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区语文初一上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上海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上海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一、词语积累咒语嫌弃笨拙悲怆如数家珍不屑一顾饶有兴致萦绕惊羡歉疚陶醉不知所措训诫小心翼翼啜泣嶙峋屡次头晕目眩二、文言知识点积累《伤仲永》世隶.耕:属于书具:指笔、墨、纸、砚异人:同乡的人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以……为意:以…...作为诗的内容宾客其父: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利其然:认为这样是有利的泯然:消失的样子日扳.(pa_n):拉扯,这里有强要的意思还谒(ye、):到处拜访《周处》凶强:凶悍强暴并.皆暴犯..百姓:一起;侵害尤剧:更厉害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希望;祸害蛟或浮或没.:沉没与之俱:指同蛟一起沉浮何忧令名不彰.邪:显露三、课文分析理解《表哥驾到》1.文章通过“我”、表哥、妈妈、大姨四个人之间的矛盾纠葛,反映当前家庭教育中在的误区2.对于“驾到”的理解:一般用于达官贵人身上,这里写出“我”对母亲隆重接待表哥一行的一种复杂的心理:有些调侃、反感,有些对表哥的羡慕和好奇3.两位的母亲共同点:都很爱自己的孩子,但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常求全责备,对孩子的批评多表扬少,她们总称赞对方的孩子,只看到孩子身上许多的不足之处,却很少发现自己孩子身上的优点和特长。

《顶碗少年》1.作者对二十多年的事念念不忘的原因:在一场杂技表演中,一位少年表演顶碗时,头顶上的碗两次掉了,少年并不气馁,第三次终于成功了。

这件事启迪作者:在人生和艺术艰难曲折的道路上,应该无所畏惧,奋勇前进,如同文中的少年,只要坚持,就能获得成功2.文章按照总分的结构,采用倒叙形式讲述故事,揭示文章的主题。

3.详写少年精彩表演,略写失误,突出少年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

4.运用反复手法,多次描写少年的顶碗表演,不仅突出主旨,也使读者不同获得不同的感受。

5.采用对比的手法,具体展示少年的表演场面,同时也体现少年的内心变化。

《走一步,再走一步》1.文章主要讲述了“我”小时候爬悬崖的故事,反映了“我”在父亲的帮助下战胜自我,悟到坚忍不拔,战胜自我才能战胜困难的人生哲理。

上海七年级上语文知识点总结

上海七年级上语文知识点总结

上海七年级上语文知识点总结随着新学期的开始,学生们进入了新的学习阶段。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语文学科是全新的挑战。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

本文将总结上海七年级上语文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同学们了解并掌握这些基础内容,进一步提高语文学习成绩。

一、语文基础知识1.字音、字形、字义:掌握字音、字形和字义是学习语文的基本要求。

学生需要通过多读书、多写字、多记单词来掌握这些基本知识。

2.词语的构成和分类: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了解词语的构成和分类,可以更好地掌握语言的要领。

3.句子基本结构:学生需要掌握句子的基本结构,如主、谓、宾、表等。

4.段落的组成:学生需要了解段落的组成,如主题句、承接句、细节句等,从而更好地写好作文。

二、阅读理解能力1.推理和引申能力:阅读能力是语文学科最基本的能力之一。

学生需要通过推理和引申能力,从具体的细节中把握到整体的含义,理解全文的主旨。

2.阅读态度:在阅读时,还要树立积极的阅读态度,通过阅读理解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好方法。

学生要有自主阅读的习惯,通过阅读各种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三、写作技巧1.语言表达:好的语言表达是写作的基础。

学生需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简洁性和精确性,使语言更加生动、准确。

2.情感表达:好的情感表达可以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学生需要学会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3.文学修养:学生需要多读文学名著,了解文学鉴赏技巧,通过模仿大师的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四、文化常识1.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需要了解传统文化的积淀和传承,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

2.现代文化:现代文化同样重要,学生要了解当代文化的不同特点和发展动态,才能够更好地把握今天的世界。

以上是上海七年级上语文学科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学生们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逐渐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并将它们应用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上海初一上语文最后复习课

上海初一上语文最后复习课

一、古文古诗文默写加点词解释古文句子翻译文学常识文章中心,重点句段的含义二、现代文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引用、设问、反问。

句式: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破折号、省略号的作用描写:人物描写包括:动作、语言、肖像(神态)、心理正面、侧面、细节描写阅读中“表达作用”类型题目的答题方法(主要指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答题方式):注意答题模式(3句话):(1)点明何种表现手法(2)表现了什么内容(3).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例一:此句运用了……从而生动形象表现了……表达了……例二:这一句采用了……的修辞手法, ……(作用)论述了……(内容)。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表达了……情感。

排比:表现了……,抒发了……,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

反复,夸张:突出了(强调了)……(的情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使文章有起伏。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环境描写:一般会考到的是自然景物的描写,作用渲染气氛、衬托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必须具体地说出来)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答题时需注意不同体裁的文章有其专用术语,如:记叙文句子的表现力: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句子的内容记叙文描写的作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句子的内容,表现了------概括事情:人物(主人公)+做了一件什么事记叙文中经常会碰到某个句子的作用,先回答这句句子在写什么,再放到文中,看看这句句子在文章哪个段落里,即文章情节发展到哪里,开头——为下文什么情节做了铺垫;中间——推动情节;结尾——深化主题。

80个字题:考感想:简单概括文章事情+要表达的中心+你学到了什么考鉴赏,即考写作手法:描写生动的句子有多少,或者明显的写作手法有没有,如对比、线索,找出一处即可。

举例+这个写法的好处或者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对整篇文章而言好处)。

说明文(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记叙文(顺叙、倒叙、插叙);能辨别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4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上海七年级语文知识点归纳

上海七年级语文知识点归纳

上海七年级语文知识点归纳上海市的七年级语文教学主要包括语言文字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写作基本技能、文学常识等方面的内容。

本篇文章将详细讲述上海市七年级语文教学的核心知识点。

一、语言文字基础知识
1. 汉字和拼音:学会认写常用汉字,了解字形、笔划和偏旁部首相关知识,同时学会基本的拼音拼读技能。

2. 词语和词义:学会辨析词类、句式,认识词语的基本概念与本质属性,掌握词汇积累的方法与技巧。

3. 语法和句式:掌握汉语基本语序、重要句式、语法规则和常见句型的表达方式,理解简单句、复合句、并列句等各种句子结构。

二、阅读理解
1. 文学欣赏:学会欣赏、解读、评价诗、词、曲、散文和小说等文学作品,培养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阅读理解:掌握阅读技巧,善于认读生词和推测文章意义,掌握文章写作的思路逻辑,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三、写作基本技能
1. 基础写作技巧:掌握写作技巧,如如何选择写作主题、如何运用比喻和对比、如何运用排比等等。

同时了解写作基本格式(如小学作文格式等)和写作方法。

2. 题目策略: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如何理解写作题意,如何合理组织文章结构、开头和结尾的写作技巧,如何加强文章的可读性。

四、文学常识
1. 文学历史: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及其与文学的联系,懂得文学的时代性和历史地位。

2. 名著阅读:学习阅读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
《水浒传》等,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以上是上海市七年级语文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
帮助,在学习中可以合理运用这些知识点,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上海七年级语文知识点

上海七年级语文知识点

上海七年级语文知识点上海七年级语文是从小学到初中的重要过渡阶段。

在这个阶段,语文学习越来越重要,要求越来越高。

下面将重点介绍上海七年级语文的知识点,包括文言文、现代文、作文等方面。

一、文言文文言文是上海七年级语文的必修内容之一。

文言文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中国历史文化,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1、古文观止古文观止是文言文的基础教材,也是古代文学的代表之一。

学生需要学会各章节的文本解释,知道每一章的大意,背诵精彩的句子和段落,以及注重作家和文学常识的掌握。

2、文言文翻译在文言文学习中,必须掌握好翻译方法。

这包括了词义、翻译句式、翻译句子和段落等。

学生要逐字逐句地理解文言文,才能更好的翻译出来。

3、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的阅读也非常重要。

学生需要理解文言文中的句子,领会句子中的意思,并在阅读后安排时间,复习文言文的内容。

此外,学生还可以结合文言文的背景,了解文化和历史方面的知识。

二、现代文现代文是上海七年级语文的重点内容。

现代文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现代社会、现代文化、人文艺术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

1、总结与归纳在学习现代文时,学生需要掌握好总结和归纳的方法。

可以将文章中的主旨、要点以及观点和意见进行整合,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2、阅读理解在阅读现代文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全面理解文章的内容,包括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学生还要考虑文章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手法。

3、写作能力现代文的学习除了要求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还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

学生需要掌握好写作技巧,包括分析、表达、组织思路和行文等方面。

三、作文作文是上海七年级语文的另一重点内容。

作文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1、写作技巧写作技巧是学生作文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

学生需要掌握好写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包括选题、构思、组织、写作和修改等。

2、写作表达能力写作表达能力也非常重要。

七年级上沪教版语文期末考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沪教版语文期末考复习资料

语文期末考复习资料一、默写1.观沧海东汉末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7.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8.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9.潼关清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10.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1.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2.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3.《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上海市七年级语文知识点

上海市七年级语文知识点

上海市七年级语文知识点随着七年级的学习逐渐深入,同学们会涉及到许多语文知识点。

本篇文章将涵盖上海市七年级语文常见的知识点,并为同学们提供一些学习的建议。

一、古诗文知识点古诗文作为语文学习的重点,同学们应该重视古诗文的学习。

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同学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背诵:背诵古诗文能够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和记忆。

同学们建议可以根据教材给出的例文或者老师布置的作业进行背诵,然后进行默写。

2.理解:了解古诗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生平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古诗文。

同学们可以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或者老师的讲解来增强自己对古诗文的理解。

3.鉴赏:鉴赏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欣赏古诗文的文学特点和审美价值。

同学们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古代文学理论、对比鉴别多篇古诗文等方式来加深自己的鉴赏能力。

二、汉字知识点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了解汉字的构造和含义是学好语文的必备条件。

同学们需要注意以下方面:1.笔画和结构:同学们需要多加练习,通过写字来熟悉汉字的笔画和结构。

同时也需要学习汉字的构造和进化过程。

2.拼音和发音:掌握汉字拼音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加准确地读写汉字。

此外,同学们还需要注意常见汉字的读音和音调规律等。

3.意义和用法:了解汉字的意义及其用法是掌握汉字的关键。

同学们需要在学习中了解常见的汉字的意义和用法,并能够在写作中使用正确的汉字。

三、修辞知识点修辞是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手段,是增强语言表现力和可信度的关键。

同学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比喻和象征:比喻和象征是修辞中常用的手段,能够帮助同学们通过生动的形象来表达思想和感情。

2.排比和反问:排比和反问可以增加语言的穿透力和感染力,能够让读者更容易记住表达的内容。

3.音乐性和节奏感:语言中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可以让语言更加优美和流畅,能够增加语言的文学性和艺术性。

四、阅读知识点阅读是语文学习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

同学们需要注意以下方面:1.理解和推理:阅读中的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是提高阅读水平的关键,同学们需要注意通过多读,多思考,多讨论等方式来加强自己的阅读能力。

上海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

上海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

上海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
一、字音字形
1. 汉字的组成形式以及历史演变
2. 字音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3. 声母、韵母和声调的理解
4. 常用汉字的基本笔画和造字原则
二、词语运用
1. 词语的分类和应用
2. 词语的搭配和用法
3. 常用词汇的意义、用法和特点
4. 常见语言错误的纠正
三、基本句型
1. 语句的基本结构和要素
2. 句子的分类和构成
3. 主谓结构和主谓宾结构的理解和使用
4. 基础句型的组合和运用
四、修辞手法
1. 修辞手法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2. 借代、比喻和拟人的应用
3. 反问、排比和夸张的运用
4. 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五、阅读理解
1. 文学作品的基本元素和结构
2. 阅读策略的应用和实践
3. 文学类作品的分析和理解
4. 阅读与写作的联系和互动
六、作文写作
1. 作文的基本结构和要素
2. 好作文的特点和要求
3. 作文选题的原则和方法
4. 作文中常见问题的纠正和改进
通过对上海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可以有效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为后续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注重语言表达和写作技能的培养,也必将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以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通假字1指通豫南。

“指”通“直”,直到。

2始一反焉。

“反”通“返”,往返。

3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

4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

5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

6无陇断焉。

“陇”通“垄”,高地。

人点评:这个故事从前也和别的普通寓言一般,鲜为人知。

自从毛泽东主席在一次讲话中,提到了这个故事后,就变得家喻户晓。

通过写智叟的胆小怯弱反衬了愚公的坚持不懈,把“愚”和“智”作对比告诉人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揭露了宫市的弊端以及给劳动人民的不幸,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也同时表现出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白居易(772--846),汉族,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号醉市先生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著名唐代大诗人和文学家,现实主义诗人,世人称“诗仙”2、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答:(1)用料体积小(2)所刻事物繁多(3)刻物情态毕备3、第三段文字为什么先介绍苏东坡,后介绍黄庭坚、佛印?答:(1)主题是大苏泛赤壁(2)窗上刻的是东坡的文句(3)三人位置东坡居中4、文中最后一段运用哪些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答: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核舟体积小、容量大的特点,突出雕刻者技艺的高超、构思的巧妙。

5、从文中找出船夫不在划船的依据。

(用自己的话表述)答:(1)文中有“舟尾横卧一楫”句;(2)两个舟子的四只手都无空划船。

6、王叔远在小窗上刻上“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些文字,而不是诸如花草鸟兽之类的内容,这是因为什么?答:为了配合核舟雕刻的主题“大苏泛赤壁”。

《核舟记》选自清朝张潮编著的《虞初新志》一书,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篇说明文。

文中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盖大苏泛赤壁云”。

2、课文中提到的“大苏”即宋朝的文学家苏轼。

其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后赤壁赋》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赤壁赋》中的句子。

“鲁直”即他的好友、诗人黄庭坚。

(7)第二段细致描写鲁直“如有所语话”,佛印“神情与苏、黄不属”,“珠可历历数也”是为了说明什么?试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生动形象地说明雕刻技艺娴熟高超(8)从本文段看,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高超技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用料体积小;②所刻东西(字、景、人、物)多;③刻画细腻逼真,情态毕备,富有诗情画意(9)作者在说明船的正面的时候,为什么不是从船头说到船舱,从船舱说到船尾,而是先说船舱,再说船头和船尾呢?因为中间船舱的位置和对联的颜色非常醒目,而且窗上的对联也暗示了核舟的背景和主题。

先写船舱,不仅可以增强浓厚的艺术情趣,而且也极其自然的引出下文中船头三人的情态的描述。

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

)(注:“诎”和“屈”是同义词,而不是通假字)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着的。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多附与字之后。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拣。

)为字共三十有四(有——通“又”还有)一词多义1.坐:众宾团坐(坐下)满坐寂然(通“座”,座位)2.乳:妇抚儿乳(喂奶)儿含乳啼(乳头)3.而:既而儿醒(表时间副词的词尾,不译)妇拍而呜之(连词,表并列)4.妙:众妙毕备(妙处)以为妙绝(好)5.指:手有百指(手指)不能指其一端(指明)6.绝:以为妙绝(极)群响毕绝(停止)7.备:众妙毕备(具备)8.发: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发出)通假字满坐寂然(“坐”同“座”,座位。

句意:全场静悄悄的。

)古今异义1.会,古义:适逢今义:会议2.但,古义:只今义:转折连词,但是(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3.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稍稍正坐)4.间,古义:夹杂今义:事物两端之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5.股,古义:大腿今义:量词(两股战战)6.走,古义:跑今义:步行(几欲先走)7.是,古义:这,那今义:判断动词(当是时)8.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虽人有百手)9.善,古义:擅长今义:善良(京中有善口技者)时间量词1.表示突然发生:忽、忽然2.表示同时发生:一时3.表示相继发生:既而4.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是时5.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俄而、少顷、未几1.交代口技表演者和表演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以及开演前的气氛。

这部分是下文记叙精彩表演的铺垫。

(2-4)写表演者的精彩表演和听众的反应。

这部分是全文的主体,描写口技艺人所表演的两个场面:一是一个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复睡的情形;二是发生在这个家庭附近的一场大火灾的情形。

第一层(2),写表演一家人深夜被犬吠惊醒的情形,以及宾客对口技表演的由衷赞叹第二层(3),写表演一家人由醒复睡的情形,以及宾客的情绪变化第三层(4),写表演一场突然而至的大火灾的情形,以及宾客以假为真的神态、动作5.写表演结束时的情景。

再次交代表演者的道具仅“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与首段相呼应,说明在演出中未增加任何道具,刚才的精彩表演的确是从“口”中发出的。

本文通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口技艺人技艺高超和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智慧和才能。

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三、一词多义1.可:(1)大约。

潭中鱼可百许头;(2)可以,能够。

不可久居。

2.从:(1)自,由。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跟随。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3.清:(1)清澈。

水尤清冽;(2)凄清。

以其境过清。

4.差:(1)长短不一。

参差披拂;(2)交错。

其岸势犬牙差互。

5.见:(1)出现。

下见小潭;(2)看见,动词。

明灭可见。

6.乐:(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心乐之;(2)逗乐,嬉戏。

似与游者相乐。

7.以:(1)因为。

以其境过清;(2)表修饰。

卷石底以出;(3) 把。

全石以为底。

8.而(1)不译,表顺接关系。

乃记之而去;(2)不译,表修饰关系。

隶而从者;(3)不译,表修饰关系。

潭西南而望。

9.游(1)游动。

皆若空游无所依;(2)游览。

同游者。

10.环(1)玉环。

如鸣佩环;(2)环绕。

竹树环合。

11.为(1)作为。

全石以为底;(2)成为。

为岩。

四、词类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名词作方位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

下:名词作状语,在下面。

3.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日光下澈。

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5、俶尔远逝。

远:名词作状语,向远处。

6.潭西南而望。

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7.斗折蛇行。

斗:名词作形容词,像北斗七星一样。

蛇:名词作形容词,像蛇(爬行)一样。

8.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名词作形容词,像狗的牙齿一样。

9.凄神寒骨。

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使…凄凉。

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10.如鸣佩环。

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

11.心乐之。

乐: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以…为乐。

喜欢的意思。

12.近岸。

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13.隶而从者。

隶:名词作动词,跟着。

14.似与游者相乐。

乐:形容词作动词,玩乐。

五、特殊句式倒装句:1.如鸣佩环(正确语序:如佩环鸣)好像玉环玉佩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3.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石底卷以出)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修辞手法:1.闻水声,如鸣佩环。

(比喻)听到水声,好像玉环玉佩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拟人)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在与游人相互嬉戏。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比喻)两岸的地势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

省略句:1.乃记之而去。

(省略主语“这番景致”)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

2.斗折蛇行。

(省略主语“小溪的岸边”)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前行那样蜿蜒。

3.以其境过清。

(省略主语“我”)我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

六、写作特色1.移步换景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

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在人们面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

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

而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

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而:1.潭西南而望(表修饰,可以不译,连词)2.乃记之而去 (表承接,连词)以:1.卷石底以出(可不译,或译为“而”连词)2.以其境过清(因为)3.全石以为底(把)为:1.全石以为底(作为)2.为坻,为屿,为堪,为岩(成为)本文通过写小石潭及周围的景色,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因被贬官后内心产生的无法排遣的凄苦,忧伤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