3 蔸,将每蔸的叶、茎鞘、穗分别装进纸袋放入烘箱,先在 105℃下 烘干半小时杀青,以后 80℃下,继续烘干至恒重,烘干后在烘箱断电自然冷却至室 温时称重,并计算出同化产物的动态变化。
2.4.5 测产和考种。成熟期每小区连续收割 50 株进行单打单晒,称重计算 实际产量;同时每小区取 5 株调查单株株高、有效穗数、穗长、一次枝梗数、二次枝 梗数、穗总粒数、穗空粒数、结实率、千粒重、计算理论产量。 2.5 数据分析
科学种养 2015 年 5 月
【试验研究】
不同育秧方式对陵两优 942 栽培及产量的影响
刘 丹 唐建平 湖南省衡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湖南 衡东 421400
【摘 要】本文通过地膜水育秧、旱育秧、软盘育秧三种方式,分别对陵两优 942 进行栽培,以观察不同育秧方式对陵两优 942 栽培及产量的影响。 【关键词】地膜水育秧;旱育秧;软盘育秧;陵两优 942;产量;秧苗素质;发育进程
表 7 不同育秧方式对茎基部宽度、干物重的影响
育 秧方式 地膜水育 秧
旱育秧 软 盘育秧
茎基部 宽度/cm 0.51 0.41 0. 5
地上 100 株干重/g 8 .71 6 .92 7 .57
由表 8 可知,总根数、100 株根干重以软盘育秧最多,其次为地膜水育秧、旱 育秧;白根数则以旱育秧占优势,其次为软盘育秧,地膜水育秧。
调控滴灌对棉花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研究
刘锋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十四团十连 新疆 阿拉尔 843305
【摘 要】做好灌水调控,施肥调控,是可以满足棉花需水的好方法,也是溶解棉花根系,输送养分的重要方式。调控好棉花生长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就要在棉花高产 栽培各个方面做一个关系上的平衡和协调。
本实验所使用到的主要材料为陵两优 942,该品种属于是两系中熟杂交早 稻,在湘南地区种植较为广泛,由作者所在单位提供。 2.2 试验设计
首先,选择并规划好试验田,设三种不同的育秧方式,旱育秧、地膜水育秧、软 盘育秧,3 次重复,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地址选在我县新塘镇潭泊村。3 月 28 日播 种,4 月 26 日移栽,插植规格为 13.33cmX20cm,双本插,每小区 250 穴,田间管理 同一般大田管理。 2.3 育秧方法
表 6 不同育秧方式秧苗主茎不同叶位的叶片宽度
育秧 方式
叶片宽度 cm 1/0 2/0 3/0 4/0 5/0
地膜 水育秧 旱 育秧 软盘 育秧
0 .23 0 .31 0 .30
0.31 0.39 0.33
0.35 0.41 0.35
0.4 5 0.5 7 0.4 1
0 .52
茎基部的宽度和干物重是衡量秧苗素质好坏的重要指标,常认为茎基部越宽 和干物质越多的秧苗越健壮。从表 7 可知,茎基部宽度以地膜水育秧最宽,其次为 旱育秧,软盘育秧最小。100 苗地上部分干物质重以地膜水育秧最重。
多穗获得高产,旱育秧则以大穗取得产量。 参考文献 [1]刘毅雄,任佐华,虞选杰,彭沙莎,刘翔,戴良英,刘二明. 湖南推广杂交稻品种
的稻瘟病抗性评价及不同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分析[J]. 杂交水稻,2014,02:72-77. [2]杨广,陈佳娜,符辰建,杨远柱,邹应斌. 机插密度对陵两优 104 产量及产量形
力也较高。其中,旱育秧的秧苗素质在株高、出叶速度、叶鞘基部宽度、干物重上仅 次于地膜水育秧;软盘育秧的秧苗素质要低于前两种。
软盘育秧劳动力需求低,节本节支,但是研究表明,从实际产量看,以地膜水 育秧产量最高,旱育秧次之,软盘育秧最低。地膜水育秧优势表现在有效穗数多,
结实率高,千粒重大,产量高;旱育秧优势表现在穗头大,穗粒数多,但结实率偏 低;软盘育秧结实率高,但相对有效穗数偏少,产量偏低。由此可见,地膜水育秧以
2.3.3 软盘育秧。秧地与地膜水育秧安排在一起,营养土采用大田稀泥浆, 软盘规格 353 穴,采用点播,每穴 2 粒,共 8 盘,摆平后压入土中,上面再覆盖一层 泥浆,与地膜水育秧一起盖膜管理。 2.4 测定项目与方法
2.4.1 秧苗素质的测定。于移栽前一天分别测定各育秧方式秧苗的地上部 分株高、叶龄、叶片数、主茎各叶位叶片的长、宽、叶鞘高度、茎基部宽度及地上部 分干物重。根系特性方面测定秧苗总根数、白根数、最大根长、根干重、根鲜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