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字文若”阅读答案及翻译
《于翼,字文若》阅读练习及答案

于翼,字文若。
孝闵帝践阼,出为渭州刺史。
翼兄寔先莅 .此州,颇有惠政。
翼又推诚布信,事存宽简,夷夏感悦,比之大小冯君焉。
时吐谷浑入寇河右, 凉、鄯、河三州咸被攻围, 使来告急。
秦州都督遣翼赴援,不从,寮属咸以为言。
翼曰:“攻取之术,非夷俗所长。
此 寇之来,不过钞掠边牧耳,安能顿兵城下,久事攻围!掠而无获,势将自走。
劳师以往,亦 无所及。
翼揣之已了,幸勿复言。
”数日问至,果如翼所策。
明帝雅爱文史,立麟趾学 ①,在朝有艺业者,不限贵贱,皆听.预焉。
乃至萧撝、王裛等 与卑鄙之徒同为学士。
翼言于帝曰:“ 撝,梁之宗子;裛,梁之公卿,今与趋走同跻,恐非 尚贤贵爵之义。
”帝纳之,诏翼定其班次,于是有等差矣。
明帝崩,翼与晋公宇文护同受遗诏,立武帝。
遭父忧去职,居丧过礼,为时辈所称。
寻 有诏起令视事。
武帝以翼有人伦之鉴,皇太子及诸王等相傅以下,并委翼选置。
其所擢用, 皆民誉也,时论佥谓得人。
晋公护以帝委翼腹心内怀猜忌转为小司徒加拜柱国虽外示崇重实疏斥之及诛护帝召翼 遣往河东取护子中山公训仍代镇蒲州。
翼曰:“冢宰 ②无君陵上,自取诛夷。
元恶既除,余孽宜殄。
然皆陛下骨肉,犹谓疏不间亲。
陛下不使诸王,而使臣异姓,非直物有横议,愚臣 亦所未安。
”帝然之,乃遣越王盛代翼。
建德四年,武帝将东伐,遣纳言卢韫前后三乘驿诣翼问策。
翼赞成之。
及军出,诏翼自 宛、叶趣襄城,旬日下齐一十九城。
所过秋毫无犯,所部都督辄入人村,即斩以徇。
由是百 姓欣悦,赴者如归。
隋开皇初,翼入朝,上降榻握手极欢。
数日,拜太尉。
三年,薨于本位。
(选自《北史》, 有删改)[注]①麟趾学:北周学校名。
② 冢宰:即太宰,位次三公。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翼兄寔先莅.此州B 皆听预焉C 与卑鄙 之徒同为学士D 冢宰无君陵上 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晋公护以帝委翼/腹心内怀猜忌/转为小司徒/加拜柱国/虽外示崇重/实 疏斥之/及诛护/帝召翼遣往河东取护子/中山公训仍代镇蒲州/B 、 晋公护以帝委翼腹心/内怀猜忌/转为小司徒/加拜柱国/虽外示崇重/实 疏斥之/及诛护/帝召翼遣往河东取护子/中山公训仍代镇蒲州/C 、 晋公护以帝委翼/腹心内怀猜忌/转为小司徒/加拜柱国/虽外示崇重/实 疏斥之/及诛护/帝召翼/遣往河东取护子中山公训/仍代镇蒲州/D 、 晋公护以帝委翼腹心/内怀猜忌/转为小司徒/加拜柱国/虽外示崇重/实 疏斥之/及诛护/帝召翼/遣往河东取护子中山公训/仍代镇蒲州/ )(3 分) 莅:来到 听:听凭 卑鄙:低微鄙陋 陵:侵犯。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人物传记精粹 荀彧,字文若素材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也。
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曰:“王佐才也。
”永汉元年,举孝廉,拜守宫令。
董卓之乱,求出补吏。
除亢父令,遂弃官归,谓父老曰:“颍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宜亟去之,无久留。
”乡人多怀土犹豫,会冀州牧同郡韩馥遣骑迎之,莫有随者,彧独将宗族至冀州。
而袁绍已夺馥位,待彧以上宾之礼。
彧度绍终不能成大事,时太祖为奋武将军,在东郡。
初平二年,彧去绍而从太祖。
太祖大悦,曰:“吾之子房也。
”以为司马,时年二十九。
是时,董卓威陵天下,太祖以问彧,彧曰:“卓暴虐已甚,必以乱终,无能为也”。
兴平元年,太祖征陶谦,任彧留事。
会张邈、陈宫以兖州反,潜迎吕布。
布既至,邈乃.使刘翊告彧曰:“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宜亟供其军食。
”众疑惑。
彧知邈为乱,即勒兵设备,驰召东郡太守夏侯惇,而兖州诸城皆应布矣。
时太祖悉军攻谦,留守兵少,而督将大吏多与邈、宫通谋。
惇至,其夜诛谋叛者数十人,众乃定。
豫州刺史郭贡帅众数万来至城下,或言与吕布同谋,众甚惧。
贡求见彧,彧将往。
惇等曰:“君,一州镇也,往必危,不可。
”彧曰:“贡与邈等,分非素结也,今来速,计必未定。
及其未定说之,纵不为用,可使中立。
若先疑之,彼将怒而成计。
”贡见彧无惧意,谓鄄城未易攻,遂引兵去。
又与程昱计,使说范、东阿,卒全三城,以.待太祖。
陶谦死,太祖欲遂取徐州,还乃定布。
彧曰:“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进足以胜乱,退足以坚守,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平山东之难,百姓无不归心悦服。
且河、济,天下之要地也,今虽残坏,犹易以自保,是亦将军之关中、河内也,不可以不先定。
若舍布而东,多留兵则.不足用,少留兵则民皆保城,不得樵采。
布乘虚寇.暴,民心益危,唯鄄城、范、卫可全,其余非己之有,是无兖州也。
若徐州不定,将军当安所归乎?”太祖乃止。
(《三国志·荀彧传》,节选)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异:认为……异B.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冲:冲突C.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制:控制D.布乘虚寇.暴寇:侵犯答案B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邈乃.使刘翊告彧A.今其知乃.反不能及卒全三城,以.待太祖B.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C.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多留兵则.不足用D.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答案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荀彧少年时,便受到何颙的赏识,被他称为有王佐之才。
统编版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统编版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少有才名。
南阳何颙见彧而异之,曰:“王佐才也。
”中平六年,举孝廉。
董卓之乱,弃官归乡里。
比至冀州,袁绍待彧以上宾之礼。
彧每怀匡佐之义,度绍终不能定大业,乃去绍从操。
操与语大悦,曰:“吾子房也。
”兴平元年,操东击陶谦,使彧守甄城。
会张邈、陈宫以兖州反操,而潜迎吕布。
邈使人谲彧曰:“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宜亟供军实。
”彧知邈有变,即勒兵设备,故邈计不行。
陶谦死,操欲遂取徐州,还定吕布。
彧谏曰:“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
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操于是大收熟麦,复与布战,兖州遂平。
建安元年,献帝自河东还洛阳,操议欲奉迎车驾,徙都于许。
众多以山东未定,未可卒制。
彧乃劝操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义以致英俊。
”操从之。
操保官渡,虽胜而军粮方尽,书与彧议,彧报曰:“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
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
”操乃坚壁持之。
遂以奇兵破绍。
十七年,董昭等欲共进操爵国公,九锡备物,密以访彧。
彧曰:“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振汉朝,虽勋庸崇著,犹秉忠贞之节。
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事遂寝。
操心不能平。
会南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帝从之。
至濡须,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
帝哀惜之,祖日为之废乐。
谥曰敬侯。
明年,操遂称魏公云。
(节选自《后汉书·荀彧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B. 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C. 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D. 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孝廉即“至孝至廉”之人,“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少有才名。
南阳何颙见彧而异之,曰:“王佐才也。
”中平六年,举孝廉。
董卓之乱,弃官归乡里。
比至冀州,袁绍待彧以上宾之礼。
彧每怀匡佐之义,度绍终不能定大业,乃去绍从操。
操与语大悦,曰:“吾子房也。
”兴平元年,操东击陶谦,使彧守甄城。
会张邈、陈宫以兖州反操,而潜迎吕布。
邈使人谲彧曰:“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宜亟供军实。
”彧知邈有变,即勒兵设备,故邈计不行。
陶谦死,操欲遂取徐州,还定吕布。
彧谏曰:“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
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操于是大收熟麦,复与布战,兖州遂平。
建安元年,献帝自河东还洛阳,操议欲奉迎车驾,徙都于许。
众多以山东未定,未可卒制。
彧乃劝操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义以致英俊。
”操从之。
操保官渡,虽胜而军粮方尽,书与彧议,彧报曰:“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
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
”操乃坚壁持之。
遂以奇兵破绍。
十七年,董昭等欲共进操爵国公,九锡备物,密以访彧。
彧曰:“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振汉朝,虽勋庸崇著,犹秉忠贞之节。
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事遂寝。
操心不能平。
会南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帝从之。
至濡须,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
帝哀惜之,祖日为之废乐。
谥曰敬侯。
明年,操遂称魏公云。
(节选自《后汉书·荀彧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B. 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C. 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D. 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孝廉即“至孝至廉”之人,“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最新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最新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少有才名。
南阳何颙见彧而异之,曰:“王佐才也。
”中平六年,举孝廉。
董卓之乱,弃官归乡里。
比至冀州,袁绍待彧以上宾之礼。
彧每怀匡佐之义,度绍终不能定大业,乃去绍从操。
操与语大悦,曰:“吾子房也。
”兴平元年,操东击陶谦,使彧守甄城。
会张邈、陈宫以兖州反操,而潜迎吕布。
邈使人谲彧曰:“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宜亟供军实。
”彧知邈有变,即勒兵设备,故邈计不行。
陶谦死,操欲遂取徐州,还定吕布。
彧谏曰:“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
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操于是大收熟麦,复与布战,兖州遂平。
建安元年,献帝自河东还洛阳,操议欲奉迎车驾,徙都于许。
众多以山东未定,未可卒制。
彧乃劝操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义以致英俊。
”操从之。
操保官渡,虽胜而军粮方尽,书与彧议,彧报曰:“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
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
”操乃坚壁持之。
遂以奇兵破绍。
十七年,董昭等欲共进操爵国公,九锡备物,密以访彧。
彧曰:“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振汉朝,虽勋庸崇著,犹秉忠贞之节。
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事遂寝。
操心不能平。
会南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帝从之。
至濡须,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
帝哀惜之,祖日为之废乐。
谥曰敬侯。
明年,操遂称魏公云。
(节选自《后汉书·荀彧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B. 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C. 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D. 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孝廉即“至孝至廉”之人,“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三国志 荀彧传》《资治通鉴》(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材料一:建安元年,太祖击破黄巾军,汉献帝自河东还洛阳。
荀彧劝太祖曰:“昔晋文内周襄王而诸侯景从,高祖东伐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
自天子播越,将军首倡义兵,乃心无不在王室。
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
扶弘又以致英俊,大德也。
天下虽有逆节,必不能为累,明矣。
”太祖遂至洛阳,奉迎天子都许昌。
天子拜太祖大将军,进彧为汉侍中,守尚书令。
三年,太祖与袁绍相拒。
彧曰:“绍兵虽多而法不整。
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
”五年,与绍连战。
太祖保官渡,绍围之。
太祖军粮方尽,书与彧,议欲还许以引绍。
彧曰:“今军食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阜间也,是时刘、项莫肯先退,先退者势屈也。
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太祖乃住。
遂以奇兵袭绍别屯,斩其将,绍退走。
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晋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密以语彧。
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不宜如此。
太祖由是心不能平。
会征孙权,表请或劳军于谯,因辄留彧。
后以忧薨。
时年五十。
谥曰敬侯。
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
(节选自《三国志·荀彧传》)材料二:建安之初,四海荡覆,尺土一民,皆非汉有。
荀彧佐魏武而兴之,十分天下而有其八,其功岂在管仲之后乎!管仲不死子纠而荀死汉室,其仁复居管仲之先!而杜牧乃以为:“彧劝魏武取兖州则比之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官渡不令还许则比之楚汉之争,及事就功毕,乃欲邀名于汉代,譬之教盗穴墙发匮而不与同挈,得不为盗乎!”臣以为孔子称“文胜质则史”,凡为史者记人之言,必有以文之。
然则比魏武于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者,史氏之文也,岂皆或所言邪!用是贬或,非其罪矣。
且使魏武为帝,则为佐命元功,与萧何同赏矣;不利此而利于杀身以邀名,岂人情乎!(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B.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C.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D.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3分)A.播越,既可指逃亡,又可指传扬,文中指汉献帝因黄巾军之乱被迫逃亡。
《三国演义》中名与字的语义关系

《三国演义》中名与字的语义关系姓名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其中渊源深厚的取名定字传统更是精彩纷呈。
随着历史的流转,姓名文化日益丰富,人们取名定字不再停留在语言文字符号的表层,而是由此演变为一种寄托希望和理想,象征祥瑞和吉福,承载民族精神和历史积淀的一种文化现象。
古人的名与字之间的深意不仅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也反映了其审美情趣和价值理念。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代表之作,又是古代小说中人物最为繁多的巨著,其中人物的名与字更能深刻的反映中国渊博的姓名文化。
本文将详细阐述《三国演义》中人物名与字的各种语义关系并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文化原因。
古人取名定字十分讲究,名由封建家族里代表最高权力的家长所取,字则是在弱冠之礼上所取,它们大多要象征吉祥如意,隐喻理想愿望,或是传承历史经典。
而且名与字之间大都存在密切联系。
纵观古今人物名与字的关系,主要有这几种:名与字出自同一古典名句,意义相同,意义相辅,意义相反。
如唐代的蒋防字子微,取自“防微杜渐”。
宋代欧阳修字永叔,“修”“永”都有长的意思。
“修”在古籍中有这样的意思:“长,高。
指空间距离大。
”毛传:“修,长。
”唐韩愈《县斋有怀》诗:“寒空耸危阙,晓色櫂修架。
”“永”在古籍中“泛指长,兼指时间和空间。
《书·高宗肜日》:“降年有永有不永。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元末明初罗贯中所著。
书中写了一千七百九十多位人物,有名有姓者达一千一百多人,是古典小说中写人物最多的文学巨著。
分析研究三国演义中的名与字,可以让我们窥探古人的思想观念,知道更多有趣的古代姓名文化以及渊源深厚的传统文化;还可以让我们知道更多的关于该部小说里一些主要人物背后鲜为人知的生平和故事,了解他们的社会关系,如通过伯仲叔季可以知道他们的排行;最重要的是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古代汉语的语义系统,做到学以致用。
下面我将从《三国演义》中人物名与字的几种典型语义关系入手进行分析。
《后汉书—荀彧传》“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后汉书—荀彧传》“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
中平六年,举孝廉..,再迁亢父令。
董卓之乱,弃官归乡里。
同郡韩融时将宗亲千余家,避乱密西山中。
彧谓父老曰:“颍川,四战之地也。
天下有变,常为兵冲。
密虽小固,不足以扦大难,宜亟避之。
”乡人多怀土不能去。
会冀州牧同郡韩馥遣骑迎之,彧乃独将宗族从馥,留者后多为董卓将李傕所杀略焉。
彧见汉室崩乱,每怀匡佐之义,闻操有雄略,初平二年,乃从操。
操与语大悦,曰:“吾子房也。
”以为奋武司马..,时年二十九。
建安元年,献帝自河东还洛阳,操议欲奉迎车驾,徙都于许。
众多为未可,彧乃劝操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
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义以致英俊。
若不时定,使豪杰生心,后虽为虑,亦无及矣。
”操从之。
及帝都许,以彧为侍中,守尚书令。
操每征伐在外,彧守其后,军国之事,皆与彧筹焉,彧又进操计谋之士从子攸,及钟繇、郭嘉、陈群、杜袭、司马懿、戏志才等,皆称其举。
五年,袁绍率大众以攻许,甲兵甚盛,议者咸怀惶惧。
彧曰:“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正,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颜良、文丑匹夫之勇,可一战而擒也。
”后皆如彧所筹。
十二年,操上表.嘉彧,彧深辞让操譬之曰昔介子推有言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君奇谟拔出兴亡所系可专有之邪”于是封二千户。
又欲授以正司,彧使荀攸深自陈让,至于十数,乃止。
十七年,董昭等欲共进揉爵国公,密以访彧。
彧曰:“曹公兴义兵以匡振汉朝,虽勋庸崇著,犹秉忠贞之节。
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事遂寝。
操心不能平。
会南征孙权,因表留彧,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
时年五十。
帝哀惜之,祖.日为之废宴乐。
谥曰敬侯。
明年,操遂称魏公云。
(节选自《后汉书·荀彧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彧深辞让/操譬之曰/昔介子推有言/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君奇谟拔出兴亡/所系可专有之邪/B.彧深辞让/操譬之曰/昔介子推有言/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君奇谟拔出/兴亡所系/可专有之邪/C.彧深辞让/操譬之曰/昔介子推有言/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君奇谟拔出/兴亡所系/可专有之邪/D.彧深辞让/操譬之曰/昔介子推有言/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君奇谟拔出兴亡/所系可专有之邪/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选才重视为人以孝为本,任官以廉为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少有才名。
南阳何颗见彧而异之,曰:“王佐才也。
”中平六年,举孝廉。
董卓之乱,弃官归乡里。
比至冀州,袁绍待彧以上宾之礼。
彧每怀匡佐之义。
度绍终不能定大业,乃去绍从操。
操与语大悦,曰:“吾子房也。
”兴平元年,操东击陶谦,使彧守甄城。
会张邈、陈宫以兖州反操,而潜迎吕布。
邈使人谲彧曰:“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宜亟供军实。
”彧知邈有变,即勒兵设备,故邈计不行。
陶谦死,操欲遂取徐州,还定吕布。
彧谏曰:“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热麦约食菱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操于是大收熟麦,复与布战,兖州遂平。
建安元年,献帝自河东还洛阳,操议欲奉迎车驾,徙都于许。
众多以未可卒制。
彧乃劝操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
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
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义以致英俊。
”操从之。
操保官渡,虽胜而军粮方尽,书与彧议,彧报曰:“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
”操乃坚壁持之。
遂以奇兵破绍。
十七年,董昭等欲共进操爵国公,九锡备物,密以访彧。
彧曰:“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振汉朝,虽勋庸崇著,犹秉忠贞之节。
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事遂寝。
操心不能平。
会南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帝从之。
至濡须,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
帝哀惜之,祖日为之废乐。
谥曰敬侯。
明年,操遂称魏公云。
(节选自《后汉书·荀彧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B.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C.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D.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宾之礼,是古代社会生活中对待尊贵宾客的礼节。
这种礼节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的“九宾礼”一样。
B.兖州,古“九州”之一,包括今山东、河北、河南等的部分地区。
《尚书·禹贡》称:大禹治水,划天下之地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等九州。
C.缟素,缟与素都是白色的生绢,故可引申指“白色”,也可代指“丧服”,还可代指“书画”,有时也喻指“俭朴”。
文中指的是穿上白色的丧服为义帝戴孝。
D.九锡,即“九赐”,是我国古代皇帝赐给有殊勋的诸侯、大臣的九种礼器,象征最高的礼遇。
古代一些权臣常接受“九锡”,后来“九锡”成了篡逆的代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荀彧富有才学,深得众人赏识。
南阳何颙见到他,称他有“王佐之才”;袁绍对他敬重有加;他投奔曹操,曹操称他是张良一样的策士谋臣。
B.荀彧胸有谋略,颇有远见卓识。
他怀有匡正之心,选择英明的人去辅助;向曹操献计,把皇帝迎到许都,为“胁天子以令诸侯”打下了基础。
C.荀彧敏于决断,善于把握局势。
他识破张邈的阴谋,整顿军队做好防备,避免了变乱发生;官渡之战,他建议用奇计破敌,助曹操取得了胜利。
D.荀彧性格刚直,事主保持忠节。
他从忠贞德义出发,不支持曹操进爵国公,为自己埋下灾祸;他在病中看到曹操送的“空器”,于是饮药而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义以致英俊。
(2)“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
”操乃坚壁持之。
阅读答案:
10.A 11.A 12.B
13.答案(1)趁此时奉迎主上以顺应万民心愿,执最大的公正来使天下信服,扶持大义来网罗英才。
(关键词“因”“服”“致”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2)“情形败露,声势衰竭,一定会有转机,这是使用非常之计的时候,不可错失良机。
”曹操于是坚守壁垒和袁绍相持。
(关键词“竭”“坚壁”及判断句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荀彧(yù)宇文若,颍川颖阴人,青少年就凭才识出名。
南阳人何颙见到荀彧认为他奇异不凡,说:“这是帝王的辅佐之才啊。
”中平六年,被推举为孝廉。
董卓作乱时,弃官回到家乡。
等荀彧到了冀州,袁绍用贵宾的礼遇对待荀彧。
荀彧每每有匡正之心。
估计袁绍最终不能成就大事,就离开袁绍投奔曹操。
曹操和他交谈后大喜,说:“你是我的张良啊。
”兴平元年,曹操东击陶谦,派荀彧守甄
城。
赶上张邈、陈宫据兖州反曹操,而暗地迎接吕布。
张邈派人欺骗荀彧说:“吕将军来帮助曹使君打陶谦,应赶紧供应他军需物资。
”荀彧知道张邈有变,就整顿军队做好防备,因此张邈的计谋不能得逞。
陶谦死,曹操想马上攻取徐州,回兵后平定吕布。
荀彧劝谏说:“以前高祖占据关中,光武帝占据河内,都是先巩固根本,以控制天下。
将军本以兖州为根本,所以能平定山东,这实在是天下的要地啊!应立即分兵讨伐,使敌寇不能西顾,乘机收割成熟的麦子,节食蓄粮,以助军事行动,则吕布不难击败。
”曹操于是大力抢收成熟的麦子,又和吕布交战,兖州于是被平定。
建安元年,献帝从河东回到洛阳,曹操打算迎接车驾,迁都到许昌。
众人大多认为不可仓促行事。
荀彧于是鼓动曹操说:“晋文公曾接纳周襄王而使得诸侯们如影随形,汉高祖为义帝戴孝而使得天下人心尽归。
自从天子遭难,将军首举义兵,只是因为山东纷扰混乱,没有顾得上接驾,虽然在外平定祸乱,但心里却无时不在挂念着王室。
趁此时奉迎主上以顺应万民心愿,执最大的公正来使天下信服,扶持大义来网罗英才。
”曹操听从了他的意见。
曹操守官渡,虽然得胜但军粮就要吃完,写信与荀彧商议,荀彧回信说:“情形败露,声势衰竭,一定会有转机,这是使用非常之计的时候,不可错失良机。
”曹操于是坚守壁垒和袁绍相持。
终于用奇兵打败袁绍。
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要联名推戴曹操晋封国公,赐予九锡仪仗器物,秘密地征询荀彧的意见。
荀彧说:“曹公本是发动义兵,以振兴汉朝,虽然功勋卓著,还保持忠贞之节。
君子爱人要合于道德,不应该这样。
”事情就这么搁置下来。
曹操心里难以平静。
等到南征孙权,曹操上表请荀彧到谯郡劳军,皇帝答应了他。
到了濡须,荀彧因病留在寿春,曹操赠送他食物,打开一看,却是空盒,于是荀彧服毒而死。
皇帝为他难过痛惜,祭祀之日因此而不奏乐。
谥为敬侯。
第二年,曹操终于晋封魏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