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常识及避震要点(科普)G

合集下载

防震减震知识大全

防震减震知识大全

防震减震知识大全
防震减震知识大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地震前兆:要了解地震前的迹象,如地面的微小颤动、地下水
位突然上升或下降、动物异常行为等。

2.防震准备:在家中、办公室、学校等场所,要提前做好防震准
备,如加固家具、清除易掉落的物品等。

3.防震措施:在地震发生时,要保持冷静,迅速采取防护措施,
如躲在桌子下、关闭火源、切断电源等。

4.避震要领:在地震发生后,要遵循“伏而待定,不可疾出”的
原则,避免盲目乱跑或跳楼等危险行为。

5.地震自救:在地震后,要尽快寻找安全出口,避免余震对自己
造成伤害。

如果被困,要保持呼吸畅通,耐心等待救援。

6.预防次生灾害:在地震后,要注意预防火灾、泥石流等次生灾
害,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7.急救措施:在地震后,如果发现伤员,要根据伤情采取适当的
急救措施,如止血、包扎、固定等,并及时寻求医疗救助。

8.心理疏导:在地震后,要注意心理疏导,帮助受灾人员缓解紧
张、焦虑等情绪,重建家园。

总之,防震减震知识是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基本常识。

通过了解地震前兆、防震准备、防震措施、避震要领、地震自救、预防次生灾害、急救措施和心理疏导等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在地震中保
护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地震应急演练和志愿者活动,提高自己的应急处置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地震相关安全小知识

地震相关安全小知识

地震相关安全小知识
保持冷静: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就地避险,千万不能在慌乱中跳楼。

保护措施:用软垫、书包、书本、脸盆等保护头、颈部,掩住口鼻。

身体姿势:蹲、坐、蜷曲身体,尽量降低重心。

就地避震: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这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避开危险:避开高大建筑物,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高大建筑;不要停留在过街天桥、立交桥的上面和下方。

避开山脚、陡崖和陡峭的山坡:如果地震时你在野外,那么你太福气了。

但不要高兴太早,野外还是有危险的,要避开山脚、陡崖和陡峭的山坡,以防山崩、泥石流滑坡等。

避开高层楼的窗户:地震时,高层楼面向马路的那面墙很不稳定,高层楼的窗户更要远离。

不要躲在车里:汽车看起来很结实,但其实只是薄薄的一层,不堪一击。

防震避险必备知识点总结

防震避险必备知识点总结

防震避险必备知识点总结地震是自然界的一种常见灾害,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掌握防震避险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就防震避险的必备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地震防护能力,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一、地震的基本知识1. 地震的定义地震是指地球内部能量释放而产生的振动现象。

通常是由于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应力积累,当释放能量时就会发生地震。

2. 地震的发生原因地震是由地球内部岩石在受到应力作用时发生变形,当应力超过岩石自身的承受能力时,就会释放出能量,引起地震。

3. 地震的测定方法地震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地震仪的记录和地震带动的地震波的传播。

通过地震仪的记录和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方向等信息可以确定地震的震级和震源。

4. 地震的危害地震会造成建筑物的倒塌、道路的毁坏、水电设施的破坏等严重危害,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二、地震防护知识1. 安全建筑设计地震抗震建筑设计是预防和减轻地震危害的重要手段。

在建筑设计阶段,应该充分考虑到地震力的影响,采取相应的设计措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2. 防震设施的设置在地震多发地区,需要设置一些防震设施,如地震防护墙、减震支座、加固设施等,以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3. 安全疏散通道在建筑物内部设置安全疏散通道是防震的重要措施。

当地震发生时,人们可以通过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地逃生。

4. 安全避难地点在地震发生时,人们可以选择一些安全的避难地点躲避。

如开阔的空地、坚固的桌子下、支撑结实的门框等地方都可以作为避难点。

5. 安全用电地震发生时,电力设施可能发生故障,给人们带来危险。

因此,在地震前需要检查家庭电路是否安全,确保电源断开,避免电器故障引发火灾。

6. 安全用气地震发生时,煤气管道可能破裂导致煤气泄漏,给人们造成危险。

因此,在地震前需要关闭家中的煤气阀门,确保家中的煤气安全。

7. 安全用水地震发生后,水源可能会中断或污染,因此需要做好储水备用的准备,确保在地震后有足够的饮用水。

地震应急救援常识及安全常识

地震应急救援常识及安全常识

地震应急救援常识及安全常识地震来了,我们该怎么办?别怕,小编这就来给大家普及一下地震应急救援常识及安全常识,让我们在面对地震时,能够迅速、冷静地应对。

一、地震发生时的自救1. 保持冷静: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

记住,慌张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糕。

2. 寻找避难所:在地震发生时,尽量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躲避,如桌子下、墙角、卫生间等。

避免站在窗户、阳台等易坠物的地方。

3. 保护头部:在地震过程中,用双手或枕头保护头部,避免被掉落的物品砸伤。

4. 远离玻璃窗:地震发生时,尽量远离玻璃窗,以免被破碎的玻璃划伤。

5. 等待救援:在地震停止后,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不要擅自离开危险区域。

二、地震发生后的互救1. 检查自身状况:在地震发生后,先检查一下自己和周围人的状况,确保大家都安全。

2. 帮助受伤的人:如果发现有人受伤,尽量给予帮助。

如有急救知识,可以进行简单的急救操作。

3. 寻找失踪的人:在地震发生后,要及时寻找失踪的亲友,看看他们是否平安。

4. 互相帮助:在地震过后,大家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如断水断电等。

这时候,我们要互相帮助,共同度过难关。

三、预防地震的方法1. 加强防震意识: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增强防震意识,做好地震防范工作。

2. 学习防震知识:我们要学习一些基本的防震知识,了解如何在地震发生时采取正确的自救措施。

3. 制定家庭应急预案:每个家庭都应制定一份应急预案,明确在地震发生时如何行动。

4. 准备应急物品:我们要准备一些应急物品,如手电筒、食物、水、药品等,以备不时之需。

5. 避免参加大型集会:在地震频发地区,尽量避免参加大型集会活动,以减少不必要的风险。

面对地震这种自然灾害,我们要学会自我保护,也要关心他人,互相帮助。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灾难面前展现出人性的光辉。

所以,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努力,提高自己的防震意识和能力,为自己和家人的安全负责。

防震减灾科普小知识

防震减灾科普小知识

防震减灾科普小知识
地震是自然灾害中最为严重的一种,并且往往给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群众防震减灾意识,下面介绍一些防震减灾科普小知识。

一、地震前应该做什么?
1、对单位和家庭的房子进行安全检查,特别是老旧建筑物,确定是否有可能出现倒塌和人员伤亡的危险。

2、对危险物品进行清理,显著标示存放位置,并且尽量不要将之存放在家居中,特别是易燃易爆物品。

3、加强自我防护,学会基本的应急逃生技能,严密的检查防火设备和器具的运行情况,确保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安全撤离。

二、地震发生如何进行自救?
1、保持清醒,尽量靠近门框或掩护物,保护头部。

2、躲到墙角或床底下,千万不要躲在窗户旁或脆弱的石材装饰品下面。

3、地震发生时,切勿乱跑。

在掩护物左右寻找最近的安全区域,如果没有安全区域,则采取趴在地上、双手护头等方式保护自己。

三、在地震启动后,如何做好救援?
1、尽快关闭燃气和电源开关。

2、迅速检查家里的灾情,确保是否存在火灾问题、电线受创或者家里的物品存在危险等。

3、尽快救助受伤人员,做好现场的医疗救助。

四、如何防止地震灾害?
1、加强技术防御措施,采取现代科技手段,增强建筑的耐震性能,降低建筑物对人员以及财产的危害。

2、开展地震科普宣传,提高广大民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增强民众的自救自护能力。

地震对人民群众的危害极大,人们应该常备手电筒、雨衣、拖鞋、急救药箱、食品、饮用水以及通讯设备等物品,确保在地震发生时安全撤离。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和贯彻上述防震减灾科普小知识,减小地震灾害对人民群众的影响。

防震减灾 小知识

防震减灾 小知识

防震减灾小知识一、地震基础知识1. 地震的成因地震主要是由于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引起的。

地球的岩石圈由多个板块组成,这些板块在不断地运动,当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或者拉伸时,就会在板块边界及其附近产生应力。

当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岩石就会突然破裂或者错动,从而释放出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引起地面的震动。

除了构造地震外,还有火山地震(由火山活动引发)、塌陷地震(如地下溶洞或矿坑塌陷引起)等,但构造地震是最常见、危害最大的地震类型。

2. 地震波的类型地震波分为体波和面波。

体波又包括纵波(P波)和横波(S波)。

纵波是一种压缩波,它的传播速度最快,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纵波使地面上下颠簸,它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

横波是一种剪切波,它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传播速度比纵波慢。

横波使地面水平摇晃,其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面波是体波到达地表后激发的次生波,它的传播速度最慢,但振幅较大,对地面建筑物的破坏作用最强。

二、地震预警与预报1. 地震预警地震预警不是地震预报。

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小于电波传播速度的特点,提前对地震波尚未到达的地方进行预警。

例如,地震发生时,震中附近的地震监测仪首先检测到地震波,然后迅速将信息通过电波(如无线电、网络等)传送给可能受到影响的地区。

这些地区在地震波到达之前,可以提前几秒到几十秒收到预警信息,从而有时间采取紧急避险措施,如紧急制动高速行驶的列车、关闭危险设施等。

2. 地震预报地震预报是对未来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进行预测。

目前,地震预报仍然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虽然科学家们通过对地震活动规律、地质构造、地壳形变等多种因素的研究,能够做出一定程度的中长期地震趋势预测,但短期和临震预报的准确性还比较低。

三、地震避险与逃生1. 室内避险如果在室内遇到地震,要迅速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用坐垫、枕头等柔软物品保护好头部和颈部。

地震的常识及应对方法

地震的常识及应对方法

地震的常识及应对方法地震是地球上最为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它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力,还经常会导致人员伤亡和生产生活的混乱。

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关于地震的常识,并学习一些应对地震的方法。

一、地震的常识1.地震的定义地震是指地球内部发生的震动,通常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岩石运动引起的,这些运动会产生释放出能量,形成地震波,从而引发地震。

2.地震的原因地震通常是由于地球内部的板块运动引起的,这些板块相互碰撞,摩擦,甚至断裂,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产生地震。

此外,火山、地表下岩浆爆炸,或由于建筑物的震动也可能引发地震。

3.地震的分类地震可以按照震源深度,震源位置和震源释放的能量等因素进行分类。

根据地震的震源深度大致分为浅源地震和深源地震,地震的震源位置通常分为板块间断层震和板内活动断层震,根据能量释放大小,地震可分为微弱地震、中等地震和大地震三种类型。

4.地震的影响地震对人们的财产和生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它们可以毁坏建筑物和基础设施,造成火灾和水灾,并使人们陷入恐慌和混乱中。

5.地震的预测目前,地震学家无法准确地预测地震何时发生,发生的位置和大小等方面。

只有在地震发生时,我们才能了解到具体的情况。

二、应对地震的方法1.防范地震事故的准备工作在地震发生前,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准备地震。

例如,定期检验房屋结构是否牢固,确保家庭的安全和自救设备(如钻孔机和木材等)齐全。

此外,您还应该为家庭成员制定自救计划,并为自己和家人提供应急用品。

2.地震发生后要保持冷静当地震发生时,保持冷静是应对地震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不要惊慌失措,也不要尝试跑出家门或楼房。

相反,您应该立即采取以下措施:3.快速寻找避难所当地震发生时,最好就在原地找到一些坚固的物品,例如书柜、桌子或床铺,躲在其下面,以保护自己。

如果你在户外,你应该远离建筑物、电缆和树木等松散物件,尽量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

4.保持在当地的应急广播里的关注当地的应急广播是比较可靠的信息来源,在地震发生后,你需要保持关注应急广播,以获取最新的地震动态信息和应对方法。

防震减震知识

防震减震知识

防震减震知识地震是自然界非常可怕的现象之一,它能破坏建筑物、杀死人和动物,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中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防震减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尤其是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需要考虑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防震减震的基本知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如何在地震中保护自己和家园。

一、地震的基本知识地震是地球内部发生的能量释放,它可以导致地球表面的震动。

地震的能量释放在地球的地震带,即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它们是地震最容易发生的区域。

地震的大小通过震级来表示,震级越大,地震的影响就越严重。

世界上最大的地震是1960年在智利发生的一次,它的震级高达9.5级。

二、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是指建筑物在地震中承受震动的能力。

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取决于其结构和材料。

建筑物结构越好,材料越好,抗震性能越好。

抗震性能好的建筑物在地震中能够减少损坏和崩塌的风险,从而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三、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和施工抗震设计是为了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抗震设计要考虑地震力、地基条件和建筑物结构的特点等方面因素,从而确保建筑物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抗震施工是指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采取一系列的防震措施,确保建筑物的基础、墙体等结构部位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抗震施工需要遵循国家的相关规定和标准,从而确保施工质量。

四、建筑物的防震措施为了避免地震造成的不可逆转的损失,可以通过一些防震措施来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减少损坏。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防震措施:1. 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是为了确保建筑物的地基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地基处理可以采用灌浆加固、地基加压等方式,从而增强地基的抗震能力。

2. 增加柱子和墙体:建筑物的柱子和墙体是支撑整个建筑物的结构关键点。

增加柱子和墙体可以增强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从而降低地震造成的损坏风险。

3. 增加钢筋:在建筑物中加入更多的钢筋可以增强其结构强度和抗震性能。

这是因为钢筋可以防止建筑物在地震中产生裂缝和变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始出 现破坏
Ⅳ度 Ⅴ度
Ⅵ度 Ⅶ度 Ⅷ度 Ⅸ度 Ⅹ度 Ⅺ度 Ⅻ度


震级与烈度统计对应关系
震中烈度: 震 级: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Ⅷ Ⅸ Ⅹ Ⅺ Ⅻ 1.9 2.5 3.1 3.7 4.3 4.9 5.5 6.1 6.7 7.3 7.9 8.5
中国是全球 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20世纪 世界人口 世界大陆 地震次数 世界地震 死亡人数
中国约占 二分之一 中国约占 三分之一 中国约占 四分之一
地震是造成人员死亡最多的自然灾害
地震灾害 54%
气象灾害 40%
海洋与 林业灾害 1%
地质灾害 4%
其他灾害 1%
1949年以来我国自然灾害造成人员死亡比例
中国地震分布图
(1900 — 2004)
哈尔滨
频度高、强度大 分布广、震源浅 灾害特别严重
什么是地震?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 在地壳运动中岩石受 到不同方向的挤压, 在某些脆弱地带岩石 突然发生破裂,或者 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 导致地面的震动,这 就是地震。
地震波:是地震发生时由震源地方的岩石破裂产生的弹性波, 它可在地球内部和地球表面传播。 震源发出两种类型的地震波:纵波、横波。 纵波速度比横波速度大(6km:3.5km/s),地震时,人们先 感到上下颠,然后水平晃。横波振动强烈,是引起建筑物破 坏的重要原因。
地 震
广东省地震局
2005年
清远市清新区第三中学
2013年4月18日节选


一、 2013年中国境内4.5级以上地震 二、地震基本知识 三、我国的地震灾害 四、我省的地震分布 五、地震来了怎么办?
2013年中国境内4.5级以上地震
• 4月17日,云南洱源发生5.0级地震。另外,一 日之内多国发生地震:伊朗东南部发生7.5级强 震 、美国巴新发生6.8级地震 、日本东北地区 当晚发生5.8级地震 。 • 4月16日,西藏自治区发生4.8级地震。 • 3月2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生5.6级地震。 • 3月11日,新疆阿图什发生5.2级地震。 • 3月3日,云南洱源发生5.5级地震。 • 3月2日,西藏阿里改则县发生5.4级地震 • 2月22日,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发生4.8级地震, 震源深度11公里。广州、深圳、东莞、番禺等 多地反映震感明显。
在学校(商店,影剧院) 等人群聚集的场所遇到 地震,最忌慌乱,应立 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 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 后再听众教师等现场工 作人员指挥有序地撤离, 决不可带头乱跑。
在建筑群地面避震要点
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 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 房,到街心一带。在郊外 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 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 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 车要立即停车。
住平房,可以迅速 跑到门外。住楼房, 跑来不及,千万不 要跳楼,应立即切 断电闸,关掉煤气, 暂避到厨房,洗手 间等跨度小的地方, 或是桌子,床铺等
活命三角区
活命三角区下
面,震后迅速撤离, 以防强余震 。
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 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
学校避震要点
中国地震烈度简表
Ⅰ度 Ⅱ度 Ⅲ度 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个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 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 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乌鲁木齐 沈阳
北京
兰州
西安
拉萨
上海
成都
武汉 台北
·5.0-5.9
6.0-6.9 7.0-7.9 8.0 以上
昆明 广州
地震来了怎么办?
只要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事先有一定准备,震时又能 抓住时机,选择正确的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就有生存 的希望。
多数地震属于中小地震, 只会引起房屋的晃动, 不必惊惶失措。从人感 觉振动到建筑物破坏大 约有12秒钟,在这短短 的时间内,千万不要惊 慌跳楼,应根据所处环 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 抉择。
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 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 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 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 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用砖石、木棍等 支撑残垣断壁, 防余震时再被埋
搬开身边可搬动 的碎砖瓦等杂物, 扩大活动空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避开身体上方不 结实的危险物品, 自我包扎伤口
不要乱叫,保 持体力,用敲 击声求救
脱险人员要尽快加入抢险救他人的行动
救人原则:
先救近,后救远; 先救易,后救难; 先救青壮年和医 务人员,以增加帮 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