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二基础知识整理
(完整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
结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本文将对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复和掌握相关内容。
第一章秦汉帝国
- 法家思想:以法律为中心,重视法治,代表人物为李斯。
- 战国时期的变局:列举了战国七雄,并简要介绍了秦国崛起的背景和过程。
- 一统天下的始末:分析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措施和影响,以及秦朝的衰落原因。
第二章希腊罗马的文明
- 古希腊城邦:讲解了古希腊城邦的特点和各类政治制度。
- 古希腊的哲学与科学:介绍了古希腊哲学家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思想,以及古希腊的科学成就。
- 古罗马帝国:概述了古罗马帝国的建立、扩张和衰落的历史过程。
- 古罗马法的影响:介绍了古罗马法的特点和对后世法律制度的影响。
第三章民族大迁徙与北欧海盗
- 民族大迁徙的背景:分析了民族大迁徙的原因,包括汉族与契丹族之间的关系。
- 北欧海盗的活动:介绍了北欧海盗对欧洲的影响,包括维京人的扩张和海上掠夺活动。
- 西方封建社会的形成:讲解了西方封建社会的形成和特点,包括封建制度和封建等级。
- 典型封建国家的比较:对比了英法德等国封建社会的特点和制度。
第四章阿拉伯帝国的崛起
- 的创立:讲解了的创立和基本教义,以及先知穆罕默德的生平。
-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介绍了阿拉伯帝国从麦加开始的扩张和征服,以及对所征服地区的统治和文化影响。
- 阿拉伯文化的传播:概述了阿拉伯文化在科学、哲学、医学等领域的繁荣和传播。
以上是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的主要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
详细内容请参阅教材。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必修二的历史课需要背诵的知识点有很多,因此要想要记牢历史知识,首先知道有哪些历史知识是需要记忆的。
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人民版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内容,欢迎使用学习!人民版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孔子与老子(一)孔子: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2、学说:①政治学说:A. “仁”(仁者爱人); B. “礼”(“克己复礼”);C. “为政以德”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影响最深远,打破官教限制)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3、历史地位:①当时为受到重视,所倡导的儒家思想体系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保守的一面:主张按照周礼的制度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承认等级制度也阶级压迫。
4、反映了春秋晚期诸侯纷争,民不聊生,礼崩乐坏。
5、孔子的政治主张对现在有何现实意义:对今天的政治文明的建设、对国家和社会的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礼”的观念,德治)(二)老子: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2、学说:①哲学思想:A. “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摒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B. 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无事取天下”。
3、历史地位: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1、(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时局动荡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2、(文化思想)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各学派之间和同一学派的个流派之间的相互斗争。
有关人民版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大全

有关人民版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大全知识点就是掌握某个问题/知识的学习要点。
还在为没有系统的知识点而发愁吗?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人民版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大全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人民版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希腊(自然哲学→社会领域→人)1、公元前7世纪,最早的哲学诞生2、第一位自然哲学家“西方哲学之父”泰勒斯:创立了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意义:人开始具有自主意识的体现,标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3、公元前5世纪:背景:民主政治发达,商业发展,思想活跃。
智者学派: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
构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
强调人的主题意义,否认神或命运,树立了人的尊严;但过分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
4、苏格拉底:认识人自己;强调知识的作用;最高的知识“善” 开创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区别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知识的看法:“智”强调实际功用;“苏”强调作用;但都强调知识,否定权威。
5、亚里士多德:真理高于一切;自然界是客观真实的存在;创立逻辑学;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
二、文艺复兴【14世纪出现→15世纪传到欧洲(全盛时期)→17世纪结束)1、背景:(经济)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地中海工商业发达;(政治)政治分裂使学术环境相对宽松;思想)教会的精神阻碍;(阶级)正在形成的新兴资产阶级;(社会因素)黑死病;(文化)文学艺术人才辈出;丰富的文化遗产;2、性质:新兴资产阶级文化运动核心:人文主义(核心内容: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3、文艺复兴前三杰:薄伽丘《十日谈》;但丁《神曲》;“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4、全盛期: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大卫》;拉斐尔《西斯廷圣母》5、16世纪:(英国)莎士比亚39部戏剧,代表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最高成就6、影响:①打破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解放人的思想;②适应资本主义的需要;③为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④反封建教会,促成宗教改革出现;⑤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清除思想阻碍。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民版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与必修一的历史课本相比,必修二的历史内容明显复杂得多了,部分学生也因此感到头疼。
其实只要用心学,做好复习,必修二的历史就会变得简单。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必修二历史知识一、鸦片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外因)(2)表现:①农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破产(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②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和城乡商品交流发展,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③城市手工业受沉重打击④洋行大量增加⑤买办(殖民地半殖民地里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经营企业,推销商品的代理人)和买办化的商人出现(3)影响:一方面带来了灾难;另一方面又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
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二、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企业名字创办时间地址创办人安庆内军械所(最早) 1861 安庆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最大) 1865 上海曾国藩李鸿章福州船政局 1866 福州马尾左宗棠天津机器局 1867 天津崇厚2.兴办近代民用工业企业名称创办时间创办人备注上海轮船招商局 1872 李鸿章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公司开平矿务局 1878湖北织布局 1890 张之洞汉阳铁厂 1890 中国近代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工业3、军事工业性质、特点性质封建性企业特点(官办企业)使用新式机器生产,出现了新的生产力,但企业都是官办的(用国家的经费由官吏来办理),由封建官僚管理。
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
一个工厂形同一座衙门。
4、民用工业性质、特点性质带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特点(官督商办)(官商合办) 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进行生产,生产出的.产品除供给国家和军队使用外,还投放到市场上,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扩张,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三、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的影响它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员;在客观上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一定的解体作用,从而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全) 人民版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1)演变过程:经历了从_______到________的演变过程。
前者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后者从________时期开始,长期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演变原因——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传说中神农氏创制_____教导民众耕作;________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开始采用铁农具和牛耕技术;___代铁制农具数量大大超过前代,出现曲柄锄和大镰和___犁、_______犁等先进的耕作方式;唐代江东(长江中下游)出现曲辕犁。
综观中国古代农具和生产技术的演变,多为量的增加,质的突破不多,长期以来农业耕作技术没有________的进步。
2、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1)过程:夏商西周时期,实行土地国有制;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私田大量出现。
战国时期_____变法废除井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打破了土地国有制度。
此后,私有土地一直呈上升趋势,土地私有制成为传统社会中主要的土地制度。
(2)特点: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是两个最基本的阶级。
①地主占有大量土地,通过_____的方式剥削农民。
农民在土地上艰辛劳动,只能获得耕作收获的很少一部分。
②土地_________,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
(3)影响:①___________导致耕者无其田,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并且往往激起民众暴动。
②“_____”的理念和要求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意识中十分重要的内容。
3、以____________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1、春秋战国以前,手工业由官府经营,即所谓“工商食官”。
春秋战国以后,“工商食官”制度瓦解,形成_____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等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的格局。
______手工业由官府直接经营,长期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统治地位。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整本书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学问点总结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了解古代中国的主要农具:(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2)奴隶社会:石器锄耕:耒耜;(3)封建社会:铁犁牛耕:①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二牛抬杠);②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③隋唐,江东出现曲辕犁,标记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2、了解古代中国水利工程和农业浇灌工具⑴我国古代始终很重视农业浇灌,闻名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代人民创建了一种“井渠”(龙首渠),后来传到西北地区称为坎儿井。
⑵人们还创制和改进农业浇灌工具。
①曹魏时,经改制的翻车用于浇灌;②唐朝时创制了筒车;③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水转翻车);④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这些水利工程和农业浇灌工具的应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3.了解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全部,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2)奴隶社会(商周):土地归国家全部,实行井田制。
(3)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确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继进行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这种封建土地全部制,在中国历史上始终持续了两千多年。
)4.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⑴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①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②封建土地全部制的确立。
⑵小农经济的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③生产为满意家庭消费和交纳赋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局限:具有分散性、落后性、封闭性、脆弱性。
⑶小农经济的地位(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历代统治者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小农经济。
自然经济的坚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持续的重要缘由。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发展1.了解古代中国在丝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丝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①新石器时代:丝织技术已经出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汇总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P5(1)原始阶段采用“刀耕火种”。
(2)春秋战国时期采用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形成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
(3)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到全国,铁制农具数量大增。
出现播种工具耧车、耦犁、一牛挽犁。
(4)唐代出现曲辕犁,可控制耕土的深浅。
附:铁犁牛耕方式推广的影响:提高农产品亩产量,是农业动力的革命,使农业生产力得到飞跃性提高。
促进一家一户的小农个体经济和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产生、发展。
2.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P6(1)商周:井田制,名为国家公有,实为国王所有。
(2)战国: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3)战国以后:土地大部分为地主所有,农民占有土地较少(4)北魏到唐前期:推行均田制,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附一:战国以后中国社会存在的主要土地制度:①国家土地所有制②地主土地所有制③自耕农土地所有制④君主土地私有制附二:土地兼并问题 P6(1)产生原因:①官僚地主依靠特权,把公田据为己有②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役使贫民③农民因天灾人祸被迫卖地逃亡④国家不抑兼并的政策⑤(根本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土地可以买卖(2)危害:①地权和劳动者分离,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②使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③使国家赋税减少和劳役征发困难,国力削弱④社会资金流向土地和农民的贫困又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3)解决方案:①开明政治家:改革田制,缓和兼并②民众暴动:提出均田口号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战国以后):(1)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要经营方式。
(2)以鉄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3)主导的土地制度是地主土地所有制(4)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是精耕细作。
4.列举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1)主要经营方式:①家庭手工业特点:与小农业紧密结合,是小农个体经济的组成部分;大部分产品和原料自给自足 P10②田庄手工业特点:在汉代豪强地主的田庄中进行,也是自然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 P10③官营手工业特点:盐铁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官办,政府垄断;皇家工场专门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物品;制作工艺水平高,但生产不计成本,使国家财政支出大等 P11④私营手工业特点:民间富人创办,面向市场生产民用产品,属于商品经济性质,后期出现雇工经营的手工工场即资本主义萌芽。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主要是以封建制为主,这一点是我们需要了解的第一个知识点。
封建制度是指君主统治下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制度,其中的关键是封建等级制度。
在封建等级制度中,君主赋予地方官员土地和爵位,而这些地方官员则需要向君主效忠,同时也需要对下级官员进行管理。
这种制度的核心是君臣之间的关系,君主拥有最高的权力,而地方官员则在各自的地方行使权力,形成了一种上下级的关系。
另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是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它的核心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科举制度的实施,使得社会上层阶级不再是唯一的官员来源,而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封建等级制度的限制,为社会的流动提供了可能。
科举制度的实施,也使得中国古代政府拥有了一批经过严格考试选拔的官员,提高了政府的管理效率。
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
在中国古代,农业是经济的基础,而手工业和商业则是农业的补充。
在农业方面,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技术,例如水利工程、农田制度等。
在手工业和商业方面,中国古代也有着发达的手工业和商业,例如丝绸、陶瓷、铁器等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
这些经济制度的发展,为中国古代的经济繁荣提供了基础。
最后,我们还需要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制度。
中国古代的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伦理、教育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此外,中国古代还有着丰富的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的成就,例如诗词、绘画、天文学等。
这些文化制度的发展,为中国古代的文化繁荣提供了支撑。
通过对以上知识点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这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这些知识点,加深对中国古代历史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的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铁犁牛耕至迟从春秋末期开始使用,被喻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2.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变化:理解古代小农经济即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耕作技术长期没有革命性的变化。
3.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有哪些?西周时盛行井田制,春秋战国时瓦解;战国后主要是地主土地所有制(主要)和小农土地所有制。
4.中国古代纺织业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麻织业——丝织业——棉织业5.素纱禅衣出现在何时?丝绸之路是何时开辟的?西汉。
6.在纺织业中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是在何时?明朝7.被称为“青铜时代”是什么时期?夏、商、周8.司母戊鼎是哪个朝代青铜器的代表?商朝9.我国已知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是在何时?汉代冶铁技术有何进步?春秋晚期;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做燃料;供风形式由自然通风演进到人力皮囊通风,然后又到畜力马排鼓风,东汉初,杜诗创造出以水力为动力的鼓风装置——水排。
10.我国原始瓷器最早出现在何时?何时达到成熟阶段?何时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当时两大制瓷中心是什么?唐代制瓷业有何发展?商朝;东汉;唐代;越窑(青瓷),刑窑(白瓷);唐代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唐晚期出现釉下彩绘。
11.唐朝诗人陆龟蒙的“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赞美是什么瓷?中国古代独特的美术陶制品是什么?越窑的青瓷;唐三彩12.清代推进制瓷技术提高的是什么工艺?康熙年间发明粉彩瓷器工艺。
13.“市”在历代有何发展?①秦代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②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③南北朝时期,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政府设“草市尉”进行管理。
④唐代“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夜市”比较繁荣。
⑤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⑥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相当繁华。
14.商业出现于何时?会馆商帮又出现于何时?原始社会末期;明清15.“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其中“新安”、“山右”分别指明清时期我国哪两个著名的商帮?徽商、晋商16.王莽时期被称为“五都”是那些城市?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
以繁荣的市为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17.唐朝著名的商业城市有哪些?长安、洛阳;广陵(扬州)、益州(成都)18.宋代的都市商业有何发展?汴京是重要商业城市;夜市晓市繁荣;还有定时庙会集市19. 明清时期我国著名的商业城市、名镇有哪些?城市:苏州;名镇:汉口、佛山、景德镇、朱仙镇。
20.什么是“重农抑商”政策?何时首倡?推行此政策的目的是什么?有何影响?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首倡。
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目的:确保赋税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影响:是中国封建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
积极:明清以前,有利于发展封建经济和巩固封建政权。
消极: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明清时期严重地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导致中国近代落后挨打。
21.“海禁”政策(清朝称“闭关锁国”政策)何时实行?目的是什么?有何影响?时间:明清含义: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目的:为了加强国防,巩固统治。
影响: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22.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何时?标志是什么?缓慢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时间:明清。
标志:雇佣关系的出现。
原因:①市场狭窄:农民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商品(国内市场);闭关政策,限制海外贸易(国际市场)。
②缺乏资本积累:场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盖房买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③政策限制:明清王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④自由劳动力缺乏:农民被局限于土地之上。
⑤技术:传统的观念习俗的影响,自然科学和技术不能使生产力发生质变。
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的束缚是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根本原因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什么?有什么影响?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兴起。
2.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时间、途径、地点与著名企业。
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途径:①一种是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
②另一种是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著名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地点: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3.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原因有哪些?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4.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历史条件、时间和著名实业家与企业?初步发展的条件:①甲午战争后,列强侵略的加剧,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②为挽救民族危机,许多爱国人士“设厂自救”“实业救国”③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暂时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午战争后)著名实业家及企业:①张謇的江苏南通创办的大生纱厂②荣宗敬、荣德生的江苏无锡创办的保兴面粉厂③周学熙河北唐山创办的新洋灰公司④刘懋赏、冯济川在山西成立的保晋矿务公司4.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和主要表现原因:内因①辛亥革命的推动②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③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外因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松侵略。
主要表现:①实业团体不断涌现②海外投资增加③新建厂矿多④新增资本多⑤纺织(最大的新式工业)、面粉等轻工业发展快⑥重工业有一定发展5.国民政府前十年(抗战前夕),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如何?原因有哪些:较快发展;原因: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推动。
7.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如何?原因何在?陷入困境;①中国外贸的大量入超②恶性通货膨胀政策③官僚资本的压迫④繁重的捐税负担⑤美国的经济侵略8.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1)发展不均衡,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①集中于沿海地区②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2)发展艰难在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发展。
(3)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小,传统经济形式占绝对优势。
(4)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
(5)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9.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有何地位和作用?地位:身受三重压迫,未得到健康发展;作用:(1)经济:新的经济因素,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瓦解着自然经济;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起了抵制作用。
(2)政治: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阶级条件和经济基础;也为中共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阶级条件。
(3)思想: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传播与封建思想的动摇提供了经济基础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实质、完成时间和意义分别是什么?内容:农业: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实质: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时间:1956年底意义: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中共八大于哪一年召开?主要内容是什么?1956年.内容:主要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矛盾;主要任务: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先进的工业国。
3.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发生于何时?有何危害和教训?时间:1958年危害:左倾错误严重泛滥;社会生产力极大破坏。
教训: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4.“八字方针“提出于何时?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1960;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国民经济得到一定恢复与发展。
5.“文革”对经济有怎样的破坏?有何教训?破坏:生产和社会秩序严重混乱;与其他国家差距拉大(具体看P55第二段)。
教训: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注重民主法制建设。
6.改革开放的决策哪一年哪一次会议作出的?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7.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哪两个省开始?主要措施是什么?实行此措施有何作用?安徽、四川。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改变了农村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8.国有企业改革于哪一年开始?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作用?1984年。
内容: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承包责任制和厂长负责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作用: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9.我国创办了哪几个经济特区?1980年:深圳(第一个)、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海南10. 上海浦东地区是哪一年对外开放的?有何重大意义?1990年。
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11. 目前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12. 中共十四大于哪一年召开?有何重要内容?1992年。
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西装是何时传入中国的?何时流行开来?鸦片战争后传入。
民国成立后流行。
2.中山装的发明者是谁?何时大为流行?孙中山。
从民国初期到60年代中期大为流行。
3.近代女子最流行的日常着装是什么?旗袍4.何为四大菜系?西餐何时传入中国?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19世纪40年代5.中国人剪掉辫子与什么事件有关?辛亥革命6.“断发易服”“废止缠足”的主张最早是哪个阶层提出的?什么时候得以大力推行?资产阶级维新派;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
7.近代以来的婚俗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何在?变化: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由,提倡婚礼从俭。
原因:西方思想的传入;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等事件的推动。
8.近代以来丧礼有何变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西旧式新式并存,旧式趋于简化,民间多为旧式。
新中国成立后:由土葬向火葬改革。
9.中国交通近代化的趋势?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的演进。
10.轮船的出现和什么运动有关?洋务运动11.近代中国电讯事业发展取得哪些成就?邮政:1866年海关试办;1896年正式开通;有线电报:1877年,丁日昌首先在台湾架设电报线;电话:1882年传入中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12.国人办报开始于什么时候?标志是什么?19世纪70年代 1873年的《昭文新报》13.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 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
14.新中国第一座电视台是什么?1958年试播的北京电视台,后发展为中央电视台。
15.四大媒介是指什么?报纸、广播、电视、网络16.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了什么影响?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交往方式;催生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